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双下肢骨牵引患者的临床护理

合集下载

骨牵引病人的护理常规

骨牵引病人的护理常规

骨牵引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常规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

2.卧硬板床,防止患者出现曲髋畸形等并发症。

3.预防卧床病人可能发生的坠积性肺炎和压疮等并发症。

(二)牵引的护理
1.保持牵引力与反牵引力的存在,避免身体向床头和床尾滑动,及时调整身体在床上的位置,头部和足部都不能抵住床栏杆,否则会失去反牵引力。

2.维持牵引重量,不可随意加减,以免影响牵引效果,同时应保持牵引砝码悬空。

3.骨牵引着需保持针眼处清洁无污染,每日点酒精两次,连续点一周。

(三)病情观察
1.下肢牵引时,需注意观察躯干、骨盆和患肢三者之间的关系,保持患肢轻度外展位。

2.颅骨牵引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头痛、呕吐、呼吸困难等。

3.骨牵引患者需注意牵引针眼处有无渗血、疼痛,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给与处理。

4.皮牵引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患侧肢体末梢血循环情况,如足趾颜色、温度和肿胀程度,有无皮肤过敏现象等。

四)功能锻炼
1.下肢牵引时应将牵引的患肢足底托起,预防足下垂,同时教会病人学会做主动屈踝关节运动。

2.知道病人作患肢的肌肉等长收缩运动和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骨牵引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骨牵引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骨牵引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骨折或骨折后复位的方法,需要特别的护理细节。

以下是骨牵引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1. 血液循环问题:骨牵引可能导致患肢血液循环不畅,造成肢体水肿、疼痛等问题。

应保持骨牵引部位干燥清洁,避免受潮及感染。

定期检查患肢的血液循环状态,如皮肤是否发红、温度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 随时检查固定情况:护理过程中,需要随时监测患肢的固定情况,确保牵引器的稳定性。

如果牵引器松动,应及时调整。

3. 皮肤压力均衡问题:骨牵引常伴随着体位不动,长时间的加压会导致皮肤剥落、破溃,进而引起感染。

应在固定的部位使用皮肤保护垫,每隔2-3个小时改变患肢的位置。

4. 坚持进行康复训练:骨牵引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体位及活动,避免肌肉萎缩。

康复运动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

5. 注意营养和水分摄入:骨牵引期间,患者需要摄取适量的营养和水分,以便加速骨折部位的愈合。

综上所述,骨牵引的护理需要严谨细致,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才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促进患肢的康复。

骨牵引患者的护理

骨牵引患者的护理

骨牵引患者的护理骨牵引是通过骨骼穿入一枚钢针,而后通过钢针直接牵引该骨,以起到纠正骨折端重叠,减轻上位关节的压力或者是松弛软组织等作用。

在骨科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

骨牵引的病人是年纪大或是体质不适合做手术的病人,一般牵引的位置是股骨,股骨粗隆,或是髋臼骨折的病人.骨牵引患者因长期卧床,活动受限,身体各部位活动功能和代谢情况均有减退,从而发生并发症。

因此,在护理方面的工作尤其重要。

以下是我们在多年临床护理中的体会。

1 术前护理1.1 做好心理护理让骨牵引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情,耐心向患者说明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方法,告知病人骨质内部没有神经,是不会感觉到疼痛的。

消除病人恐惧心理,给患者一种安全感、信任感,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 皮肤准备将穿刺部位皮肤彻底清洗干净,仔细备皮后常规消毒皮肤。

2 术后护理2.1 保持持续有效的牵引,要使头、颈、躯干与牵引绳在一条直线上。

2.2 骨牵引针的两端应套上木塞或胶盖小瓶,保持牵引针眼处清洁、干燥,每日用75%酒精滴针眼处2次,预防感染。

2.3 保持肢体功能位,注意保暖,每日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足下垂。

2.4 观察肢端的血液循环,如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桡动脉波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5 定期测量被牵引肢体的长度,与健侧肢体进行对比,防止过牵。

持续牵引超过8周更换牵引针。

3 注意事项3.1 注意牵引绳、滑轮、牵引锤是否起到有效的牵引作用,牵引绳不可随意放松或受压,保持牵引绳在滑车内,牵引重量根据病情加减,保持牵引锤悬空,不可着地或靠于床架上。

告诉病人及其家属不能擅自改变体位,不能自己增减重量,否则造成牵引失败而影响治疗。

3.2 注意预防足下垂,下肢牵引时,应在膝外侧垫棉垫,防止压迫腓总神经。

行胫骨结节牵引时,要准确定位,以免误伤腓总神经。

如病人出现足背伸无力,则为腓总神经损伤的表现,应及时检查去除致病原因。

平时应用足底托板或砂袋将足底垫起,以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

下肢牵引病人的护理要点

下肢牵引病人的护理要点

下肢牵引病人的护理要点张佩霞1定义牵引是牵拉的意思。

要达到牵引的目的,在牵引的同时,必须有一个能与牵引力平衡的作用力相反的反牵引力。

在临床牵引时,最常用的产生反牵引力的方法就是抬高床脚,使身体向着与牵引力相反的方向滑动而构成反牵引力。

2目的2.1牵拉关节或骨胳,使脱位的关节或错位的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的位置。

2.2牵拉及固定关节,以减轻关节面所承受的压力,缓解疼痛,使局部休息,常用于治疗关节炎症等。

2.3矫正畸形。

3方法3.1皮牵引法此牵引是把胶布贴在皮肤上,通过牵拉胶布进行牵引。

因为牵引是通过牵拉皮肤再拉到皮下组织和骨胳,故又称间接牵引法。

此种牵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需要穿破骨组织,对肢体损伤小,患者痛苦少。

缺点是不能承受太大的重量,一般不超过5kg,否则容易把胶布拉脱。

所以,一般用于小儿或老弱患者的骨折牵引或关节炎症时矫正与固定。

3.2骨牵引法:骨牵弓l法是用不锈钢针穿入骨胳,通过牵拉钢针直接牵拉到骨胳,故可称直接牵引法。

此种牵引的优点是牵引力量大(一般可承受15—20kg),效果好,可用于青壮年及需要重力牵引者。

缺点是患者有一定的痛苦,并有感染的机会。

3.3骨牵引经常穿针的部位有颅骨骨板(颅骨牵引)、尺骨鹰嘴(尺骨鹰嘴牵引)、胫骨结节(胫骨结节牵引)、股骨踝上(股骨躲上牵引)、跟骨(跟骨牵引)。

4护理4.1对新牵引的患者,尤其皮肤牵引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循环。

患肢肢端可因纱布缠绕过紧而压迫血管、神经,引起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等感觉运动障碍,应仔细检查,及时报告,或松开绷带重新缠绕,可解除压迫。

4.2对皮肤牵引的患者,应随时注意胶布或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并及时整理。

4.3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抬高10~15cm,骨牵引抬高20~25cm,而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头。

4.4为保持牵引效能,经常检查有无阻挡牵引的情况,并及时矫正4.4.1被服、用物不可压在牵弓l绳上。

4.4.2牵引绳不可脱离滑轮,牵引绳要与患肢在一条轴线上。

骨牵引的护理措施

骨牵引的护理措施

骨牵引的护理措施
骨牵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骨折、脱位等骨骼损伤的修复和复位。

以下是骨牵引的一些常见护理措施:
1.保持牵引力:确保牵引力的稳定和准确,遵循医生的指示进行调整。

检查牵引装置的固定和调整,确保牵引力不会过大或过小。

2.皮肤护理:每日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特别关注牵引点和周围皮肤。

保持牵引区域的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皮肤潮湿和感染。

定期更换牵引带或泡沫垫,以减少压力和摩擦。

3.姿势调整:定期调整患者的体位,减少长时间处于同一位置造成的不适和压力。

注意保持患者的舒适和血液循环。

4.检查循环情况:定期观察患者四肢的血液循环情况,注意是否有肿胀、发红、感觉异常等症状。

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5.疼痛管理: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合适的镇痛药物。

同时,可以采取其他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如冷敷或热敷。

6.睡眠管理: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睡眠,提供舒适的床垫和枕头。

避免过多的噪音和干扰。

7.日常活动:根据医生的指示,协助患者进行必要的日常活动,如洗漱、进食等。

避免患者过度活动或承受过大的负荷。

8.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解释治疗过程和预期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护理措施仅供参考,具体的护理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示进行。

下肢骨牵引的护理

下肢骨牵引的护理

牵引不足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结词
牵引不足可能导致骨折端对位不良,影响愈合。
详细描述
如果牵引力度不足,无法克服骨折端的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可能会导致骨折 端对位不良,影响骨折的正常愈合。这种情况下,需要重新调整牵引力度,并考 虑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如手术。
其他并发症及处理
总结词
下肢骨牵引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感染、皮肤溃疡等。
康复。
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 牵引部位,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 压迫,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

03
下肢骨牵引的并发症及处理
牵引过度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结词
牵引过度可能导致骨折端分离或再移位,影响愈合。
详细描述
如果牵引力度过大,超过了骨折端稳定所需的力度,可能会导致骨折端分离或 再移位,影响骨折的正常愈合。这种情况下,需要重新调整牵引力度,确保骨 折端稳定。
关节脱位
对于无法手法复位或闭合复位效果不 佳的下肢关节脱位,如髋关节脱位、 膝关节脱位等,可采用下肢骨牵引进 行治疗。
下肢骨牵引的禁忌症
严重骨质疏松
感染
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由于骨骼质量 较差,容易发生骨折或牵引针松动等现象 ,不宜采用下肢骨牵引。
下肢骨牵引部位存在感染或皮肤破损等情 况,不宜进行牵引治疗,以免加重感染或 损伤。
肿瘤
其他疾病
下肢骨骼存在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等情况, 不宜进行牵引治疗,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 疼痛。
如严重心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 疾病患者,需谨慎评估是否适合进行下肢 骨牵引治疗。
02
下肢骨牵引的护理要点
牵引前的准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情、年龄、 体重、牵引部位等基本情 况,以便选择合适的牵引 方法和工具。

下肢骨牵引的护理

下肢骨牵引的护理
下肢骨牵引的护理
一.概述
1、牵引术: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 抗牵引力达到整复和维持复位的治疗方法。
2、骨牵引:是将不锈钢针穿入骨骼的坚硬 部位,通过牵引钢针直接牵引骨骼,又称 直接牵引。
二.分类
1、按牵引类型分为:皮牵引、骨牵引、兜 带牵引。
二.分类
2、按牵引部位分为: 胫骨结节牵引、股 骨下端牵引、跟骨牵引、颅骨牵引、尺骨 鹰嘴牵引、尺骨茎突牵引、拇指及其他四 指牵引。
三.常见下肢骨牵引类型
类型 适用范围
牵引重量
胫骨结 节牵引
最常用,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股 体重的1/7 骨干骨折、髋关节脱位、骨盆骨折、 脱位。
股骨髁 上牵引
跟骨牵 引
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髋 关节脱位、骨盆骨折、脱位。
胫腓骨不稳定骨折。
体重1/7 体重1/12
胫骨结节牵引
股骨髁上牵引
跟骨牵引
五.禁忌症
1、牵引处有炎症或开放性创伤污染严重者。 2、牵引局部骨骼有病变或严重骨质疏松者。 3、牵引局部需要切开复位者。
六.下肢骨牵引并发症
1、血管和神经损伤 2、牵引针眼感染 3、牵引针滑脱 4、足下垂 5、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6、过牵综合征
六.1并发症预防
血管和神经损伤:
2、牵引过程中注意防止滑车抵住床尾, 病员足板不能接触床尾,防止牵引绳滑脱。
3、牵引绳上不可放置枕头、被子等杂 物,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4、保持持续牵引及牵引钢针两端平衡。
七.3术后的护理
三、体位护理:
1、粗隆间骨折及股骨颈骨折需保持患肢 外展中立位。必要时可穿防外旋鞋。
2、股骨上段骨折患肢应尽量外展,病 员保持半卧位,以利于骨折对位,防止患 肢外旋。

骨牵引护理常规

骨牵引护理常规

骨牵引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 患肢末梢血:观察足背动脉、皮肤温度和色泽。

2. 牵引状态是否正常。

3. 有无并去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足下垂、肌肉萎缩等。

护理措施1. 严密观察牵引肢体血液循环和活动情况。

观察包括肢体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橈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

询问患者有无患肢疼痛、麻木、感觉障碍等。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2. 维持骨牵引的效能①每班检查患者体位及牵引装置是否合适,不得随意改变体位②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和,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

牵引绳上下不能放置枕头、被子等物,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③牵引绳不能受压,不得承受任何物品④牵引重量依患者的体重及牵引部位而定,不可随意增减,否则造成牵引失败。

⑤牵引时间一般为6—-8周,不得擅自终止。

⑥预防骨牵引针眼感染。

针眼处应用无菌纱布或碘仿砂条缠绕保持周围皮肤清洁,用75%酒精滴针眼2次/日。

一旦发现针眼处敷料被血迹等污染,应及时更换。

3. 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告诉病人及家属,不能擅自改体位,不能自己增减重量,否则易造成牵引失败而影响治疗。

4. 预防并发症①指导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定时拍背,用拉手练习起坐等,改善呼吸功能,预防坠积性肺炎②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和干燥,定时按摩骨突部位,避免拖、拉、久压局部,预防压疮。

③鼓励多饮水,多食含丰富粗纤维食物,按摩腹部,防止便秘。

④注意牵引肢体保暖,协助功能锻炼。

早期主要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2周后练习关节活动,逐渐增加活动度和范围,以活动后不感疼痛和疲劳为宜,防止肌肉萎缩。

必要时应用足底托板或穿丁字鞋或用沙袋垫起足底,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指导患者主动伸屈踝关节或行被动足背伸活动,防足下垂和关节僵硬。

⑤牵引期间,宜进软食,且进食时应缓慢,以防窒息。

5. 协助生活护理,保持个人卫生,定期为病人做清洁卫生护理。

如洗头,擦浴等。

病情许可,可教会病人在床上借助拉手, 利用便盆大小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例双下肢骨牵引患者的临床护理
随着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当患者发生骨折后,不但会引起皮内、筋骨的损伤,还会导致心理、精神上的创伤,而双下肢骨折患者更是倍感紧张和绝望。

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患者带有合并伤或身体条件较差不能立马进行手术的就需要先行骨牵引。

骨牵引是把不锈钢针穿入骨骼的坚硬部位,通过牵拉钢针直接牵拉到骨骼,使脱位的关节或错位的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1]。

下肢骨牵引患者,由于牵引时间长,牵引肢体制动和局部受压,需要绝对卧床,生活上长期不能自理、压疮、皮肤擦伤、针眼感染、红臀等成了常见并发症[2]。

做好下肢骨牵引患者的舒适护理及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在生理、心理达到最舒适状态,防止术后各种并发症及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

我科于2014年2月8日收治1例车祸伤致双下肢骨折,患者诊断为”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右胫腓骨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在我科行左胫骨结节牵引+右跟骨牵引的双下肢骨牵引患者,住院期间给予良好的治疗及护理已出院,患者康复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5歲,因车祸伤致左髋部疼痛、右下肢疼痛、出血、活动受限5h于2014年2月8日收住我科,以”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右股骨骨折、右胫腓骨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全身多处挫伤”收治。

患者入院后查体:T37.1 ℃,HR P78次/min、R21次/min,BP100/55mmHg,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消瘦,患者既往高血压、心脏病病史。

专科体检:右胫腓骨下段可见明显皮肤挫裂伤,主动及被动活动受限,左髋部压痛明显、活动受限、未见明显皮肤挫裂伤,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可及,末梢感觉、运动、血供良好,右手中小指挫裂伤。

入院后,急查ECG、采血送检备血、禁饮食等,拟于急诊手术,于2月9日凌晨在静脉麻醉下行右踝开放性骨折清创+右跟骨牵引术+右手中小指清创+双下肢胫骨结节牵引术。

术后行抗炎、抗破、扩管等治疗。

术后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于3月10日出院,定期门诊复查。

2 护理
2.1牵引术前护理患者对于突发意外事故引起的创伤、剧烈疼痛受限以及缺乏疾病知识,易产生紧张、恐惧、害怕情绪,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不仅要技术操作准确还要给予精神安慰。

创伤和环境的改变使患者睡眠形态紊乱必须在睡眠期间采取的措施尽量间隔90 min,以保证患者正常的睡眠周期[3],责任护士应向患者介绍骨牵引治疗的目的、经过及安全性,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情况,介绍同类患者牵引后恢复良好的病例,使其积极配合治疗[4]。

2.2牵引术后护理①卧硬板床,指导患者双下肢正确放于布朗氏架上,床位抬高15~30cm,患肢处于中立位,稍外展[5],双下肢足跟尽量悬空,防受压;
②针眼处要保持清洁干燥,可采用新型的美皮康贴于患处,该敷料自带粘胶固定,能对针孔进行封闭,保持针孔局部相对无菌[6]。

牵引针两端可套上橡皮塞或是胶盖小瓶,以防伤人或挂住被服;③严密观察双下肢的末梢血运、感觉情况,包
括肢端皮肤的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和足趾端的活动。

如果肢端颜色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运动障碍及脉搏微弱或是摸不到时,要引起高度重视[7],分析原因并立刻报告;④保持有效的牵引,当班护士检查螺母,位置不随意变更,重量不随意加减,一般为患者体重的1/10~1/7[8],牵引绳上不得搭盖物件。

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防止牵引锤着地、或牵引绳断裂[9];⑤牵引术后尽快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必要时让患者家属现身说教,还会有碍于骨折的愈合[10]。

2.3并发症的预防骨牵引是治疗下肢骨疾病的一种较少创伤的方法,可达到复位和固定的目的,但由于牵引时间较长,患者须长时问卧床,也易产生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11]。

护士要为患者进行全身皮肤清洁及加强营养,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必要时需加支持疗法,如补液、输血等以增强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12]。

对于此双下肢骨牵引的患者,在患者臀下垫一软枕,护士在病床两侧,同时将患者臀部抬起进行骶尾部减压按摩[13]。

当患者病情许可时,及早行功能锻炼,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14],以促进胃肠蠕动。

还要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半卧位有一定的腹压作用于肛门,有助于大便的排出,提供舒适护理。

3 小结
下肢骨折往往是突然的意外伤害,因伤痛和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运动、学习及工作,给患者心理、生理带来痛苦和压力。

患者双下肢骨折,而下肢走路和负重需要高度的稳定性,因此下肢骨的牵引,对复位的要求较高,需轴线对位接近正常。

保持正确有效的骨牵引,加强健康宣教,并加强心理护理,防止了压疮、肺部感染、便秘、足下垂、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住院期间,经过我们精心的护理,合理的健康指导,并未发生压疮、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李学增.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蒋艳华,沈利,江静敏.下肢骨牵引患者皮肤并发症的有效干预[J].四川医学,2011,10(10):1666-1668
[3]赵志芳.舒适护理的应用与患者满意度[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3):53.
[4]谭英妍,陈玲.下肢骨折骨牵引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2,10(19):141-142.
[5]肖静荣,吴玉芬,夏玉斌.美皮康与传统纱布敷料对骨牵引针孔护理对比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5(9):101.
[6]周英.临床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7]耿丽华,金芳.骨科创伤患者的功能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12.
[8]王浩萍.下肢骨牵引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4):321.
[9]姚兰,高德章,吴光煜.下肢骨折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极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10):571-574.
[10]陈家仪,何碧莹.开展提高老年下肢骨牵引患者舒适护理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7):56.
[11]徐正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5):220.
[12]杨莹.浅谈下肢骨牵引的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1,30(23):161.
[13]胡秀华,王云霞.介绍一种卧床女患者床上排尿方法[J].护理学杂志,2004,19(5):17.
[14]黄瑛.骨牵引患者68例临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9,11(15):243-2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