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第4课时)教学设计(新)
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言虚词(第1课时)教

文言言虚词教学目标:1、明确把握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在文言文阅读及高考中的重要地位2、积累文言虚词的各个义项和用法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应试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准确把握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考纲分析2015年的《考试大纲》明确有15个: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
“在文中的用法”,就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
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
第一课时1、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图穷而匕见连词,表承接“来”“就”;(2)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连词,表并列“和”“并且”;(3)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连词,表转折“却”;(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而且”;(5)盛以锦囊,负而前驱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6)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连词,表因果“因而”;(7)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代词,通“尔”,“你”“你的”;2、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单独用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哉”“也”。
译作“为什么”“什么原因”。
(2)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3)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用作定语。
译作“什么”“哪”。
(4)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用作状语,常表示反问。
译作“为什么”“怎么”。
(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副词: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词前。
译作“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6)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何如”即“如何”,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
译作“怎么样”“什么样”。
(7)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1.信(准确)忠于原文,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语言
从高考的特点通畅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
3.雅(雅致)语言简明、优美、富有文采
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
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 信、达、雅
(《草书大王》) 【答案】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个好句子,要来笔迅速写下来, 笔在整张纸上像龙蛇一样飞舞。
密室逃脱 • 1、明确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1、明确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 。 • 2、温故知新,通过课内文言句子的翻译练习,掌握翻译技巧,提
高文言翻译能力。 3、通过训练验证方法技巧的可操作性,举 一反三,从而增强 对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答案】适逢金国左将军完颜昌加紧围困楚州,通守贾敦诗打算 交出城投降,宣抚使杜充命令赵立率领部下前往支援。
文言文“ 六字翻译法” :
(1)吾尝终日而思矣。 有音些节单词音词在现代已不使用,应替换双 (2)距关,毋内诸侯。 通假字 (3)沛公居山东时。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等
(4)吾从而师之。 活用的词语
从六里。
虚词:乃 通假字:广从 点虚词——乃、
(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
信也。 乙卷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
2021
闻。
(1)每纵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多义实词:忿、信 句式:状语后置 多义实词:覆视、矜、状
多义实词:每、辄、引去
其、若等;重点 句式——特殊句 式、固定句式。 ③总有个别陌生
二是字字落实,以 直译为主,以 意译 为辅
链接高考
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第3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第三课时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
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
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
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
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假设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
〞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
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
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某某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
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
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那么东向图大功,不胜那么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
〞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
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
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4. 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代理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婴:环绕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薄:削弱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乘:追逐5. 以下句子中,全部说明朱昭坚决主X抗敌的一组是〔3分〕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④妻子不可为贼污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⑥昭跃马从缺城出A. ①②④B. ①③⑥C. ②⑤⑥D. ③④⑤6.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
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言虚词(第2课时)教

第二课时11、解释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依靠、凭借”;(2)因击沛公于坐。
“趁着,趁此”;(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经由”;(4)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因为,由于”;(5)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因而”;12、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1)乃设九宾礼于庭。
“在,从,到”;(2)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在……方面,从……中”;(3)业精于勤、荒于嬉。
“由于”;(4)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向,对,对于”;(5)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被”;(6)燕王欲结于君。
“与,跟,同”;(7)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比”。
13、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1)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表疑问;(2)与尔三矢。
动词,给予;(3)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动词,亲近;(4)恐年岁之不吾与。
动词,等待;(5)当与秦相较。
介词,同、跟;(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连词,和、与。
14、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副词,就是、乃;(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连词,就、那么,表承接;(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连词,假使、如果,表假设;(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连词,就,表并列;(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连词,却、可是,表转折让步;15、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动词“到……去”;(2)奉之弥繁。
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指示代词“这”;(4)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中间“的”;(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8)顷之,烟炎张天。
用在时间副词后,补足音节;(9)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提前的标志。
强化训练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不如因.而厚遇之振声激荡,伺者因.此觉知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今者.出,未辞也 C.⎩⎪⎨⎪⎧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答案】D【解析】连词,和、同。
(完整版)高三文言文翻译二轮复习教案

③箪食壶浆,以迎王师。(3分)
抓关键词语:箪、师
要善于借助:如:箪(借助字形判断);箪食壶浆(借助语法结构推断)
(4)总结规律:文言文翻译步骤二——善于借助,巧解疑难。
借助字音、字形判断;借助成语(词语)判断;借助课内文言知识积累;借助上下语境推断;借助语法结构推断……
参考答案: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就出去洗东西和取水,常常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的家里打井时,他告诉别人说:“我打井得一人。”有的人听了他的话然后转述道:“丁氏打井得一人。”国人谈论这件事,宋国的国君听到了者件事。他就派人去问姓丁的。姓丁的回答说:“得一个人使用,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听话听成这样,不如不听。
•3.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一、课堂导入
•1.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2.知识重温——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1)提问: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
•第一: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 ____ _____
•第二:字字落实,以_____为主,以_____为辅
字字落实包括:实词翻译要准确,虚词翻译明白,句式翻译要恰当,语气翻译要妥帖
(2)提问: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①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②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3)讨论:一些同学在拟参考答案时出现错误了,反映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
遇到疑难的解决办法----要善于借助积累:
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第2课时)教学设计不分版本

广东省天河区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第2课时)教学设计不分版本第二课时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
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
假设家或无食,那么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
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
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
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
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日:“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原平乃拜而受之。
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
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波坠沟。
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
邻曲惭愧,无复取者。
又以种瓜为业。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娃俱因,岂可减溉田乏水,以通运瓜之船。
〞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
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假设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太守王僧朗察孝廉,不就。
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
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愍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妊辞。
〞原平日:“府君假设以吾义行邪,那么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假设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巴。
〞终不肯纳。
百年妻亦辞不受。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 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禀:赐与。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板块文言文阅读专题四文言翻译重点突破教师用书

专题四文言翻译重点突破——译句信达雅,轻松得高分【考情调研】文言语句翻译中的关键点:一是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二是重要的文言虚词,即《考试大纲》中规定的 18 个常见文言虚词;三是文言句式,即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四是词类活用,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第一节考题回顾练——二轮复习,定向为要[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
”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
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曰:“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
孰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
”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曰:“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
”钦若惊惧不敢辞。
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
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
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
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
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
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
如许通和,即当遣使。
”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
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
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
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4文言翻译课件

【典例5】 (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立(指传主赵立)遣人诣朝廷告急。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 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乃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救楚。高宗 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虽古名将无以逾之。”以书 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选自《宋史·赵立传》) 通假字:趣________ 讫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一般要“用……”“在……”“像……” 的词语。
(3) 名 词 、 动 词 和 形 容 词 的 使 动 、 意 动 用 法 , 可 译 为 “ 使 ……( 动 词 )” 或 “ 以 …… 为 ……”( 或 “ 认 为 …… 是……”)。
(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必须在其后加上相应的名 词(人或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 偏义复词:复仇 死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译文:窦群性情狠毒暴戾,喜欢复仇,碰到事情不考虑
五、准识通假字——找出本字再翻译 通假字虽然不常出现在翻译中,但是准确识别并翻译到 位是翻译的一种重要能力。能否译出通假字的本字本义,关 键在识别。 1.按通假字字面意思来解释明显不合逻辑 在翻译一个文言实词的时候,如果按照它的字面意思来 解释,发现明显有悖于整个句子的逻辑或句意,那么它极有 可能是通假字。 2.明确词性,抓住搭配找通假 当一个文言实词就其字面的词性来讲,不能与其前后的 句子成分很好地搭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该字为通假字。
【典例4】 阅读下面的文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
窦群性狠戾,颇复恩雠,临事不顾生死。是时征入,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时9.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完成文后题目。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1)用“/”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而先后心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2)①你教我驾驭车马,没有把本领全教完啊?②而您不管是领先还是落后,您的心思都在我这里,您还有什么心思去调整马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了。
【参考译文】赵襄王向善于驾驭车马的人王子期学习,学习不久之后就与王子期进行比赛,赵襄王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
赵襄王说:“你教我驾驭车马,没有把本领全教完啊?”王子期回答说:“本领全部都教给你了,只是你使用得不恰当。
但凡驾驭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
现在国君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
其实驾车比赛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掉在后面。
而您不管是领先还是落后,您的心思都在我这里,您还有什么心思去调整马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了。
”10.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完成文后题目。
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
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
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
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弟遽释之。
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
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
(1)用“/”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飞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2)①这是益鸟,吃害虫,而且会飞到南方去过冬,你怎么能长久地饲养它呢?②弟弟恋恋不舍,但是看到小燕子的神态非常悲哀,于是就把它放出笼子了。
【参考译文】我弟弟喜欢鸟,每天都想得到一只小鸟。
今年春天,有燕子从南方来,整天衔泥,在我家的屋檐下筑巢,它们工作得非常辛苦。
不久,听到啾啾的声音,原来小燕子已经破壳而出了。
一天,有一只小燕子掉在屋外,弟弟把它捡起来,非常高兴,将它装进笼子饲养。
母亲知道了,说:“这是益鸟,吃害虫,而且会飞到南方去过冬,你怎么能长久地饲养它呢?”母亲催促弟弟马上把小燕子放掉。
弟弟恋恋不舍,但是看到小燕子的神态非常悲哀,于是就把它放出笼子了。
小燕子飞回了巢,和它的家人们和睦欢乐地在一起。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
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
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
”桓郎者,桓范也。
妇云:“无忧,桓必劝入。
”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
”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
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
许因谓曰:“妇有四德①,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
然士有百行②,君有几?”许云:“皆备。
”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
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③收.之。
其妇出诫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④’,臣之乡人,臣所知也。
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
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
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无豫诸儿事。
”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
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
”儿从之。
会反,以状对,卒免。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有删改) 注:①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②百行:指各种好的品行。
③虎贲(bēn):官名,负责侍卫君主和保卫王宫。
④举尔所知:语出《论语·子路》,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怎么样去识别优秀人才并把他们提拔上来,孔子便说了上面这句话。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果语.许云语:告诉B.便捉裾停.之停:挽留C.魏明帝遣虎贲收.之收:收取D.后徙.居墓所徙:迁移【答案】C【解析】收:逮捕。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阮家既嫁丑女与.卿②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 B.⎩⎪⎨⎪⎧ ①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②多用其.乡里 C.⎩⎪⎨⎪⎧①夫百行以德为.首②许允为.晋景王所诛 D.⎩⎪⎨⎪⎧ ①若.不称职,臣受其罪②若.才流及父【答案】D【解析】A 项,①介词,给;②连词,和。
B 项,①第三人称代词,他;②表第三人称领属关系,他的。
C 项,①作为;②与“所”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
D 项,都是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许允妇“见识卓越”、“善于判断”的一组是( )①无忧,桓必劝入 ②新妇所乏唯容尔 ③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 ④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⑤作粟粥待 ⑥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A .①③④B .②⑤⑥C .①④⑤D .②③⑥【答案】C【解析】②③两句是许允妇针对许允嫌弃自己容貌奇丑、不愿入洞房所作的辩解之辞,应为表现许允妇有辩才、应变能力强。
排除这两句,可得出正确答案为C 。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了许允妇,新婚行完交拜礼方才知道许允妇相貌奇丑,因此竟然不肯再入洞房。
在朋友桓范的劝说之下,许允改变了思想,接受了她。
B .许允担任吏部郎的时候,选用官员大多是自己熟悉的同乡,魏明帝知道后派卫队将其逮捕,许允在许允妇的告诫之下,据理力争,终得无罪释放。
C .许允被晋景王杀害一事早在许允妇意料之中,许允门生奔走相告之际,许允妇神色不变,镇定自若,照旧织布。
D .许允被害后,许允妇认为自己的儿子才能不及许允,不用担心他们的安危,但她在钟会前来探看之际,仍叮嘱儿子们如何妥善应对。
【答案】A【解析】许允改变思想,并非只因朋友桓范的劝说,更因许允妇巧言辩解。
10.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段断句。
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新妇所乏唯容尔。
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2)①新妇所缺少的只是容貌罢了。
可是读书人应该有各种好品行,您有几种?②你们虽然都不错,(可是)才能都不大,可以怎么想就怎么和他谈,这样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参考译文】许允的妻子是阮卫尉的女儿,阮德如的妹妹,长相特别丑。
新婚行完交拜礼,许允不再进新房,家里人都十分忧心。
正好有位客人来看望许允,新娘便叫婢女去打听是谁,婢女回报:“是桓郎。
”桓郎就是桓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