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采样操作流程
环境卫生学消毒效果采样方法

面积,采集后放在一个试管中送检)。 • 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 •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 • 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中混匀送检。
消毒液染菌量采样方法
注意事项
• 1.采样前做好物品准备,规范洗手或手消毒(七步洗手 法);
• 2.用无菌注射器抽吸1ml被检消毒剂,直接送检验科微生物 实验室;
• 3.采样后1小时之内送检。
消毒液染菌量采样方法
结果判定
• 1.灭菌用消毒液必须无菌; • 2.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致病微生物
内
外
夹
弓
大
立
腕
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查方法
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查方法
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查方法
卫生手消毒效果监测流程
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查方法
外科手消毒效果监测流程
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查方法
卫生手消毒:
手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的
监
测
外科手消毒:
正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常
值
不能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Ⅳ类 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 疾病科门诊和病区
标准:物体表面cfu/皿 ≤4(30min) ≤4(15min) ≤4(5min)
≤4(5min)
空气检查方法
空气采样中常见的误区
• 采样时开启循环风消毒机时间不足及开着消毒机进行采样; • 室间未清洁消毒,开着门进行采样; • 采样时培养皿放置位置及高度不符合要求; • 采样时有人员走动; • 采样者未洗手,衣帽不整齐,未戴口罩; • 培养皿受到污染。
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查程序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医院感染重点科室(大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记录表》
《医院感染非重点科室(大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记录表》
《食堂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记录表》
附表:各类环境下医护人员手卫生标准
项目
执行标准
菌落总数
医务人员手
卫生手消毒后
GB 1598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12
注:如手上未有消毒剂残留,可采用专用的采样培养基,接触按压采样。
3标本保存
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 h。
4检测方法
采样管混匀,每10 ml送检标本中无菌条件下吸取50 μl液体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置36℃±1℃恒温箱培养48 h,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如使用专用培养基采样,则直接置36℃±1℃恒温箱培养48 h。
5结果计算
医务人员手菌落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总数(N)×采样液稀释倍数/60。如使用专用培养基采样,则医务人员手菌落总数(cfu/cm2)=N/接触面格数。
6注意事项
(1)采集时间为医务人员进行手部消毒后和从事医疗活动前。
(2)采样时应严格掌握无菌操作,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3)平板上发现致病菌(如:溶血性链球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有明显溶血的菌落或氧化酶阳性(+)菌落,或院内发生感染则要求作细菌鉴定,其具体细菌鉴定参见细菌鉴定操作程序。
WS/T313-2009
≤10 cfu/cm2
外科手消毒后
≤5 cfu/cm2
1目的和意义
医务人员的手经常直接或间接地同污染物品或病人接触,可能会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暴发。通过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定性和定量检查,可以了解医务人员手部细菌污染情况,评价手的清洁和消毒效果。
医院感染相关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相关监测方法一、手卫生效果监测方法(一)采样时间:采取手卫生后,在接触患者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二)监测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各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二、空气采样监测方法(一)采样时间:Ⅰ类环境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Ⅱ、Ⅲ、Ⅳ类环境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二)监测方法:1.Ⅰ类环境可选择平板暴露法和空气采样器法,参照GB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2013)要求进行监测,放置时间为30分钟。
2.Ⅱ、Ⅲ、Ⅳ类环境采用平板暴露法:(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c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cm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放置各采样点。
(2)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
(3)采样方法: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Ⅱ类环境暴露15分钟,Ⅲ、Ⅳ类环境暴露5分钟),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三、物体表面采样监测方法(一)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
(二)采样面积:被采面积<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面积≥100cm2,取100cm2。
(三)采样方法: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
四、诊疗器械采样监测方法:(一)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手卫生规范[1]
![手卫生规范[1]](https://img.taocdn.com/s3/m/9466e11d5f0e7cd184253684.png)
术语和定义
• 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的皮肤上分离 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 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 酶阴性葡萄酒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 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 病。
术语和定义
• 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 很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病人 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 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手卫生规范
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 院感科 徐倩倩
创建等级医院要求
• 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 基本要求 • 1、医院全员手卫生依从性≥95% • 2、医务人员洗手正确率≥95% • 3、重点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达 100%
手卫生
医院感染多为接触性传播,其中通 过医务人员手传播引起的医院感染约占 30%—50%。手部卫生作为一种最基本, 最简便,最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 体传播的手段,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 最重要的措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医 务人员短暂的手上沾染病毒是医院感染 最常见的传播方式。
术语和定义
• 手消毒剂(hand antiseptic agent): 指用于手部皮肤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包 括暂居菌和部分常居菌数量的抗微生物 物质,如乙醇、洗必泰、碘伏等。
术语和定义
• 速干手消毒剂(alcohol-based hand rub):指含有乙醇和护肤成分,并应用 于手部,以减少手部细菌的消毒剂。
• 国外有研究表明,通过加强手 卫生可降低30%的NI。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009年4月,国家
卫生部颁布了我国 首个《医务人员手 卫生规范》,对医 务人员该如何“认 真洗手”作出详细 规定,希望以此控
制高发的院内交 叉感染。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手采样标准操作程序

医务人员手采样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
规范医务人员手采样标准操作程序。
2.适用范围
手卫生监测。
3.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微生物组的人员应遵守本程序。
4.程序
被检人洗手消毒后,五指并拢。
将棉拭子浸泡在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中。
用棉拭子从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
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震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
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
每一样接种在2个平皿,再加入已溶化的46~48℃的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
将平皿置于36±1℃温箱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数。
计算方法:细菌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5.结果判断
卫生手消毒≤10(CFU/cm2) 外科手消毒≤5(CFU/cm2)
6.注意事项
被检人洗手消毒后切勿擦干。
7.参考文献
7.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002
7.2钱培芬,倪语星.医院感染监测与管理.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
手部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1.评价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效果。
2.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与手的传播有关时.二、监测时机在接触患者前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三、采集方法i.被检人洗手或手消毒后,在接触患者前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2.被检人将双手伸出,五指并拢。
3。
检查者取2支无菌棉拭子,并浸于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中。
4.取_支棉拭子在一只手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予;按同样方法用另一支棉拭予涂擦另一只手。
5.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2支棉拭子投入10ra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四、标本检测(一)带菌量检测(平皿倾注法)1.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震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左右。
2.将无菌吸管分别吸取lmJ待检样品接种于2个直径为90mm无菌平皿中。
3.再加入已熔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
4.将平皿置于(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5.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60(cm2)(二)细菌种类鉴定1.将无菌增菌肉汤培养液试管置于(36±1)℃温箱培养24—48h。
2.若无菌增菌肉汤培养液试管浑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血平板、中国蓝平板、双S平板、麦康凯平板或各种商用快速筛选平板进行细菌接种。
3.接种后将平板置于(36±1)℃温箱培养24—48h,挑取可疑菌落进行微生物学鉴定,必要时做药敏。
六、注意事项1.结果判定:卫生手消毒后细菌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细菌总数应≤5cfu/cm2。
2.应根据所用方法,选择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3.倾注时温度必须控制在45—48℃,温度过高可致细菌死亡,过低则影响倾注效果。
4,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与手的传播有关时,监测目的在于考察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虽然同样在接触患者前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但医务人员不一定进行了手卫生。
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依据
采样时 1.日常监测时,应在采取手卫生后、接触患者或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机
2.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在工作中随机采样
1.WS/T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WS/T311-2019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3.GB15982-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被检者双手五指并拢,采样者用棉拭子在被检者每一手指曲面从指跟 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同法采集另一只 手。
3.用酒精灯外焰烧灼采样试管管口。 4.剪去棉拭子接触采样者手部的部分,将其投入10ml相应中和剂的菌洗
脱液试管内。 5.酒精灯外焰烧灼采样试管管口和试管塞后盖上瓶塞。 6.送检。
4.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 持有部门:科室 修订日期:
文件页码 1页 执行日期:
适用范围及监测频率: 1. 应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感染病科
、☐腔科、内镜室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2.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
物的监测。
物品准 无菌棉拭子、试管架、含有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无菌剪刀、酒精
备
灯、打火机、采样记录单及速干手消毒剂等。
人员准 1.采样者规范着装,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备 2.被检查者卫生手消毒或外科手消毒
采样方 法
步骤
1.酒精灯外焰烧灼采样试管口,用无菌棉拭子蘸取含有中和剂的无菌洗 脱液(彻底浸湿)
医院环境微生物采样方法

人在时的空气消毒方法,可选用循环风消毒机或静电等空气消毒器进行连续动态消毒处理。使用这种空气消毒方法时,应结合室内表面的卫生清洁处理或先用消毒剂对污染表面进行消毒,以保证空气消毒效果。
2
空气消毒方法的选择
2
1
对物品的腐蚀,过氧乙酸、臭氧等消毒剂对物品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使用时浓度不宜过高、喷量不宜过大,必要时,消毒后应及时用清水擦洗。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手消毒效果监测
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
医疗器械灭菌质量监测
灭菌质量监测
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和微生物采样器法。
非洁净区域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布点方法:
平板暴露法(我院采用的方法)
1、布点方法: (1)室内面积≤30 m2,设置内、中、外对角线3 个点,内、外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
紫外线照射时,不能直接照射暴露皮肤,眼睛不能直视紫外线灯。以免对皮肤、眼睛造成伤害。
用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时需关闭门窗,人员应离开消毒场所,消毒完成后应先打开门窗通风,待消毒剂驱除后方可进入。
3
空气消毒注意事项
谢谢大家!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01
02
我院使用的
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流程
正视结果,不要盲目 的重复采样
细菌学数据超标
回忆采样过程 是否存在污染
到一线去查看设施和 每个操作环节,询问 相关人员的日常操作 方法,检查操作记录
判断是否存在问题
重复采样
否
采取措施改进操作流程
是
否
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
1、着装整洁,戴口罩、帽子;
2、查看棉拭子及洗脱液试管的灭菌日期;
3、洗手,卫生手消毒或戴无菌手套;
4、常规采样时,被检人员在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或外科手消毒后,五指并拢,指尖朝上,掌心朝外,双手放于胸前,自然晾干;
5、取带有相应标记洗脱液试管,打开;
6、取一支棉拭子浸取无菌洗脱液,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 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
7、将棉拭子放入无菌洗脱液试管中,剪去或折断手接触部分,立即加盖;
8、填写检测单,检测单填写内容应与洗脱液试管上的信息一致,送检培养。
注意事项:
1、当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不做任何处理,原状态即时采样。
2、采样后必须尽快送检,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h,若样品保存于0℃-4℃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