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
行车组织课程设计说明书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老师:学生:班级:学号:专业:交通运输2014年4月四川•成都第一章绪论一. 车站的位置D站为B编组站和F编组站之间的一个区段站,D站上行方向依次连接区段站C编组站B和区段站A; D站下行方向依次连接区段站E、编组站F和区段站G二. 车站的性质D站为双向横列式区段站,可同时办理货运和客运作业,具备通过超限货物列车的能力。
其上、下行到发线平行布置于正线两侧,调车线平行布置于到发线的一侧。
三. 车站主要设备(1)客运设备:旅客站房、旅客站台、雨棚和跨线设备。
(2)货运设备:货场及配线、装卸机械、场库设备。
(3)运转设备:到发线8条、调车线9条、牵出线2条,调车驼峰= 847一座,机车走行线1条,专用线2条。
(4) 其他设备:机务设备、车辆设备以及为保证停车安全和提高行车效率所装的信号、通信、照明设备等。
四. 车站主要任务D 站主要任务有客运业务、货运业务,列车的接发,解体,编组 作业,向货场专用线取送车作业,换挂机车及更换乘务组、列车技术 检查及车辆的技术检修作业。
第二章确定车站工作量D 站车流汇总表见附件1D 站车流分析=1703 + 1703 = 34061 = 685 + 4 + 90+ 118-59 =838N 改 838翼空(1) 车站办理车数■:(2) /V车站有调车数•:(3) 车站有调车数占接入总车数的比重(4) 各方向到发车流量及其比重:笈二 864F N 到 847&接总二;7莎二歸=4974K ,cr % 839G 发想=市二扇=49.27E裁 864C ——-。
发息—科岌—17(13(5)车站装卸车数:U 装"49;忙 90 D 站车流图和列流表 (1)绘制D 站车流图:装车(25) 卸车(31)(2)列车编组计划及自编始发列车数的确定:方向列车到 达车站 列车 种类 编组 内容 编成 辆数 一昼夜 车流量 编组 辆数 车次C B 直通 B 及其以 远45 180 4 20002-20008C区段C 及其以 远45 135 3 30002-30006M 刊°接总=厂頁=而=50.26%;N 、50.73接入空车(63)排出空车(4)无调重车(315) _____(3)D站列流表:(4)D站列流图:旅客列车(11)空直达列车()直通列车(5)20002-20008 直通列车(5)< ----------- , ------------------------------------------------------ ;---------------- 区段列车(3)30002-30006 区段列车(3)第三章确定车站线路专门化分工原则(1)到发线的分配应遵循:③旅客列车的到发线应紧靠站台,以方便旅客的乘降。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 -回复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 -回复
非常感谢您对本课程设计的关注。
以下是该课程设计的大纲:
一、课程背景介绍
1. 铁路行车组织的重要性及现状
2. 行车组织的流程及要素分析
二、行车组织的基本知识
1. 列车的的基本组成及类型
2. 行车信号灯及信号机的种类和意义
3. 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相关知识
三、行车组织的工作流程
1. 总体流程及各工作环节的任务
2. 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实例分析及演练
四、行车组织的管理
1. 行车组织管理制度与规范
2. 行车组织人员的职责和素质要求
3. 保障设备及车辆的维护保养
以上是该课程设计的大概框架,具体的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员需求进行调整和适当删减,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希望该课程设计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与我联系。
铁路行车组织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优秀论文模板

铁路行车组织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优秀论文模板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车站作业计划院系:交通运输管理工程系一、课程设计内容1.班计划设计内容1)列车到达计划。
各方向到达列车的车次、到达时分及编组内容。
2)列车出发计划。
各方向出发列车的车次、出发时分、编组内容及车流来源等。
3)装车、卸车和排空计划。
本班应完成的装车数、卸车数、按方向和分车种的排空车数,以及取送调车的轮廓安排等。
4)班工作指标。
中转平均停留时间、一次货物作业平均停留时间和货物列车出发正点率等。
5)重点任务和上级指示2.阶段计划内容1)到达列车的车次、到达时分、占用股道、编组内容和解体起讫时间2)出发列车的车次、出发时分、占用股道、编组内容和车流来源、编组起讫时间3)各货物作业地点装卸车的取送时间、取送辆数及挂运车次4)其他有关事项二、课程设计要求1.确定出发列车车流来源1)出发列车车流来源在调车场集结在到达场待解在货场待取计划期间陆续到达车站及装卸完毕的车辆(是否发出看该车的接续时间)2)确定出发列车编组内容优先编挂机会较少去向的车流综合考虑前后出发列车编挂的车流内容3)车次规定8050x 始发直达列车2100x 直通列车3000x 区段列车3300x 区段列车4100x 4102x 摘挂列车4400x 区段小运转列车2.编制装车计划本班安排装车26装车完毕车辆中,5辆未在本班运走3.推算货车停留时间指标按中转车,货物作业车分别推算填入上班结存车数,计算本班12小时累计的到达车数、出发车数和停留车小时?按公式1-6-3,1-6-4计算中时、停时4.编制阶段计划(技术作业图表)1)组成部分(格式)列车到发栏(2个方向)编组内容栏到发场栏(5股道)驼峰与牵出线栏(3处)调机栏(2台)调车场栏(7股道)货场、专用线栏(3处)2)技术作业图表填绘a)本班开始时填绘早6:00到达列车运行线及编组内容早6点站存车(分地点)调机动态——解体33015次,编组33002次b)按时间顺序填绘列车运行线及编组内容到发线占用调车场线路存车增加(车列解体与取车)调车场线路存车减少(车列编组与送车、加圈注明)调机作业动态(车列解编、取送车作业、辅助生产时间、等待时间)?货物作业地点(专用线)的停留车动态(减少用加圈的方式注明)注:技术作业图表填绘时,图例按模板,转场时间包括在接体、编组时间内三、阶段性进度安排1.学习教材车站作业计划相关内容——3周2.了解课程设计要求与资料——3周3.编制k站班计划(6:00~18:00)——1周4.编制k站阶段计划(6:00~18:00)——4周5.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周四、各部分设计内容考虑(一)班计划编制阶段1.依据列车到达和出发时刻表,编制各次出发列车的编组内容和车流来源2.对照车辆到达时间和接续时间限制,先将没有代替方案的编组内容和车流来源编入。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铁路行车组织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铁路运输企业的核心部门,铁路行车组织有着重要的责任和地位,是保证安全铁路运输的重要基础。
因此,提高铁路行车组织的专业素质是运输企业的重要任务。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是一类专业化、系统化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育课程,它为提高铁路行车组织专业素质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文旨在以《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为研究对象,对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进行研究,为铁路行车组织专业素质的提高提供有效的支撑和借鉴。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1、课程的的政治性质作为一门特定的课程,铁路行车组织课程的政治性质是非常重要的,它对课程的系统性、准确性和实践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作为一门特殊课程,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应该形成“专业技术性+政策性+法规性”统一的整体性要求。
因此,课程的政治性质应该以社会进步理念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既体现专业性,又体现政治性,统一理论与实践,促进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
2、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思政教学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策划、设计和实施。
在策划阶段,要确定课程的总体目标,明确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确定课程的教学方案;在设计阶段,要对教学内容实施重点突出、多元交互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实施阶段,要进行实时的教学评价,把握学习进度,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设计。
三、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实践(1)建立课程自主改革机制加强党的领导是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工作的前提,因此,要建立课程自主改革机制,坚持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精神为核心,进行自主改革,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2)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如:在课堂上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主题班会、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与探讨、新闻联播等,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国家政策,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铁路行车组织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总学时:12学时总学分:1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巩固课堂教学中列车运行图和铁路通过能力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列车运行图基本要素,重点掌握车站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掌握区段管内行车量的确定方法及货物列车的铺画方案确定方法;掌握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列车运行图的设计、计算、绘图等基本技能;通过绘制列车运行图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毕业设计及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本设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2.说明书要求条理清晰,文字通顺,书写工整。
3.手绘图纸,保持图面清洁,线条粗细均匀,文字以工程字体书写,亦可采用AutoCAD 设计打印;图幅采用坐标纸750mm×1050mm或A0:841mm×1189mm 。
4.简述列车运行图的意义及设计区段的技术经济特征、设计指导思想;说明设计的内容,设计步骤,计算方法及方案比选;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评价。
5.各项参数的取值应确切有据,计算应正确,运行图布局要合理。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1.计算车站间隔时分;2.确定区段管内货物列车工作组织;3.计算区段通过能力;4.编制列车运行图及机车周转图;5.编制设计说明书。
五、时间分配六、教学方式教师在设计开始时集中讲解课程设计的意义、目的、内容、要求及总体思路,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全部内容,不同设计阶段采取集中与分散设计相结合进行,设计期间教师经常对学生设计问题进行答疑和指导。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日常考勤与设计成果相结合,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
八、有关说明课程设计期间,学生必须服从指导教师安排,严格遵守学校纪律。
行车组织课设

行车组织课设一、行车组织概述行车组织是铁路运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和有序。
行车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合理安排列车运行计划,确保列车安全、准时、快速地到达目的地,满足旅客和货物的运输需求。
二、车站与线路布局车站与线路布局是行车组织的重要基础。
在车站布局方面,应考虑车站的性质、规模、位置等因素,以满足旅客出行和货物运输的需求。
在线路布局方面,应考虑线路的技术标准、通过能力、运输性质等因素,以确保列车能够安全、快速地运行。
三、列车运行图编制列车运行图是行车组织的核心,它规定了列车的始发站、终到站、运行时间、停靠站等要素。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应考虑运输需求、线路通过能力、车站作业能力等因素,以提高列车运行的效率和质量。
四、车站行车作业车站行车作业是行车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列车的到达、出发、解体、编组等作业。
车站行车作业应严格执行作业计划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列车能够安全、准时地完成各项作业。
五、区间行车作业区间行车作业是指列车在区间内的运行和作业。
区间行车作业应严格执行列车运行图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列车能够安全、准时地完成各项作业。
同时,还应考虑列车的速度控制、信号显示等因素,以确保列车能够正常运行。
六、特殊情况下的行车组织特殊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是指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情况下进行的行车组织。
在这种情况下,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确保列车能够安全、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七、设备与技术管理设备与技术管理是行车组织的重要保障。
应加强对设备的技术管理,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还应加强对技术的研发和管理,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行车组织的效率和安全性。
八、安全管理及措施安全管理是行车组织的首要任务。
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确保行车组织和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同时,还应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铁路行车组织第三版课程设计

铁路行车组织第三版课程设计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员掌握铁路行车组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列车运行规则、列车调度流程、行车组织的实操操作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应该能够熟悉铁路行车组织的各个环节,能够对列车运行状态和行车组织进行正确判断,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铁路行车组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课程简介本课程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列车运行规则、列车调度流程和行车组织的实操操作。
其中,列车运行规则部分主要介绍列车的各种运行规定和标志、列车行车组织的基本原则以及列车换装作业的相关要求;列车调度流程部分主要介绍列车调度的流程和方式以及运用列车运行图进行列车调度和配属列车的方法;行车组织的实操操作部分主要是对列车行车组织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模拟和训练,包括列车进路的设置、列车起点和终点的标记、列车交会和追踪等。
课程大纲第一部分:列车运行规则1.列车的各种运行规定和标志2.列车行车组织的基本原则3.列车换装作业的相关要求第二部分:列车调度流程1.列车调度的流程和方式2.运用列车运行图进行列车调度和配属列车的方法第三部分:行车组织的实操操作1.列车进路的设置2.列车起点和终点的标记3.列车交会和追踪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以课堂授课、现场演示和实践训练为主。
课堂授课主要是讲解列车行车组织的基本理论、规则和操作技巧,在讲解过程中加入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现场演示主要是通过实际的列车调度和行车组织情景进行演示和模拟,以便学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实践训练主要是通过学员参加实际的铁路行车组织工作来进行训练,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学员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重点将放在列车运行规则、列车调度流程和行车组织的实操操作三部分,力求将知识点讲解详细清晰,操作流程讲解到位。
考核方法学员的考核主要以考试和实操操作考核为主。
考试主要考查学员对铁路行车组织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操操作考核主要考查学员对实际行车组织情况的应变能力和操作技巧。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2011级

《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编制》课程设计任务书(2011级)一、课程设计目标1) 综合运用铁路行车组织理论和方法,巩固所学的有关专业理论知识; 2) 熟悉设计中的相关规范,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 3) 掌握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要求和编制方法;4)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1) 铺画A —B 区段列车运行图(姓名、学号、班级信息写在图纸左上方空白处); 2) 勾画A —B 区段机车交路图(不考虑旅客列车所采用单独的机车交路);3) 计算A —B 区段列车运行图指标(要有计算过程):旅行速度V 货旅、技术速度V 货技、速度系数、机车使用台数、机车周转时间θ机、机车日车公里;4) 计算A —B 区段通过能力;5) 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应包括:课程设计封面、通过能力计算、列车运行图技术指标统计及分析、列车运行图设计的设计体会(自我评价、收获、体会、不足)等。
三、相关资料3.1 A —B 区段为单线,其示意图为ABgfedcba技术站中间站其中,A —编组站,B —区段站,a —g 为中间站,其中d 站为货物列车技术作业站,每次技术作业时间10t =技术分钟。
3.2 区段技术特征闭塞方式:继电半自动;机车类型:旅客列车为DF11,货物列车为DF4B ; 机车交路:肩回式,A 为基本段,B 为折返段; 牵引定数:上下行均3200吨; 列车换长:上下行均为60.0。
3.5 货物列车行车量直通列车 8对 20101~20116 区段列车 3对 30101~30106 摘挂列车 2对 40101~40104 3.6 3.73.8 其他规定1) 摘挂列车在区段内运行时间间摘挂T 均不得大于7H ,d 站摘挂作业与技术作业不可平行进行。
2) 同类列车间隔时间I 直通≧2H ,I 区段≧6H ;3) 各站均不允许同时接发列车,旅客列车到发点不准改动; 4) 扣除系数ε客=1.2,ε摘=1.6;5) 在13:00-16:00间预留90分钟上下行矩形天窗作为维修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学院《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班级运输姓名学号成绩指导老师201年月日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所在系:交通运输课程名称: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签名):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目录一、要求 (1)二、车站概况 (1)1.车站平面图(见附件二) (1)2.车场 (1)3.货物作业地点及取送作业方法 (1)4.调车机车运用情况 (2)5.列车编组计划(见附件四) (2)6.旅客列车到发时刻。
(2)7.各方向列车牵引定数及计长 (3)8.各项作业时间标准: (3)9.交班要求 (4)三、编制资料 (4)1.接班时的情况 (4)2.车站班计划(见附件六) (5)3.到达解体及转解列车的编组内容(见附件七) (5)4.货场、专用线取送作业计划 (5)四、编制步骤 (5)五、作业结果 (6)附件一兰州西站技术作业表 (8)附件二车站平面图 (9)附件三调车场线路固定用途表 (10)附件四列车编组计划 (11)附件五接班时调车场的结存情况 (13)附件六车站班计划表 (15)附件七待解车列、到达列车及转解车列的编组顺序表 (17)总结 (24)参考文献 (26)一、要求按车站调度员指挥车站作业的要求绘制车站技术作业表,(见附件一)制定阶段计划。
二、车站概况1.车站平面图(见附件二)2.车场本站为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布置。
到达场11股道,1~4道办理上行到达及转场;5~8道上、下行到达;9~11道下行到达,超限货物列车接入1,3,5,7,9,11道。
7~11道为办理接入电力机车牵引列车的线路,1~6道禁止通行电力机车及牵引的列车。
出发场17股道,其中X VⅡ道为下行正线。
1道为机车走行线;2道上行到发兼转场;3~7道上行到发;8道为第一牵出线(二调),9道第二牵出线(三调);10~13道办理下行出发,14~16道下行到发。
1~6道、10~16道相邻两线仅限一股道办理超限货物列车,6~10,16~17道间相邻两线可以同时办理超限货物列车。
无调中转列车上行接入出发场2~7道,下行接入出发场14~16道。
出发场1、15、16道为办理接发电力机车牵引列车的线路,2~7道东端设有接触网可办理电力牵引列车的始发。
调车场32股道,1~16道为上行场,17~32道为下行场。
驼峰头部设有禁溜线1(北)和禁溜线2(南)分别用于临时存放上、下行禁止溜放和禁止过峰车辆,这些车辆在适当时机由调机经迂回线送入调车场1道,32道。
调车场线路的固定使用方案(见附件三)。
此外,还设有东场和北场。
东场(客车场)6股道,办理客车、军用列车的到发作业,其中Ⅳ道为上行正线,Ⅴ道为下行正线。
Ⅳ、Ⅴ、6道为接发超限货物列车的固定线路,Ⅳ、Ⅴ道不能同时办理超限货物列车。
车场4、5、6道为办理接发电力牵引列车的线路。
北场为地方车场,设有站修线,与货场和北部专用线联轨。
3.货物作业地点及取送作业方法集结在调车场内的货场、材料总厂、车辆段、工务段、工厂及机务段、七里河专用线、面粉厂、车轮厂、卸煤厂、加冰线等北部专用线的作业车先送往北场(货物作业车可直接送存车线),在北场分类后再送往各作业地点,装卸完毕后收集到北场,然后转往到达场解体。
物资局、机车厂、电机厂等南部专用线直接由尾部调机取送。
上西园、矿机厂、煤厂、6509油库、矿务局、小西坪酸库、西工局、534处,食品库,兰阿支线等东部专用线经到达场取送。
4.调车机车运用情况一调、八调在调车场东部区担任驼峰解体作业,北场至到达场转场和上西园方向各专用线的取送作业。
二调在调车场西部上行区担任上行列车编组、向存车线和北场送车。
三调在调车场西部下行区担任下行列车编组及物资局、机车厂、电机厂、材料厂木材车间等南部专用线的取送作业。
四、五、六调分别担任北场区、货场区、上西园区的调车作业,七调辅助二、三、四、五调作业。
本题只考虑一、八、二、三调的作业。
5.列车编组计划(见附件四)6.旅客列车到发时刻。
表一旅客列车到发时刻表7.各方向列车牵引定数及计长表二各方向列车牵引定数及计长内环小运转(经颖川堡)上、下行2600t外环小运转(不经颖川堡)上、下行1300t。
8.各项作业时间标准:(1)到达作业时间大运转35分,小运转25分;(2)出发作业时间大、小运转均为25分;(3)解体(转解)作业时间20分(其中占用驼峰10分),采用双推单溜作业方案;(4)编组作业时间区段、直通列车25分零摘列车(包括按站顺成组的小运转列车)40分;(5)尾部转解时间8分(6)送禁溜车时间8分(7)转场作业时间表三转场作业时间表(8)整场时间每解体3-5列整场一次,10-15次。
(9)交接班时间20分(10)调车组吃饭时间30分,在1-3时安排。
(11)调机整备时间每班结束前半小时在站线整备。
入段整备时间为一调星期三、日13:30-16:00八调星期一、四13:30-16:00二调星期一、四8:00-10:30本班不考虑调机入段整备。
9.交班要求(1)恢复调车场线路固定使用,因故没有恢复时应交接清楚;(2)6:30前到达的车列解体完毕;(3)尽量编完下班图定于10:00前出发的列车三、编制资料1.接班时的情况(1)到达场待解车列(2)调车场内结存车(见附件五)(3)货场及各专用线专用线存车2.车站班计划(见附件六)3.到达解体及转解列车的编组内容(见附件七)4.货场、专用线取送作业计划本班内,22点、5点前后由北场至到达转场两次,取回作业完的车辆;23点、3点、6点左右由编组场向货场、北场送车三次。
0点、6点到上西园方向取送两次,4点南部专用取送一次。
取送时间可根据具体作业情况适当调整,取回车列的编组内容见附件七。
四、编制步骤1.按班计划和旅客列车到发时刻表规定的本阶段到、发列车运行线铺画在技术作业表内;2.把接班时待解、待发列车占用到达场、出发场线路的情况及调车场,各货物作业地点的现有车数填入作业表有关栏内;3.根据到达场线路固定使用方案,列车到达计划安排到达线使用;4.确定推峰顺序,画出驼峰机车动态及驼峰利用情况;5.推算调车场各线集结的车流;6.根据列车出发计划,车流集结情况确定编组列车的顺序,画出二、三调机车动态及牵出线的利用情况;7.作出发线运用计划;8.根据调车场作业车集结情况,货物作业地点的装卸进度和编组列车的需要作出调机取送计划。
五、作业结果1.旅客列车接入股道情况2.列车到达线使用如下表所示3.列车出发线使用如下表所示填写编组内容时,依据附件二车站班计划表来填写编组内容,以46021为例,编组内容为:(5,6/1;10,11/1;12/1;19/4;18,22/1;13/9)。
4.确定推峰顺序,画出驼峰机车动态及驼峰利用情况一般根据先到先解的原则按照附件六列车班计划表进行解体,以46012次列车为例:46012次列车20:02到达,接入6股道,利用驼峰一调解体,解体花费20分钟,46012总共17辆,在5,6道解体1辆,10、11道解体1辆,12道解体1辆,19道解体4辆,18,22道解体1辆,13道解体9辆。
则46012次列车解体完毕,其他列车解体见附件七。
附件一兰州西站技术作业表附件二车站平面图附件三调车场线路固定用途表附件四列车编组计划1112附件五接班时调车场的结存情况禁溜线1D22,1 (兰州~迎水桥头)(包头及其以远)禁溜线2(武南及其以远)(西宁及其以远)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15附件六 车站班计划表交通运输学院课程设计16附件七待解车列、到达列车及转解车列的编组顺序表注:细格内的数字表示该去向的车流在调车场内存放的股道,当有两条线路可以存放时可根总结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进行车站技术作业大表编制,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达场,出发场,调车场股道使用情况,机车作业方案和相互配合情况以及取送车计划,整备计划,技检作业等,所以对原始资料的分析特别重要。
同时车站技术作业大表编制的核心内容就是到达车列的解体和出发车列的编组。
在整个编制过程中,我和其他同学共同探讨研究,在一些细节的考量上,以课本知识和老师上课时所讲的内容为准,当然,还有一些我们无法拿准的,争议比较大的点,我们集体去找老师答疑,得到了解决,使得我们的设计得以顺利进行。
在这次阶段计划的编制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到达与出发列车的进路交叉,机车解体(编组)与取送车的冲突,卸车后再装车的车辆接续时间问题,都是在老师辅导和同学讨论后,不断修改和改进,才终于得到顺利解决。
虽然这次课程设计时间跨度大,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错误,走了不少弯路,但我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此次任务,并且收获颇丰。
计划编制的很多内容,不能仅仅等着老师来讲解,而是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与同学讨论、请教老师,不断动脑筋,自己尝试、体会和总结,才能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些书本上的知识点已经掌握了,但到了使用在实践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学到更多的有用的知识。
在不断的犯错与改正中,获得锻炼和提高。
通常情况下,运用单个的知识点就能够解决相应的问题,但这次课程设计,是多方面知识点的汇聚,所以我又学到了在一个大的系统中整合、协调各个要素,运用相关的不同知识点,在多个约束下,求得较优的解法。
此次设计使得我明白了计划编制的很多内容,不能仅仅等着老师来讲解,而是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与同学讨论、请教老师,不断动脑筋,自己尝试、体会和总结,才能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些书本上的知识点已经掌握了,但到了使用在实践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学到更多的有用的知识。
在不断的犯错与改正中,获得锻炼和提高。
同时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知识上的遗漏点,加强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发现了自身的不好习惯,让自己可以尽快解决自身问题。
,在这一个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不过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这次设计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设计人员们的艰辛以及铁路的一种严谨而神圣的态度,当然这次的计划编制比起实际的情况简单的多,考虑的因素也很多,所以这只是一次演练,不过在设计中所锻炼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耐心认真让我受益匪浅,也很感谢一起努力的同学和老师的耐心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