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臭氧和树叶去除水中氨氮的方法
氨氮超标的处理方法快速去除氨氮

氨氮超标的处理方法快速去除氨氮氨氮超标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因此,快速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成为了当前环保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针对氨氮超标的处理方法,我们应该如何快速去除水体中的氨氮呢?首先,我们可以采用生物法去除水体中的氨氮。
生物法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降解水中的氨氮,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在处理氨氮超标的水体时,可以注入一定量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利用其对氨氮的生物降解能力,加速水体中氨氮的降解过程。
此外,也可以通过人工构建湿地等方式,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去除水中的氨氮,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其次,化学法也是一种快速去除水体中氨氮的方法。
通过向水体中添加化学药剂,如氯化铁、硫酸铝等,可以快速将水中的氨氮与化学药剂发生反应,形成不溶性沉淀物,从而将氨氮去除。
此外,还可以利用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等,氧化水体中的氨氮,将其转化为无害的氮气释放到大气中,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另外,物理法也是一种快速去除水体中氨氮的方法。
通过利用物理手段,如超滤、活性炭吸附等,可以将水中的氨氮去除。
超滤是利用特定的膜孔径,将水中的氨氮分离出去;而活性炭则是通过其大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吸附水中的氨氮,达到去除的效果。
总的来说,针对氨氮超标的处理方法,我们可以采用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快速去除水体中的氨氮。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且结合水体的特点和氨氮的浓度,合理地制定处理方案,以达到高效、快速去除氨氮的目的。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有效改善水体环境质量,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氨氮去除方法

氨氮去除方法氨氮是指水中存在的游离氨和氨离子的总和,它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
氨氮的存在会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去除水中的氨氮。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氨氮去除方法。
一、生物法去除氨氮。
生物法去除氨氮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常见的生物法去除氨氮的方法包括生物滤池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植物净化法等。
其中,生物滤池法是通过将含氨氮的水体通过填充了生物膜的滤材进行过滤,利用滤材上的微生物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和氮气,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生物接触氧化法则是将水体与生物膜接触,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将氨氮氧化为硝态氮。
植物净化法则是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的氨氮,通过植物的生长代谢将氨氮转化为植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从而去除水中的氨氮。
二、化学法去除氨氮。
化学法去除氨氮是利用化学药剂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常见的化学法去除氨氮的方法包括氧化法和还原法。
氧化法是利用氧化剂将水中的氨氮氧化为硝态氮,常用的氧化剂包括高锰酸钾、臭氧等。
还原法则是利用还原剂将水中的氨氮还原为氮气,常用的还原剂包括亚硫酸氢钠、亚硝酸盐等。
这些化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水中的氨氮,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到化学药剂的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三、物理法去除氨氮。
物理法去除氨氮是利用物理手段将水中的氨氮去除。
常见的物理法去除氨氮的方法包括气体吹送法和膜分离法。
气体吹送法是通过向水体中通入气体,利用气体与水中的氨氮发生气-液相传质作用,将氨氮从水中去除。
膜分离法则是利用特定的膜将水中的氨氮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这些物理法虽然可以去除水中的氨氮,但需要消耗一定的能源和设备投入。
综上所述,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是目前常见的氨氮去除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水体的特性和氨氮浓度选择合适的去除方法,以达到经济、高效、环保的目的。
同时,氨氮去除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氨氮去除剂的作用原理

氨氮去除剂的作用原理
氨氮是指水体中的氨和游离态氮的总和,是一种常见的水质污染物。
氨氮的过量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甚至引发水华等问题,严重影响水质和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氨氮污染问题,人们研发出了氨氮去除剂,通过这种去除剂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氨氮浓度,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氨氮去除剂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化学氧化、生物降解和物理吸附等多种机制。
首先,化学氧化是一种常见的氨氮去除方式,通过向水体中添加氧化剂,如臭氧、氯气等,可以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从而将氨氮去除。
其次,生物降解也是一种重要的氨氮去除途径,通过在水体中引入适当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氨氮转化成氮气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实现氨氮的去除。
此外,物理吸附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去除作用,通过向水体中添加吸附剂,如活性炭、陶瓷颗粒等,可以吸附水中的氨氮物质,达到去除的效果。
除了上述的作用原理外,氨氮去除剂还可以通过改变水体的环境条件,如调节水体的pH值、温度等,来促进氨氮的去除。
此外,一些先进的氨氮去除技术,如超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也可以实现对氨氮的高效去除。
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氨氮去除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总的来说,氨氮去除剂的作用原理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化学氧化、生物降解、物理吸附等多种机制来实现对水体中氨氮的去除。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水体的具体情况和氨氮浓度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氨氮去除技术和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去除效果。
通过科学合理的氨氮去除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未来在氨氮污染治理方面能够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为水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强化去除水中氨氮的方法

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强化去除水中氨氮的方法
臭氧催化氧化强化去除水中氨氮是现今一种高效、实用的技术方案,是将臭氧和水中的氨氮结合在一起,进行氧化强化处理,来有效减少氨氮浓度,从而达到水污染控制的目的。
臭氧催化氧化的工作原理是:臭氧作为一种活性氧就会与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等水组分进行反应,而水中的氨氮会降低臭氧的氧化能力,臭氧不能与有机物和悬浮物进行反应,所以臭氧无法有效去除水中的氨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强化去除水中的氨氮,即在臭氧催化氧化过程中添加催化剂,催化剂使得臭氧在水中可以形成多种反应:臭氧可以被氧化成臭氧活性离子,而这些活性离子可以进一步氧化水溶液中的氨氮等有机污染物;臭氧催化效果还可以促使气溶胶中的有机物吸附到颗粒物上,使其易于可以进行深度净化;试验结果表明,进行臭氧催化氧化强化处理可以使水中含氨氮浓度降低53.5%,甚至更多。
臭氧催化氧化强化去除水中氨氮是高科技技术,它可以有效减少水体的污染,而且具有节能、无污染、降低成本等优势,是一种理想的水处理技术。
臭氧催化氧化强化去除水中氨氮的技术若能得到完善的发展,将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水污染的控制和防治,维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氨氮超标的处理方法

氨氮超标的处理方法氨氮是指水中以氨氮形式存在的氨和氨盐。
氨氮超标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危害水环境和水生生物。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来降低氨氮的含量。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来处理氨氮超标的水体。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浸泡法,在不开放空气的条件下,将超标水体与一定比例的活性炭接触,使得水中的氨氮被吸附到活性炭上,从而达到降低氨氮含量的目的。
此外,也可以采用逆渗透、超滤等膜分离技术,将水中的氨氮分离出去,使得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得到降低。
其次,化学方法也可以用来处理氨氮超标的水体。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氧化剂氯或臭氧来将氨氮氧化为亚氨或氮气。
氯氧化法是利用余氯或添加氯化物进行氧化的方法。
臭氧氧化法则是将臭氧气体接触水体,通过氧化反应将氨氮氧化为亚氨或氮气。
此外,还可以利用化学沉淀法,如将钙、铜或铝等金属离子与水中的氨氮反应,形成沉淀物从而降低氨氮含量。
生物处理方法也是处理氨氮超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生物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其中最常用的是厌氧-好氧法。
首先,将超标水体进入厌氧池进行降解,通过厌氧菌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将亚硝酸盐进入好氧池进行氧化反应,通过好氧菌的作用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此外,还可以利用植物的吸收作用,通过植物对氨氮的吸收和利用,减少水体中氨氮的含量。
例如,采用浮床法,将具有吸收氨氮能力的植物在水面上生长,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和利用水中的氨氮。
除了上述的处理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改善排放源水体、减少污染物输入来预防和降低氨氮超标。
首先,要加强对农业、养殖业和工业废水等源头的监管和管理,减少氨氮的排放。
其次,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处理效果达到标准要求,并加强对排放水体的监测和检测。
此外,还要提高公众对水体保护的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倡导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总之,处理氨氮超标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选择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来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含量。
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

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化学氧化法是指将氨氮氧化成无毒或低毒氧化物,进而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含量。
常用的氧化剂有氯和高氯酸盐、臭氧和过氧化氢等。
其中,氯和高氯酸盐可以迅速将氨氮氧化成亚氯酸盐和氮气,但会生成氯代有机物和产生刺激性气味;臭氧氧化可以将氨氮氧化成亚氮酸盐和氮气,氧化效果较好且无副产物;过氧化氢可以将氨氮氧化成亚氮酸盐和氮气,但一般需要配合过氧化铁或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使用。
化学氧化法适用于对水体中氨氮含量较高的情况,但需要注意副产物的处理和消除。
生物降解法是通过微生物降解氨氮,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或使其沉积为固体颗粒物而实现氨氮的去除。
常见的生物降解方法有硝化法和硝化反硝化法。
硝化法是指将氨氮通过氨氧化细菌氧化成亚氮酸盐,然后再通过硝化细菌氧化成硝酸盐。
硝化法适用于对氨氮含量较高、水体中有硝酸盐接受体的情况,但硝化细菌的活性对温度、pH和DO等因素较为敏感。
硝化反硝化法是指在硝化的基础上,将产生的硝酸盐进一步还原为氮气。
硝化反硝化法适用于对氨氮含量较高、水体中有硝酸盐接受体且断氧条件较好的情况,但需注意断氧条件的控制和硝酸盐积累的风险。
物理吸附法是利用一些材料对水中的氨氮进行吸附,将其从水体中去除。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陶粒、树脂和纤维材料等。
其中,活性炭具有孔隙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有效吸附水中的氨氮;陶粒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且可反复使用;树脂可以选择具有功能团的树脂对氨氮进行选择性吸附。
物理吸附法适用于对水体中氨氮含量较低的情况,但需注意吸附剂的使用量和再生处理的问题。
除了上述三类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氨氮去除方法,如化学沉淀法、电化学法和超滤法等。
化学沉淀法是指通过加入化学絮凝剂将氨氮和其他悬浮固体物质一起沉淀下来,然后通过沉淀物的分离实现氨氮的去除。
电化学法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将氨氮进行氧化和还原,从而达到其去除的目的。
超滤法是通过超滤膜对水中的氨氮进行截留和分离,将其与水体分离开来。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水质和污染情况。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同时去除COD和氨氮的研究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同时去除COD和氨氮的研究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同时去除COD和氨氮的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水体污染的加剧,COD和氨氮等有机污染物成为水体中主要的污染源。
传统的水处理方法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化学药剂,且对于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环保的水处理技术势在必行。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因其在水处理中的潜在应用而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详细介绍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同时去除COD和氨氮的研究进展,探讨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影响因素以及优缺点。
实验结果表明,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可以高效地去除水体中的COD和氨氮,其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
此外,本文还分析了未来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对其进行改进的建议。
1. 引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之一,但由于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COD和氨氮等有机污染物是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存在严重影响了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环保的水处理技术势在必行。
2.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的工作原理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同时利用臭氧和催化剂来氧化有机污染物。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过程:(1) 臭氧的产生:臭氧可以通过臭氧发生器在催化剂的存在下通过电晕放电或紫外线辐射等方式产生。
(2) 氧化反应:臭氧与有机污染物发生反应,将其氧化为低分子量的有机酸或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
(3) 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在氧化反应中起到催化剂作用,加速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反应速率。
(4) 沉淀和吸附:反应后生成的沉淀物和吸附剂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COD和氨氮。
3. 影响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效果的因素(1) 臭氧浓度:臭氧浓度越高,能够提供的氧化能力越强,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越好。
(2) 催化剂种类和用量: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反应速率和效果有所不同。
可通过调节催化剂的用量来调控反应的速率和效果。
(3) pH值:pH值对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臭氧催化氧化氨氮废水的原理

臭氧催化氧化氨氮废水的原理臭氧催化氧化氨氮废水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它通过将臭氧气体与废水中的氨氮发生氧化反应,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下面将就此技术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氨氮废水的来源与危害氨氮废水是指废水中含有氨氮物质的一种废水,它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农业排放、城市污水处理厂等。
氨氮废水如果排放到环境中会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危害,例如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产生臭气、危害水中生物等。
因此,对氨氮废水进行有效处理造成了现代化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需求。
二、臭氧催化氧化氨氮的原理及适用范围臭氧催化氧化氨氮的原理是利用臭氧气体氧化氨氮,从而将其转化为无害的氮气。
一般而言,此技术适用于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且对废水中的某些有机物和无机物有一定的氧化作用。
其原理主要包括:1.臭氧气氧化氨氮臭氧气体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它在和水中的氨氮发生氧化反应时,会使氨氮分子中的氮原子与氧原子结合,形成氮气。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O3 + NH3 → N2 + H2O + O2可以看出,臭氧气氧化氨氮的过程中,氨氮得到消耗,生成了氮气和水,这样就达到了废水净化的目的。
2.臭氧气对有机物质的氧化除了氧化氨氮之外,臭氧气还能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氧化反应,这样一方面去除了水中的有机物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废水的水质。
以上两点就是臭氧催化氧化氨氮的原理,其适用范围主要是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同时也对其他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有一定的氧化作用。
三、臭氧催化氧化氨氮废水处理工艺臭氧催化氧化氨氮废水处理工艺通常包括臭氧制备系统、氨氮溶解与氧化反应系统、反应槽、过滤系统、气-液-固分离系统等。
1.臭氧制备系统臭氧的制备通常采用臭氧发生器,它通过电解水或超声波法将氧气发生臭氧气体,然后将臭氧气体输送至氨氮废水处理系统中。
2.氨氮溶解与氧化反应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臭氧气体通过气体输送管道进入反应槽,与氨氮废水进行接触,从而发生氧化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利用臭氧及树叶去除水中氨氮的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臭氧和树叶协同作用去除水中氨氮的方法。
尤其涉及到臭氧氧化技术和杨柳科树叶吸附的协同作用。
(二)背景技术
水体中的氨氮会造成湖泊和河流的富营养化,减少溶解氧浓度,并对水体中的鱼类等水生物产生毒害;同时氨氮也会腐蚀、堵塞管道和用水设备。
很多国家对饮用水中的氨氮浓度都有严格限定,根据我
国2002年建设部I类水质标准,饮用水中氨氮的允许浓度为0.5mg/L。
现有的技术中,对氨氮的去除方法主要有生物脱氮法、空气吹脱法、离子交换法、折点氯化法、催化湿式氧化法等。
一般物化法处理水中氨氮的原理是通过吸附、吹脱、渗滤、化学沉淀等方法将水中的氨氮从污水中分离出来,从而使水中的氨氮含量降低到规定的范围。
物理吸附需要利用沸石中的阳离子和废水中的NH3-N进行交
换以达到脱氮的目的,但应用沸石脱氨法必须考虑沸石的再生问题,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进行氨氮脱除的方法操作虽然方便,氨氮回收率
高,但研究表明运行中需加碱,加碱量与废水中氨氮浓度成正比,而且膜分离技术目前尚在研究阶段,并不是十分的成熟。
MAP沉淀法(又称磷酸铵镁沉淀法)去除污水中氨氮目前应用的也比较广泛,但加药量和药剂成本均不容乐观。
中国专利CN101041503A提供了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强化去除水中氨氮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在反应器中布置催化剂、控制臭氧和废水的接触时间以及催化剂和布满臭氧的废水的接触时间来实现的,而所采
用的催化剂为沸石或改性沸石、活性氧化铝、活性炭、硅藻土、硅胶或陶粒中一种或几种。
但由于采用的催化剂吸附容量的关系,处理过程均需涉及催化剂的最终处置问题,费用较为昂贵。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臭氧方法去除废水中氨氮的新思路,众所周知,植物具有净化空气、土壤和水的功能,而植物树叶也同样具有这样的功能,本发明即采用了臭氧氧化和树叶吸附协同作用的技术方案,成功去除了实验水样中的氨氮。
本发明将所述的臭氧和树叶协同的技术方案用于处理水样中的氨氮,所述的协同反应的工艺条件具体按照如下进行:将取回的树叶自然干燥或在50 士2 C左右的温度下加热干燥4-6h,然后粉碎成40 目-100目的树叶粉末待用。
将500mL含有500~2000mg/L、pH调到9.5-10.5的氨氮溶液加入臭氧反应器中。
称取0.5-1.5g树叶粉末加入,然后通入臭氧,臭氧化氧气进气流量为0.167L/min~0.67L/min,臭氧投加量为10-80mgmin-1;反应进行到10min 后,氨氮的去除率为76%~92%。
就单独臭氧化处理而言,对氨氮水溶液的处理效果并不明显,反应进行到10min 时,氨氮去除率仅为21%~42%。
如单独采用树叶吸附,当投加量达到1.5g时,氨氮的去除率约为25%。
以氨氮浓度为1200mg/L 为例,采用单独臭氧氧化,臭氧化氧气进气流量为0.541L/min,臭氧投加量为65mg-min-1时,反应到10min时氨氮去除率为37%,采用单独树叶吸附,当投加量达到 1.3g时,氨氮的去
除率为25%。
而同样条件下采用臭氧和树叶同时作用,10min后氨氮的去除率为84%,效率比单独臭氧氧化和树叶吸附的总和还要高,可知这两种技术不仅具有协同效应,树叶的加入同时也给臭氧氧化起到
了催化的作用。
本发明与催化剂和臭氧协同相比,简化了工艺操作,减少了反应成本,反应结束后,可以用过滤法分离废水和树叶残渣,树叶残渣可以采用燃烧法处理,不会产生污染公害。
(四)附图说明
图〕为木发明利用臭氧和树叶协同作用去除水中氨氮的实验装置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而以具休实例来说明木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配制含有500mg/L的氨氮溶液,加碱液调节pH到100然后加入到臭氧反应器中,同时加入准备好的0*5g柳叶粉末,并且通入臭氧0设定臭氧化氧气进气流量为0J67L/min,臭氧投加量为10mg min_10实验开始,反应lOmin后取样检测。
作为对比效果,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时做了单独臭氧化和单独树叶吸附去除同浓度氨氮的实验进行对比口
氨氮检测方法:纳氏比色法。
水样处理lOmin后效果如表h
表1
检测指标进水
出水
臭氧协同树叶氧化单独臭氧化单独树叶吸附
氨氮浓度(mg/L)500115395450实施例2
配制含有1500mg/L的氨氮溶液,加碱液调节pH到10.5,然后加入到臭氧反应器中,同时加入准备好的1.2g杨叶粉末,并且通入臭氧。
设定臭氧化氧气进气流量为0.67L/mi n,臭氧投加量为80mgmin-1。
实验开始,反应10min后取样检测。
作为对比效果,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时做了单独臭氧化和单独树叶吸附去除同浓度氨氮的实验进行对比。
氨氮检测方法:纳氏比色法。
水样处理10min后效果如表2:
表2
实施例3
配制含有2000mg/L的氨氮溶液,加碱液调节pH到9.5,然后加入到臭氧反应器中,同时加入准备好的0.8g杨叶粉末,并且通入臭
氧。
设定臭氧化氧气进气流量为0.46L/mi n,臭氧投加量为45mgmin-1。
实验开始,反应10min后取样检测。
作为对比效果,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时做了单独臭氧化和单独树叶吸附去除同浓度氨氮的实验进行对比。
氨氮检测方法:纳氏比色法。
水样处理10min后效果如表3:
表3
实施例4
配制含有1350mg/L的氨氮溶液,加碱液调节pH到10.5,然后加入到臭氧反应器中,同时加入准备好的1.5g柳叶粉末,并且通入臭氧。
设定臭氧化氧气进气流量为0.67L/mi n,臭氧投加量为80mgmin-1。
实验开始,反应10min后取样检测。
作为对比效果,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时做了单独臭氧化和单独树叶吸附去除同浓度氨氮的实验进行对比。
氨氮检测方法:纳氏比色法。
水样处理10min后效果如表4:
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