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梅花魂教学反思2新人教版
梅花魂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梅花魂》教学反思(7篇)

梅花魂教学反思小学五年级语文《梅花魂》教学反思(7篇)梅花魂教学反思篇一《梅花魂》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梅花魂的本质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乡之情。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说说你自己读懂了什么,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然后抓住“有气节的人物”进行拓展,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
课上,充分调动了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谈了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我再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补充我课前搜集的资料,如宋代的文天祥、抗日英雄赵一曼、等等。
这一环节拓开了学生的心扉,使学生透过文章的字字句句感受到了作者那起伏的情思,领会了“魂”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中华子孙的“魂”。
使学生课上得到朗读能“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效果尚可新课标指出: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课后,学生还沉浸在求知的氛围中,主动向我提出了许多问题,学生课后的那份高涨的学习热情,那份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勇气让我感到这堂课很成功。
学生主动学习,师生共进,教学相长。
你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
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篇二《梅花魂》这篇课文归国华侨陈慧英所写的一篇感情深刻而含蓄的文章,本文通过叙述外祖父教“我”读诗词而流泪,当“我”弄脏墨梅图而生气,得知自己不能回国而痛哭,临别赠我墨梅图和梅花手绢这五件事,刻画了一位长年飘泊在外,最后葬身异国的华侨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他一片赤诚的爱国之情。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但是对于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又比较陌生,他们可能和文中的我当年一样不理解老人的那份沉甸甸的爱国之情。
因此,在学习本文时,我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边读边悟,记录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深入研读体会文章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于梅花魂的教学反思(17篇)

关于梅花魂的教学反思(17篇)梅花魂的教学反思篇1《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受,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思念,热忱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喜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与学生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溶情。
假如说以往的教学注意的是语文学问,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
教学当中的情如同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当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受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学问。
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因此,教师要布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忱,激情。
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
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比方在这堂课中,在最终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当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忙的时候伸出热忱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害。
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呈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也是必不行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制造沟通与合作的时机,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
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当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力量才能不断稳固,提高。
基于这个思想,我常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举给学生阅读。
五年级语文梅花魂教学反思(5篇)

五年级语文梅花魂教学反思(5篇)五班级语文梅花魂教学反思1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确定目标,分别从三个维度进行分层设计,力求使目标详细、明确、可操作性强,充分表达差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学习内容和同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爱好。
通过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同学有目的地默读课文。
分析沟通时,我充分估量同学能产生的理解和熟悉,在沟通过程中,坚持以学定教,依据同学需要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同学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采纳背梅花诗、看梅花图、读梅花句等形式,深化体会外祖父宠爱梅花的缘由。
并体会“她”的含义,从而引入对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都具有梅花精神的理解。
并讲术有气节的人物故事,理解梅花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的秉性。
胜利之处:在课后延长部分,支配了说话和写话练习,依据不同需要,供应学习资源,激发同学喜爱祖国的情感。
缺乏之处:由于孩子们的感悟力量不一样,听说读写也存在差异,因此让不同的孩子都有所提高,不能够到达预期效果,今后在这方面要更加留意。
五班级语文梅花魂教学反思2语文是布满诗意的,是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颜色的学科,那霎那间的感受,那入木三分的刻画,无不呈现了语文的魔力,所以有人说,语文课堂应当是我们传播诗情画意的主阵地,文本传递给我们的每一处学问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我们要用诗的语言去催发这含苞欲放的花朵,让她们诗意地开放在孩子们的心里。
在《梅花魂》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试图从诗意语文上查找突破口。
一、吟咏梅花,诗化入题。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这首词中带有伟人胸襟的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行。
随着诗画同步观赏吟诵,孩子们一下子被梅花的俏丽,被“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意境所吸引。
二、独特阅读,诗化语言。
文中每当读到“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由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些句子都是需要让同学带着感受来读的,也只有这低缓,深情的句子才能让同学在诗意的朗读中感受到外祖父的一颗赤子之心。
语文《梅花魂》教学反思

语文《梅花魂》教学反思语文《梅花魂》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语文《梅花魂》教学反思1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确定目标,分别从三个维度进行分层设计,力求使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差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默读课文。
分析交流时,我充分估计学生能产生的理解和认识,在交流过程中,坚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需要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采用背梅花诗、看梅花图、读梅花句等形式,深入体会外祖父喜爱梅花的缘由。
并体会“她”的含义,从而引入对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都具有梅花精神的理解。
并讲术有气节的人物故事,理解梅花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的秉性。
成功之处:在课后延伸部分,安排了说话和写话练习,根据不同需要,提供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不足之处:由于孩子们的感悟能力不一样,听说读写也存在差异,因此让不同的孩子都有所提高,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今后在这方面要更加注意。
语文《梅花魂》教学反思2语文课本中处处奔腾着情感的激流,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把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形态转化为鲜活的情感的雨露,浇洒到学生的心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对准音调,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弹奏出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呢?我以我教《梅花魂》一课谈谈感受: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产生情感体验。
《梅花魂》这篇课文是著名女作家陈慧瑛用深入灵魂的情意来抒写外祖父对祖国对故乡岁月那无可替代的爱。
如何让学生进入这种情境呢?我告诉孩子们:“有一位老人,他离开家乡已经60年了,可是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
《梅花魂》教学反思(15篇)

《梅花魂》教学反思(15篇)《梅花魂》教学反思1回顾课文《梅花魂》的教学,可以清晰地看到:课堂上教师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鼓励积极发言,重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
小组讨论、同桌合作,给学生提供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机会。
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观念。
交流,让学生获取了新知,掌握了方法,交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懂得合作的力量。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引导学生多种方式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本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重点是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对小学生来讲,本课的难点较多。
一是第二自然段中外祖父读的一些古诗词;二是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三是课题。
尤其是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语句含蓄,感情深沉。
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特别注重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教学到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时,教师先让学生根据问题自学:课文中对外祖父的语言描写共有几处?哪一处你认为最难懂?找出来认真体会。
使学生明确第三处最难,即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最难,接着让学生自由读,放声读,边读边体会。
然后引导分组讨论交流:通过刚才读书,你读懂了这段话中的哪些语句?你想和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吗?之后汇报读懂的语句,并个人表演读相应语句。
再齐读:外祖父的话说得多好啊!你们愿意来一齐读一遍吗?最后由学生推选一位朗读水平高的同学上台朗读。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本段内容的理解,而且也深刻体会到了“梅花魂”中“魂”的真正含义。
《梅花魂》教学反思2《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课文以梅花为线索,作者透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齐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4《梅花魂》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 4《梅花魂》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4*梅花魂【教材分析】《梅花魂》一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华侨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本课的重点是借外祖父的几件事的描述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爱梅花就是热爱中华民族,爱梅花就是热爱祖国。
课文中写的外祖父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如,对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分外爱惜,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学情分析】对五年级小学生来讲,本课的难点较多。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与外祖父有关的具体事例感受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从外祖父挚爱梅花中感受外祖父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二是准确理解文中提到的外祖父教外孙女的几首诗词,感受其中表达的感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表达了诗人王维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王维《山中送别》中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能回来吗?(“王孙”是古代对人的尊称)表达了诗中人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千条万缕,就和这心里郁积的愁一样多。
梅花魂教学反思(通用3篇)精选

梅花魂教学反思〔通用3篇〕?梅花魂?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了有关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梅花魂的本质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乡之情。
怎样指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阅读质量,在教学中分以下几步实施。
1、检查预习。
通过同学的预习,交流我回忆外祖父的五件事,感知课文内容。
2、利用外祖父喜欢梅花的情感,研读弄脏墨梅图这件事通过从哪些句子体会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同学们找外祖父的语言,和动作体会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了解人物情感不仅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人物的外貌来体会外祖父的爱梅之音。
3、感受爱梅之因。
了解梅花的清高品格。
教学中当学生通过自读,找到梅花的品格的句子。
体会了梅花的清高的品格后,适时地放第一段录像:画面上,一朵朵梅花在严寒中竞相开放,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根底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憾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
接着教师再出示图文片〔图文中的图片是一幅梅花怒放的图片,一幅是百花凋残,依然吐露芬芳的梅花。
〕看图片说出梅花的品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接着交流梅花的品格其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深入体会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利用“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学生深入了解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梅花魂》教学反思

《梅花魂》教学反思《梅花魂》是一篇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的课文。
通过教学这篇课文,我有以下几点反思:一、成功之处1. 情感共鸣,激发爱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感悟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以及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到梅花所象征的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以及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深深思念。
2. 朗读感悟,体会语言之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学生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作者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朗读水平和语感。
3. 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在讨论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互相启发,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4. 拓展延伸,丰富知识内涵在教学的最后,我进行了拓展延伸,介绍了一些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物事迹,让学生们了解到梅花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体现。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学习梅花精神,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二、不足之处1.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我虽然注重了整体教学,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
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情感方面存在困难,我没有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导致这些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2. 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在一些环节上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的拓展延伸环节时间紧张,没有充分展开。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完成。
3. 教学方法还需多样化在教学中,我虽然采用了朗读感悟、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但教学方法还不够多样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改进措施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梅花魂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课文以梅花为线索,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开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文章以梅花喻人,结构严谨,前后呼应。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换课题,揭示“魂”。
教学中,我就课题进行解剖,直接导入课文中心,让学生一下子抓住文章中心,整体上把握课文,起到很好效果。
教学伊始,熟读课文,学生知道课题中“魂”实际上是“精神”,找出梅花精神,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因此,如果请你换个题目,我们可以换成什么呢?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换成“民族魂”“松树魂”……通过换课题,学生了解到: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
2.教学收获(思得)
(1)拓展读,悟情感。
教材无非是例子。
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阅读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
本课教学后,让学生联系王安石的《梅花》,说说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高洁气节的人,帮助学生体味梅花傲雪的精神,产生赞扬并学习这种品格的动机和愿望,也使学生明白外祖父爱梅花即是爱祖国这一思想感情。
同时我让学生欣赏余光中的《乡愁》、李白的《静夜思》、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学生了解余光中、李白、张继的“思乡”和文中外祖父的“思乡”有什么不一样,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2)学习写法,学以致用。
本文中心突出,借物抒情,对于这一点,学生读上几遍,读熟以后就很容易明白,那么文章是怎么借物抒情的?需要仔细探究,学生再次读文就会发现,作者借梅花来抒发情感,用的是外祖父和梅花之间的几件事来表现主题的。
课文中写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如,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3.不足之处(思失)
回顾这堂课的教学,感觉有不少遗憾:这篇课文在其他教材中是用两课时的,我们在备课时,把以前的课件拿来就用,没有深入研究,精心准备,导致教学节奏按照两课时标准教学,教学知识点抓得不准,致使部分教学任务没有完成,需要其他时间补充。
4.改进措施(思改)
精心制作课件。
在以后教学中,在导入课文学习时,就应该播放用多幅梅花的图片配以古色古香的民乐的课件,同学们在惊叹梅花的美丽之时,对梅花开放时的环境状况就会有一个清晰的印象。
此时,我应在课文中心句出现的地方再用一次图片展示,让学生们再对“梅花魂”有一次感情的升华,使他们理解为什么身处异国的外公会对梅花念念不忘,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