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_第六章_分析化学概述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六章原子结构

Calculated value/nm 656.2 486.1 434.0 410.1 Experimental value/nm 656.3 486.1 434.1 410.2
n为整数1,2,3….,称为量子数
关于轨道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电子轨道角动量的量子化也意味着能量量子化. 即原子只能处于上述条件所限定的几个能态, 不可能存在其他能态.
指除基态以外的其余定态. 各激发态的能量随 n 值增大而增高. 电子只有从外部吸收足够能量时才能到达激发态.
定态(stationary state):
—
磁量子数,
取值:
m= 0,±1, ±2, ±3 ……
m依赖于l,
取(2 l +1)
个值。
通过一组
特定的
n, l,m
就可得到
一个相应的
ψ n, l,m (x.y.z),
每个波函数
ψn, l,m(x.y.z)
即表示
原子
1913年,28岁的Bohr
建立了Bohr理论.
Bohr 理论的主要内容
(1) 玻尔模型认为, 电子只能在特定的轨道上绕核运动。 特定轨道上 电子的角动量M只能等于h/2的整数倍:
轨道角动量的量子化意味着轨道半径受量子化条件的制约, 图中示出的这些特定轨道, 从距核最近的一条轨道算起, n值分别等于1,2,3,4,5,6,7.
波函数 = 薛定锷方程的解 = 原子轨道
1. 求解
结果之一:
ψn. l m(x.y.z)
量子力学把
求解
波动方程
使用
特定的
常数
n, l, m
量子数。
其中:
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总结

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总结一、无机化学概述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的科学。
它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了对自然界深入理解的视角。
在无机化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推理,逐步揭示了无机世界的奥秘。
二、无机化学的主要内容1、原子和分子理论:研究原子和分子的构造、性质和变化规律。
2、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研究各类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合成方法。
3、无机化学反应:研究各类无机化学反应的机理、速率及影响因素。
4、无机化学的应用:研究无机化学在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三、分析化学概述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提供了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为其他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分析化学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也推动了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医学诊断等领域的发展。
四、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1、定性分析:通过化学反应及现象对试样中的元素或离子进行鉴定。
2、定量分析:确定试样中各组分的含量。
3、结构分析: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4、过程控制:监控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确保产品质量。
5、环境监测:测定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评估环境质量。
6、医学诊断:检测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毒素及代谢产物等。
五、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关系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者在很多方面都有交集。
例如,无机化学在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时,需要借助分析化学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同时,分析化学在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时,也需要理解和应用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两者经常相互配合,共同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六、总结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但又在很多方面相互补充和促进。
作为科学研究和应用的两个重要领域,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不断发展将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进步。
大学课件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概述无机化学研究内容01分析化学研究内容02无机及分析化学的重要性03课程目标与要求课程目标课程要求熟悉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等。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形成与特点,分子的极性与空间构型等。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化学反应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基础,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等。
分析化学基础误差与数据处理、滴定分析、重量分析等基本分析方法与原理。
基础知识回顾原子结构模型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波尔模型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将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
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如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卤族元素、稀有气体等。
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非金属性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逐渐减弱。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逐渐增强。
电负性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原子半径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逐电离能原子性质及变化规律离子键的形成离子晶体的特点离子晶体的结构030201共价键的形成通过原子间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分子晶体的特点低熔点、硬度小、具有挥发性、导电性差(固态和液态)、溶解性(在水中难溶解,易溶于有机溶剂)。
分子晶体的结构分子晶体中,分子间通过范德华力相互吸引,构成晶体。
金属键的形成金属晶体的特点金属晶体的结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及特点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1 2 3反应速率定义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方程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及移动原理化学平衡定义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分析化学概述及分类方法分析化学定义分析化学分类分析化学的任务滴定分析法原理01滴定分析法的应用举例02滴定分析法的优点03重量分析法原理通过化学反应将被测组分转化为一定的称量形式,然后准确称量该称量形式的重量,从而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
兰叶青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所有章节)

第二章 习题解答2-10解:(1)×;(2)×;(3)√;(4)×;(5)×;(6)×;(7)×;(8)×;(9);(10)×;(11)×2-11解:(1)敞开体系;(2)孤立体系;(3)敞开体系;2-12解:(1) 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J(2)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2-13解:因为此过程为可逆相变过程,所以Q p =△H= ·mol -1W=-p 外△V ≈-n R T =-×=- kJ ·mol -1 △U = Q + W= +(-)= kJ ·mol -12-14解:(1)r m B f m Bf m 2f m f m f m 231B)3CO g Fe,s 3CO,g Fe O ,s 3393.51203(110.52)(822.2)26.77kJ mol H H H H H H -∆=ν∆=∆∆-∆+∆=⨯-⨯-⨯---=-⋅∑((,)+2()()()()+ΘΘΘΘΘΘ(2)r m B f m Bf m 2f m 2f m f m 21B)CO g H ,g CO,g H O,g 393.510(110.52)(241.82)41.17kJ mol H H H H H H -∆=ν∆=∆∆-∆+∆=-----=-⋅∑((,)+()()()()+ΘΘΘΘΘΘ(3)r m B f m Bf m 2f m f m 2f m 31B)6H O l NO,g 5O ,g 4NH ,g 6285.834(90.25)504(46.11)1169.54kJ mol H H H H H H -∆=ν∆=∆∆-∆+∆=⨯-⨯-⨯-⨯-=-⋅∑((,)+4()()()()+ΘΘΘΘΘΘ2-15解:乙醇的Θm f H ∆反应r m H ∆Θ为:(4) 2C (s ,石墨)+3H 2(g )+1/2O 2(g )= C 2H 5OH (l ),所以:反应(4)=反应(2)×2+反应(3)×3-反应(1)r m r m r m r m -1(4)2(2)3(3)(1)2(393.5)3(571.6)(1366.7)1135.1kJ mol H H H H ∆=∆+∆-∆=⨯-+⨯---=-⋅ΘΘΘΘ对反应2C (s ,石墨)+ 2H 2(g )+ H 2O (l )= C 2H 5OH (l )r m f m f m 2f m 2f m 1()(H O,l)2(H ,g)2(C,s)1135.1(285.83)2020849.27kJ mol H H H H H -∆=∆-∆-∆-∆=----⨯-⨯=-⋅乙醇ΘΘΘΘΘ虽然,该反应的r m H ∆Θ<0(能量下降有利),但不能由r m H ∆Θ单一确定反应的方向,实际反应中还须考虑其他因素,如:混乱度、反应速率等。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

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中和 反应,生成盐和水。
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是指溶液中的离子结合 成难溶于水的沉淀,从溶液中析 出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数的概念
氧化数是表示原子或分子氧化态的数 值,用于表示原子或分子在氧化还原 反应中的得失电子数。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转移的反应, 其中氧化剂获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 子。
气体为参考态。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原理
1 2
反应速率的概念
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单位为 摩尔每升每秒(mol/L·s)。
反应速率方程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可以用反应速率方 程来表示。
3
活化能的概念
活化能是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物理量,单位 为焦耳每摩尔(J/mol)。
酸碱反应与沉淀反应
04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元素概述
金属元素是具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性能良好 的元素,通常在周期表中占据一定的位置。
金属单质
金属单质具有金属键合,表现出良好的导电、导 热和延展性。
金属化合物
金属化合物种类繁多,包括氧化物、硫化物、卤 化物等,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杂化合物。
配合物的结构
02
配合物的结构通常由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组成,配位体通
过配位键与中心原子或离子结合。
簇合物的结构
03
簇合物是由多个原子或离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复杂化合物,
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05 分析化学简介
分析化学的定义与任务
总结词
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学科,其任务是通过实验手段获 取物质的化学信息。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五版

反应平衡:反 应达到平衡状 态,反应速率 相等,反应物 和生成物浓度
不再变化
第五章: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的应用实例
第六章: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和pH值 酸碱反应的速率和机理 酸碱反应的应用和实例
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操作:提供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 理论讲解: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二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等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元素分类、元素性质等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预测新元素、解释元素性质等
第三章: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云、电子层、 原子轨道等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晶体结构:晶格、晶胞、晶系、空间 群等
Part Two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 五版章节介绍
第一章:绪论
绪论概述:介绍无机及分析化学的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化学分类:介绍无机化学、分析化 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分 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化学发展史:介绍化学学科的发展 历程和重要人物
化学应用:介绍化学在工业、农业、 医学、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作者:张祖德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
目的:为化学专业学生提 供全面、系统的无机及分 析化学知识
无机及分析化学_第六章_分析化学概述

⽆机及分析化学_第六章_分析化学概述分析化学概述学习要求:1.熟悉定量分析的⼀般程序;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掌握分析化学分类的⽅法。
2.掌握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及终点误差的基本概念;3.掌握标准溶液配制⽅法、基准物质的⽤途及其应⽤符合的条件,了解常⽤基准物质的⼲燥条件和应⽤范围;4.掌握滴定度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表⽰⽅法;掌握滴定分析中的定量依据及各种计算⽅法。
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第⼀节分析化学的任务、⽅法及发展趋势分析化学是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分析化学包括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成分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
分析化学不仅对化学本⾝的发展起着重⼤的作⽤,⽽且在医药卫⽣、⼯业、农业、国防、资源开发等许多领域中都有⼴泛的应⽤(都需要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
因此,⼈们常将分析化学称为⽣产、科研的“眼睛”,是认知“未知”的强有⼒⼿段,是让⼈们“放⼼”的科学,是打击“伪科学”和防伪科学、打击犯罪科学的有⼒⼯具。
它在实现我国⼯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宏伟⽬标中具有举⾜轻重的作⽤。
⼀、分析化学的任务分析化学是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结构及相关信息的科学。
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个重要分⽀。
它的任务主要有三个⽅⾯:确定物质的化学组分(由那些元素、离⼦、官能团或化合物组成)、测定有关成分的含量、确定物质中原⼦间的结合⽅式(化学结构、晶体结构、空间分布等),它们分别属于分析化学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的内容。
⼆、分析化学⽅法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法,可将分析化学⽅法归属于不同的类别。
现将根据分析化学任务、分析对象、分析原理、操作⽅法等分类⽅法简要说明如下:(⼀) 定性、定量、结构分析根据分析化学任务不同可分为定性、定量、结构分析。
定性分析是根据反应现象、特征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鉴定试样有哪些元素、原⼦、原⼦团、官能团或化合物;定量分析是根据反应中反应物与⽣成物之间的计量关系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构分析是研究物质的分⼦结构或晶体结构。
[无极及分析化学]各章知识点
![[无极及分析化学]各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2d240a16fc700abb68fc25.png)
3.掌握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化学反应自由能变(参 考状态单质的标准摩尔自由能 = 零、反应自由能 由物质的生成自由能求得)。 4.掌握利用反应焓变、熵变、自由能变等热力学、 数据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 (低温、高温、任何温度)、反应是否自发可用温 度来调整。
5.掌握标准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利用已知 反应平衡常数求其他反应的平衡常数。 6.掌握化学平衡的移动;掌握标准自由能变 与标准平衡常数之间的换算;浓度、压力、温 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
一 、基本概念 5.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 应速率方程式、反应速率(碰撞、过渡态)理论、 活化能、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6.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
二 计算
1.掌握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化学反应焓变的计 算(参考状态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零、反应 焓由物质的生成焓或燃烧焓求得) 2.熵(熵的变化规律、反应或过程前后熵的 变化)
二 、计算 1.分步沉淀 2. 定量分离的条件 3. 沉淀的溶解的平衡计算
第六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基本概念(术语) 1.电极电位 (条件、标准)。 2. 原电池写法(给定化学反应式能分解成正、 负极,并写出原电池的表示式)。 3. 判断氧化和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用标准电 极电位的判断)。 4. 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14. 共价键的特点共价化合物的特点 15.共价键的类型 16 . 杂化轨道和化合物的构型 17. 分子间的力(色、取、诱及氢键 18. 离子的极化 (极化力和变形性、对 晶体键型的影响、对化合物的影响)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一.基本概念(术语) 1.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2. 配合物中心离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3. 内轨和外轨配合物,内轨和外轨配合物 合物与磁矩的关系. 4. 高自旋、低自旋配合物 5. 配合平衡的移动(酸度、沉淀、氧化 还原其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概述学习要求:1.熟悉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掌握分析化学分类的方法。
2.掌握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及终点误差的基本概念;3.掌握标准溶液配制方法、基准物质的用途及其应用符合的条件,了解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范围;4.掌握滴定度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方法;掌握滴定分析中的定量依据及各种计算方法。
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分析化学的任务、方法及发展趋势分析化学是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分析化学包括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成分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
分析化学不仅对化学本身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在医药卫生、工业、农业、国防、资源开发等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都需要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
因此,人们常将分析化学称为生产、科研的“眼睛”,是认知“未知”的强有力手段,是让人们“放心”的科学,是打击“伪科学”和防伪科学、打击犯罪科学的有力工具。
它在实现我国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宏伟目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分析化学是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结构及相关信息的科学。
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确定物质的化学组分(由那些元素、离子、官能团或化合物组成)、测定有关成分的含量、确定物质中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化学结构、晶体结构、空间分布等),它们分别属于分析化学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的内容。
二、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分析化学方法归属于不同的类别。
现将根据分析化学任务、分析对象、分析原理、操作方法等分类方法简要说明如下:(一) 定性、定量、结构分析根据分析化学任务不同可分为定性、定量、结构分析。
定性分析是根据反应现象、特征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鉴定试样有哪些元素、原子、原子团、官能团或化合物;定量分析是根据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计量关系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构分析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
(二) 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根据分析对象不同可分为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
无机分析的对象是无机物,由于组成无机物的元素多种多样,因此在无机分析中要求鉴定试样是由哪些元素、离子、原子团或化合物组成,以及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这些内容分属于无机定性分析和无机定量分析。
有机分析的对象是有机物,虽然组成有机物的元素并不多(主要为碳、氢、氧、氮、硫等),但化学结构却很复杂,不仅需要鉴定组成元素,更重要的是进行官能团、空间结构等的分析。
(三)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根据分析原理不同可分为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它历史悠久,是分析化学的基础,故又称经典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法使用的仪器、设备简单,常量组分分析结果准确度高,但对于微量和痕量(<0.01%)组分分析,灵敏度低、准确度不高。
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如电化学分析法及比色分析法等。
常需要精密仪器,故称仪器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特点是快速、灵敏,所需试样量少,适于微量、痕量成分分析,但对常量组分准确度低。
(四) 常量、半微量、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根据操作方法及用量的不同可分为常量、半微量、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
各种分析方法的试样用量见表4-1。
表4-1 各种分析方法的试样用量*常量组分分析、微量组分分析、痕量组分分析:根据待测组分在试样中的相对含量不同分析方法分类,各种分析方法试样相对含量见表4-2。
表4-2 各种分析方法试样相对含量以上两种概念不能混淆,如痕量组分分析不一定是微量分析:自来水中痕量污染物分析是常量分析。
(五) 常规分析和仲裁分析:根据分析目的不同可分为常规分析和仲裁分析。
常规分析是指一般化验室在日常生产或工作中的分析,又称例行分析。
仲裁分析是指不同的单位对同一试样的分析结果有争议时,要求某一单位用法定方法,进行准确分析,以仲裁原分析的结果是否正确,又称裁判分析。
三、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定量分析的任务是确定样品中有关组分的含量,完成一项定量分析任务,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
(一).取样:所谓样品或试样是指分析工作中被采用来进行分析的体系,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分析化学对试样的基本要求是其在组成和含量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代表一定的总体。
合理的取样是分析结果是否准确可靠的基础,取有代表性的样品必须采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
一般来说要多点取样(指不同部位、深度),然后将各点的样品粉碎之后混合均匀,再从混合均匀的样品中取少量作为试样进行分析。
(二) 试样的分解:定量分析一般用湿法分解,即将试样分解后转入溶液中,然后进行测定。
分解试样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酸溶法、碱溶法和熔融法,操作时可根据试样的性质和分析要求选用适当的分解方法。
(三) 测定:根据分析要求以及样品的性质选取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四) 数据处理:根据测定的有关数据计算出组分的含量,并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四、分析化学的作用和发展趋势(一)分析化学的作用:“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不仅对化学各学科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分析化学几乎与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都有重要的关系,在生产和科研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化学学科只要涉及到物质及其变化的研究都需要使用分析化学的方法,如:质量不灭定律的证实(18世纪中叶)、原子量的测定(19世纪前半期)、门捷列夫周期律的创建(19世纪后半期)有机合成、催化机理、溶液理论等的确证。
2.医、药、卫生临床医学中用于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检验;预防医学中环境检测、职业中毒检验、营养成分分析等;法医学的法医检验、药学领域的药物成分含量的测定、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及新药的药物分析等。
水中三氮(NH3、HNO2、HNO3)的测定;水中有毒物质的测定(Pb、Hg、HCN 等);食品、蔬菜等中Vc的测定,农药残留量的检测;血液中有毒物质的测定;血液中药物浓度的分析;血液、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分析等等。
3.生命科学确定糖类、蛋白质、DNA、酶以及各种抗原抗体、激素及激素受体的组成、结构、生物活性及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
4.工业资源勘探、生产原料、中间体、产品的检验分析,工艺流程的控制,产品质量的检验,三废的处理等。
5.农业农业中的土壤、肥料成分的分析,农产品质量检验等。
6.国防核武器的燃料、武器结构材料、航天材料及环境气氛的研究等。
(二)分析化学的发展和趋势:[2]1.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分析化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炼金术。
当时依靠人们的感觉与双手进行分析与判断,至16实世纪出现了第一个使用天平的实验室,才使分析化学赋有科学的内涵。
至19世纪末,虽然分析化学由鉴定物质组成的化学定性手段与定量技术所组成,但还只能算是一门技术。
20世纪以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邻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使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变革。
第一次变革:第一次变革在20世纪初,由于物理化学溶液理论的发展,为分析化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建立了溶液四大平衡理论,才使分析化学由一门技术发展为一门科学。
第二次变革:第二次变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物理学与电子学的发展,促进了分析化学中的物理方法的发展。
一些简便、快速的仪器分析方法,取代了繁琐费事的经典分析方法。
分析化学从以化学分析法为主的经典分析化学,发展到仪器分析法为主的现代分析化学。
第三次变革:第三次变革是由70年代末至今。
以计算机应用的信息时代的来临为主要标志。
由于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分析化学的要求不再限于一般的“有什么”(定性分析)和“有多少”(定量分析)的范围,而是要求能提供物质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从常量到微量及微粒分析;从组成到形态分析;从总体到微区分析;从宏观组分到微观结构分析;从整体到表面及逐层分析;从静态到快速反映追踪分析;从破坏试样到无损分析;从离线到在线分析等等。
分析化学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这是同现代科学技术总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就给分析化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各门学科向分析化学渗透,也向分析化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使分析化学不断丰富和发展。
现代分析化学已突破了纯化学领域,它将化学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学及生物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性的综合科学。
著名分析化学家Kowalski[1]认为:“分析化学已由单纯提供数据,上升到从分析数据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成为生产和科研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者”。
总之,分析化学吸收了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利用物质一切可利用的性质,建立分析化学的新方法与新技术。
2.对分析化学的要求:快速、准确、非破坏性、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遥测、自动化、智能化等。
3*.与我们联系密切的是:分析化学与生物学的结合和交叉方面工作;生命科学及医学中的分析化学,即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的过程;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医药科学中的痕量分析、表面分析、形态分析和结构分析等分析水平的提高。
4.分析化学课程的特点:基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必须通过严格的实验训练,培养认真的科学态度及独立进行精密科学实验的技巧,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提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后继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和生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节滴定分析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滴定分析法是化学分析法中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
此法必须使用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这种溶液称为标准溶液。
用滴定管将标准溶液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按化学计量关系完全反应为止,根据所加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可以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
用滴定管将标准溶液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的过程叫滴定。
在滴定过程中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发生的反应称为滴定反应。
当滴定到达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正好符合滴定反应式完全反应时,称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
为了确定化学计量点通常加入一种试剂,它能在化学计量点时发生颜色的变化,称为指示剂,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停止滴定的那一刻称为滴定终点,简称终点。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并不一定完全相符,由此而造成的误差称为滴定误差。
滴定误差的大小取决于指示剂的性能和实验条件的控制。
二、滴定分析方法的特点(一)加入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恰好是化学计量关系;(二)此法适于组分含量在1%以上各种物质的测定;测定的相对误差为0.1%。
(三)该法快速、准确、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四)用途广泛,具有很大实用价值。
三、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根据标准溶液和待测组分间的反应类型的不同,分为四类:(一)酸碱滴定法: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反应实质:H3O+ + OH-→ 2H2O(质子传递)H3O+ + A-→ HA + H2O(二)配位滴定法: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