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学成果奖推荐书

合集下载

宿州学院李仲轶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

宿州学院李仲轶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

性别
1964 年 10 月
最后学历
1987 年 7 月
高校教龄
副教授
现任党 政职务
宿州学院(经济管理系) 联系电话
现从事本科高校教学 专长:会计学和税法
电子信箱
宿州市汴河中路 71 号
邮政编码
男 本科 21 年 经济管理系副主任 13605572077
xugongwei106@
234000
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按照这一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在保证学生完成素质、学科和专业
教育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有所侧重。 我们在正常的实践教学环节之外,专门抽出一个月的时间统一组织学生到宿州
市的企事业单位进行集中的认知实习,以便使学生亲身体验各单位的实际会计工作 流程,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指明方向,为将来毕业后踏入社 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 式,并亲自担任其中《会计实务》和《高级会计学》课程的主讲任务。
4. 主持或参加《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等校、省级教研项目 2 项。

5. 发表《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之计算
公式的探讨》等教研论文 2 篇。
6. 主持 2006 年校级精品课程《初级会计学》的建设。
“多管齐下,有所侧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提高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使得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1—
(2)开创性地将会计专业教学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 在保证学生完成教学计划、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我们一直将取得“会计从业 资格证”、“初级会计资格证”和注册会计师单科(全科)合格证,作为会计专业学 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并统一组织他们参加相应的考试。 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合格率,我们从 2005 年起将安徽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 的内容纳入教学计划。这一做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在 2005 年的考试中,我校 2003 级会计班学生首次考试的合格率为 93.3%;在 2006 年的考试中,2004 级会计 班学生首次考试的合格率为 88.6%;而在 2007 年的考试中,2005 级会计班同学首 次考试的合格率则高达 97.6%。 从 2006 年起,我们又将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初级考试科目的内容纳入教学计 划。这一做法同样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在 2006 年的考试中,我校 2004 级会计 班首次考试的合格率 28.6%。而在 2007 年的考试中,我校 2005 级会计班首次考试的 合格率高达 40.5%。 从 2008 年起,我们又将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的内容与会计学专业相应课程的教 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并已于 2008 年 3 月起开始实施。 会计专业教学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机结合不仅提高了我校会计专业学生通 过职业资格考试的合格率和就业竞争力,而且,通过这种有机结合的教学,可以使 我校会计专业师生及时了解、掌握我国会计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最新进展,从而使我 们所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3)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研究和课程、教材建设 几年来,围绕着人才培养、学科、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我们从未间断过研 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4 年以来,成果完成人主持或参加的教研项目有 4 项, 发表教研论文 6 篇;2006 年,由李仲轶主持的《初级会计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 课程;2008 年,李仲轶和周书灵老师又参加了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 教材”——《会计学基础》的编写,该书已由安徽大学出版社于 2008 年 8 月出版。

2015安徽省教学成果奖(非竞赛类)名单

2015安徽省教学成果奖(非竞赛类)名单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所在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项目名称 理实交融 拓展创新 构建大学物理互动教学体 系 教育生态视野下的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英语学术 论文写作课程体系建设 可重构核与粒子物理实验平台 生态学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引领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带动大面积学生的 跨学科实验教学督导和实践 三学期制下研究型化学实验课程的建设 教材《当代科技艺术》 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研究生招生实践和探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工程教育实践平台建设研 究与实践 理工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双模培训方法的探索 与实践 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理论 与实践 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能力为导向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 及实践 主要完成人 奖项等级 卢荣德 程福臻 刘斌 万树德 周 特等奖 幸祥 郭玉刚 王晨 陈纪梁 孙蓝 邢鸿飞 莫青杨 刘 一等奖 海清 万洪英 金革 李锋 陈炼 梁福田 刘升全 一等奖 沈显生 刘晓燕 张倩 邸智勇 一等奖 郑小琦 李晶 霍剑青 沈连婠 顾 一等奖 为兵 轩植华 黄微 李维维 郑媛 高明丽 二等奖 张燕翔 三等奖 杜进 朱玉春 史源东 马科 三等奖 张宝 梁樑 张辉 胡良梅 李平 王 特等奖 章豹 陈翌庆 陈文恩 田杰 黄景 吕洪君 解光军 杨明武 程心 张 一等奖 章 杨依忠 张彦 陈殿林 潘莉 董军 房彬 黄志斌 一等奖 尚长风 刘新芳 胡小建 赵菊 杨爱峰 傅为忠 姚 一等奖 禄仕 彭书传 胡淑恒 李如忠 岳正波 一等奖 王继忠 周本军 汪家权 唐烁 开晓山 刘植 谭常春 朱士 高等数学集成创新,数字资源在线共享 二等奖 信 任蓓 建设信号检测、处理及实现系列课程教材 推进 徐科军 黄云志 马修水 林逸榕 二等奖 工程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 王海欣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黄云志 徐科军 张毅 都海波 甘 二等奖 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原理”课程中的运用与创 唐莉 董军 刘金 王志红 张建设 二等奖 新 周甄武 黄志斌 任升莲 吴文涛 喻根 彭书传 李 宏伟 刘梅 赵卫东 赵萍 谢晶晶 庐山地理与地质综合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二等奖 季斌 张明明 刘建敏 杨欣 田剑 李加好 张妍 陈义华 赵艳玲 赵 以生命叙事促进大学生美德养成的教育研究与 潘莉 王峰 魏荣 陈群 郭芙蓉 黄 二等奖 互联网+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决策模拟的教学研究 文理 骆正清 李姚矿 傅为忠 袁 三等奖 与实践 文霞 夏勤 王淼 云计算背景下设计学科人才培养移动教学模式 韦艳丽 张宝 韩春明 陈新生 殷 三等奖 的构建与应用 晓晨 王忠 周莉莉 何红艳 张萍 “专业英语-双语教学-MBA商务英语” 相互促 孙超平 任明仑 刘心报 岑徽宁 三等奖 进的实践探索 陆厚祥 刘慧敏 新课程体系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整体优 檀江林 黄志斌 张才国 徐桂红 三等奖 化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王峰 陈二林 张庆彩 以培养应用和创新能力为导向,推进工科数学 刘植 朱晓临 陈晓彦 彭凯军 时 三等奖 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军 陈荣保 方敏 肖本贤 李刚 朱敏 《自动化》专业综合课程教学研究 三等奖 岳胜 孙越 高水平大学整合式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王良龙 杜先能 张洪 李晓辉 吴 特等奖 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怀东 朱欣春 赵磊 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的“五层次、四 石先阳 周立志 邓国志 武超 周 一等奖 平台、三模块”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平台建设 忠泽 引领计算机专业建设,创建“2-3-3”育人模 张燕平 仲红 李学俊 陈洁 王华 一等奖 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改革与实践 彬 赵鹏 崔杰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多元化培养 梁雯 汪传雷 陈来 叶春森 吴海 一等奖 与实践 辉 刘宏伟 秦浩 综合性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孙玉发 李晓辉 梁栋 许先璠 张 二等奖 的改革与实践 保华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

国 家 级 教 学 成 果 奖 推 荐 书成 果 名 称 导教并举的英语专业人才协同培养体系建设成 果 完 成 人 陈正发、胡健、朱跃、戚涛、詹全旺 成 果 完 成 单 位 安徽大学 推 荐 等 级 建 议 一等奖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 安徽省教育厅推 荐 时 间 2009 年 4 月 7 日 成 果 科 类 文学 代 码 □0□5□5□1□2□2序 号 □9□3□4□0□1□6编 号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教 育 部 制一、 成 果 简 介获 奖 时 间 获 奖种 类获 奖等 级奖金数额(元)授 奖部 门2008年 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 10000 安徽省教育厅2005年 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 6000 安徽省教育厅2001年 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 6000 安徽省教育厅1997年 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 10000 安徽省教育厅成 果 曾 获 奖 励 情 况成果 起止 时间 起始: 1995 年 9 月 完成: 2006 年 7 月主题 导教并举;协同培养;体系建设;英语人才;个性化 词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近年来,高等教育大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了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社会,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抓住当前教学中的突出矛盾,吸取当代协同教育思想,积极探索建立英语人才协同培养体系,借助“导教并举”、教学要素优化、强化质量监控等措施,培养了大批个性化、创新型英语人才。

成果着眼于解决以下问题:一、“教”与“学”如何有效衔接的问题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的作用甚至超过“教”。

“学”的问题解决不好,再好的教学资源也难以发挥能效。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常因择业焦虑、缺乏自律、自我危机等原因,产生厌学迷惘情绪,阻碍潜能的发挥。

这一问题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增大而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培养效果。

二、教学如何与社会需求有机衔接的问题传统培养模式按照英语学科自身特点设计,专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传授。

而客观情况是,除部分英语专才外,社会上需要更多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2018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2018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淮北市教育局教研室、淮北市实验小学 二等奖 阜阳市阜南县第七小学 阜阳市太和县高庙镇中心学校 淮北师范大学 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 淮北一中 铜陵市特教学校 滁州南谯区教育体育局 芜湖市环城西路小学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滁州市田家炳中学、滁州市定远县拂晓 二等奖 初级中学 铜陵市义安区教体局教研室 二等奖
宣城市绩溪县教研室 马鞍山市红星中学 淮北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 芜湖繁昌县孙村镇赤沙九年制学校 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中心学校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安庆市石化第三小学 淮北师范大学 宿州市教科所、宿州九中 芜湖市吴望民、李 许艳丽 张 晋
童小弟、沈慧珺、程科文 玉、赵剑峰、李广元、田 宋志英 俞宏胜、王为民 汪峰、黄子超、姚如富、方 唐晓俐、肖 敏、张学梅、杨 傅霞 洁、祁 争 璐、万景民 骏、秦 进 磊、况卫华、夏东平
芜湖市延安小学 李 海、张 丽 芹
盛庆超、朱 徐 晴
葛茂升 陈志军 滁州市田家炳中学、滁州市定远县拂晓初级中学 姚晔晋
2018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结果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成果名称
基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 “目标引领、活动达成”初中课堂目标教学研究 中学德育课堂优质课资源开发与利用 聋校语言教学立体式改革研究 三位一体 双向推进——整合视域下基于主体的阅读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创客教学平台《创客梦工厂》的开发与应用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优化的研究 体验式团体辅导提升教师心理资本的实验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3446”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驱动、内涵、关键能力”模式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一以淮北市高中化学学科为例 课程推进 活动养成成果分享——学校“科技”办学特色的管理探索与实践 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学与教”方式转变的研究与实践 “无书面作业日——数学实践活动性作业”的开发与实施 五星模式——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培育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中学历史教学中记忆计算时间的自制教具--时轴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应用 基于互惠教研模式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的实践研究 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构建农村中学历史有效课堂研究 物理科学思维培养的“重现·导引·融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同步课堂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城乡校际交流的有效模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陈 李

2012年安徽省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2012年安徽省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第 3 页,共 20 页
方敏 葛锁良 李鑫 陈薇 殷礼胜 张晓江 冯 小英 尹锡荣 方媛媛 凤群 黄昀 李家玉
依托国家质量工程项目,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双创”型人才 构建“学、研、产、赛 、展”实践教学模式的纺织品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第 2 页,共 20 页
杨保俊 张大伟 魏凤玉 崔鹏 王百年 韩效钊 陈天云 于少明 杨则恒 张先龙 徐超 孙敏 朱玉蓉 杨善林 刘业政 梁昌勇 李兴国 何建民 任明 仑 倪志伟 庆承松 檀江林 黄志斌 张辉 李永山 王峰 钟采桑 王昳
负责人
陈国良 李廉 冯博琴 周学海 何钦铭 张龙 马斌荣 苏中滨 龚沛曾 郝兴伟 侯中怀 朱平平 刘光明 査正根 金谷 黄微 陈锴 张汉昌 杨伟华 刘卫 梁 樑 赵定涛 张圣亮 张淑林 倪瑞 李兴权 胡忠辉 李芳平等 陈春华 刘伟丰 A.J.A. Winnubst 姚连增 孙蓝 陈纪梁 邢鸿飞 莫青扬 刘海清 万洪 英 叶邦角 刘斌 尹民 陈向军 朱晓东 程福臻 向守平 陈卿 欧阳毅 汪寿阳 刘聪 叶郁 曹威麟 梁樑 华中生 郭江平 瞿启发 芮锋 朱洪超 孔燕 沈克祥 宋怡 徐晓飞 张效初 马宁 韩 庆艳 周荣庭 俞汉青 盛国平 华中生 张增田 胡太忠 毕功兵 彭正思 宋伟 刘庭 孙启贵 杨辉 李艺 宋小燕 张学 和 陈恩红 陈小平 许胤龙 王德亮 杨瑞龙 王德钊 宁劲 陈超 杜进 郭磊 李琛 徐兵 李京 夏玉良 刘德良 沈修志 陈江峰 叶尚夫 常振旗 盛六四 王相綦 张皓 赵平辉 张永生 孙方稳 韩永建 李传锋 郭光灿 陶小平 黄环 甄素贞 金谷 姚奇志 胡祥余 李娇 孙腊珍 张增明 许立新 宋克柱 叶邦角 卢荣德 程福臻 周幸祥 王晨 郭玉刚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2年中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2年中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2年中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2.04.20•【字号】皖教秘职成〔2022〕19号•【施行日期】2022.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2年中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工作的通知各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省属中专学校:依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国务院令第155号),按照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22年工作要点》相关工作部署要求,为做好我省2022年中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奖范围安徽省2022年中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授予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做出较大贡献、取得较好成果的单位和个人。

按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的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技工学校)、学术团体和各级教科研机构及其教师和有关人员,均可按照要求进行申报。

二、奖项设置安徽省2022年中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奖项数额分别控制在申报成果项目总数的10%、20%、30%以内。

按照“坚持标准、质量第一、宁缺毋滥”原则,允许各等级奖项有空缺。

三、成果内容、条件和形式(一)成果内容安徽省2022年中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重点奖励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和推广价值的成果。

各项成果应针对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且实施效果显著。

主要包括:1.聚焦立德树人。

在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全育人”,强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德技并修、育训结合”,加强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劳模与工匠精神、职业素养与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成果。

教学成果奖推荐书成果名称

教学成果奖推荐书成果名称

教学成果奖推荐书成果名称引言教学成果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指标。

为了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学校设立了教学成果奖。

本文将介绍一本推荐书籍的教学成果,该书籍的名称为《学习方法与技巧》。

背景学习方法与技巧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很多学生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他们的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发了一本名为《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教材。

书籍内容《学习方法与技巧》是一本综合性的学习指导书,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学习方法概述本书首先介绍了学习方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对各类学习方法的分析和比较,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 学习技巧本书介绍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学习技巧,包括阅读技巧、记忆技巧、理解技巧等。

通过运用这些技巧,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效果,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识。

3. 学习计划与时间管理本书还详细讲解了如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进行时间管理。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本书中的方法,规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任务,提高学习的效率。

4. 成功学习心态培养本书着重介绍了培养良好学习心态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心理调节方法。

通过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学习和挑战,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教学实践与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学习方法与技巧》这本书作为学生的辅助教材,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讲解和讨论。

通过学生对书中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教学效果:1.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通过学习本书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生发现了不同的学习方式,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学习效果的显著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了书中的学习技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3.学习计划的合理制定:学生通过借鉴书中的学习计划方法,能够更好地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执行,提高了学习效果。

4.学习心态的积极调整:通过学习本书中的心理调节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调整学习心态,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成果奖申报书》等填报说明

《教学成果奖申报书》等填报说明

《教学成果奖申报书》等填报说明《申报书》)是教学成果奖申请、推荐、评审、批准的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封面L成果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

教学成果如为教材,在成果名称后加写(教材)。

2.成果完成人、成果完成单位:按照其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

3.申报单位:我院各系(部)4.申报时间:应为申报的时间。

5.成果所属科类:按下条《成果所属科类代码》中的规范要求填写。

6.代码:组成形式为:abcdefg,其中:ab:成果所属科类代码:哲学一01,经济学一02,法学-03,教育学一04,文学一05,历史学一06,理学一07,工学一08,农学一09,医学-10,管理学-∏,军事学-12,其他(包括:政治思想教育、素质教育、评估、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13o *科类代码(规范)与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高[1998]8号)的学科代码(规范)一致。

填写科类代码一般应按成果所属学科归类。

C:成果完成人为一个人填1,两个人填2,三个人填3,四个人填4,五个人填5,其它填0。

d:成果属普通教育填1,成人教育填2,其它填0。

e:成果属高职高专教育填1,本科教育填2,研究生教育填3,其它填0。

f:成果内容属教书育人填1,教学改革填2,教学建设填3,教学管理填4,其它填0。

g:成果提交的为论文填1,为科学总结填2。

*填写编码时,不得少填、多填或错位填写,若编码中某一项无法填写,请在这一位填w。

7.序号:组成形式为abcdef,按文件规定填写。

8.编号由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公室填写。

一、成果简介(一)成果曾获奖励:指地市、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设立的教学奖励;经登记常设的社会力量设立的教学奖励,但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

(二)主题词:按《国家汉语主题词表》填写3至7个与推荐成果内容密切相关的主题词,每个词语间应加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教学成果奖推荐书
(重大教学成就奖)
被推荐人姓名
被推荐人工作单位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
推荐时间年月日
安徽省教育厅制
2017年11月
一、被推荐人的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年月
最后学历
参加工
作时间
年月
高校教龄
专业技术
职称
现任党
政职务
是否院士
是否国家教学名师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四、承担重要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经费
(万元)
主持/参加
起止日期
(不超过10项)
五、主要教学改革与研究论著及主编教材
序号
作者
论著、教材名称
期刊名称、卷次/出版社
时间
(不超过10获奖证书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注明全部获奖人、成果名称、获奖种类、获奖等级、授奖部门、获奖时间、推广应用范围。(不超过2000字)
邮政编码
何时何地
受何奖励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和
担任的行政职务
二、师德师风表现
(不超过500字)
所获相关荣誉
序号
荣誉名称
颁奖部门及时间
署名
次序
1
2
3
4
三、主要教育教学成就及贡献
本栏目是评价被推荐人是否符合安徽省重大教学成就奖授奖条件的重要依据。应准确、客观地填写被推荐人在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团队建设、学科发展等方面作出的创造性工作和重大贡献。(不超过3000字)
发表刊物,出版单位,时间(获奖的注明奖项名称、等级和颁奖单位)
署名
次序
1
2
3
4
5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科研
经费
本人承担工作
1
2
3
九、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
(盖章)主任签字:
年月日
十、学校学术委员会意见
(盖章)主任签字:
年月日
十一、推荐单位意见
推荐单位公章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七、人才培养
优秀毕业生或优秀在校生,被推荐人应为其毕业论文或学术竞赛成果的指导老师。
(不超过10人)
八、科研工作情况




(不超过300字)


出版专著(译著等)部。
获奖成果共项;其中:国家级项,省部级项。
目前承担项目共项;其中:国家级项目项,省部级项目项。








序号
成果(项目、论文、专著)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