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国际(600011)并购研究
央企并购重组概念股名单

信息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沙河股份(000014)、天通股份(600330)、华东电
脑(600850)、四创电子(600990)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长城电脑(000066)、长城信息(000748)、长城开
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新兴铸管(000778)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攀渝钛业(000515)、长城股份(000569)、攀钢
钢钒(000629)
有色
中铝公司------------------中国铝业(601600)、包头铝业(600472)、焦作
万方(000612)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五矿发展(600058)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色股份(000758)
北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硅股(600206)
北矿冶研究总院------------北矿磁材(600980)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河池化工(000953)、沧州大化(600230)、ST黄海
(600579)、蓝星清洗(000598)、蓝星新材(60029
9)、蓝星石化、天科股份(600378)
环、长春一东(600148)
东风汽车公司--------------东风汽车(600006)、东风科技(600081)
机械
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ST阿继(000922)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东方电机(600875)
长沙矿冶研究院------------金瑞科技(600390)
航运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远航运(600428)、中远发展(600641)、中集集
案例分析(华能国际)

(一)华能国际 2001——2003年年报简表财务报表各项目分析以时间距离最近的2003年度的报表数据为分析基础。
1.资产分析(1)首先公司资产总额达到530多亿,规模很大,比2002年增加了约11%,2002年比2001年约增加2%,这与华能2003年的一系列收购活动有关从中也可以看出企业加快了扩张的步伐。
其中绝大部分的资产为固定资产,这与该行业的特征有关:从会计报表附注可以看出固定资产当中发电设施的比重相当高,约占固定资产92.67%。
(2)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却没有提取坏账准备,不符合谨慎性原则。
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公司对其他应收款的坏账准备的记提采用按照其他应收款余额的3%记提,账龄分析表明占其他应收款42%的部分是属于两年以上没有收回的账款,根据我国的税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两年以上未收回的应收款项可以作为坏账损失处理,这部分应收款的可回收性值得怀疑,应此仍然按照3%的比例记提坏账不太符合公司的资产现状,2年以上的其他应收款共计87893852元,坏账准备记提过低。
(3)无形资产为负,报表附注中显示主要是因为负商誉的缘故,华能国际从其母公司华能集团手中大规模的进行收购电厂的活动,将大量的优质资产纳入囊中,华能国际在这些收购活动中收获颇丰。
华能国际1994年10月在纽约上市时止只拥有大连电厂、上安电厂、南通电厂、福州电厂和汕头燃机电厂这五座电厂,经过9年的发展,华能国际已经通过收购华能集团的电厂,扩大了自己的规模。
但由于收购当中的关联交易的影响,使得华能国际可以低于公允价值的价格收购华能集团的资产,因此而产生了负商誉,这是由于关联方交易所产生的,因此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应该剔除这一因素的影响。
(4)长期投资。
我们注意到公司2003年长期股权投资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这主要是因为2003年4月华能收购深能25%的股权以及深圳能源集团和日照发电厂投资收益的增加。
2.负债与权益分析华能国际在流动负债方面比2002年底有显著下降,主要是由于偿还了部分到期借款。
能源行业并购案例分析

能源行业并购案例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通过并购来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降低成本和增强竞争力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战略。
能源行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进行各类并购交易。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能源行业并购案例为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 Shell收购BG Group2015年,荷兰皇家壳牌公司(Shell)以约7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BG Group,成为历史上最大的能源行业并购交易之一。
这一收购案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Shell通过收购BG Group扩大了其全球液化天然气(LNG)业务规模,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在能源市场的领导地位。
BG Group拥有丰富的LNG资源和专业的技术实力,与Shell的业务互补性强,使得并购双方能够在全球LNG市场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
其次,Shell在并购过程中注重协同效应的实现。
通过整合并优化双方的资源和业务,Shell能够在采掘、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更高效的协同运作,降低成本,提高业绩,创造更多的价值。
最后,Shell在并购后进行了人员和文化的整合。
为了确保并购能够顺利进行并实现预期的效果,Shell重视双方员工的融合和文化的整合。
通过培训、交流和沟通等方式,促进员工的团队合作和文化融合,打造一支更加强大的团队。
2. 美国超能公司收购哈利伯顿能源行业的并购案例中,不乏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2016年,美国超能公司(Exelon)以3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油气巨头哈利伯顿(Halliburton)旗下的一家子公司。
这一并购案例充满了风险和挑战,但最终获得了成功。
首先,超能公司在并购过程中做到了充分的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是任何一笔并购交易的关键步骤,能够帮助企业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风险和合规性。
超能公司在尽职调查中充分考察了哈利伯顿子公司的资产、负债、经营状况、合规性等方面,全面了解了目标公司的情况。
其次,超能公司灵活运用并购策略。
央企并购重组概念股名单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安泰科技(000969)(000969)(000969)、金自天正(600560)(600560)(600560)
新兴铸管(000778)(000778)(000778)集团有限公司—— 新兴铸管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攀渝钛业(000515)、长城股份(000569)、攀钢钢钒(000629)(000629)(000629)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长城电脑(000066)(000066)(000066)、长城信息(000748)(000748)(000748)、长城开发(000021)(000021)(000021)、深桑达、夏新电子、中国软件(600536)(600536)(600536)、上海贝岭(600171)(600171)(600171)、华东科技(000727)(000727)(000727)、天通股份、中电广通(600764)(600764)(600764)
●航天军工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核科技(000777)(000777)(000777)
中国航天科技(000901)(000901)(000901)集团公司——航天机电(600151)(600151)(600151)、航天动力(600343)(600343)(600343)、火箭股份(600879)、中国卫星(600118)(600118)(600118)
中国海运(集团)公司——中海发展(600026)(600026)(600026)、中海海盛(600896)(600896)(600896)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国航(601111)(601111)(601111)
中国东方航空(600115)集团公司——东方航空
中国南方航空(600029)(600029)(600029)集团公司——南方航空
华能国际电力收购和资本扩张案例解析

华能国际电力收购和资本扩张案例解析在过去的几年里,华能国际电力通过收购和资本扩张实现了强劲的增长。
以下是该公司两个显著案例的解析。
首先是华能国际电力在2024年收购巴西电力公司Nebras的一部分股权。
这次收购进一步扩大了华能国际电力在海外市场的业务布局。
巴西作为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较高的发展潜力。
通过收购Nebras的股权,华能国际电力得以进一步增强在巴西的业务实力,将持续从巴西电力市场的增长中受益。
此外,这也为华能国际电力在巴西及其他南美洲国家开展投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第二个案例是华能国际电力在2024年与日本三菱商事合作,共同投资建设越南的Giantwind项目。
Giantwind项目是越南规模最大的风能项目之一,将在越南南部的潘辛省建设一座风电场,装机容量为120兆瓦。
华能国际电力和三菱商事合作,通过共同投资建设该项目,进一步巩固了双方在风能领域的合作关系,同时也加强了华能国际电力在越南风能市场的地位。
越南作为东南亚地区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之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通过参与越南的风能项目,华能国际电力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和经验,在该市场上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这两个案例展示了华能国际电力通过收购和资本扩张实现业务增长的能力和策略。
通过收购Nebras股权,华能国际电力进一步拓展了海外市场,以巴西为切入点进入南美洲市场,利用巴西丰富的能源资源和较高的发展潜力实现业务增长。
与三菱商事合作投资越南的Giantwind项目,则是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投资建设大型风能项目,巩固和扩大了华能国际电力在风能领域的市场地位。
总之,华能国际电力通过收购和资本扩张实现了业务增长,并进一步扩大了在海外能源市场的份额。
其在巴西和越南的投资项目体现了公司积极追求多元化发展和国际化布局的战略,为未来的业务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华能国际电力有望通过进一步的收购和资本扩张,进一步巩固在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央企并购重组概念股名单

国资委: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央企调整重组力度附央企并购重组概念股名单中新网8月31日电据国务院国资委网站消息,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31日在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表示,近年来,中央企业调整重组步伐明显加快,已从2003年的196家调整到136家,下一步调整重组力度将继续加大。
黄丹华在讲话中表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对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任务。
经过30年的改革,中央企业已经逐步成为市场竞争主体,中央企业及其下属子公司的改制面达到了70%,一大批中央企业改制后在境内外上市。
许多企业已经成为完全竞争型企业。
黄丹华说,近年来,中央企业调整重组步伐明显加快,已从2003年的196家调整到136家,下一步调整重组力度将继续加大。
与此同时,中央企业加快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特别是在24家中央企业开展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工作以来,公司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中央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更加广泛、深入。
中央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截至2008年底,104家中央企业在境外设立单位4969个,其中子企业4141个,机构828个。
一批能源、建筑、电力、电信、化工、商贸等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性并购重组。
面对这些新情况,如何准确定位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如何有效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如何实现并购重组企业的文化融合,如何做好对外宣传工作,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黄丹华表示,要加强文化融合的研究与实践,做好并购重组企业的文化融合工作。
要针对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企业并购重组力度加大的实际,注意吸取国内外企业并购重组因文化冲突而失败的教训,认真总结企业文化融合工作经验,积极开展企业跨文化融合问题研讨,努力探索文化融合的规律,切实做好并购重组企业的文化融合与再造工作,为顺利推进企业并购重组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国资委副主任:中央企业将建立新闻发布工作机制中新网8月31日电据国务院国资委网站消息,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31日在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央企业将建立新闻发布工作机制,主动引导社会舆论,并将适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意见》。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案例

财务报表分析案例华能国际(600011)与国电电力(600795)财务报表分析比较报告一、研究对象及选取理由(一)研究对象本报告选取了能源电力行业两家上市公司——华能国际(600011)、国电电力(600795)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两家上市公司公布的2001年度—2003年度连续三年的财务报表进行了简单分析及对比,以期对两个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得出简要结论。
(二)行业概况能源电力行业近两、三年来非常受人瞩目,资产和利润均持续较长时间大幅增长。
2003年、2004年市场表现均非常优秀,特别是2003年,大多数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出现了增长,同时经营性现金流量大幅提高,说明整体上看,能源电力类上市公司的效益在2003年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2003年能源电力类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37元,高出市场平均水平95%左右。
2003年能源电力行业无论在基本面还是市场表现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
且未来成长性预期非常良好。
电力在我国属于基础能源,随着新一轮经济高成长阶段的到来,电力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尽管目前电力行业投资规模大幅增加,但是电力供给能力提升速度仍然落后于需求增长速度,电力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缺电形势将进一步恶化。
由于煤炭的价格大幅上涨,这对那些火力发电的公司来说,势必影响其盈利能力,但因此电价上涨也将成为一种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行业必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
因此,我们选取了这一重点行业为研究对象来分析。
(三)公司概况1、华能国际华能国际的母公司及控股股东华能国电是于1985年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它与电厂所在地的多家政府投资公司于1994年6月共同发起在北京注册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
总股本60亿股,2001年在国内发行3.5亿股A股,其中流通股2.5亿股,而后分别在香港、纽约上市。
在过去的几年中,华能国际通过项目开发和资产收购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保持盈利稳步增长。
华能国际财报分析

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 通过以上分析,13年 到15年每股收益增长率虽有下降,但是近一年略有上升,表明企业盈利能力有所调整。 每股净资产=期末净资产/期末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每股净资产是指股东权益与总 股数的比率。这一指标反映每股股票所拥有的资产现值。每股净资产越高,股东拥有的资 产现值越多;每股净资产越少,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越少。通常每股净资产越高越好。1315年每股净资产逐年增高,说明股东拥有的资产现值逐年增多。
2.企业资金结构分析
2.企业资金结构分析
华能国际资产负债表 (简表)
指标/年份 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账款 存货 流动资产合计 固定资产 资产总计 流动负债合计 负债合计 股东权益合计 2015 753781.26 13946.8 1439961.12 542273.2 3188659.07 19547996.24 29972972.26 12051541.77 20378986.56 9593985.7 2014 1358087.81 26113.54 1559072.06 740968.14 3997977.62 18827738.23 30088085.67 11066776.52 21041933.26 9046152.41 2013
偿债能力分析
科目\时间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保守速动比率 产权比率 2015-12-31 0.26 0.21 0.21 2.57 2014-12-31 0.36 0.28 0.28 2.73 2013-12-31 0.34 0.27 0.27 3.02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它表示一个企业每1元的流动负债能够有多少流动资产来抵 偿。理论上,流动比率越大通常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一般只和同行业、本企业历史流动比 例相比较,才知道是高还是低。从13年到15年流动比率有些下降,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下降。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00% 是指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速动资产作为 偿债保障。从前三年比率及流动比率来看,华能国际 短期偿债能力有所减弱。 保守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流动负债 从13年到15年速冻比率降低,同样的说明企业流动负债的偿还能力变弱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这一比率越低,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从13年到15年 产权比率逐年降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逐年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能国际(600011)并购研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以及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电力企业特别是发电企业之间已经掀起了大规模的并购重组浪潮。
对电力企业并购进行研究,分析其并购的模式、动因、效应以及是否给股东带来价值创造,对揭示目前电力企业遭遇全行业的经营困境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从分析中预测今后电力行业往煤电路运一体化整合的趋势。
论文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国际”)从1994年设立以来的并购历程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自由现金流法和经济增加值法EVA,就华能国际的并购模式、动因和效应、价值创造进行研究分析。
同时本文引入麦肯锡五边形重组系统模型,对华能国际的具体并购事件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横向并购是电力企业提高权益装机容量、提升发电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最迅捷的方式之一,横向并购能扩大电力企业的市场份额,获取规模经济,实现经营协同效应;但随着近几年煤炭价格飞涨,给电力行业发电侧带来巨大经营压力,电力企业并购正从横向并购为主发展到向纵向并购和产业一体化尝试和延伸;电力产业及上下游行业整合和发展趋势必将朝煤电路运一体化方向发展;并给出华能国际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可再生能源比例,走产业一体化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议。
并介绍了目前煤电产业一体化项目的代表—华能伊敏煤电公司循环经济的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