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青铜时代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青铜器设计

中国古代青铜器设计

艺术设计史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2
第二节 青铜器设计
2.个性化和系列化的造型设计
商周青铜器可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杂
接演变而来,大部分是商周时新创造。造型形 式主要有几何形体和自然形体两大类。
一、球形:有祭器也有食器,商周初圆鼎腹凸点偏低,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
商周以来,活动在我国广大的北方草原地区的古代部族,大 都过着游牧或半游牧的生活。他们不仅为发展畜牧经济付出了艰 辛劳动,而且还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在我国北方长城沿 线,尤其是鄂尔多斯地区,曾出土了大量的以动物纹为特征的青 铜艺术品,人们通常称之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它是我国北 方草原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具有这种艺术特征的器物,不仅 有种类繁多的装饰品,还有不少日常生活实用器。
艺术设计史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2.个性化和系列化的造型设计
四、异形:非对称。
艺术设计史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2.个性化和系列化的造型设计
五、象生形:祭器。辟邪。
艺术设计史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2
第二节 青铜器设计
3.成型工艺对造型的影响
青铜铸造:制模、塑出纹样——翻制泥芯——范芯自然干燥 和高温焙烧并经修整——范、芯的组装和糊泥——浇铸铜液—— 出范、出芯,清理——加工修整,成品。 早期一模一范,西周中期后一模数范,系列化统一成列鼎,具家 庭风格。
三、繁缛富丽,系统严谨。
司母戊[wù] 鼎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 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 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司母 戊大方鼎。
高133厘米、长110厘米、 宽78厘米、重约832千克,鼎 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 (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 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 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 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 器。

中国传统图案3古青铜器图案

中国传统图案3古青铜器图案
“礼制”成为统治阶级内部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精选ppt
2
青铜器时代
《图案》 第二章 中国传统图案 第二节 中国青铜器图案
商、周最高统治者自称为“天子”。 “天命”论是奴隶主阶级维持政权的精神支柱,认为天能致 命于人,决定人类的命运。 繁多的祭祀和占卜巫术活动,成为沟通人王和天帝之间的 精神桥梁。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并无崇拜的具体偶像,只 是运用隆重的仪式,成套凝重庄严的青铜祭器,大批宰杀 牛羊并殉杀人口,抽象地烘托出天帝的神威。 青铜时代促成青铜礼器的产生,作为政治权威的象征,造型 和图案就必须与其功能相适应,于是青铜器展现出雄伟怪异、 狞厉威严的风貌。
对称均衡
青铜器图案常以青铜器的柱脚为对称线布局图案, 左右相同,产生庄重感。在同一装饰面上的青铜器 图案也有许多对称图形,最为典型的是兽面纹。
节奏韵律
青铜器图案线条的粗细反复,是一种节奏。 青铜器图案中的二方连续图案,产生节奏。 青铜器图案中的凤鸟纹之凤冠、凤尾、兽面纹之兽 角的卷曲、回纹的层层放大等均蕴藏着韵律感。
对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的人物造型有很大的影响。
精选ppt
36
《图案》 第二章 中国传统图案 第二节 中国青铜器图案
精选ppt
37
《图案》 第二章 中国传统图案 第二节 中国青铜器图案
精选ppt
38
《图案》 第二章 中国传统图案 第二节 中国青铜器图案
精选ppt
水陆攻战宴乐壶
39
四、青铜器的图案语言
精选ppt
18
《图案》 第二章 中国传统图案 第二节 中国青铜器图案
精选ppt
19
《图案》 第二章 中国传统图案 第二节 中国青铜器图案
精选ppt

第二章_青铜时代

第二章_青铜时代

夏代镶嵌绿松石腰牌。二 里头文化是同时期中国最 发达的青铜文化,文明的 各个要素已经具备。此类 铜牌饰共出土3件,均作 长圆形,中间作成一面略 凸的镂孔,两侧各附两个 半环钮,以不同的绿松石 片镶嵌排列成精巧的兽面 纹。
城市的初现
宫殿基址、陵墓、居住及手工业 遗址等则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 因素。早于殷墟的商代城址有偃 师尸乡沟、郑州、湖北盘龙城等 处。再向前追溯,在公元前3000 年至前2000年的黄河、长江流域 及其他地区,都发现有用夯土或 石头筑成的城邑遗址,已具城市 雏形,如龙山文化的登封王城岗、 淮阳平粮台、章丘城子崖等遗址。
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面积达1万多平 方米,采用“四阿重屋”之式,即四面霤 水,两层屋檐。
宗教性的礼仪中心
祭祀活动在中国上古极频繁,因而祭祀中心的出 现也极早,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中 都有发现,如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中所见的女神 庙、女神像、积石冢,良渚文化反山、瑶山遗址 中所见的堆土祭坛、玉制礼器,等等。
夏、商、周三代,为灿烂 辉煌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商朝车马坑及马车复原图。传世文献记载, 夏代就发明了车,但目前考古尚未发现夏 代车的遗存,晚商以前的遗址中也罕见马 的骨骸。
中国的青铜时代
从红铜时代(铜石并 用时代)到青铜时代, 再到铁器时代。
红铜质地软,熔点高, 不适于制作工具,其 时仍以石器为主,齐 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 后期正处在中国的红 铜时代。
中华文明是多元的
夏朝不是中国境内跨入文明门槛的唯一中心。 现代考古学揭示出,中国境内的人种、文字、葬
俗葬式、彩陶和青铜等方面都独具系列,承递明 确, “中国文明西来说” 已不攻自破。 黄河流域中心论受到挑战。从东北到华南的广大 范围内,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都显露出文明的迹象, 恰似“满天星斗”。尤其是长江流域,其文化发 达程度令人惊叹,完全堪与同一时期的黄河流域 相媲美。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

这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从距今约8000年前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磨制石器和陶器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陶器、玉器、纺织品以及骨牙器、漆器制作日渐发达,工艺美术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著名的彩陶往往属于泥质红陶。

工艺美术讲究装饰和造型,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于彩陶,造型之美突出表现于黑陶。

彩陶和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最灿烂的美术创造。

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

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彩陶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装饰纹样上,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为其代表。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制作发达,其彩陶数量之众,装饰之丰富均令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的彩陶无法比肩,中国彩陶艺术至此达到顶峰。

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

黑陶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

以轮制技术烧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

陶质细腻、器胎极薄,陶色纯黑,表面打磨精细,漆黑光亮。

大多素面,有的器物表面饰以凹凸弦纹或纤细的镂孔花纹。

著名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出现在晚期。

由于这种陶器胎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0.5毫米,人们还习称之为“蛋壳陶”。

蛋壳陶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红山文化1935年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

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

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

这里出土了已知最早的玉龙。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启示和影响:1、功能和美观的统一2、技术对艺术的制约3、形式法则的创造4、经济原则的发明5、原始工艺美术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铜时代ppt课件

青铜时代ppt课件

.
24
们与坚实、厚重的造型相配合,体现出一 种难以用概念语言表达的原始宗教情感、 观念和理想,反映了那个“有虔秉钺,如 火烈烈”时代的惨烈、威严和凝重气象。
西周后期,随着神本主义向人本主义的
转向,用作祭祖敬神的青铜器皿,也日益 失去其神圣光彩和威吓力量。雷纹几乎绝 迹,饕餮纹缩小降低于鼎足等附庸地位。 战国时期,青铜器已从厚重严正转为轻灵 奇巧,刻镂由深沉转向浮浅,纹饰由定式 转向多变。这标志着煊赫千年的青铜时代 的终结。
坛。但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升,对神的
力量的崇拜渐次淡薄。从西周开始,社会
文化浓郁的宗教迷信氛围逐渐被注重世事
的精神冲淡,所谓“殷人尊神,率民以事 神。……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
之。”对天神无条件的绝对依赖,修正为 有条件的相对崇拜。
.
6
殷商西周时期,巫史是中华民族的第一 代文化人。巫是世袭的专掌人神交通的官 员,随着文字的使用,他们的职责也由单 一的占卜扩大为参与政治管理,主要方式 是“掌官书以赞治”。既然他们是神的意 志的权威阐释者和神权的实际掌握者,就 有权训御君主的言行,因而地位崇高。
巫史从事的文化活动主要有龟卜和占 筮、祭祀、书史、星历、教育和医药。而 巫咸、史佚、苌弘、伯阳父都是其中的著 名人物。
.
7
巫史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导致中华
传统学术具有如下特点:
1.学术与政治纠缠。因为巫史的各种文
化活动的目的都是维护现存制度,开了后
世知识阶层对学术的探究与对政治的关注
高度一致的传统。
但符号的本质是记事,它尚未与语言 中的具体词相结合。距今4000余年的龙 山文化晚期,与口语中的具体的词意相 对应的刻划文字“共”,出现在河南阳 城出土的陶器上。阳城是夏代的都城, 那么,中国最早的成形文字出现在夏代 初期。

青铜时代是什么时期

青铜时代是什么时期

青铜时代是什么时期引言人类的历史可以被分为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阶段。

其中一个重要的时期是青铜时代,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青铜时代凝聚着古代人类的智慧和文化,为现代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青铜时代的定义、历史背景、特征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青铜时代的定义青铜时代是指在青铜器被广泛使用的时期,大约从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前1200年。

这个时期蕴含着人类文化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标志着石器时代向金属时代的过渡。

青铜器是当时最先进的工艺品,由铜和锡的合金制成。

它们的制造速度和质量远远超过石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历史背景青铜时代的出现与农业的兴起密切相关。

随着农业和定居生活的发展,人类开始培育农作物和饲养家畜,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

这种改变催生了社会的分工和贸易的发展,人们开始生产和交换物品。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人们寻找更好的工具和武器。

铜和锡的发现和运用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了青铜时代的到来。

三、青铜时代的特征1. 青铜器的广泛使用:青铜器在青铜时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除了农业用具和武器,青铜器还用于装饰、礼仪和宗教仪式等方面,成为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青铜器的制造技术和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多样化和精美的风格。

2. 社会组织的发展:青铜时代见证了社会组织的发展。

人们逐渐从原始部落过渡到城市化的社会结构。

城市的出现促进了工匠和商人的兴起,社会分工更加细化。

同时,城市也成为政治、宗教和文化活动的中心。

3. 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加强:随着城市和贸易的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增加了。

人们开始进行长途贸易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技术的传播、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融合。

这些交流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打下了基础。

四、青铜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 技术和工艺的进步:青铜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各种技术和工艺的革新。

青铜器的制造过程需要熔炼和铸造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冶金学的发展。

中国设计史,一、中国设计艺术起源,第二章青铜时代设计

中国设计史,一、中国设计艺术起源,第二章青铜时代设计

―北京人”的尖状器
旧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燧 石、鹿角和骨头所制成 的各种工具
•新石器时代
鹿角制成的鱼叉
石器设计的审美法则:
• 1.宜人性
• 2.形式感 • 3.实用性
为什么说石器是人类早期的设计活动? • 一、它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标准化,这既是为了适应使 用要求,也是由于要适应当时的技术和材料所限定的 条件。 • 二、它表明了原始人类对于石料的特点以及打制成形 方法的清楚认识。精致石器显示了卓越的美感和制作 者对于形的控制能力。
①用漩涡纹组成装饰 ②用葫芦形纹作面的分割,使装饰面区分数个单位。 ③流行运用锯齿纹,彩绘的线条红、黑相间。
旧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燧石、鹿角和骨头所制成的各种工具
生 产 力
人 类 改 造 自 然 的 能 力
谁来改造
劳动者
利 用
怎么改造
人的因 素
生产工具
加 工 改造什么
劳动对象
生 产 资 料
物的 因素
人类最初只是使用天然的石块或棍棒为工具,后来经过无数次的经验 积累,渐渐学会了选择石块,这种选择必不可少地需要他们进行观察、 判断、比较等自觉的思维活动,并逐步掌握了改进的简单加工技术,出
陶器的用途——器型
• 多数情况下,日常生活用。 • 但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用两瓮对合埋葬小孩的例子, 瓮上凿一小孔,表达了原始人对再生的向往。
尖底瓶
• “彩陶文化”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 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 彩陶的做法 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矿物质原料彩 绘,然后入窑烧制,烧制成型的彩陶呈现出赭红、 黑、白诸种颜色图案。
陶器图案的几大类型
• ⑴.半坡型
– 以西安半坡、临时漳姜寨、宝鸡北首岭为代表 – 底式平底钵、平底盆、彭腹罐、细颈瓶等施彩 – 花纹绘在口沿、器肩、上腹等醒目位置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

这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从距今约8000年前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磨制石器和陶器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陶器、玉器、纺织品以及骨牙器、漆器制作日渐发达,工艺美术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著名的彩陶往往属于泥质红陶。

工艺美术讲究装饰和造型,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于彩陶,造型之美突出表现于黑陶。

彩陶和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最灿烂的美术创造。

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

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彩陶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装饰纹样上,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为其代表。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制作发达,其彩陶数量之众,装饰之丰富均令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的彩陶无法比肩,中国彩陶艺术至此达到顶峰。

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

黑陶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

以轮制技术烧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

陶质细腻、器胎极薄,陶色纯黑,表面打磨精细,漆黑光亮。

大多素面,有的器物表面饰以凹凸弦纹或纤细的镂孔花纹。

著名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出现在晚期。

由于这种陶器胎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0.5毫米,人们还习称之为“蛋壳陶”。

蛋壳陶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红山文化1935年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

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

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

这里出土了已知最早的玉龙。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启示和影响:1、功能和美观的统一2、技术对艺术的制约3、形式法则的创造4、经济原则的发明5、原始工艺美术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青铜时代
自禹的儿子启开始,部落联盟首脑从禅让转为世 袭,国家随之诞生。
金属工具的使用和文字的发明使人类超越蒙昧时 代(旧石器)和野蛮时代(新石器),进入文明 时代(青铜器及铁器)。
东亚大陆文明初兴大约发生在距今4000年的夏 朝,其后的商朝和西周,都是中国早期古典文明 的辉煌时期。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大多成组成列出土,器物 的组合具有规律性;中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其次用作生产工具。
青铜器的鼎盛期在殷商及西周时期,在 此之前铜石并用,在此之后铜铁并用。
《考工记》明确记载了不同器具中铜锡 的比例: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 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 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太刃之齐。五分其金 而锡居二,谓之杀矢之齐。金、锡半,谓 之鉴燧之齐。
三、青铜器及三代的物质文明
我们祖先最早使用的金属是红铜,但红铜熔 点高,质地软,这时属于铜石并用的时代。
青铜则是铜锡的合金,性能优于红铜,在夏 代已大量出现,一直沿用到东周时期。战国 铁器逐渐普及,进入铜铁并用的时代。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有:1.饪食器,2.酒器和 水器,3.兵器,4.生产工具,5.乐器
中国早期文明独有的特征如宗法血缘组织 的连续性、血缘组织与地缘组织合一的特点、 极其重视礼制活动等,都不是西方学者所能 理解的,也不是西方的文明理论所能概括的。
中国文明出现的决定性标志是夏朝的首次 完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阶 级分
化明显,国家体系完整。其地点主要集中 在豫西和晋南地区。
青铜器充作国家政权的要件,可能优先制 造礼器和兵器。礼器是政治权力的象征,拥 有数量的多寡,象征着其等级之高低和身份 的贵贱。兵器则是国家强制力量的物质保证。
青铜礼乐器以钟鼎为主,其留存最为壮 观。如司母戊大方鼎重875公斤,西周编 钟更是精巧绝伦,皆能一钟双音,四羊尊 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这两类器皿代表了 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平。
工匠们还能根据火焰的颜色来判断熔炼 的进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 铸也。成语“炉火纯青”就来自于此。
青铜生产工具出土较少的原因:今大批出 土的皆为贵族墓葬,贵族生前不事农事,不 会有生产工具随葬。从事农作的庶众,既无 工具随葬,其后人也不愿其在另一世界仍辛 苦勤劳,将非享乐的生产工具随葬。且废旧 工具无纹铭,不为金石家珍视。加之铜器本 身有金钱价值,出土即经改铸,而废旧石器 只有弃掷一途,故今天见到的石制工具反较 青铜工具为多。
出土青铜器中兵器数量最多,以戈最为 常见,虽不废木石,但杀伤部位无疑都已 采用青铜。
饮食器也极多,其中酒器种类占了压倒 多数。
商代四羊方尊,1938年湖南宁乡县出 土
饕 餮 纹




云雷纹
商代青铜夔龙 纹枭首方簋
夔凤纹匽侯盂
商代中后期及西周前期是青铜器的兴盛 时期,此期青铜器的纹饰以饕餮纹、夔龙、 夔凤、鸱枭等为主,尤以饕餮纹为代表。 这是一种非牛非羊、非虎非豹的传说中的 动物,它带给人一种狰狞、神秘、恐怖和 威吓的力量。这些凌驾、超越于世间存在 的种种具体动物形象之上的抽象的图案, 象征着贵族阶级雄踞社会之上的威严、权 势和暴力。它们是巫史的脑与工匠的手共 同创造出来的神的意志的表象化。它们作 为某种象征符号,其背后隐藏着人们心中 确乎存在的超世间的权威力量。它
二、文明的初现
文明出现的标志:文字的使用、城市的 出现、青铜器的使用、阶级与国家的建 立、宗教性礼仪中心的筑成等。其中的 一项或几项出现可被看做文明出现的标 志。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近晚期的一些文化遗 址中,普遍发现了标志着文明初现的多 种征象。
1.青铜器的使用(二里头文化,4000年) 2.城市的初现(宫殿基址、陵墓、居住及手 工业遗址是中国城市出现的标志) 3.宗教性的礼仪中心 4.文字的使用
青铜器在中国的使用,约相当于从夏代(公元前 2000年)至春秋战国之交(公元前5世纪),经 历了约1500年,习惯上将这一时段称为中国文 明的“青铜时代”。
一、巫史勃兴
世界各民族文化史的前期,不约而同地 都出现过职能范围宽广,权位十分显赫的 神职社会成员。中国的殷商时期正是如此, 当时巫史们垄断神坛、把持政坛、执掌学 坛。但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升,对神的 力量的崇拜渐次淡薄。从西周开始,社会 文化浓郁的宗教迷信氛围逐渐被注重世事 的精神冲淡,所谓“殷人尊神,率民以事 神。……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 之。”对天神无条件的绝对依赖,修正为 有条件的相对崇拜。
巫史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导致中华 传统学术具有如下特点:
1.学术与政治纠缠。因为巫史的各种文 化活动的目的都是维护现存制度,开了后 世知识阶层对学术的探究与对政治的关注 高度一致的传统。
2.神学与科学交织。 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混杂,并为社会 科学所笼罩,极大地限制了理论形态自然 科学的独立发展。 4.在社会科学方面,文史哲汇通。因为 巫史同时是历史学家、文学家和哲学家。
殷商西周时期,巫史是中华民族的第一 代文化人。巫是世袭的专掌人神交通的官 员,随着文字的使用,他们的职责也由单 一的占卜扩大为参与政治管理,主要方式 是“掌官书以赞治”。既然他们是神的意 志的权威阐释者和神权的实际掌握者,就 有权训御君主的言行,因而地位崇高。
巫史从事的文化活动主要有龟卜和占 筮、祭祀、书史、星历、教育和医药。而 巫咸、史佚、苌弘、伯阳父都是其中的著 名人物。
们与坚实、厚重的造型相配合,体现出一 种难以用概念语言表达的原始宗教情感、 观念和理想,反映了那个“有虔秉钺,如 火烈烈”时代的惨烈、威严和凝重气象。
但中国文明的源头是多元的,从东北到 华南的广大区域里都有早期文明的遗迹 (都邑)被发现,呈现满天星斗的面貌, 所以黄河流域并非华夏文明的唯一摇篮, 黄河也不能说是我们唯一的母亲河,因为 长江流域的文明程度相比同期的黄河流域 毫不逊色。其范本则以河南殷墟和四川三 星堆为代表。
我们的文明更不是西来的。
目前推定商王武丁在位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1250 年至1192年间。武王伐纣克商的精确时间是公元 前1046年。比原有纪年提前了约40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