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建议

合集下载

九寨沟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九寨沟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四川省委组织部组织了“四川省深度贫困县科技扶贫万里行活动”。

中药材产业服务团队自2018年承接九寨沟县中药材产业扶贫任务以来,多次深入九寨沟县开展现场服务与技术培训,为当地中药材产业“把脉问诊”,2年以来,团队与县科技和农业畜牧局等相关部门一道,通过实地走访、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初步厘清了九寨沟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1基本情况1.1自然状况九寨沟县内河谷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高山为主,另有部分山原和平坝,地形呈阶次变化,该县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质情况复杂,海拔1900~3100m ,属高原湿润气候,山顶终年积雪,气候冬长夏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温凉,年平均气温12.7℃,年平均降水量550mm ,年平均日照1600h ,年平均相对湿度65%,年平均气压85.93kPa [1-2]。

复杂的地形和气候造就了九寨沟适宜多种高原药材生长的生态环境。

1.2中药材资源情况九寨沟县已知森林植物和栽培植物264科、2822种,其中,地衣植物16科、51种,苔藓植物48科、147种,蕨类植物28科、155种,裸子植物7科、45种,被子植物125科、2334种,双子叶植物109科、1997种,单子叶植物16科、337种,菌类植物40科、217种[3]。

九寨沟县境内生态环境奇特,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天然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可作为药用的动植物有65科、134属、309种,其中,植物54科、131属、300种,动物11科、3属、19种。

该县中药材资源主要有党参、猪苓、重楼、大黄、当归、羌活、黄精、白及、天麻、芍药等,另外还有一定的麝香、虫草等名贵药材蕴藏量,以及雄黄、石膏、朱砂、藏医专用药石黄、碳化石等矿物药材。

2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2.1中药材种植规模近年来,九寨沟县中药材种植生产充分依托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向导,以基地建设为依托,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大力发展重点中藏药材规范化和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中藏药材生产发展的指导与服务力度,带动农牧民发展中藏药材种植,截止到2019年底,全县中药材在地面积接近1100hm 2(附表)。

药山镇中药材种植产展项目规划建议书

药山镇中药材种植产展项目规划建议书

巧家县药山镇是一个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山区乡镇,中药材资源是我镇较有特色的主要生物资源。

建立以中药材种植和深加工为主的生物资源创新产业是目前我镇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和突破口,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安全乡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规划建议书》结合我镇的气候类型、生物植被和土壤状况等自然条件,确定了具有药山特色、市场发展前景较好 14 个中药材品种(半夏、当归、丹参、玄参、川乌、草乌、板蓝根、白术、桔梗、重楼、牛膝、白芍、牡丹、红花)作为药山镇未来 5-10 年期间重点开辟种植的中药材品种。

《项目规划建议书》充分结合药山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要求,制定了药山镇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的总目标和阶段性发展目标,是“药山镇生物资源创新产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份。

药山镇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区域性特点,主要包括:红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等,土质均为偏酸性。

药山镇最低海拔 1307 米,最高海拔 4041 米,属于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气候类型,具有寒、温、热三种气候特征,“立体气候”明显。

年均气温7.1℃,最热月气温15.9℃,≥10℃积温 1691.1℃,汽温≥0℃积温2956.8℃,年日照数 1949.9 小时,有效光时占 25% ,年降雨量年降雨 1100-1400 毫米,蒸发量 563.4 毫米,相对湿度76% ,无霜期 185 天,霜雪短期 4 个月,长期 9 个月。

药山东西陡,南北缓,东西北三面被金沙江、牛栏江切断,从江底最低点到药山最高点,海拔相对高差 3523 米。

水从高到低,顺山而下,汇集成药山境内最长的荞麦地河,药山既是天然大水库,又是水源头,水源涵养价值较高。

全镇土地面积 384.5 平方公里。

可耕地面积 13.8 万亩,耕地面积68000 亩,其中退耕还林地 5636.26 亩。

根据不同海拔和区域特点,可划分为三个不同区域:第一区域为海拔 1800—2400 米的有天生、发泥、塘上、荞麦地、大元五个行政村;第二区域为海拔2400—3000 米的座脚、发拉、大村、小村、半箐、大富、羊场、团堡八个行政村;第三区域为海拔 3000 米以上的麦坪、药山、木瓦、洗羊塘四个行政村。

现代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议书

现代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议书

现代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议书尊敬的领导:为了进一步推动当地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我拟向您提出一份“现代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议书”。

本项目旨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提高产量和质量,并为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做出贡献。

一、项目背景中药材作为我国特有的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销售市场。

然而,由于种植技术落后、生产工艺不完善等原因,传统的中药种植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我们有必要推动现代中药材种植模式,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二、项目内容1.选址:选择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地区建立种植基地,确保中药材的生长环境良好。

2.种植技术:引进现代化种植技术,包括科学施肥、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等措施,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3.品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种植环境,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生产工艺:建立标准化的生产工艺,确保中药材的品质和安全性。

5.市场推广:加强与中药饮片企业、医院等合作,推广项目产出,拓宽销售渠道。

三、项目预期效益1.带动农民增收:通过推动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条件。

2.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引进现代化种植技术和标准化生产工艺,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3.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根据市场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中药材产品,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项目预算1.基础设施投资:种植基地土地租赁和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经费约为XX万元。

2.种植技术及材料投入:包括种子、肥料、农药、灌溉设备等投入,预计为XX万元。

3.人力投入:项目中所需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劳动力所需费用为XX万元。

五、项目实施方案1.确定项目实施责任部门。

2.确定项目的推进计划和工作目标。

3.落实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选址、技术引进、品种选择、市场推广等。

4.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项目的实施。

5.加强项目的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项目实施过程。

六、项目建设保障1.关注政策支持:争取政府对中药材种植项目的支持政策,包括贷款支持、税收优惠等。

关于加大扶持力度助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大扶持力度助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药材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受限于各种因素,中药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亟待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扶持力度,助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1.1 对中药材产业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项目资金补助等,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1.2 建立健全中药材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对中药材行业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护中药材资源。

二、加强科研技术支持2.1 加大对中药材的研发力度,推动中药材产业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2 加强中药材标准化建设,促进中药材产业的规范化生产,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加强市场营销策略3.1 支持中药材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规模,提高中药材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2 提高中药材产品附加值,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新用途,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3 发挥中医药传统文化优势,加强对中药材产品的宣传推广,增强用户对中药材产品的信任和认可。

四、加强产业协同发展4.1 加强中药材产业与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积极推动中药材产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4.2 加强中药材产业与地方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中药材资源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5.1 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中药材领域的科研投入,培养更多的中药材专业人才。

5.2 支持中药材企业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才,促进中药材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加大扶持力度助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关乎人民裙众的健康福祉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组织能够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充分认识中药材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出台更多更有效的扶持政策,为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诸城市林下中药材发展分析与建议

诸城市林下中药材发展分析与建议

2022年第10期现代园艺中医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有几千年的药用史,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诸城作为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

诸城市有野生中药材120科335种,加之疗效确切,存在应用广泛的民间验方、秘方,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

当今,中药材已从自然野生逐渐发展为大面积种植。

在大力发展地域经济的今天,诸城南部山区把目光聚焦于中药产业,药农+基地+公司的模式屡见不鲜,中药价值日渐提升,潜力巨大。

林下中药材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中药材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价格低等特点,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利用。

中药材的用途十分广泛,林下种植中药材也是林下经济的主要运行模式之一,合理利用林下土地栽培中药材,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有效途径,林下种植中药材可以抑制杂草,促进林地效益增加,中药材市场需求量逐渐增长,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十分可行。

1诸城市自然条件及中药材资源1.1地理条件诸城市位于潍坊市南部,北与安丘市、高密市为邻,南与日照市及五莲县相连接,东接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西与莒县接壤。

全市南北长余71km,东西宽65多km,总土地面积21.687万hm2。

境内整个地势南部高北部低,北部以平原为主,兼有低地和丘陵,南部多山,最高点位于马耳山,是鲁东南最高的山峰。

南部山区山高坡陡、土层瘠薄,是主要河流和水库的发源地和集水区。

境内主要河流有潍河、渠河等30余条河流。

土壤状况南部山区以棕壤为主,北部平原大多为棕壤、河潮土,也有少面积的褐土和砂姜黑土。

1.2气候条件诸城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2℃,最高气温达40℃,最低气温达-19.3℃,年降雨量700mm,降水日数达80d,年平均日照时数约为2400h,年日照率54%,年平均相对湿度67%,年蒸发量达1600mm,无霜期超200d,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适宜农作物生长以及植物的驯化与过渡。

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议书(立项报告)

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议书(立项报告)

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议书(立项报告)第一章中药材种植项目概要第二章中药材种植项目背景及可行性第三章中药材种植项目选址用地规划及土建工程第四章中药材种植项目总图布置方案第五章中药材种植项目规划方案第六章中药材种植项目环境保护第七章中药材种植项目清洁生产第八章中药材种植项目能源消费及节能分析第九章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设期及实施进度计划第十章中药材种植项目投资估算第十一章中药材种植项目融资方案第十二章中药材种植项目经济效益分析第十三章中药材种植项目社会效益评价第十四章中药材种植项目综合评价及投资建议第一章项目概要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中药材种植生产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期工程项目属于新建工业项目,主要从事中药材种植的研制开发与制造业务。

二、项目承办企业及项目负责人某某有限责任公司三、项目建设背景分析坚持绿色发展。

绿色经济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破解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的关键所在。

无论是基于对全球资源的巨大依赖和提升未来制造核心竞争力的考虑,还是顺应人民群众对青山碧水的盼望和要求,推进绿色制造都到了紧迫关口。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全面推行工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坚持结构优化。

调整结构、优化布局贯穿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全过程。

虽然我国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但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严重、区域发展同质化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把加快构建高端引领、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作为中心任务,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跃升,大力发展高端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大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持续优化产业布局,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四、项目建设选址“中药材种植投资建设项目”计划在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经济开发区实施,本期工程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50000.25 平方米(折合约75.00 亩),净用地面积49440.25 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74.16 亩)。

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的优势及建议

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的优势及建议

林下中药材种植是林下经济模式的其中一种,江西政府对林业产业的扶持力度逐年增大,这使得林下中药材种植的发展势如破竹,特别是江西应用范围最广的林下经济模式便是林下种植。

江西地区发展的林下经济模式主要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与加工等,其中林下种植时江西省应用范围最广的经济模式,而林下中药材种植则是最具特色也最优潜力的林下种植模式。

中药材的发展前景可观,而且能够为地区及民众带来极高的经济效益,江西地区凭借自身丰富的中药资源,已经尝试种植车前子、栀子、吴茱萸等药材,并获得了一定收益。

一、林下种植是什么林下经济模式有很多种,有种植业,也有养殖业,其中林下种植是林下经济中能够充分利用林业资源的一种发展模式,它主要是依托于当地的土地资源、环境、森林空间等发展起来的,是林业与农业的结合。

林下种植的种类多种多样,可以是蔬菜、农作物,也可以是菌类,还可以种植中草药,这些种植的植物,能够利用森林资源,使土地的利用率得到充分的提升,还能够使土壤变得更加肥沃,进而可以促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将,林业和林下种植二者之间是互相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

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可以减少退耕还林造成的经济利益冲突,能够使传统种植模式下的成本得到节约,能使生态环境发展更和谐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进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种植时发挥林业的优势,能够依据林业发展情况选择生长周期长或短的植物进行种植,能够满足林业农业共同发展的需求,而这也是当代农业发展中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江西地区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的优势1、资源优势江西地区是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而且中医药资源丰富,高达3000多种资源,全省中药材资源的蕴藏量也将近达到1亿kg,其中包括防己、金樱子、蛇舌草、海金沙、吴茱萸、蔓荆子等特色药材,中医药文化悠久,种植生产的时间也长,药材功效好。

江西地区80%以上的中药材都源自于森林,森林覆盖率极广,位居全国第二,在2018年江西省森林药材种植的总面积就已达到19.18万亩,如此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江西地区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提供了基础条件以及发展空间。

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中药材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促进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次计划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园。

二、项目目标1. 建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2. 推广中药材种植技术,增加农民收入;3. 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1. 选择适宜的中药材品种进行种植;2. 建立中药材种植示范区,包括种植区、管理区、加工区等;3. 提供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4. 建立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5. 开展中药材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

四、项目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选址、规划等前期工作;2. 土地租赁或购买:落实种植用地,签订土地租赁合同或购买协议;3. 设计施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4. 选种育苗:选择适宜的中药材品种进行育苗;5. 种植管理:按照中药材种植技术要求进行种植和管理;6. 加工销售:对中药材进行初加工,然后进行销售。

五、项目预算总投资预算:xx万元其中:土地租赁费用:xx万元种植成本:xx万元人员工资:xx万元设备购置费用:xx万元其他费用:xx万元六、项目效益分析1. 经济效益:预计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建成后,每年可产生中药材xxx吨,按市场价格计算,可实现销售收入xxx万元,利润xxx万元;2. 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可带动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可为社会提供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和就业机会。

七、项目风险评估1. 技术风险:可能因技术不到位导致中药材产量和质量下降;2. 市场风险:可能因市场变化导致中药材价格波动;3. 环境风险:可能因气候变化、病虫害等因素影响中药材生长。

八、项目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2. 加强技术培训:定期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技能;3. 完善政策措施:出台相关政策,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保障;4. 加强监管验收:建立项目监管机制,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并进行项目验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桃江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招商引资建议书二0一一年二月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 项目概况 (1)1.2 招商方式 (1)1.3 建设内容与规模 (1)1.4 概算投资 (1)1.5 效益分析 (1)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2)2.1 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2)2.2 项目的由来和简述 (2)2.3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3)3.1 项目区概况及项目建设所需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分析、建设地点选择 (3)3.2 项目有利条件 (5)3.3 主要阻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6)4.1 市场预测和现有生产能力估计,供求关系分析,产品竞争能力和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前景 (8)4.2 产品销售方案、营销策略 (13)4.3 销售队伍及网络 (13)5.1 建设标准 (14)5.2 建设规模及投资进度 (14)5.3 主要技术方案的选择 (14)5.4 建设任务和建设内容 (16)6.1 劳动定员、人员素质、人员培训 (17)6.2 组织管理机构 (18)6.3 组织机构设置表 (19)6.4 经营管理模式 (19)6.5 管护制度和措施 (19)6.6 管护人员和经营 (19)7.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 (20)7.2 对策和措施 (20)7.3 环保部门意见 (21)第八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1)8.1 投资估算 (21)8.2 资金来源及筹措 (22)8.3 资金使用和管理 (23)第九章效益分析 (24)9.1 经济效益分析 (24)9.2 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分析 (25)第十章结论 (26)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1.1.2建设性质:新建1.1.3项目地点:1.2招商方式1.2.1联营、独资、合作1.2.2联系单位:1.2.3联系人:1.2.4联系电话:1.3建设内容与规模1.3.1 新建中药材种植基地: 7080亩1.3.2 新建中成药粗加工厂:1400m2。

1.3.3 购置设备:15台(件)1.3.4 种植类别:22个中药材品种1.4概算投资项目总投资:7399.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6128.4万元,流动资金为1271.4万元。

1.5效益分析1.5.1 投资回收期6.58年1.5.2 财务净现值10%(NPV):1257万元1.5.3 内部收益率经营10年(IRR):19.4%1.5.4 投资利润率:22.6%第二章项目背景2.1 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为了实现中共中央提出的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全面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国务院就明确批示“发展中药材的种植与科研开发是弘扬中医药国粹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中药种植、养殖、加工经验,并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渗透,药用动植物种植、养殖、加工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形成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学科。

本项目的发展规划以桃江县牛田镇中药材产业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以七个中药材种植基地为重点,栽培技术以科技示范园为引导,带动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2.2 项目的由来中药材的栽培与种植在我县由来已久。

在计划经济为主导的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我县中药材种植30亩以上的基地63个,总面积达4800多亩。

九十年代后由于医药经济的严重滑坡,导致资金短缺,无力组织回收、加工与销售,各基地相继萎缩或荒废。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向农村的进一步倾斜,市场机制的引入,中药材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中医药作为中国的瑰宝,其独特的疗效、表里兼治、毒性低、副作用小的特点和优越性深受世人的青睐,目前全世界植物药年交易额近200亿美元,并以30%的速度递增,国内对中草药需求也以10%以上速度增长。

随着人们医疗观念由治疗转向预防,回归大自然成为当前人们的时尚和要求。

据《中医药报》记载东南亚、日本、韩国,国内的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服用中药、中成药制剂已成为时尚,天然药物的发展壮大超过化学药物将成为可能。

中药材产业必将是一项倍受世人关注、极富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见附件1).该项目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发展,三年后中药材种植科技示范园可向全县现有种植基地和新增基地提供优良种籽、种苗,可增加种植面积3000亩,安置农村富余劳力2500-3000人,增加国民生产总值900万元,农民增收300万元,企业增效150万元,财政增税150万元。

2.3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该项目能充分发挥我县中药材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借鉴同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走一条具有我县特色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迎合WTO的“游戏”规划,把我县的优势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为我县80万农民创造致富之路和本行业下岗职工寻求再就业机会,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为根本出发点,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从而提高我县的整体经济实力。

在桃江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县中药材生产培植的优势和基础,扩大生产规模,形成农业产业化规模经济势在必行。

国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决策,中药材作为农副产品已纳入国家53项农业发展项目之一。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阻碍因素3.1 项目区概况及项目建设所需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分析、建设地点选择3.1.1项目区概况该项目以桃江县牛田镇人民政府组建的中药材产业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以县药材公司加工为重点,带动周边农户成规模发展,项目区见下表(见附图):表2-1 药材种植项目区3.1.2项目建设所需自然资源、经济和社会环境分析桃江县中药材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据85年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县共有野生中草药品种718种,其中植物药材606种,总蕴藏量8987吨,中药材自然保护区松木塘、栗山河等乡镇涉及面积近86平方公里。

如70年代末80年代初省商业局曾经将桃江栀子定为重点生产发展基地,高峰期达到2845亩,收鲜栀子上千担;桃江楠竹茹七十至八十年代省药材公司定为出口“免检产品”,十年中累计销售8000吨,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此外,桃江盛产的银花、玉竹、淡竹叶、矮地茶、西贤草、泽兰、败酱草、黄精、土茯芩、粉葛等药材更是名扬国内外。

我县农村经济环境逐步好转。

①粮食作物成本高,效益低促使农民生产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农村积累资金开始向农副产品的种养业转移,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启动资金和原始积累;②“打工族”在商海浪潮中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积蓄了部份闲余资金,且回乡创业的“打工族”瞄准了本地的优势农产业;③农业市场风险低,回报高,使社会资金开始大量流入农村市场,为农业经济的发展输入了活力;④国家农业政策的倾斜,投入的农业资金大幅度增加,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极好机遇;⑤为发展中药事业,我县药材公司适时掌握市场动态,已累计投资856万元投入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

2000年县委、县政府已将中药材种植纳入了农业综合开发范畴和县域经济发展“1+5工程”。

各基地所在乡政府高度重视并给予了鼎力支持,如土地租赁手续的简化、价格的优惠和水、电、路“三通”的落实,并为各基地在启动阶段均无偿提供了部份种籽、种苗、农药和化肥,根据《湖南省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条例》的规定,各基地均已列入中药材重点保护区,为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3.2 项目有利条件3.2.1桃江县牛田镇人民有传统种植中药材的历史,县药材公司有丰富的中药加工技术。

公司现有中药主管药师4人,中药材培植员7人,中药师106人,大部分都参与过指导农民中药材栽培和加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2.2 我县中药材资源得天独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天然条件十分优越。

我县位于湘中偏北,全县总面积167平方公里,地跨111°36′-112°19′,北纬28°12′-28°41′,属大陆性季风湿润的丘陵地带,年平均日照时数1584小时,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5225度,土壤肥沃,含有中药材所需的各种养分,包括C、H、O、N、P、K、S、Ga、Mg以及多种微量元素,酸碱度适中,非常适宜于根茎类、全草类、果实类中药材的栽培。

3.2.3八个药材种植基地分布在距县城25km以外的乡村山野。

我们对种植基地土壤检测,其中总Pb15.2-18.3mg/kg,总As5.85-9.5mg/kg,总Hg0.05-0.37mg/kg,总Cd0.03-0.045mg/kg,总Cy16.0-21.4mg/kg。

有机农药<0.3mg/kg,有机氯农药<0.5mg/kg,有机氮农药<0.1mg/kg。

灌溉水全部是山泉水,各种控制金属含量及氧化物、氯化物、氰化物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也极低,是不可多得的生态型无污染基地,产品质量符合《中国药典》的质量标准。

对于人工栽培的药材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问题,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我们采取增施有机肥,可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环境容量,提高土壤还原能力,从而可以使铜、镉、铅等重金属在土壤中呈固定状态,中药材对这些重金属的吸收量相应地减少。

如土壤中施用石灰、钢渣和高炉炉渣均可明显降低镉的含量,并从理论的高度提出,控制中药材吸收镉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土壤pH 值,中药材茎叶镉含量与土壤pH值的相关系数r=-0.94[4]。

对其他重金属的污染也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在土壤中添加FeSO4或Fe2(SO4)3可以减轻砷的危害;控制土壤pH<5.5及施用FeSO4可以防止钼的危害。

另外,根据基地的环境条件,利用排土客土工程法和就地表底土翻换工程法等工程措施,对预防种重金属污染,均不失为良好的治理对策。

至于中药材中的硝酸盐污染问题,多施有机肥,不施化肥,或用铵态解决。

3.3 主要阻碍因素及解决方案本项目阻碍因素主要是资金短缺,尽管镇政府筹措部分资金,加上股东集资,县财政每年给予了一部分补贴,但达到建设预算计划要求,还需广开融资门路,请求中央财政给予扶持;此外,药材种植和药材加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现代高新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应用,必须走产、学、研产业化经营管理模式才能实现;激烈竞争的市场趋势又给我们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应审时度势,把握机遇,以科学态度认真对待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了各种阻碍,一定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章产品市场需求预测与销售4.1 市场预测和现有生产能力估计,供求关系分析,产品竞争能力和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前景中药材的市场及供求关系总的趋势是:“走势看好,资源堪忧”。

主要体现在野生资源的过渡采掘和农村农民的盲目种植致使野生中药材枯竭,家种中药材而又达不到质量要求,或由于缺乏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导致产品销不出或荒废山野,任其自生自灭,导致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