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溶液的配制教学总结

合集下载

溶液配制的实训报告

溶液配制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1. 熟悉溶液配制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步骤;3.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4. 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二、实训原理溶液配制是指将一定量的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具有一定浓度的溶液。

溶液的浓度通常用物质的量浓度(mol/L)表示。

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与溶液的体积成反比。

三、实训用品1. 仪器: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托盘天平、药匙、滤纸等;2. 药品:固体试剂、液体试剂等;3. 溶剂:蒸馏水。

四、实训步骤1. 计算所需溶质的量:根据实验要求,计算出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然后根据物质的量浓度(c)的定义,计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m)。

2. 称量:使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所需溶质的质量。

对于固体试剂,需先用药匙取一定量的试剂,然后放入烧杯中,调整天平至平衡。

3. 溶解或稀释:将称量好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溶剂,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溶质完全溶解或稀释至所需浓度。

4. 移液:将溶解好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使用胶头滴管控制液体流速,避免溅出。

5. 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6. 定容: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

7. 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溶液配制的原理和方法,熟悉了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步骤。

2. 在实训过程中,注意了以下事项:(1)称量时,避免将药品撒落;(2)移液时,注意液体流速,避免溅出;(3)洗涤时,确保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4)定容时,避免过量加水,影响溶液浓度。

3. 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溶质溶解速度慢:提高搅拌速度,或适当加热;(2)溶液浓度偏低:检查称量、移液等步骤,确保操作准确;(3)溶液浓度偏高:检查计算、称量等步骤,确保操作准确。

溶液的配制_实验报告

溶液的配制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方法。

2. 掌握准确量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等基本操作。

3. 学会使用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滴定管等实验仪器。

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溶液的配制是指将溶质按照一定比例溶解于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实验中常用的溶液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法和间接配制法。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

2. 试剂:待配制溶液的溶质、溶剂、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称量溶质:根据配制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准确称量所需溶质的质量。

2. 溶解溶质:将称量好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溶剂,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质完全溶解。

3. 量取溶剂:使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体积的溶剂。

4. 转移溶液:将溶解好的溶液通过玻璃棒引流,转移到容量瓶中。

5. 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用少量溶剂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6. 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溶剂至刻度线,用滴定管滴加溶剂,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 混匀:将容量瓶中的溶液倒置几次,使溶液充分混合均匀。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实验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试剂及操作步骤。

2. 计算溶液的浓度,公式为:c = n / V,其中c为溶液浓度,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3. 分析实验结果,判断溶液浓度是否符合预期。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溶液的浓度。

2. 分析实验结果,判断溶液浓度是否符合预期。

3.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方法,熟悉了使用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滴定管等实验仪器的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了操作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培养了科学态度。

同时,我们也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差,如称量误差、量取误差等,通过分析原因,我们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溶液的配制知识点总结

溶液的配制知识点总结

溶液的配制知识点总结一、实验室常用的溶液配制方法1. 一般常用的溶液配制方法有称量法、容量法、稀释法和溶解法等。

2. 称量法是以称量原料或溶质的固体质量为基础进行的配制方法。

一般是先称取固体溶质,然后溶解在适量水中,最后通过加水至所需体积。

称量法适用于精确配制浓溶液,如标准溶液。

3. 容量法是将一定体积的液体容器作为固定标准,向其中加入一定的溶质质量,配制所需浓度溶液。

容量法适用于精确配制稀溶液和标准溶液。

4. 稀释法是将浓溶液通过加入适量的溶剂稀释至所需浓度的溶液。

稀释法适用于大容量的常用溶液的制备。

5. 溶解法是将一定物质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调整浓度以得到所需的溶液。

溶解法适用于一些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盐酸、硫酸等。

二、溶液配制中的注意事项1. 必须使用准确的称量器具和标定过的量筒、瓶口样品瓶,避免实验操作中的误差,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2. 在称量试样时,应使用分析天平,掌握其精确误差,保证称取样品的准确性。

3. 在配制溶液时,应按配制的要求逐步加入试剂,并用加热或者搅拌等方法辅助溶解(如需)。

4. 在溶解固体试样时,应用少量溶剂先将试样湿润,然后加入余量溶剂继续溶解,以达到均匀溶解的效果。

5. 配制标准溶液时,必须使用精密的电子天平和标定过的量筒,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步骤进行。

6. 在配制酸碱溶液时,要注意操作安全,必须佩戴防护装备,避免酸碱飞溅伤人。

7. 配制有毒、易挥发、易揮发、强臭、强酸、强碱等有害试剂时,应准备好防护措施,如通风设施、防护服等。

三、常用的溶液计算方法1. 浓度的计算:溶液的浓度通常用摩尔浓度(M)或质量浓度(g/L)表示,计算公式为C=n/V或C=m/V。

2. 溶液的稀释计算:浓度为C1的溶液,向其中加入V1体积的溶剂后,溶液的浓度变为C2,按C1V1=C2V2进行稀释计算。

3. 溶质的质量计算:获得溶液质量m,浓度C,溶液体积V后,可以按m=C×V进行溶质质量的计算。

配制溶液实验报告思想总结

配制溶液实验报告思想总结

配制溶液实验报告思想总结配制溶液实验是化学实验中一项基础实验,通过溶解溶质于溶剂中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

在实验操作中,需要精确控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以达到所需的溶液浓度。

配制溶液的实验涉及到溶液的稀释、计算溶液浓度、实际操作等技巧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总结出一些思想和注意事项。

首先,在配制溶液的实验中,准确称取溶质和溶剂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溶质来说,要确保溶质的质量准确,可以使用天平进行称量,并使用称重瓶或纸张进行称量的准确度。

对于溶剂来说,通常是通过容量瓶等器皿来进行体积度量,要确保器皿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此外,在称取溶剂的过程中要避免溶剂的蒸发和损失,以确保配制出准确的浓度。

其次,在计算配制溶液浓度时要确保使用正确的单位和比例。

根据配制溶液的要求,可以通过浓度计算公式来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比例。

在进行计算时,要注意所使用的单位,并进行单位转换,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此外,在配制溶液时,要注意配制过程中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某些溶质在特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在配制溶液时需要注意并控制温度。

而有些溶质可能会在溶解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或分解,导致溶液不稳定或质量变化,因此要在配制过程中注意这些可能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适当的控制和调整。

最后,在配制溶液实验中,要进行适当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所使用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以及溶液的浓度等信息。

同时,要注意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偏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这有助于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并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配制溶液实验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操作和技巧,需要仔细和准确地进行。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溶质和溶剂的准确称取、正确计算浓度、控制溶解度和稳定性等因素,并进行适当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

通过这些思想和注意事项的总结,可以提高配制溶液实验的成功率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做溶液配制实验报告(3篇)

做溶液配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溶液配制实验目的:1. 熟悉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方法。

2. 掌握使用量筒、容量瓶、移液管等仪器进行溶液配制的技巧。

3. 了解溶液浓度、摩尔浓度等基本概念。

实验原理:溶液配制是指将溶质按照一定比例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溶液的浓度可以用质量浓度、摩尔浓度等表示。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准确称量溶质的质量、量取溶剂的体积,利用容量瓶、移液管等仪器进行溶液的配制。

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电子天平、量筒、容量瓶、移液管、烧杯、玻璃棒、滴定管、洗瓶、滤纸等。

2. 试剂:氯化钠、蒸馏水、氢氧化钠、硫酸等。

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质量的溶质。

根据实验要求,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所需质量的溶质。

2. 量取一定体积的溶剂。

使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溶剂,倒入烧杯中。

3. 将溶质加入溶剂中。

将称量好的溶质小心地加入烧杯中的溶剂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 调整溶液体积。

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烧杯和玻璃棒,将冲洗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5. 定容。

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处。

用滴定管滴加蒸馏水,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6. 摇匀。

将容量瓶盖紧,倒置几次,使溶液混合均匀。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

2. 结果分析:通过准确称量溶质的质量、量取溶剂的体积,以及使用容量瓶、移液管等仪器进行溶液的配制,成功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

实验讨论:1. 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溶质粘附在容器壁上,影响溶液的浓度。

2. 使用量筒、容量瓶、移液管等仪器时,要确保准确读取刻度,避免读数误差。

3. 在定容过程中,要注意液面与刻度线相切,避免液面高于刻度线。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掌握了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方法。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溶液浓度、摩尔浓度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细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人:____指导教师:____第2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方法。

试验一溶液的配制和稀释

试验一溶液的配制和稀释

实验一溶液的配制和稀释一、实验目标1.学会一定浓度溶液的配制和溶液稀释。

2.学会固体试剂的正确取用和液体试剂的正确倾倒。

3.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和量筒等仪器。

二、实验原理1.质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L溶液中所含的溶质B的质量(m B)称为物质B n B的质量浓度。

根据PB = V计算需要多少克溶质。

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质量的溶质。

再将溶质溶解后加蒸馏水到需要的体积,混合均匀即得。

2 .溶液的稀释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有:C i X V i = C2 X V2 (稀释公式)。

利用稀释公式或十字交叉法计算出所需浓溶液的体积。

然后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溶液,再加蒸馏水到需要配制的稀溶液的体积,混合均匀即得。

(1)使用稀释公式时,①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要相同。

当表示方法不同p P *0时,通过溶液浓度表示方法的换算公式C B=-或C B B换算成同种溶液M B M B浓度的表示方法;②溶液体积的单位要相同。

(2)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慢慢地加入水中,并且边加边搅拌。

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三、实验仪器、试剂及其他1.仪器10 ml量筒,100ml量筒,500ml量筒,1000ml烧杯,试剂瓶,药匙,试管刷,托盘天平。

2.试剂浓硫酸(讥=0.98 ,p=1.84 g L-1)3.其他NaCI固体,惦=0.95的酒精。

四、实验内容1.100g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

(1)计算出配制100g生理盐水需要NaCI多少克?(2)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NaCI的质量。

(3)将NaCI放入烧杯中,加适量的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

(4)将烧杯中的溶液倒入100ml量筒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液一并倒入量筒里(定量转移)。

(5)往量筒中加蒸馏水使溶液的总体积为100ml,混合均匀即可。

最后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贴好标签备用。

2.用市售的浓硫酸(3B =0.98 ,p=1.84 g L-1)配制 3 mol L-1H2SO4 溶液50ml(1)计算配制溶液50ml需要浓硫酸多少毫升?(2)用干燥的10ml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浓硫酸,慢慢加入到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冷却后,定量转移至100ml的量筒中。

大一溶液配制实验报告

大一溶液配制实验报告

大一溶液配制实验报告引言:溶液配制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践技能,通过调配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我们可以实现各种实验的要求。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计算溶液浓度的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锻炼自己的实验技能。

实验目的: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浓度的计算方式,培养实验操作的技巧。

实验步骤:1. 准备试剂: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试剂。

将试剂精确称量,并注意防止交叉污染。

2. 准备容器:选择合适的容器,并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以防止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 溶液配制:根据实验要求和浓度计算公式,按照给定的比例将试剂溶解于溶剂中,并充分搅拌使其均匀混合。

4. 调整溶液体积:根据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调整溶液的体积,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或试剂来实现。

5. 配制完毕后,将溶液用标签标明名称、浓度、配制日期等信息,以便查找和使用。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根据给定浓度计算公式,通过逐步加入试剂和溶剂,并按照比例调整体积完成了溶液的配制。

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发现所配制的溶液浓度与理论计算值较为接近,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实验中我们还学习了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质量浓度、摩尔浓度、体积分数和体积浓度等。

这些计算方法是我们在日常化学实验和实践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和理解这些方法对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实验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些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注意试剂的纯度和准确称量,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最终溶液的准确度。

其次,要避免交叉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要记得给配制好的溶液附上标签,以方便日后使用和辨认。

结论:通过这次大一溶液配制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溶液配制的方法和原理,还发展了实验操作的技巧。

我们深入了解了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准确配制所需的各种溶液,为后续实验提供可靠的实验条件和数据支持。

溶液配制实训报告

溶液配制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使用量筒、移液管、容量瓶等仪器进行溶液配制的方法。

3. 学会计算所需溶质的量,并准确配制出指定浓度和体积的溶液。

二、实验原理溶液的配制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根据实验需求,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配制溶液。

常用的溶液配制方法有:直接配制法、间接配制法等。

本实验主要采用直接配制法,即根据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然后准确称量并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最后定容至所需体积。

三、实验用品1. 仪器:烧杯、量筒、移液管、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滤纸、托盘天平。

2. 药品:氯化钠固体、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计算:根据实验要求,计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

例如,配制100mL 0.1mol/L的氯化钠溶液,需称取0.1mol/L×0.1L×58.44g/mol=0.5844g氯化钠。

2. 称量:使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计算出的溶质质量。

注意,在称量过程中,应将溶质放在干燥的烧杯中,避免吸湿。

3. 溶解:将称量好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4. 移液:将溶解好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使用玻璃棒引流,避免溶液溅出。

5. 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确保溶质完全转移。

6. 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处。

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 摇匀:盖好容量瓶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使溶液均匀。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准确称量溶质是保证溶液浓度准确的关键步骤。

在称量过程中,应确保天平准确、称量容器干燥。

2. 溶解过程中,应充分搅拌,确保溶质完全溶解。

3. 移液过程中,应使用玻璃棒引流,避免溶液溅出。

4. 定容过程中,应准确读取刻度线,避免溶液浓度偏差。

5. 摇匀过程中,应确保溶液均匀,避免出现浓度梯度。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学会了使用量筒、移液管、容量瓶等仪器进行溶液配制,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溶液的配制
【实验目的】
1. 掌握几种配制一定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液体、固体试剂的取用方法。

2.熟悉量筒、容量瓶、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3.了解溶液配制的一般原则。

【实验原理】
溶液浓度有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等。

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体积;
质量浓度=溶质质量/溶液体积;
质量摩尔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的质量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体积分数=液体溶质的体积/溶液体积。

要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首先要弄清楚是配制哪种类型浓度的溶液(根据浓度的单位判断),再根据所需配制溶液的浓度、体积与溶质的量三者的关系,计算出溶质的量。

如果求出的是溶质的质量,则用天平称取溶质;如果求出的是溶质的体积,则用量筒量取溶质的体积。

最后加水至所要求的溶液的质量或体积即可。

配制溶液还包括稀释溶液: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首先利用稀释公式(如:c1V1=c2V2)计算出浓溶液的体积,然后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溶液,再加蒸馏水稀至所需配制的稀溶液的体积,混合摇匀即可。

配制一般溶液(即溶液浓度准确度要求不高的溶液),可以用量筒、托盘天平等仪器进行配制;但如果要配制标准溶液(即溶液浓度准确度要求高的溶液),则应采用分析天平、移液管、容量瓶等精密仪器进行配制。

【仪器与试剂】
烧杯、洗瓶、容量瓶(100mL、250mL、1000mL各一个)、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药匙、量筒(100mL)、电子天平。

NaCl固体(AR),95%酒精、40%甲醛溶液、碘、碘化钾、重铬酸钾固体(AR)、浓硫酸-重铬酸钾洗液、蒸馏水、NaOH固体(AR)。

【实验步骤】
一、移液管的洗涤
移液管和刻度吸量管一般采用橡皮吸耳球吸取铬酸洗涤液洗涤,沥尽洗涤液后,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洗涤干净。

(具体步骤详见“实验四十六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二、容量瓶的准备与洗涤
1. 容量瓶的准备
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检查方法是:往容量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盖好瓶塞,瓶外水珠用布或滤纸擦拭干净,左手按住瓶塞,右手拿住瓶底,将瓶倒立2 min,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渗出。

如不漏水,将瓶直立,将瓶塞转动约180°后,再倒立试一次。

2. 容量瓶的洗涤
容量瓶一般不用刷子机械地刷洗,其内壁的污渍最好用浓硫酸-重铬酸钾洗液来清洗,小容量瓶可装满洗液浸泡一定时间;容量大的容量瓶则不必装满,注入约1/3体积洗液,塞紧瓶塞,摇动片刻,隔一些时间再摇动几次即可洗净。

然后用水冲洗掉洗液,对着光亮检查一下是否已被洗净,内壁水膜是否均匀。

如果发现仍有水珠,则应再用洗液浸泡后再检查,直到彻底洗净为止。

最后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去自来水。

去离子水每次用量约为被洗仪器体积的1/3,一般洗2~3次。

三、溶液的配制
1. 配制250mL生理盐水(9g/L的NaCl溶液)
(1)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0.25×9=2.25克。

(2)称量:在天平上称量约2.25克NaCl固体,并将它倒入小烧杯中。

(3)溶解:在盛有NaCl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
(4)冷却到室温
(5)移液: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mL容量瓶中。

(6)洗涤: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倒入容量瓶中。

(7)定容:倒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至与凹液面平直。

(8)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9)装瓶、贴签。

2. 用市售的福尔马林配制250mL 5%福尔马林溶液
在配制福尔马林溶液(固定液或保存液)时,应将40%甲醛作为整个溶质来配。

例如配制5%福尔马林是取市售40%甲醛溶液5毫升跟95毫升蒸馏水混合。

实际上甲醛含量只有1.9%~2%,这种配法已成为实验室常用的惯例。

请自己设计配制方案。

3. 用市售的药用酒精(φ=95%)配制φ=75%的消毒酒精100 mL
(1)计算:计算所需药用酒精的体积=100×75%/95%=79 mL
(2)量取:用100 mL量筒量取所需的药用酒精。

(3)移液:将量取的药用酒精沿玻璃棒注入100mL容量瓶中。

(4)定容:倒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至与凹液面平直。

(5)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6)装瓶、贴签。

4. 0.75%碘酊的配制
0.75%碘酊的处方为碘7.5g、碘化钾4.5g、乙醇(95%,以下同)460mL、水
加至1 000mL。

传统的配制方法为:取碘化钾加少许水(1∶0.7)溶解后,加碘及
乙醇,搅拌使溶解,再加水至1 000mL,搅匀,即得。

5. 标准溶液的配制(举例)
配制0.01667mo/L K2Cr2O7标准溶液1000mL
(1)计算:所需K2Cr2O7的质量=0.01667×1×294.2=4.904g。

(2)称量:在电子天平上用减重法精密称取4.88~4.92克NaOH固体于小
烧杯中。

(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见实验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3)溶解:在盛有固体K2Cr2O7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
(4)冷却到室温
(5)移液: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1000mL容量瓶中。

(6)洗涤: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倒入容量瓶中。

(7)定容:倒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至与凹液面平直。

(8)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9)装瓶、贴签。

【注意事项】
1.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时,要少量多次地洗涤,以确保溶质全部被洗入容量瓶。

2.量筒不需要洗涤。

3.使用稀释公式时,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要相同。

如果稀释前后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不一致,则要进行不同浓度之间的换算。

【思考题】
1. 简述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

2. 操作过程中容易引起误差的地方有哪些?
3. 查阅福尔马林在医学上有何应用。

附:容量瓶使用六忌
一忌用容量瓶进行溶解(体积不准确);
二忌直接往容量瓶倒液(洒到外面);
三忌加水超过刻度线(浓度偏低);
四忌读数仰视或俯视(仰视浓度偏低,俯视浓度偏高);
五忌不洗涤玻璃棒和烧杯(浓度偏低);
六忌标准液存放于容量瓶(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

(长沙医学院王翠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