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论文
大学生医疗保险论文

大学生医疗保险论文范文一:商业保险下社会医疗保险管理模式研究摘要:本文以国内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合作模式为借鉴,以辽宁社会医疗保险实际运行状况为基点,结合辽宁省商业保险机构的管理资源与优势,提出了未来辽宁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模式。
关键词:商业保险;社会医疗保险;模式一、我国现行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模式简介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医疗保险。
其中城镇职工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由人社部门负责,新农合由卫生部门负责。
由于城镇居民与新农合的保险在基金筹集与运作方式极为相似,我国有地区将两个板块医疗保险合并运行,如浙江嘉兴和江苏常熟,未来随着我国户籍制度的统一和城乡经济一体化经济形成后两种保险制度合并是必然趋势。
为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保障能力,建立多层次的保障体系,完善医疗保险待遇水平,提高医保经办效率,切实保障公民的医疗保障权利。
我国各地陆续在原基础医疗保险制度之上增加补充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目前,在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中商业保险机构参与运作管理的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河南新乡为代表的业务委托管理模式,即将医疗保险业务委托商业保险公司办理,政府向商业保险公司支付服务费用,商业保险公司不承担基金收支风险,是一种管办分离的保险运行机制,这种模式有效利用保险公司专业化、网络化的服务优势,减轻政府办医保的增员增编困境有效提高政府效能,不足之处是缺乏风险共担机制,未能有效利用保险公司的风险防控管理能力。
第二种模式是广东湛江的风险保障模式,即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每年划拨保险资金的15%给合作的商业保险公司购买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共同承担社会医疗保险经营风险,保险公司采取保本微利的经营原则经营社会医疗保险,有效提高了医疗保险管理效率并强化了医疗服务风险管控能力,不足之处是商业保险只局限参与补充医疗保险的运作管理,未能涉足基本医疗保险领域管理。
第三种模式是以平谷为代表的共保联办型,该模式是政府将所有医保基金的50%委托商业保险公司进行商业化管理,双方各承担50%的基本医疗赔付责任。
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医疗保障制度的变化的目的和意义论文

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医疗保障制度的变化的目的和意义论文一、医改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局限医改14年,其改革之路可以用“方向正确、探索实践、历史局限“加以概括其一,确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管理模式,顺利完成从劳保医疗、公费医疗等福利型医疗保障制度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从超越国情的免费医疗到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从政府或企业单方负责下个人权利义务脱节到多方分担责任下的个人权利义务相结合,从医疗服务供给的版块结构到社会化医疗服务,这无疑是正确的改革方向其二,医改的核心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多年来四师积极探索有效的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并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从改革初期的按项目付费到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付费方式总额控制,逐渐将费用风险由经办机构向定点医疗机构转移,从而使医疗机构控制医疗费用的自觉性得以提高,在保障参保人员权益、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和促进医疗机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三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也存在着历史局限性一方面,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对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制度的变革,而今天的“新医改“则涵盖了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孤军向纵深推进的局面无疑具有时代局限性;另一方面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有限、统筹层次低,难以发挥社会保险“大数法则”的优势,加上近几年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负担系数已上升至075,造成个人账户划转总量增幅较快,统筹基金划转总量相应减少、长期影响着职工医保制度健康、平稳运行,二、现行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成就与缺陷(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成就与缺陷从城慎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14年和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施5年的总体情况看,基本医疗保险在体现公平、公正,有效遏制医疗资源的浪费、推动医疗机构改革、保障基本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广大参保人群撑起了一把健康“保护伞一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使师医保覆盖的人群更广,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二是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筹资机制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测算分析。
我国医疗保险研究论文

我国医疗保险研究论文一、数据来源与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时间跨度为年,通过关键词=医疗保险且篇名中含医疗保险,并采用精确匹配进行文献检索,检出有效文献1942篇,为尽可能的提高查准率,通过手工去重,得到1924篇文献。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年代分布、关键词词频、核心作者及单位、期刊来源和基金资助情况等方面对我国医疗保险文献进行计量分析。
通过运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及Excel进行分析。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2.1不同年代论文分布情况年间我国医疗保险相关文献取得明显的发展,总体呈增长趋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年,比率呈小幅波动增长,累积百分率达到25.88%;年,比率有较为明显的增长,且增长较为平稳,累积百分率达到55.51%;,比率有明显的增长,其中在2010年达到最高,达到12.58%,累积百分率达到78.22%,之后呈平稳较快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自国务院1998年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来,新的保险制度在我国全面铺开,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1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3]。
在此可以看出医疗保险文献的增长与我国的医疗保险的政策、法律等有紧密的联系。
2.2论文核心作者分析本文中发文量最多作者的论文数仅为10篇,高出第二名2篇,则Nmax=10,得出M=2.36,取最大整数为3。
所以在该时间段内发表论文在3篇以上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总共有2895名,3篇及以上的有182名,占作者总数的6.29%。
核心作者所著的文献占总文献的28.38%,说明在此领域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2.3作者单位分布情况分析我国医疗保险研究作者群体集中在高校和医疗保险管理和研究机构,其中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发文量最多,分别达到37篇、35篇。
发文量靠前的几所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这些高校科研氛围浓厚、环境良好、信息资源丰富、各领域的人才密集,适宜进行科学研究,详见表2。
医保制度申论作文范文初中

医保制度申论作文范文初中
人民的医保制度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它保障着国民在医疗方面的权益,提供了重要的基本医疗保障。
然而,医保制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医保制度的覆盖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
目前,我国的医保制度主要覆盖城镇职工和部分农村居民。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口无法享受到医保的福利,特别是一些农民工和失业人员。
他们如果得病需要花费大量的医疗费用,但却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进行治疗。
因此,扩大医保制度的覆盖范围对于提高全民的医疗保障水平非常重要。
其次,医保金额和报销比例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虽然现在的医保制度能够对大部分医疗费用进行报销,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比较高的自付部分。
这对于一些特别贫困的人群来说,仍然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提高报销比例和增加医保金额,能够更好地减轻患者的负担,提高医保的实际效果。
此外,医保监管和管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有些医院和医生为了谋取利益,滥用医疗资源,给患者开出不必要的检查项目,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
这是医保制度的一个隐患。
因此,加强医保监管和管理,对于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疗费用的浪费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医保制度在维护国民的医疗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扩大医保覆盖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和医保金额,加强医保监管和管理,是推进医保制度发展
的重要方向。
只有通过这些改革和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医疗保障的目标,让国民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山西省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论文

山西省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研究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1-066-01摘要新医改方案确立了“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并正式实施。
山西省目前虽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仍存在着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特征,城乡医疗保险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些问题亟待改进。
关键词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路径一、山西省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1.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差距仍然较大。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还比较小,仍然有一部分农民没有参加新农合,城镇从业人员还有几类人群参保率还比较低。
2.制度设计上缺乏总体规划安排。
制度设计以不同人群为覆盖对象,险种之间存在筹资水平、保障待遇、财政补助等方面的差异,不仅影响了社会公平,而且容易形成社会矛盾。
3.管理体制不科学。
目前的医疗保险制度是多元分割运行的体制,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劳动保障部门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卫生部门管理,多部门管理造成管理界限混淆、管理效率低的问题,不适应城乡一体化、人口流动性的要求。
4.相关配套措施未完全跟上。
现行城乡二元分治的管理模式导致了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优质的医疗资源和人才涌向了城市,而农村的卫生机构则明显不足。
医疗费用支付机制不科学,尚未建立有效的医疗服务购买机制。
5.制度运行缺乏法律保障。
当前,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相互独立运行,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障法难以形成。
由于各项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不足、独立性较强,从而导致基金流失的风险较大,难以足额征缴保险基金,继而提高医保资金的风险。
二、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的路径选择1.制度普及化的初级阶段。
应彻底打破职业界限,建立一个覆盖所有就业人员的多层次、敞开式的医疗保险制度,坚持“权力与义务对等”原则,主要体现雇主的缴费责任,雇主和就业人员根据各自的承受能力参保缴费,并享受相应的保障待遇。
(1)在推进全民覆盖的具体措施中,要坚持“与户口无关,与需求挂钩”的原则,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与新农合之间建立城乡医疗保障“过渡区”,实行城乡居民参保平等。
医疗保险制度研究论文

医疗保险制度研究论文医疗保险制度是保障民众健康的一项重要社会保障制度,它既是一项公共福利,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实施,对于促进人民健康、提高社会福利、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实践中,各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不尽相同,但都有共同的目标,就是为人民提供医疗保障和卫生保健服务,特别是为那些贫困和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医疗照顾,保障“谁生病谁看病”原则。
医疗保险制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方向、内容、组织等方面进行研究,二是从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效果、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
以下将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研究1. 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方向研究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方向主要包括国家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农民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几种形式。
不同的实施方向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目的是为人群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和卫生保健服务。
在研究方向的理解上,需要关注其实施的历史背景、政策制定背景、现实需求和临床实践等方面,对实施方向进行系统研究,从而确定其实施的目标和路径。
2. 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内容研究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内容包括保险对象、医疗费用、保险金、参保门槛、报销标准等方面。
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需对保险制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找出医疗保险制度的实践性问题,从中找出提高制度的方法和路径,建立更加有利于全民的医疗保险制度。
3. 医疗保险制度的组织形式研究医疗保险制度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金融组织、政府管理和社会参与等。
不同的组织形式对于医疗保险的运行效果和社会影响有着不同的影响。
在研究医疗保险制度的组织形式时需要关注不同组织形式之间的差异,找出不同组织形式的优势和劣势,并且对于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形式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提高保险制度的效率和质量。
二、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效果研究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效果是指保险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保险对象的照顾、对社会的影响、对医疗行业的改善等方面的效果。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沈阳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中最复杂的一项,被称为“世界性难题"。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由于涉及多方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对其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问题。
医疗保障制度总的来说有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和储蓄医疗保险模式四种典型模式,这几种模式各有利弊。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也经历了两个时期——国家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现已初步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
但是,同养老、失业保险相比,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步履为艰,我国目前现行医疗保险体系尚不能实现全民医保,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背景,着眼于我国城镇医疗保险改革的现状,总结了国外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根据当前的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启示,医疗保障AbstractMedical care insuran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cial guarantee system,it is also the complicated item among various insurance systems. So it is called ‘international problem’. The reform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is a complex social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reform,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People are paying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is problem than to others,because it involves the adjustment of multilateral benefits.Looking at the insurance mode worldwide it general has four typical patterns including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commerci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and savings insurance mode, each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fter experienced two periods of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nd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the basic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which combines society’s balance and personal account in cities and towns and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in village in China have just begun. However, it still has a hard and long way to go compared with old-age pension and unemployment insurance.Beginning from the revolution and background of present urban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of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the thesis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reform, and generalizes a series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failure lessons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from abroad. According to our national situation, the thesis propose a policy to perfect the urban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Keywords: system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mode, enlightenment, medical security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I 引言 (1)1 医疗保险制度概述 (2)1.1 医疗保险制度的概念及内容 (2)1.1.1医疗保险制度的概念 (2)1.1.2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2)1.2 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论综述 (2)2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经验介绍 (4)2.1 国外医疗保险模式特点 (4)2.2.1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医疗保险模式 (4)2.2.2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4)2.2.3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5)2.2.4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5)2.2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方向 (6)2.2.1国外医疗保险的主要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疗保障论文(最新推荐8篇)-社会保障论文-社会学论文

医疗保障论文(最新推荐8篇)-社会保障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随着城镇医保改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不断推广和普及,各级医院纷纷在医院内部进行了不断地调整和探索,从机构的设立,制度的建立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对医院的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下面是医疗保障论文8篇,供大家阅读。
医疗保障论文第一篇:农村留守医疗保障法律问题与建议摘要:农村留守作为当代社会弱势群体之一,权利的享有、实现及救济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理论界经过不断探索,在充分考量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覆盖范围广、医疗卫生设施条件有限的现状后,沿着三维的综合思考路径,将传统医疗与商业医疗等多层次医疗保障方式相结合,设计出符合当前农村现状的医疗卫生保障经济模型。
为了缓解农村留守看病难的巨大压力,解决农村留守因病致贫的问题,进一步维护农村留守所享有的医疗保障权利,如何在法律层面上解决当前农村医疗条件及保障措施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农村留守; 医疗保障; 法律制度;1 我国农村留守的医疗保障现状1.1 农村医疗保障的定义美国于1935年签署的《社会保障法》中第一次提到社会保障一词,而后理论界及国际组织将其理解为以社会和国家为责任主体,为提高全体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而提供福利保障的统称,并确认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就经济学理论而言,农村留守医疗保障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商品,兼具医疗服务的外部特征和公共产品的一般特征,指按照《宪法》的规定,立足于充分保障和人格尊严,由国家、集体和个人3方公共筹集资金,以农村留守为服务对象,并依据不同比例进行补偿的所有类型的医疗保障产品。
1.2 我国农村留守医疗保障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为了满足我国维护、履行社会责任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不断探索中制定了一系列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
与此同时,医疗数据库、云共享平台等互联网信息产品逐步进入医疗保障体系,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医疗事业发展,有望建立农村医疗保障数据库,为农村留守的医疗保障奠定政策和技术基础,因此,不断完善农村留守医疗保障法律制度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论文
[摘要]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革,但是仍存在制约整体社会保险体系完善的许多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改革的进程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要求政府及社会各界作出极大的努力。
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国民的医疗保障。
为了实现全民医保,在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又出台了针对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已经从制度上覆盖了城乡全体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大,保障对象由最初的机关事业单位、城镇国有、集体企业职工扩大到包括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全体劳动者乃至全体社会成员。
特别是随着城乡医疗救助的推行和大额医疗保险的推行,劳动者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也找到了支付渠道。
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
有效保障了职工的基本医疗。
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范管理,提高统筹层次,要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要求,通化地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按照“统一参保政策”“统一缴费标准”“统一待遇水平”“统一管理方
式”的原则,实行了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分级管理,定额调剂。
统筹层次的提高有力的促进医疗保障水平,有利于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
可以增强医疗保险待遇的公平性,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社会化管理程度,同时能控制基金支出的风险。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制定统一标准,统一征收、统一管理、统一使用,提高社会保险的整体效能,保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体系中覆盖面最广,作用最频繁的险种。
医疗保险不仅与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及生产力水平有关,还涉及到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和供给。
为了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和正常运转,医疗保险还存在着必要的制度机制,以便对医疗服务的享受着的提供者的行为进行合理引导和控制的问题。
这些都是其他社会保险所没有的。
医疗保险统筹范围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势在必行。
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促进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为初步实现了医疗保障管理职能的归并和统一,逐级建立了医疗保险行政管理和业务经办机构,逐步建立健全了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多数统筹地区配备了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绝大多数地区从制度运行之初就实现了社会化管理服务。
形成了有效制约与激励相结合的医疗保险新机制。
通过建立医疗费用分担机制、医疗服务竞争机制和医疗待遇保障
机制,增强了患者自我保障意识和费用意识,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保证了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由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初步探索建立了医疗消费制约机制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医疗费用浪费现象有所遏制。
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分散化的医疗保险市场结构,造成不同医疗保险基金间统筹缴费和待遇支付方面差异较大,缺乏公平性,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平均疾病风险水平不同,费率有高有低,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
不同统筹地区医疗保险政策差距大,异地就医报销困难,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医保政策,并且待遇也不相同。
一方面造成待遇差异大,同时又造成异地就医报销困难的问题。
由于异地就医的问题,不予报销的情况与不同统筹地区的“三个目录”不一致有关。
集安是一个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医疗水平有限,医疗服务设施短缺的县级市。
随着劳动力的流动和人口转移的加快,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的同时,异地就医人员越来越多。
转移接续困难,特别是进城务工的农民,由于各类保险的项目的界限以及统筹单位的分割,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医疗保险待遇得不到保障。
异地就医已成为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关系到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医疗保险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用较少的费用为老百姓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
”药品的虚高定价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是造成目前医疗费用过高的主要原因。
控制费用是医疗保险的根本问题,这是医疗保险本身无法解决的。
医院以经营
收入为主,追求经济效益成为医院的经营动机。
为了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政府允许医院在药品中获得一定的差价作为补偿。
这就是“以药养医”的由来,也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对医疗保险制度形成了严重的冲击。
医疗保险基金除了要面临人口老龄化、疾病种类增加和医疗技术提高等自然原因带来的费用压力外,还要承受由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配套所带来的考验。
三、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
加快医疗保障制度的立法步伐,为制度的推行提供法律保障。
医疗保险改革会很艰难,需要不断提出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新方法。
在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运行中,主管医疗保险的部门在选择医疗机构时,引入竞争机制。
加大政府对医疗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为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行奠定基础,政府对公立医院或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正确定位,通过补偿机制转变医院“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
对医院提供服务不到位或医疗、收费行为不规范,可由医保部门取消其指定医疗资格;病人也可以选择自己较满意的医院看病治疗。
这样可促使医院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行为、减员增效、降低成本、提供优质服务。
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制度。
彻底解决医药生产和流通领域环节中的问题,扭转药品虚高定价的局面。
要坚决杜绝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行为,杜绝药品虚高定价问题,应遵循市场上最基本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调整好医疗保险供、需、保各方利益。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的医疗制度改革目标。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以有利于人员的流动为出发点,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管理,网络互联,信息共享。
发挥网络、人才、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医保服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尤其是填补异地就医管理方面的空白区域。
有效降低异地就医风险,避免了医患合利伪造和欺诈行为。
利用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技术缩短报销周期,减轻垫付医疗费的压力。
异地就医管理是医保风险管理控制的重要环节。
总之,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革,但是仍存在制约整体社会保险体系完善的许多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改革的进程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要求政府及社会各界作出极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