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连线列表法解决朴素逻辑
巧用连线列表法解决朴素逻辑

巧用连线列表法解决朴素逻辑更多信息关注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在朴素逻辑中存在元素对应的一类题目,这种对应问题可能是存在一定顺序的,或是没有顺序的,总之这属于同一类型题目。
这类题目我们在不能利用代入排除法解决时就要优先考虑到连线列表法。
“连线列表”,顾名思义,也就是将元素与元素之间进行连线或列出二维表格。
中公教育专家将通过一道例题带领考生来认识一下这种方法:【例1】某房间里有甲、乙、丙、丁四个人,他们的语言分别是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其中,只有丁一个人说英语;丙不说西班牙语;甲和某人说同一种语言;乙不能和甲交流;每个人只会说一种语言。
则可知甲说( )。
A.英语B.法语C.西班牙语D.无法确定中公教育解析:由“只有丁一个人说英语”,得甲、乙、丙不说英语;由“每个人只会说一种语言”,得丁不说法语和西班牙语;由“丙不说西班牙语”,得丙说法语;进而由“乙不能和甲交流”和“甲和某人说同一种语言”,得甲和丙说同一种语言,即甲说法语。
列出这样的一个二维表格之后,再根据题干中的条件进行相应的打勾或打叉,这样会使得题干中的条件更加一目了然。
对于这种两类元素的对应问题,可以用连线法、列表法解决,但是对于三类元素的对应问题我们要选择连线法,因为二维表格无法展示那么多条件。
另外,使用连线法时还要注意几个问题:①有关连实线,无关连虚线;②从条件多的元素入手。
如下面这个例题:【例2】某宿舍住着甲、乙、丙三个人,一个出生在长沙市,一个出生在武汉市,一个出生在重庆市。
他们所学的专业,一个是会计,一个是营销,一个是中文。
已知:①乙不是学中文的;②乙不出生在重庆市;③丙不出生在长沙市;④学习会计的不出生在武汉市;⑤学习中文的出生在长沙市。
根据上述条件,可推出甲所学的专业是:A.会计B.营销C.中文D.无法推断中公教育解析:连完线之后会发现仍然不能看出对应关系,这时应从乙入手,因为乙的条件最多,能够确定的是乙住在武汉,接下来仍然是乙的条件多,能够确定的是乙学习营销。
连线法解逻辑推理题

连线法解逻辑推理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连线法是逻辑推理中的一种常见方法,通过将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用线连接起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问题的逻辑结构。
在解决逻辑推理题时,连线法能够帮助我们整理并分析每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文将介绍连线法在解逻辑推理题中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连线法的应用步骤1. 理清问题思路:在解决逻辑推理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清问题的思路。
了解问题的要求和条件是解题的第一步,只有明确问题的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使用连线法进行推理。
2. 识别元素关系:在理清问题思路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识别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将问题中提到的各个元素用点表示出来,然后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是”,“不是”,“属于”,“不属于”等。
3. 进行连线操作:在识别了元素之间的关系后,我们可以开始使用连线法进行推理。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将具有对应关系的元素用线连接起来,表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通过多次连线操作,我们可以逐步推断出更多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4. 分析矛盾与排除错误选项:在使用连线法进行推理的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出现矛盾或错误的选项。
这时我们需要仔细分析矛盾的原因,找出错误的推理步骤,并将错误选项剔除。
通过对问题进行多次排除与筛选,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连线法的注意事项1. 注意转折关系:在进行连线操作时,我们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转折关系。
有些题目会通过转折词如“但是”、“然而”等来引入新的条件或结论,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清转折关系,正确应用连线法。
2. 避免盲目推理:在使用连线法进行推理时,我们要避免盲目推理或主观臆断。
要谨慎分析问题,遵循逻辑规律,确保每一步推理都有充分的依据。
同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陷阱选项,避免被误导。
3. 多练多思:连线法是一种较为抽象的逻辑推理方法,需要经过多次练习才能熟练运用。
在解决逻辑推理题时,我们可以多进行练习,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和分析思维,从而更好地应用连线法解决问题。
2017下半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巧用连线法解决朴素逻辑三元素问题

2017下半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巧用连线法解决朴素逻辑三元素问题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比如言语理解与表达,它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而我们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2017下半年重庆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发布时间【8月中旬】,报名时间为【8月中下旬】,笔试时间为【9月中下旬】,笔试科目为行测+申论,为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备战重庆公务员笔试,重庆中公教育为大家准备了免费的笔试辅导资料,希望考生们及时关注。
重庆公务员考试网祝你考试成功。
在做行测朴素逻辑的题目时往往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题干中出现不止一种条件要素,选项又相对单一,无法进行简单的代入排除,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使用列表法、假设法或连线法来解决问题。
那么今天中公教育就来一起用连线法来解决三元素问题。
一、快速审题,判断题目特征三元素问题往往是指题干中出现三种要素例:小王、小张和小孙是好朋友。
他们来自中国、日本和法国,学习专业有金融、物理和会计。
其中小王是法国人,小张不是中国人,学金融的不是法国人,小张学会计。
以下哪个选项可以推出?A.小王学金融B.小张学金融C.小孙是日本人D.小孙学金融在这道题目中,看似出现了很多人、很多国家以及不同的条件,但其实简单归纳一下,也就包含了三大要素:王、张、孙等人物要素;中日法等国家要素;金融、物理、会计等专业要素。
考生如果无法直观地得到相关线索时,便可以通过连线法让题干更为清晰。
2015山西省考行测备考:朴素逻辑两种快速解题技巧

2015山西省考行测备考:朴素逻辑两种快速解题技巧在公务员考试中,很多考生在备考时都觉得朴素逻辑很难,找不到解题思路和方法。
对此,中公教育专家跟大家分享一下朴素逻辑的两种常用解题方法:代入排除法、列表法。
首先,大家要理解朴素逻辑的基本含义,朴素逻辑是自发的、不系统的逻辑过程。
所谓自发,就在于很多时候,大家在使用着朴素逻辑,却并没有意识到。
所谓不系统,即朴素逻辑的具体过程可以单独存在。
所以,大家在解这类题型的时候就用不上之前学过的直言命题、复言命题的解题思路了,因为没有矛盾关系逆否命题可以找,也不需要去判断真假话,而更多的是需要大家用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代入排除法适用于题干信息和选项信息都比较全面的题目,一种是把题干信息代入到选项中,排除错误的选项,另一种是把选项信息代入题干中检验选项是否合理;列表法是用横纵坐标代表两类事物,把他们之间配对关系用“√”或者“×”表示,根据题干把确定的关系定下之后再根据表中的信息确定其他未知的关系,逐一破解,势如破竹,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
例题1.小白、小黄、小蓝在上学的路上相遇。
他们当中背着白色书包的人说:“真有意思!我们三人的书包,一个是白色,一个黄色,一个蓝色。
可是,没有一个书包的颜色和自己的姓所表示的颜色相同。
”小黄看了看,也说:“是啊!”如果以上叙述为真,则下列哪项为最可能的推论?A.小黄背白书包,小白背蓝书包,小蓝背黄书包B.小黄背白书包,小白背黄书包,小蓝背蓝书包C.小黄背蓝书包,小白背黄书包,小蓝背白书包D.小黄背黄书包,小白背蓝书包,小蓝背白书包答案:C。
中公解析:这道题可以用代入排除法和列表法解答。
方法一:代入排除法。
题干中“没有一个书包的颜色和自己的姓所表示的颜色相同”,因此,小黄不能背黄书包,小蓝不能背蓝书包,可以排除B、D,同时,背白色书包的人和小黄不是同一个人,即小黄不能背白书包,可以排除A,只剩下正确答案C。
方法二:列表法。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用“图表法”巧解朴素逻辑题

⾏测判断推理技巧:⽤“图表法”巧解朴素逻辑题 公务员⾏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家的数学推理能⼒和逻辑分析能⼒,下⾯由店铺⼩编为你精⼼准备了“⾏测判断推理技巧:⽤“图表法”巧解朴素逻辑题”,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测判断推理技巧:⽤“图表法”巧解朴素逻辑题 2020国考将近,我们的⽬标不能仅仅是把题⽬解答出来就可以,还要知道解答原理是什么做到“举⼀反三”。
今天来给⼤家讲讲,如何⽤“图表法”巧解朴素逻辑题。
朴素逻辑侧重考查各个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把多个有关联的信息进⾏整合,可以得出新的推论,这常常是我们解题的关键。
但是在实际做题时,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我们不能较快地找到题⼲中有关联的信息。
此时,“图表法”便值得⼤家尝试⼀下了。
图表法,即通过画图或列表的⽅式表⽰多个元素之间的关系,适⽤于解答元素对应题⽬。
把题⼲信息转化为图表,可以较为直观地看出信息之间的关联性。
如果题⼲只涉及到两个⽅⾯的信息,⼀般采⽤列表法: 【例1】⼤学毕业的张、王、李、赵4⼈应聘到了同⼀家⼤型公司,每⼈负责⼀项⼯作,其中⼀⼈做⾏政管理,⼀⼈做销售,⼀⼈做研发,另⼀⼈做安保。
已知: ①张不做⾏政管理,也不做安保; ②王不做⾏政管理,也不做研发; ③如果张没有做研发,那么赵也没有做⾏政管理; ④李不做⾏政管理,也不做安保; ⑤赵不做研发,也不做安保。
由此可以推出: A.张做销售,李做研发 B.赵做研发,李做销售 C.李做销售,张做研发 D.李做研发,赵做安保 【参考答案】C 【解析】 此题涉及四个⼈的姓⽒和职业两类信息的对应,可⽤列表法表⽰。
根据题⼲信息,确定有对应关系的打“√”,确定⽆对应关系的打“×”,可得上图。
由图我们⽴即可得赵做⾏政管理,王做安保;再结合条件③可知,张做研发,则李做销售。
故答案选C。
如果题⼲描述的不⽌两个⽅⾯的信息,此时通过列表难以罗列清楚,那么便可采⽤画图法: 【例2】有甲、⼄、丙种花卉,分别是玫瑰、郁⾦⾹、风铃草,这三种花卉是从三个不同的国家运来的。
广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列表法解决朴素逻辑问题 (1)

2014广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列表法解决朴素逻辑问题朴素逻辑是自发的无序的思维的过程,对于朴素逻辑累的题目我们一般使用列表法、假设法、带入排除法等方法来解决,今天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介绍列表法。
例一、甲、乙、丙三朋友去参观车展,看到一款轿车。
甲说:“这不是‘奇瑞’,也不是‘荣‘威’。
”乙说:“这不是奇瑞,而是红旗。
丙说:“这不是红旗,而是奇瑞。
”后来,车展管理员说:“三个人,有一个人的两个判断都对;另一个的两个判断都错;第三个人的两个判断一对一错。
”由此可知:A.这辆轿车是奇瑞轿车B.这辆轿车是荣威轿车C.这辆轿车是红旗轿车D.上面三辆轿车都不是中公解析:遇到这样几个人讨论,每个人对部分的内容进行猜测的题,我们就可以用列表法。
根据题意,可得:根据图表,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乙、丙所说的话是矛盾,集合题干可得,乙和丙必然一个两个都对,一个两个都错,那么甲必然是两个判断一对一错。
接下来我们要结合假设法进一步做题。
1.我们假设甲的前半句是对的,后半句是错的,则这辆车不是奇瑞,是荣威。
那么下面乙、丙两句话就应该是乙两句都对,丙两句都错,从乙两句都对可得,车不是奇瑞,而是红旗,此时,甲、乙矛盾,所以第一种假设错误。
2.我们假设甲的前半句是错的,后半句是对的,则该车是奇瑞,不是荣威。
丙的两句都对,该车是奇瑞、不是红旗。
乙的两句都错,该车应该是奇瑞,不是红旗,与题干吻合。
所以正确答案应为,该车是奇瑞。
所以选A。
例二:有红、蓝、黄、白、紫五种颜色的皮球,分别装在五个盒子里。
甲、乙、丙、丁、戊五人猜测盒子里皮球的颜色。
甲:第二盒是紫的,第三盒是黄的。
乙:第二盒是蓝的,第四盒是红的。
丙:第一盒是红的,第五盒是白的。
丁:第三盒是蓝的,第四盒是白的。
戊:第二盒是黄的,第五盒是紫的。
猜完之后打开盒子发现,每人都只猜对了一种,并且每盒都有一个人猜对。
由此可以推断:A.第一个盒子内的皮球是蓝色的B.第三个盒子内的皮球不是黄色的C.第四个盒子内的皮球是白色的D.第五个盒子内的皮球是红色的中公解析:根据题意,可画表:列完表之后,我们先观察,找特殊,从特殊入手做题。
2018国考备考;朴素逻辑之三元素对应问题的解题方法

推荐阅读: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安徽选调生考试网朴素逻辑中的无序元素对应问题是考试中经常会考查的问题,如果题干中涉及到只有两种不同方式的指称的题目我们称之为两元素对应问题,同学们经常会用横纵列表法去辅助做题,但是如果题干中出现了三种不同方式的指称时,难度则大大提高了,今天我们来看看如何应对三元素对应问题。
(一)连线法连线法是将题干中出现的三类元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连线的方式体现出来,需要在信息之间建立起联系。
我们在做题时,可以将相对应的信息连上实线,不相对应的信息连虚线,然后根据连线之间的关系一一突破。
【例题】某宿舍住着甲、乙、丙三个人,一个出生在长沙市,一个出生在武汉市,一个出生在重庆市。
他们所学的专业,一个是会计,一个是营销,一个是中文。
已知:1.乙不是学中文的2.乙不出生在重庆市3.丙不出生在长沙市4.学习会计的不出生在武汉市5.学习中文的出生在长沙市根据上述条件,可推出甲所学的专业是会计 B.营销 C.中文 D.无法判断【答案】A。
解析:判断题干中有三种元素:人称、城市和专业,可以用连线法。
依据题干中的五个关键点,我们可以将基本关系连接好:根据1乙和中文之间画虚线;根据2乙和重庆画虚线;根据3丙和长沙画虚线;根据4会计和武汉画虚线;根据5中文和长沙画直线;题干中的关系连接完后,我们先从有实线的两类关系开始,分别对应其他未连接的关系。
长沙对应了中文,那么武汉只能对应会计或者营销,又武汉不对应会计,所以武汉对应营销;那么重庆对应会计。
城市和专业对应好了,我们再看人和城市对应:根据1和5可知,乙不在长沙;又根据2,乙只能在武汉;根据3,丙不在长沙也不在武汉,那么丙只能在重庆;最后剩余甲只能在长沙了,因此甲在长沙学中文,正确答案为C。
(二)衔接法有些同学在看上面的题目时已经发现,除了连线法以外,还有非常快捷的一个做题方法,就是我们的衔接法——将题干关键词进行组合衔接。
【例题】某宿舍住着甲、乙、丙三个人,一个出生在长沙市,一个出生在武汉市,一个出生在重庆市。
列表法解决逻辑推理的总结

列表法解决逻辑推理的总结
列表法是一种解决逻辑推理问题的常用方法。
列表法的基本思想是将问题中的条件和结论列成一个表格,然后通过分析表格中的关系来推导出答案。
列表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1. 阅读问题,将条件和结论分别列成表格的第一行和第一列。
2. 根据条件填写表格中的其他格子,可以用“是”、“不是”、“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表示。
3. 通过分析表格中的关系,找到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答案。
4. 在推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排除无用信息,避免混淆思路。
使用列表法解决逻辑推理问题的好处在于可以把问题中的复杂关系转化为直观的表格,从而更容易理清思路,减少错误的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列表法不是万能的解决方法,有些问题可能需要其他的推理技巧来解决。
同时,在使用列表法时也需要注意逻辑推理的基本原则,避免出现谬误。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连线列表法解决朴素逻辑
在朴素逻辑中存在元素对应的一类题目,这种对应问题可能是存在一定顺序的,或是没有顺序的,总之这属于同一类型题目。
这类题目我们在不能利用代入排除法解决时就要优先考虑到连线列表法。
“连线列表”,顾名思义,也就是将元素与元素之间进行连线或列出二维表格。
中公教育专家将通过一道例题带领考生来认识一下这种方法:
【例1】某房间里有甲、乙、丙、丁四个人,他们的语言分别是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其中,只有丁一个人说英语;丙不说西班牙语;甲和某人说同一种语言;乙不能和甲交流;每个人只会说一种语言。
则可知甲说( )。
A.英语
B.法语
C.西班牙语
D.无法确定
中公教育解析:由“只有丁一个人说英语”,得甲、乙、丙不说英语;由“每个人只会说一种语言”,得丁不说法语和西班牙语;由“丙不说西班牙语”,得丙说法语;进而由“乙不能和甲交流”和“甲和某人说同一种语言”,得甲和丙说同一种语言,即甲说法语。
列出这样的一个二维表格之后,再根据题干中的条件进行相应的打勾或打叉,这样会使得题干中的条件更加一目了然。
对于这种两类元素的对应问题,可以用连线法、列表法解决,但是对于三类元素的对应问题我们要选择连线法,因为二维表格无法展示那么多条件。
另外,使用连线法时还要注意几个问题:①有关连实线,无关连虚线;②从条件多的元素入手。
如下面这个例题:
【例2】某宿舍住着甲、乙、丙三个人,一个出生在长沙市,一个出生在武汉市,一个出生在重庆市。
他们所学的专业,一个是会计,一个是营销,一个是中文。
已知:
①乙不是学中文的;
②乙不出生在重庆市;
③丙不出生在长沙市;
④学习会计的不出生在武汉市;
⑤学习中文的出生在长沙市。
根据上述条件,可推出甲所学的专业是:
A.会计
B.营销
C.中文
D.无法推断
中公教育解析:
连完线之后会发现仍然不能看出对应关系,这时应从乙入手,因为乙的条件最多,能够确定的是乙住在武汉,接下来仍然是乙的条件多,能够确定的是乙学习营销。
进一步确定甲是在长沙学习中文。
故答案选C。
真题练习:
【例3】丽文、小王、阿宝一个是湖南人,一个是浙江人,一个是江苏人。
阿宝年龄比江苏人大,丽文和浙江人不同岁,浙江人比小王年龄小。
假设上述为真可以推出( )。
A.丽文是湖南人,小王是浙江人,阿宝是江苏人
B.丽文是浙江人,小王是江苏人,阿宝是湖南人
C.丽文是江苏人,小王是湖南人,阿宝是浙江人
D.丽文是湖南人,小王是江苏人,阿宝是浙江人
思路提示:这道题利用代入排除最后还剩下两个选项,因此还需要用连线或是列表法,需要注意的是,本题中存在大小关系,因此再把浙江人是阿宝这个条件再利用大小关系带回到原文的条件中去(可以借助“>”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