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南方凤凰台生物二轮(江苏专版)重难大题集训六

合集下载

2020南方凤凰台生物二轮(江苏专版)专题四 核心1

2020南方凤凰台生物二轮(江苏专版)专题四   核心1

专题四生物的遗传核心1遗传的物质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 (2019·浙江选考)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B. 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C. 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D. 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2. (2019·南京二模)下图是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A代表噬菌体侵染细菌、B代表噬菌体空壳、C代表大肠杆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需含32P的无机盐B. 若要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需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做对照C. 保温时间延长会提高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成功率,使上清液中放射性的比例下降D.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大肠杆菌为噬菌体繁殖提供了所有条件3. (2019·扬泰南淮徐宿连二模)下图是用32P标记噬菌体并侵染细菌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用32P标记噬菌体→②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③搅拌、离心→④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A. 过程①32P标记的是噬菌体外壳的磷脂分子和内部的DNA分子B. 过程②应短时保温,有利于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 过程③离心的目的是析出噬菌体外壳,使被感染的大肠杆菌沉淀D. 过程④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说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4. (2019·扬州期末)M13丝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单链闭合的环状DNA,由此可以推断( )A. M13的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B. M13的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外壳的场所C. M13的DNA复制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D. 可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M13以标记蛋白质5. (2019·扬泰南淮徐宿连三模)将大肠杆菌在含15NH4Cl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使DNA的两条单链均含15N,再转移到含14NH4Cl的新培养基中培养。

2020高考生物江苏专用提分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核心题型突破 题型2

2020高考生物江苏专用提分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八 核心题型突破 题型2

题型2文字信息类选择题文字信息题是用大段文字描述一个背景材料知识,常常是与生物前沿、科技发展等有关的内容,题干通常较长,逻辑比较复杂,题型新颖、材料陌生、构思别致、思维量大。

解题时也提倡读两遍,先通过快速阅读完成信息的筛选,画出关键词,然后细读,找出其中蕴藏的生物学原理和相互关系,能进行文图转化的进行转化,使复杂的内容简单直观,便于分析。

美洲热带的切叶蚁只吃它们用叶子碎片“种”出来的真菌A;真菌B会攻击并毀坏切叶蚁的菌圃;—种生活在切叶蚁身上的放线菌能产生抑制真菌B生长的抗生素;这种放线菌主要靠切叶蚁独特的腺体分泌物生存。

根据上述信息,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切叶蚁单一的食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生物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C.切叶蚁和真菌B的种群数量相互制约D.切叶蚁和放线菌互惠互利,共同进化答案 B解+析快速阅读,可知题干中描述了四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切叶蚁、真菌A、真菌B、放线菌。

进一步分析可知四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可以判断,A、C、D项是正确的;生物群落包括该地区所有的生物,而题干中只有切叶蚁、真菌A、真菌B、放线菌等少数生物,B错误。

1.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

用姜黄素(分子式:C21H20O6)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肿瘤干细胞含有控制ABCG2蛋白的基因,而癌细胞中没有②姜黄素进出肿瘤干细胞和癌细胞均需要消耗A TP③在癌细胞中BAX蛋白和ABCG2蛋白的作用相互拮抗④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D解+析人体内所有细胞内的基因都相同,所以癌细胞内也有控制ABCG2蛋白的基因,①错误;细胞的增殖需要消耗能量,用姜黄素治疗癌症时,肿瘤干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ABCG2蛋白能主动有效地排出姜黄素,说明肿瘤干细胞在ABCG2蛋白作用下排出姜黄素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A TP是直接能源物质,②正确;BAX蛋白为凋亡蛋白,与细胞凋亡有关,ABCG2蛋白是肿瘤干细胞膜上排出姜黄素的载体蛋白,二者不具有拮抗作用,③错误;姜黄素能诱发癌细胞凋亡,而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④正确。

(江苏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增分策略(一)选择题6大题型专训

(江苏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增分策略(一)选择题6大题型专训

增分策略(一)选择题6大题型专训一、选择题1.酶、激素、抗体是人体内重要的物质。

如图所示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3、4分别表示蛋白质、激素、抗体B.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D.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解析:选B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部分激素是蛋白质,抗体是蛋白质,所以图示中的2为蛋白质、3为酶、1为激素、4为抗体;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浆细胞既能产生抗体,也能产生酶;人体内的激素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

2.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下图表示的是( )选项表示内容甲乙丙A 碳元素的流向消费者CO2库生产者B 内环境成分的关系血浆淋巴组织液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甲状腺垂体解析:选A 依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逐项分析:若甲为消费者,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到CO2库,CO2库中的CO2又可以通过生产者(丙)的光合作用固定到有机物中,消费者通过摄食,碳元素又可进入消费者;若甲为血浆,根据题中的箭头指向分析乙不可能为淋巴;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丙)中的能量不可能被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用;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甲、乙、丙依次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3.人类性染色体XY一部分是同源的(右图中Ⅰ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右图中Ⅱ­1、Ⅱ­2片段)。

下列遗传图谱中(●、■分别代表患病女性和患病男性)所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图中Ⅱ­2片段的是( )解析:选C 图中Ⅱ­2片段是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其上的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该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只能通过父亲传给儿子。

4.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15N标记丙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而游离的核糖体无放射性B.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C.给水稻提供14CO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有可能出现14C2H5OHD.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182O,呼出的CO2也可能含有18O解析:选A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和游离的核糖体上都能合成蛋白质,因此两者都会有放射性。

南方凤凰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 生物与环境

南方凤凰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 生物与环境

------精品文档!值得拥有!------选择题专项训练生物与环境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与生态系统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寄生生物的存在会影响被寄生生物的生存,从而降低生物多样性B. 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用于生物自身有机物的合成C. 森林植物分层分布,下层光照较弱,生长于下层的植物定向变异为喜阴植物D. 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既发生在生物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2. 某生态养殖大棚内,水草丛中栖息着螃蟹,水面上有浮床,其间栽培的某种绿叶蔬菜在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

同时大棚里还栽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

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能量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B. 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 浮床遮光能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可防止水华发生D. 螃蟹、蔬菜、黄瓜组成了生物群落,并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3. 下表是研究人员在三年内对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四个物种的数量进行多次调查------值得收藏!!珍贵文档------------精品文档!值得拥有!------丁D. 丙 B. 甲乙 C. A.群落随着时间推移进行的有规律的变化叫演替。

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中,正4. )确的是(河流堵塞形成沼泽的过程中,原有的生物群落消失了,这是初生演替A.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使物种多样性增加,光能利用率提高B. 次生演替一般是在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后的地方开始的,因为环境恶劣,所C. 以要比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中,因为乔木高大,能更好地利用阳光,所以一直占有D.优势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能通过各种渠道蔓延扩散,并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5. 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其生存环境的营养结构如右图所示。

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福寿螺属于第二营养级,它急剧增多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天敌A.B. 外来入侵物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2条食物链,占个营养级的生物有蛇和植食昆虫4C. 图中共有------值得收藏!!珍贵文档------------精品文档!值得拥有!------D. 图中若每只幼螺从5 g长到150 g,则至少要消耗水稻725 g6. 某森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数量与类群逐月变化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2020南方凤凰台生物二轮(江苏专版)重难大题集训五

2020南方凤凰台生物二轮(江苏专版)重难大题集训五

重难大题集训五生物与环境1. (2019·南通一模)10月下旬到第二年5月初为我国南方双季稻的种植区冬闲期。

为提高双季稻产量及稻田的经济产出,科研人员在冬闲期稻田中分别种植紫云英和油菜,紫云英是一种豆科植物,根系中有大量固氮菌存在。

紫云英盛花期全株翻耕还田、油菜籽粒收获后秸秆切碎还田。

下图1是在早、晚稻成熟期对土壤取样,并在实验室测得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碳能力的相对值,图2是晚稻收获后测得的土壤有机碳总量,下表是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水稻产量。

请回答:图1图2不同处理模式下水稻产量(单位:kg·hm-2)稻季早稻晚稻紫云英8 230 8 160油菜8 035 7 680对照7 875 7 745(1)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大多数土壤微生物属于,土壤微生物还可能属于。

(2)本研究的“对照”应是。

(3)图1结果表明,冬闲期种植两种植物均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能力,这是因为秸秆还田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

微生物分解作用为水稻生长提供。

(4)图2结果表明,种植紫云英的土壤中有机碳积累量比较高,结合图1分析,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5)根据图2和表格可知,种植油菜的土壤中有较多的有机碳积累,但该模式下晚稻增产效果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种植油菜的土壤中。

有同学提出“种植紫云英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但不一定比种植油菜获得的经济效益高”,试提出一种设想以提高“紫云英—双季稻”种植模式经济效益:。

2. (2019·南京、盐城二模)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因为N、P等无机污染引起了藻类的大量繁殖,研究人员拟采用生物控制技术进行防治,对该生态系统的有机碳生产率及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乙(1)在湖泊中包括很多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测定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在湖泊中,随着水深的变化,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

(2)图甲显示:5、7月份0.2 m处有机碳的生产量很高,但0.6 m以下水深有机碳生产率较低,主要原因是。

2020高考生物江苏专用提分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热点题型6 Word版含答案

2020高考生物江苏专用提分大二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遗传、变异与进化 热点题型6 Word版含答案

(2016·全国Ⅰ,32)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

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

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_______________。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答案(1)不能(2)实验1:杂交组合:♀灰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代中所有的雌蝇都表现为灰体,雄蝇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实验2:杂交组合:♀黄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代中所有的雌蝇都表现为灰体,雄蝇都表现为黄体。

解析(1)常染色体杂合子测交情况下也符合题干中的比例,故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既不能判断控制黄体的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也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表现为隐性。

(2)设控制灰体的基因为A,控制黄体的基因为a,假定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同学甲的实验中,亲本黄体雄果蝇基因型为X a Y,而杂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分离比为1∶1∶1∶1,则亲本灰体雌果蝇为杂合子,即X A X a。

作遗传图解,得到F1的基因型如下:P:X A X a×X a Y灰雌黄雄↓F1:X A X a X a X a X A Y X a Y灰雌黄雌灰雄黄雄1∶1∶1∶ 1F1果蝇中杂交方式共有4种。

其中,灰体雌蝇和黄体雄蝇杂交组合与亲本相同,由(1)可知灰体雌蝇与黄体雄蝇杂交组合无法证明同学乙的结论。

而黄体雌蝇与黄体雄蝇杂交组合中,子代均为黄体,无性状分离,亦无法证明同学乙的结论。

高中生物重点强化训练六含解析苏教版

高中生物重点强化训练六含解析苏教版

重点强化训练(六)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

下列关于进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拉马克科学地解释了进化的原因B。

达尔文从丰富的事实出发,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C.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抗生素可刺激细菌,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D.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了遗传变异的本质【解析】选B。

拉马克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生物进化学说,其“用进废退”学说不能科学地解释进化的原因,A错误;达尔文从丰富的事实出发,通过对大量化石和标本的研究,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B正确;按照拉马克的观点,抗生素可刺激细菌,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C错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未揭示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D错误.2。

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原理的是()A。

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B。

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C。

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D.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解析】选C。

A项中强调环境的变化是物种产生变化的原因,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进行了选择;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说明鹿和狼相互选择,生存下来的类型经过一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自特征的种群,这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人们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但仍然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3.从胚胎发生上看,人的上肢、猫的前肢、鲸的鳍、蝙蝠的翼手都是由胚胎时期的前肢芽发育而来的,但出现了不同的适应结构。

这一现象为进化提供了()A。

比较胚胎学证据B。

比较解剖学证据C。

生物化学证据D。

古生物学证据【解析】选B。

人的上肢、猫的前肢、鲸的鳍、蝙蝠的翼手都是同源器官,因此这一现象为进化提供了比较解剖学证据。

2020届 二轮 细胞生命历程 专题卷 (江苏版)

2020届 二轮 细胞生命历程 专题卷 (江苏版)

2020届二轮细胞生命历程专题卷(江苏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1.科学家在研究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周期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5N—TdR),用32P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2P—UdR),把两种核苷酸在细胞里被利用的速率绘成如图所示曲线。

已知蚕豆有丝分裂周期大约为20 h。

下列对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b点时,细胞正在大量合成RNAB.d点时,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大值C.ce阶段,细胞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D.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分裂期时间不超过6 h答案 B b点时UdR被大量利用,说明此时细胞大量合成RNA,A正确;d点到e点,TdR仍被利用,说明该阶段仍合成DNA,e点时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大值,B错误;基因突变最容易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即ce段,C正确;如图分裂间期超过14 h,结合题干中“蚕豆有丝分裂周期大约为20 h”,则分裂期时间不超过6 h,D正确。

2.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用家鸽肝脏制作的临时装片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甲中染色体组数最多,便于观察染色体形态B.DNA复制所导致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细胞乙C.交叉互换会导致细胞丁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不同D.细胞丙和戊中细胞核结构及染色体形态变化相反答案 D 图中甲细胞染色体数目清晰,为有丝分裂的中期,便于观察染色体形态,染色体组数最多时为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乙处于分裂间期,此时DNA复制会导致DNA数目加倍,不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家鸽肝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C错误;细胞丙为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核膜、核仁逐渐消失,戊为有丝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逐渐变为染色质,D正确。

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答案 B 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长,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远多于处于中期的细胞数目,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他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B正确;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因此无法观察到,C错误;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无法观察到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大题集训六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1. (2019·盐城三模)利用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β-胡萝卜素的三孢布拉霉负菌,未突变菌不能在含有一定浓度的β- 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菌体随β-胡萝卜素含量增加从黄色加深至橙红色。

下图甲为选育及提取获得β- 胡萝卜素的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选出高产突变菌种,还应在培养基中添加,从用途上分析,该培养基类型
是。

在接入菌种前,应对培养基进行,以避免杂菌污染。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②接种操作后,培养的平板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

该同学所用接种工具是;由于,所以培养基上只有少数菌能生长形成菌落。

(3)进行③过程时,应选取色的菌落接种至液体培养基,进行该过程的目的是。

经过程⑥浓缩后,可用法对色素分离并鉴定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

2. (2019·徐州考前模拟)锈去津是一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且在土壤中不易降解。

为修复被其污染的土壤,某研究小组按下图选育能降解锈去津的细菌(目的菌)。

已知锈去津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锈去津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

请回答:
(1)为获取目的菌,图中A~C均为的选择培养基,A~C培养的目是。

(2)若右图为所测得的A~C瓶中三类细菌的最大密度,则甲类细
菌密度迅速降低的主要原因
是。

图中从C瓶将细菌接
种到固体培养基常用的接种工具是,涂布前必须对
其进行,涂布后需将培养皿倒置于
中培养一段时间。

(3)固体培养基接种前是不透明的,原因是,其中菌落即为目的菌落。

3. (2019·南京三模)刚果红能够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可用其鉴定纤维素分解菌。

某研究小组将滤纸埋在土壤中,30天后从滤纸上取6g土壤样品加入30mL生理盐水中溶解,得到了富有纤维素分解菌的菌原液,并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稀释菌原液:为确定合适的稀释倍数,小组成员取1mL菌原液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操作,在统计菌落时,发现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40个,则每毫升菌原液中的细菌数大约为个。

(2)培养基的准备:在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过程中,完成加水、装锅、加热排气、保温保压适当时间后,切断热源,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 ,打开排气阀,旋开固定螺栓,开盖,才可以取出灭菌的培养基等物品。

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倒平板,在培养基凝固之前加入灭菌的刚果红,从功能上来看,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培养基中碳源主要是。

(3)接种与观察:在无菌条件下,用取0.1mL稀释后的菌悬液进行下图1中所示的操作,室温放置23min后倒置于恒温箱中培养,室温放置23min的目的是。

培养过程中定期观察菌落特征和透明圈的大小,图2中D/d的值越,表示该菌对纤维素分解能力越强。

甲乙
图1
图2
4. (2019·扬州一模)“手机上的细菌比马桶上的还多?”央视和北京卫视的记者都做实验对手机和马桶上的细菌数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需制备培养基,制备培养基的操作顺序是。

(用下列字母和箭头排序)
a. 倒平板
b. 计算
c. 溶化
d. 称量
e. 灭菌
(2)根据图中结果可知,两电视台展示的实验均采用法进行接种,该方法使用的接种工具是。

(3)通过观察菌落的(至少写两项)等特征,可知手机和马桶上都存在多种微生物。

(4)两电视台实验操作无误且完全一致,但报道结果截然不同,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5)实验员按图中方法取样,测定某手机屏幕的细菌数量,从10 mL菌悬液中取出1 mL,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5、36和37,则该手机屏幕的细菌数为个·cm-2。

该方法计数的结果往往比实际结果偏(选填“高”或“低”)。

5. (2019·苏锡常镇二模)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但酵母菌对泡菜的风味和品质也有着重要影响,为研究泡菜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和pH变化,科研人员选用3份泡菜“老盐水”Y1、Y2、Y3和新鲜萝卜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完善下列实验过程并分析回答:
(1)制作泡菜:
40%“老盐水”和60%饮用水

原料→清洗→晒干→切分→称量→装坛→→发酵→成品

配料(食盐、花椒、辣椒、生姜、冰糖、白酒)
(2)酵母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无菌操作下每天取泡菜盐水25 mL,加入mL无菌水中,将样品稀释十倍,再依次稀释成102、103、104、105倍稀释液,分别接种涂布,置于28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h,观察菌落特征,并选取培养基上的
用于DNA分子鉴定。

(3)菌落计数和盐水中的pH测定:
选取便于计数的培养基对不同种酵母菌的菌落分别计数,用此方法计数和直接在显微镜下计数菌体相比,得到的数值往往偏小,原因
有、。

同时,每天用精密pH计测定盐水中的pH。

(4)结果分析:
实验持续15天,部分实验结果如下:
原样老盐水样品
发酵时间:天012345679111315
泡萝卜Y1 5.975.985.755.585.765.685.615.625.013.813.583.30 Y2 3.253.513.523.493.273.193.063.072.942.892.862.85 Y3 3.683.823.673.413.173.163.083.112.982.922.912.88
①发酵后期,膜璞毕赤酵母数量减少,甚至消失,从种间竞争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
是。

②采用Y1老盐水泡制萝卜10 天后,泡菜表面出现白膜(俗称“生花”),这可能与Y1发酵液中后期
较多有关,其存在时间较长的原因可能是。

6. (2019·南通二模)反硝化细菌能将硝态氮(如N O3-)转化为氮气(2N O3-+10e-+12H+→N2+6H2O),广泛用于污水处理。

科研人员开展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和固定化研究,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

请回答:
步骤1菌株初筛、纯化和鉴定:将1 g活性污泥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各取50 μL稀释液均匀涂布到含有溴麝香草酚蓝(BTB)的初筛培养基上(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弱酸性溶液中呈黄色,弱碱性溶液中呈蓝色,
中性溶液中呈绿色,初筛培养基呈绿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获得单菌落,再进行纯化和遗传鉴定。

步骤2制备固定化细菌:配制海藻酸钠等溶液并灭菌。

在无菌条件下制备固定化小球,用无菌水冲洗并保存。

步骤3不同C/N(碳氮比)对反硝化效率的影响研究:配制不同C/N的培养液,每种培养液分两组,分别加100粒固定化小球和0.8 mL的菌液,在30℃下振荡培养48 h后,测定培养液中N O3-的去除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1)步骤1中,初筛培养基中的氮源应是。

在细菌培养过程中,需要放置未接种的培养基一起培养,其目的是。

培养结束时,选择的目标菌落周围应呈色。

(2)步骤2中,海藻酸钠等溶液的灭菌方法是。

制作的凝胶球不宜过大,否则会使小球的
减小,影响小球内外物质交换,进而影响反硝化效率。

(3)步骤3中,若每个固定化小球包埋的细菌数量为1.9×106个,则实验接种的菌液中反硝化细菌的密度约为个·mL-1(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会使细菌的反硝化效率略有下降,可能的原因
是。

(4)用反硝化细菌进行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时需要向污水中加入少量淀粉。

结合实验结果分析,添加淀粉的主要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