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水的表面张力

合集下载

探索水的表面张力:科学实验指导(教案)

探索水的表面张力:科学实验指导(教案)

探索水的表面张力:科学实验指导(教案)一、实验目的1. 让学生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1. 水的表面张力: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水表面形成一层弹性薄膜,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

2. 表面张力的表现:能够使水滴保持球形,能够支撑物体浮在水面上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清水、肥皂水、洗涤剂、食用油、细线、剪刀、玻璃板等。

2. 实验仪器:量筒、滴管、烧杯、试管、放大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将实验材料和仪器准备好,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分组。

2. 观察水的表面张力:向学生展示水的表面张力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3. 实验一:水滴的形状观察不同形状的水滴,探讨水滴为何保持球形。

a. 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观察水滴的形状。

b. 使用放大镜观察水滴的表面,探讨水滴为何保持球形。

4. 实验二:肥皂水与水的表面张力观察肥皂水对水表面张力的影响。

a.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滴入几滴肥皂水。

b. 观察水中的肥皂泡,探讨肥皂水如何改变水的表面张力。

5. 实验三:食用油与水的表面张力观察食用油对水表面张力的影响。

a. 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滴入几滴食用油。

b. 观察水中的食用油滴,探讨食用油如何改变水的表面张力。

五、实验总结与拓展1. 总结实验现象:通过实验观察,总结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2. 解释实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3. 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洗涤剂的去污原理等。

六、实验四:水的表面张力与物体浮力观察不同液体对物体浮力的影响1. 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将一块小石块放入水中,观察石块的浮沉情况。

2. 分别在量筒中加入肥皂水和食用油,将同一块石块放入其中,观察石块的浮沉情况。

3. 探讨不同液体对物体浮力的影响,并解释与水的表面张力的关系。

大班科学:水的表面张力

大班科学:水的表面张力

大班科学活动:水的表面张力设计意图:喜欢玩水是幼儿的天性,每次如厕或洗手时,都要趁机玩一下水。

一次,我正准备去卫生间训斥一批玩水的幼儿时,发现四个小朋友围着水池全神贯注地看着什么。

我批评的话语到了嘴边又收了回来,好奇地走过去,原来他们在观察:一枚回形针浮在水面上……带着这个不解之谜,我翻阅了资料,原来水的表面张力这么神奇……活动名称:神奇的水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索发现水的表面张力。

2、关注与水的表面张力有关的科学现象,萌发好奇、好问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活动准备:杯子、滴管、硬币、回形针若干、皱纹纸、抹布等.活动重点:发现水面形状的变化,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活动难点:会用语言和符号表述自己的实验猜测和观察到的现象。

活动过程:● 意图:猜谜引出活动内容 猜谜:看看没颜色,闻闻没气味,尝尝没味道,是透明的液体。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来发现水到底有什么神奇的现象。

● 意图:通过实验,探索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幼儿实验探索发现现象(一)幼儿玩回形针的实验1、出示回形针,交代实验要求。

2、师幼共同玩回形针放在水里的实验。

小结:直接放在水里回形针会沉下去,而托在纸上放在水里,纸沉下去,回形针浮在水面上。

水很神奇,它的表面能承受轻微的压力,这就是表面张力。

(二)硬币放入水杯实验,帮助幼儿理解水的表面张力.1、教师实验,幼儿观察。

2、交流、记录实验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神奇的现象?小结:在水没有流下来前,水面是鼓鼓的、向上的弧形,摇摇晃晃的;往乘满水的杯子里加硬币,水面会慢慢的高而水不会流出来,因为水的表面张力就象人的皮肤一样,让水不会流出来.(三)探索硬币装水1、出示硬币,这是什么?(硬币)2、幼儿猜测:你们觉得这个硬币能装水吗?为什么?3、教师提出要求,幼儿进行硬币装水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硬币上水的现象.(水面成了什么形状、里面的字有什么变化)4、交流实验:你们是怎么做实验的,发现了什么神奇的现象?小结:硬币上可以装很多的水,在水没有流下来前,水面也是鼓鼓的、向上弧形,摇摇晃晃的、还能把里面的字放大。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表面张力》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表面张力》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表面张力》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如何测量水的表面张力。

3.发现生活中与水的表面张力有关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1.什么是表面张力?2.测量水的表面张力的方法。

3.表面张力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测量水的表面张力所需的器材:盛水的容器、吸管、细针、滴定管。

2.展示有关表面张力的图片和视频。

3.准备水和酒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短的动画或图片展现表面张力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表面张力的应用,引起学生对本课的探究兴趣。

2. 学习2.1 什么是表面张力?•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水的表面现象,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

•通过简单的实验,纸片浮沉实验、滴定管水滴是球形等,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

2.2 测量水的表面张力•引导学生测量水的表面张力,演示各种方法的过程,展示测量结果。

•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表面张力的变化。

2.3 表面张力的应用•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荷叶上的水珠、蚂蚁浮游在水面等。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彩色印刷水的表面张力实验、水滴的变形实验、溶液浸泡漂浮实验等。

3. 总结•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自己发现更多与表面张力有关的现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过程设计丰富多样,具有良好的启发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学习。

•但是实验操作时间较长,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精神压力,课程中应适当调整实验时间,避免影响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观察,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大班科学水的张力教案

大班科学水的张力教案

大班科学水的张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教材》第三单元“奇妙的自然界”,具体章节为“水的张力”。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表面张力概念介绍、实验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探索影响水的表面张力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知道水具有表面张力这一特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表现。

难点:影响水的表面张力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滴管、玻璃棒、硬币、纸张等)、教学课件。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提问:“你们知道水有什么特性吗?”(2)邀请幼儿进行猜想,激发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介绍水的表面张力概念。

(2)教师结合实验现象,讲解水的表面张力。

3. 实验观察(15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水滴在硬币上会形成球形?4.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现象,讲解影响水的表面张力的因素。

(2)引导幼儿探讨如何增加水的表面张力。

5.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水的表面张力。

(2)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2)引导幼儿反思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水的张力2. 板书内容:(1)水的表面张力概念(2)实验现象及分析(3)影响水的表面张力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观察家里的肥皂水,思考如何利用水的表面张力。

(2)和家人探讨水的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肥皂水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更容易渗透。

(2)例如:洗衣服、洗手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关注幼儿在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方面的表现,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大班科学水的张力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水的张力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水的张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手册》第四章“有趣的水”,详细内容包括:水的表面张力概念介绍、表面张力的形成原因、实验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表面张力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认识到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3. 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水的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表面张力的形成原因及实验观察。

教学重点: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实验现象及生活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实验器材(玻璃棒、硬币、滴管等)、水、洗涤剂。

2. 学具: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演示硬币浮在水面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硬币为何能浮在水面上。

学生讨论、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介绍水的表面张力概念,解释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析硬币浮在水面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表面张力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如何用滴管向硬币边缘滴加水?解答:利用表面张力,将水滴沿着硬币边缘滴加。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硬币浮在水面的现象。

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5. 实验现象分析(10分钟)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表面张力的作用。

介绍生活中的表面张力应用,如浮萍、洗涤剂等。

提问学生: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表面张力来解释?六、板书设计1. 水的表面张力2. 内容:水的表面张力概念表面张力的形成原因水的表面张力实验现象水的表面张力生活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表面张力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观察到水滴在硬币边缘形成凸起的现象,说明水分子之间存在表面张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和实验现象掌握情况,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是否得到解决。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水的张力》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水的张力》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水的张力》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水的张力》「篇一」活动目标:1、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的三个特性。

2、能仔细观察和比较,乐于尝试。

3、懂得保护水。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1、两个透明碗(一个碗内有水和叶子;一个碗内装大米,大米里有塑料玩具),一盆水,塑料杯清水,白糖、盐、颜料、石子、红豆、搅拌棒(吸管)。

2、塑料小篮、清水、毛巾、塑料玩具、小勺子、颜料盘。

活动过程:1、教师导入课题(1)出示一杯清水师:瞧,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好朋友——水。

它的秘密可多啦,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

(2)幼儿猜猜水里、米里有什么。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碗,一个碗内有水;一个碗内装大米,你们知道米里、水里都藏着什么东西吗?幼:有的说水里有条叶子;有的说水里有叶子在飘来飘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幼:有的说一看就知道;有的说透过水看到的。

师:看看米里有什么?幼:有的说只有米;有的说什么也没有;有的说看不出。

教师从米里拿出塑料玩具。

小结:师:小朋友们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水是透明的,透过水我们能看见水里的物体。

2、幼儿进行尝试操作。

(1)水活动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小篮子,请你们用篮子盛毛巾和塑料玩具,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幼A:毛巾没有掉出来,在小篮子里。

幼B:塑料玩具一直在小篮子里面,没有像水一样流出来。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毛巾和塑料玩具是固体,不会流动。

师: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用小篮子来盛水,看一看它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幼A:水从篮子里流出来了。

小结:师:小朋友们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水是液体,会流动;评:提供材料,幼儿在自己的尝试操作中感知与比较水是会流动,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结论,使幼儿有了成功的体验,为下一尝试活动奠定了基础。

(2)溶解实验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实验呀?好,在动手做实验之前呢,小朋友们要仔细看看老师是怎么操作的。

大班科学活动发现水的表面张力

大班科学活动发现水的表面张力

大班科学活动发现水的表面张力在大班科学课程中,有许多有趣且亲手实践的实验可以引起学生们的浓厚兴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次有关水的实验——探索水的表面张力。

水的表面张力是指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形成表面膜的现象。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和理解这个概念。

首先,我们准备一些常用的材料,包括一张白色平面纸片、一枚硬币、一小碗水和一根牙签。

1. 准备阶段:在桌上铺上纸片,并确保表面平整,无褶皱或折痕。

2. 实验步骤:a) 将小碗水倒满,水量足够使硬币完全覆盖。

b) 轻轻把硬币放在水面,并确保它浮在水上。

c) 将牙签贴近硬币的边缘,慢慢将其向水面移动,直到牙签触碰到硬币。

d) 观察现象并做出记录。

3. 观察结果与讨论:当牙签轻轻触碰到硬币时,你可能会发现硬币在水面上移动,直到牙签接触到硬币。

这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使得硬币可以顺利地被牙签“拖动”。

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水膜,使得硬币可以在水上滑动。

4. 进一步思考与扩展:a) 你可以尝试增加牙签与硬币的接触面积,观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 你可以使用不同大小、形状或材质的物体进行相似的实验,比较它们在水面上移动的情况。

c) 通过改变水的温度或添加其他物质(如食盐),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水的表面张力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直观地理解。

这不仅帮助我们加深对水的物理特性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希望这次有关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能够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更多有趣科学问题的思考。

鼓励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探索,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通过实践和观察,我们可以不断学习和发现身边世界的奥秘。

大班科学实验活动:水的表面张力

大班科学实验活动:水的表面张力

大班科学实验活动: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表面张力是指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水的表面呈现出一种紧致的性质。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实验过程、结果和应用。

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表面张力是由于在液体表面上的分子受到不均匀吸引力的结果。

在水分子之间存在着氢键相互作用力,这种力使得水分子能够在液体内部保持一种密集的状态。

然而,在水与空气接触的表面上,水分子只能与下方的分子相互作用,而不能与上方的空气分子相互作用。

因此,表面上的水分子受到的合力较弱,导致水的表面呈现出一种紧致的性质,即表面张力。

实验材料1. 透明的容器(例如玻璃烧杯或塑料容器)2. 水3. 针或牙签4. 一些小型的物体,如硬币或洗涤剂5. 手纸实验步骤1. 在容器中倒入足够的水,使其约占容器的三分之一。

2. 用针或牙签轻轻地将一些水滴在容器的表面上,观察水滴的形状。

3. 用手指轻轻地将水滴放在容器的表面上,观察水滴的行为。

4. 将一个小型物体(如硬币)轻轻地放在水表面上,观察物体在水表面上的行为。

5. 向容器中加入一些洗涤剂,观察洗涤剂对水的表面张力的影响。

6. 用手纸轻轻地将水滴擦去,观察容器表面是否还有残留的水滴。

实验结果1. 水滴在容器表面上的呈现出一种圆形或凸起的形状。

2. 水滴在容器表面上很难完全融入,即水滴不易与水表面融合。

3. 小型物体在水表面上能够浮在水面上或在水面上滑动,而不会直接下沉。

4. 加入洗涤剂后,水滴在容器表面上呈现出一种扁平的形状,且容器表面上的残留水滴很容易被擦去。

实验讨论这个实验结果表明了水的表面张力的存在和特性。

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水滴形成了一个圆形或凸起的形状,因为表面张力使得水分子内部的力更强,导致水分子互相靠近形成一个较小的曲面。

当水滴接触到容器表面时,水滴会在表面上保持一定的凸起,因为水滴内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力。

在实验中,我们还观察到小型物体在水表面上能够浮在水面上或在水面上滑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水的表面张力
设计意图:
喜欢玩水是幼儿的天性,每次如厕或洗手时,都要趁机玩一下水。

一次,我正准备去卫生间训斥一批玩水的幼儿时,发现四个小朋友围着水池全神贯注地看着什么。

我批评的话语到了嘴边又收了回来,好奇地走过去,原来他们在观察:一枚回形针浮在水面上……带着这个不解之谜,我翻阅了资料,原来水的表面张力这么神奇……
活动名称:神奇的水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索发现水的表面张力。

2、关注与水的表面张力有关的科学现象,萌发好奇、好问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活动准备:杯子、滴管、硬币、回形针若干、皱纹纸、抹布等。

活动重点:发现水面形状的变化,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活动难点:会用语言和符号表述自己的实验猜测和观察到的现象。

活动过程:
●意图:猜谜引出活动内容
猜谜:看看没颜色,闻闻没气味,尝尝没味道,是透明的液体。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来发现水到底有什么神奇的现象。

●意图:通过实验,探索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幼儿实验探索发现现象
(一)幼儿玩回形针的实验
1、出示回形针,交代实验要求。

2、师幼共同玩回形针放在水里的实验。

小结:直接放在水里回形针会沉下去,而托在纸上放在水里,纸沉下去,回形针浮在水面上。

水很神奇,它的表面能承受
轻微的压力,这就是表面张力。

(二)硬币放入水杯实验,帮助幼儿理解水的表面张力。

1、教师实验,幼儿观察。

2、交流、记录实验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神奇的现象?
小结:在水没有流下来前,水面是鼓鼓的、向上的弧形,摇摇晃晃的;往乘满水的杯子里加硬币,水面会慢慢的高而水不
会流出来,因为水的表面张力就象人的皮肤一样,让水不
会流出来。

(三)探索硬币装水
1、出示硬币,这是什么?(硬币)
2、幼儿猜测:你们觉得这个硬币能装水吗?为什么?
3、教师提出要求,幼儿进行硬币装水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引导
幼儿仔细观察硬币上水的现象。

(水面成了什么形状、里面的
字有什么变化)
4、交流实验:你们是怎么做实验的,发现了什么神奇的现象?
小结:硬币上可以装很多的水,在水没有流下来前,水面也是鼓鼓的、向上弧形,摇摇晃晃的、还能把里面的字放大。

●意图:在游戏活动中探索水的表面张力现象的原因
1、体验游戏:几位小朋友排成一个弧形队形,尽量保持身体不动,教师
推动其中的几位小朋友,发现了什么?(小朋友离开了队伍。

)然后小朋友按原队形互相手挽手站好,教师再推动其中的几位小朋友,发现了什么?(这时小朋友不容易脱离队形。


2、交流:在这个游戏中你们有没有发现硬币上的水微粒和杯子口上的
水微粒和我们大家手拉着手的时候什么地方一样?
小结:原来硬币上的水微粒和杯子口上的水微粒与我们大家一样手拉着手,都在向里收缩,这时就有一股收缩、拉紧的力,叫做水的表面
张力,水有了表面张力,水就不会流下来了吗?就像刚才我们做的
游戏一样,假如老师用了很大的力,你们拉不动了就会散开,水微
粒也一样假如力太大了它们拉不动了,水也就会流出来了。

●意图:寻找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并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幼儿寻找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吹泡泡、雨后树叶、草上的小水
珠、漱口刷牙、洗衣服等。

活动反思:
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围绕目标展开。

活动以猜谜引起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是幼儿的操作探索活动,主要是通过实验操作探索发现水的表面张力这一现象,在幼儿实验——教师演示——幼儿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探索交流发现现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第三环节是让幼儿在体验游戏中进一步了解现象;最后的延伸活动是表面张力这一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游戏后的交流部分没讲清楚,幼儿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

其实对于科技活动,幼儿只要了解现象就可以了,无需探究原因。

在科技探索活动中,采取了实验操作、记录、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学活动,材料提供充足,满足幼儿实验需求。

孩子们在操作中尝试并寻找答案,运用实验,巧设悬念,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在反复的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的好奇心不断地被激发,不断地得到满足,使幼儿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快乐的活动状态。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幼儿充分互动,过渡自然,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目标完成效果好。

在科技活动中给予幼儿足够的“发言权”,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寻求答案,鼓
励幼儿进行不同的尝试,走进孩子的世界,与幼儿一起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