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教学设计模板

合集下载

片段教学高中生物教案模板

片段教学高中生物教案模板

片段教学高中生物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分类和特点;
3. 掌握细胞的各种生物学现象;
4. 能够说明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难点:细胞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
3. 实验材料:洋葱片、细胞染色液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引出细胞的基本概念。

2. 讲解(15分钟):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认识细胞膜、胞质、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3. 实验操作(20分钟):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片的细胞结构,并进行细胞染色实验。

4. 总结(10分钟):总结细胞的分类和特点,强调细胞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5. 知识点拓展(10分钟):介绍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器的功能,拓展学生对细胞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和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醒学生多加实践和思考,不断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教案模板(共3篇)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教案模板(共3篇)

小学语文片段教学教案模板(共3篇)第1篇:片段教学小学语文一导入1、导语:同学们,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正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

人们不仅欢迎春天的到来,也喜欢描写春天。

2、阅读诗句: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②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③“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2、生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

3、交流: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4、小结:①这段描写的是燕子的外形特点。

②羽毛、翅膀、尾巴都是燕子外形的一部分。

(板书:外形、部分)5、比较阅读1①出示句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原文)②讨论你觉得谁写得好?为什么?③小结写法:作者写出了小燕子羽毛的颜色,翅膀的形态,尾巴的形状,还用上了比喻,写得很形象,写出了燕子的整体特点,让人感觉到燕子十分活泼可爱。

(板书:整体)二、学习第一自然段6、比较阅读2①出示句子:燕子的羽毛是乌黑光亮的,它有俊俏轻快的翅膀,尾巴像剪刀。

小燕子十分活泼机灵。

(原文)②同桌对读,讨论:哪一种写法好?③全班交流④小结:作者的写法别具一格。

7、指导背诵本段。

①填空式背诵。

②完整背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6、仿写:①一顶()的鸡冠,一个()的头,一身()的羽毛,组成了骄傲的大公鸡。

②一对()耳朵,一双()眼睛,一身()毛,加上()就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

③一对()的耳朵,一身()的毛,加上(),这就是我家的大花猫。

7、总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燕子的外形特点,还学习了作者独特的写法。

8、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第2篇:小学语文片段教学小学语文片段教学模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的编号是27号。

今天我模拟片段教学的课题是人教版几年级上或下册第几课《》。

(板书课题)《》课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结合课后的问题来写。

例如抓住了具体的实例或者是重点描写人物的动作、心理等等)本次模拟片段教学我将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性地感知课文,还有通过对于第几自然段的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中数学片段式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片段式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片段式教案模板
主题: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
教学目标:
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3. 能够应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
2.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分钟)
通过举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 (15分钟)
1. 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一般形式;
2. 教授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包括配方法、公式法等;
3.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求解问题。

三、练习 (20分钟)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四、拓展 (10分钟)
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应用题,让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五、作业布置 (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练习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特点,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要重视实际应用题的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5篇)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5篇)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5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教材简说】这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和绿及冒不完的水泡。

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观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

课文是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涌动的特点,以及我对家乡泉水喜爱的顺序写的。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第2自然段~第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课文开始交待珍珠泉的位置。

第二自然段描写泉水四周的景物,由石头镶嵌,青苔、绿草、野花环绕,就像一个大花环。

泉水色绿且深,清可见底。

第三自然段讲从潭底冒出的水泡,在阳光下呈现一串串多彩的珍珠。

第四、五自然段讲这就是自己家乡的珍珠泉,表达了家乡孩子对珍珠泉的喜爱之情。

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是抓住有特点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用词优美。

同时对家乡的感情充溢其间,富于感染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在自读自悟中,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二是了解叙述顺序,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本课的教学重点: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自学生字,检查预习,理解词语,了解__的主要内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发展想像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

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

⑴ 配乐教师范读。

⑵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

⑶ 问题:你想到了什么?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然后用一个字来概括。

(创设情境发展想像)二、自读课文、讨论交流1、通过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自学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初中教案语文片段教学设计模板

初中教案语文片段教学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片段中的关键词句,把握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片段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通过对课文片段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课文片段的朗读与理解。

- 课文片段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分析。

2. 教学难点:- 对课文片段中深层次情感和哲理的理解。

- 对不同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

2. 朗读课文片段-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片段,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等。

-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点评,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3. 理解课文片段- 学生讨论课文片段中的关键词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 分析课文片段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分析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片段中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 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并补充相关知识点。

5.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片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 安排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作业-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点评。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片段的朗读、理解和分析技巧。

-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仿写练习。

2. 教学方法:- 是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3. 教学改进:- 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片段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片段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片段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片段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片段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认识后天的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2、训练学生的思维才能。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等式,你认为这个等式成不成立?为什么?天才=人才?同学们马上想到了方仲永,根据你们的理解,方仲永是天才吗?当然是。

他五岁还不认识书写工具时就能写诗,并“自为其名”,他才思敏捷,“指物作诗立就”,而且诗的“文理皆有可观者”。

不过他后来怎样呢?十二三岁时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七年后“泯然众人矣!”这位天资过人的神童最后并没有理所当然地成长为人才。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在考虑:这是为什么呢?二、立足文本,分析^p 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1、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天才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文中哪个人物应该承当责任?并请以劝告的口吻对他说几句话。

〔学生活动: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进展讨论,每组选派一个中心发言人。

〕归纳:从文章内容来看,阻碍方仲永成才的一个主要人物是他父亲,他的贪财短视造成仲永错过成才的时机。

从“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可以看出。

本来方仲永才能初现,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在父亲眼里,儿子是棵摇钱树,儿子写诗,其邑人“宾客其父,钱币乞之。

”这足以说明,仲永的父亲完全忘记了做父亲的责任。

“不使学”消灭了方仲永的前途,使这位神童无形中夭折在自己父亲的手里。

文中提到邑人也是阻碍仲永成才的一个因素,他们这群人只看到方仲永的天才,没加以培养,对“世隶耕”的方仲永的父亲来了180度大转弯。

假如没有“宾客其父,以钱币乞之”。

方仲永的父亲吃喝贪财的一面得不到萌发并滋长,也许结局会完全转变,再说邑人的吹捧导致方仲永才能的衰退,这群人无意中对方仲永“泯然众人”发挥着潜在的催化作用。

最后看看方仲永本人,通观全文,不难发现方仲永懒惰,自认为天资过人,没有起码的学习,更不说勤奋刻苦了,等天资衰退后,他仍不以为然,年龄增长而才能减退,如此差距这能全怪别人?方父的贪财短视、邑人“以钱币乞之”的追捧、仲永的不知努力,在这种种因素的制约下,一个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诗坛天才悄然消失了,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哀伤、叹息!〕大家看标题中的这个“伤”,不正是王安时先生当时最真实的心理写照吗?他“伤”的仅仅是仲永的个人遭遇吗?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最后一段。

初中体育教案片段教学设计模板

初中体育教案片段教学设计模板

####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运动项目名称)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力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练习、合作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通过示范、讲解、模仿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运动项目名称)的基本动作要领。

- 动作的协调性和流畅性。

【难点】- 动作的连贯性和技术细节的处理。

####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1. 课堂常规:- 教师点名报数,检查服装。

- 师生问好,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 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如慢跑、关节活动等。

2. 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运动项目名称)有哪些技巧吗?- 展示(运动项目名称)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准备部分1. 热身活动:- 进行基础动作练习,如走、跑、跳等。

- 通过游戏,如“抢球大战”,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 (三)基本部分1. 技能教学:- 教师进行动作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 学生跟随教师模仿练习,纠正动作错误。

-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 合作游戏:- 设计小组游戏,如“接力赛”、“猜动作”等,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四)结束部分1. 放松活动:- 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帮助学生放松肌肉。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表扬学生的表现。

- 提出下节课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 四、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如何?-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如何解决?#### 五、教学评价- 学生对(运动项目名称)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初中语文片段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片段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片段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者、作品背景,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作品主题、表达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2. 分析作品表达技巧,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教学难点:1. 重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 作品主题的深入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谈论与文章相关的话题,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作品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重点词语的含义。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小组合作,分析作品主题、表达技巧。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意见。

四、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与用法。

2. 分析作品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五、实践训练(10分钟)1. 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讲解。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