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无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6文言文基础训练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6文言文基础训练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专题六ꢀ文言文基础训练沿着,顺着开始类桃花源外的人全,都详细拜访打算,计划访求、探求随风飘拂忽然轻快敏捷的样子忧伤穿透顺着、就着赠零数、余数挑选靠近平总共计算神奇用力鼓动翅膀悬挂盘旋飞翔旋风风完全,肯定(是这样)怎么追溯所以自我反思憎恨闭塞(和普通马)一同死等同,一样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要”同“邀”,邀请(1)便要还家()“衡”同“横”,横着(2)左手倚一衡木()“冥”同“溟”,海(3)北冥有鱼((4)学学半()“学”同“敩”,教导))“与”同“举”(5)选贤与能((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同“衹(只)”,只、仅]“食”同“饲”,喂(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见”同“现”)(9)才美不外见((10)系向牛头充炭直()“直”同“值”,价钱)食物味道好新鲜美好开阔敞亮交错相通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和儿女男子的配偶没有出路的境地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要说,更不必说连词,表示任何假设下结论都不会改变不值得留,停留离开不充足;不满(某个数目)住;住的地方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剩下人称代词,我年轻人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表示约数常用作表示许可,可能竟然曾经属于类似代词,这样判断动词用力鼓动翅膀即使愤怒虽然意义味美困惑促进困难增长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大路幼而无父单独,孤单职分,职守将整体变成若干部分,分担,辨别之意归宿返回表反问,怎么安全;安定;安装有时或者对……感到惊异,形容词用作动词向前,名词用作状语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动词做记号,名词用作动词实现,名词用作动词往西,名词作状语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往下,名词作状语靠近、接近,形容词用作动词在空中,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名词作状语感到凄楚,感到寒冷,形容词用作动词用箬篷,名词用作状语戴着高高的帽子,名词用作动词用石青,名词作状语梳着椎形发髻,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子,名词用作动词吃,名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名词用作动词美好的素质,形容词用作名词用马鞭驱赶,名词用作动词使……竭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训练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训练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基础训练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意思:喂养(2)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意思:才能(3)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意思:显现(4)其真无马邪邪同耶,意思:表示疑问,相当于“吗”(5)止有剩骨止同只,意思:只,仅仅(6)曳铁钯钯同耙,意思:钉耙(7)满坐寂然坐同座,意思:座位(8)媵人持汤沃灌灌同盥,意思:洗手(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意思:穿(10)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意思:肢体2.词类活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用作动词,受屈辱)(2)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鞭打,驱使)(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4)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5)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上)(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7)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8)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作动词,打洞)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执经叩问(询问)(2)或遇其叱咄(大声斥责)(3)静以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4)非澹泊无以明志(不追求名利)(5)淫慢则不能励精(过度懈怠)(6)山门圮于河(倒塌)(7)不亦颠乎(颠倒,错误)(8)惊觉欠伸(睡醒)(9)两股战战(哆嗦的样子)4.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平等)C.策之不以其道(方法)D.执策而临之(握)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有仙则名(出名) 无案牍之劳形(劳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B.揽明月(摘取) 斯是陋室(这)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C.鸿儒(大) 调素琴(弹)何陋之有(助词,无实义)D.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无丝竹之乱耳(的)其真不知马也(恐怕)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B.无丝竹之乱耳(嘈杂的音乐)C.无案牍之劳形(桌案上的信件)D.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就成为灵验的(水)]7.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 A.策之不以其道B.安求其能千里也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其真不知马也8.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八年级下文言文基础训练及答案

八年级下文言文基础训练及答案

八年级下文言文基础训练(共27份)单篇训练《桃花源记》1.问今是何世, ,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不复出焉。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4.复行数十步, 。

5.村中闻有此人, 。

6.阡陌交通, 。

7.《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8.《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9.《桃花源记》中通过视觉、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平和的句子是:“, 。

”10.《桃花源记》中从村民穿着的角度描写桃花源的句子是:“, 。

”《桃花源记》一、词语释义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2.复前行,欲穷.其林穷: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俨然:4.见渔人,乃.大惊乃: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咸:6.未果,寻.病终寻:二、句子翻译7.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得分点:阡陌、交通、闻)译文: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得分点:云、妻子、绝境)译文: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得分点:语、不足、为、道) 译文:10.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得分点:良、属)译文:《小石潭记》1.闻水声, ,心乐之。

2.青树翠蔓, , 。

3.近岸, 。

4.潭中鱼可百许头, 。

5. ,影布石上。

6. ,明灭可见。

7.《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句子是:“, 。

”8.《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水的句子是:“, 。

”9.《小石潭记》中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10.《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句子是:“, 。

”《小石潭记》一、词语释义1.水尤.清冽尤:2.日光下澈.澈:3.往来翕忽..翕忽:4.以.其境过清以:5.隶而从.者从:6.心乐.之乐:二、句子翻译7.卷石底以出。

(得分点:卷、以)译文: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得分点:斗、蛇、灭)译文:9.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人教版八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习题及答案《与朱元思书》习题一[基础知识训练](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从流飘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蝉则千转不穷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互相轩邈猛浪若奔任意东西蝉则千转不穷(三)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听觉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8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五)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蝉则千转不穷。

( )①. 欲穷其林。

( )猿则百叫无绝( )②.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③.果如鹤唳云端。

( )(六).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介绍了优美的景色。

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征。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六 文言文基础训练课件 新人教版.pptx

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六 文言文基础训练课件 新人教版.pptx
17
(26)食一食.食之.或不尽能粟尽一其石材((
吃)
同“饲”,喂

(27)能虽安有求千其里能.之千能里.也((能力能够))
(28)策策执.之策.不而以临其之道((动名词词,,用马马鞭鞭驱赶))
(29)足是不故足.学为然外后人知道不也(足.(值得足够) )
18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思。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__新__鲜__美__好____ 今义:__食__物__味__道__好____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古义:__开__阔__敞__亮____ 今义:_乐__观__,__畅__快__,__不__阴__郁__低__沉____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__交__错__相__通_____ 今义:__各__种__运__输__和__邮__电__事__业__的__总__称_____
) )
是鱼之乐.也( 名词,快乐 )
12
全为.岩石以(为.动底词(,动成词为,作)为 )
中轩敞者为.舱( 动词,是 )
(17)为为其.宫名室为.(鲲(动叫词,,叫做作,雕刻) )
化而为.鸟( 动词,成为 )
天不下必为为..公己((
是) 为了 )
13
(18)可高珠可可..二历黍历许数(也(副词动,词大,约可以)
固然 本来
) )
(22)独矜故人、不寡、独.孤亲、其亲独.、,不废独疾者子皆其有子所(养只()老而无子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唯独 )
16
Hale Waihona Puke (23)乱盗自窃云先乱.世贼避而秦不时作(乱.(造反战乱) ) (24)谓是予谓谓..大菊同,(花之叫隐作逸者)也( 认为 ) (25)兴谋水闭波而不不兴.兴(.(起兴起))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六 文言文基础训练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六 文言文基础训练
(9)矜、寡、孤 、独、废疾者 .
幼而无父 ;今义:_________ 孤独 古义:____________
(10)女有归 .
女子出嫁 返回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
(11)是 马也 .
判断动词 古义:_____ 这 ;今义:____________
(12)忍 能对面为盗贼 .
“见”同“现”,显现 (8)才美不外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食”同“饲”,喂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同“值”,价值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芳草鲜美 .. 古义:___________ 鲜艳美丽 ;今义:_______________ 食物味道好 (2)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5)凄 神寒 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6)箬篷 覆之 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_________________ ..
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有才干的人 (10)选贤 与能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 (11)故人不独亲 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12)策 之不以其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专题六 文言文基础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专题六 文言文基础训练

(20)其船背稍夷.( 平 ) (21)通.计.一舟( 总共计算 ) (22)技亦灵.怪.矣哉( 神奇 ) (23)怒.而飞( 用力鼓动翅膀 ) (24)其翼若垂.天之云( 悬挂 ) (2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盘旋飞翔 )(旋风) (26)去以六月息.者也( 风 ) (27)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完全,肯定(是这样) ] (28)安.知鱼之乐( 怎么 )
(29)请循.其本(追溯 ) (30)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所以 ) (31)然后能自.反.也( 自我反思 ) (32)货恶.其弃于地也( 憎恨 ) (33)是故谋闭.而不兴( 闭塞 ) (34)骈.死.于槽枥之间[ (和普通马)一同死 ] (3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同,一样)
2.找出下列句子“中要的”通同假“字邀,”并,解邀释请。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其欲.中穷往其.来林种(作这()代词,代桃花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得其.船(他的,指渔人的) (1)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示选择) 其其..视此下之也谓(乎(代词表,示指推大测鹏,)大概)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的) 其.真无马邪(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1)便要还家(
)
(2)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横着 )
(3)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
(4)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
(5)选贤与能( “与”同“举” )
(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同“衹(只)”,只、仅 ] (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喂 ) (9)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 ) (10)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同“值”,价钱 )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14)差参其差岸.披势拂犬(牙形差.容互词(,动长词短,不交一错))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项复习(八)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含答案解析)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项复习(八)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含答案解析)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项复习(八)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含答案解析)断句: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解释加点词语:1)缘溪行缘:沿着,顺着。

2)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

3)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4)通人才:仅仅、只。

5)豁然开朗:开阔敞亮。

6)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7)阡陌:田间小路。

8)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9)鸡犬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0)悉如外人悉:全,都。

11)并怡然自乐:快乐的样子。

12)答之具:详细。

13)咸来问讯:全,都。

14)遂与外人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15)皆叹惋:感叹。

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17)欣然规往:打算,计划。

18)及郡下:到。

19)诣太守:拜访。

20)欣然规往:打算,计划。

21)寻病终寻:随即,不久。

22)后遂无问津者:渡口。

通假字解释: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古义解释:1)芳草鲜美:古义为新鲜美好,今义为味道好。

2)阡陌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为运输事业。

3)率妻子XXX来此绝境:妻子]古义为妻子儿女,今义为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为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为无出路的境地。

4)无论魏晋:古义为不要说,更不必说,今XXX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为不值得,不必,XXX为不充足,不满。

活用现象: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2)复前行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3)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不同句子中的意思:1)乃乃大惊:于是,就。

乃不知有汉:竟然,居然。

2)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向。

3)舍便舍船,从口入:舍弃。

屋舍俨然:居住的房子。

4)志处处志:打算,计划。

3)为为坻(是)为屿成为)4)其其上下(它的)其上在它上面)5)佁然不动佁然(静止的样子)佁然不前不愿前进的样子)6)往来往来翕忽(来回跑动的样子) 往来穿梭来回走动)7)犬牙差互犬牙差互(错落有致的样子)石阶犬牙交错阶梯错落有致)8)悄怆幽邃悄怆(忧伤的样子)悄怆寂寞孤独忧伤)三、核舟记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桃花源记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每句标三处)(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缘: (2)落英缤纷..缤纷:(3)仿佛..若有光仿佛:(4)才.通人才:(5)豁然开朗..俨然:..开朗:(6)屋舍俨然(7)阡陌..交通:..交通阡陌:(8)阡陌交通(9)鸡犬相闻..相闻: (10)悉.如外人悉:(11)并怡然..自乐怡然:(12)具.答之具:(13)咸.来问讯咸: (14)遂与外人间隔..间隔:(15)皆叹惋..叹惋:(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17)欣然规.往规:(18)及.郡下及:(19)诣.太守诣: (20)欣然规.往规:(21)寻.病终寻: (22)后遂无问津.者津: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4.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芳草鲜美..古义:今义:味道好(2)阡陌交通..古义:今义:运输事业(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 古义:今义:男子的配偶[绝境] 古义:今义:无出路的境地(4)无论..魏晋古义: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不充足,不满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渔人甚异.之异:(2)复前.行前:(3)欲穷.其林穷: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2)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3)舍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4)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5)遂遂.与外人间隔()遂.迷()(6)其欲穷其.林()其.中往来种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既出,得其.船()太守即遣人随其.往()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小石潭记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标四处)(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标三处)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隔篁竹..篁竹:(2)水尤.清冽尤:(3)为坻.坻:(4)为屿.屿:(5)为嵁.嵁:(6)青树翠蔓..翠蔓:(7)佁然..翕忽:..不动佁然:(8)往来翕忽(9)犬牙差互..幽邃悄怆:..差互:(10)悄怆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2)见下见.小潭()明灭可见.()(3)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4)可潭中鱼可.百许头()明灭可.见()(5)环如鸣珮环.()四面竹树环.合()4.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往(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古义: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2)皆若空.游无所依空:(3)日光下澈.澈:(4)斗.折蛇.行斗、蛇:(5)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6)凄.神寒.骨凄,寒:(7)心乐.之乐: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三、核舟记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每句标三处)(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2)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罔不因.势象形因:(2)罔不因势象.形象:(3)尝贻.余核舟一贻:(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5)如有所语.语: (6)其两膝相比.者比:(7)佛印绝类.弥勒类:(8)其船背稍夷.夷:(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诎右臂支船 (2)左手倚一衡木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为为.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3)可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箬篷..覆之箬篷:(2)石青糁.之糁:(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诎:(5)而竖.其左膝竖: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四、《庄子》二则(一)北冥有鱼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每句标三处)(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2)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北冥.有鱼冥:(2)怒.而飞怒:(3)志.怪者也志:(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扶摇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2)为其名为.鲲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化而为.鸟(3)其其.名为鹏其.视下也 (4)而化而.为鸟其.正色邪怒而.飞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两处)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安.知鱼之乐安: (2)固.不知子矣固:(3)全.矣全: (4)请循.其本循: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五、《礼记》二则(一)虽有嘉肴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弗.食弗:(2)虽有至道..至道:(3)教然后知困.困:(4)然后能自反..也自反:(5)学.学半学:3.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虽.有佳肴古义:今义:虽然(2)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主旨(3)教学..相长古义:今义:教书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故曰:教学相长也。

(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二)大道之行也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选.贤与能选:(2)讲信修.睦修:(3)不独亲其亲.亲:(4)不独子其子.子:(5)男有分.分:(6)女有归.归:(7)货恶.其弃于地也恶: (8)谋闭而不兴.兴:(9)盗窃乱贼而不作.作:(10)故外户..而不闭外户: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选贤与能(2)矜、寡、孤、独、废疾者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5)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7)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六、马说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每句标两处)(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2)骈.死于槽枥之间骈:(3)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5)安.求其能千里也安:(6)策.之不以其道策:(7)策之不以其道.道:(8)食之不能尽其材.材:(9)执策而临.之临: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才美不外见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之奴隶人之.手马之.千里者(3)能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4)而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