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微生物学概述

合集下载

微生物概述习题

微生物概述习题

微生物概述习题(一)1.(2018年护理类高考题)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衣原体B.病毒C.原虫D.真菌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分为三:①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真菌。

病毒属于非细胞微生物。

所以答案选A。

2.(2018年护理类高考题)下列属于细菌特殊结构的是A.极体B.荚膜C.质粒D.中介体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特殊结构。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鞭毛、菌毛、荚膜、芽孢。

所以答案选B。

3.(2018年护理类高考题)与致病性有关的组菌代谢产物是A.维生素B.热原质C.色素D.细菌素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其中具有致病性的是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维生素、色素好细菌素是不致病的。

所以答案选B。

4.(2018年医药类高考题)细菌的测量单位是A.纳米B.微米C.毫米D.厘米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测量单位。

细菌的测量单位是微米。

所以答案选B。

5.(2015年山东高考题)关于细菌荚膜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其致病性有关B.具有免疫原性C.多由蛋白质构成D.具有抗干燥作用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细菌荚膜的特性。

细菌荚膜具有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细菌致病性有关;荚膜成分具有免疫原性;多数细菌的荚膜为多糖;荚膜还具有抗干燥作用。

所以答案选C。

6.(2015年山东护理类高考题)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中一般不致病的是A.维生素B.毒素C.侵袭性酶D.热原质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其中具有致病性的是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

细菌合成的维生素是不致命的,并可供人体吸收利用。

所以答案选A.二、简答题1.(2018年医药类高考题)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答: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营养物质、酸碱度、温度和气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茶、杀白细胞素和肠毒素。

微生物学原理

微生物学原理

微生物学原理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一门学科,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广泛,涉及医学、农业、环境等多个领域。

微生物学原理是微生物学的基础,了解微生物学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特性和作用。

首先,微生物学原理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和特性。

微生物根据形态、生理特性和遗传特性等可以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特性,比如细菌可以进行分解和发酵,真菌可以分解有机物质,病毒则需要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

其次,微生物学原理还包括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

微生物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规律也有所不同。

微生物的代谢包括有氧代谢和厌氧代谢,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可以利用不同的代谢途径来获取能量。

此外,微生物学原理还涉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参与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循环,促进土壤肥力的形成,还可以参与生物氮的固定和矿物质的释放。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分解有机废物,净化环境,还可以用于生物制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最后,微生物学原理还包括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疾病,比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等,这些疾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但是微生物也可以用于医药领域,比如利用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感染,利用真菌来生产抗生素等。

综上所述,微生物学原理是微生物学的基础,它涉及微生物的分类和特性、生长和代谢、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了解微生物学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特性和作用,促进微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的矛 盾 , 提 高 教 师 的 工 作效 率 以及 教 学 效 果 。 性 而 提 高 教 学效深理 解
总之, 随着社会 的进步 , 对护理专业 学生 的素质要求也越
1 . 3 . 1 对 比法在教 学中的应用 来越高。医学微生物学在护理专业 的教学中,应加大改革力 微 生 物 各种 病 原 体 存 在 共 同 点也 有 不 同点 ,记忆 起 来 容 度 , 突 出“ 实用性” 特点,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使护理专业学生 易混淆,通过采用表格或图解 的方式将相似的病 原体进行 比 将来踏入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后, 更好地履行职责, 为患者服务。 较, 使其共性和个性一 目了然 , 记忆起来就较容易了。可 引导 学生 由此及彼 , 由表及里地分析 , 解诀了易于混淆的微生物 内
教 学 效 果 较 差 。 根据 学 校 的实 际 情 况和 学 生 的条 件 ,要 适 当 的增 加 课 时 数 , 而 提 高 教 学 效果 。
2 . 2学生对 医学微 生物 学重要性的认识 不足
护理专业学生都认为医学微生物学是一 门基础课程 ,这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 多媒体课件,会给课堂教学起到很好 的辅 门课程与他们 以后的护理工作关系不大 而忽略这 门课程 的重 助作用 。通过微观 结构更加生动、 形象 、 直观 的展示 , 可以激 要性 。 首先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医学微生物学课程 的重要性, 发 学 生 学 习积 极 性 ; 使用 F l a s h制 作 简 短 录像 , 例 如细 菌 的繁 这门课不仅 是基础学科 , 还是应用性 , 实践性很强, 对 于感染 殖方式 ( 二分裂) 、 病毒的复制过程等等 以加深学生影 响。同 性疾病的诊断, 治疗和 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 时 信 息 含 量大 、 重 现力 强的 优 点 可 以缓 解 教 学 内容 多 、 课时 少 激发学生对 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

护理学院细菌学

护理学院细菌学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1.高效消毒剂:次氯酸钠、过氧化氢、戊二醛等; 2.中效消毒剂:碘伏、乙醇、异丙醇等 3.低效消毒剂:高锰酸钾、氯已定等
三、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性质
消毒剂
浓度
酸碱 度
物理状态, 数量
细菌
环境
种类
有机 物
温度
第七节 细菌感染的检测与防治原则
含菌标本
可疑细菌感染
血清(双份) 标本
1.致病有关:热原质; 毒素与侵袭性酶类;
2.鉴定:色素,细菌 素;
3.疾病治疗:抗生素、 维生素。
第四节 人体的微生态环境
一、正常菌群
寄1居.皮在肤正微常生人态系体;开放性部位
的正常微生物群,正常时对人 体有2益. 呼无吸害道,微并生与态宿系主;保持动 态平3衡. 消的化生道态微体生系态.系因;以细菌为 主,4又. 泌称尿为生正殖常道菌微群生。态系。
— + 多, 11%-22% 二维平面结构
二、细菌结构
1.细胞壁
(2)细胞壁结构差异的医学意义
青霉素类抗生素
五肽交联桥构建
多肽类抗生素
四肽侧链链接
溶菌酶
β-1,4糖苷键
二、细菌结构
1.细胞壁
(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
概念:某些药物作用于细菌,可抑制的肽聚糖的合成或破坏细胞壁 的结构,在高渗环境下,细菌仍可存活,成为细胞壁缺陷型。
(1)核糖体:蛋白合成场所,由50S和30S两个亚基组 成,红霉素和链霉素分别作用于其大小亚基。
(2)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控制细菌特定性 状。如R质粒、F质粒、Vi质粒和 col质粒。
(3)胞质颗粒:嗜碱性,有助于菌体鉴定。如白喉、鼠 疫耶尔森、结核分枝杆菌。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为学习基础 医学有关课程及从事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的意识和能力,培养适应21世纪卫生事业发展的医药卫生人员。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不少于5种)
作者
教材或参考资料名称
出版社
出版年月
贾文祥 等
医学微生物学
3.微生物的发展史
4.医学微生物学概况
教学要求
1.熟悉微生物的主要特性,原核细胞型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区别
2.了解微生物的发展史及医学微生物的概况
第一篇 细菌学

教学内容
1.细菌的大小、形态及排列方式;细菌的多形性
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物质、核质的组成及其功能;细菌的L型
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
6.细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7.培养基的种类及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
8.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教学要求
1.掌握菌落的概念、细菌分裂方式、繁殖速度和生长曲线的分期及意义
2.掌握对氧要求的细菌的分类,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不生长的原因
3.熟悉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常用的细菌生化反应,熟悉与医学相关的合成代谢产物及 意义
7. 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和杀菌机制
4.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检查法:显微镜的使用、常用细菌染色法,主要是革兰染色法和抗 酸染色法
教学要求
1.掌握细菌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肽聚糖和脂多糖的化学组成及其细菌染色、致 病及抗生素等作用的关系
2.掌握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四种特殊结构和质粒、核蛋白体等胞质内含物
3.掌握革兰染色法的方法、原理及实际意义

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基础课改革与实践

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基础课改革与实践

更能体现医学微生物学在护理专业中的作用 , 明确 了高职护理 专业学生在 学习本课程 时应掌握 的基本 内容 、 重 点内容 、 必会
内容 , 可 以指 导学生有 的放矢 地学 习 。 将 医学 微生物学 的课堂
教学落 到实处 。根据 以上要求 , 我们 编写 了大纲 , 并根据大纲开
展2 0 1 1 级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 的教学 。 2 . 5 锞量教 学的改革
内容 。
通过这样的调查研究 ,确定医学微生物学 的教学内容 、 教
要。 本文根据护理的临床要求 、 专业课 的要求 、 国家护士执业资
格 考试 大纲的要求 , 结合课 堂教学实 际 , 通过调查研究 , 对护理 专业 的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进行 改革 与实践 。
1 实 验 对 象
学 重点 , 制订 出医学微生物学 的实施性教学 大纲 ( 以下 简称 大 纲) , 确保 医学微 生物 学的教学 为临床教 学 、 临床工作服 务。同 时, 凸显 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课教学“ 必需 、 够用” 的原则 。
2 . 2 通 过社会调 查, 掌握格床护理工作对 本课程 的需求
为了使本课 程更能满足护理专业的临床实 际要求 , 我们 对
2 . 5 . 1 授课形式的改革 目前 ,像医学微生物 学这样的专业基
基金项 目: 大连大学教学改革项 目“ 高职 《 医学微生物学》 专业基础课 改革与实践 ” 阶段性成果
2 实 验 方 法 2 . 1 逆 行 专 业课 程 对 接
课 程的要求 、 满 足临床护理工 作的要求 , 兼顾 学科 的系 统性和
连贯性 。根据调研结 果选 择教学内容 , 根据教学 内容确 定教学 方法, 根据临床 护理工作 的实 际需应 的考核方法 。这样制订 出来 的教学大纲

护理课程描述

护理课程描述

护理课程描述护理课程是为了培养护理专业人才而设置的一系列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旨在为学生提供在临床、护理实践、卫生管理等方面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护理课程的可能组成和描述:基础医学科目:解剖学和生理学:学生学习人体结构和功能,理解各个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微生物学:包括细菌学、病毒学等内容,关注与医疗卫生相关的微生物学知识。

护理基础课程:护理学导论:介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价值观,以及护理在医疗体系中的角色。

护理伦理学:探讨与护理实践相关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培养学生处理伦理困境的能力。

临床护理技能课程:基础护理技能:学习基本的护理技能,如测量生命体征、输液、注射等。

临床实习:学生有机会在实际医疗环境中应用所学的护理理论和技能,与患者互动并获得实际经验。

护理诊断与计划:护理诊断:学生学会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识别患者的护理问题。

护理计划:学习制定并执行符合患者需求的个性化护理计划。

慢性病护理:慢性病管理:学生了解和掌握慢性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包括长期治疗、康复和生活方式管理。

妇幼护理:产科护理:学生学会提供孕产期的全面护理,包括分娩、产后护理等。

儿科护理:学习对儿童进行健康评估、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护理。

护理研究和实践:护理研究方法:学生了解护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临床实践和创新: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和领导力。

卫生管理和护理领导:卫生管理:学生学习医疗机构的管理、组织和卫生政策。

护理领导:强调护理专业人士在卫生团队中的领导角色。

这些课程的组合和深度可能因不同的护理专业和学位水平而有所不同。

总体而言,护理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临床技能、专业知识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合格护理专业人员。

微免名解(护理专业)

微免名解(护理专业)

免疫1.现代的免疫(immunity)概念指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定。

2.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的免疫细胞离开中枢后,经血液循环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组织的特定部位,而在淋巴细胞再循环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免疫细胞在不同组织之中的特定分布,这种现象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3.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通过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不停地在外周淋巴组织和器官之间循环周转,使得相对数量有限的特异性免疫细胞可以最大限度地识别入侵的病原体并及时对其产生应答,这种淋巴细胞在人体外周免疫系统中不同器官之间循环移动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4.抗原:通常是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活化的T/B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5.抗原表位(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簇/基(antigenic 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起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分子中真正与T/B细胞抗原受体(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通常由5~1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也可由多糖残基或核苷酸残基组成。

6.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抗原分子中能与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

7.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此类抗原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时,必须依赖T细胞的辅助。

8.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常规的蛋白质抗原只能诱导机体T细胞总库中万分之一至百万分之一的T细胞克隆活化。

然而某些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非特异性激活2%~20%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被称为超抗原。

9.佐剂:属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期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机体时,能够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微生物:肉眼不能见到,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容易变异。

1.非细胞型:病毒,无完整细胞结构和产生能量的酶系统,需在活细胞内增殖。

如流感病毒2.原核细胞:细菌等3.真核细胞:真菌, 细胞结构完整。

如新生隐球菌、假丝酵母菌细菌概述一、细菌形态结构与生理(一)大小和形态:以微米为测量单位,二分裂繁殖。

分为三类:1.球菌: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可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2.杆菌:呈杆状或近似杆状,球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棒杆菌3.螺旋菌:菌体弯曲,可呈弧状或逗头状,弧菌、螺菌(二)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1)细胞壁:包绕在细胞膜外,维持细菌固有形态、抗低渗的外环境。

经革兰染色将细菌分为G+和G-。

基本成分为肽聚糖,(见表11-1 G+和G-细胞壁比较)G+菌:肽聚糖层数多,青霉素可抑制其合成,磷壁酸为G+菌表面抗原。

G-菌:肽聚糖量少,外有保护性外膜,外膜中的脂多糖为内毒素(2)细胞膜:为弹性的生物膜,参与胞内外物质转运、生物合成、细菌呼吸、与能量的产生和利用有关。

(3)细胞质:含有一些重要的结构:1)核糖体:细菌合成蛋白质场所,为某些抗菌素的结合部位,可干扰其合成蛋白2)质粒:染色体外的遣传物质,为双股DNA可控制细菌某些遗传性状。

R质粒:决定细菌耐药性 F质粒:决定细菌致育性 Col质粒毒力质粒3)胞质颗粒:多种颗粒,多数为贮藏营养,常见的为异染颗粒,在白喉杆菌中其可助于细菌的鉴定。

4.核质:生长繁殖、遗传变异2.细菌的特殊结构(1)荚膜:某些细菌分泌,位于细胞壁外,需特殊染色,具有抗吞噬作用,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

可用于细菌鉴别和分型。

(2)鞭毛:某些菌体上附有,为细菌的运动器官,需特殊染色。

可分为单菌毛、双菌毛、丛菌毛和周菌毛,有鉴别某些细菌的意义;有些菌的菌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3)菌毛:为菌体表面短而细的丝状物,许多G+菌和少数G-具有菌毛。

普通菌毛:具粘附作用,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可在细菌间传递质粒,而使细菌获得某些遗传性状,如细菌毒力、和耐药性等。

(4)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下形成,为菌体内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壁厚、不易着色,需特殊染色。

其大小、形状、位置因菌而异,有鉴别细菌意义。

对某些理化条件具抗力,所以与消毒灭菌有关。

芽胞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可发芽形成新有菌体,一个芽胞生成一个细菌,一个细菌形成一个芽胞。

二、细菌的生长与繁殖(一)生长繁殖的条件1.营养物质:水、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是细菌生长需要的自身不能合成的一类B族维生素、某些氨基酸等物质2.酸碱度:大多数病原菌为pH为7.2~7.6, 霍乱弧菌为碱性,分枝杆菌为酸性3.温度:大多数病原菌的生长温度为人体的体温37o C4.气体:不同菌对气体的要求不同,按其对氧气的要求,可分为4种:专性需氧菌:结核杆菌微需氧菌:空肠弯曲菌兼性厌氧菌:大多数的病原菌专性厌氧菌:破伤风梭菌(二).细菌的代谢产物:1.合成的代谢产物 A.毒素和侵袭酶:外毒素、内毒素,侵袭性酶破坏机体组织或抗吞嗜 B. 热原质:许多G-菌(脂多糖)和少数G+可合成,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

耐高压121o C20分钟不被破坏。

玻璃器皿250o C高温干烤能破坏热原质。

C. 抗生素: D. 维生素:大肠埃希菌—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E. 色素:不同菌产生不同色素注意:类毒素、抗毒素不属于细菌代谢产物2.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1)形态结构变异:肺炎链球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反复传代可失去荚膜.(2)菌落变异(3)毒力变异:包括毒力变强或减(4)耐药性变异:长期使用青霉素,目前已有80%以上的金葡菌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三)消毒与灭菌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菌或非致病菌,常用消毒剂有75%酒精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如高压蒸气灭菌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无菌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指不存在活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如外科手术1 .物理消毒与灭菌法(1)热力灭菌:湿热灭菌:煮沸法、高压蒸气灭菌等干热灭菌:干烤法、焚烧法、烧灼法(2)辐射灭菌法:紫外线干扰细菌DNA复制。

(3)过滤除菌法:2. 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消毒剂种类与用途:具体见表11-3 酒精消毒的有效浓度:75%三、细菌与外界环境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通中存在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群,对人体无害,有些对人体有利的正常微生物群条件致病菌: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正常菌群与人体间的平衡关系被破坏,使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也能引起疾病。

其特定条件的变化有例:大肠埃希菌菌群失调: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发生较大变化超出正常范围(菌群失调症)例:大量使用抗菌素引起腹泻医院感染: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感染来源分三种类型:交叉感染:病人间/与医务人间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主要为条件致病菌。

医源性感染:四、细菌的致病性(一)致病菌的致病因素致病性:细菌能引起人体感染的能力,其致病性由细菌的毒力、细菌侵入的数量和侵入门户(感染途径)决定,以及与机体防御功能及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关联。

1.细菌的毒力病原菌的致病能力的强弱称为细菌的毒力。

(1)侵袭力病原菌突破机体某些防御功能,进入机体寄居、生长繁殖和扩散的能力(2)毒素:分外毒素和内毒素外毒素: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能分泌或释放到菌体外,主要有G+产生。

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内毒素:存在于G-的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时才释放外毒素与内毒素主要特点和区别见表11-52.侵入数量侵入数量与病原菌致病力有关,但又与病原菌毒力强弱和机体免疫力高低有关。

3.侵入门户一定毒力和数量的病原菌只有适宜的侵入门户才能使易感者发生感染,但与细菌种类有关。

(二)感染的类型发生与发展1.隐性感染:如结核杆菌感染多为隐性或亚临床感染2.显性感染:显性感染又可分为:(1)急性感染:发病急、病程短,如流脑、霍乱等急性传染病。

(2)慢性感染:病程缓慢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如结核、麻风显性感染按感染部位及性质分为:1)局部感染:2)全身感染:又可分以下几种类型: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不侵入血流,其产生的外毒素侵入血流引起临床中毒症状。

菌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一时性或间断性地侵入血流,但未在血中繁殖,如伤寒早期的菌血症。

败血症: 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要其中生长繁殖,并可通过血流到达机体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症灶,如金葡菌引起脓毒血症葡萄球菌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 G+菌, 80%以上的化脓性疾病(特别体表),均为它所引起。

医务人员的带菌率高达70%以上,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有效,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株高达90%以上1.致病物质: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2.所致疾病:侵袭性疾病:化脓性炎症,局部(疖)或全身但局限毒素性疾病: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症假膜性肠炎:菌群失调症链球菌球形链状排列,G+菌,无鞭毛和芽胞,形成透明质酸的微荚膜致病物质: 毒素:红疹毒素-猩红热毒性酶:透明质酸酶-有利于细菌扩散,造成感染链激酶:与血浆凝固酶相反链道酶:病灶扩散,脓汁稀薄菌体蛋白: M蛋白:抗吞噬,与心肌、肾小球基底膜为共同抗原,可引起心肌炎和肾小球肾炎F蛋白:粘附作用,与致病有关2.所致疾病A群链球菌化脓性疾感染:淋巴管炎,扁桃体炎,蜂窝组织炎;中毒性疾病:猩红热;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甲型链球菌:感染性亚急性心内膜炎,不会引起食物中毒抗O试验:风湿热的辅助诊断防:一般性预防治:彻底用药,防过敏性疾病发生肺炎链球菌:常寄生呼吸道,多数不致病主要致病物质:荚膜所致疾病:大叶性肺炎奈瑟菌属G-双球菌所致疾病:脑膜炎奈瑟菌:流脑;淋病奈瑟菌:淋病(人是唯一宿主)•肠杆菌科一、大肠埃希菌1.正常菌群2.致病:免疫力下降/肠外组织感染(条件致病)3.用于环境、食品和药品细菌学检测细菌总数: <100个/ml饮水,大肠菌数:<3个/1000ml饮水 <5个/100ml果汁二、志贺菌属人类菌痢的病原菌三、沙门菌属致病:肠热症、食物中毒、败血症:粪口传播;血清学检测:肥达试验微生物学检查:第1周血检第2~3周粪检弧菌属一、霍乱弧菌 G-菌,霍乱病原菌(O1、O139) 1.致病物质:霍乱肠毒素 2.致病:剧烈腹泻(粪便呈米泔水样)、呕吐, 3.免疫性:病原体感染后可获得牢固体的免疫二、副溶血性弧菌为嗜盐性菌 1.致病:食物中毒,食入不法洁的海产品所致厌氧性细菌一、破伤风梭菌G+长杆菌,呈鼓槌状,专性厌氧菌 1.致病:破伤风痉挛毒素,溶血毒素, 引起破伤风 2.防治原则: 白百破三联疫苗预防; 对伤口清创扩创; 注射抗毒素(要作皮试); 辅以青霉素抗菌药物治疗破伤风的防治措施:1.一般措施,迅速对伤口清创扩创,防止形成厌氧微环境。

2.特异性预防:对3-6个月的儿童,采用白百破三联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对伤口污染严重而又未经过基础免疫者,可立即注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进行被动免疫。

3.对已发病者,应早期、足量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二、产气荚膜杆菌在牛乳培养剂中培养呈“凶涌发酵”现象致病:气性坏疽(触摸捻发感),食物中毒三、肉毒梭菌致病:肉毒毒素(外毒素),1mg肉毒毒素能杀死2亿只小鼠,毒性为氰化钾一万倍(在外毒素中属于毒性最强的)食物中毒:主要是罐头、香肠、腊肠、豆制品和甜面酱等棒状杆菌属白喉棒状杆菌: G+菌,用亚甲蓝等染色后,可出现与菌体着色不同的“异染颗粒”为本菌重要特征之。

致病:白喉,在口腔等粘膜内可见灰白色假膜,并与粘膜下组织紧密粘连。

主要致病物质:白喉毒素(外毒素)分枝杆菌属一、结核分枝杆菌专性需氧菌,胞内寄生菌,抗酸染色,分裂一代需要18~20小时,细菌培养看结果一般在4周后1.致病:结核(迟发性超敏反应)肺部:原发感染(外源性)继发感染(内源性)肺外感染2.结核菌素试验(OT和PPD)原理:用结核菌素来测定机体能否引起迟发性超敏反应及结核杆菌感染情况的一种试验。

意义:阳性:曾感染过结核杆菌或接种卡介菌成功;强阳性:可能有活动性结核;阴性:未感染过结核或对结核病无免疫力,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使用免疫抑制制(但需排除原发早期感染;老年人;严重结核;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等)二、麻风分技杆菌麻风病的病原体防治原则:全面普查,早期发现和隔离治疗患者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一、放线菌属内源性感染在痰液和脓中检测到硫磺样颗粒有助诊断二、诺卡菌属主泛分布于土壤,外源性感染;吸入性肺部感染、创口化脓性感染动物源性细菌一、布鲁菌属(人畜共患) G-菌,家畜易被感染致病物质:内毒素、荚膜、侵袭性酶人体感染产生菌血症,出现波浪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