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发展历程与未来
肿瘤内科简介及特色

肝癌
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 早期肝癌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 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 黄疸等症状。
肿瘤疾病的预防与筛查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新鲜蔬 菜和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热
量食物的摄入。
定期筛查
针对不同肿瘤疾病,定期进行 相应的筛查检查,如乳腺癌的 乳腺B超、肺癌的胸部CT等。
控制危险因素
围。
内窥镜诊断
通过内窥镜观察消化道 、呼吸道等部位的肿瘤
,并进行组织活检。
生化指标诊断
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等 样本中的生化指标,辅 助诊断肿瘤和评估病情
。
03
CATALOGUE
肿瘤内科特色技术
个体化治疗方案
总结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肿瘤内科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 性别、身体状况、肿瘤的部位、大小、分期以及基因突变等 因素,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01
02
03
肿瘤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 细胞的方法,如CAR-T细 胞疗法和PD-1抑制剂。
基因编辑技术
如CRISPR-Cas9系统,用 于治疗遗传性肿瘤和定制 个性化治疗方案。
肿瘤疫苗
针对特定肿瘤抗原开发疫 苗,提高患者免疫力并预 防肿瘤复发。
提高肿瘤疾病的早期诊断率
影像学技术的进步
如MRI、CT和PET-CT等, 有助于发现早期肿瘤病变 。
肿瘤内科简介及特 色
目录
• 肿瘤内科概述 • 肿瘤内科诊疗范围 • 肿瘤内科特色技术 • 肿瘤内科治疗效果与评价 • 肿瘤内科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肿瘤消融治疗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展望

29(21): 201603917.[38] Cheng X, Sun R, Yin L, et al. Light-triggered assembly of gold nanoparticles for photothermal therapy and photoacousticimaging of tumors in vivo[J]. Advanced Materials, 2017, 29(6):201604894.[39] Xia H, Gao Y, Yin L, et al. Light-triggered covalent coupling of gold nanoparticles for photothermal cancer therapy[J].ChemBioChem, 2019, 20(5): 667-671.[40]Cheng X, Sun R, Xia H, et al. Light-triggered crosslinking of gold nanoparticles for remarkably improved radiation therapyand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of tumors[J]. Nanomedicine,2019, 14(22): 2941-2955.[41]Ding J, Mao Q, Zhao M, et al. Protein sulfenic acid-mediated anchoring of gold nanoparticles for enhanced CT imaging andradiotherapy of tumors in vivo[J]. Nanoscale, 2020, 12(45):22963-22969.肿瘤消融治疗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展望吴颖1,2,3 范卫君1,2,3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科,广州 510060;2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60;3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广州 510060通信作者:范卫君,【摘要】 肿瘤消融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疗效好、操作相对简单、适应证较广等优势在实体肿瘤的治疗中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肿瘤多学科协作(-MDT)发展进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肿瘤多学科协作(-mdt)发展 进展
目录
• MDT概述 • MDT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MDT的挑战与对策 • MDT的未来展望 • 肿瘤多学科协作(MDT)实践经
验分享
01
MDT概述
MDT定义
MDT是指由肿瘤学、病理学、影像学、 放疗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组成的多学 科团队,针对肿瘤患者进行综合评估、 诊断和治疗。
05
肿瘤多学科协作(MDT)实 践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一:肺癌MDT团病理科
01
等多个学科专家组成,共同制定肺癌患者的诊疗方案
。
02
该团队通过多学科讨论,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03
肺癌MDT团队还注重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教育,提
果。
减少误诊和漏诊
通过多学科会诊,可以减少单一学科 的局限性,降低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跨学科协作
MDT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 作,提高了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满意度
MDT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诊 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MDT实施案例分析
某三甲医院MDT团队组 成
由胸外科、呼吸科、放疗科、肿瘤科等多个 学科专家组成,针对肺癌患者进行多学科协 作治疗。
MDT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 和合作,推动了学科交叉融合和 创新。
MDT发展历程
早期探索阶段
20世纪初,一些医疗机构开始尝 试将不同学科的专家组织起来, 共同探讨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方案。
初步发展阶段
20世纪中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 断进步,MDT逐渐成为一种标准 的诊疗模式,并在美国、欧洲等 地得到广泛应用。
以综合治疗为特色的肿瘤中心建设

作为全球知名的肿瘤中心之一,MD Anderson癌症中心在肿瘤诊疗、科研和人才培养等 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成果,为全球肿瘤治疗树立了典范。
启示
借鉴国内外肿瘤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我国应加强肿瘤中心建设,提升诊疗水平和学术影 响力;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我国肿瘤治疗事业的发展。
原则
坚持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协作、科技创新、持续改进。通过优化诊疗流程、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科研与临 床相结合,不断提升肿瘤中心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
02
综合治疗在肿瘤中心建设中的应用
综合治疗的定义和特点
综合治疗
指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 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多学科协作
加强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综合治疗服务。
患者教育
开展患者教育活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和预防保 健意识。
04
肿瘤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案例
国内肿瘤中心建设的实践与经验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
肿瘤中心应由多学科专家组成,包括外科、内科、放疗科、影像 科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提供个性化综合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 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
加强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
肿瘤中心应积极参与临床研究,提升诊疗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同时 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国际肿瘤中心建设的实践与经验
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
国际肿瘤中心通常具备先进的诊疗技术和设备,如质子重 离子治疗、免疫治疗等,能够为患者提供更高效、精准的 治疗方案。
注重患者服务和体验
医院肿瘤科综合治疗新趋势

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个性化治疗方式逐渐兴起。
当前肿瘤科治疗的主要方法
手术
对于可切除的肿瘤,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 方式。
免疫治疗
激发或调节免疫系统,使自身免疫细胞攻 击肿瘤细胞。
放疗
通过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通常与化疗结 合使用。
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的药物,提高治 疗的精准度。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新趋势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通 过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减轻患者 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推动医学科技进步
肿瘤科综合治疗新趋势的出现, 促进了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
对肿瘤科医生和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提升医生专业素养
肿瘤科综合治疗新趋势要求医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促使医 生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靶向疗法主要包括小分子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和反义寡核 苷酸等。
靶向疗法具有高度特异性、低毒性和高效性等优点,已成 为许多恶性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案。
细胞疗法
细胞疗法是一种通过培养和改造人体细胞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 肿瘤治疗中,细胞疗法主要包括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治疗、 CAR-T细胞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加强临床实践研究
加强临床实践研究,积累更多的临床数据和 经验,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可靠的依 据。
THANKS
感谢观看
优化医保政策
将更多创新药物和技术纳入医保范围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建立多层次治疗体系ຫໍສະໝຸດ 提供不同层次的治疗选择,满足不同 患者的需求。
强化基层医疗能力
铂类抗癌药物的发展历程

铂类抗癌药物的发展历程以顺铂为代表的铂类抗癌药物是当今恶性肿瘤化疗的基石,实际上也是肿瘤内科发展的基础之一。
据统计,以顺铂为主或含有顺铂的化疗方案占所有化疗方案的70%~80%。
本文回顾铂类抗癌药物的发展史,以加深对恶性肿瘤化疗现状的理解。
1 顺铂和卡铂1965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生物物理学教授Rosenberg和van Camp等在研究电场对大肠杆菌生长过程影响的实验中发现,VIIIb族过渡金属可以抑制细菌的分裂过程,使细菌形成长丝状,大概长达正常长度的300倍。
经过仔细的甄别排除研究,他们发现是实验中使用的铂电极在实验通电状态下与酸性氯化物反应形成的(NH4)2PtCl6等化合物抑制了细菌的分裂。
此外,VIIIb族过渡金属化合物中的CoCl2、NiCl2和PdCl2等可以导致细菌死亡,(NH4)2PtBr6、(NH4)2PtI6和RhCl3等也可以使细菌变长。
事实上,1844年Peyrone就已经合成了cis-PtCl2(NH3)2。
当时他是一位年轻的化学家,潜心于医药化学的研究,而这种化合物被称为“Peyrone盐”。
1969年Rosenberg报告顺铂具有潜在的抗癌(肉瘤180细胞和白血病L1210细胞)活性,随后顺铂进入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的研究队列。
1972年纽约的Sloan-Kettering纪念医院发现,顺铂对药物难治性肿瘤有良好的疗效。
然而,顺铂剂量为50~75 mg/m2治疗时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达30%,其他毒性如听力下降、低镁血症和神经毒性等在长期用药患者中也很明显。
肾小管毒性成为进一步研究顺铂的主要障碍,以至于在1974年不得不中止了顺铂的临床研究。
1976年纽约Sloan-Kettering纪念医院的研究员Cvitkovic发现,通过氯化物液体水化可以使顺铂保持无活性的二氯化物状态,阻止加合反应所必须的水合反应,避免顺铂的肾毒性,从而使顺铂的临床研究得以继续进行。
肿瘤学发展简史

• 肿瘤标志物
• 1后8来48称年其He为nrByeBnecnec-eJoJonnccee蛋在白多起发,性人骨们髓就瘤开患始者了尿针中对发恶现性一肿种瘤特引殊起蛋体白, 内生物材料中某特定成分含量过高或出现新的成分的检测,即肿瘤 标志物的检测。
• Tatarinov于1964年发现了AFP。 • 1965年Gold和Freeman在人结肠癌组织中发现了CEA,以及其后的糖
的Th原eo因do。r B在ov后er来i的的研2究0世更纪加初推,进了这个
观点的发展,并且预测了诸如细胞分
裂周期、检查点、肿瘤抑癌基因、原
癌基因等重要的概念。
3、细胞水平时代(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
• 1909 免疫监视 • 免疫系统有惊人的能力来检测出外源
物质,而保留自身。Paul Ehrlich深信 癌细胞中,突变累积和改变的基因扩 模式也能使免疫系统像清除炎症物质 那样破坏癌细胞,并于1909年提出免 疫系统可以抑制肿瘤的发展。但是试 图开展的免疫治疗却没有得到Ehrlich 设想的那样成功。后来人们对肿瘤的 免疫监视进行了更为系统地研究,发 现了诸如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免疫 反应疫苗等重大发现。
Development of Basic Oncology
1、古典时代(15世纪40年代以前)
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和现状与对未来的展望

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和现状与对未来的展望肿瘤内科是采用一系列手段对肿瘤进行控制和消除的一门专业科室,目前我国肿瘤内科发展较快,但是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重点对肿瘤内科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目前的发展,提出了对该学科未来的展望,供相关的人员参考。
标签:肿瘤内科;治疗;发展;现状;展望一、前言肿瘤世界医疗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何采用先进的手法对肿瘤进行消除是世界性的难题,那么肿瘤内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一门专科,因此了解肿瘤内科的发展,对于今后的法杖方向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二、肿瘤内科治疗的进展和现状1、世界肿瘤内科发展的历程目前肿瘤内科的治疗主要是以化学手段为主。
国外对于化学药物治疗的研究较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对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946年Gilman和Philips将氮芥成功的在淋巴癌中进行有效的治疗,这标志着现代肿瘤化学药物治疗逐渐拉开了历史的序幕。
20世纪50年代环磷酰胺和5-氟尿嘧啶这些药物逐渐开始运用于肿瘤的治疗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顺铂、阿霉素和卡铂等逐渐运用到肿瘤内科的治疗,在滋养叶细胞肿瘤、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和儿童的白血病上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这样标志着肿瘤内科在尝试的基础上逐渐有了新的发展,可以发展到根治的层面上。
上世纪90年代,紫衫醇等新的药物也开始逐渐运用到肿瘤的治疗中,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进展。
进入21世纪,靶向治疗已经逐渐运用到肿瘤内科的治疗中去,靶向治疗是指针对肿瘤发生的历程以及采用细胞生物学的知识,运用生物学治疗的手段的,其作用靶点包含的位置校对,其中细胞表面的抗原,生长的因子的受体,以及形成的重要酶和蛋白质,这些都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在人体内的增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形成。
目前世界对于肿瘤细胞的药物已经批准了7个单克隆抗体,以及5个小分子的化合物运用于肿瘤的治疗。
目前运用到肿瘤治疗的药物非常多,单细胞毒类药物就达到了70多种,而内分泌和激素药物就达到了20多种,另外靶向药物和支持治疗的药物逐渐问世,多元化的对肿瘤进行治疗已经成为目前在治疗上的主旋律,新的复制治疗对于同步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S (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限速酶) 低表达 Alimta 5Fu 疗效↑ TP (胸苷磷酸化酶) 阳性 表达 XELODA 敏 感 DPD (二氢嘧啶脱氢酶) 阳性 表达 TS1 敏感 TOPII-α阳性表达 Vp-16 敏感 (包括蒽环类)
全面改善肿瘤治疗疗效
发病率↓ 生存率↑ 死亡率↓ 长期带瘤生存
个体化治疗- 药物疗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 基因表达 - 相关性
细胞毒类药物疗效 可能有关的基因靶点
ERCC1 低表达 病 例 对 含 DDP 化疗 方案 较为敏感 ERCC1 高表达 RRM1 低表达 的 病 例 可 选 Gemzar 替代 DDP 联合方案疗效较佳 有报道 ERCC1↑预后好
近 10 年 来 随着 细胞生物 和 药物遗传学研究 的 进展 使恶性肿瘤个体化治疗的理想初显曙光
肿瘤基因组研究
判定 预后 预测 疗效
选择 细胞毒类/分子靶向药物 合理性 敏感性↑ 降低毒性
运用基因表达 及 mRNA 芯片 调控细胞周期 趋于 正常化
化学预防
调控 内分泌 细胞酶 水平 确保生活质量
修复基因
可预示 乳腺 卵巢癌 细胞株 对 顺铂 的 耐药 对 NSCLC 治疗 的 研究 也 显示 BRCA-1 低 中 表达者
比 高表达者 明显降低死亡风险 提示 BRCA-1 基因 高表达 患者 预示 对 铂类 药物 疗效 差 或 耐药
Taron M et al Hum Mol Genet 2004 13 2443-2449
肿瘤内科 70 - 90 年代 诊治状况
引进 国内外 临床经验 为 我所用
大剂量冲击 小剂量持续滴注
时辰→节奏疗法
强调剂量 强度及密度
遵 循 “循证医学” 指导原则 制订 “临床诊疗规范”
重视 开展 临床 结合 基础 及 多学科 协作研究
承担 国内外 临床协作研究 及 国家/省级课题研究工作
展望 “肿瘤内科诊治” 未来
因突变 则无效 KRAS 基因表达 及 FISH 检测 EGFR 表达 状况 对 NSCLC 疗效 未明确 如何与细胞毒药物序贯或后续
治疗 以利于 预防耐药 提高缓解率 等 有待进一步探索
细胞毒类药物 基因靶点 表达 与 某些 实体肿瘤 治疗效果 及 预后
相关性 的 临床研究
ERCC-1
ERCC-1 -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1 -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参与 DNA 链 切割 和 损伤 的 识别 ERCC-1 基因表达水平 直接影响 DNA 的 修复 低水平表达 的肿瘤患者 对 铂类药物 敏感 反之 可产生耐药 IALT 试验 回 顾 性 研 究 表 明 ERCC1 低表达 患者 受益于含顺铂 辅助化疗 对 未接受辅助 化疗 的 ERCC-1 高表达 患者 生存期 较 低表达 患者长
前
言
半个世纪以来 随着 我国 经济建设不断发展 自然生态环境失衡 人类生活节奏和饮食结构
发生了变化 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 机体免疫调节
功能失衡 危及人们健康的疾病谱 发生了明显变化
恶性肿瘤 在 我国 已成为 常见病 多发病 是 疾病 死亡 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 预防 控制 肿瘤的发生 降低 发病率 和 死亡率 及 研究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 力争提高疗效 是 广大肿瘤防治工作者 的 奋斗目标
低表达 者 疗效好 高表达 者 疗效差 (13.7m vs 3.6m)
Rosell R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4 10 1318-1325 Bepler G et al. J Clin Oncol 2006 24 377s
BRCA-1
参与 有丝分裂 过程 在 DNA 的 损伤修复中 起 关键作用 基础研究 显示 在 乳腺癌细胞株中 下调 BRCA-1 mRNA 水平 可 增加 顺铂 的 敏感性 而 上调 BRCA-1 的 表达
于 NP 化疗
Seve P et al Mol Cancer Ther 2005 4(12):2001-2007 Seve P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5 258(2) 191-195 Save P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7 13 994-999
个体化治疗- 药物疗效 与 基因表达 - 相关性
分子靶向类药物 疗效 与 有关基因靶点
Iressa 对 EGFR 基因突变 肺腺癌 疗效较好 如 20 外显子突变 突变 可 导至 耐药 当 19-21 外显子突变 Tarceva 对 肺腺/鳞癌 有效 Imatinib 对 GIST- KIT外显子 11 比 9 突变型 疗效高 C-225 对 结直肠癌 KRAS-野生型 有效 而 BRAF PK3CA 基
2006 年 WHO 正式宣布 “ 恶性肿瘤 为 可控慢性疾病 ”
反思过去 恶性肿瘤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对肿瘤预防 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的 意义认识不足 恶性肿瘤 为 全身性疾病 的 概念 也 缺乏充分认识 只注重 各专业的治疗技能 忽略 “基础疾病 精神调控 最佳支持 镇痛 免疫调节 细胞生物及局部手段多学科 联合治疗理念” 对 晚期病例缺少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
Olaussen KA et al N Eng J Med 2006 355 983 - 991
RRM-1
RRM-1 (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1) 核苷酸还原酶调节因子-1
参与 DNA 合成 及 GEMZAR 的 抗肿瘤 通路 基础研究 显示 RRM-1 是 唯一 影响 GEMZAR 疗效 的 因子 临床研究 也显示 RRM-1 的 表达 可 预测 GEMZAR 的 疗效
β-tubulin
β- tubulin ( 微管蛋白-β)
微管 的 主要成份 参 与 细胞 的 有丝分裂 及 TAX / NVB 类 药物 的 抗肿瘤 途径
研究 显示 β- tubulin 低表达 TAX / NVB 类 化疗药物 的
疗效较好 反之 则 疗效差 JBR10 研究 显示 β- tubulin 低表达 者 预后差 但更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