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现代生活与化学教学大纲-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合集下载

公共选修课《生活与化学》的教学策略

公共选修课《生活与化学》的教学策略

公共选修课《生活与化学》的教学策略生活与化学是一门公共选修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这门课程。

1.启发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基于学生自主探究的理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找到答案。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常见的化学问题,如“为什么苹果会变色?”,然后引导他们用化学知识来解释。

2.实践性教学:生活与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操作。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溶解度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并观察实验现象。

3.案例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如肥料的选择、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等,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和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教学:生活与化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动画、实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化学概念和现象形象化呈现给学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5.讨论与合作学习:化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讨论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些化学问题,或者互相交流自己对化学问题的理解和解答,提高学生在化学方面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6.趣味化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可以设计一些趣味化的实验,如化学变色笔、飞溅烟花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化学的神奇和乐趣。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活与化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教师也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现代生活与化学》公选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现代生活与化学》公选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现代生活与化学》公选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现代生活与化学”是一门以化学为基础,关注现代生活的公选课程。

这门课程是我大学生活中最具启发性、富有趣味性的一门课,它引领我们探索化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展示出化学的重要性。

在接受“现代生活与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能了解并体验现代化学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和它合作达到繁荣发展的目标。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这门公选课教学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以及我的感想。

第一步:探索现代生活这门公选课的第一步是联结“现代生活”和化学,并且让学生在最简单的实验中深入了解现代生活与化学的紧密联系。

在这个环节,我们学习了可食用的房子,利用不同的添加物和化学制剂制造出属于我们的建筑奇妙世界。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现代化学的应用相结合,并解释了化学在建筑物中的角色,包括防潮、防虫、防火和美化等方面。

第二步:探讨风俗习惯这门公选课的第二个环节是探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风俗和习惯,并了解化学在其中的应用。

例如,日本人有很多日本茶的方法,因为茶叶的制造技术和化学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关系。

通过对茶制造方法的探讨,我们了解了限制氧化反应、对微生物污染的防止、增加茶色等方面的化学技术。

在这个环节中,我认识到这些风俗习惯中的化学变化背后隐藏着化学的奥秘,化学是我们每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三步:关注环境问题通过这门课程,我们还关注到了我们生活中面临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和紧迫的,也不断通过化学技术来解决。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学习了关于纸张和塑料袋的课程,并讨论了如何减少他们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除了讨论废物管理外,我们还了解了有机食品运动、有机污染和大气污染等问题,并学习了如何借助化学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回顾这些教育实践和思考,当我思考储存在我们生活中的化学变化时,我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

学习化学的一大目的是了解现代社会,以及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化学是一个极大程度上解决我们每天的问题,如此复杂和深度,所以学习化学真是一件受益和兴奋的事情。

公共选修课《生活与化学》的教学策略

公共选修课《生活与化学》的教学策略

公共选修课《生活与化学》的教学策略公共选修课《生活与化学》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化学知识,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介绍几种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生活与化学》课程。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与化学》课程的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或者化学反应演示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亲身参与体会化学知识的神奇之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验,比如家庭清洁用品的制作或者食品原料的检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化学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化学问题解决《生活与化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化学问题解决的活动。

通过讨论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水的净化、环境污染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研究一个特定的化学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促使学生主动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三、结合现实案例进行教学《生活与化学》课程应该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紧密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故事或者市场上的化学产品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邀请企业的化学专家或者相关行业的人员来讲解实际案例,让学生听取真实的经验故事,并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开展讨论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者全班讨论,让学生通过交流和碰撞思维,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跨学科的融合《生活与化学》课程的教学可以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关于高校开设《现代生活化学》公选课的实践与探讨

关于高校开设《现代生活化学》公选课的实践与探讨
学教育家 G. . i na提 出“ C Pmetl 必须提高广大公众对化学 的认识水 平” 的观点 以来 , 向全体公 民介 绍化学 ” “ “ ,衣食 住行样 样都 离 不开 化学” 将化 学与现代 生活结合 已成为一股 国际潮流 。如 加 , 拿大 R.. iepe JG ls i教授指 出的“ 实质 就是提高全社会公 民的科 l 其
堕 塾 查
No . 8 T ME D C T O I E U A I N Au u t g s
关 于高校开设《 现代生活化学》 公选 课的实践 与探讨
薛 伟
摘要 : 文通过 对开设现代 生活化 学课 程的 实践和探 讨 , 本 着重论述 了开设 该课程 的必要性 和重要性 , 并对课程的教 学内容 、 学 目 教 标 、 学方法进行 了阐述。 教
开设 此课 程 , 本文 阐述 了开设 《 代生 活化学 》 现 的必要性 和重要 性 , 初步探讨 了该课程的教学 内容 、 并 教学 目标以及教学方法。 2 高校开设《 现代 生活化 学》 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应 现实社会 的各 种需 求 , 更无法就实际生活 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 行 准确 选题并研究解 决。 现代生 活化学》 《 加强理论知识的实际应 用, 让学 生有 目的地探 索化学前沿 问题 , 用化学 的知识解 释身边 发生 的事件解决 人类 生活 中的各种需求 。 223 拓宽知识面, .. 培养全能 型人才 , 增加对社会的适应性 随着 当今 世界科 学技术 的迅猛 发展 , 以信息 技术 、 物工 在 生
程 、 材 料 和 新 能 源 为 基 础 的新 技 术 得 到 广 泛 应 用 的 巨 大 变 革 新 中 , 学 成 为 不 容 置 疑 的核 心 学 科 。 因而 对 化 学 人 才 素 质 培 养 要 化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021109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程授课对象:全院各专业开课学期:春秋季学分:2学分主讲教师:孙锡平指定教材:居延安主著,《公共关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四版。

课程介绍:公共关系学是运用传播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总结现代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经验和方法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应用学科,它最早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而在我国尚处于初创阶段。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公共关系工作的一般方法,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对于正确协调和处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型社会关系,对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的专业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对大学生而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能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三商”——德商、智商、情商,为今后走向社会有效开展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公关能力,包括传播能力、沟通能力、谈判能力、理事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形象塑造能力、政治鉴别能力等。

把学生培养成为“坐下去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干”的“三能”人才。

第一章公共关系基本概述课时:3周,共6课时。

第一节公共关系概念的基本含义一、“公共关系”一词的来源“公共关系”一词是英语“Public Relations”的中文译称。

二、公共关系的定义社会组织运用科学的传播手段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从而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一、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其含义是:由人群构成,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达成特定的社会目标,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机构。

其构成要素是:人员、章程、目标、领导体系、物质条件及技术设备。

二、公共关系的客体社会公众其含义是:具有某种共同的问题、兴趣或利益并与一定的社会组织相互影响的社会群体。

化学与生活公选课 教学大纲

化学与生活公选课 教学大纲

《化学与生活》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化学与生活课程性质: 公共任选课课程代码:学分: 2总学时: 32适用专业:全校本科专业先修课程:高中《化学》授课时间:秋季每周五下午5,6节考试方式:开卷或提交论文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化学与生活》是拓展本科学生知识面的公共选修课,内容包括五章,绪论化学与日用品、化学与材料、食品与健康篇,、化学与环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获得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关注社会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提高基本的科学素养。

同时,增强学生分析、解释生活中化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介绍课程主要内容,通过各种事例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认识生活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

教学要求:了解化学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与难点:化学和工农业生产,生活的联系第二章化学与日用品(8学时)第一节洗涤剂(2学时)教学内容:生活中常用的各种洗涤剂的化学成分,性质和用途,了解洗涤原理,学习怎样科学合理使用洗涤剂。

教学要求:理解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和洗涤去污的原理;了解一些不同用途洗涤剂的配方。

重点与难点:表面活性剂,洗涤原理,洗涤剂的配方第二节化妆品(2学时)教学内容:常用化妆品的分类,组成,用于化妆品的各类化学物质的性质和作用,典型化妆品的配方。

教学要求:了解化妆品的分类、组成和作用,认识典型化妆品的配方重点与难点:用于化妆品的化学物质的性能及用途.第三节药物(2学时)教学内容:感冒、胃病、细菌感染等常见疾病使用的药物的化学成分,性质及用途,合理正确使用药物,降低药物的副作用,预防药物的危害。

教学要求:掌握医学常见药物的化学成分;了解常用药物的性质,学会正确使用药物重点与难点:常见药物的化学成分,性能及用途。

第四节食品添加剂(2学时)教学内容:结合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介绍日常食用的食品中的添加剂防腐剂,抗氧化剂、色素,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的化学成份,性能及用途.教学要求: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基本概念;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重点与难点:常见食品添加剂的化学组成第三章化学与材料(5学时)第一节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材料的发展史,材料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要求:了解材料的发展历史及最新动向,充分理解材料与社会生活科学发展的联系重点与难点:材料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第一节通用材料(2学时)教学内容:介绍常用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功能,如何在衣物,首饰,家居等方面合理选择使用材料教学要求:掌握材料的分类,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我们身边的材料的特性,学会利用材料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各种材料相关问题。

公选课现代生活与化学教学初探

公选课现代生活与化学教学初探

公选课现代生活与化学教学初探作者:李亚贞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本文根据公选课现代生活与化学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进行了阐述。

公选课课程内容要紧贴学生生活,直面时代热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大量开展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期末考评应以提升学生能力为本,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生活与化学;公选课;教学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技进步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无论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无时无处不与化学有着密切联系。

正如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卢嘉锡院士所说:“化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人类认识物质自然界,改造物质自然界,并从物质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得到自由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武器。

就人类的生活而言,农轻重,吃穿用,无不密切地依赖化学。

在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中,化学更是引人瞩目的弄潮儿。

”化学在推动人类进步和科技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开设现代生活与化学公选课,可以向大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命运。

笔者所在学校开设该课程已经一年有余,本文从授课教师的角度,阐述了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现代生活与化学这门公共选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不讲深奥的化学原理和理论,而是侧重于化学科学知识的普及,分专题讲解学生非常关心的热点问题。

教学内容包括9个部分,分别是:绪论、食品与化学、化妆品与化学、珠宝首饰与化学、毒品与化学、环境与化学、人体微量元素与化学、医药与化学、服装材料与化学。

上述教学内容的选取,主要参阅了相关教材和论文,紧紧围绕现代生活,讲解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由于课程内容紧扣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氛围也很活跃。

二、实施多媒体教学,采用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精彩的视频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公共选修课《生活与化学》的教学策略

公共选修课《生活与化学》的教学策略

公共选修课《生活与化学》的教学策略公共选修课《生活与化学》是一门介绍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课程,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案例教学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化学案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食品、化妆品等产品的化学成分,探究这些成分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他们的使用优缺点。

对于有争议的化学使用方式,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文献,进行分类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开展实验教学生活与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现公共选修课《生活与化学》的实现必要措施之一。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化学现象,并体验化学知识的应用,更好地巩固从知识到实际生活的转化。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操作规范、安全问题和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规律,理论联系实际。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生活与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

它能够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化学知识的多方面应用:如医学和工程,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图片和视频,向学生生动地演示化学过程和现象。

同时,多媒体还可以使知识的传递变得更加灵活和生动,对学生提高兴趣,理解和记忆内容起到很大的帮助。

四、项目研究在生活与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探究一些真实问题。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探究食品中添加剂、水中化学污染物、环境中化学消毒剂等问题。

通过项目式学习,增强了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五、细心教学,注重关爱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打造良好的学生心理状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

同时,要给予学生很好的现实和与他们沟通的机会,使他们理解和信任教师的教学方法,对生活与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加。

并且要注意培养学生有关生活与化学应用的探索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

综上所述,生活与化学的教学需要同时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情感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实际使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达到知识与实际的有效连接,为社会作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活与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0091103
课程类别:公选课
授课对象:文、理、农、工,非化学专业开课学期:春、秋季
学分:2
主讲教师:周为群指定教材:无一、课程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从历史上看,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沿着生存—温饱—小康—发达—完善—完美的程序发展。

在低水平的生活条件下,人类为糊口而无暇他顾,在温饱解决以后,对生活多样性、生活质量、生活美乃至生命的健康与长寿的追求便突出起来。

与环境、家庭和个人关系密切的生活资料成为化学研究与应用的新领域,并为生活与化学的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现代生活与化学》正是这种生活多样性和生活与化学共同发展的综合反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大大开阔视野,丰富生活情趣,充分认识化学与人人有关、衣、食、住、用样样离不开化学,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时时为化学提供实用的机会。

同时本课程的学习对提高人的素质,改善生活质量,增强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的进步大有帮助。

本课程是为配合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缓解学生知识面过窄,综合素质不适应当代各学科综合发展及现代化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的需要,而面向全院开设的跨系选修课。

本课程贴近生活、知识丰富,是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的统一。

本课程作为跨系选修课,并且文、理、农、工科的学生兼容。

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自学和讨论相结合。

基本内容要讲透,作为一种科普性的知识内容,一般内容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牵扯到化学专业上的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要求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些化学专业、生物专业的学生可让其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教师按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实施课堂教学,随时调查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要求和建议,随时改进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情况随时布置练习题和思考题,学习结束进行考试。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作为跨系选修课,并且文、理、农、工科的学生兼容。

在教学过程中,
以讲授为主,自学和讨论相结合。

基本内容要讲透,作为一种科普性的知识内容,一般内容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教师按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实施课堂教学,随时调查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要求和建议,随时改进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情况随时布置练习题和思考题,学习结束进行
考试。

、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化学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化学教育的继往开来)2 学时
第一章:化学与营养(生活中的六大营养元素)2 学时第二章:烹饪与化学(厨房化学概述,烹饪基础知识,色香味与化学,风味化学简介)
3 学时
第三章:饮料与化学(豆浆、奶及其制品,酒,无酒精兴奋饮料,软饮料)3 学时第四章:保健与化学(人体内的化学元素概述,营养与健康,饮食平衡与营养效能,
药膳学,食疗学,老年保健,减肥问题)2 学时
第五章:毒物与化学烟草与化学,毒品与化学)(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日常生活中的毒物及其危害,2 学时
第六章:穿戴与化学
4 学时
(纤维与纺织品,皮革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塑料及其制品)
第七章:美化与化学(洗涤用品,化妆品,首饰制品)2 学时第八章:环境与化学(环境污染与化学,室内环境与化学,室外环境与化学,铅污染和塑料污染)4 学时
第九章:日用品与化学(玻璃和陶瓷,磁带和电池,涂料,粘接材料,室内装饰物)2 学时
第十章:娱乐与化学(喜庆用品,化学游戏,化学魔术,化学侦破技术,照相与化学,
化学工艺品)2 学时第十一章:文教与化学(纸,墨,笔,文物与化学)2 学时
第十二章:能源(能源的分类与能量的转化,碳的化学,煤炭及其综合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核能,电池)2 学时
第十三章:材料与化学(各种材料与化学)2 学时第十四章:生活中各种化学,食用,药物,等等中毒,解毒方法2 学时
考核:随堂考,开卷考试。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适当穿插一些影像资料。

四、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录
1《生活化学》,杨金田,浙江科技出版社
2、《社会化学简明教程》,陈平初,高教出版社
3、《化学与社会》唐有祺、王夔亟,高教出版社
执笔人:周为群2012年5月20_日
审稿人:杨文2012年6月20日
主讲教师1. 基本信息
2. 教学情况
(1)讲授的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实验》
《无机及分析实验》
(2)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2006年主持核心课程建设《无机及分析化学》
2006年结题主持物理化学CAI课件建设
2013年结题主持教改项目《公共化学网络考试系统的初步构建》(3)发表的教学论文
2007年9月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
2010年8月主编《普通化学》
2010年6月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课教程》
(4)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2004苏州大学集体利苏教学奖第一名
2006苏州大学苏鑫教学奖
2008苏州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2苏州大学苏州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3. 学术研究
1)学术研究课题
2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第二名
2013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基金一项第一名
20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演基金第一名
(2)学术论文刊物名称
1. J. Inorg. Biochem :Synthesis, structure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benzoylthiourea derivatives
and their complexes with cobalt
2. RSC Adv. : Novel quadruple fluoresce nee of donor - acceptor ben zoylthiourea
derivatives
3. J. Fluores. : Novel Quadruple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Two Benzoylthiourea Isomers
4. J. Fluor. Chem. :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s in two isomers of
fluorobenzoylthioureas and their absorption spectra.,144 (2012), 38-44
3)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