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分辨史料的价值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分析能力培养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分析能力培养研究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综合叙事,史料作为历史研究的基础和核心,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一、史料分析的定义与意义史料分析是指对历史事件和现象所依据的各种资料进行研究和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和观点的能力。
史料分析是历史研究的关键环节,它使得研究者能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及其影响,从而对历史进行深入解读。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史料分析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史料的细致分析,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推理、比较分析等技能,这些能力在学生的认知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史料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客观的历史观。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判断。
最后,史料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史料分析中需要综合运用语言、逻辑、推理等多种能力,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分析能力培养策略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史料分析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问题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分析史料时发挥主观能动性。
2. 提供多样化的史料资源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史料资源,让学生接触到各种类型的史料,培养他们对于不同类型史料的分辨和分析能力。
可以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史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史料中的关键信息,筛选出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内容,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和归纳,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4. 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表达能力历史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史料的理解和研究成果。
利用不同的史料与分辨史料的价值PPT文档共18页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Fra bibliotek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利用不同的史料 分辨史料的价值

口述资料
• 口头传说:有虚构的成分,但也能反映当 时社会的一些情况,表达人们对事情的 看法,是对历史文献的补充,有利于我们 了解历史. • 口述历史:也可以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 相对于传说而言,可信度要高一些.
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
第一手资料
历 史 资 料
原始 资料
同时代的人记录下来的 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 记录下来的
如何利用历史资料:
• 1、最大限度挖掘、使用第一手资 料,保证科学性和准确性; • 2、第一手资料有限且难度大,可 以而且也只能采用第二手资料; • 3、对不同资料要进行比较、分析, 才能得出较全面、真实的结论.
端午节 五月五日为中国传统节日端午 节。传说楚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后, 为使屈原的尸体不被吞食,人们就将糯 米和面粉捏成饼子,抛到江里,这就是 后来吃粽子的来源。端午节那天,家家 都要在门前插上艾叶、菖蒲,为屈原招 魂。这些传说是人们出于对历史上英雄 的爱戴而赋予的想象。经过历代相传, 粽子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赛 龙舟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 1 )从这些史官身上,你学到了哪些品质? 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高尚史德 ( 2 )你认为做一名史官,应具备哪些素养?
高尚的史德,渊博的学识,深厚的文学功底等
史官基本素养:德、才、学、识
除甲骨文、竹木简、史书,文献资
料还包括档案、日记、报刊、图片 等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
谈谈你该如何看待历史事物?
我们应最大限度地挖掘、使用准确的 各种历史资料,应把口述资料、文献 资料、实物资料结合起来,客观、全 面、公正地去看待历史事物。
说一说实物、文献和口述资料各有怎样不同 的意义?我们为什么要利用不同种类的资料?
史料的类型和价值

史料的类型和价值
CF8C 是一种铸造不锈钢,其化学成分包括碳(C)、硅(Si)、锰(Mn)、磷(P)、硫(S)、铬(Cr)、镍(Ni)和钼(Mo)等元素。
具体含量如下:
- 碳(C):≤0.08%
- 硅(Si):≤1.50%
- 锰(Mn):≤1.00%
- 磷(P):≤0.04%
- 硫(S):≤0.03%
- 铬(Cr):18.0-21.0%
- 镍(Ni):9.0-11.0%
- 钼(Mo):2.0-3.0%
CF8C 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和耐磨性,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食品等行业的设备制造。
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留下来的各种痕迹和记录,包括文献、文物、口述资料等。
史料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文献史料: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历史资料,如史书、档案、日记、信件、报纸等。
2. 文物史料:指以实物形式保存下来的历史资料,如建筑、器物、艺术品等。
3. 口述史料:指通过口头传承下来的历史资料,如传说、神话、民间故事等。
史料的价值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史料的价值取决于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使用史料时,需要对其进行考证和鉴定,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史料的分类(价值)

史料的分类(价值)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凡是由当事人或亲历者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叙述的资料、由同时代人或距离那个时代比较接近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都属于比较直接的证据,我们称它为第一手资料;2、第二手史料:而后人的有关说法则是比较间接的证据,我们称为第二手资料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4.时代的局限性等。
不同史料的信度比较直接史料对间接史料史料在一种意义上大致可以分做两类:一、直接的史料;二、间接的史料。
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间接的史料。
直接的材料是比较可信的,间接材料因转手的缘故容易被人更改或加减;但有时某一种直接的材料也许是孤立的,是例外的,而有时间接的材料反是前人精密归纳直接材料而得的:这个都不能一概而论,要随时随地的分别看看实物/口述实物本身是最好的历史证据,足以弥补文献的空白作为实物史料的遗迹遗物未必能反映历史的全貌和原貌;作为实物史料的遗迹遗物是凝固的过去,而不是活着的过去——只有物,没有人;作为实物史料的遗址遗物,遗址是固定的,但遗物是可以移动的;口述史的重要性与危险性并存;口述者的记忆、知识程度、个人情感等都会影响到史料的真实性一、历史: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客观性、真实存在过的)。
二、历史学:指史学家对客观历史的记录和解释(主观性,不可能完全接近真实的历史)。
三、历史学的基本要素1.史料(研究和认识历史所根据的材料)(1)按内容分类①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出现)例如:史书、档案、地方志、家谱、日记、笔记、近代以来的报刊、杂志等。
②实物史料:(以实物、物件的形式出现)例如:考古发现的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钱币、饰品、家具、近代的旧照片等。
③口述史料:(人们以口相传的史事)例如:神话、传说、史诗、民谣,近代以来的调查采访、回忆录、对话录等(2 )按学术价值分类①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含义:当时那个年代留下的,特别是当时的人提供的学术价值:较客观、真实,学术价值较高(注意:实物史料、回忆录、当时史学家的直接记载,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其中,实物由于不受阶级和个人主观的局限,是最可靠、可信度最高的)②第二手史料含义: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学术价值:主观色彩较强,学术价值偏低。
考点11 知道获取历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径,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分辨史料的价值,合理运用历史资料
资料按照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我们学习了解历史,必须分辨史料的价值,判断资料的真 实性,知道所用资料是第一手资料,还是第二手资料。 (按史料价值分类)
价值分类 来源 意义 方法源自实物资料第一手资料 同时代或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 记录下来的资料 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资料 后人写的历史著作等 是比较直接 应尽可能利用第一 手资料,因为它们 的证据 更具有真实性;可 以有选择地利用第 二手资料,但要注 意辨别其真伪。 是间接 的证据
2.主流性:应抓住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主要方面进行
评价,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历 史进程的影响上。
【例2】对秦始皇的评价,有五种观点,哪种观点比较接 近历史真相? 1.秦始皇是个暴君;2.秦始皇过大于功;3.秦始 皇功过各半;4.秦始皇功大于过;5.认为秦始皇没有 什么过,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巨
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的功:首先,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 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 民的愿望,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其次,秦朝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其专制集权统治制 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再次,秦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 展和维护国家统一产生了深远影响;最后,修筑了著名 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秦始皇的过:焚书坑儒;大规模征发徭役和兵役;统 治“具有急政暴虐的特色”。 对比其功与过,我们应该认为观点4比较接近历史真 相,秦始皇功大于过。
考点11.知道获取历史信息的常用方法、 途径,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评价历 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学会通过各种方法,多种渠道收集和分析历 史资料,认识不同类型的历史资料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导读:本文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素养1: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素养2: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素养3:历史理解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努力理解各种历史叙述及其语境的含义;能够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能够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能够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实事求是地建构自己的历史叙述;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
素养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历史解释可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历史叙述中,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综合探究八 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分辨史料的价值(导学案)

综合探究八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分辨史料的价值(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历史资料的不同分类及价值,掌握各种资料记载历史的一般方法;了解历史的途径。
2.学会运用多种信息论述问题,利用多种资料辨别信息的价值,掌握发现历史,认识社会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利用身边的教材,学会从各种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尝试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分析不同的资料,促使学生参与社会、认识社会和研究社会,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历史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明白历史记载的困难和重要性,从而关注历史,关注现实生活,珍惜现实生活。
2.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热爱中国历史文化、乡土文化。
3.在处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激发自主学习探究的热情,强化利用资料、分辨资料的参与意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有效地收集、识别和处理不同资料,体会一些历史方法的运用。
难点:有效地收集、识别和处理不同资料,体会一些历史方法的运用;体验探究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课前自学与课内交流】一、课前预习1、了解历史必须依靠历史资料,我们可借助的资料大致可分为、和口述资料。
2、实物资料主要是指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如、、出土文物等。
人们可以通过实物资料来。
3、口述资料是指人们口头讲述并被的资料,包括、、、回忆录、采访记等。
二、课堂互学1、历史资料根据它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种?2、历史资料(史料)"就是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
根据史料价值,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资料(primary source)以及第二手资料(secondary source)。
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但二者的界限经常并不明确(例如史记,如果是涉及到西汉时期,那么就是第一手资料;如果是涉及到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西汉以前的,就是第二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