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一年级历史秦朝一统
初一历史012秦统一中国

年级科目
初一历史Leabharlann 课题秦统一中国编号
012
主备人
李永春
修订人
梁淑娟
班级
姓名
学习
目标
1.了解秦统一全国的过程和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2.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具备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历史地图,初步具备观察、想象能力。3.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也:亟役万人,暴其刑威,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也,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六国者,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王夫之《读通鉴论》
C.开创科举,选官取士D.废除行省,设立三司
5.(2016·江苏泰州)如图所示是四方故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五、教学反思(学习收获)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参考答案:2.(1)原因: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成就:统一文字。(2)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专制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③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新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第9课 秦朝的统一

小篆
2、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铜钱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3、统一度量衡
度
衡
有利于经济 的发展
量
4、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修筑道路
5、开凿灵渠,便利南北水运
6、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长城
陇 西
丞 相 行政 皇 帝 太 尉 军事 御史 大夫 监察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专 制
中 央 政 府
中 央
3、在地方上推行郡县 制。
集 郡(郡守) 县(县令) 地 方 政 府
权
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
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在 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 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 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与发展
你能说出每个序号所对应的国家吗? 燕
长平之战
魏
秦
马陵之战 桂陵之战
齐
第1课
秦统一中国
阅读课文42页第一段,找出秦统一六国 的原因:
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统一是历史的的趋势。 2、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 3、嬴政个人的雄才伟略,善于用人。
阅读课文42页剩余段落,了解 秦统一中国的大概情况和统一 的意义。
三、灵渠沟通了哪两大水系?
A.长江和黄河 B.长江和珠江 C.珠江和闽江 D.珠江和黄河
谈一谈,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首先,开创了统一的局面(最重要)。 其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 集权的国家。 再次,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 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 响。 最后,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秦朝一统中国说课稿

《秦一统中国》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秦朝能过一统的原因。
二、秦朝巩固一统的措施。
“统一”是秦汉时期的重要特征,是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做出的最大贡献。
本课在整个古代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好这一部分,对于理解后来的两汉、隋唐、元明清的大统一及其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就七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对历史本身却充满了兴趣,但他们多数人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都是有限的。
因此,正确分析和概括秦国统一六国的条件以及秦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需要教师提供丰富而形象的材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鉴于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目标:三、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归纳并试分析“秦完成统一的原因”。
②掌握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③知道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学生应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四、重点难点重点:“秦的统一”是本课的重点,贯穿本课的核心问题是“统一”;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之后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中央集权的各种措施。
难点:中央集权制及巩固措施的历史意义。
五、学法教法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多媒体课件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式教学法、讲授法、古装剧表演等。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思维能力和活动组织的能力。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确定与学法教法的选择,本课的教学流程如下:六、教学过程导入:播放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影像资料。
让同学们从恢弘的场面中感受秦国当时的强大和进取精神。
从而引入秦灭六国,开始这一节课的教学。
展开:第一板块:“打天下”——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
初一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课件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二、治理天下——巩固统一
政治 经济
统一
文化
社会生活 军事 交通
嬴政 公元前259-前210年
……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政治: 1. 背景:
二、治理天下——巩固统一
周室卑微……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 政(通“征”),强凌弱,众暴(欺凌)寡, 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贾谊《过秦论》(中篇)
一、一统天下——秦灭六国
(二)过程: 统一时间: 王朝名称:
都 嬴政 公元前259-前210年 城:
公元前221年国
(三)历史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 战混乱的局面。 2.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嬴政 公元前259-前210年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条件:
一、一统天下——秦灭六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战国形势图
嬴政 公元前259-前210年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一统天下——秦灭六国
(二)过程: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二)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军事、交通:
修筑长城
开凿灵渠
修直道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二、治理天下——巩固统一
(二)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军事、交通:
(秦始皇)南取百越(古越族)
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
俯首系颈,委命(听命于)下吏……
却匈奴七百余里。
——贾谊《过秦论》(上篇)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秦朝的统一和灭亡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秦朝的统一和灭亡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从初一开始,学生才系统的学习历史。
虽然我们常常说学习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是好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的学习也是一样。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秦朝的统一和灭亡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秦朝的统一和灭亡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1.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齐桓公称霸原因:东方大国;管仲改革;“尊王攘夷”3. 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4..晋楚争霸: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邲之战。
5、吴越争霸:勾践卧薪尝胆6.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三家分晋——秦的统一。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7.战国典型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
初一历史学习方法给枯燥的历史涂上情感色彩读史使人明智,但在我们中学阶段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往往注重了“读”,而忽略了“明智”的过程,从而让离我们久远的历史更加枯燥无味。
希望下面的学习方法,能开启我们“明智”的大门。
现在的历史课本图文并茂,资料丰富,趣味性强,我们应该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可是,因为习惯了课堂上的背、背、背、写、写、写,我们对历史的学习已经很少带有感情色彩,难怪很多同学说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
那么,我们该怎样学,才能让历史释放出它的情感色彩呢?我们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其中有很多正面和反面的材料是我们接受情感教育的绝好教材。
如学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我们惋惜、痛恨溢于言表;学到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再看到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丑恶嘴脸时,我们攥紧了拳头,恨不能揍扁这个老太太;学到“血染卢沟桥”,我们感慨中国军人那种为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精神;学到“南京大屠杀”,我们痛恨没有人性的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在愤怒过后、感慨之余,你的内心留下了什么?我们不妨用下面的方式,看看你眼中的历史是什么情感色彩的?1.开辩论会。
秦朝一统_历史与社会

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六国,建立
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四、秦朝一统
1、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商鞅变法使秦成为战国后期实力(经济、 军事)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原 因
人民渴望统一、渴望和平 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 秦王嬴政既有雄心壮志,又有雄才伟略, 如采取了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
谁
能回忆的最多?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 施 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政治上 a皇帝制 b中央三公制 c地方郡县制 a统一货币 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促进 b统一度量衡 经济上 各地经济发展,开拓边疆 c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意 义 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影响十分深远
文化上 思想上
县令
御 史 大 夫
中央政府
中央集权
地方政府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秦度
度:尺寸的长短
圆形方孔钱
统一 度量衡
量:斗的容积 衡:斤两的轻重
统一货币
秦驰道
“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 南齐吴楚,江湖之上,滨 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 三丈而树…… ” ——《汉书‧贾山传》
车同轨
大修驰道,排除 路障,统一车轨 秦驰道
小篆
马
安
文 化 上 : 统 一 文 字
隶书
焚书坑儒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时间:公元前213年 事件:“焚书”、“坑儒”
请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谈谈 你对“焚书坑儒”的看法 这是秦始皇的暴政, 是导致秦朝灭亡的 原因之一。 秦始皇这项举措有利 于统一,值得肯定。
统一了思想,巩固了政权; 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秦朝一统》PPT课件

你认为呢
北击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修长城
北击匈奴修长城
保护边疆,促进边疆发展。
开发岭南,促进南 北经济文化交流。
南 统 越 族 开 灵 渠
漓 水
灵
渠
湘 水
越
族
1.政治上 皇帝制度;建立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3.文化上 统一文字
4.思想上 以“焚书坑儒”统一思 想 5.交通上 统一车轨,大修驰道 ①北拒匈奴修长城 6.民族关系上 ②南统越族开灵渠
经济上
度:尺寸的长短
度
量:斗的容积
衡:斤两的轻重
衡 统一度量衡
量
有利于经济的交流。
影 响
文化上
统一文字
影响
小篆
隶书
有 利 于 文 化 的 交 流 。
思想上
焚书坑儒
小辩论
甲同学说:“‘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的暴政,是导致 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乙同学说:“‘焚书坑儒’ 措施有利于统一,值得肯定。”
长城一带 陇西 东 海
南海郡
联系实际,想一想,在秦朝 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哪些对 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看到的、 用到的还有哪些?
(县制、长城、兵马俑、灵 渠、铜钱、隶书楷体……)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有人说,“秦始皇是个暴君”。
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
亮出你的观点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没有比秦始皇更富有争议性的皇帝了。有些 学者视其为千古一帝,另一些学者则视其为一个暴君。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焚书坑儒”, 一方面是以思想一统巩固 政治一统的需要,当时秦 朝刚刚统一,六国遗留贵 族时刻图谋复国,诸子百 家对新政议论纷纷,不利 于维护统一的局面,采取 这个政策有利于统一;另 一方面,他摧残了文化, 钳制了思想,残杀儒生, 落下千古骂名。但推行思 想文化一统并非是亡国的 必然因素。
秦朝的统一——精选推荐

秦朝的统⼀历史周尚平铝城中学初⼀2012、9 第三学习主题:第1课秦朝的统⼀新授课多媒体教学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秦的统⼀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的措施及其作⽤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教学⽬标】⼀、识记和理解记住秦统⼀中国的时间,记住秦朝的都城及最⾼统治者的称号,理解秦统⼀中国的意义及巩固同意各项措施的作⽤,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能⼒和⽅法通过对秦始皇的评价,培养和提⾼历史⼈物评价的能⼒,学习和掌握历史图表的制作⽅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统⼀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进⾏维护国家统⼀的观念的教育。
【教学过程】导⼊新课请⼀位学⽣来讲讲《荆轲刺秦王》这⼀历史事件。
学⽣:略教师:“荆轲刺秦王”的义举值得惋惜,但历史的发展却并不因他的牺牲⽽逆转,最终秦还是完成了统⼀。
那么秦是如何实现统⼀,⼜是如何巩固统⼀的,真实的秦始皇⼜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疑问就让我们共同⾛进今天的课题:秦朝的统⼀【讲授新课】第1课秦朝的统⼀师:(画⾯展⽰《战国形势图》)在共同领略了春秋战国的风云争霸后,我相信⼤家对著名的“战国七雄”肯定还记忆犹新,那“战国七雄”究竟是哪七个国家?其中最强⼤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战国七雄”是指韩、赵、魏、楚、燕、齐、秦。
最强⼤的是秦国,因为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
(伴随着学⽣的回答,画⾯动态显⽰七国)幻灯出⽰秦统⼀前的历史背景材料。
从经济条件看,由于⽣产⼒的发展,各地的经济联系已有⼀定程度的加强,北⽅的马匹、吠⽝,南⽅的象⽛、朱砂,东⽅的鱼盐,西⽅的⽪⾰都运到中原地区交换,这给统⼀局⾯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从民族关系讲,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的民族融合,华夏族像滚雪球⼀样越滚越⼤,在中国境内形成了⼀个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且有较⾼的经济⽂化⽔平,能够作为⼀个核⼼民族,促进各民族进⼀步融合。
因为封建割据及混战不断,⼈民遭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民渴望统⼀,地主阶级也希望建⽴⼀个统⼀的强有⼒的中央集权国家,以保证对农民的剥削与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