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的理解与感悟

合集下载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传读书心得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传读书心得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传读书心得读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传》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弗洛伊德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理论深深地影响了我对人类心理的理解。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享我在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弗洛伊德的理论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的内心世界。

他认为人的内心由三个部分组成:意识、潜意识和超我。

这个结构模型让我意识到,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整体,而是由众多的心理过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我们的行为、情感和决策都受到心理过程的影响。

这一理论对我而言是一次思维上的启示,让我更加关注自己和他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其次,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研究让我深感震撼。

他的梦解析理论表明,梦是内心深层意识的表现,是被压抑的愿望和冲动在无意识中得以表达的方式。

在读书过程中,我对梦的解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进一步了解了潜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

梦是一扇通往内心世界的窗户,通过解读梦境,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并解决内心的困惑和冲突。

最后,弗洛伊德在性心理学方面的贡献也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提出了性欲与性力量的概念,并主张性是人类最基本的驱力之一。

他的观点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但无论如何,弗洛伊德的这个理论都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我们不仅要探索和理解人类心理的其他方面,也要敏感地回应和理解不同个体的性心理特点和需求。

通过阅读《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传》,我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他的理论思想不仅仅适用于心理学领域,也能够扩展到其他领域,如教育、管理等。

弗洛伊德的思想给我带来了思考和启示,让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读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传》这本书,我不仅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类心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他的理论思想让我认识到人的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对梦的解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让我思考和理解了性心理学的重要性。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介绍弗洛伊德的传记,更是一本启迪思想、开阔视野的好书。

弗洛伊德心理学读后感

弗洛伊德心理学读后感

弗洛伊德心理学读后感读完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我感觉就像被拉进了一场大脑的神秘冒险。

弗洛伊德这人可真够奇特的,他就像一个拿着放大镜,专门窥视人类心灵深处小秘密的侦探。

他提出的那些理论,一开始让我觉得有点惊世骇俗。

比如说那个著名的“潜意识”理论。

以前我总以为我心里想啥我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呢,可弗洛伊德告诉我,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巨大的冰山,露出水面被我们觉察到的意识只是那小小的一角,而隐藏在水下的潜意识才是真正的大佬,掌控着我们很多行为,自己却偷偷摸摸不露面。

这就好比我们的大脑里有个神秘的幕后黑手,在悄咪咪地指挥着我们干这干那,而我们还以为是自己的想法呢。

再说说他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吧。

本我就像个任性的小小孩,只知道追求快乐,满足自己的欲望,什么道德啊、规矩啊,它才不管呢,只要开心就好。

自我就像是个和事佬,在本我和现实世界之间周旋,既要满足本我的需求,又得考虑现实情况,不能让本我太放飞自我,不然就会惹出麻烦。

超我呢,就像是个严肃的老学究,时刻拿着道德和理想的标尺,衡量着我们的行为,只要我们一有点“坏念头”,它就跳出来指指点点。

这三个“我”在我们大脑里整天打来打去,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我们的行为就是这场战争的结果。

有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内心戏就像一场精彩的闹剧,这三个家伙在里面你方唱罢我登场。

弗洛伊德的理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有些地方就像是他自己在那里瞎猜一样。

比如说他对性本能的过度强调,好像什么东西最后都能和性扯上关系。

这就有点太牵强了,难道我们所有的行为动机都源于性吗?那我们每天努力工作、学习新知识难道也是为了性?这让人感觉有点怪怪的,就好像他戴着有色眼镜,看啥都跟性有关。

但是呢,不管怎么说,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还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们开始关注自己内心深处那些以前被忽视的东西。

它让我在看待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时,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会去想,这家伙这么做,是不是他潜意识里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呢?或者是他的本我、自我、超我在互相拉扯呢?这就像是给了我一个心灵的X光机,虽然看不太清楚,但好歹能看到一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轮廓。

浅述对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心理发展观的认识

浅述对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心理发展观的认识

浅述对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心理发展观的认识关键词:弗洛伊德;埃里克森;人格发展一、对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的概述(一)弗洛伊德认为性是人类重要的一种本能,因而以性本能或力比多的发展作为划分心理发展的标准,把人格发展划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口唇期这一阶段口唇区为快感的中心。

婴儿的活动大多以口唇为主,比如婴儿出生后的吮吸动作。

本我依据“快乐原则”进行活动,自我是人格中最主要的一部分。

第二階段:肛门期这一阶段肛门区成为快感区。

婴儿大小便时会体验到快乐,这是儿童第一次接受到外界的权威与纪律,因此代表了本我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

第三阶段:性器期此阶段儿童开始产生恋母或者恋父情结,并构筑对焦虑的反防御机制,产生“自居”作用,“超我”发展起来。

第四阶段:潜伏期这一阶段儿童放弃恋母和恋父情结,以同性父母为榜样来行事,是个平静时期。

第五阶段:生殖期在这个阶段生殖器区成为主导的快感区。

个体开始建立自己的生活,逐渐发展出成年人的异性恋。

(二)埃里克森认为在人格发展中,自我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他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的发展阶段:1.婴儿期(0―1岁)本阶段婴儿面临的心理危机是信赖对不信赖。

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信赖感,克服不信赖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2.婴儿期(1―3岁)本阶段的心理危机是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该阶段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自主性,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

3.学前期(3―6岁)本阶段的心理危机是自动自发对退缩内疚,该阶段发展的基本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4.学龄期(6―12岁)本阶段的心理危机是勤奋对自卑,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5.青少年期(12―18岁)本阶段面临的心理危机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

6.成人早期(18―25岁)本阶段的心理危机是友爱亲密对孤独远离,该阶段发展的基本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读后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读后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读后感读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我就感觉像是在探索人类内心深处的神秘迷宫,而弗洛伊德呢,就像是那个手持蜡烛,在前面带路的怪咖探险家。

首先得说说他的意识层次理论,这就像是把人的大脑比作一座冰山。

意识呢,只是冰山露在水面上的那一小角,这部分我们平常都能觉察到,就像我们知道自己现在在想什么,要去做什么。

而潜意识就像是藏在水面下那巨大无比的部分,这里面装满了各种被压抑的欲望、记忆和情感,就像一个装满宝藏(也可能是小怪兽)的大仓库。

前意识则像是个看门人,在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晃悠,有些东西经过它的允许就能从潜意识跑到意识层面,比如说有时候我们突然“灵光一闪”,那可能就是前意识放行了某个原本在潜意识里的想法。

这个理论让我觉得自己好像都不了解自己了,原来我的内心深处还有这么多被隐藏起来的小秘密,我还以为自己是个透明人呢。

再说说他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就像是个任性的小婴儿,遵循着快乐原则,只想着怎么让自己舒服,想干嘛就干嘛,才不管什么道德和规矩呢。

就像我有时候特别想吃甜食,那种冲动简直就是本我在大喊:“给我糖,现在就要!”自我就比较像个成年人了,遵循现实原则,在本我和外界之间调和。

它得考虑,我要是吃太多糖会不会长胖啊,会不会得糖尿病啊,所以它会控制本我的冲动,告诉它:“兄弟,悠着点,咱得现实点。

”超我呢,就像是个严厉的道德导师,遵循着至善原则,整天在那念叨着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如果我偷吃了别人的糖,超我就会出来谴责我:“你怎么能这样呢?这是不道德的!”这三个人格结构在我脑袋里整天打架,有时候本我赢了,我就放纵一下;有时候超我占上风,我就规规矩矩的;而自我就在中间努力维持着平衡,可真不容易啊。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也特别有趣。

他把人的性心理发展分成好几个阶段,从口唇期、肛门期到性器期等等。

刚开始看到口唇期的时候,我还觉得有点搞笑,说婴儿通过吸吮、咬东西来获得快感,这也太奇怪了吧。

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看法

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看法

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看法第一篇: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看法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看法12级新闻班饶斌 12260406很早之前就听身边的老师同学提起过弗洛伊德,对弗洛伊德也有些了解。

第一次知道弗洛伊德,是因为一个老师上课提起过的性心理的发展。

在这个观点里面,弗洛伊德把人的性心理发展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分为了5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欲期、潜伏期、青春期。

这5个阶段对应了人从生下来到青春期的生成过程。

这种儿童早期的经历在弗洛伊德看来,对一个人其后的心理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内容繁复,理论庞杂。

在这里我主要想谈谈我对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的看法。

在性心理发展中,我认为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的阐述是很不符合实际的。

他因自己对其母亲特殊的情感以及一个神话而主观地写了俄狄浦斯情结,我认为该理论有无稽之谈之嫌。

我认为“恋亲情结”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婴儿在社会性发展中与父母给予的爱和家庭的氛围,而并不是因为性器欲期到来对异亲的一种害怕与嫉妒,对同亲的一种占有。

人的发展是贯穿于一生的。

它不仅受生理的影响,更受社会环境等的影响。

在这里弗洛伊德太偏重于生理方面的影响,所以我认为不太符合实际。

弗洛伊德说道,“情结”是被压抑的欲望在无意识中的固结,是一种心理损伤。

而我看来,“恋母情结”并不一定就是被压抑的欲望在无意识中被固结。

我觉得这种“情结”是一种家庭氛围偏重一方,或父或母,亦或是父母给予不平衡而造成的。

人从出生开始就会产生欲望,而在弗洛伊德看来,如果每一阶段的性活动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影响人的人格特征,甚至成为日后发生心理疾病的根源。

这一点,我倒认为说得很在理。

而且我们通过身边的一些例子也可以发现,每一阶段的性活动都是存在的。

弗洛伊德声明,他注重性欲只是因为这一问题为许多人所忽视,而他的精神分析主要是为了“研究人家所忽略的事件”。

从性心理发展这个观点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弗洛伊德确实太过注重性欲,而忽视了一些其他存在且还有更深研究价值的方向。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点和启示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点和启示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点和启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点弗洛伊德是心理学界的大牛啊,他的心理发展观点超有趣的呢。

他觉得人的心理发展就像一场奇妙的旅行。

他提出了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把人的发展分成好几个阶段。

像口唇期,这个时候小宝宝就靠嘴巴去探索世界啦,什么东西都想往嘴里塞,这可不是他们调皮,在弗洛伊德看来这是一种心理发展的需求呢。

然后是肛门期,这个阶段小孩开始对自己的排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大人要是在这个时候好好引导,对小孩的性格塑造可有帮助了。

还有性器期,这个时期小孩开始对自己的性器官有了好奇,会有一些独特的心理现象。

弗洛伊德还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

他认为我们的很多行为和想法其实是被潜意识影响的。

潜意识就像一个神秘的海底世界,我们表面上可能不知道它在起作用,但它却悄悄地推动着我们的行为。

比如说有时候我们莫名其妙地害怕某些东西,可能就是潜意识里有一些过去的经历或者未解决的情绪在捣鬼。

二、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点的启示在教育方面呢,弗洛伊德的观点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我们要重视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

就像在口唇期,如果家长一味地阻止孩子用嘴巴探索,可能会让孩子长大后在某些方面有心理上的缺失。

而且我们也要关注孩子潜意识里的情绪。

如果孩子表现出一些奇怪的行为,不要只看表面,要试着去挖掘他们潜意识里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个人成长方面,弗洛伊德的理论也提醒我们要审视自己的潜意识。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不断地重复一些不好的行为模式,比如总是在人际关系里犯同样的错误。

这时候我们就要想想是不是潜意识里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在影响我们。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像自我反思、心理咨询等,去探索自己的潜意识,从而让自己得到更好的成长。

在社会层面呢,弗洛伊德的观点也有意义。

我们可以用他的理论去理解一些社会现象。

比如说为什么有些人会有一些特定的癖好或者社会群体里存在的一些心理共性。

这有助于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理解的社会环境,不会轻易地对一些看似奇怪的人或者现象进行批判,而是试着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去理解他们。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洞见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洞见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洞见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的心理学理论和观点对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研究中,弗洛伊德揭示了人类内心的深藏运作,并开创了精神分析学,为后来的心理学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本文将探讨弗洛伊德的一些重要心理学洞见,并分析其在现代心理学领域的意义。

1. 潜意识的力量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受到潜意识的支配,而非意识的控制。

他将意识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是我们目前能够感知和思考的内容,前意识则是那些处于我们意识边界上的、可以通过专注意愿引起意识的内容,而潜意识则是那些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深藏而又对我们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内容。

这一洞见对于理解人类行为的动机尤为重要。

弗洛伊德认为,大部分的心理疾病和行为问题都源于潜意识的冲突和压抑。

通过挖掘潜意识,解开其冲突和压抑,人们可以获得更深层次的自我认识和内心平衡。

这个洞见为精神分析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当代的心理治疗和个人成长产生了广泛的启发。

2. 本能驱动力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本能驱动力理论,认为人类行为背后存在着两种基本本能:生存本能(Eros)和死亡本能(Thanatos)。

对于生存本能来说,人们通过满足欲望、追求快乐和满足生理需求来获得幸福。

而对于死亡本能来说,人们会不自觉地追求自我毁灭、暴力和自虐。

这一洞见揭示了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和冲突性。

我们的欲望与禁忌、欢愉与痛苦之间的斗争会在潜意识中发生,并对我们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这一理论不仅对理解心理疾病有着重要意义,也为人类性格和人际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3. 幼年经验对个性的影响弗洛伊德强调了幼年经验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他的童年经验洞察理论认为,儿童时期的经历对于个体的心理、性格形成和后来的行为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对于个体的情感发展和性格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洞见在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于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的理解与感悟

关于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的理解与感悟

关于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的理解与感悟摘要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大师,学习掌握他关于心理发展的阶段、层次等方面的思想不仅有助于对发展心理学知识和精神分析学派学说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研究和构建心理学理论。

本文主要论述了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之后的感悟。

关键词: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人格层次;心理性欲发展正文引言自1879年心理学宣告诞生以来,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各大学派纷纷登上历史的大舞台。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它们的创始人也早已远去,但是这些学说和思想却没有过时,它们仍在引起争论、激发研究、被批判和被赞扬。

这几种不同的心理学在对诸如人类的本质、个性发展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等基本的问题提供答案上就表现出诸多不同。

由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存在时代的局限性等诸多弊端,因此他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并不像斯金纳、维果茨基、皮亚杰等人的成果一样得到支持和赞成,相反,他却受到了来自心理学界的质疑。

但是我认为,一个理论即使没有提供最后的答案,在实际情形中也可以是有用的;即使得不到证实,也未必是错误的。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的确存在弊端,但是这并不能抹杀它推动心理学发展的成就,因此我打算在本文谈一谈我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粗浅的理解和感悟。

1.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理论20世纪的最初十年里,弗洛伊德形成了他的人格发展的性心理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个体的发展都要经过若干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前生殖器期、潜伏期和青春期,每个阶段都以本能的满足和外部世界的限制之间的冲突为特征。

如果儿童在一个阶段获得太少或太多的满足,那么他可能无法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满足不足或过分满足还可能造成固着,或者力比多能量在此阶段的部分投入,它导致后来生活中的行为具有那个特殊阶段的冲突的特性。

1.1人格的三个层次1923年,弗洛伊德发表了《自我和本我》一书,以一个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结构模式来看个性。

本我是个性中最原始的部分,是随着新生婴儿出生就具有的、由人的先天本能和和基本欲望组成的初始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的理解与感悟
摘要
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大师,学习掌握他关于心理发展的阶段、层次等方面的思想不仅有助于对发展心理学知识和精神分析学派学说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研究和构建心理学理论。

本文主要论述了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之后的感悟。

关键词: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人格层次;心理性欲发展
正文
引言
自1879年心理学宣告诞生以来,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各大学派纷纷登上历史的大舞台。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它们的创始人也早已远去,但是这些学说和思想却没有过时,它们仍在引起争论、激发研究、被批判和被赞扬。

这几种不同的心理学在对诸如人类的本质、个性发展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等基本的问题提供答案上就表现出诸多不同。

由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存在时代的局限性等诸多弊端,因此他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并不像斯金纳、维果茨基、皮亚杰等人的成果一样得到支持和赞成,相反,他却受到了来自心理学界的质疑。

但是我认为,一个理论即使没有提供最后的答案,在实际情形中也可以是有用的;即使得不到证实,也未必是错误的。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的确存在弊端,但是这并不能抹杀它推动心理学发展的成就,因此我打算在本文谈一谈我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粗浅的理解和感悟。

1.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理论
20世纪的最初十年里,弗洛伊德形成了他的人格发展的性心理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个体的发展都要经过若干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前生殖器期、潜伏期和青春期,每个阶段都以本能的满足和外部世界的限制之间的冲突为特征。

如果儿童在一个阶段获得太少或太多的满足,那么他可能无法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满足不足或过分满足还可能造成固着,或者力比多能量在此阶段的部分投入,它导致后来生活中的行为具有那个特殊阶段的冲突的特性。

1.1人格的三个层次
1923年,弗洛伊德发表了《自我和本我》一书,以一个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结构模式来看个性。

本我是个性中最原始的部分,是随着新生婴儿出生就具有的、由人的先天本能和和基本欲
望组成的初始系统。

自我在出声以后开始发展,相比本我的无意识、非道德和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弗洛伊德提出,超我是自我的代表,是俄狄浦斯清洁的结果。

超我是个性中不可分割的、永远存在的部分,它观察、命令自我,并以惩罚来威胁自我、以奖励来激励自我。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类个性是一个能量系统,个性在任何时间都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非诶这能量,由于这种分配总是在发生变化,因此对人类行为很难做出准确的预测。

1.2人格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将人的认为人的心理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不断发展的, 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2.对弗洛伊德心理发展观的感悟
由于我只是粗浅的看了一些有关精神分析的文献以及弗洛伊德的一小部分著述,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的理解有许多不全面的地方,因此下文将论述我对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的钦佩和赞成之处以及我暂时没有理解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2.1我对弗洛伊德理论的钦佩之处
2.1.1本我概念的提出
我非常支持弗洛伊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提出的本我的概念。

本我解释了婴儿无忧无虑只追求基本需要的满足。

我认为,弗洛伊德的本我的概念可以很好地结束了关于性善还是性恶的讨论。

因为人之初只有本能,这是一种非道德的生物成分,是不可以用善恶对错的社会标准来衡量和鉴别的。

2.1.2 划分发展阶段
20世纪许多心理学家都支持阶段论,比如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等,但是他们在划分阶段的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弗洛伊德划分阶段的目的是为了描绘人类性心理的发展,说明每个阶段出现不同的力比多的需要。

他对于发展的阶段的划分进一步完善了他的人格发展理论,也为后世精神分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我对弗洛伊德理论中感到困惑和不解的部分
2.2.1发展只到20岁
发展应当是终身的。

心理发展不仅仅发生在儿童身上,而是存在于所有年龄的个体中。

同时心理发展也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不仅仅是指增长和获得,也包含衰退与丧失。

所有年
龄段都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可以忽略。

当然,终身发展的理论实在20世纪下半叶开始逐渐被认识到的。

因此,弗洛伊德以及与他同一时代的很多心理学家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发展了。

2.2.2对性本能的强调
弗洛伊德对性本能过分的强调,一方面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确有许多人的心理问题是由于过分压抑的社会风气造成的,另一方面我认为,也许是因为他所接触和研究的人群都是成年的病患而非正常的儿童,因此也许会有偏颇。

尽管如此,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治疗心理疾病时还是成效丰硕,因此性本能的作用的确不可小觑,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原因,在当今看来,性本能也许并不是促使人们一切行为的根本驱动力。

参考文献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4-38
[1]<美>Robert D.Nye。

三种心理学——弗洛伊德、斯金纳、罗杰斯的心理学理论。

石林袁坤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51
[2]<英>H.Rudolph Schaffer。

发展心理学的关键概念。

胡清芬等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16
[3]<美>戴维·霍瑟萨尔。

<中>郭本禹。

心理学史(第四版)郭本禹等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244-265
[4]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导论.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5]宋广文王云强。

关于弗洛伊德与皮亚杰心理发展观的比较分析。

心理科学探新,2001,(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