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3:2.13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域分异规律共40张PPT语文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
温带草原
温带 荒漠
温带落叶 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
热带荒漠
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季雨林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
冰沼土
冰沼土
灰化土
土 黄壤、棕壤、 黑钙土 黄壤、棕壤、
壤
褐土
褐土
荒漠土
黄壤、
褐土
栗钙土
红壤
荒漠土
燥红土
红壤
砖红壤、红壤
驯鹿、北极熊
驯鹿、北极熊
紫貂、松鼠
黄羊、旱獭 鹿、熊、
鹿、熊、 野猪
亚热带 温带
亚寒带 寒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极地气候
气候类型 (年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夏雨型) (年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双峰
野猪
动 物
骆驼
阿尔卑斯山羊
猕猴
单峰骆驼
长颈鹿、羚羊
大象、孔雀
猩猩、河马
90° 极地东风 70°
副极地低压 60°
极地高压 极地东风
90° 终极年地严气寒候少雨
70° 冬亚季寒漫带长针严叶寒林,气暖候季短促,降水量少
中纬西风
40° 终温年带温海和洋湿性润气候 中纬西风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55° 35°
案例三:北回归线穿过地区气候的地域差异性及其成因?
冰原气候
冰原带
苔原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极圈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气
温带
温带
温带落叶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 自
温带草原
温带 荒漠
温带落叶 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
热带荒漠
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季雨林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
冰沼土
冰沼土
灰化土
土 黄壤、棕壤、 黑钙土 黄壤、棕壤、
壤
褐土
褐土
荒漠土
黄壤、
褐土
栗钙土
红壤
荒漠土
燥红土
红壤
砖红壤、红壤
驯鹿、北极熊
驯鹿、北极熊
紫貂、松鼠
黄羊、旱獭 鹿、熊、
鹿、熊、 野猪
亚热带 温带
亚寒带 寒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极地气候
气候类型 (年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夏雨型) (年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双峰
野猪
动 物
骆驼
阿尔卑斯山羊
猕猴
单峰骆驼
长颈鹿、羚羊
大象、孔雀
猩猩、河马
90° 极地东风 70°
副极地低压 60°
极地高压 极地东风
90° 终极年地严气寒候少雨
70° 冬亚季寒漫带长针严叶寒林,气暖候季短促,降水量少
中纬西风
40° 终温年带温海和洋湿性润气候 中纬西风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55° 35°
案例三:北回归线穿过地区气候的地域差异性及其成因?
冰原气候
冰原带
苔原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极圈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气
温带
温带
温带落叶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 自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地貌引起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共27张PPT)

地貌引起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王玉龙
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
海拔 地貌要素 坡度 坡位 坡向
(-)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 假定地表没有地势起伏和地貌分异,到达地表的太阳 辐射及由之转化而成的热能和地表温度状况应严格按 纬度分布。实际存在的地貌分异显著改变了这特点, 导致山地阳坡与阴坡温度不相同,各高度层带的温度 更迥然相异,东西走向山地地经常成为热量带界线; 高原与平原相比较,温度表现出“偏向极地”的特点, 有时甚至低于其高纬一侧的平原的温度,从而呈现所 谓温度南北倒置现象。即使迎风坡与背风坡也可显示 温度差别。特定地貌条件下发生的焚风常使背风坡温 度高于同海拔迎风坡。山地与高原在气温垂直递减规 律作用下常形成“冷岛”,盆地和河谷相反,成为 “热岛”。
(2016年全国Ⅱ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 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 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 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8题。 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 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年平均气温上升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降雪期缩短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二)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
山地的屏障作用及迫使湿润气流上升凝结使降水集中发 生于迎风坡,而背风坡往往成为雨影区。北美洲科迪勒 拉山系东西两侧及喜马拉雅山南北两翼降水量的悬殊差 异即是地貌影响降水量的明显例证。山地降水量在一定 范围内随高度上升而增加方面与温度垂直变化一起构成 气候的垂直变化,另一方面也使山地总体降水量高于附 近平原,因而成为湿润区的多雨中心和干旱、半干旱区 的“湿岛”,盆地与深切河谷则相反,成为“干岛”。 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乞拉朋齐和中国台湾省火烧寮多雨 中心的形成具有特殊地貌背景,天山与祁连山是千旱区 内湿岛的典型,吐鲁番盆地与横断山干旱河谷则可谓 “干岛”的代表。地貌对地表热量水分的影响必然波及 诸如风化作用、成土作用及各种生物过程等自然地理过 程,最终导致自然景观的重大变化。
王玉龙
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
海拔 地貌要素 坡度 坡位 坡向
(-)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 假定地表没有地势起伏和地貌分异,到达地表的太阳 辐射及由之转化而成的热能和地表温度状况应严格按 纬度分布。实际存在的地貌分异显著改变了这特点, 导致山地阳坡与阴坡温度不相同,各高度层带的温度 更迥然相异,东西走向山地地经常成为热量带界线; 高原与平原相比较,温度表现出“偏向极地”的特点, 有时甚至低于其高纬一侧的平原的温度,从而呈现所 谓温度南北倒置现象。即使迎风坡与背风坡也可显示 温度差别。特定地貌条件下发生的焚风常使背风坡温 度高于同海拔迎风坡。山地与高原在气温垂直递减规 律作用下常形成“冷岛”,盆地和河谷相反,成为 “热岛”。
(2016年全国Ⅱ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 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 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 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8题。 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 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年平均气温上升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降雪期缩短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二)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
山地的屏障作用及迫使湿润气流上升凝结使降水集中发 生于迎风坡,而背风坡往往成为雨影区。北美洲科迪勒 拉山系东西两侧及喜马拉雅山南北两翼降水量的悬殊差 异即是地貌影响降水量的明显例证。山地降水量在一定 范围内随高度上升而增加方面与温度垂直变化一起构成 气候的垂直变化,另一方面也使山地总体降水量高于附 近平原,因而成为湿润区的多雨中心和干旱、半干旱区 的“湿岛”,盆地与深切河谷则相反,成为“干岛”。 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乞拉朋齐和中国台湾省火烧寮多雨 中心的形成具有特殊地貌背景,天山与祁连山是千旱区 内湿岛的典型,吐鲁番盆地与横断山干旱河谷则可谓 “干岛”的代表。地貌对地表热量水分的影响必然波及 诸如风化作用、成土作用及各种生物过程等自然地理过 程,最终导致自然景观的重大变化。
地域分异规律课件

再向内陆如内蒙古西部、宁夏和新疆,距 海更远,夏季风不能到达,因而气候变为干旱 的大陆性气候,发育荒漠草原和荒漠类型的植 被和相应的土壤。
⑴概念 ⑵成因 ⑶特征
•精选ppt
植被和土壤随高•精度选p而pt 分异的现象,称为自 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或高度地带性规 律。
山地高度不同而•精引选p起pt 的热量、水分及水热 对比关系的变化。
土壤一般多呈酸性,少腐殖质,有灰烬一 样的沙质土层,称灰化土。
动物主要是毛皮兽,啮齿类和有蹄类。
欧亚大陆最北部•精、选p北pt 美最北部和南极洲。
冬季长寒,夏季短凉。土壤或常年冻结, 或冰雪覆盖。不能生长树木,只能生长苔藓、 地衣。
在冻土带内,表面土壤积水多,易产生沼 泽土。
动物较单一贫乏,种数不多。北极圈附近 有驯鹿、北极狐、北极熊。南极大陆沿岸有企 鹅。
相对一致性原则•精要选p求pt 在划分区域单位时, 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的一致性,不同等级的区 划单位的一致性也是相对的,各有不同的标准 。
自然区划综合性•精原选p则pt 的基本涵义是,在自 然区划中,必须将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
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往往有 主次之分,必须深入分析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 性因素,查明自然区域形成的主导因素,找出 体现主导因素的主导指标.据以对自然区域作 出划分。综合性原则也包含了“主导因素原则” 。
⑴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精选ppt ⑵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①概念 ②成因 ③表现
•精选ppt
经度地带性是指•精地选p理pt 环境各组成要素和自 然综合体按经度方向由海洋向内陆变化的规律 。
由于海陆分布,•精以选p及pt 由此产生的大气环流 相联系的海陆相互作用,但海陆分布是主要因 素。
⑴概念 ⑵成因 ⑶特征
•精选ppt
植被和土壤随高•精度选p而pt 分异的现象,称为自 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或高度地带性规 律。
山地高度不同而•精引选p起pt 的热量、水分及水热 对比关系的变化。
土壤一般多呈酸性,少腐殖质,有灰烬一 样的沙质土层,称灰化土。
动物主要是毛皮兽,啮齿类和有蹄类。
欧亚大陆最北部•精、选p北pt 美最北部和南极洲。
冬季长寒,夏季短凉。土壤或常年冻结, 或冰雪覆盖。不能生长树木,只能生长苔藓、 地衣。
在冻土带内,表面土壤积水多,易产生沼 泽土。
动物较单一贫乏,种数不多。北极圈附近 有驯鹿、北极狐、北极熊。南极大陆沿岸有企 鹅。
相对一致性原则•精要选p求pt 在划分区域单位时, 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的一致性,不同等级的区 划单位的一致性也是相对的,各有不同的标准 。
自然区划综合性•精原选p则pt 的基本涵义是,在自 然区划中,必须将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
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往往有 主次之分,必须深入分析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 性因素,查明自然区域形成的主导因素,找出 体现主导因素的主导指标.据以对自然区域作 出划分。综合性原则也包含了“主导因素原则” 。
⑴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精选ppt ⑵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①概念 ②成因 ③表现
•精选ppt
经度地带性是指•精地选p理pt 环境各组成要素和自 然综合体按经度方向由海洋向内陆变化的规律 。
由于海陆分布,•精以选p及pt 由此产生的大气环流 相联系的海陆相互作用,但海陆分布是主要因 素。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气候非地带性

带荒漠带
形成原因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 汽的输入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理想状态的 地带分异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 林带、热带稀树草 原带、热带荒漠带
南美大陆东岸形成温 带荒漠带(巴塔哥尼
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 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东)
赤道附近东非高原呈 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 少,不能形位于
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 ✓ 山脉阻挡了沙漠气候向
东部内陆延伸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殊区域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 面积大且一直延伸到 北极圈附近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西欧地形平坦,利于海 洋水汽的深入; 海岸线曲折、轮廓破碎, 海洋水汽深入内部。
实例
南美大陆西岸3°S~ 30°S之间狭长的热
热带雨林气候的特殊区域:
②非洲西部15°N附近 几内亚湾沿岸
夏季东南信风北移越过 赤道偏转成西南风; 暖流对沿岸增温增湿。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殊区域
①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海拔高,气温低,对流 较弱,降水少,不能形 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殊区域
②非洲30°S附近地区
湿季:夏季东南信风 越过暖流上空带来大 量水汽; 干季是因为副热带高 气压带北移影响,气 流下沉,降水稀少。
②北美洲东部缺失温带季风气候
北美大陆地形阻挡了来 自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却有利于来自北冰洋干 冷气流的入侵; 北美东部拉布拉多寒流, 降温减湿。
热带雨林气候的特殊区域:
①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 东南部、中美地峡东部
1.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 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 2.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 3.暖流对沿岸增温增湿
形成原因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 汽的输入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理想状态的 地带分异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 林带、热带稀树草 原带、热带荒漠带
南美大陆东岸形成温 带荒漠带(巴塔哥尼
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 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东)
赤道附近东非高原呈 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 少,不能形位于
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 ✓ 山脉阻挡了沙漠气候向
东部内陆延伸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殊区域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 面积大且一直延伸到 北极圈附近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西欧地形平坦,利于海 洋水汽的深入; 海岸线曲折、轮廓破碎, 海洋水汽深入内部。
实例
南美大陆西岸3°S~ 30°S之间狭长的热
热带雨林气候的特殊区域:
②非洲西部15°N附近 几内亚湾沿岸
夏季东南信风北移越过 赤道偏转成西南风; 暖流对沿岸增温增湿。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殊区域
①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海拔高,气温低,对流 较弱,降水少,不能形 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殊区域
②非洲30°S附近地区
湿季:夏季东南信风 越过暖流上空带来大 量水汽; 干季是因为副热带高 气压带北移影响,气 流下沉,降水稀少。
②北美洲东部缺失温带季风气候
北美大陆地形阻挡了来 自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却有利于来自北冰洋干 冷气流的入侵; 北美东部拉布拉多寒流, 降温减湿。
热带雨林气候的特殊区域:
①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 东南部、中美地峡东部
1.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 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 2.受地形抬升形成降水 3.暖流对沿岸增温增湿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水平地域分异课件

(2022·浙江6月选考)如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 成9~10题。 9.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 地域分异规律是(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 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0.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A.
纬度 洋流
B.地形 洋流C.纬度 大气环流 D.地形 大气环流
内陆,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其 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大气环流
读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基带多年平均温度 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东部地区降水量变化特点出现的原因是( )
A.温度降低,蒸发减弱 B.受季风影响增强C.高山
冰雪融水增多
D.地形抬升作用12.说明阿尔金山
图示
典型地区
典型案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 带性)规律
热量(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即以热量为基础
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或 干湿度地带性)规律
水分(海陆位置)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即以水分为基础
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
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
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
14.B 根据图信息可推测出,④为热带荒漠,⑧为温带荒漠,热带荒漠主要是受大气环 流的影响,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温带荒漠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量小,蒸发量大,B对; ④和⑧两地植被类型的形成都与人类活动相关,但人类活动不是主导因素,A错;④地 植被类型的形成与洋流性质也有关联,但不是主导因素,C错;荒漠决定土壤性质,而 不是土壤性质决定荒漠的形成,D错。选B。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特色专题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课件

1.这片热带雨林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雨林景观一般具备的特点有( ) A.叶面宽,四季开花结果 B.树木高大,但层次结构简单 C.植物众多,有巨厚的腐殖质层 D.冬季落叶,有块状根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的 能力。这片热带雨林分布在高海拔的沟谷地带,体现了非 地带性分异规律。第2题,本题考查植被的特点。热带雨林 树木高大,层次结构复杂,四季常青;由于雨水多,不可 能保存有巨厚的腐殖质层。 答案:1.D 2.A
实例
形成原因
理想状态的 地带分异
南美大陆西岸 3°S~30°S之间 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 洋水汽的输入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 林带(北)、热带稀树 草原带(中)、热带荒
漠带(南)
南美大陆东岸形成 温带荒漠带(巴塔
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 风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温 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东非高原 海拔高,气温低,
呈现热带稀树草原 降水少,不能形成
景观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实例
马达加斯加岛 东部的热带雨
林带
巴西高原东南 部的热带雨林
带
南半球缺失寒 带苔原带和亚 寒带针叶林带
天山、昆仑山 山麓的绿洲
形成原因
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为暖湿 气流
读理想大陆局部自然带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图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湘教

(4)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有二: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 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
(5)影响雪线的因素,从本质上讲是蒸发融化与降雪积雪的对比关系,具 体因素有二: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 拔低。②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雪线海拔低, 背风坡雪线海拔高。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3)在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1.(2012年长沙模拟)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例遗漏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甲图中A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 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 B.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 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 (3)乙图中E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 A.受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B.受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能滋润草的生长 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4)分析甲图B山脉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
解析:第(1)题,①位于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温度低而形成热带草 原带;⑥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属于热带雨林带,与当地位于东南信风 的迎风坡、暖流等因素有关。两地均为非地带性因素形成的自然带。第(2) 题,①、③、⑤三地都是热带草原带,①位于东非高原,③是地带性因素 形成的,⑤地位于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
答案:(1)针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2)A (3)C (4)南坡为阳坡,温度高,雪线高;南坡为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雪 线高。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
(5)影响雪线的因素,从本质上讲是蒸发融化与降雪积雪的对比关系,具 体因素有二: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 拔低。②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雪线海拔低, 背风坡雪线海拔高。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3)在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1.(2012年长沙模拟)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例遗漏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甲图中A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 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 B.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 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 (3)乙图中E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 A.受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B.受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能滋润草的生长 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4)分析甲图B山脉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
解析:第(1)题,①位于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温度低而形成热带草 原带;⑥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属于热带雨林带,与当地位于东南信风 的迎风坡、暖流等因素有关。两地均为非地带性因素形成的自然带。第(2) 题,①、③、⑤三地都是热带草原带,①位于东非高原,③是地带性因素 形成的,⑤地位于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
答案:(1)针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2)A (3)C (4)南坡为阳坡,温度高,雪线高;南坡为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雪 线高。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水平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课件

北
南
阳坡
南半球
南
北
阳坡
北半球
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垂直自然带分布 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 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 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图 所示:
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2)降水: 负相关 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背风坡
迎风坡
冰川
雪线低 降雪多
山体迎风坡与背风坡雪线示意图
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3)地形坡度: 坡度越陡,积雪易下滑,雪线越高; 坡度越缓,雪线越低
喜马拉雅山脉冈仁波齐锋冰川
(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3.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常见的地方性分异规律及成因 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地方 性分布。地方性分异规律及成因分析分类总结如下:
因素 分布地区 理想自然带 现实自然带
成因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弱,降 地形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 亚热带常绿阔
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叶林带
巴西东南部等地区
受暖流影响,且地处来自海洋 热带雨
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 林带
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地 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与当地水平自 高山植 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发生垂
形 青藏高原地区
然地带一致 物区 直及水平方向的递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两 岸来自然 带的分 布纬度 应该大 致相当
北半球 中低纬 度大陆 东、西 两岸
东西两 岸自然 带的分 布纬度 应该大 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 然带向较低 纬度延伸, 大陆西岸自 然带向较高 纬度延伸
大陆东岸自 然带向较高 纬度延伸, 大陆西岸自 然带向较低 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 纬度,大陆 东岸是寒流, 降温减湿。 大陆西岸是 暖流,增温 增湿
[答案] (1)D (2)C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高度,按 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 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 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角度: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右图是“某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
1.影响自然带a呈狭长分布并向北延伸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水分 B.地形 洋流 C.洋流 水分 D.热量 地形
[解析] a处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受秘鲁寒流的影 响,分布的纬度较低,向北延伸,受东侧安第斯山脉阻挡, 分布呈狭长状,因此B选项正确。
[答案] B
2.关于b、c自然带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自然带的生物量大于c B.b自然带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较c显著 C.c自然带的热量条件优于b D.c自然带的年降水量多于b [解析] b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处受西侧 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形成温带荒漠景观,可排除C、D项; b、c处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都较大,排除B选项,A为正确 选项。 [答案] A
(2015·江苏卷)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 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 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 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1.非地带性的含义 非地带性是指陆地环境因受海陆 分布、地形起伏、地质 构造、 洋流 、岩性、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造成一些不规律的分布现象。 2.表现:即可在自然带之间形成,又可在某一自然带 内部出现。
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 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
北半球中低 纬度,大陆 东岸是暖流, 大陆西岸是 寒流
南半球副 热带地区 洋 的大陆西 流岸
欧洲西岸
水 分
昆仑山麓
尼罗河谷 地
森林带 或草原 带
热带荒漠 寒流起降温
带
减湿作用
针阔混 交林带
温带荒 漠带 热带荒 漠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分 受北大西洋 布范围特 暖流的影响 别广
绿洲
冰雪融水和 地下水丰富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因 素
地区
地带性 分布(理 想状态)
非地带 性分布 (现实状 况)
成因
海 南半球 苔原带、
陆 中高纬 针叶林
无
分 度地区 带
布
北极地 区
冰原带
无
南半球该纬 度无陆地
北极地区以 北冰洋洋面
为主
南美洲巴 塔哥尼亚 高原
温温叶带带林草落带原叶带阔、温带带荒漠
安第斯山脉阻 挡西风进入, 处于背风坡
(2015·广东惠州4月模拟)读祁连山区某小流域不同海拔 植被分布状况图,回答3~4题。
3.该流域( ) A.处温带季风气候区 B.海拔越低荒漠所占面积比值越大 C.深居内陆夏季气温高 D.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 [解析] 该山脉山麓地带多为草原、中部森林面积最 大、上部主要为裸岩,依据森林和草原对水分需求不同可 知,中部降水多于山麓和上部,故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后 减。 [答案] D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 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分布,就是 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 地形、土壤和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 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由高山冰雪融水在山 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4.该流域内阴坡林地明显多于阳坡,主要原因可能是
阴坡( )
A.蒸发少
B.温度高
C.降水多
D.坡度大
[解析] 林地多说明水分条件较好,可能是降水多或蒸
发少,而该地降水主要是偏南风带来的,故阴坡不可能降水
多,则主要原因是蒸发少。
[答案] A
(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 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思路引导] 从图中获取信息:
[解析] (1)本题考查影响垂直自然带的条件。甲地林线 较高,主要是水热条件好。喜马拉雅山东端为南北走向的雅 鲁藏布江谷地,西南季风容易深入,使该地水热条件好。(2) 乙地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生长的是耐 寒的树种,故气温低对该地森林影响不大,而河谷和平地冻 土发育,排水不畅,不利于森林生长,排除A,选C;该地 为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春季有积雪融水,所以降水 也不是主要原因,再加上由图中无法确定河谷和平地是否位 于背风坡,故排除B、D。
地 形 起
科迪勒拉 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呈带状
南北延伸, 南北更替,科迪勒拉山系 呈狭长条 的阻挡 状
伏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 带
地势高,气温 低,对流弱, 降水少
各大洲的 高山和高 原地区
与当地的水 平自然带一 致
高山植物 地势高,水热
区
条件差
洋 流
北半球 中高纬 度的大 陆东、 西两岸
绿洲
尼罗河河水 灌溉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主要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 变”“约束”“块状”等方面
(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 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发生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由于受马达 加斯加暖流和信风迎风坡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该 岛的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北半球 中低纬 度大陆 东、西 两岸
东西两 岸自然 带的分 布纬度 应该大 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 然带向较低 纬度延伸, 大陆西岸自 然带向较高 纬度延伸
大陆东岸自 然带向较高 纬度延伸, 大陆西岸自 然带向较低 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 纬度,大陆 东岸是寒流, 降温减湿。 大陆西岸是 暖流,增温 增湿
[答案] (1)D (2)C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海拔高度,按 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 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 就是非地带性现象。
角度: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右图是“某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
1.影响自然带a呈狭长分布并向北延伸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水分 B.地形 洋流 C.洋流 水分 D.热量 地形
[解析] a处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受秘鲁寒流的影 响,分布的纬度较低,向北延伸,受东侧安第斯山脉阻挡, 分布呈狭长状,因此B选项正确。
[答案] B
2.关于b、c自然带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自然带的生物量大于c B.b自然带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较c显著 C.c自然带的热量条件优于b D.c自然带的年降水量多于b [解析] b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处受西侧 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形成温带荒漠景观,可排除C、D项; b、c处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都较大,排除B选项,A为正确 选项。 [答案] A
(2015·江苏卷)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 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 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 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1.非地带性的含义 非地带性是指陆地环境因受海陆 分布、地形起伏、地质 构造、 洋流 、岩性、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造成一些不规律的分布现象。 2.表现:即可在自然带之间形成,又可在某一自然带 内部出现。
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 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
北半球中低 纬度,大陆 东岸是暖流, 大陆西岸是 寒流
南半球副 热带地区 洋 的大陆西 流岸
欧洲西岸
水 分
昆仑山麓
尼罗河谷 地
森林带 或草原 带
热带荒漠 寒流起降温
带
减湿作用
针阔混 交林带
温带荒 漠带 热带荒 漠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分 受北大西洋 布范围特 暖流的影响 别广
绿洲
冰雪融水和 地下水丰富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因 素
地区
地带性 分布(理 想状态)
非地带 性分布 (现实状 况)
成因
海 南半球 苔原带、
陆 中高纬 针叶林
无
分 度地区 带
布
北极地 区
冰原带
无
南半球该纬 度无陆地
北极地区以 北冰洋洋面
为主
南美洲巴 塔哥尼亚 高原
温温叶带带林草落带原叶带阔、温带带荒漠
安第斯山脉阻 挡西风进入, 处于背风坡
(2015·广东惠州4月模拟)读祁连山区某小流域不同海拔 植被分布状况图,回答3~4题。
3.该流域( ) A.处温带季风气候区 B.海拔越低荒漠所占面积比值越大 C.深居内陆夏季气温高 D.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 [解析] 该山脉山麓地带多为草原、中部森林面积最 大、上部主要为裸岩,依据森林和草原对水分需求不同可 知,中部降水多于山麓和上部,故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后 减。 [答案] D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 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分布,就是 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 地形、土壤和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 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由高山冰雪融水在山 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4.该流域内阴坡林地明显多于阳坡,主要原因可能是
阴坡( )
A.蒸发少
B.温度高
C.降水多
D.坡度大
[解析] 林地多说明水分条件较好,可能是降水多或蒸
发少,而该地降水主要是偏南风带来的,故阴坡不可能降水
多,则主要原因是蒸发少。
[答案] A
(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 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思路引导] 从图中获取信息:
[解析] (1)本题考查影响垂直自然带的条件。甲地林线 较高,主要是水热条件好。喜马拉雅山东端为南北走向的雅 鲁藏布江谷地,西南季风容易深入,使该地水热条件好。(2) 乙地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生长的是耐 寒的树种,故气温低对该地森林影响不大,而河谷和平地冻 土发育,排水不畅,不利于森林生长,排除A,选C;该地 为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春季有积雪融水,所以降水 也不是主要原因,再加上由图中无法确定河谷和平地是否位 于背风坡,故排除B、D。
地 形 起
科迪勒拉 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呈带状
南北延伸, 南北更替,科迪勒拉山系 呈狭长条 的阻挡 状
伏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 带
地势高,气温 低,对流弱, 降水少
各大洲的 高山和高 原地区
与当地的水 平自然带一 致
高山植物 地势高,水热
区
条件差
洋 流
北半球 中高纬 度的大 陆东、 西两岸
绿洲
尼罗河河水 灌溉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主要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 变”“约束”“块状”等方面
(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 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发生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由于受马达 加斯加暖流和信风迎风坡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该 岛的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