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肇庆特产裹蒸棕作文

合集下载

介绍肇庆裹蒸粽的作文

介绍肇庆裹蒸粽的作文

介绍肇庆裹蒸粽的作文《肇庆裹蒸粽:味蕾上的“小枕头”》一说起肇庆,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美味的裹蒸粽。

这裹蒸粽可不一般,就像个绿色的小枕头,鼓鼓囊囊的,每次看见它都觉着特别可爱。

裹蒸粽的个头相当大,跟那些小家碧玉型的粽子完全不一样。

它的粽叶是肇庆特有的柊叶,那叶子宽宽大大的,泛着一种油亮的深绿色。

这种叶子包出来的粽子,光看着就透着一种质朴厚实的感觉。

有一回我去肇庆游玩,正好赶上当地一个老奶奶在街边包裹蒸粽。

那场面可太有趣了。

老奶奶先把柊叶洗得干干净净,在地上铺开一片大大的柊叶,就像在铺一块绿色的小毯子。

然后往上面铺上一层白白的糯米,那糯米粒粒饱满圆润,像一颗颗小珍珠似的。

接着,老奶奶又从旁边的盆子里拿出一块肥瘦相间的猪肉,那猪肉被各种香料腌得香喷喷的,闻着都让人流口水。

还有那些绿豆,颗颗饱满,嫩绿嫩绿的,被均匀地洒在糯米和猪肉之间。

老奶奶就像是一个技艺娴熟的工匠,有条不紊地把柊叶折啊折,一会儿就把那些食材都包裹在叶子里了,然后再用一根长长的水草把这个绿色的“小包袱”给紧紧地捆起来,一个裹蒸粽的雏形就出来了。

看着她做,我就在想,这裹蒸粽虽然产自肇庆,但这认真制作的态度就像是对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那样,真的让人心里暖呼呼的,感觉到一种满满当当的诚意。

等裹蒸粽蒸熟了之后啊,热气腾腾地拿出来,粽叶的清香、糯米的米香、猪肉的肉香还有绿豆的清香就一股脑地扑鼻而来。

咬上一口,糯米软软糯糯的,紧紧地黏合在一起。

猪肉肥而不腻,被蒸得嫩嫩的,入口即化的感觉。

绿豆呢,都被煮得沙沙的,和着其他食材的味道,好吃得我的味蕾都要欢呼起来了。

这裹蒸粽啊,吃一个就特别顶饱,好像一顿饭有这一个粽子就足够了。

它不只是一种食物,更像是肇庆人民赋予游客的一种难忘的味道记忆,每一口都包含着肇庆的风土人情。

《肇庆裹蒸粽:舌尖上的宝藏》肇庆裹蒸粽简直就是美食界的“宝藏粽子”。

它呀,就像一个充满惊喜的包裹,每次吃它都像是在拆一个神秘礼物。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尝试吃肇庆裹蒸粽是在一个小伙伴家里。

肇庆特产裹蒸粽作文600字

肇庆特产裹蒸粽作文600字

肇庆特产裹蒸粽作文600字I have always been fascinated by the rich and diverse culinary traditions of China. One particular delicacy that has caught my attention is the traditional Cantonese specialty known as Zongzi, or as it is called in Cantonese, 粽子 (zong zi). This unique and delicious food item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s deeply embedded in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region.Zongzi are a typ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ticky rice dumpling that is often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 and steamed to perfection. These dumplings are typically filled with a variety of ingredients such as pork, mushrooms, chestnuts, and salted egg yolk, giving them a rich and savory flavor profile. The process of making Zongzi is a labor-intensive one, requiring meticulous care and attention to detail, making it a true labor of love.肇庆特产裹蒸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它们是一种美味的传统美食。

高三叙事作文:裹蒸粽_850字

高三叙事作文:裹蒸粽_850字

裹蒸粽_850字裹蒸广东肇庆可是最出名的,用的是本地特有的冬叶、水草来裹个大大的粽子,所以又叫裹蒸粽。

逢年过节端人素有喜食裹蒸的世习。

肇庆裹蒸系粽子中的一种。

用料包制特别。

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呈扭身四角形,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水草包裹,呈埃及金字塔形,每只重约0.5公斤。

其料主要以糯米、脱衣绿豆、猪肉为主,或加以冬菇,腊肠、咸蛋等做馅料,取大缸用柴猛火煲7至8小时可食,热食时清益扑鼻,入口松化爽滑甘香。

具体做法:包粽的前一日,先把猪肉洗净去皮,分别切成小方块,调入适量盐、糖、五香粉、味素拌匀。

绿豆洗净,浸过夜,然后用手搓擦出豆皮,再用清水掏去,豆肉沥干水分,用少许生油、盐捞匀。

糯米洗净,沥去水分,加入适量生抽、盐、糖、味素和五香粉拌匀。

咸蛋黄一个切开两件。

烧肉、烧鸭、火腿切件。

冬菇去蒂,洗净,用水浸发,取出沥干水分。

虾米洗净,浸软。

栗子肉洗净,煲“烂”,取出备用。

裹蒸粽是选用干的荷叶包裹的(即干莲叶,要先用水洗净,再用温水浸软,涂上少许油),先铺上一层糯米,再铺一层绿豆;然后放入猪肉、火腿、烧肉、烧鸭、冬菇、虾米、栗子和半边咸蛋黄等;最后,又销上一层绿豆和一层糯米,包裹成“四方形”,用水草结扎,即可放进蒸笼锅内,隔沸水蒸熟。

用莲叶包裹的裹蒸粽,蒸熟后有一股芬香的荷叶味,吃起来特别可口。

肇庆裹蒸粽三大特点:第一,一般粽子,用竹叶包制,呈四面三角形,而肇庆裹蒸粽用肇庆特产冬叶包制,呈枕头状或四角山包形。

第二,主要原料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其比例为10:6:4。

包制好,未经蒸煮的裹蒸一般一只约0.5千克。

第三,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瓶中用猛火蒸煮8小时,边蒸煮边加入大量的开水。

肇庆的土特产很多,有端砚、花席、鼎湖山茶饼、七星剑花、星岩鸡蛋花、肇实、紫背。

肇庆端午节裹粽子作文5篇

肇庆端午节裹粽子作文5篇

肇庆端午节裹粽子作文5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肇庆端午节裹粽子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肇庆端午节裹粽子作文1今天我放学回家,外婆正在包粽子,我就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只见她把粽子叶折成一个漏斗形状,然后往里塞泡好的糯米和肉,再用线紧紧地捆住,一个粽子就算包好了。

爸爸下班以后,告诉了我粽子的来历。

原来粽子和屈原有关系。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也是一名著名的爱国诗人,因为国王昏庸,报国无门,愤而投进了汩罗江自尽身亡。

当地的百姓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就向江中抛撒许多饭团,祈求鱼儿不要吃掉屈原,以后就形成了风俗,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还要赛龙舟,以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

古代的粽子只是简单的白米饭,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有许许多多的品种了:有肉粽、豆沙粽、枣子粽、花生粽等等。

只要你愿意,你甚至可以在任何季节、任何地方买到香糯可口的粽子。

写到这儿,粽子已经煮熟了,发出阵阵清香,我实在忍不住了,你瞧,口水都流出来了。

肇庆端午节裹粽子作文2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我们家也不例外。

妈妈说粽子不仅以它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惹人喜爱,而且还能引起人们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

昨天上午,我和妈妈到超市去买食材,买了一些糯米、红枣、绿豆、莲子、还有纯碱,先把糯米浸在水里,加入适量的纯碱,搅拌好,然后在把绿黄色的粽叶一片一片刷洗干净,就要开始包了,先拿两张粽叶叠好,围成一个圆锥,放入适量的糯米,加上自己喜欢吃的食材,再在食材上面加一层糯米,然后拿绳子把粽子紧紧的绑住,在包的过程中,我有时手没抓稳叶子,糯米都撒在地上,有时在用筷子把糯米压紧时,不小心把粽叶戳穿了,有时我把粽子包成了一个扁扁的三角形,有时侯包成了扁扁的菱形,包完之后,把一串串各种形状的粽子放在锅中蒸的过程中,粽香扑鼻,我的口水都不由自主地流出来了,三小时后,把一串串的大粽子提出来。

广东省肇庆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五四征文稿又到“裹粽”飘香时素材

广东省肇庆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五四征文稿又到“裹粽”飘香时素材

又到“裹粽”飘香时又到“裹粽”飘香时,每每这时,我总会忆起和奶奶做裹蒸粽的情景,那香气四溢,入口即化的感觉油然而生。

小时候过春节,我和父母都会回家乡吃裹蒸粽,那时,整条村子的大路两旁,都能看见家家户户,把裹蒸粽置于大缸中用猛火蒸煮的情景。

我因为很喜欢吃裹蒸粽,所以也学过奶奶包裹蒸,但小时因为天真、不懂事,只觉得包裹蒸是闹着玩。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裹蒸只是用传统的主料:糯米、绿豆,甚少的猪肉去包,最后用冬叶包成呈四角山形状的裹蒸粽,这都是旧时很普遍的做法。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想法、做法也越来越新颖。

今年的春节,我再一次学奶奶包裹蒸,我才发现,包裹蒸多了许多材料,只看见桌面上除了又大张又碧绿的冬叶和主料以外,另外还有洗净的冬菇、虾米和煲“烂”拿来备用的栗子,连那肥猪肉都多了、大块了。

哇,材料真的很多!奶奶告诉我,现在的人都喜欢这样做。

于是,我学着奶奶那样先选几张大的冬叶在碗中左右两边搭好,然后铺上一层糯米,再铺一层绿豆;接着放进一些冬菇、虾米、几块大的肥猪肉,另外还有煲“烂”的栗子,最后,又销上一层绿豆和一层糯米,再把它包裹成呈四角山形状的裹蒸粽,我就用一条水草把它四个面包了几个来回,结扎得实实的,再用剪刀剪去多余的水草。

这只裹蒸虽然包得有点儿扁,四边不是很对称,但我是非常认真地去包。

奶奶看我包完后,笑嘻嘻地说:“嘿!这样包就对了,这可比奶奶年轻时包好多了!”听后,我心里便甜滋滋的。

这些裹蒸粽是要放进一个大缸中蒸煮10个小时左右,而且边蒸煮边加入大量开水,直至闻到浓浓的肉香。

此时,香味是弥漫了整条村子!吃裹蒸粽那天,所有亲戚都回来了,突然发现弟弟偷偷地拿走了一只裹蒸粽,随后我跟踪他来到黄婆婆家,原来他想要送给黄婆婆吃,黄婆婆有个儿子、有个女儿,可他们要三五年才回老家探望他一俩次,黄婆婆是个残疾人,他的爱人早已逝世,平时都是靠邻居照顾。

这时,只看见弟弟一口一口地喂黄婆婆吃裹蒸。

黄婆婆感动地说:“你真是个孝顺、懂事的孩子,如果我的孩子能……”他没有再说下去,而眼泪已滚滚落下。

我的家乡肇庆作文份六

我的家乡肇庆作文份六

肇庆的果蒸粽_家乡的特产作文400字 1我们家乡的特产有:果蒸粽、端砚等。

现在单讲果蒸粽。

果蒸粽呈三角形,分三层:第一层是糯米,第二层是粽馅,第三层就是冬叶。

当粽子蒸熟后,一阵冬叶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三尺。

迫不及待地打开冬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呈三角形状的糯米团,咬下去,软绵绵的,就像嚼着棉花糖。

糯米对牙总是依依不舍,粘在上面总不肯下来,让人不得不用筷子去捣鼓一番,却还是千丝万条的,可以用“藕断丝连”来形容。

在口中嚼上一会儿,就能发现里面藏着一块香喷喷的猪肉,让人意外中又有一番惊喜。

软绵绵的糯米中和着香喷喷的猪肉,真可谓是人间美味。

粽子的出现还有一段历史呢。

据说在端午节吃果蒸粽是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因为害怕鱼吃掉,所以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看来,果蒸粽不但美味可口,而且还有一段让人值得回味的历史。

如果你来到我的家乡——肇庆玩,那一定要品尝一下果蒸粽喔!肇庆的果蒸粽_家乡的特产作文400字 2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

本人是个吃货,尝遍了家乡的美食。

在这千千万万的美食中,有一样,绝对是的美味,当你尝过它的时候,你会觉得全身酥酥麻麻的,让人无法自拔,吃完一块,还想吃第二块。

本人所说的就是——海门山羊肉。

它,让人直流口水,也可以惹人讨厌。

本人非常喜欢吃海门山羊肉,因为它的肥而不腻,更重要的事,山羊肉的皮吃了不会让人胖。

海门山羊肉色、香、味、具全,一大碗山羊肉段在桌上,热乎乎的气冒出来了,令人唾沫三尺。

再看看碗中,浓稠的褐色羊肉汁淋在一块块美味的羊肉上,发出莹润的光泽,再加上透明的粉丝和碧绿碧绿的青菜,简直是万中丛中一点绿,啊!今天,我来当一名厨师,来叫你们怎么煮羊肉。

先准备好材料:羊肉、大白菜、粉丝。

哦,对了,还要放一些辣油,这样子才更加的美味。

材料准备好了,现在开始做了。

先把羊肉给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接着再烧开水,谁烧完之后,再把一块块羊肉放到锅子里,煮完后,再把青菜,粉丝······调料放进去,每至此时,我都会第一个拿起筷子,来尝上一块!哇,山羊刚一入口,火辣辣的感觉把我的嘴巴给灼烧了,但美妙的感觉便充斥于唇齿之间,入口集散,还没尝玩,就给我屯在肚子里,忍不住早场一口,真想让人一口气全都屯在肚子里。

广东肇庆端午节裹蒸粽作文

广东肇庆端午节裹蒸粽作文

广东肇庆端午节裹蒸粽作文The Steamed Zongzi o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ZhaoqingZhaoqing, this beautiful city, is always immersed in a joyful and peaceful atmosphere whenever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rrive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not onl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but is also closely linked to delicious food. In Zhaoqing, the most distinctive delicacy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the steamed zongzi.Steamed zongzi, as the name suggests, is a delicacy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 with glutinous rice and other fillings, which is then steamed. The steamed zongzi in Zhaoqing is famous for its unique production techniques and taste. On the eve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families will be busy preparing the materials for the steamed zongzi. Fresh bamboo leaves, high-quality glutinous rice, and abundant fillings are all essential ingredients for making steamed zongzi.Although the process of making steamed zongzi may seem simple, it requires certain skills and patience. First, the glutinous rice needs to be soaked for a period of time to allow it to fully absorb water and expand. Then, the bamboo leaves are washed, dried, and set aside for use. Next comes the most crucial step - wrapping the zongzi. Two bamboo leaves are stacked together to form a funnel shape, and then an appropriate amount of glutinous rice and fillings are scooped in. The mouth of the zongzi is then sealed tightly with the leaves to ensure that it does not come apart during steaming. Finally, the wrapped zongzi are placed in a large pot, filled with enough water, and steamed over high heat for several hours until they become soft, sticky, and sweet.The steamed zongzi in Zhaoqing come with a variety of fillings, ranging from traditional options like bean paste and salted egg yolks to innovative flavors like seafood and meat. Each filling adds a unique taste to the steamed zongzi. O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families will exchange steamed zongzi, sharing the joy of the festival and the pleasure of delicious food.Beyond its delicious taste, the steamed zongzi in Zhaoqing carries profou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It is not just a culinary delicacy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but also a symbol of family harmony and reunion. In Zhaoqing, eating steamed zongzi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has become a traditional custom that has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becoming a unique cultural symbol of this city.Overall, the steamed zongzi o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Zhaoqing is a delicacy that combines deliciousness, culture, and tradition. It is not just a food item but also a vehicle for emotional attachment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O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let us enjoy the deliciousness of the ste.肇庆端午节的裹蒸粽肇庆,这座美丽的城市,每当端午节来临,都会沉浸在一片欢乐和祥和的氛围中。

裹蒸粽的作文450字

裹蒸粽的作文450字

裹蒸粽的作文450字英文回答:Steamed Glutinous Rice Dumplings, also known as Zongzi, are a traditional Chinese food that is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 and steamed. They are usually eaten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which falls on the 5th day of the 5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The dumplings are made by filling glutinous rice with various ingredients such as meat, beans, and nuts, and then wrapping them tightly in bamboo leaves before steaming.I remember the first time I had steamed glutinous rice dumplings. It was during a family gathering for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My grandmother was the one who made them, and she had been doing it for years. She taught me how to wrap the dumplings properly, making sure they were tightly sealed and would not fall apart during steaming.The process of making steamed glutinous rice dumplingsis quite time-consuming. First, you need to soak the glutinous rice overnight to make it soft and sticky. Then, you need to prepare the filling by marinating the meat and cooking the beans and nuts. After that, you need to wash and soak the bamboo leaves to make them pliable. Finally, you can start wrapping the dumplings by placing a layer of bamboo leaves in your hand, adding a scoop of glutinous rice and some filling, and then folding and tying the leaves tightly.Once the dumplings are wrapped, they are ready to be steamed. It usually takes about 2 to 3 hours for the dumplings to cook thoroughly. The aroma of the bamboo leaves and the filling fills the air, making everyone's mouth water. When the dumplings are done, they are taken out of the steamer and allowed to cool for a while before they can be eaten.中文回答:裹蒸粽,也称粽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物,用竹叶包裹着,然后蒸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肇庆特产裹蒸棕作文【篇一:肇庆裹蒸】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的饮食文化,或者是代表性的美食,或者是有关饮食的特殊节日,亦或是其他。

它们都表现了当地饮食文化的特色,对于当地人来说,家乡的传统习俗总是记忆犹新的。

那是亲情和乡情的表现,无论他们走到哪里,心始终在那里。

裹蒸,对于肇庆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过年吃裹蒸,成为肇庆人从古到今留传不变的最具代表性的饮食习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

它并不同于端午节用于纪念屈原的粽,而是一种吉祥的象征,散发着浓浓的、喜庆的新年味道;也是亲朋好友间新年送礼的佳品。

包裹蒸在肇庆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记载,肇庆人制作裹蒸粽的传统始于秦朝,起源说法有二:一为秦军征战岭南时期,将士随身携带煮熟的叶裹米团;一为当时的农民在田间干活时,随身携带煮熟的叶裹米团以便随时食用。

西江两岸城乡居民早在汉代已有春节包裹蒸的习俗。

清代诗人王仕祯曾有诗歌描写肇庆城乡除夕熬煮裹蒸的盛况:“除夕浓烟笼紫陌,家家尘甑裹蒸香。

”道出了古端州人至今不变的乡俗。

每逢春节前,大约从年二十五开始,家家户户包裹蒸、门前煮裹蒸的情景依然让不少老肇庆记忆犹新,这个画面在我脑海中依然印象深刻。

对于肇庆人来说,每逢过年,除了打扫屋子外,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包裹蒸。

肇庆裹蒸粽三大特点:第一,一般粽子是用竹叶包的,呈一个圆柱体的样子;而肇庆裹蒸粽用肇庆特产冬叶包,像一个金字塔形。

以前几乎每家每户都在自家空地上种冬叶,收割后洗好煮软就可以用来包裹蒸了。

据《广东新语》记载:“有冬叶者,状如芭蕉叶。

”第二,主要原料有糯米、绿豆和五香粉配制好的肥猪肉,比例大概为10:6:4。

先把两张冬叶放在一个专门用来包裹蒸的三角锥容器里,按照糯米、绿豆、猪肉、绿豆、糯米的顺序按大概比例放好,再在上面放上一两张冬叶包好,用肇庆特产凉席的编制材料蒲草,本地人成为“芏”的东西绑好,一个半成品的裹蒸就成了。

为什么说半成品呢?下一个环节就是裹蒸的第三个特点:把裹蒸放进大锅中蒸煮8个小时左右,从早上煲到傍晚,边煲边加开水。

煲裹蒸这件事对于当时还是小孩子的我来说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包好裹蒸后,大人通常都把看火的任务交给小孩子,他们只是偶尔来加加水,因为逢年过节大人要忙的事很多。

不过在小孩子看来,那不是一件很闷的事,反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在看火的过程中,烤烤番薯,香芋那是常有的事,而且很好吃。

当然,我们更期待的是锅里面的东西,待到裹蒸开盖上桌的时候,那一股浓浓的清香扑鼻而来。

那是冬叶、糯米和绿豆掺杂在一起的香味,吃起来其甘香软滑,里面的豆很绵,很软。

在冬日里,家人围坐在桌子边,解开裹蒸,热腾腾的,冒着热气,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其乐融融,显得很温暖。

在我看来,家乡传统习俗促进了亲情和乡情,尤其是对于远在异乡的游子,这种体会更为深切。

由于工作原因,这几年妈妈都没有时间亲自包裹蒸,都是在外面买回来。

虽然过年还是能吃到裹蒸,但总怀念小时候看着妈妈包裹蒸和坐在火炉前看火的时光。

新年的前几天早餐,每家每户几乎都是吃裹蒸,有一些人还特意包多点,送给没有包的亲朋好友,寓意丰衣足食和新年吉祥好运。

据说,肇庆裹蒸不但是一种美食,而且具有补中益气,止夜尿和增加热能的作用。

据《南齐?蝗帝史》记载:“太官进御食,有裹蒸。

帝十字画之,曰:‘可片破之,余充晚餐’。

”意思是皇帝要留一角裹蒸作晚餐,说明受到皇帝的赞赏和喜爱,是为上佳美食。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对传统的裹蒸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以更多样化的形式出现。

裹蒸的材料更多,例如咸蛋黄、冬菇、鸡鸭肉,还有瑶柱棕,菠箩棕,豆沙棕等等。

有一句话说:入乡随俗。

居住在肇庆的回民也有包裹蒸的习俗,以牛肉作馅,称作“清真裹蒸”;佛教新教徒则以花生、白果、冬菇作馅,称作“上素裹蒸”。

裹蒸依然是肇庆传统美食,过年吃裹蒸依然是从肇庆人古至今的饮食传统习惯。

可喜的是,裹蒸制作工艺,被列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裹蒸也成为肇庆传统饮食文化极具代表性的品牌,得以推广。

以前裹蒸制作工艺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民间流传;现在,裹蒸与旅游业、经济产业相结合。

出现了不少家庭作坊、企业品牌生产裹蒸,推到市场推销。

进入专业生产阶段。

近些年肇庆出现了几个较有名的裹蒸品牌,如“肥仔伟”、“裹香王”、“皇上皇”、“巧心裹蒸”等。

使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了这一传统食品,闻名于粤、港澳和海外,深受市民及中外游客喜爱。

很多人来肇庆旅游都要带一些裹蒸回去当作特产,甚至出现了“不吃裹蒸白来肇庆”这样一句话。

在我看来,弘扬传统饮食文化是值得肯定的,把其发展为旅游品牌和经济效益也未尝不可。

但我们绝对不能使其变质,过年吃裹蒸是肇庆人的传统习俗,代表着一种吉祥和美好,代表家人、朋友之间的浓浓的感情。

在越来越物质化的今天,希望不要把这种悠久的习俗淡化以至淡忘,这不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初目的。

最好的效果是经济效益与传统习俗相互促进,既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更能让更多的肇庆年轻人记住并且爱上这种家乡饮食文化。

【篇二:裹蒸】包制肇庆裹蒸的主要原料糯、绿豆和肥猪肉,再加入适量的精盐、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制而成。

肇庆裹蒸用肇庆特产冬叶包制,呈枕头状或四角山包形。

我的姑妈常在家里包裹蒸,所以我能常常吃裹蒸了。

裹蒸比那长方形的粽子好看多了。

裹蒸的样子像“绿”字塔,你猜它的样子为什么“绿”字塔因为裹蒸像金字塔,但是冬叶是绿色的。

所以我叫它“绿”字塔。

未经蒸煮的裹蒸一般一只约0.5 公斤。

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时,边蒸煮边加入大量的清水,直至糯米、绿豆和肥猪肉溶化为止,这样就做成了。

我最喜爱吃的--裹蒸,相信你们也爱吃吧?【篇三:美丽的肇庆】? 地理位置肇庆市位于中国广东省,属珠江三角洲,西靠桂东南,珠江主干流西江穿境而过,北回归线横贯其中。

背枕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下制南海,为粤西咽喉之地。

东南部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和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列入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县属山区。

? 地理环境图表 1肇庆夜景肇庆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21.2℃,1月份平均气温约12℃,7月份平均气温约28.7℃。

怀集县北部山区冬季可见霜冻。

年平均降雨量约1650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年蒸发量1300毫米以上。

无霜期310~345天。

早春多阴雨,夏秋受台风外围影响,晚秋有寒露风侵袭。

2006年,全市平均气温偏高,总雨量偏多,日照时数总体偏少。

各地年平均气温为21.6~23.1℃,比常年偏高0.7~1.0℃;年积温7911~8425℃,偏高306~411℃,是建国后第2个最暖年。

年降雨量1704~2152毫米,总体处于正常至偏多2成之间,是2002年来降雨最多的一年;年暴雨日数5~10天,为1997年来第二多暴雨年份。

年日照时数介于1407~1740小时,处于正常至偏少2成之间。

图表 2七星岩年内主要气候特点:春季温暖多雨,为低温阴雨偏轻年景,有轻度的倒春寒现象;前、后汛期雨量偏多,“龙舟水”与热带气旋降水明显;强对流天气频发,大风天气较多,局部地方出现龙卷风。

6月,西江、绥江流域连降暴雨,导致绥江水位超警戒;7~8月3个台风,致灾较严重;7、8月高温酷热,最高气温直逼历史极值(39.1℃);9、10月秋凉,气温刷新低;秋冬少雨,气温较高,“立冬”温暖如春;11月,出现晚秋罕见雷雨大风、冰雹天气;“冬至”晴冷干燥,北部地区低温霜冻明显;城区历史极端最低温0℃。

年内,暴雨、洪涝、高温、强对流、寒害等气象灾害在全市各地均有发生。

简介秦前,肇庆属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

今肇庆部分地域属桂林郡、南海郡。

秦置四会县,辖区包括现在的四会、广宁、怀集等市县的全部或部分,隶南海郡。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地域内置8县,四会县隶属南海郡;广信、谢沐、高要、封阳、端溪5县隶属苍梧郡;高凉县、临允县隶合浦郡;统属交州[1]。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行政区划承西汉。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9县,四会县隶南海郡;广信、端溪、元溪、高要、新宁、临允6县隶苍梧郡;谢沐、封阳隶临贺郡;统属广州[1]。

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置16县,分隶4郡,统属广州。

四会县、怀化县隶南海郡;广信县、高要县隶苍梧郡;元溪、端溪、封兴、都城、晋化、龙乡、夫阮7县隶晋康郡;临允、新兴、南兴、单牒、平兴5县隶新宁郡。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479年),设置高要、广信、封兴、武化、端溪、晋化、都城、乐城、悦城、夫阮、安遂、宾江、文招、南兴、新兴、临允、甘东、单牒、龙潭、抚纳、博林、威平、新招、化蒙、化穆、四会、怀集、化注、平兴、初宁、招兴、建宁、崇化、熙穆、崇德、谢沐、开建、永固38县,分隶南海、苍梧、晋康、新宁、绥建、宋隆(原宋熙)、临庆7郡,分属广州、湘州。

公元479~502年增设龙乡、罗平、永熙、宾化、宁乡、长化、定昌、宝宁、齐安、初宁、永城11县及广熙、齐安、齐建、临贺4郡,分属广州、湘州。

公元502~589年设54县,分属广州、成州、建州、新州、泷州;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九月,升高要县为高要郡,并置广州都督府于高要郡[1]。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省高要郡为县,置端州,领高要、端溪、平兴、乐城、清泰5县。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端州为信安郡。

时肇庆境域设17县,分隶5郡:四会、化蒙、怀集3县隶南海郡;高要、端溪、乐城、平兴、新兴、博林、铜陵7县隶信安郡(治高要);泷水、安遂、永熙3县隶永熙郡(治泷水,今罗定,原属肇庆,今为云浮);封川县、都城县隶苍梧郡;洊安县、开建县隶熙平郡(治桂阳县,今连县);分属广州、连州、端州、泷州、封州。

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设20县,分隶7州:四会、怀集、化蒙、洊安4县隶广州;端溪、晋康、悦城、都城4县隶康州;泷水、开阳、镇南、建水4县隶泷州;高要县、平兴县隶端州;新兴县、永顺县隶新州;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富林县、铜陵县隶勤州[1]。

南汉乾和十五年(公元957年),设20县,分隶1府6州:四会、怀集、化蒙、洊水4县隶兴王府;端溪、晋康、悦城、都城4县隶康州;泷水、开阳、镇南、建水4县隶泷州;高要县、平兴县隶端州;新兴县、永顺县隶新州;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富林县、铜陵县隶勤州。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设8县,分隶1军4州:高要县、四会县隶兴庆军;怀集县隶广州;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新兴县隶新州;端溪县、泷水县隶康州;统属广南东路。

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赐兴庆军为肇庆府,仍辖高要、四会2县。

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肇庆府为肇庆路,置总管府,隶广西道(二十九年改隶广东道)。

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设7县,隶2路2州:端溪县、泷水县隶德庆路;高要县、四会县隶肇庆路;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新兴县隶新州;统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驻南昌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