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课堂实录修订版

合集下载

《蒹葭》教学实录(名师教你如何上好公开课)

《蒹葭》教学实录(名师教你如何上好公开课)

《蒹葭》教学实录(名师教你如何上好公开课)(课前播放水边芦苇画面配《在水一方》二胡曲。

)师:有这样几句诗,大家可能听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你们知道这些诗句出自哪一本书吗?生(齐):《诗经》。

师:没错,出自《诗经》。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

今天我们要学的《蒹葭》也出自《诗经》。

这是一部怎样的书呢?生1: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师:对这本诗集我们还有哪些了解?(屏显《诗经》简介。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蒹葭》出自《诗经·秦风》。

这说明它来自于哪里?生(齐):民间。

师:对,来自于民间。

也就是说它是一首民歌,是最有生活气息和生命力的。

下面,我们就来听读一遍这首诗歌。

听读的时候注意节奏、读音、感情,还要注意它结构上的规律,并看看我国古代的民歌都有些什么特点。

(师配《在水一方》二胡曲诵读,学生聆听。

)师:老师发现你在听读的时候摇头晃脑,非常陶醉。

对这首诗你一定很有感觉吧,说说你的感受。

生1:我觉得这首诗开头所写的景物很美。

师:噢,景物之美。

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可以从诗的结构或是韵律方面谈谈。

生2:这首诗有三个小节,每个小节都押韵。

师:押的什么韵?举个例子。

生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押“ang”韵。

师:还有其他的韵吗?生3:还有“i”。

师:能把韵脚找出来吗?生3:“苍”“霜”“方”“央”押的是“ang”韵;“凄”“晞”“跻”“涘”“已”押的是“i”韵。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所有的韵脚都被你找出来了。

它是押韵的,景也很美,还有吗?你还发现了什么?生4:结构很整齐。

每个段八句,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和事。

师:你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结构很整齐,它一共有多少章?如果是现代诗,我们就会说它有多少节,古代就称为章。

也就说,这三章诗的结构是非常一致的,而且又押韵。

所以,读起来会给我们什么感觉?生(众):琅琅上口。

师:这就体现了《诗经》民歌的特色了。

蒹葭课堂实录

蒹葭课堂实录

蒹葭课堂实录浙江省201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课蒹葭实录整理执教者永嘉县实验中学范圣龙师满怀深情: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深秋的清晨;晨雾朦胧;芦苇飘荡;一位痴情的恋者徘徊河畔;为他心中的恋人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你听——教师深情朗读第一节;舒缓;绵长;全场默然;迅速被感染学生自由放声地朗读全诗——邀请三个同学每人读一节师:非常有感觉;投入了情感;这三节诗之间有什么特点生:三句话好像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只是改变了一些字词师:还有要说的吗生:都有“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师:也就是说句式相同;你们很敏感地发现它们相同的地方;我们称之为“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有一种美感;我们一起来读来感受这艺术魅力学生齐读师:蒹葭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走近这幅画;你依稀看见了什么生;:我依稀看见了芦苇飘荡;尽头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在对男子微笑师:这是怎样的芦苇生:很浩荡;飘忽不定师:哪个词告诉你这些生:是蒹葭苍苍的苍苍师:你读一下同时教师出示幻灯;屏幕上两句蒹葭苍苍;第二句后面加了一个破折号师:大家感受一下;这两句的不同之处;读一读生:第二句有停顿;有延长;可以体现出惆怅的感觉生:第二种拉长后有一种风吹过来芦苇在飘荡的感觉;芦苇的叶子上似乎有霜花师:读急了;感觉就消失了……拉长了读可以将惆怅凄美表达出来……我们再读生齐读“蒹葭苍——苍——”师:假如老师再改成蒹葭苍盛行不行对;不行;味道没有了..这就是诗经的叠词之美..其实蒹葭两字本身就很有韵味;教师在屏幕上打出叠词二字;已经蒹葭两字的拼音;说:这叫做双声……大家齐读包含蒹葭二字的句子师:是啊;这么美的画面;刚才有位同学说还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在哪里生:在芦苇的尽头师:还可能在哪里生:在诗人的心中师:是啊;距离产生美;他们之间有距离;产生了朦胧之美……还有;他们的位置是固定的吗生:是飘忽不定的……师:从此你心中就走进了这样的一位女子——你们还看见了什么生:看到了主人公追逐的步伐;也依稀浮现在我面前师:是啊;每个同学的心中都有这样的一幅画;它们都是朦胧的美丽的;其实这里还有一种声音;走近诗歌;你仿佛也听见了什么生生交流;屏幕上一行字——我们听见了——生:我仿佛听见了水流的声音;带着主人公的心情师:你走近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我们将写水的几句拿出来欣赏一下;……这两句诗中;主人公有怎样的心情我们选读……在水一方……生齐读——师:此时……心情怎么样生:悲伤;因为对面的伊人是可望不可即的师:我追问你一句;虽然在河对岸;但伊人在不在生:在师:主人公就坚信他在对岸;虽然有一段距离;但他还悲伤吗生:是激动;是兴奋师:是高兴的;满怀憧憬的……这种憧憬集中在哪个字上面生:在师请同学读这句;读出这种憧憬;并板书憧憬二字生读一遍师:我们要关注这个在字;连读三遍;加强感觉师:如果要加一个感叹词;你加什么生:加“啊”师:应该是一声轻轻地不太响亮的啊;为什么生:虽然看到了;隐隐约约的感觉;除了激动憧憬可能还有——生: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如果太响了就会破坏这种感觉师:你很懂得这种默默的欣喜——再读;读出这种幸福欣喜憧憬生齐读;加了啊的这句师:我们回到原文;再读回没有啊的原文;这个啊字的味道已经藏在哪了对;“在”字中男生齐读在水一方这句全班和一遍在水一方四字师:是啊;自己心中的伊人就在水对岸……回到第二句;主人公还是那么幸福吗生:焦急的;看到了却不能到达师:哪一个字就能体会这种情感生:宛师:焦急的;怎么办啊;想追寻却又找不到;有一种淡淡的失落再请一个同学读这第二句;读出这种淡淡的惆怅生读……一遍;宛字拉长师:再放松一点;这宛字再读一遍生读;大家读再读一遍该句师:如果加一个感叹词;加什么呢;对“唉”字齐读加了字的原文再请一个女同学读唉字意味全包含在原文中了同样请一同学读;全班和一遍最后一句师:除了有流水的声音;有没有划水的声音生:溯游从之等句子中有师:这种逆流而上的划船声是轻松的还是艰辛的;还有其他词表现吗生:阻长等字师:请一同学试着读这种追寻的艰辛生读一遍师:有感觉;我们重点关注溯游从之道阻且长的阻和长就像主人公船桨一样每一下都那么艰辛;跟老师一起读;眉头皱起来;可能更能传达……生齐读一遍师:出示这三句;大家一起读这三句师:是啊;如此艰辛的追寻;我们似乎听到了主人公划船的喘气声;这是一副有声有色的画面;更是有温度的画面;我们再读;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生:感受到了主人公炽热的情感……师:从什么地方生:溯游从之等句;感受到了主人公奋力向前……师:同学们;他奋力向前;追求不止;一共几次啊生:三次;也许六次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生:两次生:无数次;地点的转化体现了无数次师:应该是无数次;我们的主人公不达目的不罢休;生命不止;追求不止生:表现了他执着的精神生:坚韧的精神师板书执着师:追寻的结果可能是百年好合也可能是永远追求不到;但是重要的是追寻的过程;他追寻了两千多年;让我们起立;拿起课本;在朗读声中感受这种执着的精神;老师读第一节;大家读二三两节——配乐——请坐;大家齐读理学家朱熹的一段话……师:伊人仅仅就是爱人吗生:追求的梦想;目标吧生:作者也是一个痴人;在寻梦;寻找心中的海市蜃楼……师:追寻这种看到就摸不到的……感觉生:追寻一种幸福……生:一种心灵的寄托……实际上虽然得不到;但是要拼搏——师:我们都在追求美好哦;我们读这段话;一起共勉吧“在追寻的路上;我们热烈地期盼和追寻这美好;也许这种追修前路不能实现;但路上的风景我们的希望足以温暖我们无悔的青春——”。

《蒹葭》教学实录

《蒹葭》教学实录

前沿•专题专题透视•走进共生课堂栏目编辑常白如zhuanti52279@ 22走进共生课堂(九)【走进现场】《兼葭》教学实录刘杨(深圳市龙华区玉龙学校,广东深圳518000)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这是一首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朦胧的爱情诗,首先,大家先自由朗读这首诗。

(生不由自主地齐声朗读)师:好,显然大家对“自由”这两个字已经感到有点陌生了。

(众生笑)不过你们读的刘老师都听到了,我想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兼葭》,谁愿意?好,你来读。

(一生读《兼葭》)师:这位同学读得很流利,声音也相当响亮,但是有一个字,第二章当中的“宛在水中堆(chQ”,请大家标注到课文当中。

(师板书字音)师:“堆”的意思是,水中的高地。

现在让我们一起用正确的读音把《兼葭》朗读一遍,预备,读。

(生齐声朗读)师:同学们,既然是爱情诗,就一定和双方有关。

那么在这首诗里,爱情中的双方是谁?生:我认为是诗人和诗歌中的伊人。

师:好的,同意这种说法的同学谁能说说原因?生:“伊人”,就是“所爱的人”,所以应该是女主人公。

那么一直在呼喊她的,就是男主人公。

师:是的,“伊人”就是女主角。

但是我们要注意,《兼葭》是《诗经》中的一篇,是在民间口耳相传的经典,它的作者是难以判断的。

师:现在,请大家再读全诗,并找出每一章当中出现的景物或事物。

生:我找到了兼葭、白露。

生:还有水。

生:还有一条长长的道路。

文章编号:1002-2155(2019)10-0022-04生:还有一位伊人。

(师板书上述景物)师:非常好,请坐下。

这一次我们通过三位同学找到了很多的景物。

第二章当中又出现了哪些景物呢?生:第二章中出现了兼葭、白露、伊人、水。

生:还有长路。

生:湄,是水与草相接的地方,说明还有草。

(师板书上述景物)师: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细致。

第三章中又出现哪些景物呢?生:第三章有兼葭,还有白露,还有一位伊人。

生:还有一小块陆地,宛在水中ilk。

《蒹葭》教学实录

《蒹葭》教学实录
教 学中,教师极富感染力的教 学语言 ,不落俗 套 的激 励 评价 ,以及 别 致新 颖 的 与诗歌 写意 高度切 合 的板 书设计 ,彰 显 出 了一 位优 秀的语 文教 师厚 重 的文化积淀以及执教者特有的教学风格 。
[作 者通 联 :成 都 简阳 市通材 实验 学校 ;成 都 简 阳市教育局教研 室]
生 1:“苍 苍 ”一 词 ,可见 是茂 盛 的蒹 葭 。 生 2:… … 师 :这些意象中哪些是真实 的?哪些是虚幻的? (小组 讨论 ) 生 1:伊 人 是 虚 幻 的 ,“宛 在 水 中央 ”中 的 “宛 ” 字 ,是好像的意思,有种朦胧之美 ,给伊人增添了神 秘 之感 。 生 2:“蒹葭”“白露 ”是真实的,诗中写了茂密的 蒹 葭 ,清 晨 的 白露 从 “为霜 ”到 “未 唏 ”,再 到“未 已 ”, 有一个时间的推移 。 师 :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 ,给你留下了什么样 的画 面 ? 生 1:从“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看 到了一片苍茫之境 ,迷离的水雾 ,朦胧 的清晨 ,蒹葭 摇 曳 的姿态 … … 生 2:“道阻且长”“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我好 像看到了一个痴情的男子 ,对他追求的对 象 ,苦苦 追 寻 ,求而 不得 … … 生 3:让人不由得想起 了一句诗“路漫漫其修远 兮 ,吾将 上下而求索”这既是一幅凄美的场景 ,更 是个 关 于寻梦 和寻 而未 得 的凄 婉故 事 。 教师过渡语 :有人说 ,把一首诗读成 了越来越 丰富的画面 ,才算是读懂 了这首诗 ,你们诗意 的描 述让 我们 都沉 浸在 了 一种朦 胧神 秘 的意境 之 中 。 教师小结 :我们仿佛被带 到了那个深 秋的清 晨 ,霜浓雾重 ,苍苍的蒹葭 ,在茫茫的秋水之上 ,随 风摇 曳,晓雾朦胧 ,烟水迷离 ,这个时候 ,我们 的伊 人 出现了 。(边描述边板书 ,意象“蒹葭、白露”等词 语错落有致地 出示 ,课堂小结时简单勾勒蒹葭的简 笔画 ,将 几个意象词语连缀起来 ,形成朦胧 、神秘的 意境 。)在你眼里 ,伊人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呢?(留 作思考 )

《蒹葭》优质课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共3篇

《蒹葭》优质课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共3篇

《蒹葭》优质课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共3篇《蒹葭》优质课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1《蒹葭》优质课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近年来,文学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析,可以让学生不仅增长知识,还能够提高其审美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篇人教版九年级《蒹葭》优质课实录,以期为大家呈现一种新的文学教育模式。

一、选取文学作品《蒹葭》是一篇楚辞作品,是中国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之一。

这篇诗歌蕴含了丰富的文学内涵,完美地体现了楚辞文学的特点。

同时,诗歌中主人公唐伯虎的故事也是中国文化中广为流传的一个传说。

因此,本课将以《蒹葭》为主题,以此来进行文学教育。

二、构建教学框架针对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我们通常采用了“导读-讲解-体验-展示-评价”五步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一个教学环节:1.导读环节通过图书馆提供的资料,让学生对唐伯虎进行简单的了解。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PPT等多媒体方式向学生介绍唐伯虎的生平经历、文学作品等。

2.讲解环节在讲解环节中,教师将详细介绍《蒹葭》的文学内涵以及对主人公唐伯虎的深入阐述。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通过对全文的逐行解析,让学生对诗歌的文学特色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还需要将唐伯虎的经历和诗歌贯穿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文学内涵。

3.体验环节在体验环节中,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朗诵诗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参与进来。

例如,选择两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位扮演唐伯虎,一位扮演主人公,通过朗读诗歌的过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文学作品的氛围。

4.展示环节在展示环节中,每位学生都可以自由陈述自己对这篇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思维思路,并且带给每位学生更深入的文学朝思暮想。

5.评价环节最后一个环节是评价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试等方式来检测学生对诗歌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同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心得体会,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蒹葭》语文课堂实录_0

《蒹葭》语文课堂实录_0

《蒹葭》语文课堂实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课前营造气氛】多媒体展示古朴画面:“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同步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创设情境,为学习《诗经》选篇《蒹葭》作铺垫。

【课堂实录】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我是第二次来到山东了。

山东人民热情憨厚,山东的同学聪慧纯真。

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蒹葭》。

让我们合作愉快,好不好?生:好!师:谢谢!师导入:一段经典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

秋水,伊人。

无数次地寻觅之后,是否会有无数个遗憾?遗憾,总是在你离去时浮出水面,而相思,却永久地沉在了水底。

赤足的女子,深秋的寒气可曾侵蚀到你娇嫩的肌肤?踏过河岸,你见到了什么?村庄,炊烟,还是阡陌?只有白雾,蒹葭的背后还是蒹葭。

你看见了露珠,那些叶片上晶莹的眼泪,随风吹落,任风激扬。

我读到了你寂寞中的美丽,读到了你暗生的青丝,你的悲伤,你的喜悦。

浅浅淡淡,真真切切。

在水一方的,不是缘,是梦。

老师刚才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绘的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蒹葭》。

这节课,我和同学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主要是通过美读来感受先人的情感美,来领略华夏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个环节:一、初读,感受诗的音乐美师:第一个环节通过初读诗文,初步感受诗的音乐美。

要朗读好诗文,要注意读好它的节奏。

要读出诗歌的音乐美,除了诗歌朗读的一般要求外,尤其要读出她的生气,读出她的音乐美。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大家拿好笔,在你不认识的字下面作标志,第二个要求就是请同学们注意这首诗的韵脚,也就是诗中押韵的字。

好,请大家做好准备,听我朗读。

(在钢琴曲《在水一方》背景音乐的烘托下,老师配乐朗读,朗读基调滞缓悠长,一唱三叹,凄凉婉约,其情戚戚切切。

)师:老师读得不好,等一下同学们一定读得更好。

同学们刚才找到这首诗的韵脚了吗?哪位同学先说一说?(老师巡查)大家要在韵脚上注上拼音,就可以发现韵脚了。

样文 余映潮老师《蒹葭》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精编版

样文 余映潮老师《蒹葭》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精编版

余映潮老师《蒹葭》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执教:余映潮评点:杨雪桥时间:2013年5月3日地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案例导读师: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请把导语读一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雎鸠啼鸣,荇菜参差,晨雾朦胧,芦苇摇荡……这些景物,在心中荡漾爱意的人们的眼中,大概会多一层温馨,多一些期盼,多一点幽怨……师:“雎鸠啼鸣”,是一种意境。

“荇菜参差,晨雾朦胧,芦苇摇荡”,这都是景物,也都是意境。

见到这样的描写,见到这样的意象,人们都会有一些感怀,或者一些联想。

所以说,在心中荡漾爱意的人们的眼中,看到这样的景物,就会有一些感受,读《蒹葭》也是这样。

好,大家把《诗经》的简介读一读。

评点:情景再现,诗意导入。

语言优美,营造氛围。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师:这是基本的文学常识。

继续读。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蒹葭》是出自《诗经·秦风》的一首爱情诗,风格婉约柔美,意境朦胧悠远,是《诗经》中抒情的名篇。

师:请把“爱情诗”旁批在课题上。

“风格婉约柔美,意境朦胧悠远”,这12个字也要做课堂笔记。

“婉约”就是“委婉含蓄”,“柔美”就是“轻柔的,美好的”。

继续来。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此诗被历代誉为情深景真、风情摇曳的好诗。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叙事抒情。

师:将“情深景真、风情摇曳”8个字旁批在课文上。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注意这个量词“章”,它不叫一“节”,叫一“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好,我们开始诗歌吟读。

评点:明确类型,指出风格,点明意境,分析结构。

优质课《蒹葭》课堂实录

优质课《蒹葭》课堂实录

优质课《蒹葭》课堂实录师(满怀深情):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深秋的清晨,晨雾朦胧,芦苇飘荡,一位痴情的恋者徘徊河畔,为他心中的恋人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你听——教师深情朗读第一节,(舒缓,绵长,全场默然,迅速被感染)学生自由放声地朗读全诗——邀请三个同学每人读一节师:非常有感觉,投入了情感,这三节诗之间有什么特点?生:三句话好像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只是改变了一些字词师:还有要说的吗生:都有“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师:也就是说句式相同,你们很敏感地发现它们相同的地方,我们称之为“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有一种美感,我们一起来读,来感受这艺术魅力学生齐读师:蒹葭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走近这幅画,你依稀看见了什么?(屏幕显示:我们依稀听见了——)生;:我依稀看见了芦苇飘荡,尽头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在对男子微笑师:这是怎样的芦苇?生:很浩荡,飘忽不定师:哪个词告诉你这些?生:是蒹葭苍苍的苍苍师:你读一下同时教师出示幻灯,屏幕上两句蒹葭苍苍,第二句后面加了一个破折号师:大家感受一下,这两句的不同之处,读一读生:第二句有停顿,有延长,可以体现出惆怅的感觉生:第二句拉长后有一种风吹过来芦苇在飘荡的感觉,芦苇的叶子上似乎有霜花师:读急了,感觉就消失了……拉长了读可以将惆怅凄美表达出来……我们再读生齐读“蒹葭苍——苍——”师:假如老师再改成蒹葭苍盛行不行?对,不行,味道没有了。

这就是诗经的叠词之美。

其实蒹葭两字本身就很有韵味——教师在屏幕上打出叠词二字,蒹葭两字已经拼音,说:这叫做双声……大家齐读包含蒹葭二字的句子师:是啊,这么美的画面,刚才有位同学说还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在哪里?生:在芦苇的尽头师:还可能在哪里?生:在诗人的心中师:是啊,距离产生美,他们之间有距离,产生了朦胧之美……还有,他们的位置是固定的吗?生:是飘忽不定的'……师:从此你心中就走进了这样的一位女子——你们还看见了什么?生:看到了主人公追逐的步伐,也依稀浮现在我面前师:是啊,每个同学的心中都有这样的一幅画,它们都是朦胧的美丽的,其实这里还有一种声音,走近诗歌,你仿佛也听见了什么?生生交流,(屏幕显示:我们仿佛听见了——)生:我仿佛听见了水流的声音,带着主人公的心情师:你走近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我们将写水的几句拿出来欣赏一下,……这两句诗中,主人公有怎样的心情?我们选读……在水一方……生齐读——师:此时……心情怎么样?生:悲伤,因为对面的伊人是可望不可即的师:我追问你一句,虽然在河对岸,但伊人在不在?生:在师:主人公就坚信他在对岸,虽然有一段距离,但他还悲伤吗?生:是激动,是兴奋师:是高兴的,满怀憧憬的……这种憧憬集中在哪个字上面?生:在师请同学读这句,读出这种憧憬,并板书憧憬二字生读一遍师:我们要关注这个“ 在”字,连读三遍,加强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蒹葭课堂实录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蒹葭》课堂实录
浙江省201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课《蒹葭》实录整理
执教者永嘉县实验中学范圣龙
师(满怀深情):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深秋的清晨,晨雾朦胧,芦苇飘荡,一位痴情的恋者徘徊河畔,为他心中的恋人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你听——
教师深情朗读第一节,(舒缓,绵长,全场默然,迅速被感染)
学生自由放声地朗读全诗——
邀请三个同学每人读一节
师:非常有感觉,投入了情感,这三节诗之间有什么特点?
生:三句话好像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只是改变了一些字词
师:还有要说的吗
生:都有“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师:也就是说句式相同,你们很敏感地发现它们相同的地方,我们称之为“重章叠句”
一唱三叹,有一种美感,我们一起来读来感受这艺术魅力
学生齐读
师:蒹葭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走近这幅画,你依稀看见了什么?
生;:我依稀看见了芦苇飘荡,尽头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在对男子微笑
师:这是怎样的芦苇?
生:很浩荡,飘忽不定
师:哪个词告诉你这些?
生:是蒹葭苍苍的苍苍
师:你读一下同时教师出示幻灯,屏幕上两句蒹葭苍苍,第二句后面加了一个破折号
师:大家感受一下,这两句的不同之处,读一读
生:第二句有停顿,有延长,可以体现出惆怅的感觉
生:第二种拉长后有一种风吹过来芦苇在飘荡的感觉,芦苇的叶子上似乎有霜花
师:读急了,感觉就消失了……拉长了读可以将惆怅凄美表达出来……我们再读
生齐读“蒹葭苍——苍——”
师:假如老师再改成蒹葭苍盛行不行?对,不行,味道没有了。

这就是诗经的叠词之美。

其实蒹葭两字本身就很有韵味,
教师在屏幕上打出叠词二字,已经蒹葭两字的拼音,说:这叫做双声……
大家齐读包含蒹葭二字的句子
师:是啊,这么美的画面,刚才有位同学说还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在哪里?
生:在芦苇的尽头
师:还可能在哪里?
生:在诗人的心中
师:是啊,距离产生美,他们之间有距离,产生了朦胧之美……
还有,他们的位置是固定的吗?
生:是飘忽不定的……
师:从此你心中就走进了这样的一位女子——你们还看见了什么?
生:看到了主人公追逐的步伐,也依稀浮现在我面前
师:是啊,每个同学的心中都有这样的一幅画,它们都是朦胧的美丽的,其实这里还有一种声音,走近诗歌,你仿佛也听见了什么?
生生交流,屏幕上一行字——我们听见了——
生:我仿佛听见了水流的声音,带着主人公的心情
师:你走近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我们将写水的几句拿出来欣赏一下,……这两句诗中,主人公有怎样的心情?我们选读……在水一方……
生齐读——
师:此时……心情怎么样?
生:悲伤,因为对面的伊人是可望不可即的
师:我追问你一句,虽然在河对岸,但伊人在不在?生:在
师:主人公就坚信他在对岸,虽然有一段距离,但他还悲伤吗?
生:是激动,是兴奋
师:是高兴的,满怀憧憬的……这种憧憬集中在哪个字上面?
生:在
师请同学读这句,读出这种憧憬,并板书憧憬二字
生读一遍
师:我们要关注这个在字,连读三遍,加强感觉
师:如果要加一个感叹词,你加什么?
生:加“啊”
师:应该是一声轻轻地不太响亮的啊,为什么
生:虽然看到了,隐隐约约的感觉,除了激动憧憬可能还有——
生: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如果太响了就会破坏这种感觉
师:你很懂得这种默默的欣喜——再读,读出这种幸福欣喜憧憬
生齐读,加了啊的这句
师:我们回到原文,再读回没有啊的原文,这个啊字的味道已经藏在哪了?对,“在”字中
男生齐读在水一方这句全班和一遍在水一方四字
师:是啊,自己心中的伊人就在水对岸……回到第二句,主人公还是那么幸福吗?
生:焦急的,看到了却不能到达
师:哪一个字就能体会这种情感
生:宛
师:焦急的,怎么办啊,想追寻却又找不到,有一种淡淡的失落
再请一个同学读这第二句,读出这种淡淡的惆怅
生读……一遍,宛字拉长
师:再放松一点,这宛字再读一遍
生读,大家读再读一遍该句
师:如果加一个感叹词,加什么呢,对“唉”字齐读加了字的原文
再请一个女同学读唉字意味全包含在原文中了
同样请一同学读,全班和一遍最后一句
师:除了有流水的声音,有没有划水的声音?
生:溯游从之等句子中有
师:这种逆流而上的划船声是轻松的还是艰辛的,还有其他词表现吗?
生:阻长等字
师:请一同学试着读这种追寻的艰辛
生读一遍
师:有感觉,我们重点关注溯游从之道阻且长的阻和长就像主人公船桨一样每一下都那么艰辛,跟老师一起读,眉头皱起来,可能更能传达……
生齐读一遍
师:出示这三句,大家一起读这三句
师:是啊,如此艰辛的追寻,我们似乎听到了主人公划船的喘气声,这是一副有声有色的画面,更是有温度的画面,我们再读,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了主人公炽热的情感……
师:从什么地方?
生:溯游从之等句,感受到了主人公奋力向前……
师:同学们,他奋力向前,追求不止,一共几次啊?
生:三次,也许六次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两次
生:无数次,地点的转化体现了无数次
师:应该是无数次,我们的主人公不达目的不罢休,生命不止,追求不止
生:表现了他执着的精神
生:坚韧的精神
师板书执着
师:追寻的结果可能是百年好合也可能是永远追求不到,但是重要的是追寻的过程,他追寻了两千多年,让我们起立,拿起课本,在朗读声中感受这种执着的精神,老师读第一节,大家读二三两节——配乐——
请坐,大家齐读理学家朱熹的一段话……
师:伊人仅仅就是爱人吗?
生:追求的梦想,目标吧
生:作者也是一个痴人,在寻梦,寻找心中的海市蜃楼……
师:追寻这种看到就摸不到的……感觉
生:追寻一种幸福……
生:一种心灵的寄托……实际上虽然得不到,但是要拼搏——
师:我们都在追求美好哦,我们读这段话,一起共勉吧
“在追寻的路上,我们热烈地期盼和追寻这美好,也许这种追修前路不能实现,但路上的风景我们的希望足以温暖我们无悔的青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