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化音的用法

合集下载

儿化音(二)

儿化音(二)

儿化后缀“儿”和前面音节的韵母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该音节的韵母变成卷舌的韵母,这种音变现象就叫做“儿化”,儿化后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

内部有带儿化韵音节的词就叫做“儿化词”。

在书面上用汉字“儿”表示儿化,但是“儿”和前面的字属于同一个音节。

在汉语拼音中表示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音节的拼音形式之后加“r”就可以了。

比如:点儿——diǎnr,树叶儿——shùyèr。

一、儿化的词汇语法作用儿化也有语法词汇作用,带不带“儿”缀,意思、用法会有差异。

有的不读成儿化词就不成词,有的读成儿化词与不读成儿化词感情色彩不同,还有的读成儿化词与不读成儿化词意思不同。

例如,“桃儿”“杏儿”,没有“儿”缀,在口语中就不能单说;“面条儿”说成“面条”,“小孩儿”说成“小孩”,意思没有什么不同,修辞色彩上可能稍微有点差异。

儿化的主要词汇语法作用可以概括为几种:1.区别词义,带“儿”缀的词和不带“儿”缀的词是意义不同的两个词。

头:脑袋。

头儿:领头的。

眼:眼睛。

眼儿:小窟窿。

2.区别词性,带“儿”缀的词和不带“儿”缀的词,词性不同。

盖:动词。

盖儿:名词。

个:量词。

个儿:名词。

3.带“儿”缀的词,一般表示细、小、轻、微的意义(与带“子”缀的词比较)。

棍儿刀儿花园儿饭桌儿皮球儿纸片儿4.带“儿”缀的词,可以表示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脸儿伙伴儿小孩儿小鸟儿宝贝儿花裙儿二、儿化的读音规律一个韵母变成儿化韵,共同的特点是在原有韵母的基础上加上了卷舌的动作。

但是,由于韵母的结构特点不同,使得韵母有不同的儿化方式,主要的规律有以下几个:1.由ɑ、o、e、ê、u收尾的韵母,直接加上卷舌动作。

ɑ→ɑr: 刀把儿号码儿打杂儿iɑ→iɑr: 人家儿豆芽儿脚丫儿uɑ→uɑr: 菊花儿牙刷儿大褂儿o→or: 山坡儿围脖儿粉末儿uo→uor: 干活儿水果儿餐桌儿e→er: 山歌儿风车儿饭盒儿iê→iêr: 树叶儿台阶儿锅贴儿üê→üêr: 丑角儿木橛儿弯月儿u→ur: 水珠儿脸谱儿里屋儿ɑo→aor: 蜜桃儿走道儿跳高儿iɑo→iɑor: 小鸟儿禾苗儿纸条儿ou→our: 纽扣儿年头儿小丑儿iou→iour: 皮球儿短袖儿蜗牛儿2.单韵母i、ü,在韵母后面加er。

单元七 普通话的儿化(教案)-小学拓展

单元七  普通话的儿化(教案)-小学拓展

单元七普通话的儿化(教案)-小学拓展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普通话中“儿化”现象进行拓展教学。

教学内容包括儿化的定义、功能、发音规则、常见词汇以及儿化在日常生活交流中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辨识并正确使用儿化音,提高普通话表达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儿化的概念,掌握儿化的发音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儿化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增强学生对儿化现象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普通话语音规范的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语言自豪感。

教学难点1. 儿化音的发音技巧,尤其是卷舌音的准确发音。

2. 儿化词与原型词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区别。

3. 儿化在口语交流中的自然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录音机或电脑,用于播放标准普通话的儿化音例。

2. 儿化词卡片,用于课堂练习和游戏。

3. 普通话语音教材,作为参考资料。

4.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示范。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含有儿化音的儿歌或童谣,引起学生对儿化音的注意和兴趣。

2. 讲解:介绍儿化的定义、功能,并通过举例说明儿化音的发音方法和规则。

3. 示范:教师示范儿化音的正确发音,学生跟读练习。

4. 练习:分发儿化词卡片,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发音。

5. 游戏:设计儿化词接龙或儿化音辨识游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6. 应用:模拟日常生活场景,鼓励学生用含有儿化音的词汇进行对话练习。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儿化音在日常交流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本节课的要点,包括儿化的定义、发音规则、常见词汇及例句。

同时,板书还将包含练习和游戏的指导。

作业设计1. 学生复习课堂上学习的儿化词汇,并尝试造句。

2. 家长协助录制学生朗读含有儿化音的短文或故事,作为课后练习。

3. 学生收集生活中遇到的儿化词汇,下次课分享。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效果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普通话音变——儿化教案

普通话音变——儿化教案

普通话音变——儿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普通话语音教程第五章第二节,主要讲述普通话中儿化的现象及其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儿化的定义、儿化的作用、儿化的分类和儿化的发音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儿化的概念及其在普通话中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儿化的分类和发音方法。

3.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儿化,提高普通话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儿化的发音方法。

2. 儿化在实际语言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含有儿化的音频,引导学生关注儿化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儿化的定义、作用、分类和发音方法。

3. 讲解与示范:讲解儿化的发音方法,并进行示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跟读并模仿儿化发音。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儿化在实际语言中的应用,分享心得。

6. 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例句,讲解儿化在句子中的运用。

六、板书设计1. 儿化的定义、作用、分类和发音方法。

2. 儿化发音的口型和舌位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儿化现象,并正确标注。

例句:(1)小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唱着歌。

(2)昨天我去了一趟菜市场,买了点儿水果。

答案:(1)小鸟儿(儿化音)在树枝上欢快地唱着歌。

(2)昨天我去了一趟菜市场,买了几点儿(儿化音)水果。

2. 作业题目:请模仿教材中的例句,运用儿化造句。

答案:(1)小猫儿在沙发上懒洋洋地晒太阳。

(2)她给我寄了一包裹,里面装着一些儿时的玩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儿化的概念和发音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可布置一些关于儿化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加强巩固;同时,鼓励学生多听、多说普通话,提高口语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儿化的定义和作用是学生理解普通话音变的基础,儿化的分类和发音方法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儿化在实际语言中的应用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

儿化音的用法

儿化音的用法

(一)儿化的性质和作用er韵母叫儿韵,只有"儿、而"ér、”尔、耳、迩、饵”ěr."二、贰”èr等很少几个常用字。

有具体的意义.er有另外的作用,它可以和韵母结合起来,使这个韵母发音时带有卷舌色彩,这就是”儿化韵”。

一般不表示什么具体的意义。

"儿化韵"是韵母的一种音变现象。

韵母儿化以后读音要发生变化,在发这个音节的同时韵母就产生卷舌动作,虽然读音只是一个音节,但是在书写上一般要用两个汉字。

如:”花儿hu乺”中的"花”和”儿”结合成一个"儿化音节"。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用拼音字母拼写儿化韵,一律在原韵母后面加一个r来表示。

普通话里的”儿化"音变现象具有以下作用:1、语法上,区分词性。

例如:画(动词)-—画儿(名词)尖(形容词)—-尖儿(名词)2、词汇上,区别词义。

例如:眼(眼睛)-—眼儿("小洞"之义)头(脑袋)——头儿(”负责人”之义)3、修辞上,表示微小的形状或者带有喜爱、亲切等感情色彩。

如:鲜花儿、女孩儿、好玩儿、山歌儿(二)儿化韵的读音规律方言区人不容易发好儿化韵,主要障碍在于有些韵母(尾)不便于卷舌,需要注意它们的读音变化规律:l、韵母中最后一个元音是a、o、e、ê、u,在发这个元音的同时加卷舌动作,如:那儿nàr鲜花儿xiānhuār山坡儿shānpōr干活儿gànhóur这儿zhèr台阶儿táijiēr水珠儿shuǐzhūr小狗儿xiáogǒur2、韵母有韵尾i 或n 的,丢掉韵尾,在发韵腹的同时加卷舌动作,如:小孩儿háir→hár香味儿wèir→wèr拐弯儿wānr→wār唱本儿běnr→běr3、韵母i、ü要在i、ü后面加上一个[Er](发音比 e 的舌位略前,略低,舌面要放松,《汉语拼音方案》就写 e ),同时加卷舌动作,如:小鸡儿jīr→jiēr金鱼儿yúr→yuér4、韵母是—i [ü〕、—i〔〕的,丢掉这个韵母,改成[E],然后卷舌,如:树枝儿zhīr→zēr没事儿shìr→shèr鱼刺儿cìr→cèr细丝儿sīr→sēr5、后鼻音韵母,丢掉韵尾ng ,发韵腹元音时,口、鼻同时出气,形成鼻化元音(国际音标用"~"作为元音鼻化记号),同时卷舌,如:蛋黄儿huáng r→huDr小虫儿chóngr→c h?r。

儿化音变的发音规律

儿化音变的发音规律

儿化音变的发音规律
儿化音变是普通话和一些北方方言中常见的语音现象,它发生在韵母的发音过程中,通过卷舌动作来实现。

以下是儿化音变的发音规律:
1. 儿化音变主要发生在韵母中,除了ê、er 之外,其他的韵母都可以进行儿化。

2. 在儿化时,舌头上翘,即进行卷舌动作。

这会导致舌位升高和前移,使得一些韵母的发音发生变化。

3. 在儿化过程中,舌位较高的韵母如 -i、-n 在卷舌时发不成,会丢失这些音素。

4. 同时,韵腹元音也会受到影响,变得较为中央化,即所谓的“央化”现象。

5. 对于后鼻音韵尾–ng,儿化时会丢失,使得韵腹元音变得带有鼻音色彩。

6. 在儿化过程中,有些音节会发生韵尾丢失、韵腹变化或增音的现象。

7. 儿化音变还伴随着一些其他音变现象,如脱落、增音、更换和同化等。

8. 儿化音变主要表现在韵尾和韵腹的变化上,对韵头声母没有影响。

9. 在实际发音中,可以通过略微放松口腔肌肉,在发出韵腹的同时,顺势将舌尖部分向上卷起。

对于容易卷舌的音节可以直接卷舌,对于不容易卷舌的音节可以略微下降舌位后再尝试卷舌。

10. 对于不同类型的韵母,儿化的发音规律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韵母末尾是 a、o、e、u 的音节,可以直接加上卷舌动作 -r;对于韵母是 a。

儿化音教学方法

儿化音教学方法

儿化音教学方法儿化音是汉语语音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在汉语中起到了丰富语音表达和增加语言韵味的作用。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教授儿化音成为了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提出几种儿化音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儿化音的规律。

一、听音辨析法听音辨析法是儿化音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聆听语音,并配合练习,从中感受儿化音的变化。

例如,教师可以用“一条红色大鱼”和“一条红色大渔”两个句子进行听音辨析,让学生分辨出其中的区别,并解释儿化音的产生原因。

二、反思启示法反思启示法是一种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儿化音的规律和特点。

例如,教师可以问:“为什么有些字会发生儿化音?儿化音有什么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他们对儿化音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模仿朗读法模仿朗读法是一种通过模仿和朗读来培养学生儿化音发音技巧的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儿化音词句,让学生跟读并模仿发音。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一把红扇子”,引导他们准确模仿并掌握其中的儿化音发音规律。

四、词语搭配法词语搭配法是一种通过词语搭配来巩固儿化音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儿化音的词语搭配练习,让学生通过重复操练来巩固和掌握儿化音的用法。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儿化音的正确形式,如“今天的天气真_______(好)”。

五、情景导入法情景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情景演示来引发学生对儿化音的理解和运用的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理解和运用儿化音。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对话中使用儿化音,从而加深对儿化音规律的记忆和理解。

综上所述,儿化音的教学对于学生打好汉语语音基础至关重要。

教师们可以根据不同教学情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教学,以提高学生对儿化音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拼音字母——儿化音

拼音字母——儿化音
考点 1、什么叫儿化音; 2、儿化音的用法。
儿化音
儿化音,是指一个音节带上卷舌动作, 韵母发生银边,成为卷舌韵母。拼写时一 般只在原音节末尾加上字幕r。
儿化音的作用:
在普通话中,儿化音具有区别词义、 区分词性的功能,如 “一点”是名词指时 间,“一点儿”作量词,是“少量、少许” 的意思。 表示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常用儿化 音。如:脸蛋儿、花儿、小孩儿、电影儿。 表示少、小、轻等状态和性质,也常 常用到儿化音。如:米粒儿、门缝儿、蛋 黄儿。
词儿cí ---cér 事儿shì ---shèr
儿化音的发音规律:
韵母是ui、in、un、ün
读音去去i或n,加er
麦穗儿màisuì ---màisuèr 干劲儿gànjì n---gànjièr 飞轮儿fēilún---fēiluér 白云儿báiyún---bá iyüér
儿化音的发音规律:
韵母或尾音是a、o、e、u
读音不变,加r
号码儿hàomǎ—hàomǎr 粉末儿fěnmò---fěnmòr 唱歌儿chànggē---chànggēr 眼珠儿yǎnzhū---yǎnzhūr
儿化音的发音规律:
尾音是i、n
读音去i或n,加r
壶盖儿húgài---húgàr 心眼儿xīnyǎn--xīnyǎr
儿化音的发音规律:
尾ng---diànyǐr 帮忙儿bāngmáng---bāngmár
儿化音的发音规律:
韵母是i、ü
读音不变,加er
玩意儿wányì ---wányièr 毛驴儿máolǘ---máolüér
儿化音的发音规律:
韵母是- i
读音去-i,加er

普通话音变——儿化教案

普通话音变——儿化教案

普通话音变——儿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第四章“语音”部分,主要内容为普通话音变中的儿化现象。

儿化是普通话中的一种常见音变现象,即在某些词或词尾加上“儿”的音,使得词的发音发生变化。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儿化的定义、规律以及儿化词的发音要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儿化的定义、规律及发音要领。

2. 培养学生正确发音、区分儿化与非儿化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儿化音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化规律的掌握,尤其是儿化音的发音要领。

教学重点:儿化词的识别、发音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教材、录音机、磁带、黑板、粉笔。

2. 学具: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含有儿化词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儿化音,引发他们对儿化现象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1)讲解儿化的定义、规律及发音要领。

(2)举例说明儿化词的识别与发音。

3. 实践练习(15分钟)(1)教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2)学生相互练习,教师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历年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关于儿化音的真题,分析解题技巧。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儿化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儿化的定义、规律及发音要领。

2. 儿化词的识别与发音方法。

3. 例题及解题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第四章第3题:儿化音练习。

(2)教材第四章第4题:改错题。

2. 答案:(1)练习题答案见教材。

(2)改错题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收集生活中的儿化词,进行分类整理。

(2)了解其他方言中的儿化现象,对比分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儿化规律的掌握,尤其是儿化音的发音要领。

2. 实践练习:教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学生相互练习,教师指导。

3. 例题讲解:讲解历年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关于儿化音的真题,分析解题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儿化的性质和作用
er韵母叫儿韵,只有"儿、而"ér、"尔、耳、迩、饵"ěr."二、贰"èr等很少几个常用字。

有具体的意义。

er有另外的作用,它可以和韵母结合起来,使这个韵母发音时带有卷舌色彩,这就是"儿化韵"。

一般不表示什么具体的意义。

"儿化韵"是韵母的一种音变现象。

韵母儿化以后读音要发生变化,在发这个音节的同时韵母就产生卷舌动作,虽然读音只是一个音节,但是在书写上一般要用两个汉字。

如:
"花儿hu乺"中的"花"和"儿"结合成一个"儿化音节"。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用拼音字母拼写儿化韵,一律在原韵母后面加一个r来表示。

普通话里的"儿化"音变现象具有以下作用:
1、语法上,区分词性。

例如:
画(动词)--画儿(名词)尖(形容词)--尖儿(名词)
2、词汇上,区别词义。

例如:
眼(眼睛)--眼儿("小洞"之义)头(脑袋)--头儿("负责人"之义)
3、修辞上,表示微小的形状或者带有喜爱、亲切等感情色彩。

如:
鲜花儿、女孩儿、好玩儿、山歌儿
(二)儿化韵的读音规律
方言区人不容易发好儿化韵,主要障碍在于有些韵母(尾)不便于卷舌,需要注意它们的读音变化规律:
l、韵母中最后一个元音是a、o、e、ê、u,在发这个元音的同时加卷舌动作,如:
那儿nàr鲜花儿xiānhuār
山坡儿shānpōr干活儿gànhóur
这儿zhèr台阶儿táijiēr
水珠儿shuǐzhūr小狗儿xiáogǒur
2、韵母有韵尾i或n的,丢掉韵尾,在发韵腹的同时加卷舌动作,如:
小孩儿háir→hár香味儿wèir→wèr
拐弯儿wānr→wār唱本儿běnr→běr
3、韵母i、ü要在i、ü后面加上一个[Er](发音比e的舌位略前,略低,舌面要放松,《汉语拼音方案》就写e),同时加卷舌动作,如:
小鸡儿jīr→jiēr金鱼儿yúr→yuér
4、韵母是-i[ü〕、-i〔〕的,丢掉这个韵母,改成[E],然后卷舌,如:
树枝儿zhīr→zēr没事儿shìr→shèr
鱼刺儿cìr→cèr细丝儿sīr→sēr
5、后鼻音韵母,丢掉韵尾ng,发韵腹元音时,口、鼻同时出气,形成鼻化元音(国际音标用"~"作为元音鼻化记号),同时卷舌,如:
蛋黄儿huángr→huDr小虫儿chóngr→ch?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