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课《不懂就要问》.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03-不懂就要问1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03-不懂就要问1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12
12/20
13
13/20
这么糊里糊涂地背,是没有用。 这么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14
14/20
15
15/20
16
16/20
•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以为孙中山是
个什么样人?
• 课文主要写了( )小时候在( )读书,为了弄懂
书里意思,他(
)向先生提出问题事.
说明他是一个( )人.
今天,老师带你们走 进书本,去认识一位很有 名人,他就是孙中山先 生.
1
1/20
2
2/20
自学要求:
1.标出课文自然段。
2.借助拼音小声地读课文,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
3.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问题?(在文 中划出相关句子)
3
3/20
4
4/20
学习生字:
nà gēn zhe bèi l ì dá pà shí 那 跟 着 背 利答怕 识
8
8/20
9
9/20
1 可是,课文说是什么意思, 他一点也不懂。他想:
这么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鼓起勇气说:
“先生, 您刚才让我背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请您给我讲讲吧!”
10
10/20
11
11/20
下课了,同学们问孙 中山:“你不怕先生 吗?”孙中山说: “当然有点怕,不过 为了学知识,不懂就 要问。”
yào xiān sī hěn shǎo jiǎng yú qì 要 先 思很 少 讲 于气
5
5/20
6
6/20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那时候上课,是先生读,学生跟 读,然后学生自己背。课文意思, 先生极少讲。
7
7/20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 不懂就要问. 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共12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 不懂就要问. 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共12张PPT)
3、不懂就要问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 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难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新题导入
• 课文里是讲谁不懂? • 哪儿不懂? • 要问谁? • “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 • 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
背诵例圈段糊涂呆戒厉挨楚
(1)左右结构:诵 例 段 糊 涂 挨
(2)上下结构:呆 楚 背________________
(4)全包围结构:圈___________________
初读课文
• 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 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自主识字
bèi
sòng

背诵例
quān
duàn
liàn
圈段练
自主识字


dāi
jiè
糊涂呆戒

ái
chǔ
厉挨楚
朗读课文
• 引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诵”是平舌音和后鼻音, “着、要、背”是多音字,“着”是轻声。
课堂延展
• 跟好朋友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 • 想一想:孙中山提问的时候畏惧吗?那他为什么还要问?
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背诵例 圈段 练糊 涂呆戒厉挨楚
课时作业
一、用“√”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段(tuàn duàn)
诵(shòng sòng)
挨(āi ái)
厉(lì wàn)
二、把生字按结构分类。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不懂就要问》人教部编版 (共24张PPT)演示课件

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不懂就要问》人教部编版 (共24张PPT)演示课件

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照例 圈画 练习 糊里糊涂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背出昨天学过的课文。 吓呆 霎时 戒尺 鸦雀无声
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在私塾里读书和我们现在上课有什么不一样呢?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
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孙 ①中奋山发笑 识了 遍笑 天, 下说 字: ,立“学志问读学尽问人,间不书懂。就要问。 ④①恒奋心 发搭识起遍通天天下桥字,勤立奋志拨读开尽智人慧间门书。
先生这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⑤孙书中到 山用小时方候恨在少私,塾事读非书经。过不知难。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吓呆 霎时 戒尺 鸦雀无声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么办呢? 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学过的课文。 中国旧时一种私人办的学校。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起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 讲吧! 一段 私塾 背诵 咿咿呀呀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我找到的句子是______,我从______体会到了_________。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 课件(共37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 课件(共37张PPT)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 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 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 生从来不讲。
找出第1自然段中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想 一想: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与我们现在学校 里上课有哪些不同的的地方?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
“壮着胆子”说明孙中山向先生提问是需要极 大的勇气的,体现了他勇于追求真知的精神。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 呆了,课堂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听到孙中山的提问,其他同学是什么反应?这说
明了什么?
“吓呆了”“鸦雀无声”体现了同学们的震惊,说明孙中 山主动向先生提问这一举动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是不平常 的,这从侧面衬托出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的难能可贵。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说 说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记叙的是 孙中山 小时候 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 的故大事胆。向先生提出问题
➢再读课文,为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3):__背__诵___流__利__,__大__胆__提__问___。 第二部分(4~7):__检__查___背__诵__,__解__疑__释__惑___。 第三部分(8~9 ):_学__问__学__问___,__不__懂__就__问___。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 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表现出了孙中山怎样的精神?
通过对孙中山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他的求知精神。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 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孙中山起来问问题的时候害不畏惧?那 他为什么还要壮着胆子问先生问题呢?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不懂就要问》课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不懂就要问》课件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在私塾里,只背诵,不讲解,孙中山能懂 书中的意思吗?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 1.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 2.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 3.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 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课文讲解
前:拿着戒尺 厉声
后:收起戒尺
问 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
课文讲解
这一句说明了孙中山学习的努力和认真。 一声不响 一声不吭 一毛不拔 一言不发
一文不值
课文讲解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 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课文讲解
“壮着胆子”说明了什么? 为了弄清楚书中的道理,不糊里糊涂地背,孙中山鼓
足勇气、壮着胆子请教老师表明他追求真理的欲望强烈。
“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 讲吧!”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孙中山有礼貌、勇敢、态度诚恳;恳求,期 待先生给他讲解。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孙中山这一问,同学的反应怎样?老 师前后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 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同学们的害怕、畏惧,显示出孙中山的勇敢。
正背得起劲的样子。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古代的人在私塾里读书和我们现在在学校里读书 有什么不同?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sī)塾(shú)读书。那时候上课,先 生念,学生跟着念,咿(yī)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 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bèi)诵(sònɡ)。至于书里 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PPT1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PPT1

回到家里,列宁躺在床上不说话。妈妈问他为什么不愉快,列宁 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写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的回信。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 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思考: 1.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列宁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2.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私塾】 【照例】 【霎时】 【戒尺】 【糊里糊涂】 【摇头晃脑】 【鸦雀无声】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极短时间。
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 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形容对事物一点儿也不明白。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旧时教师对学生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依照惯例或常情。
课文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 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 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 故事。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先 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学生读书比作唱歌,形象地 写出了学生读书的状态。
仿写: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你也来仿写 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我__像__小__蜜__蜂__从__花__丛_中__采__蜜__一__样__从__读__书__中_____ _获__取__知__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梳理结构
不 私塾读书 从来不讲

糊里糊涂背 没用

就 要
敢于 提问
壮着胆子先生问学 讲讲——同学们 吓呆 好讲的认真

不懂就问
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 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赞扬了 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启发我们遇到不懂的问 题要敢于去问。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课件ppt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课件ppt
duàn
糊涂
hú tu
吓呆
dāi
戒尺
jiè
厉声

挨打
ái
清楚
chǔ
在词语里读轻声
圈出
quān
反义词
拼音开关
学认字
背诵
圈画

bèi
bēi

quān
juàn
背书 背台词
背包 背负
圆圈 圈点
羊圈 猪圈
你会认了吗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说说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不懂就要问
3
*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期学习的故事!
学习提示
略读课文
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课文
段落
照例
背诵
bèi sònɡ

惊得目瞪口呆
吓得用书挡住脸
孙中山吃了豹子胆啦
孙中山这下可要挨揍了
默读第4-7自然段,思考: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自读提示
“戒尺”就是古代私塾老师惩戒学生的木板。
戒尺
返回
孙中山完成了先生布置的任务,他渴望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善于思考、敢于提问,所以先生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课堂演练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糊里糊涂 摇头晃脑 雅雀无声1.他背书总喜欢( )。2.老师刚走进教室,教室里顿时( )。3.这样( )地背,有什么用呢?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 人教(部编版)课件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 人教(部编版)课件

哪些词句有新鲜感?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私塾”指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先生”相当于现在的老师。
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勇敢向先生请教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劝学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积累有关质疑的名言警句。2.收集有关勤学好问的故事。
1
bèi sònɡ

duàn
hú tú
dāi
jiè

ái
chǔ
quān
liàn
1.(说话)声音严厉。 ( ) 2.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 3.一字也没有漏掉,没有偏差,形容很全面,非常细心的意思。( )
了解略读课
3 不懂就要问
*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人,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背 诵 照例 一段 糊涂 吓呆 戒尺 厉声 挨打清楚 圈出 练习
背 诵 照例 一段 糊涂 吓呆 戒尺 厉声 挨打清楚 圈出 练习
心理描写:他乐于思考,令人佩服。
孙中山为什么坚持要问问题呢?
质疑解惑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孙中山并不知道先生会怎样责罚他,但他还是问了。说明他是个有勇气、学习认真的孩子。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 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
“摇头晃脑”写出了 同学们读书时的状态。
拓展:孙中山向老师提问,把同学们吓呆了,
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想一想,同学们此 时会想写什么?
_____ 同__学__们__会__想__:__孙_中__山__胆__子__真__大__,__先__生__肯___ 定会揍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结构
不 私塾读书 从来不讲

糊里糊涂背 没用

就 要
敢于 提问
壮着胆子
先生

不懂就问
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 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赞扬了 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启发我们遇到不懂的问 题要敢于去问。
课堂小结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 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 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的表现说明先生并没有生气, 而是对孙中山主动提问表示了赞扬与 肯定。
选择: 你对孙中山不懂就问的看法是( A B ) A. 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值得我学习。 B. 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也要敢于去问。 C. 孙中山不尊重老师。
3 不懂就要 问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学习字词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你知道这
是谁吗?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 解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 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 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 总统。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挨”,理解生字 组成的词语。(重点)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
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 提出问题的故事。
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孙中山 “不懂就问”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核心问题)
课文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 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 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 故事。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先 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 像唱歌一样。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学生读书比作唱歌,形象地 写出了学生读书的状态。
仿写: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你也来仿写
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 我__ 像__小__蜜__蜂__从__花__丛__ 中__ 采__蜜_一__样__从__读__书 _
获取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极短时间。
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 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形容对事物一点儿也不明白。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旧时教师对学生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依照惯例或常情。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这篇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 在私塾学习时明知可能挨打,还是向老师提问的故事, 反映了他学习主动、喜欢刨根问底的好品质。我们要联 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学习孙先生“不懂就问”这一良好 的习惯。
主题延伸
读了本文,我们懂得了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敢于 去问。此时,课文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写在下 面,然后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会认
背诵
背诵
bèi
sòng
背 诵 背书 离乡背井
朗诵 家传户诵
我会认
照例

例 例子 例行公事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
道理,就是挨. 打也值得。”
āi(挨着) 挨
ái(挨打)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读一读:妹妹挨. (ái)打了,她很委屈,跑过来挨.(āi)着我坐下。
理解词语
【私塾】 【照例】 【霎时】 【戒尺】 【糊里糊涂】 【摇头晃脑】 【鸦雀无声】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 照例
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
天所学的功课。
“照例”写出了“流利地 背出前一天学的功课”对于孙 中山来说不是偶然的。
壮着胆子说明当时的教学方法不 允许学生提问,孙中山这一问可
要冒着被戒尺打的风险呢!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 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推荐阅读
童年的问号
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个梦,童年还是一串长长的
问号。
有一个英国男孩儿,叫牛顿。他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
来,便想: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向天空呢?
还有一个英国男孩儿,叫瓦特。他看到水开了,壶盖
不住地上下跳动,就问姨妈:“壶盖为什么要跳舞?”
古时候,中国有个小男孩儿,叫张衡。他常常依偎在奶 奶的怀里,望着晴朗的夜空,一边数一边问:“天上到底 有多少颗星星?”
圈定
quān

圆圈 画圈圈
我会认
一段
duàn

段落 不择手段
练习
liàn

练笔 军事训练
我会认
糊涂


迷糊 糊里糊涂
糊涂


涂料 涂涂画画
我会认
吓呆
dāi

发呆 目瞪口呆
戒尺
jiè

戒备 戒骄戒躁
我会认
厉声

厉 厉害 声色俱厉
挨打
ái
挨 挨骂 挨家挨户
我会认
清楚
chǔ

楚国 楚楚动人
就这样,他们在问号中慢慢长大。后来,牛顿、瓦特、 张衡都成了伟大的科学家。 思考:文章写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不懂就问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是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除了其 他原因外,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挖到了一个屎克螂(láng)的窝,里面 有很多圆圆的粪球。有个同学问:“屎克螂为什么要把粪球滚到窝里 去呢?”大家都答不上来,他把列宁给问住了,列宁答应第三天把答 案告诉大家。回家后,列宁先是向哥请教,又找来好多书籍查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