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采后生理与采后处理技术

合集下载

水果采后处理的科学方法与技巧

水果采后处理的科学方法与技巧

水果采后处理的科学方法与技巧水果是我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味美爽口,而且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

然而,水果采摘下来后,会经历一系列的采后处理程序,以保持其新鲜度和延长保质期。

本文将介绍水果采后处理的科学方法与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处理水果,提高水果的品质和食用体验。

一、采后处理的基本原则1.及时处理:水果采摘后,应尽快进行采后处理,以避免细菌和真菌的感染,同时减少水果的呼吸和水分蒸发。

2.温度控制:水果的处理和储存都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不同种类的水果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大部分水果喜欢在10℃-15℃的温度下保存。

3.湿度调控:适宜的湿度可以帮助水果保持水分,防止皮肤干裂,但湿度过高会导致水果腐烂,因此需要根据水果的品种和特性来调节湿度。

4.气体管理:水果采后会继续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乙烯气体,而过量的乙烯气体会促使水果的成熟和腐烂,因此需要及时排除水果周围的有害气体。

二、水果采后处理的具体方法1.清洗:将采摘下来的水果放入清水中轻轻洗净,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对于脆皮水果如葡萄和草莓,在清洗时应轻柔处理,避免损伤果皮。

2.除皮:对于果皮较厚或有残留农药的水果,可以使用削皮器或刀具去除外皮。

注意操作要轻柔,避免切伤果肉。

3.去核:某些水果如樱桃和杏子有核,我们可以使用果核挖取器或刀具将核去除,方便食用。

4.切片或切块:根据个人喜好和使用需求,可以将水果切成薄片或小块,方便储存或制作果盘。

5.防氧化处理:某些水果容易氧化变色,如苹果和香蕉,可以将它们切开后涂抹少量柠檬汁,柠檬汁中的维生素C有助于防止氧化。

6.分装储存:将处理好的水果装入干净的容器中,尽量选择密封性好的容器,避免外界细菌和空气进入。

7.降温保存:将水果置于适宜的温度下保存,一般来说,常温摆放的水果可以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而需要冷藏的水果则应放入冰箱中保存。

8.及时食用:为了保障水果的新鲜度和口感,尽量在采后处理后的短时间内食用,避免长时间存储。

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进展

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进展

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进展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对于提高果蔬的贮藏寿命、保持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果蔬生产大国,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不仅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发展,还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我国在果蔬采后生理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的研究现状、热点、困境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现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究体系。

目前,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主要涉及以下方面:果蔬采后生理生化机制:研究果蔬在采后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包括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成熟与衰老等过程。

果蔬采后病害控制:针对果蔬采后常见的病害问题,研究有效的防控措施,包括化学保鲜剂、生物保鲜剂等的应用。

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热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不断深入,以下领域成为研究热点:基因组学在果蔬采后生理学中的应用:通过基因组学手段研究果蔬在采后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果蔬的衰老机制,为贮藏保鲜提供理论支持。

代谢组学在果蔬采后生理学中的应用:代谢组学的是生物体受环境刺激或基因改变引起的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将其应用于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有助于揭示果蔬贮藏过程中的代谢变化和营养价值的衰减过程。

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困境与挑战尽管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基础研究薄弱: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果蔬采后生理学的基础研究方面还存在不足,这限制了我们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技术手段缺乏:虽然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新技术为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我国在相关技术手段的应用方面尚存在较大差距。

农业与科教结合不紧密:在农业生产和科教方面,我国果蔬产区和科教单位之间的不够紧密,导致部分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应用。

总体来看,我国果蔬采后生理学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果蔬产品采后采后生理失调

果蔬产品采后采后生理失调

改变贮藏环境的气体成分,可以减少冷害的发生。 对于某些果蔬商品用低浓度02,和高浓度CO2进行气凋贮藏,能有效地减轻冷害,如油梨、葡萄柚、青梅
、黄秋葵、番木瓜,桃、菠萝和小西葫芦等。但气调贮藏也有加重冷害的报道:如黄瓜、石刁柏和灯笼辣椒 等。为此,气调贮藏能否减轻冷害的发生,受果蔬种类、O2和C02浓度、处理时间和贮藏温度等因素决定。
一、低温伤害
➢ 冷害 (chilling injury):植物组织置于低于标准的临界温度但高于其冰点的温度下出现的 生理失调的症状。
➢ 冻害 (freezing injury):冰点以下的低温引起的果蔬产品的伤害。
冷害症状及对冷害的敏感性
一些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植物,由于系统发育处于高温多湿的气候环境中,形成对低温有很敏感的特性, 在生长过程中遇到零上低温,则发生冷害,损失巨大。起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的果实、蔬菜或贮藏器官 (如甘薯的块根),在过低温度下贮藏也会引起冷害。甚至某些原产于温带的果蔬,如苹果中的一些品种,贮 藏不当,同样会遭受冷害。 一般果蔬产品在冷害温度下贮藏,并不立即表现出冷害症状,只有将这些在低温下贮藏的产品转移至20~ 25℃较温暖的环境中,二、三天后冷害症状才会被发展和察觉出来。
➢生理失调 (physiological disorder) ➢病理伤害 (pathological decay)
第一节 采后生理失调
➢ 温度失调 (temperature disorders) ➢ 营养失调 (nutritional disorders) ➢ 呼吸失调 (respiratory disorders) ➢ 其他失调 (miscellaneous disorders)
(五)冷害对其它物质代谢的影响
据报道有些果蔬商品在低温中贮藏,碳水化合物代谢发生了变化,如马铃薯块茎经低温贮藏后,还原糖含量 明显提高,在葡萄柚的果皮中还原糖的含量也随抗冷性的增强而提高.将番茄幼苗在较低夜温下假植,其抗冷性 要比在较高夜温下生长的要强,据分析低温降低了植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但却加速了淀粉转向可溶性糖方向 的水解和诱导转化酶催化蔗糖向还原糖转化.因此,可以认为抗冷性强的品种,及在低温下能生成更多的可溶性 糖有关。

火龙果的采后生理特性

火龙果的采后生理特性

【保鲜知识】火龙果的采后生理特性火龙果的采后生理特性火龙果是近年兴起的一种热带亚热带水果,因其果形优美、颜色鲜亮、风味细腻爽口、香气独特、营养丰富而深受人们喜爱。

目前市场销售的火龙果有三种类型:白火龙果,紫红皮白肉,有细小黑色种子分布其中,鲜食品质一般;红火龙果,红皮红肉,鲜食品质较好;黄火龙果(麒麟果),黄皮白肉,鲜食品质最佳。

火龙果的采收及生理特性采收期的判断火龙果采摘后不会继续后熟,一般在接近完全成熟阶段采摘。

果实成熟常用判断指标为开花后天数和果皮转红或黄的程度。

根据品种和产地不同,开花后最少27-33天可采收;果皮开始转红后7-10天,果顶盖口出现皱缩或轻微裂口时开始采收。

另外还可通过测定果肉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判断采收成度。

采后生理特性火龙果属于不耐贮藏水果,果实含水量高,采后常温下呼吸作用强烈,极易失水皱缩或腐烂而失去商品价值。

根据品种和产地的不同,果实采后适宜存放的温度是5-6℃或8-10℃,低于5℃会发生冷害。

适宜相对湿度为90%左右。

采后保鲜时间为14天或21天,产地不同,耐贮性也不同。

自发气调贮藏研究显示,低温(10℃)下,应用自发气调包装袋贮藏火龙果可以减少果实失水、萎蔫,更好地保持果实的鲜度。

火龙果的生理失调1、冷害症状:火龙果出现冷害后,首先表皮色泽暗红,果叶暗绿;严重时,果皮出现斑点;出库转到室温下会快速腐烂。

果肉呈现晦暗色,严重时中心出现水浸状,风味也出现变化。

冷害的发生:根据果实品种、采收成熟度和产地等的不同,火龙果在5-6℃会发生冷害。

有些品种的火龙果,在7℃下5-7天也会发生冷害。

过早采摘会增加果实对冷害的敏感性。

2、种子发芽在很多水果中,都可能出现种子发芽的情况,这在生理学上称为“胎萌现象”。

正常情况下种子受植物内源激素的控制在果实内处于休眠状态(不发芽),由于外界环境或内在条件变化,使原有控制种子休眠的激素平衡被打破,当果实在适宜种子发芽的温度下就会出现果实内部发芽现象。

[农林牧渔]第九章果蔬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农林牧渔]第九章果蔬采后病害及其防治

第九章果蔬采后病害及其防治果蔬采收以后在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病害称为采后病害。

果蔬采后病害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果蔬本身的生理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病害,称为生理性病害。

为了系统阐述果蔬采后因生理紊乱造成的危害性,本书将冻害、气体伤害等外界不良环境引起的胁迫伤害也一并阐述。

另一类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一、生理性病害及防治生理性病害的症状因病害种类而异,大多是在果蔬表面或内部出现凹陷、褐变、异味、不能正常成熟等,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成长条件及果实采收后贮运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气体环境条件不良而引起。

(一)果蔬缺素症营养物质亏损也会引起果蔬的生理失调。

因为营养元素直接参与细胞的结构和组织的功能,如钙是细胞壁和膜的重要组成部分,缺钙要导致生理失调、褐变和组织崩溃。

苹果苦痘病、番茄花后腐烂和莴苣叶尖灼伤等都与缺钙有关;甜菜缺硼要产生黑心,番茄果实缺钾不能正常后熟。

因此,加强田间管理,做到合理施肥,灌水,采前喷营养元素对防治营养失调非常重要。

同时,采后浸钙对防治苹果的苦痘病也非常有效。

表9-1为部分水果常见生理病害。

表9-1 水果常见生理病害及症状产品生理病害症状苹果梨葡萄柑桔桃李子红玉斑点病褐果病(果心发红)水心病(蜜病)果心崩溃颈腐病,维管束腐烂果皮褐斑贮藏斑褐心病贮藏褐斑贮藏褐斑毛绒病(Woolliness)冷藏伤害以皮孔为中心的表皮斑点在贮藏温度较高时发生果心处褐变果肉出现半透明区域,在贮藏过程中变为褐色贮藏过期的果实果心变褐、变软连接果柄与果心的维管束颜色由褐变黑果皮上的灰色斑转为黑色,贮藏早期发生贮藏期过长果实上的褐色斑果肉中有明显的褐色区域,可发展为空洞白葡萄果皮上出现果皮上褐色凹陷状斑赤褐色,果肉干枯果皮和果肉出现褐色凝胶(二)冷害冷害是指低于细胞组织冰点的温度条件下,农产品因对低温不适产生的生理代谢失调。

冷害不同于冻害,冷害在贮藏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而且经常发生。

采后生理与保鲜

采后生理与保鲜

与呼吸有关的几个概念
3.呼吸热 呼吸过程中产生的、除了维持生命活动以外而 散发到环境中的那部分热量。当大量产品采后堆积 在一起或长途运输缺少通风散热时,由于呼吸热无 法散出,产品自身温度升高,进而刺激呼吸作用, 放出更多的热量,加速产品的腐败和变质。因此, 贮藏中要尽快排出呼吸热。 4.呼吸温度系数 在生理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10度 时呼吸速率与原来温度下呼吸速率的比 值。 它能反映呼吸速率随温度而变化的 程度。 该值越高,说明呼吸速率受温 度影 响越大,贮藏中越要严格控制温度。
呼吸作用与保鲜
呼吸是生命活动的标志,蔬果采收后同化 作用基本停止, 呼吸作用成为新陈代谢的主导, 直接联系其他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影响和制约 着产品的寿命、品质和抗病能力。 1.有氧呼吸 概念: 植物细胞在氧气参与下,把某些复 杂的有机物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水+二氧化 碳),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是呼吸的主要方式,主要有糖酵 解、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等。有氧呼吸 产生的能量中46%以生物形式贮藏起来,以为 其他代谢活动提供能量。其余54%的能量则以 呼吸热的形式释放到体外。
(4)果蔬的种类、品种、成熟度:果蔬水分蒸腾主要是通过 表皮层上的气孔和皮孔等自然孔道进行,极少量是通过表 皮直接扩散蒸腾。气孔蒸发的速度比表皮蒸发快得多。 对 于不同的种类、品种和成熟度的果蔬,他们的气孔、皮孔 和表皮层的结构不同,因此失水的快慢不同。 叶菜极易萎 蔫是因为叶片是同化器官,叶片上气孔多,保护组织差, 成长的叶片中90%的水分是通过气孔蒸发的。 许多果蔬和 贮藏器官只有皮孔而无气孔,皮孔是一些老化了的、排列 紧凑的木栓化表皮细胞形成的狭长开口,它不能关闭,皮 孔使内层组织的细胞间隙直接与外界接触连通,从而加速 水分蒸发。皮孔通常存在根、茎、果实上,因此它们水分 蒸发的速度就取决于皮孔的数量、大小 和蜡层的性质。梨和金冠苹果容易失水 是因为它们的果皮上皮孔数目多,果实 失重率与果面上皮孔覆盖率成正比,而 角质层的厚度并不是影响失水的主要因素。 (5)除组织结构外,新陈代谢也影响产 品蒸散速度,呼吸强度高、代谢旺盛 的组织失水也较快。

4.1果蔬的采收及采后商品化处理

4.1果蔬的采收及采后商品化处理
有些种类的果实,成熟时果柄与果枝间产生离层,稍一振动果实就会脱落。
离层形成时是果实品质较好的成熟度,此时应及时采收,否者果实会大量脱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6)主要化学物质的含量
果蔬的主要化学物质如糖、淀粉、有机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以作为衡量品质和成熟度的标志。
可溶性固形物中主要是糖分,其含量高标志着含糖量高、成熟度高。
具体采收方法应根据果蔬产品的各类而定,如:
柑橘、葡萄等的果柄与枝条不易分离,需用果剪采收;
柑橘果蒂易被拉伤,多用复剪法进行采收,即先将果实从树上剪下,再将果柄齐萼片剪平;
苹果和梨成熟时,果梗与果枝间产生离层,采收时以手掌将果实向上一托,果实即可自然脱落;
桃、杏等果实成熟后果肉特别柔软,容易造成伤害,人工采收时应剪平指甲或戴上手套,小心用手掌托住果实,左右轻轻摇动使其脱落;
糖酸比:总含糖量与总酸量的比值;
固酸比:可溶性固形物与总酸量的比值。
四川甜橙采收时以固酸比10:1,糖酸比8:1作为最低采收成熟度的标准;
苹果和梨糖酸比为30:1时采收,果实品质风味好。
柠檬应该在含酸量最高时采收。
糖和淀粉含量也常作为判断蔬菜成熟度的指标。
青豌豆、甜玉米、菜豆都是适用幼嫩组织,糖含量高、淀粉含量低时风味品质好,糖转变为淀粉则组织老化。
未成熟果实的果皮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
随着果实的成熟,叶绿素逐渐降解,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色素逐渐合成,使果实成熟特有的颜色显现出来。
(2)饱和程度和硬度
通常未成熟的果实硬度较大,达到一定成熟度时才变得柔软多汁;
如番茄、辣椒、苹果、梨等要求在果实有一定硬度时采收。
例外:枇杷果实木质化。
蔬菜一般不测硬度,用饱和程度来表示其发育状况:

1-MCP对火龙果果实采后生理特性的影响

1-MCP对火龙果果实采后生理特性的影响
用 咔唑 比色 法 J 。 12 4 数 据 处理 .. 软件 。 数 据 采 用 E cl0 7软 件 进 行 xe 0 2
1 11 品种 供试材料为 白肉火龙果新品种晶红 .. 龙( y c es n a s , 自贵州省果树科学研究 H l e u ud t ) 采 or u 所火 龙果 生产 示范 园 , 树龄 5年生 。
1 2 试 验方 法 .
从图 1 出, 看 火龙果 贮 藏期 间 , 处理 的果 实 2种 硬 度 均表 现 为逐 渐下 降 趋势 ,一 P处 理后 期 减 缓 1MC
了果实硬度下降。火龙果果实贮藏 0— 2d 1 C 1 ,一 P M 处 理和 C K果 实 硬度 的 变化 规 律 基本 一 致 ; 藏 1 贮 2 3 ,一 P处 理 果 实 的硬 度 下 降 速 率 比 C 的 0d 1MC K
( uzo riIs tt, uzo uyn 5 0 6 C ia G i uFut ntueG i uG i g 0 0 , hn) h i h a 5
Ab ta t: efut f ig o go g e p ty a eywi ht eh,weofmiae t - P td ee e t nfut ad es sr c Th ri o Jn h n ln ,an w iaav r t t w ief s s i h l r u gtdwi 1MC t su yt f cso ih r n s , h o h r rs iain itn i eprto ne st y,POD n a dCAT atvt , G n E n y t ciiy c ne t f ou l e t n n ou l etna ddi u steal cii P a dP e zmai a t t,o tn lbep ci a dislbep ci n s s h l y c v os n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龙果采后生理与采后处理技术
我场火龙果将于7月中旬陆续上市,做好火龙果采后生理研究与采后保鲜处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我所目前不具备相应研究条件,通过查询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查询国内目前相应研究,现将相应材料整理如下:
一、采摘
果皮开始转红后7-10天,果顶盖口出现皱缩或轻微裂口时开始采收。

采收时,要求必须在上午9点前采摘完,以维持火龙果体内较低的体温,延长贮藏期。

同时采摘应由果梗部分剪下并附带部分茎肉,带有果梗的果实比较耐贮藏,同时避免碰撞挤压,以免造成机械损伤。

二、不同采收期对火龙果品质的影响
贵州省果树研究所通过对未成熟期(花后21天)、可采成熟期(花后28天)、食用成熟期(花后30天)、生理成熟期(花后33天)的果实品质研究发现:火龙果的采收期是影响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采收成熟度越高,火龙果采收时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越大。

未成熟期和可采成熟期两种成熟度采收时无食用价值,放置在室内达到成熟时口感较淡,综合品质较差。

食用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两种成熟度的火龙果采收后适合鲜食,食用成熟期采收的火龙果适合长距离运输,生理成熟期采收的火龙果适合产地销售。

三、火龙果的贮藏特性
火龙果属于非呼吸高峰型果实,采后在自然条件下极易失水和腐烂,不耐贮藏。

采收的果实,常温贮藏3天鳞片出现黄化、萎蔫现象;贮藏7天果实失重率达5.14%,火龙果果皮出现明显皱缩现象,且鳞片萎蔫严重;贮藏12天时果实失重率达7.44%,部分鳞片基部和果脐开始腐烂,腐烂率达11.11%。

火龙果在常温贮藏过程中,理化品质发生一系列变化: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可滴定酸、Vc、粗纤维、粗蛋白含量下降,水分含量和ph升高。

一般情况下,8月采收的果实常温下可贮藏7天,11月采收的果实常温下能贮藏11天。

四、火龙果常温贮藏保鲜方法
对于我场部分职工无法通过通过恒温冷库进行保鲜的职工,我们建议通过1.0ug/L1-MCP+2%Cacl2+2%壳聚糖复合保鲜剂处理或1.0ug/L1-MCP熏蒸、2%壳聚糖涂膜单一防护后放置在阴凉湿润的地方,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火龙果贮藏期。

五、冷库贮藏保鲜技术
火龙果的采后贮藏方式对火龙果保鲜期及品质有很大影响。

到目前为止,火龙果主要贮藏方法还是冷藏。

低温贮藏可有效降低火龙果呼吸作用、抑制相关酶活性和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王彬等研究表明,用1.0ug/L1-MCP+2%Cacl2+2%壳聚糖复合保鲜剂处理后,在(10±0.5)℃恒温冷库贮藏,显著延缓火龙果贮藏期的品质劣变。

同时王彬等研究结果表明,火龙果在温度4-8℃、湿度85%-95%中冷藏,保质期在20-25天,在5℃低温下,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中可贮藏40天。

但因有研究表明5℃为火龙果冷害临界点,当温度低于5℃是易导致火龙果产生冷害,从而丧失火龙果商品性,失去贮藏价值。

我们有理由相信,采用1.0ug/L1-MCP+2%Cacl2+2%壳聚糖复合保鲜剂处理后,在8-10℃恒温冷库贮藏是目前最佳的冷藏保鲜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延长火龙果贮藏期应该通过以下三点得以实现:
一、选择采摘达到食用成熟期的火龙果供应南昌深圳农贸
批发市场;选择采摘达到生理成熟期的火龙果供应本地市场
二、做好火龙果采摘标准化和对采摘时间的要求,进一步降低火龙果体温和呼吸作用强度,达到从源头延长贮藏期的目标
三、通过单一或复合保鲜剂的使用和恒温冷库的使用,进一步确保贮藏期的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