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 第一次 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及答案
(某某市县区)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数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卷(附答案详解)

(某某市县区)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数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卷(附答案详解)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B.C.D.2.将抛物线y=(x﹣2)2+1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A.(2,4)B.(﹣1,1)C.(5,1)D.(2,﹣2)3.下列几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是()A.3、4、5B.5、12、13C.D.4、5、64.去年某果园随机从甲、乙、丙、丁四个品种的葡萄树中各采摘了10棵,每棵产量的平均数(单位:千克)及方差S2(单位:千克2)如下表所示.今年准备从四个品种中选出一种产量既高又稳定的葡萄树进行种植,应选的品种是()甲乙丙丁24242320S2 1.9 2.12 1.9 A.甲B.乙C.丙D.丁5.如图,△A'B'C'是△ABC以点O为位似中心经过位似变换得到的,若AA':OA'=2:3,则△ABC的面积与△A'B'C'的面积比是()A.25:9B.9:4C.25:3D.5:36.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8x﹣3=0,下列变形中正确的是()A.(x﹣4)2=16+3B.(x+4)2=16+3C.(x+8)2=﹣3+64D.(x﹣8)2=3+6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B.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C.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D.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8.已知二次函数y=ax2+4x+1的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A.a<4B.a≤4C.a<4且a≠0D.a≤4且a≠09.AB两地相距20km,甲从A地出发向B地前进,乙从B地出发向A地前进,两人沿同一直线同时出发,甲先以8km/h的速度前进1小时,然后减慢速度继续匀速前进,甲乙两人离A地的距离s(km)与时间t (h)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甲出发()小时后与乙相遇.A.1.5B.2C.2.5D.310.如图,菱形ABCD的面积为24cm2,对角线BD长6cm,点O为BD的中点,过点A作AE⊥BC交CB 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OE,则线段OE的长度是()A.3cm B.4cm C.4.8cm D.5cm11.若整数a使得关于x的方程2﹣=的解为非负数,且使得关于y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至少有3个整数解,则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a的和为()A.23B.25C.27D.281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是直线上一动点,将点A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B,点C(1,0),则OB+CB的最小值为()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13.计算:=.14.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0)的函数值y随x增大而减小,则直线:y=﹣kx+k不经过第象限.15.如图,在矩形ABCD中,DE⊥CE,AE<BE,AD=4,AB=10,则DE长为.16.如图,已知顶点为(﹣3,﹣6)的抛物线y=ax2+bx+c过点(﹣1,﹣4),则下列结论:①对于任意的x=m,均有am2+bm+c≥﹣6;②ac>0;③若点(),(,y2)在抛物线上,则y1>y2;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4的两根为﹣5和﹣1;⑤b﹣6a=0;其中正确的有(填序号).17.如图,正方形ABCD中,E是BC边上的一点,连接AE,将AB边沿AE折叠到AF.延长EF交DC于G,点G恰为CD边中点,连接AG,CF,AC.若AB=6,则△AFC的面积为.18.某手机生产商将推手机生产工作交由旗下A、B、C三个工厂完成,A、B两个工厂有半自动、全自动、外包三种生产方式,C工厂只有半自动一种生产方式,且三个工厂同种生产方式每天的生产量相等,全自动每天的生产量是外包每天的生产量的2.5倍,B、C两工厂生产总量相等,均比A厂多40%,A厂用3天进行半自动生产,2天进行全自动生产,1天进行外包生产完成全部工作;B厂用2天进行半自动生产,3天进行全自动生产,2天进行外包生产完成全部工作;则C厂需要天生产完成全部工作.三、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9.(10分)(1)用公式法解方程:x2﹣2x﹣6=0;(2)计算:.20.(10分)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1)用尺规完成以下基本作图:在CB上截取CE,使CE=CD,连接DE,作∠ABC的平分线BF交AD 于点F.(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所作的图形中,证明四边形BEDF为平行四边形.四、解答题(本大题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21.(10分)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某校开展了全校教师学习党史活动并进行了党史知识竞赛,从七、八年级中各随机抽取了20名教师,统计这部分教师的竞赛成绩(竞赛成绩均为整数,满分为10分,9分及以上为优秀),相关数据统计、整理如下:抽取七年级教师的竞赛成绩(单位:分):6,7,7,8,8,8,8,8,8,8,8,9,9,9,9,10,10,10,10,10.七八年级教师竞赛成绩统计表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平均数8.58.5中位数a9众数8b优秀率45%55%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填空:a=;b=;(2)估计该校七年级20名教师中竞赛成绩达到8分以上人数.(3)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从一个方面评价两个年级教师学习党史的竞赛成绩谁更优异.22.(10分)在初中阶段的函数学习中,我们经历了列表、描点、连线画函数图象,并结合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过程,以下是我们研究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的部分过程,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x…﹣4﹣3﹣2﹣1012345…y…6a0﹣1.5﹣2﹣1.5020b…(1)表中a=;b=;(2)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该函数的大致图象,并根据函数图象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3)已知直线的图象如图所示,结合你所画的函数图象,当y1>y2时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保留1位小数,误差不超过0.2)23.(10分)火锅是重庆人民钟爱的美食之一,解放碑某老火锅店为抓住“五一”这个商机,于四月第一周推出了A、B两种火锅套餐,5桌A套餐与10桌B套餐的总售价为1600元,其中A套餐比B套餐每盒贵20元.(1)求A套餐的售价是多少元;(2)第一周A套餐的销售量为800桌,B套餐的销售量为1300桌,为了了解市场,第二周时,A套餐的销售价格比第一周的价格下调a%,销售量比第一周的销售量增加了a%,B套餐的销售价格比第一周的价格下调了a%,销售量比第一周的销量增加了140桌,最终第二周A套餐的销售总额比B套餐的销售总额少了48000元,求a的值.24.(10分)一个三位自然数a,满足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不超过10,我们称这个数为“完美数”.将“完美数”a的个位数字与百位数字交换得到一个新数b,记G(a)=.例如:a=125,因为1+2+5=8<10,所以a为“完美数”,交换其个位数字和百位数字后得到b=521,G(125)==﹣36.(1)判断236是不是“完美数”,计算G(321);(2)已知两个“完美数”m=100a+10b+2,n=100c+30+d(0≤b<a≤9,0≤c≤9,0≤d≤9,a、b、c、d为整数),若G(m)能被7整除,G(m)+G(n)=18(d﹣2),求n.25.(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bx+c经过A(0,﹣1),B(4,1).直线AB交x轴于点C,P是直线AB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D⊥AB,垂足为D,PE∥x轴,交AB于点E.(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当△PDE的周长取得最大值时,求点P的坐标和△PDE周长的最大值;(3)把抛物线y=x2+bx+c平移,使得新抛物线的顶点为(2)中求得的点P.M是新抛物线上一点,N 是新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直接写出所有使得以点A,B,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点M的坐标,并把求其中一个点M的坐标的过程写出来.五、解答题:(本大题1个小题,共8分)26.(8分)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在△AEF中,点E、F是动点,AE=EF,∠AEF=90°.(1)如图1,当点F于点B重合时,连接CE交AB于点G,连接AC,若AB=BC,∠BAD=120°,BE=2,求点E到BC的距离;(2)如图2,当点F在AB延长线上时,将△AEF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E′F′,使点F′落在CD边上,点E′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内部,过点C作CH⊥CD,连接CH、DH,若AF′=DH,∠AF′D=∠H,求证:2BE′+CH=CD;(3)如图3,AB=BC,∠BAD=120°,AB=2,点F从B点出发沿射线BC运动,求运动过程中(DE+AE)2的最小值.(某某市县区)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数学质量监测考试试题卷(附答案详解)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B.C.D.【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满足的两个条件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是最简二次根式;=3,被开方数中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不是最简二次根式;=2,被开方数中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不是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含分母,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选:A.2.将抛物线y=(x﹣2)2+1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A.(2,4)B.(﹣1,1)C.(5,1)D.(2,﹣2)【分析】根据平移规律,可得顶点式解析式.【解答】解:将抛物线y=(x﹣2)2+1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y=(x﹣2)2+1+3,即y=(x﹣2)2+4,顶点坐标为(2,4),故选:A.3.下列几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是()A.3、4、5B.5、12、13C.D.4、5、6【分析】先分别求出两小边的平方和和最长的边的平方,再看看是否相等即可.【解答】解:A、(3)2+(4)2=(5)2,则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52+122=132,则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2+()2=()2,则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42+52≠62,则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4.去年某果园随机从甲、乙、丙、丁四个品种的葡萄树中各采摘了10棵,每棵产量的平均数(单位:千克)及方差S2(单位:千克2)如下表所示.今年准备从四个品种中选出一种产量既高又稳定的葡萄树进行种植,应选的品种是()甲乙丙丁24242320S2 1.9 2.12 1.9A.甲B.乙C.丙D.丁【分析】先比较平均数得到甲组和乙组产量较好,然后比较方差得到甲组的状态稳定,据此求解即可.【解答】解:∵甲的平均数最大,方差最小,最稳定.∴应选的品种是甲.故选:A.5.如图,△A'B'C'是△ABC以点O为位似中心经过位似变换得到的,若AA':OA'=2:3,则△ABC的面积与△A'B'C'的面积比是()A.25:9B.9:4C.25:3D.5:3【分析】根据位似变换的性质得到△A'B'C'∽△ABC,A'B'∥AB,进而得到△OA'B'∽△OA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解答即可.【解答】解:∵△A'B'C'是△ABC以点O为位似中心经过位似变换得到的,∴△A'B'C'∽△ABC,A'B'∥AB,∴△OA'B'∽△OAB,∴==,∴=()2=,故选:A.6.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8x﹣3=0,下列变形中正确的是()A.(x﹣4)2=16+3B.(x+4)2=16+3C.(x+8)2=﹣3+64D.(x﹣8)2=3+64【分析】方程移项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方程x2+8x﹣3=0,移项得:x2+8x=3,配方得:x2+8x+16=16+3,即(x+4)2=16+3.故选:B.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B.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C.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D.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分别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是真命题;B、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是真命题;C、矩形的对角线互相相等,原命题是假命题;D、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是真命题;故选:C.8.已知二次函数y=ax2+4x+1的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A.a<4B.a≤4C.a<4且a≠0D.a≤4且a≠0【分析】由二次函数的定义得a≠0,再由二次函数y=ax2+4x+1的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得到Δ≥0,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二次函数y=ax2+4x+1的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Δ=42﹣4a×1≥0,且a≠0,解得:a≤4,且a≠0.故选:D.9.AB两地相距20km,甲从A地出发向B地前进,乙从B地出发向A地前进,两人沿同一直线同时出发,甲先以8km/h的速度前进1小时,然后减慢速度继续匀速前进,甲乙两人离A地的距离s(km)与时间t (h)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甲出发()小时后与乙相遇.A.1.5B.2C.2.5D.3【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象分别求出甲减速后的速度已经乙的速度,再列方程解答即可.【解答】解:甲减速后的速度为:(20﹣8)÷(4﹣1)=4(km/h),乙的速度为:20÷5=4(km/h),设甲出发x小时后与乙相遇,根据题意得8+4(x﹣1)+4x=20,解得x=2.即甲出发2小时后与乙相遇.故选:B.10.如图,菱形ABCD的面积为24cm2,对角线BD长6cm,点O为BD的中点,过点A作AE⊥BC交CB 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OE,则线段OE的长度是()A.3cm B.4cm C.4.8cm D.5cm【分析】由菱形的性质得出BD=6cm,由菱形的面积得出AC=8cm,再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BD⊥AC,∵BD=6cm,S菱形ABCD═AC×BD=24cm2,∴AC=8cm,∵AE⊥BC,∴∠AEC=90°,∴OE=AC=4cm,故选:B.11.若整数a使得关于x的方程2﹣=的解为非负数,且使得关于y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至少有3个整数解,则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a的和为()A.23B.25C.27D.28【分析】表示出分式方程的解,根据解为非负数确定出a的范围,表示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由解集中至少有3个整数解,确定出a的范围,进而求出a的具体范围,确定出整数a的值,求出之和即可.【解答】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得:2(x﹣2)﹣3=﹣a,整理得:2x﹣4﹣3=﹣a,解得:x=,∵分式方程的解为非负数,且a为整数,∴≥0且≠2,即a≤7且a≠3,不等式组整理得:,即﹣2<y≤a,∵不等式组至少有3个整数解,∴a≥1,综上,a的范围为1≤a≤7,即a=1,2,4,5,6,7,则满足条件的a之和为1+2+4+5+6+7=25.故选:B.1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是直线上一动点,将点A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B,点C(1,0),则OB+CB的最小值为()A.B.C.D.【分析】设D(﹣1,0),作D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E,连接OE,交直线于A,连接AD,ED,作ES⊥x轴于S,根据题意OE就是OB+CB的最小值,由直线的解析式求得F的坐标,进而求得ED的长,从而求得OS和ES,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OE.【解答】解:设D(﹣1,0),作D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E,连接OE,交直线于A,连接AD,ED,作ES⊥x轴于S,∵AB∥DC,且AB=OD=OC=1,∴四边形ABOD和四边形ABCO是平行四边形,∴AD=OB,OA=BC,∴AD+OA=OB+BC,∵AE=AD,∴AE+OA=OB+BC,即OE=OB+BC,∴OB+CB的最小值为OE,由可知∠AFO=30°,F(﹣4,0),∴FD=3,∠FDG=60°,∴DG=DF=,∴DE=2DG=3,∴ES=DE=,DS=DE=,∴OS=,∴OE==,∴OB+CB的最小值为,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13.计算:=.【分析】根据负整数指数幂、去绝对值及二次根式化简的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3+3﹣+2=,故答案为:.14.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0)的函数值y随x增大而减小,则直线:y=﹣kx+k不经过第二象限.【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得出k的取值范围,再根据k的取值和一次函数的增减性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正比例函数y=kx(k≠0)的函数值y随x增大而减小,∴k<0,∴﹣k>0,即直线:y=﹣kx+k中的﹣k>0,k<0,因此直线经过一、三、四象限,不过第二象限,故答案为:二.15.如图,在矩形ABCD中,DE⊥CE,AE<BE,AD=4,AB=10,则DE长为2.【分析】设AE=x,则BE=10﹣x,由勾股定理得AD2+AE2=DE2,BC2+BE2=CE2,DE2+CE2=CD2,则AD2+AE2+BC2+BE2=CD2,即42+x2+42+(10﹣x)2=102,解得:x=2或x=8(舍去),则AE=2,然后由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设AE=x,则BE=10﹣x,∵四边形ABCD是矩形,∴CD=AB=10,∠A=∠B=90°,∴AD2+AE2=DE2,BC2+BE2=CE2,∵DE⊥CE,∴∠DEC=90°,∴DE2+CE2=CD2,∴AD2+AE2+BC2+BE2=CD2,即42+x2+42+(10﹣x)2=102,解得:x=2或x=8(舍去),∴AE=2,∴DE===2,故答案为:2.16.如图,已知顶点为(﹣3,﹣6)的抛物线y=ax2+bx+c过点(﹣1,﹣4),则下列结论:①对于任意的x=m,均有am2+bm+c≥﹣6;②ac>0;③若点(),(,y2)在抛物线上,则y1>y2;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4的两根为﹣5和﹣1;⑤b﹣6a=0;其中正确的有①④⑤(填序号).【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以及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综合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为(﹣3,﹣6),∴当x=﹣3时,y最小值=﹣6,∴对于任意的x=m,其函数值y=am2+bm+c≥﹣6,因此①正确;∵开口向上,∴a>0,∵抛物线与y轴交于负半轴,∴c<0,∴ac<0,因此②不正确;∵点(),(,y2)在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根据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y1<y2,因此③不正确;∵抛物线y=ax2+bx+c过点(﹣1,﹣4),由对称轴为x=﹣3,根据对称性可知,抛物线y=ax2+bx+c还过点(﹣5,﹣4),∴当y=﹣4时,即方程ax2+bx+c=﹣4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和﹣5,因此④正确;∵对称轴x=﹣=﹣3,∴b﹣6a=0,因此⑤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①④⑤,故答案为:①④⑤.17.如图,正方形ABCD中,E是BC边上的一点,连接AE,将AB边沿AE折叠到AF.延长EF交DC于G,点G恰为CD边中点,连接AG,CF,AC.若AB=6,则△AFC的面积为 3.6.【分析】首先通过HL证明Rt△ABE≌Rt△AFB,得BE=EF,同理可得:DG=FG,设BE=x,则CE=6﹣x,EG=3+x,在Rt△CEG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BE=2,S△AFC=S△AEC﹣S△AEF﹣S△EFC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D=90°,∵将AB边沿AE折叠到AF,∴AB=AF,∠B=∠AFB=90°,在Rt△ABE和Rt△AFB中,,∴Rt△ABE≌Rt△AFB(HL),∴BE=EF,同理可得:DG=FG,∵点G恰为CD边中点,∴DG=FG=3,设BE=x,则CE=6﹣x,EG=3+x,在Rt△CEG中,由勾股定理得:(x+3)2=32+(6﹣x)2,解得x=2,∴BE=EF=2,CE=4,∴S△CEG=×4×3=6,∵EF:FG=2:3,∴S△EFC=×6=,∴S△AFC=S△AEC﹣S△AEF﹣S△EFC=×4×6﹣×2×6﹣=12﹣6﹣=3.6.故答案为:3.6.18.某手机生产商将推手机生产工作交由旗下A、B、C三个工厂完成,A、B两个工厂有半自动、全自动、外包三种生产方式,C工厂只有半自动一种生产方式,且三个工厂同种生产方式每天的生产量相等,全自动每天的生产量是外包每天的生产量的2.5倍,B、C两工厂生产总量相等,均比A厂多40%,A厂用3天进行半自动生产,2天进行全自动生产,1天进行外包生产完成全部工作;B厂用2天进行半自动生产,3天进行全自动生产,2天进行外包生产完成全部工作;则C厂需要21天生产完成全部工作.【分析】设外包每天的生产量为a,半自动每天的生产量是b,则全自动每天的生产量是2.5a;利用A厂用3天进行半自动生产,2天进行全自动生产,1天进行外包生产完成全部工作可得A厂的工作量;利用B厂用2天进行半自动生产,3天进行全自动生产,2天进行外包生产完成全部工作可得B厂的工作量;利用B、C两工厂生产总量相等,均比A厂多40%,可得C厂的生产量和a,b的数量关系;设C厂完成全部工作需m天,列出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设外包每天的生产量为a,半自动每天的生产量是b,则全自动每天的生产量是2.5a,则A厂的工作量为:2×2.5a+3b+a=6a+3b,B厂的工作量为:3×2.5a+2b+2a=9.5a+2b.∵B厂生产总量比A厂多40%,∴9.5a+2b=(1+0.4)(6a+3b).∴a=2b.∴B厂的工作量为:9.5a+2b=21b.设C厂完成全部工作需m天,∵B、C两工厂生产总量相等,C工厂只有半自动一种生产方式,∴mb=21b,∴m=21.故答案为:21.三、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9.(10分)(1)用公式法解方程:x2﹣2x﹣6=0;(2)计算:.【分析】(1)找出a,b,c的值,计算出根的判别式的值,进而代入求根公式求出解即可;(2)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1)x2﹣2x﹣6=0,这里a=1,b=﹣2,c=﹣6,∵Δ=b2﹣4ac=(﹣2)2﹣4×1×(﹣6)=4+24=28>0,∴x===1±,解得:x1=1+,x2=1﹣;(2)原式=÷=•=﹣x.20.(10分)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1)用尺规完成以下基本作图:在CB上截取CE,使CE=CD,连接DE,作∠ABC的平分线BF交AD 于点F.(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所作的图形中,证明四边形BEDF为平行四边形.【分析】(1)延长CB到E使CE=CD,然后作∠ABC的平分线交AD的延长线于F;(2)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D=BC,AB=CD,AD∥BC,则CE=AB,再证明∠ABF=∠F得到AB=AF,然后证明BE=DF,从而可判断四边形BEDF为平行四边形.【解答】(1)解:如图,DE、BF为所作;(2)证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BC,AB=CD,AD∥BC,∵CE=CD,∴CE=AB,∵BF平分∠ABC,∴∠ABF=∠CBF,∵AF∥BC,∴∠CBF=∠F,∴∠ABF=∠F,∴AB=AF,∴CE=AF,即CB+BE=AD+DF,∴BE=DF,∵BE∥DF,∴四边形BEDF为平行四边形.四、解答题(本大题5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21.(10分)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某校开展了全校教师学习党史活动并进行了党史知识竞赛,从七、八年级中各随机抽取了20名教师,统计这部分教师的竞赛成绩(竞赛成绩均为整数,满分为10分,9分及以上为优秀),相关数据统计、整理如下:抽取七年级教师的竞赛成绩(单位:分):6,7,7,8,8,8,8,8,8,8,8,9,9,9,9,10,10,10,10,10.七八年级教师竞赛成绩统计表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平均数8.58.5中位数a9众数8b优秀率45%55%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填空:a=8;b=9;(2)估计该校七年级20名教师中竞赛成绩达到8分以上人数.(3)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从一个方面评价两个年级教师学习党史的竞赛成绩谁更优异.【分析】(1)根据中位数定义、众数的定义即可找到a、b的值.(2)计算出成绩达到8分及以上的人数的频率即可求解.(3)根据优秀率进行评价即可.【解答】解:(1)∵七年级教师的竞赛成绩:6,7,7,8,8,8,8,8,8,8,8,9,9,9,9,10,10,10,10,10.∴中位数a=8.根据扇形统计图可知D类是最多的,故b=9.故答案为:8;9.(2)该校七年级120名教师中竞赛成绩达到8分及以上的人数估计为×100%×120=102(人).(3)根据表中可得,七八年级的优秀率分别是:45%、55%.故八年级的教师学习党史的竞赛成绩更优异.22.(10分)在初中阶段的函数学习中,我们经历了列表、描点、连线画函数图象,并结合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过程,以下是我们研究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的部分过程,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x…﹣4﹣3﹣2﹣1012345…y…6a0﹣1.5﹣2﹣1.5020b…(1)表中a= 2.5;b=﹣2;(2)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该函数的大致图象,并根据函数图象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3)已知直线的图象如图所示,结合你所画的函数图象,当y1>y2时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保留1位小数,误差不超过0.2)【分析】(1)根据解析式计算即可;(2)利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可得函数的一条性质.(3)根据图象即可求解.【解答】解:(1)当x=﹣3时,y1=×(﹣3)2﹣2=2.5,∴a=2.5,当x=5时,y1=2﹣2×|5﹣3|=﹣2,∴b=﹣2,故答案为:2.5,﹣2;(2)画出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得: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3)画出直线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为:x<﹣2或1.5<x<5.23.(10分)火锅是重庆人民钟爱的美食之一,解放碑某老火锅店为抓住“五一”这个商机,于四月第一周推出了A、B两种火锅套餐,5桌A套餐与10桌B套餐的总售价为1600元,其中A套餐比B套餐每盒贵20元.(1)求A套餐的售价是多少元;(2)第一周A套餐的销售量为800桌,B套餐的销售量为1300桌,为了了解市场,第二周时,A套餐的销售价格比第一周的价格下调a%,销售量比第一周的销售量增加了a%,B套餐的销售价格比第一周的价格下调了a%,销售量比第一周的销量增加了140桌,最终第二周A套餐的销售总额比B套餐的销售总额少了48000元,求a的值.【分析】(1)设A套餐的售价是x元,则B套餐的售价是(x﹣20)元,根据5桌A套餐与10桌B套餐的总售价为1600元,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销售总额=销售单价×销售数量,结合第二周A套餐的销售总额比B套餐的销售总额少了48000元,即可得出关于a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正值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设A套餐的售价是x元,则B套餐的售价是(x﹣20)元,依题意得:5x+10(x﹣20)=1600,解得:x=120.答:A套餐的售价是120元.(2)依题意得:(120﹣20)(1﹣a%)×(1300+140)﹣120(1﹣a%)×800(1+a%)=48000,整理得:3.2a2﹣80a=0,解得:a1=25,a2=0(不合题意,舍去).答:a的值为25.24.(10分)一个三位自然数a,满足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不超过10,我们称这个数为“完美数”.将“完美数”a的个位数字与百位数字交换得到一个新数b,记G(a)=.例如:a=125,因为1+2+5=8<10,所以a为“完美数”,交换其个位数字和百位数字后得到b=521,G(125)==﹣36.(1)判断236是不是“完美数”,计算G(321);(2)已知两个“完美数”m=100a+10b+2,n=100c+30+d(0≤b<a≤9,0≤c≤9,0≤d≤9,a、b、c、d为整数),若G(m)能被7整除,G(m)+G(n)=18(d﹣2),求n.【分析】(1)由2+3+6=11>10可知236不是“完美数”,G(321)==18;(2)G(m)+G(n)=+=+=(9a﹣18)+(9c﹣9d)=9(a+c﹣d﹣2)=18(d﹣2),可得a+c=3d﹣2,又G(m)=是整数且0≤b<a≤9,可得满足条件的a只有2或9,当a=9时,m不是“完美数”;当a=2时,m可以是“完美数”.当a=2时,得2+c=3d﹣2,即4+c=3d,又由0≤c≤9,0≤d≤9可得,,.因为n是完美数,所以必须满足c+3+d≤10,即c+d≤7,则只有c=2,d=2满足要求.所以当c=2,d=2时,n=100×2+30+2=232.【解答】解:(1)∵2+3+6=11>10,∴236不是“完美数”,∴G(321)==18;(2)∵G(m)+G(n)=+=+=(9a﹣18)+(9c﹣9d)=9(a+c﹣d﹣2)=18(d﹣2),可得a+c=3d﹣2,又∵G(m)=是整数且0≤b<a≤9,可得满足条件的a只有2或9,当a=9时,m不是“完美数”;当a=2时,m可以是“完美数”.当a=2时,得2+c=3d﹣2,即4+c=3d,又由0≤c≤9,0≤d≤9,可得,,.∵n是完美数,∴必须满足c+3+d≤10,即c+d≤7,∴只有c=2,d=2满足要求.当c=2,d=2时,n=100×2+30+2=232.25.(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bx+c经过A(0,﹣1),B(4,1).直线AB交x轴于点C,P是直线AB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PD⊥AB,垂足为D,PE∥x轴,交AB于点E.(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当△PDE的周长取得最大值时,求点P的坐标和△PDE周长的最大值;(3)把抛物线y=x2+bx+c平移,使得新抛物线的顶点为(2)中求得的点P.M是新抛物线上一点,N 是新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直接写出所有使得以点A,B,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点M的坐标,并把求其中一个点M的坐标的过程写出来.【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将A(0,﹣1),B(4,1)代入y=x2+bx+c,即可求得答案;(2)先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AB的函数表达式,设P(t,t2﹣t﹣1),其中0<t<4,根据点E在直线y =x﹣1上,PE∥x轴,可得出PE=﹣2(t﹣2)2+8,再根据△PDE∽△AOC,即可得到△PDE的周长l=﹣(t﹣2)2++8,运用二次函数最值方法即可求出答案;(3)分两种情况:①若AB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②若AB是平行四边形的边,分别进行讨论即可.【解答】解:(1)∵抛物线y=x2+bx+c经过A(0,﹣1),B(4,1),∴,解得:,∴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2﹣x﹣1;(2)如图1,设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为y=kx+n,∵A(0,﹣1),B(4,1),∴,解得:,∴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为y=x﹣1,令y=0,得x﹣1=0,解得:x=2,∴C(2,0),设P(t,t2﹣t﹣1),其中0<t<4,∵点E在直线y=x﹣1上,PE∥x轴,∴t2﹣t﹣1=x﹣1,∴x=2t2﹣7t,∴E(2t2﹣7t,t2﹣t﹣1),∴PE=t﹣(2t2﹣7t)=﹣2t2+8t=﹣2(t﹣2)2+8,∵PD⊥AB,∴∠AOC=∠PDE=90°,又∵PE∥x轴,∴∠OCA=∠PED,∴△PDE∽△AOC,∵AO=1,OC=2,∴AC=,∴△AOC的周长为3+,令△PDE的周长为l,则=,∴l=•[﹣2(t﹣2)2+8]=﹣(t﹣2)2++8,∴当t=2时,△PDE周长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8.此时,点P的坐标为(2,﹣4).(3)如图2,满足条件的点M坐标为(2,﹣4),(6,12),(﹣2,12).由题意可知,平移后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2﹣4x,对称轴为直线x=2,①若AB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当MN与AB互相平分时,四边形ANBM是平行四边形,即MN经过AB的中点C(2,0),∵点N的横坐标为2,∴点M的横坐标为2,∴点M的坐标为(2,﹣4),②若AB是平行四边形的边,Ⅰ.当MN∥AB且MN=AB时,四边形ABNM是平行四边形,∵A(0,﹣1),B(4,1),点N的横坐标为2,∴点M的横坐标为2﹣4=﹣2,∴点M的坐标为(﹣2,12);Ⅱ.当NM∥AB且NM=AB时,四边形ABMN是平行四边形,∵A(0,﹣1),B(4,1),点N的横坐标为2,∴点M的横坐标为2+4=6,∴点M的坐标为(6,12);综上所述,点M的坐标为(2,﹣4)或(﹣2,12)或(6,12).五、解答题:(本大题1个小题,共8分)26.(8分)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在△AEF中,点E、F是动点,AE=EF,∠AEF=90°.(1)如图1,当点F于点B重合时,连接CE交AB于点G,连接AC,若AB=BC,∠BAD=120°,BE=2,求点E到BC的距离;(2)如图2,当点F在AB延长线上时,将△AEF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E′F′,使点F′落在CD边上,点E′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内部,过点C作CH⊥CD,连接CH、DH,若AF′=DH,∠AF′D=∠H,求证:2BE′+CH=CD;(3)如图3,AB=BC,∠BAD=120°,AB=2,点F从B点出发沿射线BC运动,求运动过程中(DE+AE)2的最小值.【分析】(1))如图,过点E作EK⊥CB,交CB的延长线于点K,由勾股定理得AB=AF=2,根据题意可得△ABC是等边三角形,利用S△EBC=CE•BG=BC•EK,即可求出答案;(2)如图2,过点A作AN⊥CD于点N,过点A作AG⊥AE',且AG=AE′,在AN上截取AK=F'N,连接GK、GN、GF′,利用SAS证明△ANF′≌△DCH,则可得AN=CD,F′N=CH,通过角的和差关系可得∠NAG=∠BAE′,再根据SAS证明△ABE′≌△ANG,则BE′=NG,利用旋转性质得∠AEF =∠AE′F′=90°,AE=EF=AE'=E'F',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可证得四边形AE'F′G是正方形,由正方形性质及三角形全等判定可得△GAK≌△GF'N(SAS),则可推出△KG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证得结论;(3)当点F在点B处时,△AEF记作△AE1B,当点F在BC上移动时,△AEF记作△AE2F2,连接E1E2,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可得AF=AE1,AF2=AE2,∠F AE1=∠F2AE2=45°,利用相似三角形判定得△AE1E2∽△AFF2,可得∠AE1E2=∠AFF2,根据当点F在射线BC上运动时,点E在过点E1与AE夹角为60*的直线上移动,延长E2E1交DA的延长线于点R,过点A作E1E2所在直线的对称点K,连接RK、DK、AK,设DK交E1E2于点E并连接AE,设AK交E1E2于点I,求出∠E1AR=15°,则利用∠AE1E2=∠ARE1+∠E1AR=60°,得∠ARE1=45°,根据轴对称性质可得AR=KR,AE1=E1K并确定DE+AE=DE+EK≥DK,则DE+AE的最小值即为线段DK的长度,求出DK的长度即可得出点F从B 点出发沿射线BC运动,运动过程中(DE+AE)2的最小值.【解答】解:(1)如图1,过点E作EK⊥CB于K,∵AE=EF,∠AEF=90°,点F于点B重合,BE=2,。
湖北恩施龙凤民族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学第一阶段检数学测试题(图片版有答案)

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1.下列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A、,即该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所以它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B、该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含有分母,所以它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C、,则该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中含有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所以它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D、该二次根式符合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判定一个二次根式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就是逐个检查最简二次根式的两个条件是否同时满足,同时满足的就是最简二次根式,否则就不是.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2.适合下列条件的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A【解析】解:,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则,是直角三角形;,能构成直角三角形;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2个,故选:A.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为进行分析即可.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化简的结果为A. B. C. D.【答案】C【解析】解:原式.故选:C.利用积的乘方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将原式变形求出即可.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正确利用积的乘方进行运算是解题关键.4.【答案】B5.对任意实数a,则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化简、算术平方根等概念分别判断.A、a为负数时,没有意义,故本选项错误;B、a为正数时不成立,故本选项错误;C、,故本选项错误.D、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6.如图所示,的顶点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于点D,则BD的长为( )C.B.A.D.【答案】C【解析】解:的面积,由勾股定理得,,则,解得,故选:C.根据图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的面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掌握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7.平行四边形一边的长是10cm,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可以是A. B. C. D.【答案】D【解析】解:A、,不能够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B、,不能够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C、,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D、,能够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平行四边形的这条边和两条对角线的一半构成三角形,应该满足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才能构成三角形.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8.【答案】B9.若代数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 且【答案】A【解析】解:由题意得,,解得.故选A.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10.某校的校园内有一块尺寸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现计划将这块空地建成一个花园已知每平方米的造价为30元则学校建这个花园需要投资A. 7794元B. 7820元C. 7822元D. 7921元【答案】A【解析】解:作于H,如图,,,在中,,,每平方米学校建这个花园需要投资额元.故选A.作于H,根据邻补角得到,在中,根据的正弦可计算出,再计算每平方米,然后用面积乘以单价即可得到学校建这个花园需要的投资额.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应用:二次根式的应用主要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用到有关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的方法.11.“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A. 3B. 4C. 5D. 6【答案】C【解析】解:如图所示:,,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小正方形的面积为.故选:C.观察图形可知,小正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利用已知,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可以得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进而求出答案.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应用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1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平分交BC于点E,且,连接OE。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如下图是一次函数y=kx+b图象,当y<-2时,x的取值范围是( )A. x<3B. x>3C. x<-1D. x>-12. 正比例函数y=kx与一次函数y=x﹣k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应为( )A. B. C. D.3. 直线y=a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直线y=bx﹣a的图象只能是图中的()A. B. C. D.4. 若点(x1,y1),(x2,y2),(x3,y3)都是一次函数y=﹣x﹣1图象上的点,并且y1<y2<y3,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x1<x2<x3B. x1<x3<x2C. x2<x1<x3D. x3<x2<x15. 某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可能是()A 24y x =+ B. 24y x =-+ C. 31y x D. 31y x -=-6. 一次函数y=(m ﹣2)x n ﹣1+3是关于x 的一次函数,则m,n 的值为( )A. m≠2,n=2B. m=2,n=2C. m≠2,n=1D. m=2,n=17. 一组数据:1,2,4,2,2,5,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A. 1B. 2C. 4D. 58. 某校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知识竞赛中,通过激烈角逐,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胜出,他们的成绩如表:如果要选出一个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去参加市级比赛,应选( )A. 丁B. 丙C. 乙D. 甲9. 一组数据:5,7,10,5,7,5,6,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 10和7B. 5和7C. 6和7D. 5和610. 在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中,九年级一班举行了一次“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第一小组6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87,91,93,87,97,96,下列关于这组数据说正确的是( )A. 中位数是90B. 平均数是90C. 众数是87D. 极差是911. 某车间20名工人每天加工零件数如下表所示:这些工人每天加工零件数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A. 5,5B. 5,6C. 6,6D. 6,512. 下面的统计图表示某体校射击队甲、乙两名队员射击比赛的成绩,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甲队员成绩平均数比乙队员的大B. 乙队员成绩的平均数比甲队员的大C. 甲队员成绩的中位数比乙队员的大D. 甲队员成绩的方差比乙队员的大二.填空题13. 对于正比例函数23m y mx -=,y 的值随x 的值减小而减小,则m 的值为_______.14. 甲、乙二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 到B 匀速行进,A B ,两地间的路程为20km.他们行进的路程()s km 与甲出发后的时间()t h 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填空()1乙的速度是______ km /h()2从A 地到达B 地,甲比乙多用了______ h .15. 如图,直线510y x =+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则AOB 的面积为___.16. 若二元一次方程组41,2x y y x m -=⎧⎨=-⎩的解是2,7,x y =⎧⎨=⎩则一次函数2y x m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41y x =-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17. 一组数据1,2,a 的平均数为2,另一组数据﹣1,a ,1,2,b 的唯一众数为﹣l ,则数据﹣1,a ,1,2,b 的中位数为___________.18. 某校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活动结束后,统计了九年级甲班50名学生每人植树的情况,绘制了如下的统计表:植树棵数 3 4 5 6人数20 15 10 5那么这50名学生平均每人植树__________棵.19. 一组数据:﹣1,3,2,x,5,它有唯一的众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20. 小明这学期第一次数学考试得了72分,第二次数学考试得了86分,为了达到三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不少于80分的目标,他第三次数学考试至少得____分.三.解答题21. 已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2,1)和(1,3)两点.(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x 时,求y的值.(2)当322. 如图,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1,0),与y轴交于点B(0,﹣2).(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若直线AB上的点C在第一象限,且S△BOC=2,求点C的坐标.23. 一次函数y1=kx+b和y2=﹣4x+a的图象如图所示,且A(0,4),C(﹣2,0).(1)由图可知,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2)若不等式kx+b>﹣4x+a的解集是x>1.①求点B的坐标;②求a的值.24. 某市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省比赛,对他们进行了六次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环):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甲10 9 8 8 10 9乙10 10 8 10 7 9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计算出甲、乙两人的平均成绩都是9环.(1)分别计算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2)根据数据分析的知识,你认为选______名队员参赛.25. 朗读者自开播以来,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感人的人文情怀,感动了数以亿计的观众,岳池县某中学开展“朗读”比赛活动,九年级()1、()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满分为100分)如图所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九()1班85 85九()2班80()1根据图示填写表格;()2结合两班复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较好;()3如果规定成绩较稳定班级胜出,你认为哪个班级能胜出?说明理由.26. 某学校为改善办学条件,计划采购A、B两种型号的空调,已知采购3台A型空调和2台B型空调,需费用39000元;4台A型空调比5台B型空调的费用多6000元.(1)求A型空调和B型空调每台各需多少元;(2)若学校计划采购A、B两种型号空调共30台,且A型空调台数不少于B型空调的一半,两种型号空调的采购总费用不超过217000元,该校共有哪几种采购方案?(3)在(2)的条件下,采用哪一种采购方案可使总费用最低,最低费用是多少元?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如下图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当y<-2时,x的取值范围是( )A. x<3B. x>3C. x<-1D. x>-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利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得出结论即可.解析:通过图像,可知函数经过( -1,-2 ),( 3,1),图像的性质可以看出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y<-2时,x<-1.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组)的关系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仔细观察图形,注意几个关键点(交点、原点等),做到数形结合.2. 正比例函数y=kx与一次函数y=x﹣k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应为( )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分别确定的取值范围,若有公共部分,则有可能;否则不可能.[详解]根据图象知:A、k<0,﹣k<0.解集没有公共部分,所以不可能;B、k<0,﹣k>0.解集有公共部分,所以有可能;C、k>0,﹣k>0.解集没有公共部分,所以不可能;D、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对,所以不可能.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熟练掌握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四种情况是解题的关键.3. 直线y=a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直线y=bx﹣a的图象只能是图中的()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已知直线y=ax+b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所以a<0,b>0,即可得直线y=bx﹣a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故答案选B.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4. 若点(x1,y1),(x2,y2),(x3,y3)都是一次函数y=﹣x﹣1图象上的点,并且y1<y2<y3,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x1<x2<x3B. x1<x3<x2C. x2<x1<x3D. x3<x2<x1[答案]D[解析][分析]由k=-1<0,可得出y随x的增大而减小,再根据y1<y2<y3,即可得出x1>x2>x3.[详解]解:∵一次函数y=﹣x﹣1中k=﹣1<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y1<y2<y3,∴x1>x2>x3.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根据k <0找出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是解题的关键.5. 某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且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可能是( )A. 24y x =+B. 24y x =-+C. 31y xD. 31y x -=-[答案]B[解析][分析]设一次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把(1,2)代入可得k+b=2,根据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可得k <0,对各选项逐一判断即可得答案.[详解]设一次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图象经过点()1,2, 2k b ∴+=;∵y 随x 增大而减小,∴0k <,A.2>0,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2<0,-2+4=2,故该选项符合题意,C.3>0,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31y x -=-,∴y=-3x+1,-3+1=-2,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及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对于一次函数y=kx+b(k≠0),当k >0时,图象经过一、三、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k <0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6. 一次函数y=(m ﹣2)x n ﹣1+3是关于x 一次函数,则m,n 的值为( )A. m≠2,n=2B. m=2,n=2C. m≠2,n=1D. m=2,n=1[答案]A[解析][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一次函数y=(m-2)x n-1+3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n-1=1,m-2≠0,解得:n=2,m≠2.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定义,正确把握系数和次数是解题关键.7. 一组数据:1,2,4,2,2,5,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A. 1B. 2C. 4D. 5[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涉及的知识点是众数,根据众数的定义就可以判断得出结果[详解]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就是众数,根据题意,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是2,所以众数是2,故选B[点睛]此题重点考察学生对于众数的理解和应用,掌握众数就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解题的最佳方法.8. 某校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知识竞赛中,通过激烈角逐,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胜出,他们的成绩如表:如果要选出一个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去参加市级比赛,应选()A. 丁B. 丙C. 乙D. 甲[答案]B[解析][分析]先比较平均数得到甲和丙成绩较好,然后比较方差得到丙的状态稳定,即可决定选丙去参赛.[详解]∵甲、丙的平均数比乙、丁大,∴甲和丙成绩较好,∵丙的方差比甲的小,∴丙的成绩比较稳定,∴丙的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应选的是丙,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也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9. 一组数据:5,7,10,5,7,5,6,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 10和7B. 5和7C. 6和7D. 5和6[答案]D[解析]分析:将这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详解: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5,5,5,6, 7,7,10,∵数据5出现3次,次数最多,∴众数为:5;∵第四个数为6,∴中位数为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10. 在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中,九年级一班举行了一次“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第一小组6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87,91,93,87,97,96,下列关于这组数据说正确的是( )A. 中位数是90B. 平均数是90C. 众数是87D. 极差是9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平均数、众数、极差的概念求解.[详解]解: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87,87,91,93,96,97,则中位数是(91+93)÷2=92,平均数是(87+87+91+93+96+97)÷6=915 6 ,众数是87,极差是97﹣87=1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平均数、众数、极差的知识,掌握各知识点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 某车间20名工人每天加工零件数如下表所示:这些工人每天加工零件数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A. 5,5B. 5,6C. 6,6D. 6,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由表知数据5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5;因为共有20个数据,所以中位数为第10、11个数据的平均数,即中位数为662=6,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用到的知识点: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2. 下面的统计图表示某体校射击队甲、乙两名队员射击比赛的成绩,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甲队员成绩的平均数比乙队员的大B. 乙队员成绩的平均数比甲队员的大C. 甲队员成绩的中位数比乙队员的大D. 甲队员成绩的方差比乙队员的大[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甲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分别为6,7,7,7,8,8,9,9,9,10,则中位数882=8,甲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6+3×7+2×8+3×9+10)÷10=8(环),乙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分别为6,7,7,8,8,8,8,9,9,10,则中位数是8, 乙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6+2×7+4×8+2×9+10)÷9=8(环),甲队员成绩的方差=110×[(6-8)2+3×(7-8)2+2×(8-8)3+3×(9-8)2+(10-8)2]=1.4;乙队员成绩的方差=110×[(6-8)2+2×(7-8)2+4×(8-8)3+2×(9-8)2+(10-8)2]=1.2,综上可知甲、乙的中位数相同,平均数相同,甲的方差大于乙的方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定义和公式,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 对于正比例函数23my mx -=,y 的值随x 的值减小而减小,则m 的值为_______.[答案]-2[解析][分析] 根据正比例函数的意义,可得答案.[详解]解:∵y 的值随x 的值减小而减小,∴m <0,∵正比例函数23my mx -=,∴m 2-3=1,∴m=-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正比例函数的定义.14. 甲、乙二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 到B 匀速行进,A B ,两地间的路程为20km.他们行进的路程()s km 与甲出发后的时间()t h 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填空 ()1乙的速度是______ km /h()2从A 地到达B 地,甲比乙多用了______ h .[答案] (1). 20 (2). 3[解析][分析](1)根据图象确定出A 、B 两地间的距离以乙两人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两人的速度; (2)根据图象即可判断甲比乙晚到B 地的时间.[详解](1)由图可知,A. B 两地间的距离为20km ,从A 地到B ,乙用的时间为2−1=1小时,乙的速度是40÷1=40km/h ,故B 选项错误; (2)由图可知,甲4小时到达B 地,乙1小时到达B 地,所以,甲比乙晚到3小时.故答案为20,3.[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图像,解题的关键是清楚速度路程时间关系.15. 如图,直线510y x =+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则AOB 的面积为___.[答案]10[解析][分析]分别令x=0,y=0,可得A 、B 坐标,即可求出OA 、OB 的长,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答案.[详解]∵直线510y x =+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令0y =,则2x =-;令0x =,则10y =;∴()2,0A -,()0,10B ,∴2OA =,10OB =,∴AOB 的面积1210102=⨯⨯=. 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分别令x=0,y=0即可求出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也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16. 若二元一次方程组41,2x y y x m -=⎧⎨=-⎩的解是2,7,x y =⎧⎨=⎩则一次函数2y x m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41y x =-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答案](2,7).[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个一次函数解析式联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确定一次函数2y x m =-与41y x =-的图象的交点坐标.[详解]解:若二元一次方程组412x y y x m -=⎧⎨=-⎩的解是27x y =⎧⎨=⎩,则一次函数2y x m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41y x =-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2,7).故答案为:(2,7).[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7. 一组数据1,2,a 的平均数为2,另一组数据﹣1,a ,1,2,b 的唯一众数为﹣l ,则数据﹣1,a ,1,2,b 的中位数为___________.[答案]1[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求得a 的值,然后根据众数求得b 的值后再确定新数据的中位数.[详解]试题分析:∵一组数据1,2,a 的平均数为2,∴1+2+a=3×2解得a=3∴数据﹣l ,a ,1,2,b 的唯一众数为﹣l ,∴b=﹣1,∴数据﹣1,3,1,2,b 的中位数为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利用其定义求得未知数的值. 18. 某校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活动结束后,统计了九年级甲班50名学生每人植树的情况,绘制了如下的统计表:那么这50名学生平均每人植树__________棵.[答案]4[解析][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平均每人植树(3×20+4×15+5×10+6×5)÷50=4棵,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属于基础题.19. 一组数据:﹣1,3,2,x,5,它有唯一的众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答案]3[解析][分析]先根据数据的众数确定出x的值,即可得出结论.[详解]∵一组数据:﹣1,3,2,x,5,它有唯一的众数是3,∴x=3,∴此组数据为﹣1,2,3,3,5,∴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数据的中位数,众数的确定,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确定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 小明这学期第一次数学考试得了72分,第二次数学考试得了86分,为了达到三次考试平均成绩不少于80分的目标,他第三次数学考试至少得____分.[答案]82[解析][分析]设第三次考试成绩为x,根据三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不少于80分列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得答案.[详解]设第三次考试成绩为x,∵三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不少于80分, ∴7286803x ++≥, 解得:82x ≥,∴他第三次数学考试至少得82分,故答案为:8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根据不等关系正确列出不等式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 已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2,1)和(1,3)两点.(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当3x =时,求y 的值.[答案](1)2733y x =+;(2)y 的值是133. [解析][分析](1)设该直线解析式为()0y kx b k =+≠,把(-2,1)和(1,3)代入可得关于k 、b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k 、b 的值即可得答案;(2)把x=3代入(1)中所求的解析式,求出y 值即可得答案.[详解](1)设该直线解析式为()0y kx b k =+≠,∵一次函数图象经过(-2,1)和(1,3)两点,∴213k b k b -+=⎧⎨+=⎩, 解得2373k b ⎧=⎪⎪⎨⎪=⎪⎩. 故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2733y x =+;(2)把3x =代入(1)中的函数解析2733y x =+得:27133333y =⨯+=, ∴3x =时,y 的值是13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列出方程组求解是解题关键.22. 如图,直线AB 与x 轴交于点A(1,0),与y 轴交于点B(0,﹣2).(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若直线AB 上的点C 在第一象限,且S △BOC =2,求点C 的坐标.[答案](1)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2x ﹣2,(2)点C 的坐标是(2,2).[解析][分析]待定系数法,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1)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kx+b ,将点A (1,0)、点B (0,﹣2)分别代入解析式即可组成方程组,从而得到AB 的解析式.(2)设点C 的坐标为(x ,y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以及S △BOC =2求出C 的横坐标,再代入直线即可求出y 的值,从而得到其坐标.[详解]解:(1)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kx+b ,∵直线AB 过点A (1,0)、点B (0,﹣2),∴k b 0{ b=2+=-,解得k 2{ b=2=-.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2x ﹣2.(2)设点C 的坐标为(x ,y ),∵S △BOC =2,∴12•2•x=2,解得x=2. ∴y=2×2﹣2=2.∴点C的坐标是(2,2).23. 一次函数y1=kx+b和y2=﹣4x+a的图象如图所示,且A(0,4),C(﹣2,0).(1)由图可知,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2)若不等式kx+b>﹣4x+a的解集是x>1.①求点B的坐标;②求a的值.[答案](1)x>﹣2;(2)①(1,6);②10.[解析][分析](1)求不等式kx+b>0的解集,找到x轴上方的范围就可以了,比C点横坐标大就行了(2)①我们可以先根据B,C两点求出k值,因为不等式kx+b>﹣4x+a的解集是x>1所以B点横坐标为1,利用x=1代入y1=kx+b,即求出B点的坐标;②将B点代入y2=﹣4x+a中即可求出a值.[详解]解:(1)∵A(0,4),C(﹣2,0)在一次函数y1=kx+b上,∴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x>﹣2,故答案为x>﹣2;(2)①∵A(0,4),C(﹣2,0)在一次函数y1=kx+b上,∴b=4-2k+b=0⎧⎨⎩,得b=4k=2⎧⎨⎩,∴一次函数y1=2x+4,∵不等式kx+b>﹣4x+a的解集是x>1, ∴点B的横坐标是x=1,当x=1时,y1=2×1+4=6,∴点B 坐标为(1,6);②∵点B (1,6),∴6=﹣4×1+a ,得a =10, 即a 的值是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一次函数图像性质的掌握程度24. 某市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省比赛,对他们进行了六次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环):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计算出甲、乙两人的平均成绩都是9环.(1)分别计算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2)根据数据分析的知识,你认为选______名队员参赛.[答案](1)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是223S =甲,243S =乙;(2)甲 [解析][分析](1)根据方差的定义,利用方差公式分别求出甲、乙的方差即可;(2)根据平均数相同,利用(1)所求方差比较,方差小的成绩稳定,即可得答案.[详解](1)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是: (222222212[(109)(99)(89)(89)(109)99)63S ⎤=⨯-+-+-+-+-+-=⎦甲, (222222214[(109)(109)(89)(109)(79)99)63S ⎤=⨯-+-+-+-+-+-=⎦乙, (2)推荐甲参加全国比赛更合适,理由如下:∵两人的平均成绩相等,∴两人实力相当;∵甲的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比乙小,∴甲发挥较为稳定,∴推荐甲参加比赛更合适.故答案为:甲[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求法及利用方差做决策,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熟练掌握方差公式是解题关键.25. 朗读者自开播以来,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感人的人文情怀,感动了数以亿计的观众,岳池县某中学开展“朗读”比赛活动,九年级()1、()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满分为100分)如图所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九()1班85 85九()2班80()1根据图示填写表格;()2结合两班复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较好;()3如果规定成绩较稳定班级胜出,你认为哪个班级能胜出?说明理由.[答案](1)详见解析;(2)九()1班成绩好些;(3)九()1班的成绩更稳定,能胜出.[解析][分析]()1由条形图得出两班的成绩,根据中位数、平均数及众数分别求解可得;()2由平均数相等得前提下,中位数高的成绩好解答可得;()3分别计算两班成绩的方差,由方差小的成绩稳定解答.[详解]解:()1九()1班5位同学的成绩为:75、80、85、85、100,其中位数为85分;九()2班5位同学的成绩为:70、100、100、75、80,九()2班平均数为70100100758085(5++++=分),其众数为100分, 补全表格如下:()2九()1班成绩好些,两个班的平均数都相同,而九()1班的中位数高,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中位数高的九()1班成绩好些.()3九()1班的成绩更稳定,能胜出.()(22222211[(7585)(8085)(8585)(8585)10085)70(5S ⎤=⨯-+-+-+-+-=⎦九分2), ()(22222221[(7085)(10085)(10085)(7585)8085)160(5S 九⎤=⨯-+-+-+-+-=⎦分2), ()()2212S S 九九∴<,九()1班的成绩更稳定,能胜出.[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的意义即运用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26. 某学校为改善办学条件,计划采购A 、B 两种型号的空调,已知采购3台A 型空调和2台B 型空调,需费用39000元;4台A 型空调比5台B 型空调的费用多6000元.(1)求A 型空调和B 型空调每台各需多少元;(2)若学校计划采购A 、B 两种型号空调共30台,且A 型空调的台数不少于B 型空调的一半,两种型号空调的采购总费用不超过217000元,该校共有哪几种采购方案?(3)在(2)的条件下,采用哪一种采购方案可使总费用最低,最低费用是多少元?[答案](1)A 型空调和B 型空调每台各需9000元、6000元;(2)共有三种采购方案,方案一:采购A 型空调10台,B 型空调20台,方案二:采购A 型空调11台,B 型空调19台,案三:采购A 型空调12台,B 型空调18台;(3)采购A 型空调10台,B 型空调20台可使总费用最低,最低费用是210000元.[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组,从而可以解答本题;(2)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相应的不等式组,从而可以求得有几种采购方案;(3)根据题意和(2)中的结果,可以解答本题.详解:(1)设A 型空调和B 型空调每台各需x 元、y 元,3239000456000x y x y +⎧⎨-⎩==,解得,90006000x y ⎧⎨⎩==, 答:A 型空调和B 型空调每台各需9000元、6000元;(2)设购买A 型空调a 台,则购买B 型空调(30-a )台,()()13029000600030217000a a a a ⎧≥-⎪⎨⎪+-≤⎩, 解得,10≤a≤1213, ∴a=10、11、12,共有三种采购方案,方案一:采购A 型空调10台,B 型空调20台,方案二:采购A 型空调11台,B 型空调19台,方案三:采购A 型空调12台,B 型空调18台;(3)设总费用为w 元,w=9000a+6000(30-a)=3000a+180000,∴当a=10时,w 取得最小值,此时w=210000,即采购A 型空调10台,B 型空调20台可使总费用最低,最低费用是210000元.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函数和不等式的思想解答.。
山西省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阶段一质量评估试题·数学(人教版)·试题及答案

=姨17 -1 . !!!!!!!!!!!!!!!!!!!!!!!!!!!! 9 分
(3) 1 姨6 -姨2
= (姨 6
姨6 +姨2 -姨 2 )(姨 6
+姨2
= 姨6 )
+姨2 4
.
!!!!!! 12 分
23. 解:(1)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6 分
理由如下:
∵ t2 = 2姨 5 t1 姨10
=姨2 .
∴t2 是 t1 的姨 2 倍,小明的说法不正确. !!!!!!!!!!!!!!!! 9 分
22. 解:(1)
1
=
1
=姨19 -姨18 =姨19 -3姨 2 .
姨19 +3姨 2 姨19 +姨18
!!!! 3 分
(2) 1 + 1
+1
+…+ 1
姓名
准考证号
山西省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阶段一质量评估试题
数 学(人教版)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 4 页,满分 120 分.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30 分)
沿 此 线 折 叠
扫描二维码 关注考试信息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与姨ab(a,b
是常数,且
a>0,b>0)之间的数量关系;
(3)探究证明:请补全以下证明过程:
证明:根据一个实数的平方是非负数,可得(姨 a -姨 b )2≥0,
∴(姨 a )2-2姨 a ·姨 b +(姨 b )2≥0. ∵a>0,b>0, … (4)实践应用:要制作面积为 4 m2 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框架,直接利用探究得出的结 论,求出框架周长的最小值.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若为二次根式,则m的取值为()A.m≤3 B.m<3 C.m≥3 D.m>32.下列式子中二次根式的个数有()(1);(2);(3);(4);(5);(6);(7).A.2个B.3个C.4个D.5个3.当有意义时,a的取值范围是()A.a≥2 B.a>2 C.a≠2 D.a≠﹣24.对于二次根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个正数B.是一个无理数C.是最简二次根式D.它的最小值是35.要登上某建筑物,靠墙有一架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m,顶端离地面12m,则梯子的长度为()A.12m B.13m C.14m D.15m6.如图,AB=BC=CD=DE=1,且BC⊥AB,CD⊥AC,DE⊥AD,则线段AE的长为()A.1.5 B.2 C.2.5 D.37.下列几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是()A.1.5,2,2.5 B.3,4,5 C.5,12,13 D.20,30,408.如果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则对角线AC的长度为()A.B.C.D.9.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CD等于()A.2cm B.3cm C.4cm D.5cm10.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A.6cm2B.8cm2C.10cm2D.12cm2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11.当x时,式子有意义;当x时,式子有意义.12.已知:,则x2﹣xy=.13.当x时,.15.如图是北京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合而成,若图中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52和4,则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16.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3,高是8的长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B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17.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为cm2.18.已知,则=.三、计算:(16分)19.计算下列各题:(1);(2)(4+)(4﹣);(3)(3﹣2+)÷2;(4).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20.已知:x=+1,y=﹣1,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x2﹣xy+y2(2)x2﹣y2.21.已知:如图,Rt△ABC中,∠C=90°,AC=,BC=,求(1)Rt△ABC的面积;(2)斜边AB的长.22.如图,四边形ABCD中,AB=3,BC=4,CD=12,AD=13,且∠B=90°.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23.如图所示,有一条等宽的小路穿过长方形的草地ABCD,若AB=60m,BC=84m,AE=100m,则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24.如图,折叠长方形一边AD,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BC=10cm,AB=8cm,求:(1)FC的长;(2)EF的长.25.观察下列等式:①=+1;②=+;③=+;…,(1)请用字母表示你所发现的律:即=.化简计算:(+++…+).-湖北省黄石市慧德学校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若为二次根式,则m的取值为()A.m≤3 B.m<3 C.m≥3 D.m>3【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解答】解: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得3﹣m≥0,解得m≤3.故选A.【点评】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意义和性质.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2.下列式子中二次根式的个数有()(1);(2);(3);(4);(5);(6);(7).A.2个B.3个C.4个D.5个【考点】二次根式的定义.【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a≥0)的式子,即为二次根式”,进行分析.【解答】解:根据二次根式的概念,知(2)(6)中的被开方数都不会恒大于等于0,故不是二次根式;(4)中的根指数是3,故不是二次根式;故二次根式是(1)(3)(5)(7),共4个.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概念,特别要注意a≥0的条件.3.当有意义时,a的取值范围是()A.a≥2 B.a>2 C.a≠2 D.a≠﹣2【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代数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代数式中主要有二次根式和分式两部分.【解答】解: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被开方数a﹣2≥0,解得a≥2;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a﹣2≠0,解得a≠2.∴a>2.故选B.【点评】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数.4.对于二次根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个正数B.是一个无理数C.是最简二次根式D.它的最小值是3【考点】最简二次根式.【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根据非负数的性质,逐一判断.【解答】解:∵x2+9总是正数,∴当x=0时,二次根式==3,是个有理数,∴B错.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两个非负数的性质:≥0(a≥0),a2≥0.5.要登上某建筑物,靠墙有一架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m,顶端离地面12m,则梯子的长度为()A.12m B.13m C.14m D.15m【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如(解答)图,AB为梯子长,AC为底端离建筑物的长5m,BC为顶端离地面的长12m;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解答】解:如图:∵AC=5m,BC=12m,∠C=90°∴AB==13m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时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6.如图,AB=BC=CD=DE=1,且BC⊥AB,CD⊥AC,DE⊥AD,则线段AE的长为()A.1.5 B.2 C.2.5 D.3【考点】勾股定理.【分析】由AB垂直于BC,得到三角形ABC为直角三角形,进而由AB及BC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由AC垂直于CD,得到三角形ACD为直角三角形,由AC及CD 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由DE垂直于AD,得到三角形ADE为直角三角形,由AD及DE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E的长.【解答】解:∵BC⊥AB,CD⊥AC,AC⊥DE,∴∠B=∠ACD=∠ADE=90°,∵AB=BC=CD=DE=1,∴由勾股定理得:AC==;AD==;AE==2.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7.下列几组数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的是()A.1.5,2,2.5 B.3,4,5 C.5,12,13 D.20,30,40【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没有这种关系,这个三角形就不是直角三角形.【解答】解:A、1.52+22=2.5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错误;B、32+42=5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错误;C、52+122=13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错误;D、202+302≠40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8.如果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则对角线AC的长度为()A.B.C.D.【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得出AC的长即可.【解答】解:∵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AC=BD,∴AC×BD=,则AC2=,故AC=,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利用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得出是解题关键.9.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CD等于()A.2cm B.3cm C.4cm D.5cm【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翻折的性质可知:AC=AE=6,CD=DE,设CD=DE=x,在RT△DEB中利用勾股定理解决.【解答】解:在RT△ABC中,∵AC=6,BC=8,∴AB===10,△ADE是由△ACD翻折,∴AC=AE=6,EB=AB﹣AE=10﹣6=4,设CD=DE=x,在RT△DEB中,∵DEDE2+EB2=DB2,∴x2+42=(8﹣x)2∴x=3,∴CD=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利用翻折不变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会转化的思想去思考问题.10.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A.6cm2B.8cm2C.10cm2D.12cm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首先根据翻折的性质得到ED=BE,再设出未知数,分别表示出线段AE,ED,BE 的长度,然后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E的长度,进而求出AE的长度,就可以利用面积公式求得△ABE的面积了.【解答】解:∵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ED=BE,设AE=,在Rt△ABE中,AB2+AE2=BE2,∴32+x2=(9﹣x)2,解得:x=4,∴△ABE的面积为:3×4×=6(cm2).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后哪些线段是重合的,相等的,如果想象不出哪些线段相等,可以动手折叠一下即可.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11.当x≥﹣1时,式子有意义;当x>2时,式子有意义.【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x+1≥0,再解即可;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再解不等式组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x+1≥0,解得:x≥﹣1;由题意得:,解得:x>2,故答案为:≥﹣1;>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12.已知:,则x2﹣xy=8.【考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分析】首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出方程求出x、y的值,然后代入所求代数式计算即可.【解答】解:∵,∴,解得,∴x2﹣xy=4+4=8.【点评】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13.当x≤时,.【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专题】计算题.【分析】因为=|2x﹣1|,结合二次根式以及绝对值的性质求解.【解答】解:∵=1﹣2x根据算术平方根的结果为非负数,可知1﹣2x≥0,解得x≤,故当x≤时,=1﹣2x.【点评】根据算术平方根的结果为非负数,列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故答案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5.如图是北京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合而成,若图中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52和4,则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6和4.【考点】勾股定理.【分析】设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a>b),则根据已知条件和勾股定理得到a2+b2=52,(a﹣b)2=4,根据这两个等式可以求出a,b的长.【解答】解:设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a>b>0),∵图中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52和4,∴a2+b2=52,(a﹣b)2=4,∴a﹣b=2,∴a=b+2,代入a2+b2=52中得:(b+2)2+b2=52,整理得(x﹣4)(x+6)=0∴b1=4,b2=﹣6(不合题意舍去),∴a=4+2=6,∴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4,6,故答案为:6和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和三角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题关键在于找出各边关系列出方程.16.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3,高是8的长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B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10.【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将点A和点B所在的两个面进行展开,展开为矩形,则AB为矩形的对角线,即蚂蚁所行的最短路线为AB.【解答】解:将点A和点B所在的两个面展开,则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6和8,故矩形对角线长AB==10,即蚂蚁所行的最短路线长是10.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将点A和点B所在的面展开,运用勾股定理求出矩形的对角线.17.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为49cm2.【考点】勾股定理.【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连续运用勾股定理,发现: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最大正方形的面积.【解答】解:由图形可知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最大正方形的面积,故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49cm2.故答案为:49cm2.【点评】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面积的转换.18.已知,则=.【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求出满足两个被开方数条件的x的值.【解答】解:依题意有x﹣2≥0且2﹣x≥0,解得x=2,此时y=,则=.【点评】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意义和性质.概念:式子(a≥0)叫二次根式,此时≥0;性质: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三、计算:(16分)19.计算下列各题:(1);(2)(4+)(4﹣);(3)(3﹣2+)÷2;(4).【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运算;(2)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3)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把括号内合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4)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解答】解:(1)原式=﹣=﹣=﹣46=﹣24;(2)原式=16﹣5=11;(3)原式=(6﹣+4)÷2=÷2=;(4)原式=++=.【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计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20.已知:x=+1,y=﹣1,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x2﹣xy+y2(2)x2﹣y2.【考点】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分析】(1)把式子写成(x﹣y)2﹣xy的形式,然后代入求值即可;(2)把式子写成(x+y)(x﹣y)的形式,然后代入求解即可.【解答】解:(1)原式=(x﹣y)2+xy=22+(+1)(﹣1)=4+2=6;(2)原式=(x+y)(x﹣y)=2×2=4.【点评】本题考查了求代数式的值,正确对代数式进行变形可以简化运算过程.21.已知:如图,Rt△ABC中,∠C=90°,AC=,BC=,求(1)Rt△ABC的面积;(2)斜边AB的长.【考点】二次根式的应用.【分析】(1)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公式直接求出即可;(2)利用勾股定理和完全平方公式求出AB即可.【解答】解:(1)Rt△ABC的面积=AC×BC=×(+)(﹣)=;(2)斜边AB的长==.答:斜边AB的长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应用,正确利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求出是解题关键.22.如图,四边形ABCD中,AB=3,BC=4,CD=12,AD=13,且∠B=90°.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考点】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连接AC,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度,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CD 的形状,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连接AC,如下图所示:∵∠ABC=90°,AB=3,BC=4,∴AC==5,在△ACD中,AC2+CD2=25+144=169=AD2,∴△ACD是直角三角形,∴S=ABBC+ACCD=×3×4+×5×12=36.四边形ABC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三角形的面积,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CD的形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难度适中.23.如图所示,有一条等宽的小路穿过长方形的草地ABCD,若AB=60m,BC=84m,AE=100m,则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考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勾股定理.【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E的长,再根据路等宽,可得FD,根据矩形的面积减去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可得路的面积.【解答】解;路等宽,得BE=DF,△ABE≌△CDF,由勾股定理,得BE==80(m)S△ABE=60×80÷2=2400(m2)路的面积=矩形的面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84×60﹣2400×2=240(m2).答:这条小路的面积是240m2.【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先求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的边长,再求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用矩形的面积减去三角形的面积.24.如图,折叠长方形一边AD,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BC=10cm,AB=8cm,求:(1)FC的长;(2)EF的长.【考点】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应用题.【分析】(1)由于△ADE翻折得到△AEF,所以可得AF=AD,则在Rt△ABF中,第一问可求解;(2)由于EF=DE,可设EF的长为x,进而在Rt△EF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即可.【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AF=AD=10cm,在Rt△ABF中,∵AB=8,∴BF=6cm,∴FC=BC﹣BF=10﹣6=4cm.(2)由题意可得EF=DE,可设DE的长为x,则在Rt△EFC中,(8﹣x)2+42=x2,解得.【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以及翻折的问题,能够熟练运用矩形的性质求解一些简答的问题.25.观察下列等式:①=+1;②=+;③=+;…,(1)请用字母表示你所发现的律:即=﹣.化简计算:(+++…+).【考点】分母有理化.【专题】规律型.【分析】(1)根据观察,发现:连续两个正整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和乘以这两个算术平方根的差积是1,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得答案;(2)根据上述规律,可得答案.【解答】解:(1)请用字母表示你所发现的律:即=﹣(n为正整数),故答案为:﹣;(2)原式=﹣1+﹣+﹣+…+﹣+﹣=﹣1=2﹣1.【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认真观察等式,发现规律是解题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检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 下列式子中,是分式的是()A.12a-B.3xπ-C. ﹣3xD.2xy+2.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福禄寿喜”图(如图)由四个图案构成.这四个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3. 若a<b,则下列不等式变形正确的是()A. ﹣3a<﹣3bB. a﹣3>b﹣3C. am<bmD. 2a<2b4. 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AC于D,E两点,若∠B=80°,∠C=35°,则∠BAD 的度数为()A. 65°B. 35°C. 30°D. 25°5. 已知点A(x+3,2﹣x)在第四象限,则x的取值范围是()A. x>2B. x>﹣3C. ﹣3<x<2D. x<2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对角线相等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C. 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7.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52,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CD的中点,BD=18,则△DOE的周长是( )A. 22B. 26C. 31D. 358. △ABC与△DBC如图放置,已知,∠ABC=∠BDC=90°,∠A=60°,BD=CD=22,将△ABC沿BC方向平移至△A'B'C'位置,使得A'C边恰好经过点D,则平移的距离是()A. 1B. 22﹣2C. 23﹣2D. 26﹣49. 若关于x方程333x m mx x++--=3的解为正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A. m<92B. m<92且m≠32C. m>﹣94D. m>﹣94且m≠﹣3410. 如图,△ABC中,∠ACB=90°,点D,E分别在BC,AC边上,且AE=4,BD=6,分别连接AD,BF,点M,N 分别是AD,BE的中点,连接MN,则线段MN的长()5 B. 3 C. 213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计12分)11. 已知a﹣b=2,则222a bab+-值_____.12. 若凸n 边形的内角和为1440°,则从一个顶点出发引的对角线条数是_____ 13. 若分式2||123x x x ---值为0,则x 的值为_____. 14. 如图,点D 是等边△ABC 外部一点,∠ADC =30°,BD =8,则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三、解答题(共9小题,计58分)15. 因式分解:(1)x 3﹣8x 2+16x ;(2)x (x 2﹣5)﹣4x .16. 解不等式组253(2)123x x x x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7. 先化简,再求值:(m +252m +-)324m m -÷-,其中m =﹣1. 18.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 =∠C =90°,若AB =BC .求证:BD 平分∠ABC .19.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2,0)、B (3,﹣1)、C (2,2),格中每一格表示一个单位长度,请解答以下问题:(1)求作出△ABC ;(2)将△ABC 平移,使得平移后点C 的对应点为原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A 1,B 1,请作出平移后的△A 1B 1O ,并直接写出平移的距离为 ;(3)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 2C 2,B 、C 的对应点分别为B 2、C 2,请作出△AB 2C 2,并求出B 2、C 2点的坐标.20.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延长BC至E,使得CE=12BC,连接DE,F是AD的中点,连接CF.(1)求证: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若AB=8,AD=10,∠B=60°,求四边形ABCF的面积.21. “抗击疫情,八方支援”截至2020年2月19日,全国已有278支医疗队、32395名医务人员从各地驰援湖北,小明和爸爸经过商量打算用自己的压岁钱购买A、B两种品牌消毒酒精捐赠当地医院,已知A品牌消毒酒精每桶的价格比B品牌消毒酒精每桶的价格多20元,用3000元购进A品牌消毒酒精和用1800元购进B 品牌消毒酒精数量相同.(1)A品牌消毒酒精每桶的价格和B品牌消毒酒精每桶的价格各是多少元?(2)小明计划用不超过1560元的压岁钱购进A,B两种品牌消毒酒精共40桶,其中A品牌消毒酒精的数量不低于B品牌消毒酒精数量的一半,小明有几种购买方案?22. 如图,两个一次函数y=kx+b与y=mx+n的图象分别为直线l1和l2,l1与l2交于点A(1,p),l1与x轴交于点B(﹣2,0),l2与x轴交于点C(4,0)(1)填空:不等式组0<mx+n<kx+b解集为;(2)若点D和点E分别是y轴和直线l2上的动点,当p=32时,是否存在以点A、B、D、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3. 已知:在△ABC中,AB=AC=5,BC=6,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A1B1C,旋转角为α(0°≤α≤360°).(1)如图①,当α=60°时,连接A1B交B1C于点D,则A1B的长是;(2)如图②,当点B1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求线段AB1的长;(3)如图③,点E是BC上的中点,点F为线段AB上的动点,在△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过程中,点F的对应点是F1,线段EF1的长是否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若存在请求出线段EF1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下列式子中,是分式的是( ) A. 12a - B. 3x π- C. ﹣3x D. 2x y + [答案]A[解析][分析]利用分式定义可得答案.[详解]解:A 、12a -的分母含字母,是分式,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B 、3x π-的分母不含字母,不是分式,是整式,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 、﹣3x 的分母不含字母,不是分式,是整式,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 、2x y +的分母不含字母,不是分式,是整式,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定义,熟练掌握分式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判断分式的依据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如果含有字母则是分式,如果不含有字母则不是分式.注意π不是字母,是常数,所以分母中含π的代数式不是分式,是整式.2.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福禄寿喜”图(如图)由四个图案构成.这四个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A 、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B 、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正确;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D、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错误.故选B.点睛:掌握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与原图重合.3. 若a<b,则下列不等式变形正确的是()A. ﹣3a<﹣3bB. a﹣3>b﹣3C. am<bmD. 2a<2b[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逐一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b,∴﹣3a>﹣3b,故A错误;∵a<b,∴a﹣3<b﹣3,故B错误;∵a<b,当m>0时,am<bm,故C错误;∵a<b,∴2a<2b,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掌握知识点是解题关键.4. 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AC于D,E两点,若∠B=80°,∠C=35°,则∠BAD 的度数为()A. 65°B. 35°C. 30°D. 2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D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AC=∠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计算即可.[详解]解:∵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DA=DC,∴∠DAC=∠C=35°,∵∠B=80°,∠C=35°,∴∠BAC=65°,∴∠BAD=∠BAC﹣∠DAC=65°﹣35°=3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5. 已知点A(x+3,2﹣x)在第四象限,则x的取值范围是()A. x>2B. x>﹣3C. ﹣3<x<2D. x<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第四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得到3020xx+>⎧⎨-<⎩,然后解不等式组即可.[详解]解:∵点A(x+3,2﹣x)在第四象限,∴30 20 xx+>⎧⎨-<⎩,解得x>2.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正确求出每一个不等式解集是基础,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C. 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分别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选项A不符合题意;∵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选项B不符合题意;C、∵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选项C不符合题意;∵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7.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52,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CD的中点,BD=18,则△DOE的周长是( )A. 22B. 26C. 31D. 35[答案]A[解析][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52,∴BC+CD=26,∵OD=OB,DE=EC,∴OE+DE=12(BC+CD)=13,∵BD=18,∴OD=12BD=9,∴△DOE的周长为13+9=2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8. △ABC与△DBC如图放置,已知,∠ABC=∠BDC=90°,∠A=60°,BD=CD=22,将△ABC沿BC方向平移至△A'B'C'位置,使得A'C边恰好经过点D,则平移的距离是()A. 1B. 2﹣2C. 3﹣2D. 6﹣4[答案]C[解析][分析]过点D作DJ⊥BC于J,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J、BJ、JC,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求出JC′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过点D作DJ⊥BC于J.∵DB =DC =2∠BDC =90°,∴BC ()()222222+4,DJ =BJ =JC =2,∵∠ABC =90°,∠A =60°,∴∠ACB =30°,∴AC=2AB ,∵AB 2+42=(2AB)2,∴A′B′=AB 43, ∵DJ//A′B′, ∴DJ A B ''=C J C B''', 434C J ', ∴C′J =3∴JB′=4﹣3,∴BB′=2﹣(4﹣3=3 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9. 若关于x 的方程333x m m x x++--=3的解为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92B. m <92且m≠32C. m >﹣94 D. m >﹣94且m≠﹣34 [答案]B[解析][详解]解:去分母得:x+m﹣3m=3x﹣9,整理得:2x=﹣2m+9,解得:x=292m-+,已知关于x的方程333x m mx x++--=3的解为正数,所以﹣2m+9>0,解得m<92,当x=3时,x=292m-+=3,解得:m=32,所以m的取值范围是:m<92且m≠32.故答案选B.10. 如图,△ABC中,∠ACB=90°,点D,E分别在BC,AC边上,且AE=4,BD=6,分别连接AD,BF,点M,N 分别是AD,BE的中点,连接MN,则线段MN的长()A. 5B. 3C. 32D. 13[答案]D[解析][分析]取AB的中点F,连接NF、MF,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B+∠CBA=90°,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别求出MF、NF,以及∠MFN=90°,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取AB的中点F,连接NF、MF,△ABC中,∵∠ACB=90°,∴∠CAB+∠CBA=90°, ∵AM=MD,AF=FB,∴MF是△ABD的中位线,∴MF=12BD=3,MF//BC,∴∠AFM=∠CBA,同理,NF=12AE=2,NF//AC,∴∠BFN=∠CAB,∴∠AFM+∠BFN=∠CAB+∠CBA=90°,∴∠MFN=90°,∴MN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计12分)11. 已知a﹣b=2,则222a bab+-的值_____.[答案]2[解析][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解:∵a﹣b=2,∴222a bab +-=2222a ab b-+=2 ()2a b -=222=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熟记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 若凸n 边形的内角和为1440°,则从一个顶点出发引的对角线条数是_____ [答案]7[解析][分析]根据凸n 边形的内角和为1440°,求出凸n 边形的边数,即可得出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 ﹣3)条对角线.[详解]解:∵凸n 边形的内角和为1440°, ∴(n ﹣2)×180°=1440°,解得:n =10,∴:10﹣3=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内角和定理,解题关键是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凸n 边形的边数.13. 若分式2||123x 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_____. [答案]1[解析][分析]根据分子为零列出方程求解,然后验证分母是否为0可得答案.[详解]解:∵分式2||123x x x ---的值为0, ∴|x|﹣1=0,∴x=±1,当x=1时,x 2﹣2x ﹣3=-4≠0,当x=-1时,x 2﹣2x ﹣3=0,∴x =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若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分子的值为0,②分母的值不为0,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14. 如图,点D是等边△ABC外部一点,∠ADC=30°,BD=8,则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答案]163﹣16[解析][分析]过点D作DE⊥DC,且使得DE=DA,连接AE;过点A作AM⊥CD于点M,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ABD≌△ACE,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a,等边三角形ADE的边长为b,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四边形ABCD面积的表达式,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解:过点D作DE⊥DC,且使得DE=DA,连接AE;过点A作AM⊥CD于点M,如下图所示:∵DE⊥DC,∴∠EDC=90°,∵∠ADC=30°,∴∠EDA=60°,∵DE=DA,∴三角形ADE是等边三角形,∴AD =AE ,∠DAE =60°,∴∠CAE =∠CAD +∠DAE =∠CAD +60°,∵△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AC ,∠BAC =60°,∴∠BAD =∠BAC +∠CAD =60°+∠CAD ,∴∠BAD =∠CAE ,在△ABD 与△ACE 中,AB AC BAD CAE AD AE =⎧⎪∠=∠⎨⎪=⎩,∴△ABD ≌△ACE (SAS ),∴CE =BD ,∵BD =8,∴CE =8,设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a ,等边三角形ADE 的边长为b ,直角三角形DEC 中,CE =8,DE =b ,∴2264DC b =-,在直角三角形AMD 中,∠ADC =30°,AD =b ,∴AM =12b , ∴DM =32b , ∴CM =264b -﹣32b , 在直角三角形ACM 中,222AC AM CM =+,∴222213()(64)22a b b b =+--, ∵ABCD S 四边形=S △ABC +S △ACD =12×a×32 a +12DC·AM=12×a×32a +12×12b×264b -, =222313()(64)422b b b ⎡⎤+--⎢⎥⎣⎦ +14b 264b -==∴当b²=32时,即b=,ABCDS四边形最小值1322⨯16,故答案为:1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求出边之间的关系.三、解答题(共9小题,计58分)15. 因式分解:(1)x3﹣8x2+16x;(2)x(x2﹣5)﹣4x.[答案](1)x(x﹣4)2;(2)x(x+3)(x﹣3).[解析][分析](1)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2)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详解]解:(1)原式=x(x2﹣8x+16)=x(x﹣4)2;(2)原式=x(x2﹣5﹣4)=x(x+3)(x﹣3).[点睛]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16. 解不等式组253(2)123x xx x+≤+⎧⎪-⎨≤⎪⎩,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答案]﹣1≤x≤3,数轴见解析[解析][分析]先分别解两个不等式,求出它们的解集,再求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即可得到不等式组的解集,然后画数轴表示即可.[详解]解:253(2)123x x x x +≤+⎧⎪⎨-≤⎪⎩①②, 由①式得x≥﹣1,由②得x≤3,所以﹣1≤x≤3,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方法是: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解.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时,空心圈表示不包含该点,实心点表示包含该点.17. 先化简,再求值:(m +252m +-)324m m -÷-,其中m =﹣1. [答案]﹣2m ﹣6,﹣4.[解析][分析] 把m +2看成21m +,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算乘法,化简后代入求值. [详解]解:(m +252m +-)324m m -÷- =(2512m m +--)()223m m-⋅-, ()2224523m m m m---=⋅--, ()()()332223m m m m m-+-=⋅-- =﹣2(m +3)=﹣2m ﹣6,当m=﹣1时,原式=﹣2×(﹣1)﹣6=2﹣6=﹣4.[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是关键.18. 如图,四边形ABCD中,∠A=∠C=90°,若AB=BC.求证:BD平分∠ABC.[答案]详见解析[解析][分析]利用HL证明Rt△ABD≌Rt△CBD可得∠ADB=∠CDB,进而证明结论.[详解]证明:∵∠A=∠C=90°,在Rt△ABD和Rt△CBD中,AB=BC,BD=BD,∴Rt△ABD≌Rt△CBD(HL),∴∠ADB=∠CDB,∴BD平分∠AB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Rt△ABD≌Rt△CBD是解题的关键.19.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2,0)、B(3,﹣1)、C(2,2),格中每一格表示一个单位长度,请解答以下问题:(1)求作出△ABC;(2)将△ABC平移,使得平移后点C的对应点为原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1,B1,请作出平移后的△A1B1O,并直接写出平移的距离为;(3)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2C2,B、C的对应点分别为B2、C2,请作出△AB2C2,并求出B2、C2点的坐标.[答案](1)作图见解析;(2)22;(3)作图见解析;B2(﹣4,4),C2(﹣1,5)[解析][分析](1)根据点的坐标作出三角形即可;(2)分别作出A,B的对应点A1,B1即可;(3)分别作出B,C的对应点B2、C2即可.[详解]解:(1)如图,△ABC即为所求;(2)如图△A1B1O即为所求,平移的距离为22;故答案22.(3)如图△A B2C2即为所求B2、C2点的坐标分别为(﹣4,4),(﹣1,5)[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旋转变换,平移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0.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延长BC至E,使得CE=1BC,连接DE,F是AD的中点,连接CF.2(1)求证: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若AB=8,AD=10,∠B=60°,求四边形ABCF的面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3[解析][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D//BC,且AD=BC,证出DF=CE,即可得出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过点D作DH⊥BE于点H,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CH=12CD=4,DH3CH=3由梯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证明:在ABCD中,AD//BC,且AD=BC.∵F是AD的中点,∴AF=DF=12 AD.又∵CE=12 BC,∴DF=CE,∵DF//CE,∴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过点D作DH⊥BE于点H.在ABCD中,∵∠B=60°,AD//BC,∴∠B=∠DCE=60°,CD=AB=8,BC=AD=10, ∴∠CDH=30°,∴CH=12CD=4,DH22843由(1)得:AF=12AD=5,∴四边形ABCF的面积=12(AF+BC)×DH=12(5+10)×33.[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梯形面积公式等知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1. “抗击疫情,八方支援”截至2020年2月19日,全国已有278支医疗队、32395名医务人员从各地驰援湖北,小明和爸爸经过商量打算用自己的压岁钱购买A 、B 两种品牌消毒酒精捐赠当地医院,已知A 品牌消毒酒精每桶的价格比B 品牌消毒酒精每桶的价格多20元,用3000元购进A 品牌消毒酒精和用1800元购进B 品牌消毒酒精数量相同.(1)A 品牌消毒酒精每桶的价格和B 品牌消毒酒精每桶的价格各是多少元?(2)小明计划用不超过1560元的压岁钱购进A ,B 两种品牌消毒酒精共40桶,其中A 品牌消毒酒精的数量不低于B 品牌消毒酒精数量的一半,小明有几种购买方案?[答案](1)A 品牌消毒酒精每桶的价格是50元,B 品牌消毒酒精每桶的价格是30元;(2)5种[解析][分析](1)设B 品牌消毒酒精每桶价格为x 元,A 品牌消毒酒精每桶的价格为(x +20)元,根据“用3000元购进A 品牌消毒酒精和用1800元购进B 品牌消毒酒精数量相同”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设购买A 品牌消毒酒精m 桶,根据“用不超过1560元的压岁钱购进A ,B 两种品牌消毒酒精共40桶,其中A 品牌消毒酒精的数量不低于B 品牌消毒酒精数量的一半”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求解即可.[详解]解:(1)设B 品牌消毒酒精每桶的价格为x 元,A 品牌消毒酒精每桶的价格为(x +20)元,根据题意得, 3000180020x x=+, 解得,x =30,经检验:x =3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x +20=30+20=50,答:A 品牌消毒酒精每桶的价格是50元,B 品牌消毒酒精每桶的价格是30元;(2)设购买A 品牌消毒酒精m 桶,则购买B 品牌消毒酒精(40﹣m )桶,根据题意得,5030(40)15601(40)2m m m m +-≤⎧⎪⎨≥-⎪⎩, 解得,40183m ≤≤ , ∵m 为正整数,∴m =14或m =15或m =16或m =17或m =18,∴共有5种购买方案.[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与数学思想联系起来,读懂题意,列出方程和不等式组是解题的关键.22. 如图,两个一次函数y =kx +b 与y =mx +n 的图象分别为直线l 1和l 2,l 1与l 2交于点A (1,p ),l 1与x 轴交于点B (﹣2,0),l 2与x 轴交于点C (4,0)(1)填空:不等式组0<mx +n <kx +b 的解集为 ;(2)若点D 和点E 分别是y 轴和直线l 2上的动点,当p =32时,是否存在以点A 、B 、D 、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1<x <4;(2)E 点为(3,12),(﹣1,52),(﹣3,72). [解析][分析](1)观察图象即可求解; (2)已知点A 、B 、C 时,用待定系数法分别求出直线AB 与AC 的解析式;点A 、B 、D 、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三种情况:①四边形ABDE 为平行四边形;②四边形EBDA 是平行四边形;③四边形EBAD 为平行四边形.[详解]解:(1)由图象可知满足0<mx +n <kx +b 的部分为A 点与C 点之间的部分,∴1<x <4;(2)∵p =32, ∴A (1, 32), 将点A 与B 代入y =kx +b ,得3220k b k b ⎧=+⎪⎨⎪-+=⎩,∴121k b ⎧=⎪⎨⎪=⎩,∴y =12x +1, 将点A 与点C 代入y =mx +n ,得3240m n m n ⎧+=⎪⎨⎪+=⎩, ∴122m n ⎧=-⎪⎨⎪=⎩,∴y =﹣12x +2, ①如图1:当四边形ABDE 为平行四边形时,∵E 在直线l 2上,此时,BD ∥AC ,∴BD 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 =﹣12x ﹣1, ∴D (0,﹣1),∵DE∥AB,∴DE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12x﹣1,∵﹣12x+2=12x﹣1,可得x=3,∴E(3,12);②如图2:当四边形EBDA是平行四边形时, 则有BD∥AC,∴BD所在直线解析式为y=﹣12x﹣1,∴D(0,﹣1),∴AD的直线解析为y=52x+1,∵AD∥BE,∴BE所在直线解析为y=52x+5,∵﹣12x+2=52x+5,解得x=﹣1,∴E(﹣1,52 );③如图3:当四边形EBAD为平行四边形时,设D(0,a),E(m,﹣12m+2),此时AE的中点M的横坐标为12m +,BD中点M的横坐标为﹣1,∴﹣1=12m +,∴m=﹣3,∴E(﹣3,72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E点为(3,12),(﹣1,52),(﹣3,72).[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代入法求函数解析式,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直线平行的关系灵活结合是解题的关键.23. 已知:在△ABC中,AB=AC=5,BC=6,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A1B1C,旋转角为α(0°≤α≤360°).(1)如图①,当α=60°时,连接A1B交B1C于点D,则A1B的长是;(2)如图②,当点B1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求线段AB1的长;(3)如图③,点E是BC上的中点,点F为线段AB上的动点,在△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过程中,点F的对应点是F1,线段EF1的长是否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若存在请求出线段EF1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4+33;(2)115;(3)存在;365.[解析][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BCB1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得A1B垂直平分线段CB1,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A1D即可解决问题;(2)过A作AF⊥BC于F,过C作CE⊥AB于E,利用面积法求出CE的长,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E的长,进而可求线段AB1的长;(3)过C作CF⊥AB于F,以C为圆心CF为半径画圆交BC于F1,和以C为圆心BC为半径画圆交BC的延长线于F1,得出最大和最小值解答即可.[详解]解:(1)如图1中,∵CB=CB1,∠BCB1=60°,∴△BCB1是等边三角形,∴BC=BB1,∵A1C=A1B1,∴A1B垂直平分线段CB1,∴A1B⊥B1C,B1D=DC.∵△BCB1是等边三角形,BD是高,BC=6,∴∠CBD=30°,∴CD=12BC=3,∴BD =2263-=33, 在Rt △A 1DC 中,A 1D =221AC CD -=2254-=4, ∴A 1B =A 1D +BD =4+33,故答案为4+33;(2)过A 作AF ⊥BC 于F ,过C 作CE ⊥AB 于E ,如图2:∵AB =AC ,AF ⊥BC ,BC =6,∴BF =CF =3,∴AF=2253=4-,∴S △ABC =12BC ×AF=12. ∵B 1C =BC =6, ,CE ⊥AB ,∴B 1B =2BE ,∵EC =2ABC S AB ∆=245, ∴BE=2224186=55⎛⎫- ⎪⎝⎭,则BB 1=365, 故AB 1=365﹣5=115; (3)如图3,过C 作CF ⊥AB 于F ,此时在Rt △BFC 中,∵112 2ABCAB CF S⋅==,∴CF=245,∴CF1=245,如图,以C为圆心CF为半径画圆交BC于F1,EF1有最小值,此时EF1的最小值为245﹣3=95;如图,以C为圆心BC为半径画圆交BC的延长线于F1,EF1有最大值;此时EF1=EC+CF1=3+6=9,∴线段EF1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9﹣95=365.[点睛]此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关键是根据旋转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解答.。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 下列式子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8 B. 36 C. 21 D. 317- 2. 如图,要测定被池塘隔开的A ,B 两点的距离.可以在AB 外选一点C ,连接AC ,BC ,并分别找出它们的中点D ,E ,连接DE .现测得AC =30m ,BC =40m ,DE =24m ,则AB =( )A. 50mB. 48mC. 45mD. 35m 3. x 取( )时,式子2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A. x ≥1且x ≠2 B. x ≥2且x ≠1 C. x ≥2 D. 都不正确 4. 一根竹子高9尺,折断后竹子顶端落在离竹子底端3尺处,折断处离地面高度是( )A. 3尺B. 4尺C. 5尺D. 6尺5. 由线段a 、b 、c 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7a =,24b =,25c =B. 41a =,4b =,5c =C. 54a =,1b =,34c =D. 13a =,14b =,15c = 6.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C.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7. 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 )A. 平行四边形B. 矩形C. 菱形D. 正方形8.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130°,在AD 上取DE =DC ,则∠ECB 的度数是( )A. 65°B. 50°C. 60°D. 75° 9. 某广场上一个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分别种有红、黄、蓝、白、橙、紫6种颜色的花.如果有AB ∥EF ∥DC ,BC ∥GH ∥AD ,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红花,白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B . 红花,蓝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C. 蓝花,黄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D. 紫花,橙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10.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ABC ∠=︒ ,//,//AD BC AE CD 交BC 于E ,AE 平分BAC ∠ ,AO CO AD DC ==,,下面结论:①2AC AB = ;②ABO ∆是等边三角形;③3ADC ABE S S ∆∆=;④2DC BE =,其中正确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二.填空题(共11小题)11. 如图,图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已知正方形A ,B ,C ,D 的边长分别是6,8,3,4,则最大正方形E 的面积是_____.1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添加一个条件_____,使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13. 若x ,y 为实数,且|x+2|+3y -=0,则(x+y )2016的值为_____. 14. 已知3131x y =+=-,,求下列各式的值: (1)222x xy y ++;(2)22x y -.15. 已知a+1a =13,则a ﹣1a=________. 16.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8,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__;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5要使这个三角形组成直角三角形,则第三边长是__.17. 若菱形的对角线长分别是6cm 、8cm ,则其周长是________ ,面积是______________.18. 如图,在▱ABCD 中,BC =10,AC =8,BD =14,△AOD 的周长是__;△DBC 比△ABC的周长长__.19. 在Rt △ABC 中,∠C =90°,AB =2AC ,则∠A =__°,∠B =___°.20. 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ACD=3∠BCD,E是斜边AB的中点,则∠ECD 的度数为__________度.21. 如图所示,直线a经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分别过正方形的顶点B、D作BF⊥a于点F,DE⊥a于点E,若DE=8,BF=5,则EF的长为__.三.解答题(共7小题)22. (1)(24﹣12)﹣(168+);(2)3212⨯÷52;(3)(23+6)(23﹣6);(4)(32111234-)2.23. 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2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芦苇,它高出水面2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则水的深度与这根芦苇的长度分别是多少?24.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3,BC=4,CD=12,AD=13,且∠B=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5.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D 是它的一条对角线,过A ,C 两点分别作AE ⊥BD ,CF ⊥BD ,E 、F 为垂足,求证: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26. 如图,AE ∥BF ,AC 平分∠BAE ,且交BF 于点C ,BD 平分∠ABF ,且交AE 于点D ,连接CD .(1)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2)若∠ADB =30°,BD =12,求AD 的长.27. 已知:如图,在ABCD 中,,AE BC CF AD ⊥⊥,,E F 分别垂足.(1)求证:ABE CDF ∆∆≌;(2)求证:四边形AECF 是矩形.28. 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G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DE ⊥AG 于点E ,BF ∥DE 且交AG 于点F .(1)求证:AE =BF ; (2)如图2,如果点G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其余条件不变,则线段AF 、BF 、EF 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证明出你的结论.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 下列式子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8B. 36C. 21D. 317-【答案】C【解析】【分析】检查最简二次根式的两个条件是否同时满足,同时满足的就是最简二次根式,否则就不是【详解】A、822=,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36=6,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21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37017-=-,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2. 如图,要测定被池塘隔开的A,B两点的距离.可以在AB外选一点C,连接AC,BC,并分别找出它们的中点D,E,连接DE.现测得AC=30m,BC=40m,DE=24m,则AB=()A. 50mB. 48mC. 45mD. 35m【答案】B【解析】∵D是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DE 是△ABC 的中位线,∴DE=12AB , ∵DE=24m ,∴AB=2DE=48m ,故选B .3. x 取( )时,式子21x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A. x ≥1且x ≠2B. x ≥2且x ≠1C. x ≥2D. 都不正确【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可得x ﹣2≥0,根据分式有意义可得x ﹣1≠0,再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得:x ﹣2≥0且x ﹣1≠0,解得:x ≥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有意义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不能为负,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4. 一根竹子高9尺,折断后竹子顶端落在离竹子底端3尺处,折断处离地面高度是( )A. 3尺B. 4尺C. 5尺D. 6尺【答案】B【解析】【分析】 杆子折断后刚好构成一直角三角形,设杆子折断处离地面x 尺,则斜边为(9﹣x )尺.利用勾股定理解题即可.【详解】解:设杆子折断处离地面x 尺,则斜边为(9﹣x )尺,根据勾股定理得:x 2+32=(9﹣x )2解得:x =4.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题意设出未知数,表示出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列方程求解即可.5. 由线段a 、b 、c 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7a =,24b =,25c =B. 41a =,4b =,5c =C. 54a =,1b =,34c = D. 13a =,14b =,15c =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 、72+242=25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B 、42+52=41)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C 、12+(34)2=(54)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 D 、(14)2+(15)2≠(13)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D .6.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C.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判定方法解答即可.【详解】选项A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选项A 正确;选项B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选项B 正确;选项C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选项C 错误;选项D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选项D 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方法,熟记正方形的判定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 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 )A. 平行四边形B. 矩形C. 菱形D. 正方形【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新四边形各边都等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一半,进而可得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详解】解:如图,矩形ABCD 中, ,AC BD ∴=,,,E F G H 分别为四边的中点,1//,,2EF BD EF BD ∴=1//,,2GH BD GH BD = 1,2FG AC = //,,EF GH EF GH ∴=∴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11,,,22AC BD EF BD FG AC === ,EF FG ∴=∴ 四边形EFGH 是菱形.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以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菱形的判定.8.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130°,在AD上取DE=DC,则∠ECB的度数是()A. 65°B. 50°C. 60°D. 75°【答案】A【解析】【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和邻角互补先求出∠BCD和∠D,再利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解答.【详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130°,∴∠BCD=∠A=130°,∠D=180°-130°=50°,∵DE=DC,∴∠ECD=12(180°-50°)=65°,∴∠ECB=130°-65°=65°.【点睛】考查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和邻角互补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 某广场上一个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分别种有红、黄、蓝、白、橙、紫6种颜色的花.如果有AB∥EF∥DC,BC∥GH∥AD,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红花,白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B. 红花,蓝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C. 蓝花,黄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D. 紫花,橙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得出四边形ABCD 、四边形DEOH 、四边形BGOF 、四边形AGOE 、四边形CHOF 是平行四边形,得出△ABD 的面积=△CBD 的面积,△DOE 的面积=△DOH 的面积,△BOG 的面积=△BOF 的面积,得出四边形AGOE 的面积=四边形CHOF 的面积,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所示:∵AB ∥EF ∥DC ,BC ∥GH ∥AD ,∴四边形ABCD 、四边形DEOH 、四边形BGOF 、四边形AGOE 、四边形CHOF 是平行四边形,∴△ABD 的面积=△CBD 的面积,△DOE 的面积=△DOH 的面积,△BOG 的面积=△BOF 的面积, ∴四边形AGOE 的面积=四边形CHOF 的面积,∴A 、C 、D 正确,B 不正确;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比较三角形面积大小,结合图形解题较为简便. 10.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ABC ∠=︒ ,//,//AD BC AE CD 交BC 于E ,AE 平分BAC ∠ ,AO CO AD DC ==,,下面结论:①2AC AB = ;②ABO ∆是等边三角形;③3ADC ABE S S ∆∆=;④2DC BE =,其中正确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分析】由两组对边平行证明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由AD=DC得出四边形AECD是菱形,得出AE=EC=CD=AD,则∠EAC=∠ECA,由角平分线定义得出∠EAB=∠EAC,则∠EAB=∠EAC=∠ECA,证出∠EAB=∠EAC=∠ECA=30°,则BE=12AE,AC=2AB,①正确;由AO=CO得出AB=AO,由∠EAB=∠EAC=30°得出∠BAO=60°,则△ABO是等边三角形,②正确;由菱形的性质得出S△ADC=S△AEC=12AB•CE,S△ABE=12AB•BE,由BE=12AE=12CE,则S△ADC=2S△ABE,③错误;由DC=AE,BE=12AE,则DC=2BE,④正确;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AD∥BC,AE∥CD,∴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AD=DC,∴四边形AECD是菱形,∴AE=EC=CD=AD,∴∠EAC=∠ECA,∵AE平分∠BAC,∴∠EAB=∠EAC,∴∠EAB=∠EAC=∠ECA,∵∠ABC=90°,∴∠EAB=∠EAC=∠ECA=30°,∴BE=12AE,AC=2AB,①正确;∵AO=CO,∴AB=AO,∵∠EAB=∠EAC=30°,∴∠BAO=60°,∴△ABO是等边三角形,②正确;∵四边形AECD是菱形,∴S△ADC=S△AEC=12 AB•CE,S△ABE=12 AB•BE,∵BE=12AE=12CE,∴S△ADC=2S△ABE,③错误;∵DC=AE,BE=12 AE,∴DC=2BE,④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定义、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等知识,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与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共11小题)11. 如图,图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6,8,3,4,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_____.【答案】125.【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结合勾股定理,能够导出正方形A,B,C,D的面积和即为最大正方形的面积.【详解】解:根据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可知S E=S F+S G=S A+S B+S C+S D=62+82+32+42=125;故答案为125.【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熟悉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是解题关键.1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添加一个条件_____,使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答案】//AD BC (答案不唯一)【解析】【分析】可再添加一个条件AD ∥BC ,根据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详解】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再添加一个条件://AD BC .故答案为//AD BC (答案不唯一).【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判定法则13. 若x ,y 为实数,且|x+2|+3y -,则(x+y )2016的值为_____.【答案】1.【解析】试题解析:3y -,∴x+2=0,y-3=0,∴x=-2,y=3,∴(x+y )2016=1. 考点:1.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2.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14. 已知3131x y ==,,求下列各式的值: (1)222x xy y ++;(2)22x y -.【答案】(1)12 (2)3【解析】【分析】观察可知:(1)式是和的完全平方公式,(2)是平方差公式.先转化,再代入计算即可.【详解】(1)当x+1,y时,原式=(x +y )2=)2=12;(2)当x,y时,原式=(x +y )(x -y )=))15. 已知a+1aa ﹣1a=________. 【答案】±3 【解析】【分析】 首先对a+1aa 2+21a ,然后根据(a-1a )2=a 2+21a-2求解. 【详解】解:∵a+1a∴(a+1a )2=13,即a 2+21a=11, ∴(a-1a )2=a 2+21a-2=11-2=9, ∴a-1a =±3. 故答案是:±3.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正确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对所求的式子进行变形是关键. 16.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8,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__;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5要使这个三角形组成直角三角形,则第三边长是__.【答案】 (1). 4.8 (2).4【解析】【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设斜边上的高为h ,根据同一三角形面积一定,列方程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设第三条边长为x ,如果满足32+52=x 2或32+x 2=52,即为直角三角形,解出x 的值即可解答.【详解】解:∵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8,10,设斜边上的高为h ,则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2×6×8=12×10h,解得:h=4.8,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4.8;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5,设第三条边长为x,∵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2+52=x2或32+x2=52,解得,x=34或x=4,即第三边长是34或4.故答案为:4.8;34或4.【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也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求法.17. 若菱形的对角线长分别是6cm、8cm,则其周长是________,面积是______________.【答案】(1). 20cm (2). 24cm2【解析】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求出对角线的一半,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菱形的边长,最后根据周长公式计算即可求解;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列式计算即可求解.解:∵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cm和8cm,∴两条对角线的长的一半分别是3cm和4cm,∴菱形的边长为=2234=5cm,∴菱形的周长=5×4=20cm;面积=12×8×6=24cm2.故答案为20,24.18. 如图,在▱ABCD中,BC=10,AC=8,BD=14,△AOD的周长是__;△DBC比△ABC的周长长__.【答案】(1). 21(2). 6 【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CD,BC=AD=10,AO=CO=12AC=4,BO=DO=12BD=7,然后可得△AOD的周长,进而可得△DBC和△ABC的周长差.【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BC=AD=10,AO=CO=12AC=4,BO=DO=12BD=7,∴△AOD的周长是:AD+AO+DO=10+4+7=21;△DBC周长﹣△ABC的周长=BD+BC+DC﹣AB﹣BC﹣AC=BD=AC=14﹣8=6;故答案为:21;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19. 在Rt△ABC中,∠C=90°,AB=2AC,则∠A=__°,∠B=___°.【答案】(1). 60(2). 30【解析】【分析】在Rt△ABC中,根据AB=2AC,可得出∠B=30°,∠A=60°.【详解】解:如图,在Rt△ABC中,∵∠C=90°,AB=2AC,∴sin∠B=ACAB=12,∴∠B=30°,∴∠A=90°﹣∠B=90°﹣30°=60°.故答案为:60,30.【点睛】此题考查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三角函数求解较简单.20. 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ACD=3∠BCD,E是斜边AB的中点,则∠ECD 的度数为__________度.【答案】45°【解析】【分析】求出∠ACD=67.5°,∠BCD=22.5°,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67.5°,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求出BE=CE,推出∠BCE=∠B=67.5°,代入∠ECD=∠BCE-∠BCD求出即可.【详解】∵∠ACD=3∠BCD,∠ACB=90°,∴∠ACD=67.5°,∠BCD=22.5°,∵CD⊥AB,∴∠CDB=90°,∴∠B=180°−90°−22.5°=67.5°,∵∠ACB=90°,E是斜边AB的中点,∴BE=CE,∴∠BCE=∠B=67.5°,∴∠ECD=∠BCE−∠BCD=67.5°−22.5°=45°.【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21. 如图所示,直线a经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分别过正方形的顶点B、D作BF⊥a于点F,DE⊥a于点E,若DE=8,BF=5,则EF的长为__.【答案】13【解析】【分析】本题是典型的一线三角模型,根据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以及等量代换可以证得△AFB≌△AED;然后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推知AF=DE、BF=AE,所以EF=AF+AE=13.【详解】解:∵ABCD是正方形(已知),∴AB=AD,∠ABC=∠BAD=90°;又∵∠F AB+∠FBA=∠F AB+∠EAD=90°,∴∠FBA=∠EAD(等量代换);∵BF⊥a于点F,DE⊥a于点E,∴在Rt△AFB和Rt△AED中,∵90AFB DEAFBA EADAB DA︒⎧∠=∠=⎪∠=∠⎨⎪=⎩,∴△AFB≌△DEA(AAS),∴AF=DE=8,BF=AE=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EF=AF+AE=DE+BF=8+5=13.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熟悉一线三角模型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7小题)22. (1)+;(2)(3)()();(4)2.【答案】(1﹣(2)10;(3)6;(4)5﹣52【解析】【分析】(1)首先化简二次根式进而合并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3)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得出答案;(4)直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得出答案.【详解】解:(1)=24--(2)÷=2×4=3=10;(3)()()=(2)2=12﹣6=6;(4)2=955324342⨯+-⨯=155344+-=5﹣52【点睛】掌握并熟练运用实数的运算法则,平方差公式及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3. 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2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芦苇,它高出水面2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则水的深度与这根芦苇的长度分别是多少?【答案】水的深度是8尺,这根芦苇长10尺.【解析】【分析】设水深为x尺,则这根芦苇的长为(x+2)尺,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求解.【详解】设水深为x尺,则这根芦苇的长为(x+2)尺,根据勾股定理得:x2+(122)2=(x+2)2,解得:x=8,芦苇的长度=x+2=8+2=10(尺),答:水的深度是8尺,这根芦苇长10尺.【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4.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3,BC=4,CD=12,AD=13,且∠B=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答案】36【解析】【分析】连接AC,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度,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CD的形状,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解:连接AC,如下图所示:∵∠ABC=90°,AB=3,BC=4,∴AC=22AB BC=5,在△ACD中,AC2+CD2=25+144=169=AD2,∴△ACD是直角三角形,∴S四边形ABCD=12AB•BC+12AC•CD=12×3×4+12×5×12=36.【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三角形的面积,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CD 的形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难度适中.25.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D是它的一条对角线,过A,C两点分别作AE⊥BD,CF⊥BD,E、F为垂足,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连接AC交BD于点O,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证明△AED≌△CFB,则可求得DE=BF,从而可求得OE=OF,可证得结论.【详解】证明:连接AC交BD于点O,∵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OA=OC,OD=OB,AD∥BC,AD=BC,∴∠ADE=∠CBF,∵AE⊥BD,CF⊥BD,∴∠AED=∠CFB ,在△AED 和△CFB 中AED CFB ADE CBF AD BC ∠∠⎧⎪∠∠⎨⎪⎩=== ∴△AED ≌△CFB (AAS ),∴DE=BF ,∴OD-DE=OB-BF ,即OE=OF ,∴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即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④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26. 如图,AE ∥BF ,AC 平分∠BAE ,且交BF 于点C ,BD 平分∠ABF ,且交AE 于点D ,连接CD .(1)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2)若∠ADB =30°,BD =12,求AD 的长.【答案】(1)见解析;(2)3【解析】【分析】(1)由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得出∠ABD =∠ADB ,证出AB =AD ,同理:AB =BC ,得出AD =BC ,证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结论;(2)由菱形的性质得出AC ⊥BD ,OD =OB =12BD =6,再由三角函数即可得出AD 的长. 【详解】证明:(1)∵AE ∥BF ,∴∠ADB =∠CBD ,又∵BD 平分∠ABF ,∴∠ABD =∠CBD ,∴∠ABD =∠ADB ,∴AB =AD ,同理:AB =BC ,∴AD =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又∵AB =A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2)∵四边形ABCD 是菱形,BD =12,∴AC ⊥BD ,OD =OB =12BD =6, ∵∠ADB =30°,∴cos ∠ADB =3OD AD =, ∴3643AD =÷=. 【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函数等知识;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7. 已知:如图,在ABCD 中,,AE BC CF AD ⊥⊥,,E F 分别为垂足.(1)求证:ABE CDF ∆∆≌;(2)求证:四边形AECF 是矩形.【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B=∠D ,AB=CD ,AD ∥BC ,由已知得出∠AEB=∠AEC=∠CFD=∠AFC=90°,由AAS 证明△ABE ≌△CDF 即可;(2)证出∠EAF=∠AEC=∠AFC=90°,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 D AB CD ∠=∠=,AD BC ∕∕,∵,AE BC CF AD ⊥⊥,∴90AEB AEC CFD AFC ∠=∠=∠=∠=︒,在ABE ∆和CDF ∆中,B D AEB CFD AB CD ∠=∠⎧⎪∠=∠⎨⎪=⎩,∴()ABE CDF AAS ∆∆≌;(2)证明:∵AD BC ∕∕,∴90EAF AEB ∠=∠=︒,∴90EAF AEC AFC ∠=∠=∠=︒,∴四边形AECF 是矩形.【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矩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28. 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G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DE ⊥AG 于点E ,BF ∥DE 且交AG 于点F .(1)求证:AE =BF ;(2)如图2,如果点G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其余条件不变,则线段AF 、BF 、EF 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证明出你的结论.【答案】(1)见解析;(2)AF +EF =BF ,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可得DA =AB ,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BAF =∠ADE ,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BF 和△DAE 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F =AE ,AF =DE ,然后根据图形列式整理即可得证;(2)根据题意作出图形,然后根据(1)的结论可得BF =AE ,AF =DE ,然后结合图形写出结论即可.【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F ⊥AG ,DE ⊥AG ,∴DA =AB ,∠BAF+∠DAE =∠DAE+∠ADE =90°,∴∠BAF =∠ADE ,在△ABF 和△DAE 中,90BAF ADE AFB DEA DA AB ∠=∠⎧⎪∠=∠=︒⎨⎪=⎩,∴△ABF ≌△DAE (AAS ),∴BF =AE ,AF =DE ,(2)AF+BF =EF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F ⊥AG ,DE ⊥AG ,∴DA =AB ,∠BAF+∠DAE =∠DAE+∠ADE =90°,∴∠BAF =∠ADE ,在△ABF 和△DAE 中,90BAF ADE AFB DEA DA AB ∠=∠⎧⎪∠=∠=︒⎨⎪=⎩,∴△ABF ≌△DAE (AAS ),∴BF =AE ,AF =DE ,∴AF+EF =BF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熟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每一个角都是直角,然后求出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天津市武清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质量调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试题 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质量调查八年级数学试题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如图,图中直角三角形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CD,CE,CF分别是△ABC的高、角平分线、中线,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A.AB=2BF B.∠ACE=∠ACBC.AE=BE D.CD⊥BE3.下列四个图形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4.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3和7,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1 B.2 C.8 D.115.具备下列条件的△ABC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B=∠C B.∠A﹣∠B=∠CC.∠A:∠B:∠C=1:2:3 D.∠A=∠B=3∠C6.下列判断正确的个数是()(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全等;(2)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0个B.1个C.2个D.3个7.若一个多边形内角和等于1260°,则该多边形边数是()A.8 B.9 C.10 D.118.如图,AC=AD,BC=BD,则有()A.AB与CD互相垂直平分B.CD垂直平分ABC.AB垂直平分CD D.CD平分∠ACB9.如图,已知AE=CF,∠A=∠C,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CBE 的是()A.∠D=∠B B.AD=CB C.BE=DF D.∠AFD=∠CEB 10.若点A(x,3)和点B(2,y)关于原点对称,则()A.x=﹣2,y=3 B.x=﹣2,y=﹣3 C.x=2,y=3 D.x=2,y=﹣3 11.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点到其它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斜三角形12.小明把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中∠E=90°,∠C=90°,∠A=45°,∠D=30°,则∠1+∠2等于()A.120°B.150°C.180°D.210°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3.撑上支撑后的自行车能稳稳地停在地上,是因为三角形具有性.14.若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为7cm,15cm,则第三边的长为cm.15.如图,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AB=10,S△ABD=15,则CD的长为.16.如图,已知直线l1∥l2,将等边三角形如图放置,若∠α=40°,则∠β等于.17.如图,直线m是正五边形ABCDE的对称轴,且直线m过点A,则∠1的度数为.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2,1)、B(4,1)、C(1,3).△ABC与△ABD全等,则点D坐标为.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6分)19.如图,△ABC中,∠ACB=90°,∠A=40°,CD、B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求∠BCD、∠CEB的度数.20.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它相邻的内角的.试求出:(1)这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2)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21.如图,点B、F、C、E在直线l上(F、C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D在l异侧,AB ∥DE,∠A=∠D,测得AB=DE.(1)求证:△ABC≌△DEF;(2)若BE=10m,BF=3m,求FC的长度.22.如图,已知△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上,且BD=CE.(1)找出图中所有的全等的三角形.(2)选一组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23.如图所示,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F的大小;(2)若CD=3,求DF的长.24.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交AB于点E.(1)若∠A=40°,求∠DBC的度数;(2)若AE=6,△CBD的周长为20,求BC的长.25.(1)问题发现如图1,△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求∠AEB 的度数.(2)拓展探究如图2,△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连接BE.请求∠AEB的度数及线段CM,AE,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图中直角三角形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可作判断.【解答】解:如图,图中直角三角形有Rt△ABD、Rt△BDC、Rt△ABC,共有3个,故选:C.2.如图,CD,CE,CF分别是△ABC的高、角平分线、中线,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A.AB=2BF B.∠ACE=∠ACBC.AE=BE D.CD⊥BE【分析】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垂足与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内角的对边交于一点,则这个内角的顶点与所交的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此边所对顶点的连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依此即可求解.【解答】解:∵CD,CE,CF分别是△ABC的高、角平分线、中线,∴CD⊥BE,∠ACE=∠ACB,AB=2BF,无法确定AE=BE.故选:C.3.下列四个图形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故选:D.4.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3和7,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1 B.2 C.8 D.11【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7﹣3<x<7+3,再解即可.【解答】解:设三角形第三边的长为x,由题意得:7﹣3<x<7+3,4<x<10,故选:C.5.具备下列条件的△ABC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B=∠C B.∠A﹣∠B=∠CC.∠A:∠B:∠C=1:2:3 D.∠A=∠B=3∠C【分析】由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得三角形的每一个角,再判断形状.【解答】解:A中∠A+∠B=∠C,即2∠C=180°,∠C=90°,为直角三角形,同理,B,C均为直角三角形,D选项中∠A=∠B=3∠C,即7∠C=180°,三个角没有90°角,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选:D.6.下列判断正确的个数是()(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全等;(2)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0个B.1个C.2个D.3个【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定理与性质进行解答.【解答】解:(1)由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得到: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全等,故说法正确;(2)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且该角是两边的夹角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故说法错误;(3)利用ASA或AAS都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说法有2个.故选:C.7.若一个多边形内角和等于1260°,则该多边形边数是()A.8 B.9 C.10 D.11【分析】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得出(n﹣2)•180°=1260°,求出即可.【解答】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n﹣2)•180°=1260°,解得:n=9,故选:B.8.如图,AC=AD,BC=BD,则有()A.AB与CD互相垂直平分B.CD垂直平分ABC.AB垂直平分CD D.CD平分∠ACB【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得到AB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得到答案.【解答】解:∵AC=AD,BC=BD,∴AB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故选:C.9.如图,已知AE=CF,∠A=∠C,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CBE 的是()A.∠D=∠B B.AD=CB C.BE=DF D.∠AFD=∠CEB 【分析】利用等式的性质可得AF=C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E=CF,∴AE+EF=CF+EF,∴AF=CE,A、添加∠D=∠B可利用AAS判定△ADF≌△CBE,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添加AD=BC可利用SAS判定△ADF≌△CBE,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添加BE=DF不能判定△ADF≌△CBE,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添加∠AFD=∠CEB,可利用ASA判定△ADF≌△CBE,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10.若点A(x,3)和点B(2,y)关于原点对称,则()A.x=﹣2,y=3 B.x=﹣2,y=﹣3 C.x=2,y=3 D.x=2,y=﹣3 【分析】直接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点的性质得出答案.【解答】解:∵点A(x,3)和点B(2,y)关于原点对称,∴x=﹣2,y=﹣3.故选:B.11.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点到其它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斜三角形【分析】本题根据已知条件可以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出三角形的形状,注意:有效利用“等角对等边”.【解答】解:∵DE⊥AB,DF⊥AC,∴∠BED=∠DFC=90°,∵在△BDE和△CDF,BD=CD,DE=DF,∴△DBE≌△DFC(HL),∴∠B=∠C,∴AB=AC,∴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故选:B.12.小明把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中∠E=90°,∠C=90°,∠A=45°,∠D=30°,则∠1+∠2等于()A.120°B.150°C.180°D.21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如图:∵∠1=∠D+∠DOA,∠2=∠E+∠EPB,∵∠DOA=∠COP,∠EPB=∠CPO,∴∠1+∠2=∠D+∠E+∠COP+∠CPO=∠D+∠E+180°﹣∠C=30°+90°+180°﹣90°=210°,故选:D.二.填空题(共6小题)13.撑上支撑后的自行车能稳稳地停在地上,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分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其它多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把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则多边形的形状就不会改变.【解答】解: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14.若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为7cm,15cm,则第三边的长为37 cm.【分析】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7cm,15cm,没有直接告诉哪一条是腰,哪一条是底边,所以有两种情况,分别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与三角形周长的定义求解即可.【解答】解:①当腰为15cm时,三角形的周长为:15+15+7=37cm;②当腰为7cm时,7+7=14<15,三角形不成立;∴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7cm.故答案为:37.15.如图,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AB=10,S△ABD=15,则CD的长为 3 .【分析】如图,作辅助线;首先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CD=DE;其次求出DE的长度,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于点E;∵∠C=90°,AD平分∠BAC,∴CD=DE;∵,且AB=10,∴DE=3,CD=DE=3.故答案为3.16.如图,已知直线l1∥l2,将等边三角形如图放置,若∠α=40°,则∠β等于20°.【分析】过点A作AD∥l1,如图,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AD=∠β.根据平行线的传递性可得AD∥l2,从而得到∠DAC=∠α=40°.再根据等边△ABC可得到∠BAC=60°,就可求出∠DAC,从而解决问题.【解答】解:过点A作AD∥l1,如图,则∠BAD=∠β.∵l1∥l2,∴AD∥l2,∵∠DAC=∠α=40°.∵△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β=∠BAD=∠BAC﹣∠DAC=60°﹣40°=20°.故答案为20°.17.如图,直线m是正五边形ABCDE的对称轴,且直线m过点A,则∠1的度数为72°.【分析】先根据∠BCD=108°,CB=CD,得出∠BDC=36°,再根据直线m是正五边形ABCDE的对称轴,可得∠FCD=36°,进而得到∠1的度数.【解答】解:∵正五边形ABCDE的每个内角为108°,∴∠BCD=108°,∵CB=CD,∴∠BDC=36°,∵直线m是正五边形ABCDE的对称轴,∴∠FCD=36°,∴∠1=36°+36°=72°,故答案为:72°.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2,1)、B(4,1)、C(1,3).△ABC与△ABD全等,则点D坐标为(1,﹣1),(5,3)或(5,﹣1).【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根据图形结合A、B、C的坐标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共有3个符合条件的点,∵△ABD与△ABC全等,∴AB=AB,BC=AD或AC=AD,∵A(2,1)、B(4,1)、C(1,3).∴D1的坐标是(1,﹣1),D2的坐标是(5,3),D3的坐标是(5,﹣1),故答案为:(1,﹣1),(5,3)或(5,﹣1).三.解答题(共7小题)19.如图,△ABC中,∠ACB=90°,∠A=40°,CD、B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求∠BCD、∠CEB的度数.【分析】在Rt△ABC中求得∠ABC=50°,在由CD⊥AB,即∠BDC=90°知∠BCD=40°,根据BE平分∠ABC知∠CBE=∠ABC=25°,由∠CEB=90°﹣∠CBE可得答案.【解答】解:∵在△ABC中,∠ACB=90°,∠A=40°,∴∠ABC=50°,∵CD⊥AB,∴∠BDC=90°,∴∠BCD=40°,∵BE平分∠ABC,∴∠CBE=∠ABC=25°,∴∠CEB=90°﹣∠CBE=65°.20.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它相邻的内角的.试求出:(1)这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2)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分析】(1)根据邻补角互补和已知求出外角即可;(2)先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求出即可.【解答】解:(1)∵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它相邻的内角的,∴这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的度数是=60°;(2)∵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是60°,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多边形的边数是=6,∴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6﹣2)×180°=720°.21.如图,点B、F、C、E在直线l上(F、C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D在l异侧,AB ∥DE,∠A=∠D,测得AB=DE.(1)求证:△ABC≌△DEF;(2)若BE=10m,BF=3m,求FC的长度.【分析】(1)先证明∠ABC=∠DEF,再根据ASA即可证明.(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解答】(1)证明:∵AB∥DE,∴∠ABC=∠DEF,在△ABC与△DEF中,∴△ABC≌△DEF;(2)∵△ABC≌△DEF,∴BC=EF,∴BF+FC=EC+FC,∴BF=EC,∵BE=10m,BF=3m,∴FC=10﹣3﹣3=4m.22.如图,已知△ABC中,AB=AC,点D、E分别在AB、AC上,且BD=CE.(1)找出图中所有的全等的三角形.(2)选一组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分析】(1)根据题意可找出△ADC≌△AEB,△BCD≌△CBE,△BDO≌△CEO;(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推出∠ABC=∠ACB,证△BCD≌△CBE.【解答】解:(1)△ADC≌△AEB,△BCD≌△CBE,△BDO≌△CEO;(2)∵AB=AC,∴∠ABC=∠ACB(等边对等角),在△BCD和△CBE中,,∴△BCD≌△CBE,∴BD=CE,∠CDB=∠CEB,AD=AE,∵AD=AE,∠A=∠A,AC=AB,∴△ADC≌△AEB,∵∠DOB=∠EOC,∠ODB=∠OEC,BD=EC,∴△BDO≌△CEO.23.如图所示,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F的大小;(2)若CD=3,求DF的长.【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DC=∠B=6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2)易证△EDC是等边三角形,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B=60°,∵DE∥AB,∴∠EDC=∠B=60°,∵EF⊥DE,∴∠DEF=90°,∴∠F=90°﹣∠EDC=30°;(2)∵∠ACB=60°,∠EDC=60°,∴△EDC是等边三角形.∴ED=DC=3,∵∠DEF=90°,∠F=30°,∴DF=2DE=6.24.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交AB于点E.(1)若∠A=40°,求∠DBC的度数;(2)若AE=6,△CBD的周长为20,求BC的长.【分析】(1)由在△ABC中,AB=AC,∠A=40°,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ABC的度数,然后由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得AD=BD,继而求得∠ABD的度数,则可求得∠DBC的度数.(2)根据AE=6,AB=AC,得出CD+AD=12,由△CBD的周长为20,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1)解:∵在△ABC中,AB=AC,∠A=40°,∴∠ABC=∠C=7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AD=BD,∴∠ABD=∠A=40°,∴∠DBC=∠ABC﹣∠ABD=30°(2)解:∵AE=6,∴AC=AB=2AE=12∵△CBD的周长为20,∴BC=20﹣(CD+BD)=20﹣(CD+AD)=20﹣12=8,∴BC=8.25.(1)问题发现如图1,△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求∠AEB 的度数.(2)拓展探究如图2,△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连接BE.请求∠AEB的度数及线段CM,AE,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分析】(1)先证出∠ACD=∠BCE,那么△ACD≌△BCE,根据全等三角形证出∠ADC=∠BEC,求出∠ADC=120°,得出∠BEC=120°,从而证出∠AEB=60°;(2)证明△ACD≌△BCE,得出∠ADC=∠BEC,最后证出DM=ME=CM即可.【解答】解:(1)∵△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CA=CB,CD=CE,∠ACB=∠DCE=60°,∴∠ACD=60°﹣∠CDB=∠BCE.在△ACD和△BCE中,,∴△ACD≌△BCE(SAS).∴∠ADC=∠BEC.∵△DCE为等边三角形,∴∠CDE=∠CED=6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ADC=120°,∴∠BEC=120°.∴∠AEB=∠BEC﹣∠CED=60°.(2)∠AEB=90°,AE=BE+2CM.理由:∵△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A=CB,CD=CE,∠ACB=∠DCE=90°.∴∠ACD=∠BCE.在△ACD和△BCE中,,∴△ACD≌△BCE(SAS).∴AD=BE,∠ADC=∠BEC.∵△D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DE=∠CED=45°.∵点A,D,E在同一直线上,∴∠ADC=135°,∴∠BEC=135°.∴∠AEB=∠BEC﹣∠CED=90°.∵CD=CE,CM⊥DE,∴DM=ME.∵∠DCE=90°,∴DM=ME=CM.∴AE=AD+DE=BE+2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 第一次 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4B .21x +C .12D .40.52.若 3x - 有意义,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x >B .3x ≥C .3x ≤D .x 是非负数3.已知52a =+,52b =-,则227a b ++的值为( ) A .4B .5C .6D .74.在实数范围内,若2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x≠2B .x >-2C .x <-2D .x≠-25.若2()a b a b -=--则( ) A .0a b +=B .0a b -=C .0ab =D .220a b +=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52223-=y y B .428x x x ⋅= C .(-a-b )2=a 2-2ab+b 2 D .27123-=7.若a =3235++,b =2+610-,则a b 的值为( )A .12 B .14C .321+D .610+8.下列计算或判断:(1)±3是27的立方根;(2)33a =a ;(3)64的平方根是2;(4)22(8)±=±8;(5)65- =65+,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9.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366=± B .422222÷= C .83266-= D .•a b ab = (a≥0,b≥0)10.若a 、b 、c 为有理数,且等式成立,则2a +999b +1001c 的值是( )A .1999B .2000C .2001D .不能确定 1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1233=B 235=C .43331=D .32252+=12.给出下列化简①(2-)2=2:②22-=()2;③221214+=123;④11142-=,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③④二、填空题13.若0a >,把4ab-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为________. 14.已知实数,x y 满足()()22200820082008x x y y ----=,则2232332007x y x y -+--的值为______.15.已知函数1x f xx,那么21f _____.16.已知a ,b 是正整数,若有序数对(a ,b )使得112()a b+的值也是整数,则称(a ,b )是112()a b +的一个“理想数对”,如(1,4)使得112()a b +=3,所以(1,4)是112()a b +的一个“理想数对”.请写出112()a b+其他所有的“理想数对”: __________.17.将1、2、3、6按右侧方式排列.若规定(m ,n )表示第m 排从左向右第n 个数,则(5,4)与(9,4)表示的两数之积是______.18.计算:(6+5)2015·(6-5)2016=________. 19.若0xy >,则二次根式2yx x -化简的结果为________. 20.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222a b a b -+-=_____.三、解答题21.我国南宋时期有个著名的数学家秦九韶提出了一个利用三角形的三边求三角形的面积的公式,若三角形三边为a b c 、、,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1S = 同样古希腊有个几何学家海伦也提出了一个三角形面积公式:2S =2a b cp ++=(1)在ABC 中,若4AB =,5BC =,6AC =,用其中一个公式求ABC 的面积. (2)请证明:12S S【答案】(12) 证明见解析 【分析】(1)将4AB =,5BC =,6AC =代入1S = (2)对1S 和2S 分别平方,再进行整理化简得出2212S S =,即可得出12S S .【详解】解:(1)将4AB =,5BC =,6AC =代入1S =得:S == (2)222222211[()]24a b a S c b +-=-=222222)1(22(4)a b c a b c ab ab +-+--+ =2222()2(21)4c a c a b b +⋅---⋅ =()(1()()16)c a b c a b a b c a b c +-++-++- 22()()()S p p a p b p c =---∵2a b cp ++=, ∴22()(2)(222)S a a b c a b c a b c a b cb c +++++++-+=--=2222a b c b c a a c b a b c+++-+-+-⋅⋅⋅ =1()()()()16a b c b c a a c b a b c +++-+-+- ∴2212S S =∵10S >,20S >, ∴12S S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中给出的公式,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22.(112=3==;……写出④ ;⑤ ;(2)归纳与猜想.如果n 为正整数,用含n 的式子表示这个运算规律; (3)证明这个猜想.【答案】(12=55=6=;(2n=;(3)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1)根据题目中的例子直接写出结果; (2)根据(1)中的特例,可以写出相应的猜想;(3)根据(2)中的猜想,对等号左边的式子进行化简,即可得到等号右边的式子,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解:(1)由例子可得,④=25,(2)如果n 为正整数,用含n (3)证明:∵n 是正整数,n .n.故答案为5=256;(3)证明见解析.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数字的变化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23.在学习了二次根式后,小明同学发现有的二次根式可以写成另一个二次根式的平方的形式.比如:2224312111-=-=-+=).善于动脑的小明继续探究:当a b m n 、、、为正整数时,若2a n +=+),则有22(2a m n =+,所以222a m n =+,2b mn =.请模仿小明的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1)当a b m n 、、、为正整数时,若2a n =+),请用含有mn 、的式子分别表示a b 、,得:a = ,b = ;(2)填空:13-( - 2;(3)若2a m +=(),且a m n 、、为正整数,求a 的值.【答案】(1)223a m n =+,2b mn =;(2)213--;(3)14a =或46. 【解析】 试题分析:(1)把等式)2a n +=+右边展开,参考范例中的方法即可求得本题答案;(2)由(1)中结论可得:2231324a m nb mn ⎧=+=⎨==⎩ ,结合a b m n 、、、都为正整数可得:m=2,n=1,这样就可得到:213(1-=-;(3)将()2a m +=+右边展开,整理可得:225a m n =+,62mn =结合a m n 、、为正整数,即可先求得m n 、的值,再求a 的值即可.试题解析:(1)∵2a n =+),∴223a m n +=++, ∴2232a m n b mn =+=,;(2)由(1)中结论可得:2231324a m n b mn ⎧=+=⎨==⎩,∵a b m n 、、、都为正整数,∴12m n =⎧⎨=⎩或21m n =⎧⎨=⎩ ,∵当m=1,n=2时,223713a m n =+=≠,而当m=2,n=1时,22313a m n =+=, ∴m=2,n=1,∴(2131--;(3)∵222()52a m m n +=+=++ ∴225a m n =+,62mn = , 又∵a m n 、、为正整数, ∴=1=3m n ,, 或者=3=1m n ,,∴当=1=3m n ,时,46a =;当=3=1m n ,,14a =, 即a 的值为:46或14.24.计算(1+(2+-(3)2b ÷ (4)(【答案】(1)234)7. 【分析】(1)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 (2)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 (3)根据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运算; (4)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详解】(1+22=+=;(2==;(3÷2b =4=;(4)((22=-=7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也考查了平方差公式.25.计算(11)1)⨯; (2)【答案】(12+;(2). 【解析】分析:先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然后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详解:(1)11+;=()31-2 ;(2)原式=(22⨯,==3⨯==点睛:此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化简二次根式后,在加减的过程中,有同类二次根式的要合并;相乘的时候,被开方数简单的直接让被开方数相乘,再化简;较大的也可先化简,再相乘,灵活对待.26.先化简,再求值:24224x x x x x x ⎛⎫÷- ⎪---⎝⎭,其中2x =.【答案】22x x +-,1【分析】先把分式化简,然后将x、y的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求值即可.【详解】原式(2)(2)22(2)2x x x xx x x x+-+=⋅=---,当2x=时,原式1==.【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这一知识点,把分式化到最简是解题的关键.27.计算(1(2)(()21-【答案】(1)2;(2)24+【分析】(1)先将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合并即可得到答案;(2)原式运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把括号展开后,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1=2+=(2-+=2(2)(()21-=22(181)---=452181--+=2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8.计算:(1;(2+2)2+2).【答案】(1-2)【分析】(1)直接化简二次根式进而合并得出答案; (2)直接利用乘法公式计算得出答案. 【详解】解:(1)原式=-(2)原式=3434++-=6+.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运算,在进行二次根式运算时,可以运用乘法公式,运算率简化运算.29.先化简,再求值:221()a ba b a b b a-÷-+-,其中a =2b =- 【答案】1a b -+,12-. 【分析】先把分式进行化简,得到最简分式,然后把a 、b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原式1()()a b a b aa b a b b a b b--=⨯-⨯+-+()()a b a b a b b a b -=--++()b bb a =-+1a b=-+,当a =2b =原式12==-.【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式的化简求值,分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运算法则进行解题.30.02020((1)π-.【答案】【分析】本题根据零次幂,最简二次根式,整数次幂的运算规则求解即可.【详解】=-=原式11【点睛】本题考查幂的运算与二次根式的综合,需牢记非零常数的零次幂为1,二次根式运算时需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其次注意计算仔细.【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可以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进行判断.【详解】A,原根式不是最简二次根式;B=,原根式不是最简二次根式;C2=⨯=D、=4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熟练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及二次根式的化简方法是解题关键.2.B解析:B【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进而分析得出答案.【详解】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x≥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关键是正确掌握定义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3.B解析:B【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2a =,2b =,∴227a b ++2252527 554547454 25= ∴255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和完全平方公式,熟悉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4.B解析:B【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且分母不能为零,可得答案.【详解】有意义,得: 20x +>,解得:2x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利用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分母不能为零得出不等式是解题关键.5.C解析:C【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 ,将已知等式左边化简,可以得到a 与b 中至少有一个为0,进而分析得出答案即可.【详解】解:∵a b =--,∴a-b=-a-b , 或b-a=-a-b∴a= -a ,或b=-b, ∴a=0,或b=0, ∴ab=0, ∴0ab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D解析:D【分析】由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乘法、完全平方公式、以及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分别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 、222523y y y -=,故A 错误;B 、426x x x ⋅=,故B 错误;C 、222()2a b a ab b --=++,故C 错误;D==D 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乘法、完全平方公式、以及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运算法则进行解题.7.B解析:B【解析】【分析】将a可化简为关于b 的式子,从而得到a 和b 的关系,继而能得出a b 的值.【详解】a=b 44=.∴14a b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有一定难度,关键是在分母有理化时要观察b 的形式.8.B解析:B【解析】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可知27的立方根是3,故(1)不正确;33a a =正确,故(2)正确;由64=8,可知其平方根为±22,故(3)不正确;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可知2288±=(),故(4)不正确;根据分母有理化的意义,可知656-5=+,故(5)正确.故选B.9.D解析: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可知366=,故A 不正确; 根据二次根式的除法,可直接得到42222÷=,故B 不正确;根据同类二次根式的性质,可知C 不正确; 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a b ab =(a≥0,b≥0)可知D 正确.故选:D 10.B解析:B 【解析】因=,所以a =0,b =1,c =1,即可得2a +999b +1001c =999+1001=200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将复合二次根式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并比较系数是解题的关键.11.A解析:A【分析】A 12进行化简为23B 中,被开方数不同的两个二次根式之和不等于和的二次根式,据此可对B 进行判断;C 中,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后即可作出判断;D 中,无法进行合并运算,据此可对D 进行判断.【详解】解:1232333==A 符合题意;23B 不符合题意;C.43333=C 不符合题意;D.3与2不能合并,故选项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能够判断出二次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C【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逐一进行计算即可求出答案.【详解】①原式=2,故①正确;②原式=2,故②正确;③原式==④原式==,故④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化简,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分析】先判断b的符号,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即可.【详解】解:∵∴∴所以答案是:【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解析:【分析】先判断b的符号,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即可.【详解】解:∵40,0 aab-≥>∴0b<2a bb b b=--所以答案是:【点睛】a=.【分析】设a=,b=,得出x,y及a,b的关系,再代入代数式求值.【详解】解:设a=,b=,则x2−a2=y2−b2=2008,∴(x+a)(x−a)=(y+b)(y−b)=2008……解析:1【分析】设x,y及a,b的关系,再代入代数式求值.【详解】解:设x2−a2=y2−b2=2008,∴(x+a)(x−a)=(y+b)(y−b)=2008……①∵(x−a)(y−b)=2008……②∴由①②得:x+a=y−b,x−a=y+b∴x=y,a+b=0,∴,∴x2=y2=2008,∴3x2﹣2y2+3x﹣3y﹣2007=3×2008−2×2008+3(x−y)−2007=2008+3×0−2007=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求出x,y及a,b的关系. 15.【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代入原函数即可解答.【详解】因为函数,所以当时,.【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代数式求值问题,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以及二次根式的运算是解题关键.解析:2+【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x=,代入原函数即可解答.【详解】因为函数1x f xx ,所以当1x =时, 211()2221f x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代数式求值问题,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以及二次根式的运算是解题关键. 16.(1,1)、(4,1)、(4,4)、(9,36)、(16,16)、(36,9)【解析】试题解析:当a=1,=1,要使为整数,=1或时,分别为4和3,得出(1,4)和(1,1)是的“理想数对”,解析:(1,1)、(4,1)、(4,4)、(9,36)、(16,16)、(36,9)【解析】试题解析:当a =1,要使或12时,分别为4和3,得出(1,4)和(1,1)是的“理想数对”,当a =412,要使+或12时,分别为3和2,得出(4,1)和(4,4)是的“理想数对”,当a =913,要使16时,=1,得出(9,36)是的“理想数对”,当a =1614,要使14时,=1,得出(16,16)是的“理想数对”,当a =3616,要使13时,=1,得出(36,9)是的“理想数对”, 即其他所有的“理想数对”:(1,1)、(4,1)、(4,4)、(9,36)、(16,16)、(36,9).故答案为:(1,1)、(4,1)、(4,4)、(9,36)、(16,16)、(36,9).17.【解析】试题解析:(5,4)表示第5排从左向右第4个数是:,(9,4)表示第9排从左向右第4个数,可以看出奇数排最中间的一个数都是1,第9排是奇数排,最中间的也就是这排的第5个数是1,那么第解析:【解析】试题解析:(5,4)表示第5排从左向右第4,(9,4)表示第9排从左向右第4个数,可以看出奇数排最中间的一个数都是1,第9排是奇数排,最中间的也就是这排的第5个数是1,那么第4,∴(5,4)与(9,4)故答案为18.【解析】原式=.故答案为.【解析】原式=20152015=19.-【分析】首先判断出x ,y 的符号,再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求出答案.【详解】解:∵,且有意义,∴,∴.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是 解析:【分析】首先判断出x ,y 的符号,再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求出答案.【详解】解:∵0xy > ∴00x y <,<,∴x ==.故答案为.【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题关键.即(0)(0)a a a a a ≥⎧==⎨-<⎩=(a ≥0,b >0). 20.﹣2a 【分析】首先根据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确定a 、b 的正负,然后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最后合并同类项即可求解.【详解】依题意得:a <0<b ,|a|<|b|,∴=-a-b+b-a=-解析:﹣2a【分析】首先根据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确定a 、b 的正负,然后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最后合并同类项即可求解.【详解】依题意得:a <0<b ,|a|<|b|,.故答案为-2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其中正确利用数轴的已知条件化简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也注意处理符号问题. 三、解答题21.无22.无23.无24.无25.无26.无27.无28.无29.无30.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