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中考地理试卷分析报告
2020年江西省中考地理试题评析及2021年中考地理教学建议

2020年江西省中考地理试题评析及2021年中考地理教学建议
2020年江西省中考地理试题卷选择了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地理知识作为命题素材,试题设计体现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真正体现地理课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在考查学生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重点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运用、探究和实践能力。
试题设计也注意考查与高中地理教学接轨的核心知识,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充分发挥了中考的甄别、激励、选拔等功能,同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和完善。
一、2020江西中考地理试题
整体情况分析
1.考试形式地理中考试题与生物学科合卷,采取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分值为60分,地
理满分分值为30分。
2.题型与题量试题类型主要是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大题型。
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综合题有3小题,共15分。
试卷为3页,整卷阅读量适中。
3.试卷结构
对照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江西省2020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地理学科说明》,本次考试内容知识覆盖面较广,涉及《考试说明》中的8个主题,覆盖率为62%,结构较为合理。
(见表1“试卷内容分类统计表”)
表
1 试卷内容分析表。
中考地理试卷分析报告

中考地理试卷分析报告引言本文对某地区的中考地理试卷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析,主要着眼于试卷的题型分布、难易程度以及涵盖的内容范围。
通过对试卷的深入剖析,旨在帮助考生理解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更好地应对中考地理考试。
试卷概述本次中考地理试卷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个题型,试卷总分为100分,题目数量合计为40道。
试卷题目涉及了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并且注重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能力。
题型分布与难易程度分析选择题选择题是本次试卷的主要题型,共计有25道。
其中10道为单选题,15道为多选题。
选择题的难易程度层次分布较为平均。
根据试卷的分析结果,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特点:1.地理基本概念类题目较为简单,如世界的大洲、我国的省份等。
2.关于地球与地图的题目较多,考察了学生对地球的基本构造、经纬度、地图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题目的难度适中,基础扎实的学生应该能轻松应对。
3.自然地理类题目涉及了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相对较难。
需要对地理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记忆,但是这些题目数量较少,对总体分数影响相对较小。
4.人文地理类题目主要考察了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的内容,难易程度较为均衡。
填空题填空题在本次试卷中共有10道,难度相对较大。
主要考察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对地理词汇的掌握程度有一定要求。
填空题中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
解答题解答题是本次试卷中较少的题型,共计5道。
这些题目考察学生对特定地理现象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要求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提供合理的解答。
这些题目的难度较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内容涵盖分析本次地理试卷的题目涵盖了多个地理知识点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地球与地图:包括地球的构造、经纬度、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内容。
2.自然地理:涉及地形、气候、自然灾害、资源等自然地理现象和问题。
江西省中考地理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江西省中考地理质量分析报告范文今年中考地理试题体现了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及地理学科的生活性和人文性特征,遵循了中考命题的基础性、综合性、重图性、发展性和实践性原则。
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既体现了检验初中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体现了中考的选拔性功能以及指导中学地理教学的功能。
试题的背景材料适中,题型与文字叙述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形式新颖、活泼,既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又符合新课标下地理命题特色。
一、试卷特点分析(一)考试形式江西省20某某年中考地理·生物考试采取合卷形式,分地理和生物两大部分,全卷满分60分,生物、地理各30分,合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b5E2RGbCAP(二)题型与题量地理部分题型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大题共19题,其中选择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综合题4题,共15分。
试卷为3页,整卷阅读量适中。
p1EanqFDPw(三)试卷内容结构对照《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江西省20某某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地理学科说明》,本次考试知识覆盖面广,结构合理,即地球和地图占16.7%,世界地理占40%,中国地理占35%,乡土地理占8.3%(见下表)。
D某DiTa9E3d内容领域分值百分比选择题分值综合题分值地球与地图1.地球和地球仪216.7202.地图303世界地理1.海洋与陆地240112.气候1013.认识区域945中国地理1.疆域与人口3.53530.52.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103.经济与文化2024.中国区域地理431江西地理2.58.311.5汇总30100%50%50%二、成绩分析及学生答题情况(一)20某某年地理中考成绩统计分析(以赣州市为例,见下表)人数各分数段人数比例(%)一分两率情况难易情况报考人数实考人数12分13| 17分18|20分21| 23分24| 26分2730分满分人数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低分率准差难度系数103740101 91416. 4422. 4613. 1715. 8415. 896.555218.9525.2360.741.726.580.63(二)20某某年地理中考答题情况1.各小题考查的知识点和得分情况(以赣州市为例,见下表)题号均分得分率考查的知识点10.6666.32大洲分界线20.770.04在地图上辨别方向30.6867.87江西省的自然环境40.6363.14经纬度位置的判断50.6969.19美国的经济特点及主要农产品60.7474,15美国耕地的分布70.7979.21我国人口突出特点80.9494.45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90.6363.42我国四条山脉的分布100.6969.38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110.880.22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120.6362.98我国的领土和领海130.2827.7影响台湾城市分布的原因140.4847.78俄罗斯的经济特点及工农业产品150.6867.97俄罗斯自然环境特点162.2355.78(1)中东石油资源分布及主要输出方式;(2)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特点;(3)日本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4)根据地图说出影响某地人口分布的因素174.657.49(1)说明纬度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影响;(2)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18(1)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位置及相关地理特征;(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影响粮食种植面积的不断减少;(4)区域比较,与珠江三角洲相比,江西省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191.5952.87(1)洪涝灾害的成因;(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各题的难易度和区分度等的分析(以萍乡市为例,见下表)选择题题目名称难度区分度均分空白多涂错涂正确ABCDDLD某-0.580.520.58912079891105011050271131801181DLD某-20.580.460.58906079461109319111109319173210DLD某-30.570.320.5790108110109293545109296463015DLD某-450.610.670.6189007457115827991883388111582DLD某-60.600.550.60907076251141424182976131811414DLD某-70.750.460.758900482914210142105422865526DLD某-80.900.180.90882022171712230538317122345DLD某-90.540.390.54959088431019615393353298810196DLD某-100.520.470.52921091579882988237379033595DLD某-110.620.680.62916071811185814892731203811858DLD某-120.500.430.509140954994904131949016602842DLD某-13140.450.120.4589801054184981710849854172509DLD某-150.600.510.60905076731136636901803113661267综合题题目名称小题满分均分难度区分度标准差16.112.00.810.400.600.7016.3-412.01.000.500.720.801713.01.070.360.440.8618.1-213.01.400.470.620.9918.3-412.00.410.200.350.5319.1-213.01.290.430.470.923.单项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单项选择题共15道,其中有5道题的难度系数在0.7以上,9道题的难度系数在0.4—0.69之间,1道题的难度系数在0.39以下。
2020江西中考地理试题分析

2020江西中考地理试题分析整体情况分析1.考试形式地理中考试题与生物学科合卷,采取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分值为60分,地理满分分值为30分。
2.题型与题量试题类型主要是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大题型。
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综合题有3小题,共15分。
试卷为3页,整卷阅读量适中。
3.试卷结构对照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江西省2020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地理学科说明》,本次考试内容知识覆盖面较广,涉及《考试说明》中的8个主题,覆盖率为62%,结构较为合理。
(见表1“试卷内容分类统计表”)表 1 试卷内容分析表试卷主要特点1.突出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严格遵守考试说明,层次性与梯度性强,突出地理基础知识中的主干知识的考查,不过分追求知识覆盖率。
全卷试题中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7:2:1,全卷约70%以上的试题为基础题。
2.突出考查学生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2020年江西省中考地理试题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试题信息量大、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体现出以丰富多彩的地理图像为载体的特色。
注重以地理图像作为试题的载体,在注重地理基础知识考查的基础上,突出考查学生读图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进一步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
试题的设计注重提供图文材料,使学生能通过获取材料中的有用信息去回答问题,尽量避免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答题,学生只要学会通过阅读试题图文材料获取信息,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从而呼应了课程改革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
全卷共用11幅图。
其中地理示意图有三幅——朝鲜半岛位置示意图,朝鲜半岛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昌赣高铁示意图;地理略图六幅——刚果河与亚马孙河流域略图,西北某区域略图,欧洲西部略图及部分景观图,青藏地区略图,台湾岛略图;对话图两幅——企鹅自述图,探究台湾对话图等。
初中地理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初中地理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标题:初中地理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引言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地理考试的质量分析对于评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一次初中地理考试的质量进行全面分析,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有关学习和教学的借鉴意见。
二、考试试卷设计1. 内容与范围:考试试卷的题目涵盖了地理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全面体现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试卷设计偏重于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察,但也存在一定的应用性不足。
2. 题型与难度:试卷的题型灵活多样,既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简答题和论述题。
题目的难度适中,既能考察学生记忆和理解能力,也能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解释。
3. 材料的使用:试卷中充分利用了地图、图表、图片等材料,提高了试题的实际性和趣味性。
但部分题目缺乏与材料的紧密联系,需要改进。
三、试题分析1. 选择题:选择题占试卷题目的比例较大,设计合理,题目内容涵盖面广。
但部分选项相似度较高,需要加强区分度。
2. 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程度。
大部分填空题难度适中,但个别题目对细节要求过高,有一定的考察记忆能力的倾向。
3. 简答题:简答题设计恰当,题目的数量适中。
但部分简答题的答案标准欠缺明确,给批改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4. 论述题:论述题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考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论述题数量较少,不足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试卷评分与解读1. 评分标准:考试评分标准明确,区分度适中。
但对于开放性题目的评分标准需要更具体、更明确。
2. 学生表现:整体而言,学生在此次地理考试中表现良好。
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较为熟练,能够熟练运用地理概念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改进建议1. 加强应用性考察:试卷设计应更加注重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问题解决中。
2. 提高论述题的数量和质量:增加论述题的数量,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察。
地理中考阅卷分析报告模板

地理中考阅卷分析报告模板前言本文档旨在向地理教师和阅卷教师提供一个地理中考阅卷分析报告的模板,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阅卷工作。
在阅卷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答卷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地理知识、思维方法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而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报告内容每份阅卷分析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总体情况•客观题得分情况•主观题平均得分情况•平均分和标准差二、各题得分情况•每道题的得分情况,包括得分人数占比、高、中、低分段的分布等。
旨在了解每道题的难度和学生对该题的掌握情况。
三、易错题分析•分析易错题的得分情况,找出错题原因。
提供参考建议和教学改进方向。
四、优秀学生答卷分析•分析优秀学生的答卷,从中发现学生的优势和方法,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五、综合得分情况•对每位学生的各项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学生在不同知识点、不同思维方法中的表现情况。
报告编写注意点•每份阅卷分析报告的编写过程需要细致的分析和反复推敲,不能简单抄袭。
因为不同学校的阅卷标准、难度设置等可能会有所差异。
•报告中需用数据说明问题、解释原因,在分析每个问题时,应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原因,而不是仅凭直觉走偏。
•报告中需客观公正,不得出现个人喜好、代入式评价的现象。
•每个老师不同,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习惯来设计自己感觉最舒服的报告方式,但总体的内容和框架需要遵循统一的规则。
结论地理中考阅卷分析报告编写过程中的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会给我们的教学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需要阅卷老师在保证客观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详实全面地呈现地理考生的阅卷情况,为今后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初三地理考试试卷分析例文.doc

初三地理考试试卷分析范文初三地理考试试卷分析范文(一)一、试题主要特点本次试卷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考察了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简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可以说,本次试卷对今后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起到积极、正确的引导作用。
1、试题覆盖面广,难度适中各试题覆盖了初中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重要图表都有所涉及(如经纬网图、地球公转图、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统计图等),所以覆盖面较广。
重点强调基础知识,考查基本能力,及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学生全面掌握必备的地理知识,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结合生活实际,考查实践能力在本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试卷中的选择题和综合题中的几道题均体现了这一特点。
3、紧密结合社会时事热点问题本次考试关注社会文化问题,如26题考的是中国的饮食文化;第10题,欧洲联盟;还结合情景考察基础知识;综合题42题,日本地震的问题;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地理非常重要。
二、学生典型错误分析对试卷的各小题进行分析,及对全区各校的平均分和及格率进行分析,究其原因:1、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
从试卷情况分析可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尤其是七上的知识,得分率最低的选择题2、3、5题综合题的41题中的(1)(2)小题,这些都是地理的基本知识,其中尤其是地球地图知识。
从此处可以反映出地球地图知识的难度在初中阶段确实是较大的,因此对这些难点,我认为一是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加大训练力度,达到熟练运用,二是在对其他内容的教学中应不断应用并强化这些知识。
2、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提高。
中考地理试卷分析报告

中考地理试卷分析报告引言本文对某市的中考地理试卷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探讨了试卷的难易程度、知识覆盖面以及教学重点。
通过对试卷的评估,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中考地理考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和教学。
本文将从试卷难易程度、知识点覆盖、题型分布和解题思路等方面进行分析。
试卷难易程度本次中考地理试卷整体难度适中。
试卷设计了一定数量的基础题目,考查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布置了一些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检验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覆盖本次试卷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广,主要涉及地球与地图、地理信息技术、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重点考察了地球的形状与各种地图的制作方法、地球的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都是中学地理教育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地理常识和地理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题型分布试卷题型分布较为合理,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
其中,选择题占总分的70%,填空题占20%,解答题占10%。
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一定的客观性。
填空题则更加注重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掌握,需要对地理专业术语有一定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答题则测试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考验。
解题思路针对本次试卷的解题思路,我们总结了一些有效的策略供学生参考。
对于选择题,首先要认真审题,理解题目的意思。
然后对选项进行比较,排除一些显然错误的选项,缩小选择范围。
最后,按照排除法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考生要注意不要花费过多时间在一道题上,而忽略了其他题目。
对于填空题,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所给空格所在的语境,然后根据上下文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词语或短语填入空格中。
注意要在填写答案前多次检查,确保填空的词语在该题的语境中没有语法和意义上的错误。
对于解答题,首先要认真审题,理解问题的要求。
然后考生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地理思维和知识,有条理地陈述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原理,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九江市中考地理试卷分析报告九江市教研室程红2009年我市中考地理、生物两科仍然实行合卷考试,总分70分,其中地理、生物各占35分。
中考结束后,为了更好地提高中考阅卷质量,我市首次实行全市统一网上阅卷,阅卷结束,市教研室组织部分地理阅卷教师对本次中考地理试卷及考生答题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现分析报告如下:一、命题思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地理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
09年中考地理试题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有机结合。
重点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运用、探究、实践能力。
试题注重体现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经验的联系以及注重考查与高中接轨的核心知识。
二、试卷概况1、试卷评价2009年中考地理试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地理知识考核范围,选择了最基础的和重要的地理知识作为命题素材,精心构题。
体现了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及地理学科的生活性和人文性特征,遵循了地理中考命题的基础性、综合性、重图性、发展性和实践性原则。
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既体现了检验初中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体现了中考的选拔性功能以及指导中学地理教学的功能。
但由于版面所限,试题的背景材料稍少,题型与文字叙述还应更贴近学生生活,形式更加新颖、活泼,以符合新课标下地理命题特色。
2、试卷结构2009年中考地理试题总分35分,其中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综合题3小题,共23分。
具体结构(如表一)表一:3、测试点的分布(如表二)4、试题特点(1)死记硬背题目少,体现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水平,充分体现中考选拔性考试功能。
2009年中考地理试题无论是选择题命题,还是综合题的命题,都注意从多角度、多方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试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比往年有所增强,更好地体现出中考的选拔性考试功能。
此外,试题所涉及的知识覆盖面较广,较好地把握了各部分的地理知识在试卷中的比重(见表一),且考点分布合理(见表二)。
(2)重视基础,突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
试题立足于地理“双基”,依据《考试大纲》,紧扣教材,突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以及与高中地理教学接轨的核心知识的考查。
如考查地球、地图中的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地球公转、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以及相对高度的计算、实际生活中地图的选择与运用等知识,世界地理中的重要地理事物名称的分布、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的宗教及石油输出量最大的线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及最大的自然景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等知识以及中国地理中的重要地理事物名称的分布、行政区划、地形、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河流、资源、天气与气候等内容都属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3)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试题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地理环境问题入手,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试题较好地选择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及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考查,突出考查了人类所面临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内容。
如考查能够说明地球形状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若参观上海世博园应选择的地图类型、天气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某同学的自我介绍考查所描述的相关地理概念、欧洲西部自然环境的特点对欧洲人饮食结构的影响、亚洲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等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再如:考查长江的生态问题、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09年4月意大利中部发生强烈地震产生的原因,要求学生设计从九江赴兰州参加体验西北风情的夏令营活动最合理的乘火车路线以及通过分析表一: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的位次及人均量约占世界平均量之比,来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等内容的考查,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人类生存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4)创设问题情景,注意考查了学生检索信息、应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本次地理试题在能力考查上,考查识记层次分值占%,理解、应用和综合应用层次占%,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思想。
针对识记层次内容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牢固的“记住”一些重要的地名及相关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并准确地落实到地图上。
如考查世界最大岛屿、最高高原、最大湖泊、最深淡水湖泊、面积最小的洲,直布罗驼海峡,人类文明发祥地,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宗教及石油输出量最大的线路,世界六大板块的名称及位置,以及考查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最大的淡水湖,省级行政区简称,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主要山脉及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及分布。
针对理解、应用能力层次的考查,注意创设问题情景,考查学生检索信息、应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
如第2题根据提供“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时间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分析判断此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第4题根据南极上空的俯视图考查学生对有关地球、地图知识以及地球上的五带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等综合知识的运用,第5题意大利中部地震产生的原因,第10题要求学生通过“我国某地景观图”的判读,考查学生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划分界限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差异,第13题第(3)小题考查学生对影响气候主要因素的掌握,第13题第(4)小题,要求学生根据亚洲沿30°N地形剖面图总结亚洲地势在东西方向的特点及计算相对高度,第15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
以上内容的考查,知识跨度大,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学习的能力。
(5)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突出了对学生读图、填图能力、空间概念的考查。
试题中地理图表8幅,图中涉及的读图、填图以及无图考图题的分值总计29分,占地理试题总分值的%。
且涉图题中所隐含知识信息量较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读图、填图能力和空间概念。
三、成绩分析及评价(一)2009年全市中考地理学科成绩分析:(如表三)表三:(二)2009年浔阳区中考地理学科成绩分析:(如表四)表四:(注:地理学科满分35分,及格线为分,优分线为分,低分线为分)(三)2009年全市中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数据:(如表五、表六)表五:表六:四、考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对地理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审题不清、理解不透。
主要体现在概念模糊不清,审题不清,理解不透,记忆不够牢固。
概念模糊不清,审题不清、理解不透:如第9题,错答率29%,究其原因,部分学生对自然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的概念混淆不清,导致失分。
再如第13题第(2)小题,是要求学生回答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的宗教而不是所有的宗教,第14题第(3)小题,部分学生对“地形区”、“植被类型”概念不清,将“华北平原”写成“平原”、“华北地区”、“北方地区”,将“植被类型”写成“亚热带落叶”、“温带常绿落叶”等,第15题,错答率25%,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审题不清,作答时,照抄表格内容,答非所问,从而也导致失分。
记忆不够牢固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一些重要地理事物名称及分布记忆不够牢固,且不能准确地落实在地图上。
如第7题,错答率18%,部分学生对天气符号辨别不清,记忆不够牢固,导致失分。
综合题13(1)(2)小题,14(1)(2)(3)(4)小题,由于学生对一些世界、中国的重要地理事物名称的空间分布记忆不清,也导致失分较多。
2、基本技能的掌握不够扎实,地图知识薄弱,空间再现能力差。
基本技能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较差。
从答题情况看,有较多学生缺乏地图知识和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为此,失分较多。
例如,第2题,错答率36%,部分学生不能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从而正确判断不同的时间段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第5题,错答率47%这题是无图考图题,要求学生能准确记住意大利在世界地图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从而才能正确作出判断。
综合题第13题第(4)小题,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亚洲沿30°N地形剖面图来总结亚洲地势在东西方向的特点及计算相对高度,但部分学生没有抓住关键词“东西方向”,所以有很多同学都写成“中部高,四周低”或答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
第14题第(1)小题,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与分布,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与分布,都要求学生对地图有较强的空间再现能力,此小题失分较多,如山西省简称“晋”,许多学生答成“冀”、“豫”、“鲁”等,“巫山”答成“雪峰山”等。
第14题第(4)小题学生不能根据图中所示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分布示意图,正确设计出从九江赴兰州参加体验西北风情的夏令营活动最合理的乘火车路线是先乘京九线、再乘陇海线。
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
例如选择题第4题,错答率52%,本题知识跨度大,考查知识面较广,要求学生掌握地图上方向的判读、经纬度的判读、同一根经线上两点之间距离的计算、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等综合性的知识才能作出正确解答。
选择题第10题,该题要求学生能够综合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划分界限以及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差异,才能正确作答。
选择题第11题,错答率43%,该题要求学生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才能正确作答。
第14题第(2)小题,长江水能集中的河段,很多学生答成“中、上游”或“上、中、下游”河段,反映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而导致失分。
4、主观题答题不够规范,错别字较多。
网上阅卷主观题答题,要求学生必须按试卷上的题号在答题卡上相应答题区域进行作答,书写不得超出该题答题区域,但阅卷显示还是有少数学生答题错位,或在同一小题填空出现错位现象。
错别字失分严重,尤其是“鄱阳湖”中的“鄱”,“京津唐”中的“唐”、“陇海线”中的“陇”最为突出。
五、教学建议1、认真学习2010年中考地理《考试大纲》,而且教师要善于把中考地理《考试大纲》与地理教材有机结合,研究中考《考试大纲》所需要把握的教学内容。
教师只有依据考试大纲,结合地理教材学懂学通后,才能使地理复习有更强的针对性、实效性。
2、重视考试大纲中对学生基本技能要求的训练,提升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及读图、填图、绘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一定要改变过去死记硬背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不能将教材中的各种图表内容与教材内容有机的融合,造成答非所问,不能学以致用的现象。
地理教学一定要紧密联系地图,让学生在熟悉地图的过程中,对各地理要素有机的加以记忆,只有重视地图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立足“双基”,强化主干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