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材料两种韧性断裂形态的分析

合集下载

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的损伤与解理断裂研究

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的损伤与解理断裂研究

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的损伤与解理断裂研究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的损伤与解理断裂研究引言:随着工业的发展,压力容器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石油化工、核工业、航空航天等。

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对于保障生产和人员安全至关重要。

而低合金钢作为压力容器的主要材料,其损伤与解理断裂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的损伤与解理断裂的研究进展。

一、低合金钢的特性低合金钢是一种常见的结构钢,其含有少量合金元素,通常小于5%。

低合金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耐腐蚀性能较好,因此在压力容器中得到广泛使用。

但是,低合金钢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如易受热负荷和腐蚀的影响,容易发生损伤与解理断裂。

二、低合金钢的损伤类型对于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来说,常见的损伤类型包括裂纹、腐蚀、变形等。

其中,裂纹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损伤形式。

裂纹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外部载荷、工艺缺陷以及材料内在缺陷等因素导致的。

不同类型的裂纹对低合金钢的强度和韧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裂纹的损伤机理对于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三、低合金钢的解理断裂解理断裂是指由于材料的结构中存在晶界、夹杂物等微观组织缺陷,导致裂纹延伸至晶界、夹杂物或相界,从而发生破坏的过程。

低合金钢对解理断裂的抵抗能力较差,一旦发生解理断裂,将会导致压力容器的失效。

因此,研究低合金钢的解理断裂机制,寻找解理断裂的预测和控制方法,对于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低合金钢损伤与解理断裂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低合金钢的损伤与解理断裂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实验和数值模拟。

实验方法通过设计合适的加载实验和损伤评价方法,对低合金钢的损伤与解理断裂进行观察和分析。

数值模拟方法则利用各种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模拟低合金钢的应力应变分布和裂纹扩展过程,以预测低合金钢的损伤与解理断裂。

两种方法相互结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低合金钢的损伤与解理断裂机制。

五、低合金钢的损伤与解理断裂控制控制低合金钢的损伤与解理断裂是确保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关键。

压力容器失效几大形式分析

压力容器失效几大形式分析

压力容器在规定的使用环境和寿命期限内,其容器形状、材料性能等发生变化,完全失去原设计功能,或未能达到原设计要求,而不能正常使用的现象称之为压力容器失效。

常见的压力容器失效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强度失效、刚度失效、失稳失效和泄漏失效四大类。

一、压力容器强度失效:压力容器在压力等荷载的作用下,因材料屈服或断裂而引起的失效形式,称为强度失效。

通常包括:1、韧性断裂:在压力等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值达到或接近器壁材料的强度极限而发生的断裂。

压力容器一般有碳钢压力容器,通常碳钢压力容器的韧性断裂的主要原因是壁厚过薄(设计壁厚不足和厚度因腐蚀而变薄)、内压过高或选材不当、安装不符合安全要求。

2、脆性断裂:容器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且器壁中的应力值远远小于材料的强度极限甚至低于材料的屈服极限而发生的断裂。

脆性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材料的脆化(材料选择不当、材料加工工艺不当、应变时效、运行环境恶劣)和材料本身的缺陷。

3、疲劳断裂:压力容器受到交变荷载的长期作用,材料本身含有裂纹或经一定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裂纹扩展使容器没有经过明显的塑性变形而突然发生的断裂。

疲劳断裂过程可分为裂纹萌生、扩展和断裂三个阶段。

4、蠕变断裂:压力容器在高温下长期受载,随着时间增加材料发生缓慢的塑性变形,塑性变形经长期积累而造成厚度明显减薄或鼓胀变形,最终导致容器断裂。

压力容器发生蠕变时,一般壁温达到或超过其材料熔化温度的25%~35%。

蠕变断裂的变形量取决于材料的韧性,断裂时的应力值低于材料使用温度下的强度极限。

5、腐蚀断裂:压力容器材料在腐蚀介质作用下,如碳钢罐,因均匀腐蚀导致壁厚减薄及材料组织结构改变或局部腐蚀造成的凹坑,使材料力学性能降低,容器承载能力不足而发生的断裂。

压力容器腐蚀机理有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腐蚀形态有均匀腐蚀、孔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缝隙腐蚀、氢腐蚀、双金属腐蚀等。

二、压力容器刚度失效:由于压力容器过渡的弹性变形而引起的失效。

王辉-田湾压力容器断裂韧性曲线的确

王辉-田湾压力容器断裂韧性曲线的确

田湾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断裂韧性曲线的确定分析王辉1.断裂韧性K IC如果作用于一个有裂纹的零件或试样上的拉力增大,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K I也随之增大,当K I增大到临界值时,零件中的裂纹在一般情况下将发生突然的失稳扩展,通常把这个应力强度因子K I的临界值称为临界应力强度因子,即材料的断裂韧性K IC[1](徐灏.疲劳强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8)。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测定已有标准方法,国外许多国家都采用美国材料试验协会的标准(ASTM-E399),单位是Mpa m1/2。

断裂力学在研究材料的脆性破坏、疲劳寿命和盈利腐蚀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按照断裂力学的观点,构件断裂破坏行为与其存在的缺陷或裂纹状态、构件的应力状态和材料的断裂韧性密切相关。

因此,材料的断裂韧性值一直是结构安全设计、材料选择、失效分析、缺陷评定和寿命的重要依据[2](D.布洛克.工程断裂力学基础.科学出版社1980,5)材料的合理使用与对材料性能的了解和评价性能时所采用的参量有着紧密的关系。

由于金属材料在低温下有韧脆转变问题,为防止低温下压力容器等设备发生脆性断裂,在工程中常根据压力容器用钢冲击韧性随温度降低而发生韧脆转变的曲线特性,评价其抗低温脆断的能力,并相应规定压力容器用钢的最低使用温度。

冲击韧性最初是为防止炮管炸裂而提出的材料性能参量,后推广应用于防止压力容器等守静载设备在低温下发生的脆断,主要是根据试样破坏时所消耗的能量来反映材料的韧脆性质。

2.断裂韧性曲线引用的断裂韧性曲线:[K IC]3 = min﹛26 +36exp[0.02(T - T K);200﹜(1-1)来自于俄罗斯国家标准[PNAE-G7-002-86]。

该曲线是基于脆性临界温度T K和断裂韧性K IC的经验相关性的设计断裂韧性曲线。

此公式适用于对15X2HMΦA-A、15X2HMΦA 1级、10ΓH2MΦA类型钢和焊缝。

[3](ΠHAэΓ-7-002-86 核动力装置设备和管道强度技术规范)其中T K是评估周期末材料的临界脆性转变温度。

试论金属材料韧性断裂模式的分析及其在压力容器中的应用

试论金属材料韧性断裂模式的分析及其在压力容器中的应用

试论金属材料韧性断裂模式的分析及其在压力容器中的应用黄远睿(武汉瑞莱保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430000)摘 要:断裂力学研究中,研究的重点在于复杂应力状态下金属材料的韧性断裂,为了获得良好的研究效果,本文以两种金属材料为研究对象,一种为45#调质钢,一种为16MnR钢材,研究其韧性断裂模式,并分析其在压力容器中的应用,目的在于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新型结构承载能力分析方法。

关键词:金属材料;韧性断裂模式;压力容器;中图分类号:TG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6)04-0069-2 Analysis of ductile fracture mode of metal materia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pressure vesselHUANG Yuan-rui(Wuhan Bao Relianc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Wuhan 430000,China)Abstract: Fracture mechanics, the study focuses on fracture toughness of metallic materials under complex stress state, in order to get good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two kinds of metal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a 45 # quenched and tempered steel, one for 16MnR steel, ductile fracture mode study and analyze its application in a pressure vessel, the aim of this study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ation of new structural bearing capacity analysis.Keywords: metallic materials; ductile fracture mode; pressure vessel;随着材料科学和断裂力学的发展,二者之间出现交叉,并产生新的学科,细观力学,该学科对微观结构的变形及破坏规律研究时,采用固体力学的方法,将金属材料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联系在一起,对纯唯像力学理论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良好的解决[1]。

压力容器检验过程中的常见裂纹探讨

压力容器检验过程中的常见裂纹探讨

压力容器检验过程中的常见裂纹探讨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受到高压、高温、化学腐蚀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裂纹,威胁设备的安全稳定。

因此,在对压力容器进行检验时,发现裂纹情况是一个难点和重点问题。

为了更好地进行检验,需要了解压力容器裂纹的类型、成因与检测方法。

一、裂纹类型1、表面裂纹:通常出现在压力容器外表面,并且呈现一定的长度、宽度和深度。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容器内部压力产生的应力超过了材料强度极限,导致材料发生断裂。

2、锈蚀裂纹:是指由于化学反应、酸腐蚀、电蚀等因素导致材料表面出现锈蚀现象,最终形成的裂纹。

其特点是形状不规则、深浅不一。

3、疲劳裂纹:长期受到往复应力作用而导致的材料疲劳破损。

其特点是呈现出初始点,沿着多个方向形成的一系列小裂纹,最终形成一个相对较长的裂纹。

4、焊接裂纹:是由于焊接过程中的热应力、冷却应力和内部应力等因素导致的材料裂纹。

其特点是沿着焊接线路方向形成的一系列裂纹。

5、内裂纹:容器内部出现的裂纹,因为很难通过视觉进行检测,往往需要借助探伤技术才能判定其存在。

这种裂纹由于难以观察,对容器的安全性影响可能更大。

二、裂纹成因1、材料缺陷:如果材料本身存在缺陷,比如夹杂、气孔、夹层等,则会在容器使用过程中纵向形成内部微小裂纹,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从外表面产生可见裂纹。

2、机械应力:如果容器长期受到机械应力作用,则容器材料的强度和韧性都会逐渐降低,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小裂纹,随着应力的不断增大,小裂纹会逐渐扩展形成大的裂纹,或者重新断裂。

3、高温作用:高温环境容易导致金属材料发生本质变化,细小的晶粒在高温下变得不稳定,容易出现组织断裂、拉伸变形等现象,最终导致裂纹的形成。

三、裂纹检测方法1、视觉检测: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检测方法,通过裸眼观察材料表面,对裂纹进行判断。

由于视觉检测受环境和人员因素影响较大,检测结果不够准确和可靠。

2、磁粉检测:利用磁粉检测仪在受磁场的铁磁性材料表面散布磁粉,然后施加磁场,使磁粉聚集在裂纹处,形成针型标记。

压力容器破裂形式

压力容器破裂形式
01
维护保养不当: 压力容器的器壁发生大面积的腐蚀,壁厚减薄,在正常工作压力下受压部件整体屈服发生破裂。
02
在设计制造压力容器时,要选用有足够强度和厚度的材料,以保证压力容器在规定的压力下安全使用;
压力容器应该按照规定的工艺参数运行,安全附件应安装齐全、正确、并保证灵敏可靠;
使用中加强巡检工作严格按照工艺参数进行操作,严禁压力容器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防止过量充装;
形态
均匀腐蚀
金属的均匀腐蚀是指在金属整个暴露表面上或者是大部分面积上产生程度基本相同的化学或电化学腐蚀,也称全面腐蚀。
电偶腐蚀 只要由两种电极电位不同的金属相互接触或用导体连通,在电介质存在的情况下就有电流通过。
孔蚀 指金属表面产生小孔的一种局部腐蚀。
选择性腐蚀 当金属合金材料与某种特定的腐蚀性介质接触时,介质与金属合金材料的某一元素或某一组分发生反应,使其被脱离出去,这种腐蚀称为选择性腐蚀。
原因
事故预防
第4.3节 疲劳破坏
01
02
对称交变和脉动交变 机械应力和热应力。
金属构件的疲劳
燕山石化化学品事业部粗苯酚再沸器振动破坏
壳程筒体与管板间焊缝横截面

壳程筒体与管板间焊缝附近裂纹
中海化学合成氨装置103-JT转子叶片振动破坏
设计的安全系数偏小和榫齿与转子间的配合偏差导致疲劳
外表面 内表面 端面 露点工况下的氯离子应力腐蚀
脱碳和开裂 脱碳分层线
晶间腐蚀
金属的腐蚀局限在晶界或者在晶界附近,而晶粒本身的腐蚀较小的一种腐蚀形态称为晶界腐蚀。这种腐蚀造成晶粒脱落,使容器材料的强度和伸长率显著下降,但仍保持原有的金属光泽而不易被发现,故危害很大。比如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晶界腐蚀。

压力容器的破裂形式有哪些

压力容器的破裂形式有哪些

压力容器的破裂形式有哪些压力容器及其承压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其尺寸、形状或材料性能发生改变,完全失去或不能良好实现原定功能,继续使用会失去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立即停用修复或更换,这种情况称作压力容器及其承压部件的失效。

压力容器最常见的失效形式是破裂失效,有韧性破裂、脆性破裂、疲劳破裂、腐蚀破裂、蠕变破裂5种类型。

1.韧性破裂韧性破裂又称延性破裂,是指容器壳体承受过高的内部应力,以致超过或远远超过其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使壳体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最终导致破裂。

容器发生韧性破裂时,爆破压力一般超过容器剩余壁厚计算出的爆破压力。

如化学反应过载破裂,一般产生粉碎性爆炸;物理性超载破裂,多从容器强度薄弱部分突破,一般无碎片抛出。

韧性破裂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断口有缩颈,其断面与主应力方向成45°角,有较大剪切唇,断面多呈暗灰色纤维状。

当严重超载时,爆炸能量大、速度快,金属来不及变形,易产生快速撕裂现象,出现正压力断口。

压力容器发生韧性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容器过压。

2.脆性破裂脆性破裂是指容器在断裂时没有宏观的塑性变形,器壁平均应力远没有达到材料的强度极限,有的甚至低于屈服极限,其断裂现象和脆性材料的破坏很相似,常发生在截面不生明显塑性变形就破坏的破裂形式称为脆性破裂。

连续处,并伴有表面缺陷或内部缺陷,即常发生在严重的应力集中处。

因此,把容器未发化工压力容器常发生低应力脆断,主要原因是热学环境、载荷作用和容器本身结构缺陷所致、所处理的介质易造成容器应力腐蚀、晶间腐蚀、氢损伤、高温腐蚀、热疲劳、腐蚀疲劳、机械疲劳等,使焊缝和母材原发缺陷易于扩展开裂,或在应力集中区易产生新的裂纹并扩展开裂,使容器承受的应力低于设计应力而破坏。

3.疲劳破裂疲劳破裂是指压力容器由于受到反复作用的交变应力(如反复加压、泄压)的作用,使容器壳体材料的某些应力集中部位在短时间由于疲劳而在低应力状态下突然发生的破裂形式。

与脆性破裂一样,发生疲劳破裂时,容器外观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而且也是突发性的。

低温压力容器用09MnNiDR钢板冲击韧性不合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低温压力容器用09MnNiDR钢板冲击韧性不合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1 . 2 交货状态 交货状态为正火 +回火。
的要求。按 舞钢现行 0 9 M n N i D R钢板 的工艺生
s c a n n i n g e l e c t r o n mi c os r c o p e a n d s p e c t o me r t e r na a l y s i s ,wh i c h a r e l a r g e i n c l u s i o n s o r s e v e e r s e g r e g a i t o n a t 1 / 2 p l a t e t ic h k n e s s nd a b a i n i t e h a r d p h a s e s t r u c t u e .C r o r r e c i t v e me a s u I . e s re a r a i s e d i n t h e es r p e c t s o f me l t i n g,c o n t r o l l e d ol r l i n g
S t e e l Pl a t e f o r Lo w Te mp e r a t u r e Pr e s s u r e Ve s s e l
C h e J i n f e n g , C h e n g B i n, Wu T a o a n d P a n g Hu i y o n g ( Wu y a n g I r o n a n d S t e e l C o . L t d )

a n d h e a t t r e a t me n t p r o c e s s e s ,l o w t e mp e mt  ̄e i mp a c t t o u g h n e s s o f s t e e l p l a t e i mp ov r e d w i t h a g o o d es r et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容器材料两种韧性断裂形态的分析
【摘要】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断裂理论的研究趋势更趋向于注重与断裂机理相结合。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现阶段的压力容器应用,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较多的需求,日常的生产、生活,都需要压力容器来完成较多的工作,以此来巩固产品的质量和加工的水平。

为此,我们应该从压力容器的材料出发,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材料,通过对两种韧性断裂形态的分析,决定压力容器的材料选择,为后续的压力容器质量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压力容器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研究,避免单一分析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压力容器;材料;韧性;断裂形态
近年来,细观力学在材料断裂现象的宏、细观结合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从现阶段的研究来看,很多学者和专家都投入到了压力容器材料的研究方面,对韧性断裂的判断准则做出了较多的有益研究,在很多方面都建立了多元化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

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正属处于社会的重要阶段,很多工作都需要在技术上获得较大的提升,否则很容易造成社会发展的滞缓。

在此,本文主要对压力容器材料两种任性断裂形态展开分析。

一、材料韧性断裂的细观机理
(一)韧窝型断裂
压力容器材料的两种韧性断裂形态,其中的一种形态就是韧窝型断裂。

从细观机理来看,韧窝型断裂和压力容器材料内部围绕夹杂的物质,形成了一种空穴,这个过程是韧窝型断裂的重要表现。

当韧窝型断裂出现的时候,细观机理突出表现为,压力容器材料内部空穴的形核、扩张、汇合。

由此可见,韧窝型断裂是压力容器韧性断裂形态的重要表现,是日后研究的重点部分。

现阶段的压力容器材料,多数情况会采用合金材料,合金材料虽然在很多方面的性能比较优异,但是,合金材料的细观结构,总体上表现出了较强的不均匀性,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中,都会夹杂一定的杂质,这对压力材料的分析而言,具有一定的阻力。

例如,现阶段的很多非金属夹杂物、晶内析出的金属氧化物,在一般状态下,都会呈现出弥散的状态,并且被镶嵌在晶内。

综合而言,韧窝型断裂具有较强的形态特点,通过该形态的断裂分析,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压力材料的各种优势和劣势,无论是采用合金还是采用其他的材料,都可以实现积极的改造效果。

从韧窝型端口的电镜照片来看,压力材料的韧窝型断裂形态,能够比较清晰的看到韧窝组织,同时,有的韧窝内部,还能够清楚的看到夹杂物的粒子。

综合而言,压力容器材料韧窝型断裂形态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二)剪切型断裂
压力容器材料两种韧性断裂形态当中,另一个断裂形态就是剪切型断裂。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压力容器的剪切型断裂机理并不是十分的清楚,相关研究
表明,剪切型断裂形态的起因,与压力容器材料内部的细观剪切带和宏观剪切带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主要是与细观、宏观剪切带的集中具有较大的关系,因此,在学术上也被称之为集中剪切型断裂。

剪切型断裂在目前的研究过程中虽然比较深入,但并不意味着其研究结果比较丰硕,相反的,剪切型断裂形态的分析工作,还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

从剪切型断口上的SEM上,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出剪切型断裂的断口特点,该断口与韧窝型断裂口的细观特征,表现出了较多的不同。

这些差异充分说明,在剪切型断裂的断面上,存在许多的小型剪切平台,并且韧窝也比较小,这就充分说明,破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剪切集中所造成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空穴汇合的结果。

通过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后,我们得到了16MnE四点弯曲试验的裂尖金相组织照片,从照片来看,即便是在剪切变形的范围远远超出的情况下,剪切破坏仍然没有出现。

为此,我们得到结论,剪切破坏的控制条件,不仅仅会受到应力状态的影响,同时还与压力容器材料的结构特性具有密切的关系,日后可在这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来获得更多的数据和信息。

二、压力容器韧性断裂的宏观形态
在现阶段的生产和加工当中,压力容器材料的两种任性断裂形态获得了深入的分析,除了对压力容器材料两种断裂形态进行分开研究以外,我们还对压力容器韧性断裂的宏观形态进行分析,将得到的结果和数据进行整理,能够进一步了解压力容器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以此来保证压力容器更好的运行,实现客观上的材料优化和性能提升。

综合而言,压力容器韧性断裂的宏观形态分析,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压力容器的用钢要求,其必须具有优良的韧性和塑性,能够在宏观上承受大量的变形状态。

压力容器材料的性质,从客观上决定了其能否得到更好的运行结果,尤其是在筒体充分鼓胀之后。

第二,通过分析后得知,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其筒体在爆破的过程中,宏观上主要是呈现出平断口和斜断口两种断裂形态,应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判断,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弥补。

第三,为了能够更好的探究压力容器材料韧性断裂形态,尤其是在宏观形态与细观形态的关系,应在日后的工作中开展大量的实验工作,必要时可进行显微观测和原位拉伸电镜观测。

三、两种断裂模式与应力状态的关系
压力容器材料两种韧性形态的关系,在很多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影响。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两种断裂模式与应力状态的关系,是现阶段的研究重点,并且很有可能成为决定压力容器性能发挥的重点部分。

我国在现阶段的很多生产、生活当中,都需要压力容器来完成,并且在很多方面要达到较高的水平。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现阶段社会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要求较高,两种断裂模式与应力状态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压力容器材料能否得到交大的提升,进而将会对与压力容器有关的产品造成影响。

为此,我们在今后的研究和分析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韧窝型断裂、剪切型断裂与应力状态的关系分析。

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研究成果,试件在不同的弯剪比下,由于开始试件中心约束最大,心部的应力三轴度最大,可能大于其临界值,因此心部都有韧窝型启裂的痕迹留下,而在裂纹前端尖角区,可能剪切作用相当强烈,使得微观剪切高度集中,造成了剪
切型的启裂。

一旦裂纹扩展,试件中心的约束会减小,应力三轴度也会随之减小,在裂纹的延伸区,如果应力三轴度减小到临界应力三轴度之下,则韧窝型断裂的模式不能继续,剪切型模式占据主导,宏观的断裂模式仍为剪切型。

这就是剪切型断裂的SEM照片中有少量韧窝的存在,而韧窝型断裂中又有少量剪切带存在的原因。

总结:本文对压力容器材料两种韧性断裂形态展开分析,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很多机构都对压力容器材料的两种韧性断裂形态展开了深入分析,并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成果,总体上的应用效果是比较值得肯定的。

但是,现阶段的压力容器应用,正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材料作为压力容器的决定性因素,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其他断裂形态的作用和机理,同时要融入较多的技术和试验方案,否则在今后的工作中,很难得到理想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韩豫,王可胜,陈晓平,张柱.奥氏体不锈钢制压力容器应变强化工艺研究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14,24:3359-3364.
[2]柳丽萍.探讨压力容器缺陷评定的可靠性分析方法[J].中国建材科技,2014,S2:225-226.
[3]陈沛,查小琴,高灵清.含缺陷压力容器的安全评定方法[J].物理测试,2014,01:55-60.
[4]张加军,陈晶晶,车树伟,吴彦农.浅析核电厂反应堆压力容器完整性问题[J].压力容器,2014,01:48-55.
[5]王欧兰,严伟.低温压力容器设计中关键问题的探究[J].科技资讯,2014,14:2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