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和日本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东亚和日本导学案(打印).docx

东亚和日本导学案(打印).docx

第二节东亚与日本学习目标:1、了解东亚的范围、位置以及几个国家经济特征2、了解东业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人口和经济特征3、掌握日本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以及发达的工农业学习重、难点:日本的自然和经济特征及发达的工农业学习过稈:读东亚图,识别图屮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⑴写出国家及其首都:① 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 边缘海:⑥___ 、⑦、⑧_________ 、(9) ________ 、⑩。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亚最大半岛是___________________ ,最大群岛是o一、东亚1、位置范围位置「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____________ 地区(读出主要经纬线经过的国家和地区)[ 海陆位置:____________ 东部, _________ 西岸范围:东亚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等国家。

_______ 是临海国,_________ 和 ________ 是半岛国家,__________ 是群岛国家,________ 是内陆国——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2、地形、河流①地势___ 高 _____ 低:西部多 ____ 、____ ,东部多____ 、__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______ o②海岸线曲折,多____ (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 _____ (日本四岛、台湾岛等)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________ 面积狭小,河流_________ 。

3、 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最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 __________ 的地区 之一,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东亚和日本教案

东亚和日本教案

东亚和日本教案教案一:了解东亚的地理和人文特色目标:通过学习东亚地理、历史和文化,使学生了解东亚地区的人文特色。

关键词:东亚、地理、人文特色、学习、历史、文化学习内容:1. 东亚地理概述: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边界、地形、气候等特点。

2. 著名景点和自然资源:介绍东亚的著名景点、自然资源和风景名胜。

3. 东亚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东亚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理解东亚地理环境对人的生活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2. 熟悉东亚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其特色和重要事件。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东亚地图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介绍东亚的地理特点、著名景点和自然资源。

3. 分组讨论:就东亚的历史和文化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东亚的看法和认识。

4. 汇报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代表,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

5. 练习:为学生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带领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回答问题并给出评价。

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利用地图、图片等多媒体工具,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东亚的地理和人文特色。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问互动: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教学资源:1. 东亚地图、图片、影片等多媒体资源。

2. 东亚地理、历史和文化相关的书籍、资料。

评估方式:1. 练习题成绩评估:根据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 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估: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汇报的积极程度和内容质量。

教案二:日本文化的介绍和体验目标:通过学习日本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使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特色,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

关键词:日本、文化、艺术、历史、跨文化交流学习内容:1. 日本的地理和历史概述: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历史发展等。

2. 日本传统艺术:介绍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如茶道、花道、武道等。

3. 日本文化和习俗:了解日本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如日本的服饰、饮食、礼仪等。

2.2东亚与日本学案.docx

2.2东亚与日本学案.docx

第一节东亚与日本【考纲要求】1.解东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主要区域特征2.识记日本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考点解析】I.|东亚:90° E-160° E 20° N-40° &概况:5国,蒙、朝与中国陆邻,日、韩与中国隔海相望。

⑴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半岛国-朝鲜(平壤),韩国(汉城),岛国-日本(东京)。

⑵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

半岛、岛屿上多山地丘陵,河流短促,水能富。

⑶气候:季风气候显著。

成因:东亚处在世界最大大陆-一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大洋一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区显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东亚最明显。

⑷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黄色人种,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II.匣]:30° -45° N, 130° -145° E,东九区。

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国⑴自然地理:①东亚岛国:太平洋西侧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些小岛组成;海岸曲折,港湾优良一横滨、神户最大海港。

②多山地形: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③温湿气候: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报,夏秋遭台风。

④矿产贫乏,森林水力丰富。

⑤地狭人稠,人口超亿,东西融合的文化。

⑵发达的经济:与美国、欧盟并列成为工业最发达的三极。

①发展条件: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发展海上航运。

矿产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利用其便利海运、发达科技、高素质劳动力和高效率管理,加工原料,出口高品质工业产品,开拓国际市场一贸易对象有美、中、欧, 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国。

②主要工业部门:钢铁(钢铁出口国,铁矿石来自澳.巴.印,福山是临海型钢铁基地)、汽车(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造船(长崎造船厂)、电子(“硅岛”)、化学、纺织。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教案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教案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亚与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东亚地区和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2、了解日本的文化、历史和政治制度。

3、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区域分析能力,以及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4、通过对日本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东亚和日本的了解情况,以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2、知识梳理:通过多媒体展示东亚与日本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对东亚和日本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深入探究: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例如东京、大阪等,详细介绍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

同时,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这些城市或地区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4、实践活动:提供一些东亚和日本的地图和统计数据,让学生进行区域分析、定位、数据解读等活动。

例如,让学生找出某个城市的位置,分析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或劣势,或者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等。

5、课堂讨论:就一些热点问题,例如日本历史中的侵略行为、现代日本的社会问题等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6、总结与作业: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相关作业,例如绘制一个东亚地区的地图,或者写一篇关于日本文化历史的短文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东亚和日本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

2、采用案例教学,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详细介绍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

3、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和讨论题目,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4、采用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评价与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包括学生的地图绘制、短文写作等。

2010.7.20《东亚和日本》教案

2010.7.20《东亚和日本》教案

第二课东亚与日本【考点解读】1、东亚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地形、河流、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特点;资源、自然灾害)2、东亚人文地理特征(居民、民族、各国经济特点,东亚沿海和内陆差异比较)3、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位置范围、地形、气候、自然资源、自然灾害)4、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5、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工业、农业、贸易)6、日本主要的工业地带、工业区7、了解日本进出口的产品构成【重点与难点】1、东亚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2、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3、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4、日本的工业分布及特点【学法指导】1、区域地理的学习,首先必须抓住区域突出特征,一般从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三方面分析。

2、读图识记东亚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及日本重要海港及城市图,进而分析区域特征。

3、运用区域地理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东亚、日本的地理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知识梳理】第一课时东亚[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一、位置和范围1、位置:80ºE~140ºE,20ºN~50ºN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找出东亚五国的名称及各国首都:中国(北京)、蒙古(乌兰巴托)、朝鲜(平壤)、韩国(首尔)、日本(东京)哪些国家与我国陆地相连?哪些隔海相望?2、范围:包括中、日、蒙、朝、韩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岛国:日本(首都东京)本区重要的经纬线23°26′N纬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玉山)。

40°N纬线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黄河几字形大拐弯)、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

东亚和日本教学案实用

东亚和日本教学案实用

东亚 日本【学习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东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区、河流、湖泊2.能够正确理解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征的差异3.识记日本领土的组成,理解掌握其地形和气候特点4.能够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条件,工业分布特点的原因,认识其经济发展特点。

5.能分析说明日本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学习过程】参照地图册,《东亚地形和矿产》和《日本》,完成以下填图要求:①、在东亚图中,填写以下国家:中国、日本、蒙古、朝鲜、韩国。

②、填出日本的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北九州),日本海、朝鲜海峡、濑户内海③、标出日本的富士山及首都东京。

④、读出日本的京滨、名古屋、阪神、北九州四大工业区 东亚一.东亚的位置和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 带 海陆位置:亚洲 部, 西岸临海国: (首都 ,主要民族汉族)内陆国: (首都 ,主要民族蒙古族)——第二大内陆国 半岛国: (首都 ,主要民族朝鲜族),(首都 ,主要民族朝鲜族)岛国: (首都 ,主要民族大和民族)二.东亚自然地理特征1. 地形、河流总结东亚的地形特点:海岸线 ,多 (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 (日本四岛、台湾岛等);地势 高 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120°E40° 23.5° 140°E 40°N 位置 范围多,东部多;东部的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河流短促。

2. 气候:由东向西,由性气候向性气候过渡读地图册,《东亚气候类型》图,东亚包括哪些气候类型?⑴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显著分析总结:①东亚季风气候典型的原因②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③东亚季风气候特点⑵西北内陆地区这气候分析总结: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境内的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三.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种:黄色人种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2.经济朝鲜半岛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东亚和日本教案

东亚和日本教案

东亚和日本教案东亚和日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东亚的地理位置、人文特点和历史发展;2. 了解日本的地理环境、人文地理和经济文化特点;3. 培养学生对东亚和日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东亚的地理位置、人文特点和历史发展;2. 日本的地理环境、人文地理和经济文化特点。

三、教学重点1.掌握东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特点;2.了解日本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

四、教学方式1. 教师讲授;2. 多媒体辅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知识,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的方式复习东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特点。

2. 学习东亚的历史发展(10分钟)展示东亚历史发展的时间轴,讲解东亚的历史演变和重要事件,如古代东亚文明的形成、明清朝的兴衰等。

3. 学习日本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20分钟)(1)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如位于东亚的西南部,由四个主要岛屿组成,环境多样性等。

(2)介绍日本的人文地理,如日本的人口分布、都市发展、农业文化等。

4. 讲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特点(15分钟)(1)介绍日本的经济特点,如工业化发展、技术创新、国际贸易等。

(2)介绍日本的文化特点,如和风、武士道精神、传统艺术等。

5. 小结(5分钟)总结刚才学到的知识点,并与学生讨论东亚和日本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六、教学反馈1. 课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2. 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或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东亚和日本的相关内容。

七、教学资源1. PowerPoint课件;2. 多媒体设备;3. 相关图书和资料。

八、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话、课堂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判断学生对东亚和日本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其意义和影响的理解程度。

同时,通过学生的表现和课堂互动,评估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情况。

东亚与日本 教案

东亚与日本 教案

东亚与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掌握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东亚和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五、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观看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五国的图片,引出东亚的学习。

2.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1)东亚的位置和范围:经纬度位置:75ºE~145ºE,20ºN~50ºN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临海国:中国——北京;内陆国:蒙古——乌拉巴托;半岛国:朝鲜——平壤;韩国——首尔;岛国:日本——东京。

(2)地形:①地势西高东低,起伏大;②地形多样,多高原山地丘陵,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半岛,岛屿:多山地、丘陵;③海岸曲折,沿海有许多半岛和岛屿。

(3)气候:受海陆位置影响: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我国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朝鲜季风气候具有过渡性。

思考:为什么日本、韩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位置较中国偏北?日本、韩国临海,受日本暖流影响明显,气温和降水高于中国东部,所以其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较中国偏北。

3.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总人口较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2)人种:黄种人为主。

(3)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4)经济:东部沿海气候温暖湿润,平原较广,耕地也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工业发达。

西部内陆高原、山地较多,气候干燥,人口稀少;草原广阔,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经济水平低。

(5)各国特点:中国: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本区现代工业最发达的国家;朝鲜半岛: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朝鲜森林资源丰富;韩国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蒙古:(游牧)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日本的岛屿、邻海、和自然条件的特点。

2.理解日本发达的经济、工业分布与城市。

3.了解日本的渔业和农业。

【技能目标】
让学生学会用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有关区域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继续对学生进行人地关系教育。

【重点与难点】
1、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3、日本的工业分布及特点
【学法指导】
1、区域地理的学习,首先必须抓住区域突出特征,一般从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三方面分析。

2、运用区域地理的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日本的地理特征。

【课时安排】1.5 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日本
(导入新课)播放“日本樱花”视频,提问导入。

(提问)为什么日本樱花长势这么好?进入新课。

让学生看图,找出日本,结合导学案填写日本位置及范围。

一、自然地理环境(板书)
(一)位置范围:(板书)
位于30°N~45°N,东亚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洲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1000 多个小岛组成。

学生完成后结合多媒体讲解。

1.海陆位置:
太平洋部,亚洲部。

2.经纬度位置:
E~ E ,位于东半球。

N~ N,位于北温带。

3.相对位置:
西部与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隔海相望,东部直接临洋,
4.范围
领土:由岛,岛,岛,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37.7 万平方千米。

然后让学生继续结合导学案分析地形。

(二)地形(板书)
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关东平原、富士山,并分析日本的地形特征。

1.日本地形以和为主(3/4),平原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2.地壳不稳定多。

3.海岸线,多优良港湾。

4.看图思考:日本为什么会多火ft地震呢?
完成后继续分析,强调看图方法。

然后转入气候。

(三)气候(板书)
活动1
读亚洲东部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说一说日本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北部属于气候
南部属于气候
活动2
读东京和北京气温和降水量对比表格。

思考下列问题。

①从降水量、气温变化幅度两方面比较东京和北京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与北京相比,东京降水量,气
温变化。

② 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日本为岛国,受海洋影响显著,气候的特征明显。

回答并讲解
探究:
阅读樱花生长习性思考:
樱花生长习性
樱花为温带、亚热带树种,性喜阳光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有一定抗寒能力。

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但不耐盐碱土。

根系较浅,忌积水低洼地。

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但对烟及风抗力弱,因此不宜种植有台风的沿海地带。

为什么日本樱花长势很好?
回答讲解后做练习略。

提问:日本的河流特征怎样?
(四)河流(板书)
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的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基本特征。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点评。

接着进入资源。

(五)资源
二、日本的经济
1、经济特征
(1)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

(2)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进口-加工-出口)。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2、经济发展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
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试根据日本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进行分析)
有利条件:(1)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2)科技发达;(3)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不利条件:国内矿产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
3、工业分布: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主有要:
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濑户内五大工业区。

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
4、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5、农业特征:农业比重小,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达到基本自给,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ft丘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

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
三、城市与居民【识记】:
人口稠密,大和民族,黄种人,国家重视教育
日本首都东京,位于关东平原的南部,人口1200 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海陆空交通的枢纽。

科学城——筑波宇航中心——种子岛硅岛——九州岛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日本
1、日本自然地理环境
1、位置范围
2、地形地质
3、气候
4、河流
5、自然资源
二、日本的经济
1、经济特征
2、经济发展条件
3、工业分布及工业部门
4、农业特征
三、城市与居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