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炙法
中药炮制学 第十章 炙法

大
黄
[处方用名] 大黄、生大黄、川军、酒军、酒大黄、
醋大黄、熟军、熟大黄、大黄炭
[来
源]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 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历史沿革] 现代主要有酒炙、酒蒸、醋炙、炒炭、
清蒸等药材,净制,浸润,切厚片,干燥 酒大黄-生药材+黄酒——拌匀——颜色加深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
活血散瘀: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 疏肝止痛: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
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的作用
峻下逐水药,如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
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四、操作方法
1.先拌醋后炒药
药物——加米醋拌匀——闷润——用文火 炒——出锅——放凉——筛去碎屑。
柴
胡
[处方用名] 柴胡、炙柴胡、醋柴胡、鳖血柴胡。 [ 来
源 ]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 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 柴胡”。
[历史沿革] 炙制、蜜制、鳖血制、并有“柴胡泻
肝火,须用黄连佐之。欲上升则用根酒浸。欲中 及下降,则生用梢” 。现行,有醋炒、鳖血黄酒 炒、鳖血炒等炮制方法。
一、含义 醋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 量醋拌炒的方法。 二、醋 古时称酢、醯、苦酒,习称米醋。炮制用 醋食用醋,指米醋或其他发酵醋,而化学合 成品(醋精)不能用。
1.成分
以米、麦、高梁以及酒精等酿制而成。
成分为:主要为醋酸,约4-6%,另有维生 素、灰分、琥珀酸、草酸、山梨糖等
当归
酒当归
[炮制作用]
当归传统习惯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
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最新中药炮制学 第十章 炙法[PPT课件]PPT课件
![最新中药炮制学 第十章 炙法[PPT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5522dbbb68a98270fefa7e.png)
3.矫臭矫味 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四、操作方法
1.先拌醋后炒药 药物——加米醋拌匀——闷润——用文火
炒——出锅——放凉——筛去碎屑。
2.先炒药后加醋 先炒药物(熔化发亮或表面颜色改变,有腥
气溢出)——加米醋——炒至微干——出锅— —晾干。
大黄
酒大黄
[炮制作用]
生品-泻下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热毒壅盛,热结便秘-大承气汤
酒大黄-清上焦实热,可清血分热毒。 特点:(1)泻下缓和(2)引药上行. 目赤肿痛—当归龙荟丸 口舌生疮,耳鸣-上清丸
熟大黄-泻下减弱,活血祛瘀作用 体虚肠燥便秘的-大黄丸 润肠通便-润肠丸(老年、小儿) 瘀血内停,腹部肿块-大黄蛰虫丸
药理:对子宫的双向调节作用,高沸点挥发油抑 制,水溶性和醇溶性成分对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
白芍
[处方用名] 白芍、炒白芍、酒 白芍、醋白芍、土炒白芍。
[来 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 芍药的干燥根。除头尾及细 根,置沸水中煮后去外皮或 去皮后再煮,晒干。
[历史沿革] 现行,有酒炒、醋 炒、炒黄、土炒等炮制方法。
4.当归炭 ——取当归片,置炒制容器片,用中 火加热,炒至外表微黑色,取出晾凉。
当归
酒当归
[炮制作用] 当归传统习惯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
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生品——质润,长于补血,调经,润肠通便。如治血虚便
秘的润肠丸;治血虚体亏的当归补血汤。 酒炙——增强活血调经,祛瘀止痛的作用。如用治血虚血
[炮制方法]
1.当归(全当归)—— 药材,除去杂质,洗净, 稍润,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碎屑。
2.酒当归 ——先加辅料,再用文火加热,炒至 深黄色,取出晾凉。 药:黄酒=100:10
第十章 中药炮制学炙法(1)

(2)止血成分增加,止血作用增强 (3)抑菌作用稳定 (4)泻下作用减弱
当 归 历史:南齐《刘涓子鬼遗方》中始载炒法, 至唐代《仙授理伤续断方》始有酒制法。至 宋代有炒《经效产宝》、明代《奇效良方》 中有制炭法。
方法: 当归-原药材去杂质,润,切薄片,阴干。 酒当归-生药片+黄酒(酒炙一法) 至老 黄色略有焦斑 药:黄酒=100:10 土炒当归-生药片 土炒法 炒至挂土色,透 香气 药:土=100:30 当归炭-生药片(炒炭法、中火) 炒至微 黑,质脆
作用: 生品-多外用 皮肤瘙痒,止抽搐-定命散 酒炙蕲蛇-腥气降低,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增 强 风湿痹痛-白花蛇酒 口眼歪斜,中风后半身不遂-蛇蝎续命汤 (1)毒性下降 (2)协同通络作用 (3)浸出率提高 (4)矫味矫臭
川
芎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历史:宋代《扁鹊心书》始有酒炒制,现在 主要有酒炒、酒蒸、酒煮等炮制方法。 方法: 生品-原药材,净制,软化,切薄片,干燥 酒川芎-生药片+黄酒(一法)-棕红色, 坚脆。 药:酒=100:10
白 芍 历史:汉代始载切制(《伤寒杂病论》), 至宋代《扁鹊心书》始有酒炒法。现在主要 有酒炒、醋炒、炒黄等方法。 方法: 生品-原药材净、润、切薄片,干燥。 酒白芍-生药片+黄酒(一法) 至微黄色。 药:酒=100:10 炒白芍-生药片( 炒黄) 至微黄色
作用: 生品-敛阴平肝,潜阳止晕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镇肝熄风 养血平肝-桂枝汤 酒白芍-酸寒下降,和中缓急止痛 脘腹胸胁疼痛-逍遥散 炒白芍-性味缓和,柔肝和脾,养血敛阴
炙法概述1.

辅料的选择与用量 《本草纲目》载:“凡盐入药,须以水化,澄去脚滓,
煎炼白色,乃良。” 现代用盐,多选精制盐。一般每100公斤药物,用食 盐2~3公斤,加入4~5倍量的水溶解后制成食盐水溶 液备用。如是粗盐,尚需过滤后备用。 食盐味咸性寒,有清热凉,软坚散结,润燥的作用因 此盐炙法多用于补肾固精、疗疝、利尿和泻相火 补肾固精、 补肾固精 疗疝、利尿和泻相火的药 物
一般每100公斤药物加米醋20~30公斤,最多不超过50公斤。
注意事项
1.若用醋量较少,不能与药物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 释后再与药物拌匀。 2.醋炙药物多用文火,并应勤加翻动,一般炒至微 干显火色时,即可取出摊凉。 3.树脂类药物如乳香、没药,先加醋易粘连,动物 粪便类药物如五灵脂先加醋易松散,呈碎块状,故都 应采用先炒药后加醋的方法炮制。 4.先炒药后加醋时,宜边喷醋边翻动药物,使之均 匀。
炮制作用及应用
大 黄 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 用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力强。用于实热便秘,高热,谵语, 发狂,吐血,衄血,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 酒大黄 酒炙后,其泻下作用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 以清上焦实热为主。 熟大黄 经酒蒸后,泻下作用缓和,减轻腹痛之副作用,并增强 活血祛瘀之功。 大黄炭 泻下作用极微,并有止血作用。 醋大黄 泻下作用稍缓,以消积化瘀为主,如用于治食积痞满, 产后瘀停,癥瘕痞积。 清宁片 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 如用于饮食停滞,口燥舌干,大便秘结之年老、体弱、久病患者。 可单用。
醋炙的目的
1.引药入肝,增强疗效。 引药入肝,增强疗效 引药入肝 散瘀止痛类药物,如延胡索、三棱、莪术,醋炙后增 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五灵脂醋炙增强活血 止痛作用外,兼有矫嗅矫味之功。疏肝理气药如青皮、 香附、柴胡、郁金等醋炙可增强疏肝止痛作用,青皮、 香附还能消积化滞。 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 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降低毒性 芫花、商陆等,醋炙后能降低毒性,缓和峻泻作用。 3.矫嗅矫味 矫嗅矫味。具有特殊气味的药物,如动物粪便类 矫嗅矫味 和树脂类,醋炙可减少不良气味,便于服用。
第10章炙法

掌 叶 大 黄
药用大黄
唐 古 特 大 黄
[炮制方法] : 生大黄-原药材,净制,浸润,切厚片,干燥 酒大黄-生药材+黄酒——拌匀——颜色加深 (棕褐色或深棕色) 药:黄酒=100:10 熟大黄-(1)酒 生药块+黄酒—拌匀闷润吸 尽—至密闭容器内—至内外黑褐色—取出—干 燥 药:黄酒=100:30 (2)隔水蒸至内外均呈黑色
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四、操作方法
1.先拌醋后炒药 药物——加米醋拌匀——闷润——用文火炒——出锅—— 放凉——筛去碎屑。
2.先炒药后加醋 先炒药物(熔化发亮或表面颜色改变,有腥气溢出)— —加米醋——炒至微干——出锅——晾干。 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药物。
药物每100kg,用米醋20~30kg,最多不超过50kg。
吴萸制黄连——抑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 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如用于治湿热郁滞肝胆,嘈杂吞酸; 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胸脘痞满,泄泻或下痢.
[炮制研究]
成分:
1.切制——温度较低,抢水洗 2.炮制——温度升高,对小檗碱含量有 一定降低,但可提高其在水中的溶出率;另 有结论与之相反。 加热过程中生成红色的小檗红碱,其 随加热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用量
三、适用药物
1.活血散瘀药物 2.祛风通络药物 3.动物类药物 4.性味苦寒药
如川芎、丹参等 如威灵仙、桑枝等 如乌梢蛇、地龙等 如黄连
四、目的
1. 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1)缓和苦寒之性 如大黄、黄连、黄柏 (2)引药上行 如大黄、黄连、黄柏等。
2. 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1)与药物协同发挥作用,常用于活血祛瘀、通络药, 如当归、桑枝等。 (2)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而增强疗效。
第十章 炙法总结 罗贞凯.

• 第四节 蜜 炙 • 一、含义: • 蜜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的 炼蜜共同拌炒的方法。 • 二、适应药物:质地致密药物,如百合。 • 三、操作工艺 • (1)先拌蜜后炒药 • 工序:生药+炼蜜水 → 拌匀,润吸尽 → 文火炒 至微干,颜色加深,不粘手 • (2)先炒药后加蜜 • 工序:生药 → 文火炒 → 色加深+炼蜜水 → 拌 炒 → 不粘手
竹 茹
• 【炮制方法】 • 姜竹茹——取净竹茹段或团,加姜汁拌匀,置炒制容器 内,用文火炒至黄色或烙至两面显黄色有焦斑,取出,干 燥。 • (药:生姜=100:10,干姜用1/3) • 【炮制作用】 • 竹茹味甘,性微寒,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作用。
• 第三节 盐 炙 • 一、含义 • 盐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食 盐水溶液拌炒的操作过程。 • 二、适应药物:补肾固精、疗疝、利尿和泻相火 的药物。 • 三、操作工艺——(药物:盐=100:2) • (1)先拌盐水后炒药 • 工序:食盐水+药物ð拌匀ð闷润至吸尽ð文火炒 至一定程度 • 适用:大多数需盐炙药物。 • (2)先炒药后加盐水 • 工序:生药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食盐水(边炒 边喷盐水)——文火炒干 • 适用:含粘液质多的药物,如车前子,知母。
五、目的
• • • • (1)增强温肾壮阳作用。如淫羊藿。 (2)利于粉碎,煎出药效。如蛤蚧,豹骨。 六、注意事项 (1)油炸药物因温度较高,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 避免炸焦。 • (2)油脂涂酥药物时,需反复操作直至酥脆为度。
•
第六节 姜 炙
• 一、定义 • 姜炙法——将净选加工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姜 汁拌炒的方法。 • 二、适应药物:止咳祛痰、降逆止呕类药物。 • 三、操作工艺 • (1)姜汁炒:生药+姜汁 文火炒干(或干燥) • 姜汁的制备:生姜-榨汁;生姜-煎汁(1:1);干姜- 煎汁(1:3)。 • (2)姜汤煮:姜切片煎汤,加净选后的药物煮至药透汁 尽,取出,切片,干燥 • (药:姜=100:10(生鲜姜)或10/3(干姜))
中药炮制学 第十章 炙法

稍润,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碎屑。
2.酒当归 ——先加辅料,再用文火加热,炒至
深黄色,取出晾凉。 药:黄酒=100:10
3.土炒当归——药材+土粉——炒至当归片上粘
满细土时——取出——筛去土粉——摊凉。 药:土粉=100:30
4.当归炭 ——取当归片,置炒制容器片,用中
火加热,炒至外表微黑色,取出晾凉。
五、操作方法 1.先拌酒后炒药 药物与酒拌匀—闷润(酒被吸尽)——文火 炒——出锅——放凉。 适用于质地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如黄连、 川芎、白芍等。
2.先炒药后加酒
先炒药(至一定程度)——喷一定量的酒—— 炒干——出锅——放凉。 多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如五灵脂等。
用量:药物:黄酒=100:10~20
(2)止血成分增加,止血作用增强 (3)抑菌作用稳定
当 归
[处方用名]当归、秦归、归
头、归身、归尾、全当归、 酒当归、土炒当归、当归炭。
[来
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 当归的干燥根。
[历史沿革]现行,有酒炒、
土炒、炒炭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当归(全当归)—— 药材,除去杂质,洗净,
炒白芍——药性稍缓,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
主。血虚萎黄,腹痛泄泻,自汗盗汗。如用于肝 旺脾虚之肠鸣腹痛,泄泻的痛泻要方;治泻痢日 久,腹痛喜按喜温的养脏汤
醋炙——入肝收敛,可敛血、养血,疏肝解郁。
如治尿血,血色鲜红的加减黑逍遥散
土炒——借土气入脾,增强柔肝和脾、止泻作用。
第二节
醋 炙 法
[炮制方法]
1.柴胡——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
润透,切厚片,干燥。
2.醋柴胡 ——先拌辅料,再用文火加热,炒干,
《中药炮制学》第十章 炙法

第十章炙法一、含义炙法法——将净制或切制过的中药加入定量的液体辅料润炒的操作过程。
二、炮制与炮炙的区别1. 炮、炙都代表与火有关的处理加工技术,制则代表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2. 酒制与酒炙:酒制包括酒浸制、酒蒸制、酒煮制、酒炙制等,酒炙属于酒制的范围。
三、炙法与加固体辅料炒的区别四、分类——按照所用辅料分类1. 酒炙——大黄、黄连;2. 醋炙——甘遂、元胡;3. 盐炙——黄柏、知母;4. 蜜炙——紫菀、甘草;5. 姜炙——竹茹(姜汁炒)、厚朴(姜汤煮);6. 油炙——淫羊藿(油炒)、蛤蚧(油脂涂酥烘烤)、三七(油炸)。
第一节酒炙一、含义(1)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炮制方法。
(2)酒炙药物以黄酒为佳。
用量:黄酒10%~20%。
如蟾酥用白酒。
二、适应药物(1)苦寒类药物(大黄、黄连、黄柏);(2)活血化瘀类药物(当归、川芎、红花、白芍);(3)祛风通络及动物类药物(威灵仙、桑枝、续断、乌梢蛇、白花蛇等)。
三、操作方法(1)先拌酒后炒药【酒易渗透到药材组织内部】工序:黄酒——拌匀——闷润(加盖)——酒吸尽,文火炒干——放凉。
适用:大多数药物(质地坚实的根和根茎类药物)。
(2)先炒药后拌酒工序:净药材先炒至一定的程度后,均匀喷洒一定量酒,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适用:少数质地疏松的药材,如五灵脂等。
四、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如大黄、黄连。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当归、川芎。
(3)提高成品溶出率。
如黄芩。
(4)矫臭去腥。
如乌梢蛇、蕲蛇。
(5)降低毒副作用,便于粉碎。
如常山、蟾酥。
五、注意事项(1)闷润时加盖,避免酒挥发。
(2)若酒量少不易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释,再拌润。
(3)加热时用文火,炒至近干、色加深时取出晾凉。
白芍【炮制方法】酒白芍——取净白芍片,加黄酒拌匀,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药:白芍=100:10)当归【炮制方法】酒当归——取净当归片,加黄酒拌匀,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炙法一、填空题1.根据所用辅料的不同,炙法可分为、、、、、。
2.酒炙法多适用于、、及类药物。
3.酒炙法所用的酒以为主,酒的用量一般为。
4.姜炙法适用于、的药物。
5.姜炙法生姜的用量一般为每药物100公斤用生姜,若用干姜,其用量则为。
6.盐炙法盐的通常用量是每100公斤药物,用食盐。
溶化食盐的用水量一般以食盐的倍为宜。
7.盐炙法多用于、、和泻相火的药物。
8.目前常用白酒炮制的药物是。
9.2000版药典规定,知母含拔契皂苷元不得少于;盐知母含拔契皂苷元不得少于。
10.2000版药典规定,用75%乙醇作溶剂,杜仲浸出物不得少于;盐杜仲不得少于。
11.2000版药典规定,车前子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盐车前子不得过;照膨胀度项下的测定法测定,车前子膨胀度应不低于,盐车前子应不低于。
12.2000版药典规定,黄连总灰分不得过;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不得过。
13.制备清宁片每100kg大黄片或块,用黄酒,用炼蜜。
14.传统中药理论认为当归不同部位作用不同,当归头,当归尾,当归身。
15.欲使莪术入肝经血分,增强其散瘀止痛作用宜用______。
16.炙没药常用的辅料是______,用______法进行操作。
17.延胡索的止痛成分主要是______。
18.醋炙法常用的操作方法有______和______。
19.《药典》规定,京大戟的炮制方法为______。
20.蜜炙法多用于、的药物炮制。
21.生甘草性味是,其作用是;炙甘草性味是,其作用是。
22.生黄芪的主要作用是,蜜炙黄芪的作用是。
23.马兜铃蜜炙后能、,并可。
24.麻黄的常用的炮制品有①,其作用是;②,其作用是;③,其作用是;④,其作用是。
25.桑白皮蜜炙后,可增强作用, 多用于。
26.枇杷叶生用长于,多用于,炙后多用于。
27.紫菀蜜炙后,对、的患者均可应用。
28.蜜炙药物的贮存均应,以免。
29.蜜炙马兜铃时,每100Kg马兜铃用炼蜜。
30.油炙法的辅料为动、植物油脂,常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菜油、酥油。
31.羊脂炙淫羊藿的成品性状为表面__________、_________,微有羊脂油气。
二、选择题(一)A型题1.下列炮制品中属于“从制”的是()A.酒炙黄连B.姜炙黄连C.吴萸炙黄连D.黄连炙吴萸E.胆汁炙黄连;2.治热结便秘,潮热谵语的大承气汤应选用()A.酒大黄B.熟大黄C.大黄D.大黄炭E.醋大黄3.酒炙常山的主要炮制目的是()A.升提药力,增强药物在上焦的作用B.引药上行,增强药物涌吐痰饮的作用C.降低毒性,减轻恶心呕吐的副作用D.提高常山生物碱含量而增强疗效E.协同作用,增强药物活血化瘀疗效4.下列药物中常用白酒炮制的药物是()A.蕲蛇B.蟾酥C.地龙D.蛇蜕E.乌梢蛇。
5.白芍炮制品中适用于肝旺脾虚,腹痛腹泻的是()A.醋炙白芍B.酒炙白芍C.麸炒白芍D.土炒白芍E.生白芍6.生杜仲临床应用较少一般用于()A.治疗肾虚腰痛,起坐不利,膝软乏力B.治疗肝肾亏虚,胎动不安,妊娠漏血C.浸泡药酒,制备治腰痛的杜仲酒D.治中风筋脉挛急,腰膝酸软,筋骨无力E.治高血压症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黄柏炒炭后小檗碱含量增高B.杜仲炮制后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含量增高C.车前子盐炙后黄酮类成分含量增高D.柴胡醋炙后挥发油含量降低E.川芎酒炙后总生物碱含量增加8.用于治疗血虚便溏时应首选()A.酒炙当归B.油炙当归C.土炒当归D.当归炭E.当归头9.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时应首选()A.黄连B.酒黄连C.姜黄连D.萸黄连E.黄连炭。
10.盐炙知母的炮制作用是:A.引药下行,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B.升提药力,增强清热解毒作用;C.缓和药性,降低对脾胃的刺激性D.引药入血分,降低寒泻之性;E.缓和寒滑之性,增强滋阴作用11.醋炙芫花的目的是()A.增强疏肝理气作用B.增强活血止痛功效C.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D.便于调剂和制剂E.以上都不是12.醋炙柴胡的目的是()A.助其发散,增强解表退热作用B.缓其升散,增强疏肝解郁作用C.抑其升浮,增强清肝退热截疟功效D.助其升浮,增强升举阳气作用E.以上都不是13.醋炙商陆的目的是()A.增强疏肝理气作用B.增强活血止痛作用C.便于调剂和制剂D.降低毒性,缓和峻泻作用E.以上都不是14.醋制后利于煎出有效成分,增强止痛作用的药物是()A.香附B.三棱C.延胡索D.莪术E.五味子15.醋制后缓和辛散、增强疏肝理气止痛作用,并能消积化滞的药物是()A.延胡索B.香附C.三棱D.郁金E.艾叶16.哪项不是蜜炙的目的()A.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B.增强补中益气作用C.缓和药性D.矫味矫臭的作用E.增强实脾涩精的作用17.炙后能增强止咳平喘的药物是()A.麻黄B.百合C.旋覆花D.白前E.枇杷叶18.生用走表,蜜炙入里,增强补中益气的药物()A.桂枝B.黄芪C.百部D.紫菀E.白前19.蜜炙黄芪主要用于()A.表卫不固的自汗B.中气不足C.血热妄行D.气滞血瘀E.脘腹胀痛20.蜜炙后为矫正劣味、避免呕吐的药物是()A.款冬花B.马兜铃C.麻黄D.瓜壳E.桑白皮21.若蜜不能与药物拌匀时,可以()A.增加蜜的用量B.加适量开水稀释C.加适量冷水稀释D.加适量的冷水稀释E.加适量冷开水稀释22.蜜炙药物时,蜜的用量一般为()A.10% B.15%C.20% D.25%E.30%23.枇杷叶去毛的原因是()A.绒毛中含有致咳的成分B.绒毛可直接引起咽喉咳嗽C.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D.增强清肺止咳的作用E.缓和泻肺气的作用24.马兜铃蜜炙的最主要作用是()A.降低其毒性B.矫正苦劣之味,避免呕吐C.免其苦寒导致腹痛D.避免苦燥伤阴E.避免戟入咽喉25.蜜炙甘草的炮制目的是()A.增强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B.增强润燥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C.矫味矫臭、利于服用D.增强补中益气、缓急止痛的作用E.避免甘凉伤胃的副作用26.对表证较轻,喘咳较重的患者应首选()A.生麻黄B.炙麻黄C.麻黄绒D.蜜炙麻黄绒E.去节麻黄27.哪些药物蜜炙后增强止咳平喘之功()A.马兜铃B.百部C.金樱子D.麻黄E.百合28.哪种性质的药物用蜜量宜小()A.质地坚实B.质地疏松C.纤维较多D.叶或全草类E.油份较多29.淫羊藿温肾助阳作用成分,目前认为是()A.生物碱B.苷类C.有机酸D.蛋白质E.树脂30.蛤蚧的炮制方法,目前除油炙外,还可用()A.酒炙B.醋炙C.蜜炙D.盐炙E.煅制(二)B型题A.切片或捣碎,便于煎煮,泻火解毒燥湿,用于肠胃湿热B.缓和苦寒药性,增强止呕作用,以治胃热呕吐为主C.抑制苦寒药性,使其寒而不滞,用治湿热郁滞肝胆D.缓和苦燥之性,增强滋阴退虚热作用,用于阴虚发热E.增强清热解毒,燥湿除烦的目的31.酒黄连的炮制作用是()32.姜黄连的炮制作用是()33.吴萸连的炮制作用是()34.黄连的炮制作用是()A.泻下作用稍缓,善清上焦血分热毒B.泻下作用缓和,增强活血祛瘀之功C.泻下作用缓和,用于老年大便秘结D.泻下作用减弱,以消积化瘀为主E.泻下作用极微,并有止血作用35.醋大黄的炮制作用是()36.酒大黄的炮制作用是()37.熟大黄的炮制作用是()38.清宁片的炮制作用是()39.大黄炭的炮制作用是()A.切片便于煎煮,擅于养血敛阴,平抑肝阳B.降低酸寒之性,善于和中缓急C.入肝收敛,可敛血、止血,疏肝解郁D.药性稍缓,以养血敛阴为主E.借土气入脾,增强柔肝和脾、止泻作用40.白芍的炮制作用是()41.酒白芍的炮制作用是()42.醋白芍的炮制作用是()43.炒白芍的炮制作用是()44.土炒白芍的炮制目的是()A.增强活血补血调经作用B.既能补血,又不致滑肠C.止血和血,治崩中漏下D.补血调经,润肠通便E.润肠通便,治血虚便秘45.全当归的炮制作用是()46.酒当归的炮制作用是()47.油炙当归炮制作用是()48.土当归的炮制作用是()49.当归炭的炮制作用是()A.升提药力,增强药物活血通络作用B.引药入肝,增强药物疏肝化瘀止痛作用C.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D.引药下行,增强滋阴降火作用E.协同疗效,增强药物润肺止咳作用50.酒炙法的主要炮制目的是()51.醋炙法的主要炮制目的是()52.盐炙法的主要炮制目的是()53.姜炙法的主要炮制目的是()54.蜜炙法的主要炮制目的是()A.苦寒性强,偏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B.引药入肾,增强泻相火、退虚热的作用C.引药上行,升提药力,清血分湿热D.清湿热之中兼具涩性,产生止血作用E.缓和苦寒药性,增强清热止呕作用55.酒黄柏的炮制作用是()56.盐黄柏的炮制作用是()57.黄柏炭的炮制作用是()58.生黄柏的炮制作用是()A.醋三棱B..醋青皮C.醋郁金D.醋艾叶E.醋莪术59.醋炙后增强破瘀散结、止痛作用的是()60.醋炙后引药入血,增强疏肝止痛作用的是()61.醋炙后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增强逐寒止痛作用的是()A.毒性降低,可供内服B.毒性降低,缓和峻泻作用C.行气解郁,调经止痛D.增强疏肝止痛作用E.增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作用62.醋炙狼毒的主要目的是()63.醋炙没药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补中益气作用B.缓和药性C.增强润肺止咳作用D.矫味、消除副作用E.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64.黄芪蜜炙后()65.马兜铃蜜炙后()66.枇杷叶蜜炙后()67.麻黄蜜炙后()68.生甘草的主要作用是()A.生麻黄B.蜜炙麻黄C.麻黄绒D.蜜炙麻黄绒E.去节麻黄69.在《伤寒论》中,“麻黄汤”中应用()70.表证已解而喘咳较重应首选()71.老人、幼儿等体虚的风寒感冒应首选()72.在“越婢汤”中最好选用()73.外表风寒、表实无汗应选用()A.增强温肾助阳的作用B.缓和药物性能C.引药归经D.增强滋补气血的作用E.增强补肾壮阳的作用74.蛤蚧酒炙可()75.三七油炸可()76.淫羊藿炙脂炙可()(三)C型题A.抢水洗净后润透切片或直接捣碎用B.蒸半小时或沸水短煮10分钟后润软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77.黄连切制饮片的软化方法是()78.黄柏切制饮片的软化方法是()79.黄芩切制饮片的软化方法是()A.姜炙法B.姜煮法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80.姜制厚朴的炮制方法有()81.姜炙竹茹的炮制方法有()82.姜炙草果的炮制方法有()A.先拌盐水后炒B.先炒药后加盐水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83.知母、车前子等药物一般用()84.泽泻、补骨脂等药物一般用()A.酒炙法B.盐炙法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85.黄柏的炮制方法有()86.黄连的炮制方法有()87.续断的炮制方法有()A.揉搓成小团,便于调剂B.姜炙增强止呕的功效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88.厚朴的炮制目的是()89.竹茹的炮制目的是()90.草果的炮制目的是()A.生延胡索B.醋延胡索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91.现代研究认为,治疗冠心病时应选用()A.先拌醋后炒炭B.先炒炭后喷醋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92.醋艾叶炭的制备方法是()93.醋乳香的炮制方法是()A.生香附B.醋香附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94.治胸膈痞闷,胁肋疼痛的越鞠丸中宜选()95.治疗伤食腹痛的香砂平胃散中宜选()A.醋炙法B.醋煮法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96.制备醋莪术时可用()97.醋延胡索的炮制方法是()A.生柴胡B.醋柴胡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98.治疗寒热往来的小柴胡汤中宜用()99.治疗肝气郁结的柴胡疏肝散中宜用()A.润肺止咳B.补中益气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00.蜜炙黄芪()101.生黄芪()102.生甘草()103.蜜炙甘草()104.蜜炙百部()A.先拌蜜后炒B.先炒药后加蜜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05.麻黄蜜炙时最好用()106.百合蜜炙时()107.桑皮蜜炙时最好用()108.款冬花蜜炙时()109.旋覆花蜜炙时()A.清肺止咳B.润肺止咳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10.马兜铃蜜炙后长于()111.白前蜜炙后长于()112.生枇叶偏于()113.黄芪蜜炙后偏于()114.紫菀蜜炙后偏于()A.增强疗效B.缓其副作用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15.百部蜜炙后是()116.马兜铃蜜炙后是()117.枇杷叶去毛是()118.麻黄蜜炙后是()119.金樱子挖去毛、核是()A.油炒B.油酥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20.三七油制采用()121.蛤蚧油制采用()122.淫羊藿油制采用()(四)X型题123.酒炙的炮制目的是()A.缓和苦寒药性,引药上行,清上焦邪热B.利于溶出,协同发挥作用,增强活血通络功能C.除去或减弱腥臭气味,便于服用,发挥疗效D.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散瘀,疏肝止痛的作用E.引药下行,增强滋阴降火,疗疝止痛的作用12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熟大黄经蒸或炖加热炮制后结合性大黄酸显著减少B.大黄炭经加热炮制后大黄素-6-甲醚和大黄酚含量增加C.姜炙厚朴经加热和加姜炮制后厚朴酚含量增加D.酒炙黄柏经加热和加酒炮制后黄柏小檗碱含量减少E.酒炙牛膝经加热和加酒炮制后齐敦果酸含量增加125.目前研究结果表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川芎酒炙后总生物碱含量提高B.白芍酒炙后白芍苷含量降低C.常山酒炙后常山碱含量提高D.丹参酒炙后水溶性总酚浸出量增高E.益母草炒炭后生物碱含量提高126.炮制对大黄药理作用的影响有()A.大黄的不同炮制品泻下作用均比生品降低B.酒炒大黄与酒炖大黄的抑菌能力与生品相近C.动物实验中酒炒大黄消炎作用与生品相似D.生、熟大黄和大黄炭均有良好的止血作用E.炮制能降低大黄对胃肠道引起的腹痛等副作用127.盐炙药物的炮制目的有()A.引药入肾,增强药物补肝肾的作用B.引药下行,增强药物疗疝止痛的功效C.协同疗效,增强滋阴降火、清热凉血功效D.缓和辛燥之性,增强补肾固精作用E.升提药力,增强药物活血化瘀的作用128.姜炙法的炮制目的有()A.制其寒性,增强和胃降逆止呕作用B.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药物疗效C.引药下行,增强药物疗疝止痛的功效D.引药入肾,增强药物补肝肾的作用E.缓和苦寒药性,引药上行,清上焦邪热129.下列药物中常用酒炙法矫味矫臭的药物是()A.蕲蛇B.蟾酥C.蛇蜕D.乌梢蛇E.地龙130.研究表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酒炙牛膝镇痛作用强而持久B.醋炙白芍解痉、镇痛作用较生品明显;C.盐炙杜仲降压作用比生杜仲强D.姜炙厚朴抗溃疡作用较生品增强;E.姜炙草果小鼠解痉、镇痛作用增强131.下列药物既用酒炙法又用盐炙法炮制的药物有()A.牛膝B.黄柏C.黄连D.续断E.川芎132.黄柏的炮制作用有()A.切丝便于调剂,煎出药效B.生用偏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C.盐炙引药入肾,增强滋阴泻火作用D.酒炙引药上行,清上焦血分湿热E.炒炭清热之中兼具涩性,用于止血133.巴戟天炮制作用有()A.除去木心,保证用量准确B.盐炙引药入肾,温而不燥C.甘草制增强补肾助阳,强筋骨作用D.蜜炙增强补脾益气作用E.土炒增强补中止泻的疗效134.姜炙厚朴的炮制目的是()A.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B.消除滑肠泻下的副作用C.增强补脾益气的功效D.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E.增强疏肝止痛的功效135.下列药物常用醋炙法炮制的有()A.郁金B.常山C.青皮D.益智仁E.地龙136.醋制法多适用于哪几类药材的炮制()A.疏肝行气药B.散瘀止痛药C.峻下逐水药D.收敛固涩药E.活血通络药137.现代研究证明,延胡索醋制后()A.总生物碱煎出量增加B.季铵碱含量增加C.叔铵碱含量增加D.季铵碱含量减少E.叔铵碱含量减少138.蜜炙后能增强补脾益气的药物有()A.甘草B.百合C.黄芪D.旋覆花E.白前139.蜜炙后能缓和药性的药物有()A.紫菀B.枇杷叶C.桑白皮D.款冬花E.麻黄140.蜜炙甘草的炮制目的是()A.增强清热解毒B.增强补中益气C.矫味矫臭D.增强缓急止痛E.增强祛痰止咳141.蜜炙后可以矫味,消除呕吐副作用的药物有()A.百部B.马兜铃C.桂枝D.瓜蒌皮E.白薇142.下列哪些药物蜜炙后增强润肺止咳之功()A.百合B.黄芪C.党参D.百部E.枇杷叶143.蜜炙法的炮制目的是()A.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B.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C.缓和药物性能D.矫正苦劣之味D.消除呕吐的副作用144.善于淫羊藿的功用,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生用袪风湿B.生用强筋骨C.生用袪风通络D.羊脂炙增强温肾助阳作用E.羊脂炙增强补肝肾作用145.油炙法的目的有()A.增强疗效B.利于粉碎C.便于服用D.缓和药性E.降低毒性三、改错题1.五灵脂宜采用先拌酒闷润至酒被吸尽后再用文火炒干()2.盐炙杜仲采用先拌盐水闷润至被吸尽后再用文火炒干()3、盐车前子采用先拌盐水闷润至被吸尽后再用文火炒干()4.乌梢蛇、蕲蛇、蛇蜕等常用白酒拌润后再用文火炒干法炮制()5.黄连切片宜用蒸煮加热软化,以保存生物碱成分不被流失()6.蟾酥用白酒炮制的方法是先拌匀闷润后再用文火炒干()7.牛膝酒炙后引药下行,增强通淋行瘀的作用()8.知母泻肺、胃之火宜生用;泻肾火、清虚热宜用盐炙品()9.杜仲一般不生用,处方开杜仲应付盐炙杜仲()10.厚朴辛味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内服一般都不生用()11.醋炙甘遂时,每100kg甘遂用米醋20kg()12.醋炙柴胡时,每100kg柴胡用米醋30kg()13.醋炙艾叶时,每100kg艾叶用米醋15kg()14.商陆醋炙后商陆皂苷甲含量升高,毒性降低()15.京大戟醋炙后降低毒性并增强泻下作用()16.药效学实验表明,醋制香附的解痉、镇痛作用优于生品()17.黄芪蜜炙后可增强补气作用()18.蜜炙百合每100Kg药物用炼蜜5Kg()19.生黄芪多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等一切气衰血虚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