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看看周围有什么》教案与反思

合集下载

小班科学游戏看看周围有什么教案及反思

小班科学游戏看看周围有什么教案及反思

小班科学游戏看看周围有什么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二册第四章《我们周围的世界》,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周围的环境,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和景物,培养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自己周围的环境。

2. 培养幼儿对日常生活中物品和景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3. 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分享经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描述周围的环境。

难点:培养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挂图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观察周围的景物,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物品和景物。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张挂图,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挂图中的内容。

每组选一个代表分享观察结果,其他幼儿补充。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周围环境中的有趣现象。

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课程主题:看看周围有什么2. 重点内容:观察、描述、好奇心3. 板书结构:以图片、关键词、线条等形式展示课程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周围的环境答案:幼儿需画出一幅自己周围环境的画,并标注出所看到的物品和景物。

2. 作业要求:使用画笔、彩色笔、剪刀等工具,发挥创意,完成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观察和描述过程中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幼儿的观察活动,共同探索周围的环境。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相关主题的图片和物品,引导幼儿随时关注周围的环境。

主题活动:组织幼儿参观社区或其他场所,拓宽幼儿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观察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互动性4. 小组讨论的引导和分享5. 作业设计的实施与评价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这是幼儿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基础。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看看周围有什么》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看看周围有什么》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看看周围有什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的第二单元“周围的物品”,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我们的教室”和第二章“家里的物品”。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教室和家中常见的物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引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分享观察成果,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物品。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能力,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挂图、实物等,用于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

2.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等,供幼儿表达和创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谜语引发幼儿对周围物品的关注,激发兴趣。

谜语:“一个小小物品,天天在我们身边,有时圆,有时方,猜猜是什么?”2. 讲解: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和家里的物品,学习用词语描述。

a. 挂图展示:呈现教室和家里的物品图片,让幼儿观察。

b. 例词讲解:介绍形状、颜色、大小等词语,引导幼儿用这些词语描述物品。

3. 实践:让幼儿分组观察教室里的物品,用画笔、彩泥等方式进行创作和表达。

a. 观察活动:幼儿分组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记录在画纸上。

b. 创作活动:根据观察到的物品,用画笔、彩泥等方式进行创作。

4. 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同伴分享观察和创作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看看周围有什么》2. 板书内容:a. 教室里的物品:桌子、椅子、书、玩具等。

b. 家里的物品:电视、冰箱、洗衣机、沙发等。

c. 描述词语:形状、颜色、大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用画笔或彩泥进行创作,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示例:幼儿完成作业后,可将自己的作品拍照或带来学校,与老师和同伴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看看周围有什么》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看看周围有什么》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看看周围有什么》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

2.能够初步了解各种事物的形状、颜色、材质等基本性质。

3.能够通过观察、感知和思考初步理解“相同”、“不同”、“合适”、“不合适”等概念。

二、教学内容1. 给孩子们出示各种不同颜色、形状和材质的物品这里可以使用诸如球、立方体、圆柱体、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体,也可以使用红、黄、蓝、绿等明亮的颜色和各种材料(如金属、塑料、棉花等)的物品。

2. 引导孩子们观察物品老师可以先给出一些具体的问题,例如:•这个物品的颜色是什么?•这个物品的形状是什么?•这个物品是什么材质的?可以通过多角度、多视角的观察来加深孩子们对物品的了解,引导孩子们观察每一个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3. 让孩子们分类物品孩子们可以将不同颜色、形状、材质的物品分成不同的类别,让他们形成分类的思维。

4. 让孩子们发现物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孩子们可以将不同颜色、形状、材质各不相同的物品进行比较,让他们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颜色相同、形状相同、材质相同等,也可以引导他们发现颜色、形状、材质不同的物品,以便让孩子了解到如何区别和划分不同的事物。

5. 收尾讲解教师可以在最后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今天所学内容。

同时,也可以加上一些小趣味,如带领孩子们玩《猜猜哪个是》等小游戏,以帮助孩子们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反思这堂课是我们小班的一节科学课,总体来说,孩子们的表现还是很好的。

首先,老师布置任务之后,孩子们表现得比较积极,一开始就观察物品并且有很多建设性的建议。

其次,在进行分类的环节中,孩子们表现了良好的协作和理解能力,他们相互交流讨论,并且有了很好的表现。

最后,在环节中,我引入了一些小游戏让孩子们玩,并通过游戏来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的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了今天的内容。

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一、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我没有把每个内容讲的很清楚,因此一些孩子并不是很明白要干什么。

小班科学游戏看看周围有什么教案及反思

小班科学游戏看看周围有什么教案及反思

小班科学游戏看看周围有什么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的第二单元“周围的物品”,具体涉及第一章“看看周围有什么”。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周围的物品,了解物品的名称、形状、颜色等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能认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并描述各种物品的名称、形状、颜色等特征。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物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观察、发现周围事物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周围的物品,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难点: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品的名称、形状、颜色等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卡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谜语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一个小东西,天天在我们身边,有时候圆,有时候方,有时候高,有时候矮,你们猜是什么?”2. 讲解: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形状、颜色等特征。

3. 实践:分组进行观察活动,让幼儿用画纸、彩笔记录观察到的物品。

4. 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物品。

5.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品,并给出示范。

6. 随堂练习:让幼儿根据所观察到的物品,用语言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看看周围有什么》2. 内容:名称、形状、颜色观察记录描述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里的客厅,用画纸记录下观察到的物品,并用语言描述它们。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和语言表达,让幼儿对周围物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描述,避免过度复杂化。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描述,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开展类似的活动,如观察植物、动物等,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看看周围有什么》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看看周围有什么》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看看周围有什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认识世界》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围绕“看看周围有什么”,旨在引导幼儿观察和认识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环境与物品。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能力,增强对自然和日常物品的认知。

2. 通过观察、探索,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物品和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观察记录表、教学PPT。

2.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或教室内不同角落,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物品。

引导幼儿讲述观察到的事物,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PPT,讲解如何观察、描述周围环境。

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观察、描述物品的形状、颜色、用途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观察点,用画笔、彩泥等学具记录观察到的物品。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物品。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成果,其他幼儿补充。

提问幼儿:“你们还想知道周围环境的哪些秘密?”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看看周围有什么》2. 内容:观察物品:树、花、草、房子、汽车等描述词语:绿色、红色、圆形、方形、高、矮、跑、飞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客厅,用画笔记录下客厅里的物品,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参与,与幼儿一起观察家庭环境,分享观察心得,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中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

3. 随堂练习的分组合作与教师指导。

小班科学游戏看看周围有什么教案及反思

小班科学游戏看看周围有什么教案及反思

小班科学游戏看看周围有什么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和现象,通过趣味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周围的环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周围的物品和现象,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周围的环境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认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图片、视频、玩具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内的环境,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物品和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校园内的植物、动物、天气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看看周围有什么”的游戏,让幼儿用画纸、彩笔记录下观察到的物品和现象。

4. 课堂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物品和现象。

六、板书设计1. 主题:看看周围有什么2. 内容:植物名称、特点动物名称、特点天气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环境,记录下你看到的物品和现象。

2. 答案示例:我看到了桌子、椅子、电视、冰箱等物品,还发现了光线、声音、温度等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但在描述过程中仍存在一定困难,今后需加强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家庭观察作业,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组织户外活动,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幼儿的语言描述能力和观察力的培养。

小班科学游戏看看周围有什么教案及反思

小班科学游戏看看周围有什么教案及反思

小班科学游戏看看周围有什么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科学》第四章《看看周围有什么》。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认识并描述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和自然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关注并描述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和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并描述周围环境的物品和现象。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实物、观察记录表、投影仪等。

学具:画笔、画纸、彩色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内的环境,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事物。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品和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并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分享与讨论(5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其他幼儿进行补充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看看周围有什么2. 板书内容:图片展示:校园环境、教室物品等观察记录表:记录幼儿观察到的内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环境,记录你看到的物品和现象。

2. 答案示例:我看到了电视、沙发、花瓶、窗户等物品,还看到了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地上的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观察和描述,但部分幼儿在表达时语言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引导他们观察自然现象,如植物的生长、天气变化等,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并描述周围环境的物品和现象。

3. 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的呈现与引导。

4. 作业设计:作业的布置与答案示例。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拓展延伸活动。

小班科学游戏看看周围有什么教案及反思

小班科学游戏看看周围有什么教案及反思

小班科学游戏看看周围有什么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的第二单元“周围的物品”,具体内容包括第二章“看看周围有什么”。

通过本章的学习,幼儿将认识和描述身边常见的物品,培养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周围的物品,提高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究身边事物的欲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准确描述周围物品的特征。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挂图、实物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活动室内的物品,引导幼儿发现和描述周围物品的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卡片等教具,讲解如何观察和描述物品,引导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周围物品,进行观察和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4. 小组讨论(10分钟)每组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其他幼儿倾听并补充,教师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和交流。

6. 游戏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找不同”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看看周围有什么2. 板书内容:图片、卡片等教具展示观察和描述方法讲解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画一画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找一找家中的物品,用画笔描绘出它们的特征。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的观察和描绘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述、讨论等环节,让幼儿学会了观察和表达,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描述,避免出现表达不清的情况。

2. 拓展延伸教师可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周围的事物,用绘画、摄影等形式记录下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看看周围有什么》教案与反思
小班科学《看看周围有什么》教案与反思
活动目标:
1.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和工作人员。

2.让幼儿知道参观时要排好队,有秩序不能随便讲话。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幼儿园的各个班级。

知识准备:
知道自己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了。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类玩具导入。

1.出示玩具。

师:看!这是什么?大家认识吗?
师:那请小朋友把眼睛捂上,现在你能看见什么?
2. 引导幼儿了解眼睛能看东西。

师: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现在能看见东西?你是用什么看见这些东西的?
3. 小结:原来我们的眼睛能看见东西,没有眼睛就看不到东西。

二、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

1.引导用眼睛幼儿观察教室。

师:请小朋友用眼睛看看,自己看到教室里都有什么东西?
2.引导幼儿进一步仔细观察,师:说一说自己还发现教室里比以前多了些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
3. 出示幼儿讲述的画面,并总结。

师:我们的桌子是长方形的,黄色的;电视机是长方形的,黑色的。

三、出示课件,保护眼睛
1.老师提问
师:小朋友,我们的小眼睛能看到这么多的东西,我们的小眼睛重要吗?那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眼睛,谁有什么保护眼睛的好办法?
2.出示画面,引导幼儿保护眼睛。

师:我们来看看图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保护眼睛的呢。

师: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我们要休息一下,不要用东西去指眼睛,眼睛进了东西不要用手擦,要清洗严重的要去医院救治。

四、带幼儿到户外活动场地和楼道中分别找一找、看一看。

1.幼儿在看完后,共同说一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2.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摸一摸自己做看到的东西,猜一猜他们都有什么用处。

活动反思:
利用餐后散步的时间,带领幼儿参观科学发现室、图书室、游泳室、音体室、电脑室等,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幼儿园设施的了解。

在“看看教室里有什么”的环节中,孩子们都积极举手发言,都踊跃想表达自己所看到的,所以我就请了许多
幼儿来说说,但是发现幼儿的知识经验较有限,对颜色、形状、特征,不能清楚的说正确。

在第四环节,我带来幼儿到走廊里找找还有什么,然后回到教室,先让幼儿和同伴交流,在请幼儿说说自己和同伴看到了什么,促进了幼儿的讲述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