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六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合集下载

药物分析实验习题答案

药物分析实验习题答案

药物分析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实验一 甲硝唑片溶出度的测定-----------------------------------------------------------------------------------------------1 实验二 RP(Reverse Phase)-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测定醋酸地塞米松片的含量2 实验三 Gas Chromatography(GC,气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软胶囊的含量-----------------------------------------2 实验四 永停滴定法测定磺胺嘧啶的含量-----------------------------------------------------------------------------------3 实验五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测定--------------------------------------------------------------------------------------4 实验六 阿司匹林Aspirin的红外光谱(IR, Infrared Spectroscopy)鉴别-------------------------------------------------4 实验七 薄层扫描法测定卷烟中尼古丁的含量-----------------------------------------------------------------------------5 实验八维生素B1注射液的含量测定------------------------------------------------------------------------------------------5 实验九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2片的含量-------------------------------------------------------------------------6 实验十AAS法龙牡壮骨颗粒中钙的含量--------------------------------------------------------------------------------------6实验一 甲硝唑片溶出度的测定1. 何为溶出度?哪些类型药物需做溶出度实验?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双波长分光实验报告

双波长分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浓度的方法。

3.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二、实验原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特定波长光吸收特性的分析方法。

其原理是在单位时间内,有两条不同波长的光束交替照射待测溶液,通过检测器测出两个波长下溶液的吸光度,并计算吸光度差值,从而确定待测物质的浓度。

该方法的优点是:1. 克服了单波长法易受溶液混浊和背景吸收等干扰的缺点。

2. 提高了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比色皿、移液管、吸管、烧杯、蒸馏水、待测溶液等。

2. 实验试剂:待测溶液(已知浓度)、标准溶液(已知浓度)、参比溶液、试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待测溶液、标准溶液和参比溶液分别倒入比色皿中。

2. 将比色皿放入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中,设定测量波长和参比波长。

3. 打开仪器,预热10分钟。

4. 分别测定待测溶液、标准溶液和参比溶液在测量波长和参比波长下的吸光度。

5. 计算吸光度差值(ΔA = A测 - A参)。

6. 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差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7. 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差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待测溶液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如图所示。

2. 待测溶液浓度测定:根据待测溶液的吸光度差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待测溶液的浓度为0.05 mg/L。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仪器和比色皿的清洁,避免污染。

2. 实验数据应准确记录,减少误差。

3. 标准曲线绘制时应尽量使标准溶液的浓度范围与待测溶液的浓度相近,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4.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波长和参比波长,以克服干扰因素的影响。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待测溶液的浓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一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样品溶液中苯甲酸钠的含量一、目的1.熟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二元混合物中待测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二元混合物中待测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选择测定波长(λ1)和参比波长(λ2)的方法。

)的方法。

二、原理混合样品溶液由苯酚和苯甲酸钠组成,在0.04mol/LHCl 溶液中测得其吸收光谱,苯甲酸钠的吸收峰在229nm 处,苯酚的吸收峰在210nm 处。

若测定苯甲酸钠,从光谱上可知干扰组分(苯酚)在229和251nm 处的吸光度相等,则处的吸光度相等,则ΔA =KC 苯甲酸钠 ΔA 仅与苯甲酸钠浓度成正比,而与苯酚浓度无关,从而测得苯甲酸钠的浓度。

三、仪器与试剂 紫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 苯酚苯酚 苯甲酸钠苯甲酸钠 蒸馏水蒸馏水 盐酸盐酸 四、操作步骤及主要结果1.样品的制备.样品的制备(1)标准储备液的配制)标准储备液的配制精密称取苯甲酸钠0.1013g 和苯酚0.1115g ,分别用蒸馏水溶解,定量转移至5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200μg/ml 的储备液,置于冰箱中保存。

的储备液,置于冰箱中保存。

(2)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吸取标准苯酚储备液5.00ml 和标准苯甲酸钠储备液5.00ml 至100ml 容量瓶中,用0.04mol/LHCl 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10μg/ml 的标准溶液。

的标准溶液。

2.样品的测定.样品的测定 (1)波长组合的选择)波长组合的选择于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分别测定苯酚和苯甲酸钠标准溶液的吸收光谱(检测波长200~320nm ),确定双波长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时的参比波长(λs=257.5nm )和测定波长(λm=231.2nm )。

(2)苯甲酸钠工作曲线的绘制)苯甲酸钠工作曲线的绘制配制不同浓度的l 苯甲酸钠/0.04MHCl 溶液。

以0.04mol/L HCl 溶液为参比溶液,测定系列浓度的苯甲酸钠/0.04M HCl 溶液在λm 和λs 处的吸光度差值(见表1),计算其回归方程Y=0.0652X+0.0311(R 2=0.999)。

双波长

双波长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指 导 老 师 :孙杰 研究生姓名:郑许光
2015年6月10日
提纲
一、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概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四、双波长法的应用
一、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概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当 前用途最广泛、应用最普遍的 仪器分析方法之一。自1829 年伯格提出,数年后由郎伯发 表“伯格---郎伯定律”,以及 1852年比耳提出“比耳定律” 后,为吸光度法奠定了理论基 础。分光光度法不仅用于溶液 中有色成分的定量分析而且可 在紫外光区对许多有机化合物 作定量和定性分析,此外还可 以作络合物(络合比)测定, 及有关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
谢谢! 请老师批评指正!
可采用作图法选择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波长组合。
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可进行浑浊试样的分析。 通过适当的波长组合,可进行双组合或三组合混合物的同 时测定。 当波长相差1~2nm时,使双波长同时扫描,可记录一阶导 数光谱。 采用一波长固定,另一波长扫描,记录吸收光谱。可消除 浑浊背景的影响。 采用双笔记录器,可记录溶液中发生的两种现象。 从原理上讲,单波长法和双波长法的不同之处是:双波长 用二个单色器,得到二个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测量的是两个 波长处的吸光度差,使用一个吸收池,取消了参比池。
二、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1、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光路示意图
2、双波长工作原理示意图
3、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分析 3.1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A=εbc
3.2 测量波长λ2和参比波长λ1的选择与组合 以两组分x和y的双波长法测定为例: 设:x为待测组分,y为干扰组分,二者的 吸光度差分别为ΔAx和ΔAy,则该体系的总 吸光度差ΔAx+y为: ΔAx+y=ΔAx+ΔAy

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

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
将样品在276nm和322nm波长处的得的吸收度计算得的ΔA,代入标 准曲线,求得样品中阿司匹林的浓度。
②样品测定:取阿司匹林肠溶片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约 相当于阿司匹林50mg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乙醇适量,振摇使溶解 并定容,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置25mL容量瓶中,加乙 醇至刻度,摇匀。分别在276nm、322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用回 归方程计算阿司匹林的含量。
含量计算
阿司匹林制剂在体外的含量测定
——双波长紫பைடு நூலகம்分光光度法
原料
阿司匹林肠溶片
原理
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法(测定波长为276nm和322nm),测定了阿 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可消除附加产物水杨酸的干扰。
方法
①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称取阿司匹林对照品适量,加乙醇溶解使成 1000μg/mL的溶液。精密吸取1.0、1.5、2.0、2.5和3.0mL,分置于 25mL容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分别制成40,60,80,100和 120μg/mL的对照品溶液,以乙醇为空白,分别在276nm、322nm波; 长处测定吸收度,以浓度C和ΔA进行线性回归得出方程式。

药分实验思考题

药分实验思考题

药分实验实验一:氯化钠的杂志检查1.药物中杂质检查的意义是什么药物中的杂质是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药品的杂质是药品中不具治疗作用或对人体有危害或影响药品稳定性和疗效的物质,因此,杂质检测是控制药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以保证药品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2.药物中杂质的来源主要有哪些?什么的一般杂质?什么是特殊杂质?来源:(1)由生产过程中引入的(2)贮藏过程中产生的一般杂质:指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

特殊杂质:指某一个或某一类药物的生产或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3.药物中杂质检查应严格遵循什么原则?为什么?遵行平行实验的原则,如加入的试剂,反应的温度,放置的时间等均应相同,这样检查结果才有可比性,减少系统误差。

4.试计算出氯化钠中溴化物,硫酸盐,镁盐,钾盐,铁盐,重金属和砷盐的限量5.取某一药物0.5g进行金属检测,规定限量为百万分之十,应取多少ml标准铅溶液?6.某一药物砷盐限量为百万分之四,取标准砷溶液2ml做对照,问应取供试品多少克?实验二:药物中特殊杂志的检查1.简要说明以上杂志检查项目的原理和方法1)阿司匹林中水杨酸检查的原理:水杨酸在弱酸性环境中和FeCl3作用显紫色,而阿司匹林结构中无游离酚羟基,不能发生此反应。

方法为化学方法中的显色反应检查法:取一定量的被检杂质标准溶液和一定量供试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处理比较反应结果从而确定含量是否超过限量。

2)盐酸普鲁卡因中对氨基苯甲酸检查原理:盐酸普鲁卡因、对氨基苯甲酸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二甲氨基醛缩合而成色。

不同物质分配系数不同,在薄层色谱中可被分离,且斑点大小和浓度有关。

方法:本实验采取薄层色谱中的的杂质对照品法,根据杂质限量取供试品溶液和一定浓度的杂志对照片溶液,分别点样于薄层色谱板上,展开,斑点定位,供试品溶液除斑点外的其他斑点与相应的杂志对照片进行比较,若供试品杂质斑点颜色不深于对照品杂杂质斑点,则说明没有超过限量。

实验六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含量测定(精)

实验六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含量测定(精)
药物分析实验
实验六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掌握复方制剂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各组分含量
的方法 熟悉紫外分光光度仪的使用
二、仪器与试药
仪器
Mettler AL204电子天平 75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 胖肚移液管 规格:25mL 研钵 定量滤纸(直径10cm) 容量瓶 规格:25、100 mL
(2)SMZ的标准曲线及回归方程制作
1、工作标准曲线的制备
(2)SMZ的标准曲线及回归方程制作
取贮备液0,3, 6,9,12,15ml
100ml量瓶, 0.1mol/L NaOH稀释
测定波长: 257nm 参比波长:304nm
作标准曲线
测ΔA(λ1λ2)
管号 1
2
3
4
5
6
浓度 C1 C2 C3 C4 C5 C6
紫外测定线性关系:配置系列浓度对照液(n≥5) A(0.2-0.8);r=0.9996(n=5),截距应接近于零 。
实验说明
0.1mol/LNaOH自己配置
每人均做两份供试品,紫外测定每个数据平 行测定两次,做好记录
仪器分配(测定样品选择相同型号的仪器)
波长 257nm
实验室 505
二、仪器与试药
试剂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 规格:磺胺甲噁唑(SMZ)0.4g/片
甲氧苄啶(TMP) 0.08g/片 氢氧化钠 95%乙醇
三、实验原理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消除干扰
干扰组分吸收光谱中两个波长处有吸收系数相同 在干扰组分等吸收波长处被测组分吸收系数有显著
差异 可用于消除干扰吸收 直接测定混合物溶液在等吸收波长处的吸收度之差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建立在Lambert—beer定律基础上的单波长分光光度分析技术,应用极为广泛,但由于单波长法存在混浊试样对光的散射和比色杯背景吸收等难以克服的缺点,它在高精度测量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了解决浑浊试样对分光光度测定的干扰问题,美国的B.Chance于1951年制成了用振动镜使两束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交替通过待测溶液的双波长分光光度计(Double Wavelength Spectrophotometer),从而奠定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双波长分光光度分析技术已日臻完善,与先进的后分光技术相结合,在生化自动化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示出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1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是在传统分光光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理论基础是差吸光度和等吸收波长。

它与传统分光光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了两个不同的波长即测量波长(又叫主波长λp,Primary Wavelength)和参比波长(又叫次波长λs, SecondWavelength)同时测定一个样品溶液[1,2],以克服单波长测定的缺点,提高了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早期的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在测定时,两束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经斩光器(Chopper,一种用于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中使光束按一定周期反射,遮断或通过的装置)处理后,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交替照射[1]比色杯,经待测溶液吸收后,再照到光电管上,产生两个不同的吸光度,再将这两个吸光度相减,就得到了差吸光度ΔA。

根据Lamber—Beer定律, 得:Aλp=ελpLC+Ap (1)A λs=ελsLC+As (2)式中Aλp 、 A λs—分别为待测溶液在主波长和次波长处的吸光度,ελp 、ελs—分别为待测溶液在主波长和次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L—光径C—待测溶液的浓度Ap 、As—分别为待测溶液在主波长和次波长处的散射或背景吸收当λp 、λs相差不太大时,由同一待测溶液产生的光散射吸光度和背景吸光度大致相等,即Ap=A s,将(1)式-(2)式得:Aλp-A λs=ΔA=(ελp-ελs)LC (3)对于同一待测溶液来说,ελp-ελs是一常数K,在光径L不变的情况下,(3)式可简化为:ΔA=KC (4)(4)式说明,待测溶液在λp与λs两个波长处测定的差吸光度ΔA与试样中待测物质的浓度C成正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实验教学案例简介
案例x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两组分含量
药物的含量测定是药物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

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其准确度、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等特点,成为药物含量测定的重要方法。

紫外法测定含量时,常选择被测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最为测定波长,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当用紫外法测定复方制剂多组分中一种组分的含量时,共存组分常常也会有吸收干扰,此时,消除干扰就成为准确测定的关键环节。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作为计算分光光度法的一种,就是消除干扰、实现多组分含量同时测定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实验就以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为实验对象,通过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两组分的含量,从而达到学习双波长法的原理和操作的目的。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

2.熟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在复方制剂分析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当吸收光谱重叠的a、b两组分共存时,若要消除a组分的干扰测定b组分,可在a组分的吸收光谱上选择两个吸收度相等的λ1和λ2,测定混合物的吸光度差值。

然后根据ΔA值计算b的含量。

SMZ在257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TMP在此波长吸收最小并在304nm波长附近有一等吸收点,故选定257nm为SMZ的测定波长(图1),在304nm波长附近选择参比波长。

TMP在239nm波长处有较大吸收,此波长又是SMZ的最小吸收峰,并在295nm波长附近有一等吸收点,故选定239nm为测定波长(图2),并规定在此波长附近选择供测定的参比波长。

由于参比波长对测定影响较大,故采用对照品溶液来确定。

此波长可因仪器不同而异,测定时应仔细选择。

三、仪器与试剂
1.主要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00mL 容量瓶
2.主要试剂: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对照品;0.4%氢氧化钠溶液;0.1mol/L 盐酸溶液;氯化钾
四、实验步骤
1.磺胺甲噁唑的含量测定
(1)平均片重测定:10片,精密称定。

(2)供试品溶液配制:
图2 TMP 紫外吸收图谱
1. TMP(5.0μg/ml);
2.SMZ(25.0μg/ml);
3. SMZ+TMP;
4. 辅料
图l SMZ 紫外吸收图谱
1. TMP(0.2μg/ml);
2.SMZ(10.0μg/ml);
3. SMZ+TMP;
4. 辅料
精密称取片粉
(约50mg SMZ, 10mg TMP)
片剂 乙醇
溶解、定容
过滤 研磨
100m
(3)对照品溶液配制
(3)取对照品溶液(2)的稀释液,以257nm 为测定波长(λ2),在304nm 波长附近(每间隔0.5nm )选择等吸收点波长为参比波长(λ1),要求ΔA= A λ2
(2)
-A λ1(2)= 0,再在λ2与λ1两波长处分别测定供试品溶液的稀释液与对照品溶
液(1)的稀释液的吸收度,求出各自的吸收度差值(ΔA ),计算,即得。

2.甲氧苄啶的含量测定
(1)稀释液配制:取上述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1)、(2)各5.00mL ,分别置于100mL 容量瓶中,各加HCl-KCl 溶液(0.1mol/LHCl 75mL + 6.9gKCl ,加水至1000mL ),稀释至刻度,摇匀。

(2)参比波长选定:取对照液(1)的稀释液,以239nm 为测定波长(λ2),在295nm 附近(每间隔0.2nm )选择等吸收点波长为参比波长(λ1) ,使ΔA=A λ2(1)-A λ1(1)= 0。

(3)双波长测定:在λ2与λ1两波长处分别测定供试品溶液的稀释液与对照品溶液(2)的稀释液的吸收度,求出各自的吸收度差值(ΔA ),计算,即得。

3.结果计算
100⨯⨯⨯⨯⨯∆∆标示量
平均片重被测药物标示量%=W D Cs A A s
u
式中ΔA u 为供试液的ΔA 值,ΔA s 为对照液的ΔA 值,C s 为对照液浓度(mg/mL ),D 为稀释倍数,W 为取样量。

五、注意事项
乙醇
100mL
精称 105 ℃干至恒重
10mg TMP 对照品
50mg SMZ 对照品
乙醇
定容
定容 对照液(1) 对照液(2) 2.00ml
L
0.4%NaOH
100mL
2.00ml L
0.4%NaOH
1.测定之前应先检查仪器波长是否准确。

2.仔细寻找等吸收点波长
3.注意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准确配制
六、思考题
1.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是如何消除干扰的?
2.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应如何选择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