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

合集下载

实验二 发光二极管P I特性测试实验

实验二 发光二极管P I特性测试实验

实验二发光二极管P I特性测试实验实验二-发光二极管p-i特性测试实验普通光纤器件特性测试实验Ⅱ发光二极管P-I特性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原理2、了解发光二极管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电流的关系3.掌握LED的P(平均传输光功率)-I(注入电流)曲线测试二、实验内容1.测量LED的平均输出光功率和注入电流,绘制P-I关系曲线。

2.根据P-I特性曲线计算LED的斜率效率三、预备知识1.了解发光二极管和半导体激光器之间的异同四、实验仪器1套1套1根1台20件五、实验原理半导体光源主要包括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和半导体激光器(LD)。

在上一次实验中引入了LD。

本实验主要介绍led。

发光二极管(led)结构简单,是一个正向偏置的pn同质节,电子-空穴对在耗尽区辐射复合发光,称为电致发光。

发光二极管(led)发射的不是激光,输出功率较小、具有较宽的谱宽(30~60nm)、发射角较大(≈100°)、与光纤的耦合效率较低。

其优点是:寿命很长,理论推算可达108至1010小时,其次是受温度影响较小,输出光功率与注入电流的线性关系较好,价格也比较便宜,驱动电路简单,不存在模式噪声等问题。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可以做为中短距离、中小容量的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

对于发光二极管(LED),自发辐射产生的功率由正向偏置电压产生的注入电流提供。

当注入电流为I且工作在稳态时,电子-空穴对通过辐射和非辐射进行复合,其复合速率等于载流子注入速率IQ,其中发射电子的复合速率由内部量子效率决定?Int,光子产生率为(i?int/q),因此led内产生的光功率为品脱int(??/q)i(2-1)哪里是光的量子能量。

假设所有发射光子的能量大致相等,从LED逸出的功率中产生的功率份额为?Ext,则LED的传输功率为pe??extpint??ext?int(??/q)i(2-2)ηext亦称为外量子效率。

由2-2式可知,led发射功率p和注入电流i近似成正比。

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

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

实验一 半导体激光器P-I 特性测试实验一、 实验目的1. 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2. 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3. 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 (平均发送光功率)-I (注入电流)曲线的测试方法二、实验仪器1. ZY12OFCom13BG 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1台 2. 光功率计 1台 3. FC/PC-FC/PC 单模光跳线 1根 4. 万用表 1台 5. 连接导线20根三、 实验原理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 )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处于高能级E 2的电子在光场的感应下发射一个和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 1,这个过程称为光的受激辐射,所谓一模一样,是指发射光子和感应光子不仅频率相同,而且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它和感应光子是相干的。

)是一种阈值器件。

由于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本质不同,导致了半导体激光器不仅能产生高功率(≥10mW )辐射,而且输出光发散角窄(垂直发散角为30~50°,水平发散角为0~30°),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高(约30%~50%),辐射光谱线窄(Δλ=0.1~1.0nm ),适用于高比特工作,载流子复合寿命短,能进行高速信号(>20GHz )直接调制,非常适合于作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

对于线性度良好的半导体激光器,其输出功率可以表示为P e =)(2th D I I q -ηω (1-1)其中intint a a a mir mir D +=ηη,这里的量子效率ηint ,表征注入电子通过受激辐射转化为光子的比例。

在高于阈值区域,大多数半导体激光器的ηint 接近于1。

1-1式表明,激光输出功率决定于内量子效率和光腔损耗,并随着电流而增大,当注入电流I>I th 时,输出功率与I 成线性关系。

其增大的速率即P-I 曲线的斜率,称为斜率效率D eqdI dP ηω2 = (1-2)P-I 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

【精品文档】光纤耦合实验报告-word范文 (8页)

【精品文档】光纤耦合实验报告-word范文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光纤耦合实验报告篇一:光纤测量实验报告光纤测量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光纤测量实验名称:耦合器光功率分配比的测量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班级:研1305班姓名:韩文国学号:131201X1实验日期:201X年4月22日指导老师:宁提纲、李晶耦合器光功率分配比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纤耦合器的工作原理;2. 掌握光纤耦合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3. 掌握光功率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装置:LD激光器,1 ×2光纤耦合器,2 ×2光纤耦合器,TL-510型光功率计,光纤跳线若干。

1. LD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是以一定的半导体材料做工作物质而产生激光的器件。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一定的激励方式,在半导体物质的能带(导带与价带)之间,或者半导体物质的能带与杂质(受主或施主)能级之间,实现非平衡载流子的粒子数反转,当处于粒子数反转状态的大量电子与空穴复合时,便产生受激发射作用。

电注入式半导体激光器,一般是由砷化镓(GaAs)、硫化镉(CdS)、磷化铟(InP)、硫化锌(ZnS)等材料制成的半导体面结型二极管,沿正向偏压注入电流进行激励,在结平面区域产生受激发射。

本实验用的LD激光器中心频率是1550nm。

2. 光功率计光功率计(optical power meter )是指用于测量绝对光功率或通过一段光纤的光功率相对损耗的仪器。

在光纤系统中,测量光功率是最基本的,非常像电子学中的万用表;在光纤测量中,光功率计是重负荷常用表。

通过测量发射端机或光网络的绝对功率,一台光功率计就能够评价光端设备的性能。

用光功率计与稳定光源组合使用,则能够测量连接损耗、检验连续性,并帮助评估光纤链路传输质量。

3. 耦合器光纤耦合器是一种用于传送和分配光信号的光纤无源器件,是光纤系统中使用最多的光无源器件之一,在光纤通信及光纤传感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半导体激光器_实验报告

半导体激光器_实验报告
图 1
P(uW)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从拟合图中找出阈值以上的直线部分,单独拟合如下图 2,利用拟合公式求得阈 值电流为 11.73mA;斜率效率为 0.10084W/A.
2/7
半导体激光器
图 2
阈值以上的直线部分
10
误差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读数时示数不稳定所带来的偏差,也有可能是测量光 功率时存在一些额外的损耗而没有很好的避免。 通过对表格 4、表格 5 的直观分析,可以看出:当电流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增 加,DFB 光谱的中心波长增加,功率谱密度减小;当温度一定时,随着电流 的增加,DFB 的中心波长增加,功率谱密度也增加。
功率谱密度/dBm -2.642 -0.963 0.381 1.168 1.925 2.621
中心波长 1546.139nm
功率谱密度 -0.154dBm
纵模间隔 1.374nm
-20dB 单模带宽 0.174nm
6/7
半导体激光器
二、 实验结果分析
当温度为 20.1℃时,通过对 DFB 的 P-I 曲线拟合(图 1 图 2) ,得到的阈值 电流为 11.73mA, 当温度为 24.9℃时 (图 3 图 4) , 得到的阈值电流为 12.15mA. 通过对 F-P 的 P-I 曲线拟合(图 5 图 6),得到的阈值电流为 9.19mA,与理论 值的相对误差为 ε=| 9.19 10 | 100 % 8.1%
功率谱密度/dBm -2.642 -2.834 -2.936 -3.129 -3.283 -3.334
固定温度改变电流(t=20℃)
表格 5

半导体激光器实验报告

半导体激光器实验报告

实验13半导体激光器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熟悉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学特性、光学特性。

2.掌握半导体激光器耦合、准直等光路的调节。

3.根据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特性考察其在光电子技术方面的应用。

4.掌握WGD-6光学多道分析器的使用【仪器用具】半导体激光器及可调电源、WGD-6型光学多道分析器、可旋转偏振片、旋转台、多功能光学升降台、光功率指示仪【实验原理】1、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半导体激光器的全称为半导体结型二极管激光器,也称激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的英文名称为laser diode,缩写为LD。

大多数半导体激光器用的是GaAs或GaAlAs材料。

P-N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如图13-1所示,P-N结通常在N型衬底上生长P型层而形成。

在P区和N区都要制作欧姆接触,使激励电流能够通过,这电流使得附近的有源区内产生粒子数反转(载流子反转),还需要制成两个平行的端面起镜面作用,为形成激光模提供必需的光反馈。

图13-1(a)半导体激光器结构图13-1(b )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图2、半导体激光器的阈值条件阈值电流作为各种材料和结构参数的函数的一个表达式:)]1ln(21[8202R a Den J Q th +∆=ληγπ这里, Q η是内量子效率,0λ是发射光的真空波长,n 是折射率, γ∆是自发辐射线宽,e 是电子电荷,D 是光发射层的厚度, α是行波的损耗系数,L 是腔长,R 为功率反射系数。

图13-2半导体激光器的P-I特性图13-3 不同温度下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光特性3、伏安特性伏安特性描述的是半导体激光器的纯电学性质,通常用V-I曲线表示。

V-I曲线的变化反映了激光器结特性的优劣。

与伏安特性相关联的一个参数是LD的串联电阻。

对V-I曲线进行一次微商即可确定工作电流(I)处的串联电阻(dV/dI)。

对LD而言总是希望存在较小的串联电阻。

图13-4典型的V-I曲线和相应的dV/dI曲线3、横模特性半导体激光器的共振腔具有介质波导的结构,所以在共振腔中传播光以模的形式存在。

[讲解]实验一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曲线测量

[讲解]实验一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曲线测量

实验一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曲线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半导体光源和光电探测器的物理基础;2.了解发光二极管(LED)和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的发光原理和相关特性;3.了解PIN光电二极管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特性;4.掌握有源光电子器件特性参数的测量方法;二、实验原理:光纤通信中的有源光电子器件主要涉及光的发送和接收,发光二极管(LED)和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是最重要的光发送器件,PIN光电二极管和APD光电二极管则是最重要的光接收器件。

1.发光二极管(LED)和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LED是一种直接注入电流的电致发光器件,其半导体晶体内部受激电子从高能级回复到低能级时发射出光子,属自发辐射跃迁。

LED为非相干光源,具有较宽的谱宽(30~60nm)和较大的发射角(≈100°),常用于低速、短距离光波系统。

LD通过受激辐射发光,是一种阈值器件。

LD不仅能产生高功率(≥10mW)辐射,而且输出光发散角窄,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高(约30%—50%),辐射光谱线窄(Δλ=0.1-1.0nm),适用于高比特工作,载流子复合寿命短,能进行高速(>20GHz)直接调制,非常适合于作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

使粒子数反转从而产生光增益是激光器稳定工作的必要条件,对于处于泵浦条件下的原子系统,当满足粒子数反转条件时将会产生占优势的(超过受激吸收)受激辐射。

在半导体激光器中,这个条件是通过向P型和N型限制层重掺杂使费密能级间隔在PN结正向偏置下超过带隙实现的。

当有源层载流子浓度超过一定值(称为透明值),就实现了粒子数反转,由此在有源区产生了光增益,在半导体内传播的输入信号将得到放大。

如果将增益介质放入光学谐振腔中提供反馈,就可以得到稳定的激光输出。

(1) LED和LD的P-I特性与发光效率:图1是LED和LD的P-I特性曲线。

LED是自发辐射光,所以P-I曲线的线性范围较大。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光源的PI特性测试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光源的PI特性测试
y=[,387,,,,,,,,,,,,];
plot(x,y)
xlabel('I/mA');ylabel('P/uW');
title('实验得LD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曲线')
gridon;
对实验结果曲线图的阈值电流部分进行局部放大,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进行了光源的P-I特性测试实验,结合了书本上的知识,我对半导体激光器LD的P-I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光源P-I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3)用同轴电缆线将25号光收发模块P4(光探测器输出)连至23号模块P1(光探测器输入)。
2、将25号光收发模块开关J1拨为“10”,即无APC控制状态。开关S3拨为“数字”,即数字光发送。
3、将25号光收发模块的电位器W4和W2顺时针旋至底,即设置光发射机的输出光功率为最大状态;
4、开电,设置主控模块菜单,选择主菜单【光纤通信】→【光源的P-I特性测试】功能。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也因为是初次接触,还有些不习惯,从这第一个实验开始对实验箱的每个模块进行熟悉,中间在读数的时候,我们测得的数据波动的很厉害,不能稳定地读数,所以只能取中间值进行采集。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对多组数据进行了测量。我们首先由u=(V)测量至u=(V),发现了P-I大致的规律,后又估计在u=(V)左右对应有阈值电流,故又在此范围附近多测量了几组,使最终结果更精确。最后根据我们的数据绘出了实验测得的LD光源P-I特性曲线,曲线与理想情况还有些偏差,我认为造成误差的原因,主要可能有实验温度的影响和测量过程中读数与记录的误差等,但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实验结果与理论基本吻合。可以从曲线上看出,阈值电流在左右,阈值功率在左右。
实验步骤:

实验5-1 半导体激光器的特性测试实验

实验5-1 半导体激光器的特性测试实验

光信息专业实验指导材料(试用)实验5-1 半导体激光器的特性测试[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半导体激光器工作时的功率、电压、电流,画出P-V、P-I、I-V曲线,让学生了解半导体的工作特性曲线;2、学会通过曲线计算半导体激光器的阈值,以及功率效率,外量子效率和外微分效率,并对三者进行比较;3、内置四套方波信号或者外加信号直接调制激光器,通过调整不同的静态工作点,和输入信号强度大小不同,观察到截至区,线性区,限流区的信号不同响应(信号畸变,线性无畸变),了解调制工作原理。

[实验仪器]实验室提供:半导体激光器实验箱(内置三个半导体激光器),示波器,两根电缆线。

[实验原理]半导体激光器是用半导体材料作为工作物质的一类激光器,由于物质结构上的差异,产生激光的具体过程比较特殊。

常用材料有砷化镓(GaAs)、硫化镉(CdS)、磷化铟(InP)、硫化锌(ZnS)等。

激励方式有电注入、电子束激励和光泵浦三种形式。

半导体激光器件,可分为同质结、单异质结、双异质结等几种。

同质结激光器和单异质结激光器室温时多为脉冲器件,而双异质结激光器室温时可实现连续工作。

半导体激光器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激光通信、印刷制版、光信息处理等方面。

一、半导体激光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半导体材料多是晶体结构。

当大量原子规则而紧密地结合成晶体时,晶体中那些价电子都处在晶体能带上。

价电子所处的能带称价带(对应较低能量)。

与价带对应的高能带称导带,价带与导带之间的空域称为禁带。

当加外电场时,价带中电子跃迁到导带中去,在导带中可以自由运动而起导电作用。

同时,价带中失掉一个电子,相当于出现一个带正电的空穴,这种空穴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也能起导电作用。

因此,价带中空穴和导带中的电子都有导电作用,统称为载流子。

没有杂质的纯净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如果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杂质原子,则在导带之下和价带之上形成了杂质能级,分别称为施主能级和受主能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半导体激光器P-I 特性测试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
2. 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
3. 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 (平均发送光功率)-I (注入电流)曲线的测试方法
二、
实验仪器
1. ZY12OFCom13BG 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
1台 2. 光功率计 1台 3. FC/PC-FC/PC 单模光跳线 1根 4. 万用表 1台 5. 连接导线
20根
三、 实验原理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 )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处于高
能级E 2的电子在光场的感应下发射一个和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 1,这个过程称为光的受激辐射,所谓一模一样,是指发射光子和感应光子不仅频率相同,而且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它和感应光子是相干的。

)是一种阈值器件。

由于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本质不同,导致了半导体激光器不仅能产生高功率(≥10mW )辐射,而且输出光发散角窄(垂直发散角为30~50°,水平发散角为0~30°),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高(约30%~50%),辐射光谱线窄(Δλ=0.1~1.0nm ),适用于高比特工作,载流子复合寿命短,能进行高速信号(>20GHz )直接调制,非常适合于作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

对于线性度良好的半导体激光器,其输出功率可以表示为
P e =)(2th D I I q -ηω (1-1)
其中int
int a a a mir mir D +=ηη,这里的量子效率η
int ,表征注入电子通过受激辐射转化为光
子的比例。

在高于阈值区域,大多数半导体激光器的ηint 接近于1。

1-1式表明,激光输出功率决定于内量子效率和光腔损耗,并随着电流而增大,
当注入电流I>I th 时,输出功率与I 成线性关系。

其增大的速率即P-I 曲线的斜率,称为斜率效率
D e
q
dI dP ηω2 = (1-2)
P-I 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

在选择时,应选阈值电流I th 尽可能小,
I th 对应P 值小,而且没有扭折点的半导体激光器,这样的激光器工作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消光比(测试方法见实验四)大,而且不易产生光信号失真。

并且要求P-I 曲线的斜率适当。

斜率太小,则要求驱动信号太大,给驱动电路带来麻烦;斜率太大,则会出现光反射噪声及使自动光功率控制环路调整困难。

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和极高量子效率的特点,微小的电流变化会导致光功率输出变化,是光纤通信中最重要的一种光源,半导体激光器可以看作为一种光学振荡器,要形成光的振荡,就必须要有光放大机制,也即激活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而且产生的增益足以抵消所
有的损耗。

将开始出现净增益的条件称为阈值条件。

一般用注入电流值来标定阈值条件,也即阈值电流I th ,当输入电流小于I th 时,其输出光为非相干的荧光,类似于LED 发出的光,当电流大于I th 时,输出光为激光,且输入电流和输出光功率成线性关系。

该实验就是对该线性关系进行测量,以测试半导体激光器的P-I 线性关系。

在实验中所用到半导体激光器输出波长为1310nm ,带尾纤及FC 型接口。

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纤通信中应用的主要光源,其性能指标直接影响到系统传输数据的质量,因此P-I 特性曲线的测试了解激光器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的确定是通过测量串联在电路中的R110上电压值。

电路中的驱动电流在数值上等于R110两端电压与电阻值之比。

为了测试更加精确,实验中先用万用表测出R110的精确值(将BM1、BM2都拨到中档,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T103、T104之间的电阻),计算得出半导体激光器的驱动电流,然后用光功率计测得一定驱动电流下半导体激光器发出激光的功率,从而完成P-I 特性的测试。

并可根据P-I 特性得出半导体激光器的斜率效率。

四、 实验内容
1. 测量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和注入电流,并画出P-I 关系曲线。

2. 根据P -I 特性曲线,找出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计算半导体激光器斜率效率。

五、 实验步骤
1. 将光发模块中的可调电阻W101逆时针旋转到底,使数字驱动电流达到最小值。

2. 用万用表测得R110电阻值,找出所测电压与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之间的关系(V
=IR 110)。

3. 拨动双刀三掷开关,BM1选择到半导体激光器数字驱动,BM2选择到1310。

4. 旋开光发端机光纤输出端口(1310nm T )防尘帽,用FC-FC 光纤跳线将半导体激光器与光功率计输入端连接起来,并将光功率计测量波长调整到1310nm 档。

5. 连接导线:将T502与T101连接。

6. 连接好实验箱电源,先开交流电源开关,再开直流电源开关,即按下K01,K02 (电源模块),并打开光发模块(K10)和数字信号源(K50)的直流电源。

7. 用万用表测量R110两端电压(红表笔插T103,黑表笔插T104)。

8. 慢慢调节电位器W101,使所测得的电压为下表中数值,依次测量对应的光功率值,并将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

9. 做完实验后先关闭光发模块电源(K10),然后依次关掉各直流开关(电源模块),
以及交流电开关。

I(mA)
图1-1 LD 半导体激光器P-I 曲线示意图
10.拆下光跳线及光功率计,用防尘帽盖住实验箱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输出端口,将实验
箱还原。

11.将各仪器设备摆放整齐。

六、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记录数据,算出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画出相应的光功率与注入电流的
关系曲线。

2.根据所画的P-I特性曲线,找出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Ith的大小。

3.根据P-I特性曲线,求出半导体激光器的斜率效率。

七、注意事项
1.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流不可超过40mA,否则有烧毁激光器的危险。

2.由于光功率计,光跳线等光学器件的插头属易损件,使用时应轻拿轻放,切忌用力
过大。

八、思考题
1.试说明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工作原理。

2.环境温度的改变对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有何影响?
3.分析以半导体激光器为光源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对系统传输
性能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