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巧算教案
巧算小学数学教案

巧算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计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利用加法和减法计算数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准备:1.教案PPT2.教学工具:数学练习册、计算器、数字卡片3.教学素材:加法和减法计算的例题教学步骤:Step 1:引入- 展示一个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题目,引导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预习。
- 让学生回顾一下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规则。
Step 2:示范- 展示几个加法和减法的例题,并逐步解答。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运用适当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 鼓励学生在心算或使用计算器的同时,注重结果的准确性。
Step 3:练习- 让学生进行一些加法和减法计算的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内容。
- 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4:巩固- 设计一些拓展性的加法和减法计算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
Step 5: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加法和减法计算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 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提升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 需要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补充和巩固所学知识,确保学生的数学能力逐步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计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其数学运算能力和自信心,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加减法运算技巧教案

加减法运算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加减法。
3.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熟练应用加减法。
二、教学内容1.加法的基本概念加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它的本质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字合成一个整体。
例如:3+2=5,表示将3个物品和2个物品合在一起,总共有5个物品。
2.加法的规律(1)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数a、b,有a+b=b+a。
即加法运算不受加数的先后顺序影响。
(2)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c,有(a+b)+c=a+(b+c)。
即在一系列数的加法运算中,可以先将其中任意两个数相加,然后再将和与其他数相加。
(3)加法的分配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c,有a(b+c)=ab+ac。
即在一系列数的加法运算中,可以先将后面的两个数相加,然后再与前面的数相乘,得到的结果与先将前面的数分别与后面的两个数相乘,然后将结果相加得到的结果相同。
3.加法运算技巧(1)将大数拆分成相邻的数相加。
例如:89+37=(80+9)+(30+7)=117(2)将任意两个数分别加上一个相同的数,可以简化计算。
例如:13+8=(13+2)+6=15+6=21(3)将任意数拆分成可以整数相加的数进行计算。
例如:67+38=(60+30)+(7+8)=90+15=1054.减法的基本概念减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它的本质是用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
例如:8-4=4,表示从8中减去4,剩下4。
5.减法的规律减法与加法有交换律与结合律,但是没有分配律。
6.减法运算技巧(1)将任意两个数去掉相同的数,可以简化计算。
例如:56-17=(50-10)+(6-7)=40-1=39(2)将足数拆分成可以整数相减的数进行计算。
例如:98-46=(100-2)-46=54三、教学方法1.灵活引导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技巧。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具体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减法巧算教案

加减法巧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巧算技巧。
3.能够运用巧算技巧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二、教学内容:1.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加法巧算技巧的讲解和实践训练。
3.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4.减法巧算技巧的讲解和实践训练。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入,复习学生已学过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讲解加法的巧算技巧(10分钟)(1)交换律:先加大的数,再加小的数,结果不变。
(2)合并同类项:按位相加得到结果。
(3)进位法:从个位开始相加,超过10要进位。
3.加法巧算技巧的实践训练(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题目,让学生利用巧算技巧快速计算,并互相交流、讨论答案。
4.讲解减法的巧算技巧(10分钟)(1)减法的巧算技巧是加法的运用。
(2)补数法: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加上一个补数,使问题变为容易计算的形式。
(3)扩大减数法:通过相等变换,扩大减数和被减数,使问题变为容易计算的形式。
5.减法巧算技巧的实践训练(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减法题目,让学生利用巧算技巧快速计算,并互相交流、讨论答案。
6.运用巧算技巧解决综合问题(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综合的加减法问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巧算技巧快速解决,并展示解题过程。
7.总结复习(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加减法巧算技巧进行总结复习,并强调巧算技巧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四、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巧算技巧实践训练和解决综合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延伸:学生可通过练习册、教辅材料等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巧算技巧的运用能力。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讲解加减法的巧算技巧并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快速计算方法。
通过解决综合问题,锻炼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巧算加减法连减教案

巧算加减法连减教案教案名称:以巧算加减法连减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巧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运算;3. 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加减法的连减运算。
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规则、巧算方法、连减运算。
教学难点:通过巧算方法进行连减运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和巧算方法的教学资料;2. 准备多种巧算方法的示例题目;3. 准备连减运算的示例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介绍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引导学生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二、讲解巧算方法(15分钟)1.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巧算方法,包括进位、借位等巧算技巧;2. 教师通过多种例题讲解巧算方法的灵活运用;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巧算方法的练习。
三、巧算方法练习(20分钟)1. 学生进行巧算方法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2.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巧算方法的经验。
四、讲解连减运算(10分钟)1. 教师介绍连减运算的概念和基本方法;2.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连减运算的步骤和技巧。
五、连减运算练习(25分钟)1. 学生进行连减运算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2.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连减运算的经验。
六、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加减法基本运算规则和巧算方法的重要性;2. 教师布置巩固练习和拓展作业。
七、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巧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运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巧算方法和连减运算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和灵活运用巧算方法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
加减法巧算教案

加减法巧算教案篇一:加减法中的巧算教案一. 相关概念两个自然数相加,如果它们的和恰好是整十,整百,整千```````那么就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补数,这两个数成为互补.在加减运算中,如果两个数互为补数,那么可以先求出它们的和.使计算迅速简便;如果题目中没有互补的加数,那么可以设法分出互补的加数,以便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二.例题与方法指导:例1 计算:(1)2458+503(2)574+798例2.计算:(1)956-597 (2)3475-308例3. 计算:999+99+9例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63+48+173+37+52 (2)9+99+999+9999+4例5、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下面各题:⑴1000-90-80-20-10 (2)1508-561+61例6、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下面各题:⑴576+(432-176)⑵1689+999-689例7、计算(22+24+26+28+30+32)-(21+23+25+27+29+31)三.练习与思考。
1. 计算下面各题,并口述解题思路。
(1)256+503 (2)327+798(3)379-297 (4)467-103(5)2497+183 (6)3498-4382.直接写出得数( 1 ) 376+174+24(2)864+(673+136)+227(3)1324―875―125(4)3842―1567―433―8423.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下面各题:⑴1362+973+638+27 ⑵7443+2485+567+2454.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⑴1886+1998 ⑵5426-29955.计算:⑴1088+988+88+36 ⑵49999+4999+499+49+46.计算:⑴103+99+103+97+106+102+98+98+101+102四.拓展提升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⑴9+99+999+9999⑵4996+3993+2992+1991+982.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⑴93+92+88+89+90+91+88+87+94+89⑵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3. 计算下面各题:⑴(38+42+46+50+54+58+62+66+70)-(37+41+45+49+53+57+61+65+69)⑵(1999+1997+1995+……+3+1)-(1998+1996+1994+……+4+2)篇二:教案1 加减法的巧算第1讲加减法的巧算课题名称:加减法的巧算教学目标:能掌握常用加减法巧算的方法教学重点:加减法计算中常用的运算定律以及性质教学难点:减法的运算性质动脑筋:3个人同行,都分别带着一只狼,当人数多于或者等于狼数时,人才会安全。
加减法的巧算教案

教学过程第 1 讲加减法的巧算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
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
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先讲加法的巧算。
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即a+b=b+a,其中a,b 各表示任意一数。
例如,5+6=6+5。
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
例如,a+b+c+d=d+b+a+c=…其中a,b,c,d 各表示任意一数。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即a+b+c=(a+b)+c=a+(b+c),其中a,b,c 各表示任意一数。
例如,4+9+7=(4+9)+7=4+(9+7)。
它数相加。
把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综合起来应用,就得到加法的一些巧算方法。
1.凑整法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加起来,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
例 1 计算:(1)23+54+18+47+82;(2)(1350+49+68)+(51+32+1650)。
解:(1)23+54+18+47+82=(23+47)+(18+82)+54=70+100+54=224;(2)(1350+49+68)+(51+32+1650)=1350+49+68+51+32+1650=(1350+1650)+(49+51)+(68+32)=3000+100+100=3200。
试一试1:速算。
(1)497+28 (2)750+1002(3)574-397 (4)472―203(5)402+307―297―992.借数凑整法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
例如,这样就可以先用976 加上24,“凑”成1000,然后再加61。
加减法地巧算教案设计

加减法地巧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掌握两位数和两位数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发展学生的心算能力和计算速度,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两位数和两位数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加减法的口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教学课件、教学板书等。
2.学生准备:笔、纸。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导入的方式,例如让学生想象一下去商店购物时需要加减法来计算购买的商品的总价。
2.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步骤二:授课(30分钟)1.教师通过多个具体的例子,向学生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可以使用教具或教学课件来显示计算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2.例子包括两位数和两位数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数字和不同的情境来让学生理解。
3.教师需指导学生如何列竖式解决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心算。
4.强调加法和减法与数学运算的应用,引导学生注意运算符的运用。
步骤三:操练(30分钟)1.通过一些口算练习题和计算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教师可以组织小组竞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通过心算的方式尽量快速地完成计算。
步骤四:巩固(20分钟)1.教师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步骤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1.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2.教师提供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的地方。
六、作业布置:1.作业可以包括口算题和计算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布置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作为拓展,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设计,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的计算,更加深入地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小学生数学: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全解析

小学生数学:加减法简便运算教案全解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2. 常见的加减法运算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加减法运算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加减法简便运算的过程。
2. 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加减法运算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引出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必要性。
2. 新课讲解:讲解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方法,举例说明。
3. 实例分析:分析常见的加减法运算技巧,让学生在实际运算中掌握方法。
4. 课堂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后续章节待补充)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一个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应用能力。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加减法简便运算的方法。
2. 收集生活中的加减法简便运算实例,与家人或朋友分享,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八、课程回顾与反思: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思考如何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九、拓展学习建议:1. 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故事书或数学趣味文章,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2.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数学俱乐部,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3. 推荐学生使用数学学习软件或在线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十、课程资源:1. 教学PPT和教学资料,用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2. 练习册和课后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法的巧算
适用学科
数学
适用年级
三年级
适用区域
沪教版
课时时长(分钟)
120
知识点
加减法的巧算
教学过程
第1 讲加减法的巧算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
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
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先讲加法的巧算。
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即
a+b=b+a,
其中a,b 各表示任意一数。
例如,5+6=6+5。
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
例如,
a+b+c+d=d+b+a+c=…
其中a,b,c,d 各表示任意一数。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即
a+b+c=(a+b)+c=a+(b+c),
其中a,b,c 各表示任意一数。
例如,
4+9+7=(4+9)+7=4+(9+7)。
一般地,多个数(三个以上)相加,可先对其中几个数相加,再与它数相加。
把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综合起来应用,就得到加法的一些巧算方法。
1.凑整法
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加起来,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
例1 计算:
(1)23+54+18+47+82;
(2)(1350+49+68)+(51+32+1650)。
解:(1)23+54+18+47+82
=(23+47)+(18+82)+54
=70+100+54
=224;
(2)(1350+49+68)+(51+32+1650)
=1350+49+68+51+32+1650
=(1350+1650)+(49+51)+(68+32) =3000+100+100=3200。
试一试1:速算。
(1)497+28 (2)750+1002
(3)574-397 (4)472―203
(5)402+307―297―99
2.借数凑整法
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
例如,计算976 +85,可在85 中借出24,即把85 拆分成24+61,这样就可以先用976 加上24,“凑”成1000,然后再加61。
例2 计算:
(1)57+64+238+46;
(2)4993+3996+5997+848。
解:(1)57+64+238+46
=57+(62+2)+238+(43+3)
=(57+43)+(62+238)+2+3
=100+300 +2+3
=405;
(2)4993+3996+5997+848
=4993+3996+5997+(7+4+3+834)
=(4993+7)+(3996+4)+(5997+3)+834 =5000+4000+6000+834
=15834。
试一试2:速算。
307+201―398―99 1999+199+19
下面讲减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巧算。
加、减法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
(1)在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例如,
a-b-c=a-c-b,a-b+c=a+c-b,
其中a,b,c 各表示一数。
(2)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
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
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例如,
a+(b-c)=a+b-c,
a-(b+c)=a-b-c,
a-(b-c)=a-b+c。
(3)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内的数
的原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例如,
a+b-c=a+(b-c),
a-b+c=a-(b-c),
a-b-c=a-(b+c)。
灵活运用这些性质,可得减法或加、减法混合计算的一些简便方法。
3.分组凑整法
例3 计算:
(1)875-364-236;
(2)1847-1928+628-136-64;
(3)1348-234-76+2234-48-24。
解:(1)875-364-236
=875-(364+236)
=875-600
=275;
(2)1847-1928+628-136-64
=1847-(1928-628)-(136+64) =1847-1300-200
=347;
(3)1348-234-76+2234-48-24
=(1348-48)+(2234-234)-(76+24)
=1300+2000-100
=3200。
试一试3:速算。
321+127+79+73 235-125+65
483+254-183 271+97-171
425-172-28 237+(163-28)
4.加补凑整法
例4 计算:
(1)512-382;
(2)6854-876-97;
(3)397-146+288-339。
解:(1)512-382=(500+12)-(400-18)
=500+12-400+18
=(500-400)+(12+18)
=100+30=130;
(2)6854-876-97
=6854-(1000-124)-(100-3) =6854-1000+124-100+3 =5854+24+3=5881;
(3)397-146+288-339
=397+3-3-146+288+12-12-339
=(397+3)+(288+12)-(146+3+12+339)
=400+300-500=200。
例题5 计算下面各题:
321+(279-155)372-(54+72)432―(154―68)
思路:去括号时,加括号展开不变号;减括号展开要变号(即减号见面变加号)321+(279-155)372-(54+72)
=321+279-155 =372-72-54
=600-155 =300-54
=445 =244
432-(154-68)
=432+68-154
=500-154
=346
试一试3:速算。
421+(179-125)523-(175+123)
课堂练习
巧算下列各题:
1.42+71+24+29+58。
2.43+(38+45)+(55+62+57)。
3.698+784+158。
4.3993+2996+7994+135。
5.4356+1287-356。
6.526-73-27-26。
7.4253-(253-158)。
8.1457-(185+457)。
9.389-497+234。
答案:
1.224。
2.300。
3.1640。
4.15118。
5.5287。
6.400。
7.4158。
8.815。
9.126。
10.1600。
计算下面各题,并口述解题思路。
(1)256+503 (2)327+798
(3)379-297 (4)467-103
(5)2497+183 (6)3498-438
2.直接写出得数
( 1 ) 376+174+24 (2)864+(673+136)+227
(3)1324―875―125 (4)3842―1567―433―842
3.计算下列各题。
(1)99999+9999+999+99+9 (2)7+7+5+2+7
4 计算下列各题。
538-194+162
497+334-297
7523+(653-1523)
9375-(2103+3375)
874―(457―126)
3467―253―174―47―126
657-(269+257)+169
77+79+79+80+81+83+84
1000―81―19―82―18―83―17―84―16―85―15―84―16―83―17―82―18―81―19
901+902+905+898-907+908-895
997+3―(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