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俄罗斯
俄罗斯的作文

俄罗斯的作文
《我眼中的俄罗斯》
嘿,说起俄罗斯啊,我就想起了那次特别的经历。
有一年冬天,我去了俄罗斯。
哇塞,那可真是把我给冷得够呛!我一下飞机,就感觉自己像是被扔进了一个大冰窖。
我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戴着帽子、围巾和手套,感觉自己都快被裹成一个粽子了,可还是冷啊!走在路上,那风呼呼地吹,就像小刀子似的刮在脸上。
我看着周围的俄罗斯人,他们好像都习以为常了,有的人甚至就穿着单衣在外面走,真佩服他们的抗冻能力。
我去逛当地的市场,那些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有色彩鲜艳的套娃,看着可精致了,我忍不住拿起一个仔细端详。
还有卖各种熏鱼、火腿的,那香味直往我鼻子里钻。
我在一个卖热饮的摊位前停下了脚步,买了一杯热巧克力,喝下去那叫一个暖和,感觉自己瞬间活过来了。
我在俄罗斯的那几天,还去参观了一些著名的建筑,像那宏伟的克里姆林宫,真的太壮观了。
我在里面逛啊逛,感觉自己就像走进了一个历史的宝库。
俄罗斯人也特别热情,我在路上遇到一些当地人,他们会微笑着和我打招呼,虽然语言不太通,但那种友好的氛围让我感觉特别温暖。
等我要离开俄罗斯的时候,我还真有点舍不得呢。
这次的经历让我对俄罗斯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这就是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地方啊!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再去感受感受那不一样的风情呢!
这就是我眼中的俄罗斯,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国度。
现在的俄罗斯让我们瞠目结舌

现在的俄罗斯让我们瞠目结舌作者:石雁宋晓绿女士:吉林省外贸公司经理,在高校任教多年,从一九九一年起在俄罗斯市场做生意,一九九三至一九九五年长驻俄罗斯,此前此后往返俄罗斯不记其数。
宋晓绿在俄罗斯时除了有丰富的切身经历,还关心俄罗斯的报纸,关心俄罗斯人民的生活现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市场研究》特邀记者,《现代营销》、《远东经贸导报》杂志社记者,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研究员。
二○○○年九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杨帆先生邀请,宋晓绿在北京车道沟昆玉湖饭店讲述了她所目睹的俄罗斯。
由于激动和兴奋,当晚宋晓绿高血压发作导致脑溢血,至此文发表时仍在治疗中。
与会者十分震惊,深感悲痛和惋惜,油生敬意,一致决定尽量回忆宋女士的口述故事。
以下即为回忆整理所得。
◆俄罗斯人的生活水平我感觉国内报刊对俄罗斯的报道不真实,我曾经写了一些关于俄罗斯的文章,有些报刊觉得夸大了负面不愿意刊登。
其实,俄罗斯的悲惨状况是难以形容的,也是没有长期亲身体验的国内人难以想象的。
人民币和卢布的比价现在是一比三,俄罗斯的月人均收入大约在两千至三千卢布之间,而物价却比中国高得多,你可以想象俄罗斯有多穷。
其实,我的感觉是他们的收入连这个数也达不到。
俄罗斯的主食是面包、洋葱、土豆等,除面包的价钱和中国差不多以外,其他疏菜的价格大约是中国的二到三倍。
俄罗斯西伯利亚研究所是俄罗斯国家拨款的五十个研究所之一,所长告诉我他的月收入不到两千卢布,我问所里的其他人员,他说他们也都不到两千卢布。
有一位教授曾对我说,苏联解体前,他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十几双质量很好的皮鞋,包括进口的,但一九九一年解体后放开价格,他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买一双鞋带。
当然百分之七十的俄罗斯人有别墅,别墅也并不是什么好房子,其实就是几间小木屋,但旁边都有地。
现在每到周末,俄罗斯人都到别墅去种地,不是种花草,而是种过冬的疏茶、粮食什么的,收割后窖藏起来,有的做成咸菜。
他们也做果酱,一个秋天要做几十、几百大瓶,就靠这个生存,我还帮我的房东做过。
俄罗斯莫斯科游后感

俄罗斯莫斯科游后感
我非常幸运有机会去参观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
这座城市充满了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令人惊叹的建筑,以及独特的文化氛围。
在莫斯科游览的几天里,我对这个城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莫斯科的建筑是如此引人注目。
克里姆林宫是莫斯科最为著名的地标之一,它的高耸墙壁和金色的圆顶给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感觉。
红场是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其宏伟的面积给人以震撼力。
在莫斯科的其他地方,我还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教堂和建筑,它们保留了俄罗斯独有的建筑风格,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国家悠久的历史。
其次,莫斯科的文化让我着迷。
这座城市有许多博物馆和艺术画廊,展示了俄罗斯丰富的艺术和文化遗产。
我参观了列宾美术馆,欣赏了许多世界知名的俄罗斯艺术品。
此外,我还参观了莫斯科大剧院,观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芭蕾舞表演。
这些文化体验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最后,莫斯科的人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我们语言不通,但他们总是友善而热情地与我交流。
我亲眼目睹了俄罗斯人民的勤劳和奉献精神。
在莫斯科的街头,我看到了许多人在努力工作,为这座城市的繁荣做出贡献。
这使我对莫斯科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总的来说,莫斯科之行让我对俄罗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被这座城市的建筑、文化和人民所折服。
我希望将来还能有机会再次回到这个美丽而充满魅力的城市。
俄罗斯的主要风景和民族风情介绍

俄罗斯的主要风景和民族风情介绍
俄罗斯是一个广袤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多样的民族风情。
1.白天鹅湖:白天鹅湖位于莫斯科市以北约40公里处,是俄罗斯最
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湖水清澈透明,四周环绕着起伏的山岭,湖面上
漂浮着许多美丽的白天鹅。
2.列宁格勒: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也是
俄罗斯最西部的城市。
列宁格勒有许多历史建筑和博物馆,如冬宫、彼得
小城堡、艾尔米塔日博物馆等。
3.伏尔加河:伏尔加河是俄罗斯最长的河流,它穿过俄罗斯的中部地区,沿途经过许多古老的城市和村庄。
人们可以在伏尔加河上乘船游览,
欣赏沿岸风景。
4.毛皮交易:俄罗斯是出产毛皮的国家,许多地区的人们通过毛皮交
易谋生。
俄罗斯著名的毛皮产地有赤塔、汉特-曼西自治区等。
5.俄罗斯民族舞蹈:俄罗斯是一个拥有多种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
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
俄罗斯的民族舞蹈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如高加索
舞蹈、萨拉托夫舞蹈等。
6.俄罗斯民族乐器:俄罗斯的民族乐器也非常丰富,包括巴拉拉伊卡、贝尔拉伊卡、巴扎尔曲管等。
这些乐器非常具有俄罗斯的特色,被广泛应
用于俄罗斯民族音乐中。
7.俄罗斯民俗节日:俄罗斯有许多民俗节日,如圣彼得堡白夜节、伏
尔加国际船游艇节、伏尔加河流域音乐节等。
这些节日都展示了俄罗斯的
文化、习俗和民族风情。
俄罗斯的简介

俄罗斯的简介俄罗斯的简介俄罗斯联邦(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Федерация,英语:The Russian Federation),通称俄罗斯或俄国(Russia),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
国旗为白、蓝、红三色旗。
国徽主体为双头鹰图案。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作为前苏联的主要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具有相当的全球影响力。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苏联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亦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及OPEC以外最大的原油输出国。
2015年10月25日,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禁飞令”生效。
2016年2月,全球军力指数公布,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在世界大国军力中稳居前三。
2016年2月15日,俄境内发现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国名俄罗斯莫斯科(3)俄罗斯全称俄罗斯联邦。
公元9世纪,在建立以基辅为中心的古罗斯国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俄罗斯人的祖先古罗斯部族人(东斯拉夫人),并成为此后国家名称。
“俄罗斯”这个称呼是中国人通过较早接触俄罗斯人的蒙古人学来的,在蒙古语中很少有以辅音R开头的,而蒙古人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往往都要加上相应的元音O,因此“罗斯”在蒙古语便译为OROS,第一个音节为O。
这也是中国元朝史籍中称为“斡罗斯”或“鄂罗斯”的原因。
到了明朝,中俄联系中断,直到明末中俄才有直接接触,那时候中汉人便直译为“罗刹”。
罗刹国这一称呼直到清初仍旧存在,比如康熙帝下令编纂的中俄交涉史料就定名为《平定罗刹方略》。
但清朝的统治民族是满洲族,受蒙古族影响较深,故采取源于蒙古语的间接音译,在康熙以后统一称为“俄罗斯”,俄罗斯帝国简称沙俄,即沙皇俄国。
国旗俄罗斯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
俄罗斯影片赏析

俄罗斯影片赏析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谈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摘要俄罗斯对我们来说,是个遥远而略带神秘的地方。
她有美丽的风光、肥沃的黑土地,丰富的文化遗产、宜人的异国风情,她曾是我们前辈神往的国度。
俄罗斯的文化艺术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普希金的诗歌,托尔斯泰的小说,列宾的绘画、大剧院的芭蕾舞都是世界艺苑瑰宝,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对艺术的神往。
而在电影这个大的舞台上,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也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在其中。
对于俄罗斯影片来说,它更擅长于用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的生活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真实而细腻。
本文重点从两部影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俄罗斯影片中的女性形象,透过电影塑造的女性形象来走进这个民族,了解她的一切。
关键词:俄罗斯影片女性形象俄罗斯情结文化爱情战争正文:一直很羡慕有着异国情结的人,羡慕他们对于异域文化的鉴赏能力,羡慕他们骨子里的浪漫。
而作为一个神秘浪漫的国度,俄罗斯固然吸引了众多外国人的向往,渐渐地,我承认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员。
于是,找寻这样的机会,我走进了俄罗斯影片赏析的课堂,带着这样的情结去审视电影,尝试着从电影开始去观望那个社会、那个时代,了解和解读那个国家。
也很感谢两位可爱的老师,在一学期的课堂时光,让我们接触到众多各具特色的电影,并且带领我们解读人物,解读电影,解读俄罗斯这个国家和现在和过去。
关于语言,我什么也不懂,但是通过字幕我看得到人物的对话,懂得了他们的情感,也通过表情动作和情节,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看过的电影很多了,但依然有众多印象深刻的,如《西伯利亚理发师》、《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丑八怪》、《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办公室的故事》,发现众多的影片都塑造了各种不同环境下典型的女性形象,而她们又都是小人物。
人们在电影中看到的不是简简单单的故事情节,而是那个生活再年代的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电影在带给人们悲伤与欢乐的同时,也让观众徜徉在电影的细腻的情节中,心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与故事的情节产生共鸣。
关于俄罗斯的唯美句子

关于俄罗斯的唯美句子
俄罗斯,这个庞大而神秘的国度,如同一个浩瀚的风景画,让人陶醉在唯美的画面中。
它是一个充满着神秘和魅力的国家,拥有着无尽的美景和独特的文化。
下面是关于俄罗斯的一些唯美句子:
1. 雪花纷飞的冬季里,俄罗斯的大地仿佛是被银色梦境覆盖的童话世界。
2. 在蔚蓝的天空下,俄罗斯的湖泊宛如一面明镜,倒映着周围的山峦和森林。
3. 奔腾不息的伏尔加河穿越整个国家,为俄罗斯增添了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4. 绚丽多彩的彼得堡夜晚,几座宏伟的宫殿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宛如童话世界中的仙境。
5. 俄罗斯的黄昏时分,夕阳透过雾气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恍若隔世的错觉。
6. 秋天来临时,俄罗斯的森林变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红叶、金叶和绿叶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绝美的水墨画。
7. 在俄罗斯的草原上,奔跑着成群的野马,它们的身影在无边的草原上显得格外婉约。
8. 俄罗斯的小镇宛如时光隧道,静谧的街道上,古老的建筑和彩色的木屋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
9. 在冰雪覆盖的西伯利亚,冰川和冰柱形成了一个个奇幻的景观,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10. 在俄罗斯的北极圈,极光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犹如仙境中的精灵在跳舞。
俄罗斯,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向往。
无论是它的自然风光,还是丰富多彩的文化,都令人陶醉其中。
唯美的句子只是勾勒出俄罗斯的一角,它的美还有待于亲身体验和感受。
希望有一天能亲自踏足这片神秘的土地,去领略更多的美景和故事。
俄罗斯文化与民族性

俄罗斯文化与民族性芦笛在不列颠空战期间,丘吉尔在国会发表演说,留下了世代传颂的名言:“在人类冲突的战场上,从未有过这么多的人欠了这么少的人这么多的情。
”这话是什么意思?不列颠空战是在英国上空争夺制空权的战争。
如果德国空军摧毁英国空军,则千军万马就要跨过海洋,去解放宝岛,而英国根本抵挡不住。
因此,全民的一线生机,就系在一小撮空军儿郎身上。
这种先例在历史上还从未有过。
我看俄罗斯文化也就是这么回事,从未见过哪个别的文盲国家靠一小撮贵族创造出一种如此精致绝伦的文化来,以致它掩盖了无边的茫茫大荒,造成了普遍错觉,使得人们普遍认为俄国是个文明国家,却不知道真实俄国其实有两个:橱窗俄国与农村俄国,而一般人只看见了橱窗里的那个。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穷兵黩武、扩张成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同时也是典型的一穷二白的泥足巨人,无论是政治、经济、工业、科技、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极度落后。
它是一个为肤浅西化包装起来的原始农业国,资本主义从未有过充分发展的机会。
绝大部分俄国人民是文盲农民,实行的是一种无比原始古老落后的生活方式。
为中国读者熟知的俄罗斯文化完全是从西方断断续续引进的,基本属于占人口比例极小的贵族。
俄罗斯的文化巨人诸如格林卡、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都是从小接受欧化教育的贵族,他们的作品与俄国平民实在没什么相干,并不为文盲大众理解和欣赏,这是连列宁都承认的。
这和中国都还是两回事,中国的文化基本还是平民而非贵族创造的。
这种本质上是舶来的俄罗斯文化,虽然达到了令人炫目的高度,但在时间、空间和人口上的分布都极度不均,可以说基本上是一种移植文化,虽然受到原始野蛮的草根文化的浸润和影响(详见下),但并不曾深入宿主庞大的躯体深处。
在时间维度上,俄国文化精品都是19世纪创作出来的,此前是一片蛮荒,俄国人的“古典作品”其实是近代作品。
在空间维度上,革命前的俄国也就只有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几个文化中心,除此之外则是一片荒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看俄罗斯
—我喜欢的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俄罗斯,有着广袤的土地,灿烂辉煌的历史,和强大的军事力量。
这一段时间了解了很多有关俄罗斯的社会百貌,风土人情。
我对俄罗斯最近几十年的历史和俄罗斯的几位文学大师的作品很感兴趣。
俄罗斯最近几十年的历史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谜。
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俄罗斯的印象一直是停留在苏联时代。
而这也是因为小时候因为看电视或多或少了解了一点点,同时在历史课上也了解了一些俄罗斯同中国的双边关系。
其实,我更加好奇的是它社会制度的转变。
我记得为此还特意上网查了一下相关的资料,做了简单的了解。
课堂上老师的视频和讲解给了我一个不错的答案,但是这样的话我更愿意去多了解一些那一段历史。
除了俄罗斯的近代历史,令我更加着迷的是俄罗斯文学大师们的经典之作。
列夫·托尔斯泰,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作品大概看了一点,只能简单谈一谈读后感了。
一,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辛勤创作,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巨著。
并因此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顾一切追求爱情的女性文学形象。
一百多年来,这一文学形象受到了几代人的追捧,有些人甚至将其提高到了追求爱情的完美女性的高度。
安娜是个悲剧人物,她是个文化修养极高的贵族女子,在当时上流社会中以她惊人美丽高贵聪慧在任何场合出类拔萃,美丽迷人。
虽然生活舒适无忧无虑,可是身处虚伪的列子和虚伪社交场合社会环境。
使她疲惫不堪,同时又极力想摆脱一切。
当遇到渥伦斯基后,她毅然勇敢离开列子甚至牺牲自己家庭和爱子,追求自己幸福,可是当她放弃一切后,让她意想不到是渥伦斯基是个伪君子,又无情抛弃她,迫使她坠入痛苦深渊,最后导致安娜卧轨自杀悲剧。
其实产生悲剧的结果不止是渥伦斯基爱情的背叛而是整个黑暗,罪恶的社会。
追求自由幸福,向往妇女解放在那个年代都有过,中国古代著名梁山伯祝英台,他们爱情悲剧也是当时封建社会和封建思想所致。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现如今社会,提倡妇女解放,可以大胆追求自己幸福权利。
二,普希金
普希金,俄国一位歌颂自由与进步的浪漫主义诗人。
笔下的《致大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都是不朽的佳作。
我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上节选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那时读着仅是一首诗。
自己逐渐长大,对这首诗日渐有了新的,深的理解。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
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
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是啊,人生就是现实中的大舞台,每个人都是表演者,且没有时间彩排,这样一来就不可能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又如行在高速公路的单行线上,象棋中没过河的小卒子,只能进不能退,不管是非对错,喜怒哀乐,都得走下去。
生活本身不会欺骗你,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却很难称心如意,经常超出理想的预期,让人一下子接受不了,应付不来,感觉措手不及,郁闷孤独无奈从此开始。
在这个时间段简直就是度日如年,或者是把这样的一天当做成是一个世纪,这时候最孤独无助无所依,最需要朋友的时候,而一般来说,朋友恰恰不在身边,怎么办,多难过的日子也得过,多难熬的时间也得熬。
默念这首诗,每念一个字,你的烦恼和不快就会随着你念的声音被抽出一丝,反复几遍,一来二去,这些烦恼和不快,就会从你的情感中完全剥离开去,随着你的声音,飘上九霄,飞上天际,消失于浩瀚星宇。
人的昨天就是今天的过去,而今天又将成为明天的历史,所以今天不论好过还是难过,也都将会过去,就像黑夜不论多么漫长,也将为黎明所代替,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岁月的洗礼,暮然回首,也不论当时如何,都将成为最美好的回忆。
人所能看得到,摸得着,能把握得住的也只有今天而已,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今天好过要过得有意义,不好过也不应虚度,该珍惜的珍惜,该善待的善待,该包容的包容,该放开的放开。
阴郁的日子里一定要心平气和,珍视这份无聊,珍视这份无奈,因为这些马上就会逝去,马上就会雾散云开。
当你这样认识以后,把郁闷烦恼孤独和无奈等所有不好的情绪统统当成一种享受,慢慢品味,细细咀嚼,你就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精彩,世上的一切都是那么可爱。
心境会自然放开,年轻的心态自然会来,因为你所看到的,即便是不好的人和事中也是他那好的一面。
三,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是一位多产的现实主义伟大作家。
屠格涅夫的成名作《猎人笔记》就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现实主义特写集。
作者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农奴、农民、地主、管家、城镇医生、磨坊老板娘等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真实地还原了十九世纪中叶农奴背景下俄国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屠格涅夫出身于俄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母亲就是一位农奴主。
因为从小所受的教育不同而与其他贵族地主的言行举止大相径庭。
书中他从一个受人尊敬的猎人的角度记录了农奴们与地主之间的故事,字里行间体现出他对农民、农奴的同情,不动声色地把贵族地主描写得“滑稽可笑”、“极不体面”。
这种高超成熟的写作方法和人物描写的功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整本书里更多看到的是俄罗斯人的性格特点和俄国农村农奴制存在下的生活场景。
第一章中的霍夫和卡里内奇,一个勤劳、接近社会,一个热情、接近自然;《美丽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扬》中的卡西扬纯真善良、头脑灵活、善于思考;《歌手》中的雅可夫具有非凡的艺术天赋,同时也间接的赞美了雅可夫身边的那群农人的音乐鉴赏力;《彼得·彼得罗维奇·卡拉塔耶夫》中聪明美丽、渴望爱情和自由的马特丽娜;《别任草地》中纯真稚气,过早分担生活压力的农家孩子;……他们都是地道的俄罗斯人:热爱大自然、热情、富有智慧、充满爱心、坚持自己始终不渝的美好理想。
《猎人笔记》中的风景描写也是极其出色的,自然现象、湖光山色等等一切在屠格涅夫的笔下都显得生动形象、趣味横生。
留给我最深刻印象的一段是在《别任草地》中:“那是一个美好的七月天,只有当天气长久稳定的时候,才会出现这样的好日头。
从一大早便是一片晴朗的天空,早霞没有像火般燃烧,而是泛着柔媚的红晕。
太阳不像酷热的干旱时候那样
火烧火燎,也不像暴风雨前那样暗淡发紫,而是显得明亮璀璨——在那狭长的云彩下冉冉上升,放射出鲜丽的光芒,随之又淹没在淡紫色的云雾中。
……”这就是作者笔下的自然风光,他笔下的风景描写像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照,在我眼睛扫描过这一段段优美的文字时定格在脑海里,一切都让人感到那么舒适、怡情。
没有惊心动魄的华丽场面,没有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没有令人动容的传奇冒险……这只是一本日记。
真的是这样吗?我读完《猎人笔记》的那一刻,不得不被屠格涅夫伟大的精神和文字功力所折服。
它通过清新明快的语言,抨击了丑恶、压迫,讴歌了淳朴、善良的品格,更表达了普通人内心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这是一本散发着“俄罗斯泥土芳香”的日记!
了解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文化!而俄国文学大家作品则生动,深刻地记录着俄罗斯文化的点点滴滴。
俄国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坛上也占得一席之地,我还想知道更多,所以我会继续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