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六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合集下载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原理简介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原理简介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原理简介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基于比尔定律(Beer-Lambert Law)。

比尔定律是光学领域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质溶液中吸光度与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比尔定律,物质溶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中物质的浓度(C)和光程(l)满足以下关系式:A=εCl其中,ε是吸光度系数,表示单位浓度和单位光程的条件下的吸光度增加量。

该系数与物质的特性有关,是确定物质吸光度的重要参数。

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中,我们选择两个不同的波长,通常称为“样品波长”和“参比波长”。

样品波长是测量目标化合物所吸收的波长,而参比波长是用来校正仪器和试剂的波长。

因为参比波长往往不受目标化合物吸收,所以我们会将其吸光度看作为零或非常小的数值。

A2/A1=(ε2Cl)/(ε1Cl)=(ε2/ε1)C其中,A1和A2分别是样品波长和参比波长下的吸光度,ε1和ε2分别是样品波长和参比波长下的吸光度系数,C是目标化合物的浓度。

由于吸光度系数是常数,所以A2/A1的比值与目标化合物的浓度成正比。

只要我们能够准确地测量出A2/A1的值,就可以通过比值的线性关系来定量分析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的浓度。

为了准确测量A2/A1的值,双波长分光光度法通常采用双光束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

该仪器可以同时测量样品波长和参比波长下的光强,并计算出吸光度差异。

常见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仪器还配备有自动校正功能,可以自动校正参比波长的吸光度为零或非常小的数值,以减小误差。

总结起来,双波长分光光度法通过比较样品波长和参比波长下的吸光度差异,利用比尔定律的原理来定量分析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的浓度。

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并且可以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和医药研究中。

双波长分光度法原理

双波长分光度法原理

双波长分光度法原理
双波长分光度法是一种在化学和生物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它利用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性质来定量分析。

其原理如下:
1. 波长选择:选择两个不同的波长,一般一个波长用于测定待测物质的吸光度,另一个波长则用作基准。

这两个波长的选择应保证待测物质在其中一个波长下的吸光度较大而在另一个波长下的吸光度较小。

2. 校正基准吸光度:在基准波长下测量样品吸光度,并用其作为基准吸光度。

这一步骤旨在消除样品中其他物质的干扰。

3. 测定待测物质吸光度:在测定波长下测量样品吸光度,其绝对值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将所得吸光度减去基准吸光度,可以消除其他物质的干扰,使吸光度仅与待测物质有关。

4. 构建标准曲线:在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中重复上述步骤,得到一系列吸光度值。

将这些吸光度值与其对应的标准溶液浓度绘制在坐标图上,通过拟合曲线可以建立标准曲线。

5. 样品浓度测定:根据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利用标准曲线可以得到对应的浓度。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爱索尔感冒片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爱索尔感冒片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爱索尔感冒片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目的建立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爱索尔感冒片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样品操作及测定方法同重复性试验,平行操作5批样品,另按照中和滴定法测定,比较两种测定方法测定所得样品的百分标示量。

结果双波长法:99.2%,97.9%,98.5%,96.5%,98.2%;中和法:100.8%,98.7%,99.8%,97.1%,99.4%。

乙酰水杨酸在255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盐酸吗啉胍在250nm的波长附近为225nm波长的等吸收波长,经过精选,选择250.1nm波长为参比波长,225nm波长为测定波长。

乙酰水杨酸乙醇溶液放置3h基本稳定,其他成分的乙醇溶液均稳定。

结论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爱索尔感冒片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操作简单,所用试剂方便易得,通过两种试验方法的比较,效果较满意。

标签: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爱索尔感冒片;乙酰水杨酸;含量爱索尔感冒片是乙酰水杨酸和盐酸吗啉胍的复方制剂,原质量标准采用中和滴定法测定乙酰水杨酸含量,且操作繁琐,本文改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爱索尔感冒片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1 仪器与试药岛津UV-21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乙酰水杨酸对照品、盐酸吗啉胍对照品(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乙醇为分析纯;爱索尔感冒片为市售品。

2 实验条件的选择精密称取乙酰水杨酸对照品适量,用乙醇配制成10ug/ml的溶液,按处方量配制盐酸吗啉胍溶液及辅料溶液,在200nm~300nm的波长范围内绘制吸收曲线。

结果表明:乙酰水杨酸在255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盐酸吗啉胍在250nm 的波长附近为225nm波长的等吸收波长,经过精选,选择250.1nm波长为参比波长,225nm波长为测定波长。

乙酰水杨酸乙醇溶液放置3h基本稳定,其他成分的乙醇溶液均稳定。

3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乙酰水杨酸约25mg和盐酸吗啉胍10mg,同置50ml量瓶中,加乙醇适量,振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药物分析实验习题答案

药物分析实验习题答案

药物分析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实验一 甲硝唑片溶出度的测定-----------------------------------------------------------------------------------------------1 实验二 RP(Reverse Phase)-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测定醋酸地塞米松片的含量2 实验三 Gas Chromatography(GC,气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软胶囊的含量-----------------------------------------2 实验四 永停滴定法测定磺胺嘧啶的含量-----------------------------------------------------------------------------------3 实验五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测定--------------------------------------------------------------------------------------4 实验六 阿司匹林Aspirin的红外光谱(IR, Infrared Spectroscopy)鉴别-------------------------------------------------4 实验七 薄层扫描法测定卷烟中尼古丁的含量-----------------------------------------------------------------------------5 实验八维生素B1注射液的含量测定------------------------------------------------------------------------------------------5 实验九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2片的含量-------------------------------------------------------------------------6 实验十AAS法龙牡壮骨颗粒中钙的含量--------------------------------------------------------------------------------------6实验一 甲硝唑片溶出度的测定1. 何为溶出度?哪些类型药物需做溶出度实验?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双波长测定实验报告

双波长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应用;2. 学习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分析;3. 通过实验测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特定波长处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关系的定量分析方法。

该方法通过选择两个特定波长,分别测定待测物质在这两个波长下的吸光度,从而消除共存物质对测定结果的干扰。

实验原理如下:A1 = ε1c1λ1A2 = ε2c2λ2式中,A1、A2分别为待测物质在波长λ1、λ2处的吸光度;ε1、ε2分别为待测物质在波长λ1、λ2处的摩尔吸光系数;c1、c2分别为待测物质在波长λ1、λ2处的浓度。

通过联立上述两个方程,可以消去ε1、ε2,得到待测物质的浓度:c = (A1λ2 - A2λ1) / (λ1λ2)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容量瓶、锥形瓶、比色皿、洗耳球等;2. 试剂:待测物质标准溶液、参比溶液、溶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标准溶液: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待测物质标准溶液,加入适量的溶剂,定容至一定体积,配制成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标准溶液;2. 配制参比溶液: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参比溶液,加入适量的溶剂,定容至一定体积;3. 测定吸光度: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选择两个特定波长,分别测定标准溶液和参比溶液的吸光度;4.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吸光度-浓度曲线,通过线性回归得到线性方程,代入待测样品的吸光度,计算待测样品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吸光度-浓度曲线;2. 线性回归:对吸光度-浓度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线性方程;3. 待测样品浓度计算:代入待测样品的吸光度,根据线性方程计算待测样品的浓度。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误差、操作误差和试剂误差。

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 双波长选择: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中,选择合适的波长对消除共存物质干扰至关重要。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一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样品溶液中苯甲酸钠的含量一、目的1.熟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二元混合物中待测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二元混合物中待测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选择测定波长(λ1)和参比波长(λ2)的方法。

)的方法。

二、原理混合样品溶液由苯酚和苯甲酸钠组成,在0.04mol/LHCl 溶液中测得其吸收光谱,苯甲酸钠的吸收峰在229nm 处,苯酚的吸收峰在210nm 处。

若测定苯甲酸钠,从光谱上可知干扰组分(苯酚)在229和251nm 处的吸光度相等,则处的吸光度相等,则ΔA =KC 苯甲酸钠 ΔA 仅与苯甲酸钠浓度成正比,而与苯酚浓度无关,从而测得苯甲酸钠的浓度。

三、仪器与试剂 紫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 苯酚苯酚 苯甲酸钠苯甲酸钠 蒸馏水蒸馏水 盐酸盐酸 四、操作步骤及主要结果1.样品的制备.样品的制备(1)标准储备液的配制)标准储备液的配制精密称取苯甲酸钠0.1013g 和苯酚0.1115g ,分别用蒸馏水溶解,定量转移至5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200μg/ml 的储备液,置于冰箱中保存。

的储备液,置于冰箱中保存。

(2)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吸取标准苯酚储备液5.00ml 和标准苯甲酸钠储备液5.00ml 至100ml 容量瓶中,用0.04mol/LHCl 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10μg/ml 的标准溶液。

的标准溶液。

2.样品的测定.样品的测定 (1)波长组合的选择)波长组合的选择于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分别测定苯酚和苯甲酸钠标准溶液的吸收光谱(检测波长200~320nm ),确定双波长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时的参比波长(λs=257.5nm )和测定波长(λm=231.2nm )。

(2)苯甲酸钠工作曲线的绘制)苯甲酸钠工作曲线的绘制配制不同浓度的l 苯甲酸钠/0.04MHCl 溶液。

以0.04mol/L HCl 溶液为参比溶液,测定系列浓度的苯甲酸钠/0.04M HCl 溶液在λm 和λs 处的吸光度差值(见表1),计算其回归方程Y=0.0652X+0.0311(R 2=0.999)。

双波长

双波长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指 导 老 师 :孙杰 研究生姓名:郑许光
2015年6月10日
提纲
一、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概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四、双波长法的应用
一、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概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当 前用途最广泛、应用最普遍的 仪器分析方法之一。自1829 年伯格提出,数年后由郎伯发 表“伯格---郎伯定律”,以及 1852年比耳提出“比耳定律” 后,为吸光度法奠定了理论基 础。分光光度法不仅用于溶液 中有色成分的定量分析而且可 在紫外光区对许多有机化合物 作定量和定性分析,此外还可 以作络合物(络合比)测定, 及有关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
谢谢! 请老师批评指正!
可采用作图法选择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波长组合。
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可进行浑浊试样的分析。 通过适当的波长组合,可进行双组合或三组合混合物的同 时测定。 当波长相差1~2nm时,使双波长同时扫描,可记录一阶导 数光谱。 采用一波长固定,另一波长扫描,记录吸收光谱。可消除 浑浊背景的影响。 采用双笔记录器,可记录溶液中发生的两种现象。 从原理上讲,单波长法和双波长法的不同之处是:双波长 用二个单色器,得到二个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测量的是两个 波长处的吸光度差,使用一个吸收池,取消了参比池。
二、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1、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光路示意图
2、双波长工作原理示意图
3、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分析 3.1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A=εbc
3.2 测量波长λ2和参比波长λ1的选择与组合 以两组分x和y的双波长法测定为例: 设:x为待测组分,y为干扰组分,二者的 吸光度差分别为ΔAx和ΔAy,则该体系的总 吸光度差ΔAx+y为: ΔAx+y=ΔAx+ΔAy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电镀液中铜和铁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电镀液中铜和铁
a d t a ft e c p rwa 5. % ~ 1 n h to h o pe s9 32 05. 2% . 0
Kew rs S et p oo t ; cp e ;i n 一 5B 一一yiy z 一-i h l n p e o 5B — y o d : p c 0h t r r me y o p r r ;2 ( 一r p r l o)5de ya o h nl( 一r o 2 da t mi
等工艺 均 有 影 响 ¨ 。铁 离 子 是 镀 液 中最 常 见 的 杂 J
质 , 各种镀 液 的性能都 有 不 良影 响 。铁 杂 质 的测 对 定 可 以为 排 除 电镀 故 障 提 供 重 要 依 据 。 电 镀 液 中铜 和铁 的允 许 含量 随镀 种不 同而 异 。例 如 , 镀镍 液 中的铜 和铁 的允 许 范 围为 几十 m / , g L 而镀铬 液 中
B ・A A ) a sda ho gncaet T i nX 10( P a lble.B x ei e t te p rP D P w s e s rmoei gn , ro 一0 O ) s s u izr yep r ns, — u c t ao i m h 0
t un e p rme tlc n to r o fr e i r x e i n a o di nswe e c n m d,i cu i g t e b s m o n fr a e t he sa ii fs s m i i n l d n h e ta u to e g n ,t t b l y o y - t
1 15 % ,铜 的 回 收 率 为 9 .2 ~1 5 0 % 。 0 .3 53 % 0 .2
关键 词 :分光 光度 法 ; ; ; 一5 溴一 一 铜 铁 2 ( 一 2 吡啶偶 氮 ) 5二 乙氨基 酚 ; 一一 电镀 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实验教学案例简介
案例x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两组分含量
药物的含量测定是药物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

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其准确度、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等特点,成为药物含量测定的重要方法。

紫外法测定含量时,常选择被测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最为测定波长,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当用紫外法测定复方制剂多组分中一种组分的含量时,共存组分常常也会有吸收干扰,此时,消除干扰就成为准确测定的关键环节。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作为计算分光光度法的一种,就是消除干扰、实现多组分含量同时测定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实验就以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为实验对象,通过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两组分的含量,从而达到学习双波长法的原理和操作的目的。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

2.熟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在复方制剂分析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当吸收光谱重叠的a、b两组分共存时,若要消除a组分的干扰测定b组分,可在a组分的吸收光谱上选择两个吸收度相等的λ1和λ2,测定混合物的吸光度差值。

然后根据ΔA值计算b的含量。

SMZ在257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TMP在此波长吸收最小并在304nm波长附近有一等吸收点,故选定257nm为SMZ的测定波长(图1),在304nm波长附近选择参比波长。

TMP在239nm波长处有较大吸收,此波长又是SMZ的最小吸收峰,并在295nm波长附近有一等吸收点,故选定239nm为测定波长(图2),并规定在此波长附近选择供测定的参比波长。

由于参比波长对测定影响较大,故采用对照品溶液来确定。

此波长可因仪器不同而异,测定时应仔细选择。

三、仪器与试剂
1.主要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00mL 容量瓶
2.主要试剂: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对照品;0.4%氢氧化钠溶液;0.1mol/L 盐酸溶液;氯化钾
四、实验步骤
1.磺胺甲噁唑的含量测定
(1)平均片重测定:10片,精密称定。

(2)供试品溶液配制:
图2 TMP 紫外吸收图谱
1. TMP(5.0μg/ml);
2.SMZ(25.0μg/ml);
3. SMZ+TMP;
4. 辅料
图l SMZ 紫外吸收图谱
1. TMP(0.2μg/ml);
2.SMZ(10.0μg/ml);
3. SMZ+TMP;
4. 辅料
精密称取片粉
(约50mg SMZ, 10mg TMP)
片剂 乙醇
溶解、定容
过滤 研磨
100m
(3)对照品溶液配制
(3)取对照品溶液(2)的稀释液,以257nm 为测定波长(λ2),在304nm 波长附近(每间隔0.5nm )选择等吸收点波长为参比波长(λ1),要求ΔA= A λ2
(2)
-A λ1(2)= 0,再在λ2与λ1两波长处分别测定供试品溶液的稀释液与对照品溶
液(1)的稀释液的吸收度,求出各自的吸收度差值(ΔA ),计算,即得。

2.甲氧苄啶的含量测定
(1)稀释液配制:取上述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1)、(2)各5.00mL ,分别置于100mL 容量瓶中,各加HCl-KCl 溶液(0.1mol/LHCl 75mL + 6.9gKCl ,加水至1000mL ),稀释至刻度,摇匀。

(2)参比波长选定:取对照液(1)的稀释液,以239nm 为测定波长(λ2),在295nm 附近(每间隔0.2nm )选择等吸收点波长为参比波长(λ1) ,使ΔA=A λ2(1)-A λ1(1)= 0。

(3)双波长测定:在λ2与λ1两波长处分别测定供试品溶液的稀释液与对照品溶液(2)的稀释液的吸收度,求出各自的吸收度差值(ΔA ),计算,即得。

3.结果计算
100⨯⨯⨯⨯⨯∆∆标示量
平均片重被测药物标示量%=W D Cs A A s
u
式中ΔA u 为供试液的ΔA 值,ΔA s 为对照液的ΔA 值,C s 为对照液浓度(mg/mL ),D 为稀释倍数,W 为取样量。

五、注意事项
乙醇
100mL
精称 105 ℃干至恒重
10mg TMP 对照品
50mg SMZ 对照品
乙醇
定容
定容 对照液(1) 对照液(2) 2.00ml
L
0.4%NaOH
100mL
2.00ml L
0.4%NaOH
1.测定之前应先检查仪器波长是否准确。

2.仔细寻找等吸收点波长
3.注意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准确配制
六、思考题
1.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是如何消除干扰的?
2.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应如何选择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