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研究技术
发育生物学-绪论

利用生物材料、细胞和生长因子 等,构建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 组织或器官,用于研究发育过程 和疾病机制。
动物模型和人类疾病研究
动物模型
利用实验动物模拟人类发育过程和疾 病状态,研究相关基因和信号通路的 功能和调控机制。
人类疾病研究
利用临床样本和数据库等资源,研究 发育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 疗策略。同时,结合动物模型进行药 物筛选和治疗方案优化。
研究范围
包括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涉及从分子到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各个层次的发育过程。
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发育生物学起源于19世纪末的胚胎学, 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 的兴起,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 交叉学科。
研究现状
目前发育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表达调 控、细胞信号传导、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发 育缺陷与疾病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但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和挑战。
04
胚胎发生与发育
受精和卵裂
受精过程
01
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包括精子入卵、卵子激活和原核形成等步
骤。
卵裂方式
02
受精卵经过连续多次分裂,形成多细胞胚胎的过程,主要有完
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两种方式。
卵裂球的特点
03
卵裂球具有细胞质均等分配、细胞核位于中央、细胞间连接紧
密等特点。
胚胎分化和器官形成
胚胎分化的概念
如PCR、RT-PCR、基因克隆和测序等,用于研 究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基因编辑技术
如CRISPR-Cas9等,用于对特定基因进行定点编 辑,研究基因功能。
3
蛋白质组学技术
如质谱分析、蛋白质芯片等,用于研究蛋白质的 组成、结构和功能。
发育生物学

入。
03
组织器官的发生与再生
组织器官的发生过程与机制
01
02
03
胚胎发生
描述从受精卵到形成完整 胚胎的过程,包括细胞分 裂、分化以及组织器官原 基的形成。
组织器官的特化
在胚胎发生过程中,细胞 逐渐特化形成具有特定形 态和功能的组织器官,如 心脏、肝脏、肾脏等。
基因调控
组织器官的发生受到基因 的精确调控,包括转录因 子、信号通路以及表观遗 传学机制等。
探索生物进化机制
发育生物学研究有助于探索生物进化 的机制和规律,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 实验依据。
02
细胞分化与胚胎发育
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
01 基因表达的调控
通过转录因子和表观遗传修饰等方式,调控基因 的表达,从而实现细胞类型的特异性。
02 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
细胞外信号通过膜受体和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 影响细胞的分化和命运决定。
卵子。
生殖细胞的成熟与受精
精子的成熟与获能
精子在附睾中成熟并获得 受精能力,包括形态变化、 运动能力增强和获得穿透 卵子透明带的能力。
卵子的成熟与排卵
卵子在卵巢中成熟,经历 减数分裂并排出第一极体, 随后被排出卵巢进入输卵 管等待受精。
受精过程
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中相 遇并结合,完成受精过程, 形成受精卵。
发育生物学
目录
• 绪论 • 细胞分化与胚胎发育 • 组织器官的发生与再生 • 生殖细胞的发生与成熟 • 发育异常的遗传与进化 • 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方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发育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发 育过程中,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增殖与分化、组 织器官形成与功能等方面的科学。
生殖细胞异常与不育不孕
发育生物学的前沿技术研究

发育生物学的前沿技术研究发育生物学是研究生命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学科,它关注着动植物发育和生长的各种现象、过程和机制。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涌现出了许多前沿的技术,为解决该学科的难点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些发育生物学的前沿技术研究。
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利用CRISPR/Cas9系统来精准地切除或插入某一段基因,以达到对基因组的修改。
发育生物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修剪生物体中的部分基因,以研究其在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
这种技术大大拓展了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范围,也为修复或治疗某些遗传基因缺失或疾病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2. 单细胞转录组学单细胞转录组学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可以对一个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图谱进行研究,从而了解细胞的特异性和功能。
这项技术在发育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科学家破译细胞分化的过程和细胞命运的产生,以及研究基因和环境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同时,基于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受精卵和胚胎发育过程,揭示生命现象更深层次和复杂性的本质。
3. 动态成像技术动态成像技术是一种研究生物内部活动的新手段,它通过影像化技术将生物体内部的生命活动、病理过程和分子结构的变化直观、细致地呈现出来。
在发育生物学中,通过动态成像技术可以非侵入性地观察胚胎发育过程,准确地了解生物体的形态变化和器官成分的构成。
此外,利用双光子激光显微镜等技术,还可以对生物体的微观结构和代谢方式等进行研究,在揭示生命活动机制和解决生物学难题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4. 细胞重编程技术细胞重编程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将成熟细胞再致力于分化状态,重回干细胞的状态。
这项技术在发育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用来研究生物体的分化、细胞命运和器官形成等问题。
同时,这种技术对再生医学、药物研发、基因编辑、疾病建模等方面也具有重大价值。
发育生物学-绪论

Homeosis(同源异形): transformation of one body part into another. Such mutation and the responsible genes are called homeotic mutation (同源异形突变) and homeotic genes (同源异形 基因).
5.三胚层的分化高度规律性
第三节 发育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一、胚胎学理论建立的历史
(1)后成论(epigenesis)
• 胚胎是由于卵内含有胚胎发育的基本力量
,通过后天的逐渐演变形成的 ,即一切器
官都有由简单到复杂的形成过程。
• 代表人物:C.F. Wolff (1733-1794)
•பைடு நூலகம்(2)先成论(preformation,公元17th—18 th)
总之,发育生物学的前途是无限广阔
的,它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已引起科
学家的 密切关注和浓厚兴趣,因此
发育生物学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前沿
学科和热门学科之一。
胚胎为保证正常发育,可以产生胚胎细胞位置
的移动和重排。
1、Mosaic development 19世纪80年代,Weismann提出了mosaic development学说:合子中的大量特殊因子在细胞分裂中 不均等分配,导致了不同细胞向不同命运的发育。
2、 Regulative Development
第四节
发育生物学模式生物
概念
对某些生物的研究具有帮助我们理解生命世界一般 规律的意义,这些生物被称为“模式生物”
特点
1)其生理特征能够代表生物界的某一大类群 2)容易获得并易于在实验室内饲养、繁殖 3)容易进行实验操作,特别是遗传学分析
发育生物学——精选推荐

发育生物学1、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意义。
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发育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本质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衰老和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过程发展的机制。
同时,也研究物种群体发生的机制。
发育生物学是研究发育过程与现象的机制,即探讨发育的本质。
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任务:研究受精卵怎样发育成生物有机体的过程与机制。
即一个单细胞受精卵,如何通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产生有机体的所有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细胞,这些细胞又如何通过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构建各种组织和器官,建成一个有机体并完成各种发育过程。
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意义:发育生物学既是重要的基础生命科学,其研究成果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解决人口、健康、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物资源的利用都有着重要意义。
1)、为临床医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2)提高人类整体素质;3)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4)为胜任生物学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2、动物发育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
1)、严格的时间和空间的次序性:遗传程序的控制和有机体的各种细胞协同作用的结果。
2)、发育过程中涉及多种生命现象:如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迁移、细胞凋亡、生长、衰老和死亡等。
3)、发育有两个主要功能:①产生细胞的多样性,并使各种细胞在本世代有机体中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的次序性。
胚胎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器官和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称为图式形成。
②通过繁殖产生新一代的个体,使世代连续。
4)、个体发育的主要阶段:受精(精卵融合)→卵裂→囊胚→原肠胚形成→神经胚形成→器官的形成→幼体生长(发育和变态)→成体→细胞衰老死亡→个体发育终止即死亡。
5).三胚层的分化高度规律性:外胚层分化为表皮和神经系统;内胚层分化为消化管的上皮和消化腺;中胚层分化为心、肾、性腺、结缔组织及血细胞等。
3、明确嵌合型发育、调整型发育和胚胎诱导的概念。
镶嵌型发育: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镶嵌型发育。
发育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绪论•发育是遗传信息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顺序表达的结果。
发育具有严格的次序性,发育并不是个别基因的表达,而是众多基因表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和配合。
•发育生物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生物体发育的遗传程序及其调控机制。
后成论与先成论的持久论争希腊哲学家Aristotle在公元前第4世纪在对鸡胚和一些无脊椎动物胚胎观察后提出胚胎发育的两种假设:Preformation:生物个体的一切组成部分都早就存在于胚胎中,各个部分随着胚胎的发育而长大。
Epigenesis: 在胚胎的发育过程中,各种结构是逐渐形成的。
Part 5. Investigative Techniques一、常规发育生物学研究技术显微技术活样品的精细结构组织切片技术胚胎内部结构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与蛋白质的表达原位杂交技术特定mRNA的表达显微操作技术基因功能报道基因技术不易检测的基因表达细胞标记技术细胞谱系染料细胞标记荧光细胞标记细胞移植二、发育遗传学技术⏹正向遗传学手段通过大规模随机诱变,产生发育异常的突变个体,再寻找突变基因。
⏹反向遗传学手段通过功能丧失或功能获得方法对已知基因进行功能研究。
1.正向遗传学技术诱变筛选技术、插入诱变筛选、突变基因的克隆2. 反向遗传学技术基因敲除技术、条件基因敲除技术、干扰技术、显性技术、转基因技术、克隆化分析第一章细胞命运的的决定一、细胞定型和分化从单个全能的受精卵产生各种类型细胞的发育过程叫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
已分化的细胞不但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合成特异的产物,而且行使特异的功能。
定型(commitment)。
Slack(1991)建议将定型分为特化(specification)和决定(个时相。
胚胎细胞的定型有两种主要方式:•第一种方式的细胞定型是通过胞质隔离(cytoplasmic segregation)来实现的。
卵裂时,受精细胞,细胞命运的决定与临近的细胞无关。
发育生物学前沿研究与技术进展

发育生物学前沿研究与技术进展发育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如何形成和发育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单细胞生物如细菌、酵母等,还包括多细胞生物如植物、动物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领域的相互渗透,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不断得到拓展和改进,这也为更深入地理解生命本质和探索未知的奥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一、代表性研究成果1. 发现体细胞被重新编程成为干细胞的机制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各种类型细胞的能力,因此在组织再生和疾病治疗等多个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而最初发现的干细胞来源——胚胎干细胞,由于存在伦理争议和实用性方面的限制,使得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更广泛的干细胞来源。
其中,最具前景的就是将人类的体细胞经过某种方式重新编程成为干细胞。
2007 年,日本研究人员山中伸弥和英国研究人员托马斯·约翰·怀特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探索体细胞向干细胞的再编程机制,他们发现,在克隆繁殖实验中,将体细胞转移至无细胞卵细胞中,就可以得到具有干细胞能力的细胞。
这一发现揭示了正常细胞在体内的惊人可塑性,并为探索疾病防治和组织工程学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2. 揭示胚胎发育相关的基因调控机制胚胎发育是生物体从受精到成熟的重要阶段,其细胞分化过程由一系列基因表达网络调控。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技术等手段,发现存在大量涉及胚胎发育的基因,如母源性全基因组重编程和父源性基因印记调控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影响基因调控因子的机制,尤其是与非编码RNA(ncRNA)相关的机制。
ncRNA是指不会翻译成蛋白质的RNA分子,能够通过转录后调控转录,从而发挥上游调控作用。
目前,ncRNA极有可能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前沿,为找到基因调控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手段。
二、代表性技术进展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准地对基因进行修改,目前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可以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全新的方式,也可以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

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发育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从受精卵快速发育到成体的全过程的科学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并探讨这些进展对我们理解生命的奥秘以及促进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所带来的意义。
一、发育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进展1.基因调控网络的研究:发育生物学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调控基因表达以实现组织和器官的特定发育。
近年来,利用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手段,科学家们不断揭示了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
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生物发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单细胞测序技术的突破:在过去,研究生物发育常常受到细胞异质性的限制。
然而,近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为研究生物发育中细胞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提供了新的方式。
这种技术的突破将有助于揭示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类型的形成和分化机制。
3.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CRISPR-Cas9技术的应用使得基因编辑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这种技术的发展不仅扩展了我们对发育生物学的实验模型,还为我们深入研究基因在发育过程中的各种作用提供了有力工具。
二、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发现1.器官发育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不同生物模型的研究,科学家们逐渐发现了很多关键的因素对器官发育至关重要。
例如,Wnt、Hedgehog 和Notch等信号通路在器官发育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2.器官再生的潜力:一些动物具有惊人的再生能力,这为我们研究器官发育和再生提供了重要线索。
例如,一些腮鳃动物可以完全再生失去的组织和器官,这使得科学家们对再生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为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3.发育异常与疾病关联的发现:很多疾病如肿瘤和罕见遗传病都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相关。
通过研究这些发育异常,科学家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机制,还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三、发育生物学的应用前景1.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深入研究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机制,可以为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的研究提供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ansgenic technique
1) 将外源基因注射到受 精卵的细胞核中, 缺点 是无法控制外源基因的 插入情况, 只能通过后 代检查DNA。 2) 将外源基因转化到ES 中,同gene knockout 3) 小鼠杂交。
发育遗传学技术
• 反向遗传学技术:
通过抑制性因子抑制目的基因的功能
示踪基因:GFP和LacZ基因
染料细胞标记
荧光细胞标记
细胞移植
DNA/蛋白芯片
目的:高通量筛选不同胚胎细胞或组织中基因/
蛋白表达图谱,获得不同时期或组织差异表达的 基因或蛋白。
分类:
• DNA chip • Protein chip • microRNA chip
应用DNA microarrays 研究基因表达
插入诱变筛选
利用转座子(transposon)或病 毒载体做诱变剂。果蝇中为P-因 子,可以随即插入基因组中,并 可以在基因组中移动,包括特殊 序列和转座酶,后代生殖细胞中 ,转座酶就会诱导P-因子在基因 中随即转座造成基因突变。
突变基因的克隆
突变体获得后,克隆引起该突变的基因
• 插入突变:利用P-因子序列作为探针,从突变体目的:观察胚胎的内部组织学结构
分类:
• 石蜡组织切片:石蜡包埋,切片机切片 • 冷冻切片:低温包埋剂包埋,低温切片机切片,对样 品中核酸的保存较好,但切片的质量差。
分子生物学技术
目的:检测目的基因或蛋白质在某一发育 时期或特定组织中的表达 分类:
•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DNA amplification •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NA 定量
DNA插入诱变法
由含 GFP 基因的反转录病毒插入引起突变
正常胚胎 突变胚胎
X 基因
GFP 基因
完整的 X 基因使胚胎正常发育
X 基因被 GFP 基因破坏后胚胎异常发育
DNA插入诱变法
反转录病毒插入引起的突变的鉴定
病毒注射 F0 WT
F1
F2
大规模诱变筛选
突变后的表型改变: • 致死性 • 功能丧失:最常见。突变后的蛋白质比野生 型活性差;某一蛋白质完全失活的突变为无效 突变 (null mutation) • 功能获得:如某些受体突变后活化
胚胎细胞中,如运用细胞标记技术对胚胎早期卵 裂球分化命运图谱的研究。在小鼠和果蝇中常用 于转基因分析。
细胞标记物分类:
早期:活体染料如尼罗蓝或中性红,不能标记胚胎内部组织 现在:细胞外-亲脂性荧光染料如DiI/Dio,不适于组织切片
细胞内-荧光标记葡聚糖和HRP,需显微注射,通过荧光 显微镜或组织化学方法进行定位。
基因类型? 影响途径? 底物?
影响器官? 胞内分布及靶位?
空间结构?
发育遗传学技术
发育生物学基本任务之一:
研究基因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
• 正向遗传学技术:大规模随机诱变,产生发育 异常的突变个体,然后再寻找突变的基因。 1. 大规模诱变筛选; 2. 插入诱变筛选;
3. 突变基因的克隆;
从自然或人工突变体中分离鉴定控制发育的基因
分类:
•
光学(optical)显微镜:
•
•
体视显微镜: 组织分离用
荧光显微镜:
显微镜技术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laser confocal):荧光标记,对 胚胎或细胞中的特定蛋白质或mRNA的分布进行定性 或定量研究;图像采集的效果很好;细胞或组织的三 维重塑 (reconstructing)
组织切片技术
中筛选出含P-因子的克隆,从而确定其插入点及被阻断
的基因。 • 化学诱变或射线突变:定位克隆 (positional cloning)—根据目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基因分 离的。通过分析突变位点与已知分子标记的连锁关系来 确定突变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常用的分子标记包括单核 苷酸多态性 (SNPs)。
Dectection: autoradiography,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enzyme-substrate reaction
原位探测基因表达
原位探测基因表达
Distribution of mRNA for the growth factor Vg-1 in the amphibian egg. In situ hybridization with a radioactive probe. (yellow signals)
发育生物学研究技术
常用发育生物学研究技术简介
• 显微镜技术 (成像imaging); • 组织切片技术 (经典解剖形态学morphology);
• 生化分子生物学;
• 原位杂交技术 (in situ hybridization);
• 显微注射;
• 报告基因技术;
• 细胞标记技术;
显微镜技术
目的:观察胚胎个体
发育遗传学技术
• 反向遗传学技术:
其它手段:
1. 显性抑制 (dominant negative): 通过过量表达显性抑制 型蛋白 (是通过某种修饰或加工,可以抑制野生型蛋白功能 的缺陷型蛋白) 以阻断内源蛋白的活性,研究其功能的方法 。如将某些信号传导受体的膜内区域缺失等。
2. 基因捕获 (gene trap) 与增强子捕获 (enhancer trap):
或功能获得 (gain of function) 实验,研究胚胎个
体所产生的表型而分析目的基因的功能。
基因修饰
1. 基因敲除;
2. 条件基因敲除;
3. 转基因;
Constructing knockout mice
获得携带有特定基因 突变个体的技术,研 究基因在发育中功能 的重要方法。 1) 构建用于基因重 组的突变基因结构 2) 重组基因导入胚 胎干细胞 (ES) 3) 注射ES入胚胎中 以获得杂合性小鼠 4) 小鼠杂交获得纯 合体小鼠并进行表型 分析。
自发突变 (spontaneous mutation)
Recessive mutation (纯合体状态) /Dominant (杂合体状态) /semidominant
自发突变 (spontaneouse mutation)
semi-dominant mutation (半显性突变)
从自然或人工突变体中分离鉴定控制发育的基因
GFP pA
利用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克隆新的基因
利用DNA与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鉴定可与蛋白质结合的DNA序列 分离靶蛋白质,(可采用gel-shift assay) 克隆靶蛋白的表达基因。
分离时空特异性表达基因的方法 利用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酵 母 双 杂 交 法
显微注射及细胞标记技术 目的:将外源DNA、RNA或标记物等导入早期
常用报道基因分类:
• 绿色荧光蛋白 (GFP): 分布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 lacZ基因: 编码 β-半乳糖苷酶, 用特异底物显色研究其产物分布 • 荧光素酶 (luciferase): 常用体外基因表达活性分析,近年开始 体内研究
启动子活性检测法 表达载体的构建:Promoter/enhancers
• RT-PCR/Northern blotting: mRNA expression
• Western blotting: protein expression • 免疫共沉淀 (Co-IP):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orthern Blotting Analysis
从自然或人工突变体中分离鉴定控制发育的基因
获得突变体的方法
自然群体中的突变体; 化学诱变剂处理,如亚硝基-乙脲-乙亚硝基脲
(N-nitroso-N-ethylurea ethylnitrosourea, ENU);
外源DNA插入法,如DNA注射、病毒感染、转座
子利用等;
X-射线或 r-射线照射
化学诱变法
斑马鱼上ENU化学突变研究的成就(1996)
德国 Tubingen 美国 Harvard 初选突变体总数 保存的突变体总数 已确认的不同基因数 4264 1163 372 2383 695 220
大规模诱变筛选
通过射线或化学 诱变剂处理父本 个体,在其生殖 系细胞中产生随 机突变,然后与 wild-type母本个 体杂交,F1个体 中可能携带有基 因突变。F1与野 生型,F2 (50% 杂合突变体)群体 内杂交,F3 (25%)可出现纯 合突变个体,发 育异常
原位探测基因表达
mRNA的检测
利用原位杂交技术研究基因表达的时空谱
FISH 探测基因表达
报道基因 (reporter gene) 技术
目的:用于启动子/增强子的分析研究。采用一些产
物易于检测的基因(报道基因)与待研究的表达调控序列 串联,通过转基因技术导入胚胎体内,分析报道基因产 物的表达来研究目的片断的转录调节活性。
是一种报道基因转基因技术,用于获得在某些组织中特异性 表达的基因。如报道基因转入体内,如附近有内源性增强子 ,就可启动报道基因的启动子激活。
Gene expressing guiding development
When and where particular genes are active Intact embryos or sections of embryos
In situ hybrid: probesradioactive isotope, fluorescence tag or an enzyme
1. RNA干扰;
2. 吗啉代寡聚核苷酸 (MO): 利用反义寡聚核苷
酸抑制特定mRNA (5’-UTR) 的翻译而阻断目的基
因功能的方法。主要应用在斑马鱼和爪蟾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