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室“输液处方”核对制度与流程
静脉输液给药核对流程(干货)

静脉输液给药核对流程(干货)介绍静脉输液给药是医院日常临床操作中的常见程序之一,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进行静脉输液给药时需进行严格的核对流程。
本文将为您介绍静脉输液给药核对流程的详细步骤。
核对流程第一步:准备工作1. 核对医嘱:医生开具的医嘱包括药物名、剂量、用药途径等内容。
护士应核对医嘱与患者个人信息是否一致。
2. 准备药品:根据医嘱,按照规定方法准备静脉输液所需的药品和输液装置。
第二步:核对身份1. 核对患者身份:向患者确认姓名、病历号或住院号等信息,确保给药对象正确。
2. 核对个人信息:核对患者个人信息与医嘱上的信息是否一致,如身份证号、年龄、过敏史等。
第三步:核对药品1. 注射液盒核对:核对注射液盒包装与医嘱相关信息是否一致,如药品名称、药力浓度等。
2. 核对药物名和剂量:核对医嘱上的药品名称和剂量与药品包装上的标签是否一致。
3. 核对有效期:核对药品的有效期,确保使用的药品未过期。
4. 核对药物外观:观察药品的外观,如颜色、浑浊度等,确保药品无明显异常。
第四步:核对用药途径1. 核对用药途径:核对医嘱上规定的用药途径(静脉推注、静脉滴注等)与实际操作的输液装置是否一致。
2. 核对流速和时间:核对医嘱上规定的流速和输液时间是否与实际操作相符。
第五步:核对文书记录1. 核对医嘱执行单:核对医嘱执行单上的信息与药品名称、剂量是否一致。
2. 核对注射液盒标签:根据药品包装上的标签核对注射液盒标签与实际使用的药品是否一致。
3. 核对输液记录单:核对输液记录单上的药物名、剂量、流速等与实际操作是否一致。
结论静脉输液给药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操作,核对流程的执行可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护士应严格按照核对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一步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通过遵循标准流程,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和效率,减少临床错误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以上是静脉输液给药核对流程的详细步骤,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简述输液前核对和检查药物的步骤

简述输液前核对和检查药物的步骤
输液前核对和检查药物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般的步骤概述:
1. 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患者的姓名、住院号或其他标识符,以确保给予正确的药物给正确的患者。
2. 检查医嘱:仔细核对医生的医嘱,包括药物名称、剂量、频率、用药途径等,确保与医嘱完全一致。
3. 检查药物标签:核对药物的标签,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等信息,以确保使用的是正确的药物。
4. 核对药物外观:检查药物的外观,包括颜色、形状、有无破损、沉淀、混浊或异味等。
如果发现药物外观异常,应立即与药剂师或医生沟通。
5. 检查药物剂量:根据医嘱和药物标签,核对药物的剂量是否正确。
确保给予患者正确的剂量,避免用药过量或不足。
6. 检查药物配伍禁忌:如果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需要检查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以避免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7. 检查输液袋或瓶:如果是输液药物,需要检查输液袋或瓶的外观,包括有无渗漏、破损、悬浮物或沉淀物等。
同时,核对输液袋或瓶上的标签信息与医嘱和药物相符。
8. 双人核对:在某些医疗机构,会要求进行双人核对,即由两名医务人员同时核对药物信息,以提高准确性。
9. 签字确认:完成核对和检查后,医务人员应在相关记录上签字确认,以表明已经完成了药物的核对和检查工作。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确保患者接受正确的药物治疗,减少药物错误的风险。
在输液前认真核对和检查药物是医疗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有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药物集中调配核对工作流程及操作实施细则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药物集中调配核对工作流程及操作实施细则核对,顾名思义,即审核、查对,并不是将处方标签粘贴到相应液体上这么简单。
核对也是审核的过程,核对工作是整个工作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核对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药理知识,并要求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才能确保配置质量和用药安全。
一、人员及用物准备1人员准备核对人员必须取得专业执业证书,具有丰富的药理知识,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及严谨认真的态度。
核对人员数量根据工作任务及工作量而定。
2.用物准备液体筐、核对车、核对桌、纸屑桶、漏液桶。
为了方便核对后的装筐及配置工作,所用的液体筐根据不同的用药批次,有不同的颜色:①第一批用药一一篮筐;②第二批用药一一粉筐(主要为二联抗生素、二联化疗药);③第三批用药一一黄筐;④第四批用药一一红筐;⑤第五批用药一一绿筐(主要为现用现配药品)。
二、班次及任务可根据临床科室下达医嘱的特点,分时段进行人员分配和工作安排。
例如,可分为16:30〜17:30与18:00-20:00两个时间段。
116:30〜17:30安排2〜3名核对人员,先核对16:00后修改医嘱相对较少的病区(约10个病区)所有单品种和可配伍的药品,再核对所有科室的抗肿瘤药、TPN和果糖二磷酸钠等特殊药品。
2.18:00-20:00核对人员核对所有病区的成品药及剩余科室的单品种、可配伍营养药品。
三、实施细则流程为:分配处方标签单品种药品品种一核对一入配置间一清场。
(一)分配处方标签单品种药品的品种核对人员首先分配处方标签单品种药品的品种,即“粗分细核”,如将质子泵抑制剂十祛痰剂处方标签放在一起;保肝剂+冷藏类药品处方标签放在一起;免疫增强剂+中成药处方标签放在一起;用量相对较少药品标签放在一起。
(二)核对根据分配的品种,核对人员分别站于相应核对区域,包括抗生素类、质子泵抑制剂+祛痰剂、保肝剂十冷藏类药品、免疫增强剂+中成药、用量相对较少药品、可配伍营养药(按科室)、成品药7个核对区域。
医院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流程

医院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流程一、患者基本信息核对1.由护士或医生负责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病区和床位号等基本信息,确保操作的对象是正确的患者。
二、医嘱核对1.护士或医生拿到医嘱单后,与患者基本信息核对无误后,核对医嘱的内容,包括药物名称、剂量、使用途径、给药时间等,确保医嘱的准确性。
三、药物准备核对1.护士前往药房或药物储藏间准备药物,在取药的过程中,核对药物的名称、剂量、规格、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药物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护士将准备好的药物放入药物盘、药物车或药箱中,同时核对药物的数量和规格是否与医嘱一致。
四、药物和病人核对1.护士将准备好的药物带到患者床前,在执行给药前,再次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医嘱内容。
2.护士将药物打开或扎针前,再次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病区和床位号等,并将药物展示给患者确认。
3.如果患者无法自行确认,护士可以将药物介绍给患者家属,并询问是否有过敏史等需要注意的事项。
五、给药或注射操作1.护士在核对无误后,按照医嘱内容执行给药或注射操作。
在给药或注射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操作的规范和安全性,如正确使用针头、测量剂量、按照正确的途径给药等。
2.护士在给药或注射后,将剩余的药物或用过的注射器等废弃物进行处理,并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六、记录与上报1.护士在给药或注射完成后,将执行情况记录到患者的医疗记录中,包括给药时间、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等。
2.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或异常情况,例如患者的反应异常、给药途径错误等,护士需要及时上报给医生或上级护士,以便进行进一步处理。
七、总结与评估1.护士在给药或注射结束后,可以与患者进行交流,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或过敏反应,了解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反应情况。
2.医院可以对执行过程进行抽查和评估,检查医护人员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是否存在疏漏和错误,并提出改进措施。
以上就是医院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的流程,这个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医疗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最大程度地降低操作错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静脉输液、静脉注射核对环节操作操作规范精品

精心整理类别:流程改善
提升质量
临床路径
名称:静脉输液、静脉注射核对环节操作流程编号:QCC-01 主办部门:护理部
一、目的
降低病房护士治疗用药错误发生率
二、适用范围
所有临床护理单元
三、说明
作业程序(流程图)
静脉输液核对环节流程图静脉注射用药核对环节流程图
四、
附则(一)实施日期
201年月日
(二)修订依据
修订次数: 1
核定审核主办人
修订日期:201年月日
制定日期:201年月日操作前:医嘱、瓶签、输液执行单、大
输液、药品需双人核对
操作中:输液袋—床头卡、输液袋—手腕带、输液袋—患者/家属自报姓名需经双项
核对
操作后:填写输液执行单再次核对,药
物宣教
操作前:医嘱、注射执行单、药品需双
人核对
操作中:注射单—床头卡、注射单—手腕带、注射单—患者/家属自报姓名需经
双项核对
操作后:注射单与患者再次核对,并进
行药物宣教。
静脉输液给药查对流程

肿瘤内科静脉输液给药查对流程护士审核医嘱审核医嘱无误
打印或转抄治疗卡、
输液瓶贴
准备液体及药品
配制液体及药品
双人核对:有医嘱护士和另一名护士将
治疗卡、输液瓶贴与医嘱核
对无误后双人签字
1.持治疗卡上医嘱内容准备液体及药品,查对液体
及药品的相关内容:如药名、剂量、浓度、性质、
批号、有效期、药物使用方法、用药时间等。
2.按输液瓶贴给药顺序进行分组摆液及药品
1.每组液体配制前将药物与治疗卡或瓶贴核对。
2.三查:配制药物时应分别在抽吸药品前、中、后
查对药品的相关内容:如药名、剂量、浓度。
3.将打印或转抄的输液瓶贴粘贴输液瓶上,注明配
1.持治疗卡核对床号、床头卡、询问患者名
称
2.如患者有疑问应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三查:▲挂液前查对执行单与患者姓名、
药品的
瓶签上的药品名称、剂量、浓执行输液治疗
度等是否相符。
▲穿刺前查对药品与患者是否
相符。
医嘱处理输液完毕应在临时医嘱单签字
▲输液后确认药品是否与执行
单各项内容是否相符。
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 和执行核对程序及制度

北京市第二医院
处方或用药医嘱转抄和执行核对程序
一、处方或用药医嘱转抄和执行中严格遵守查对制度。
二、长期静脉输液医嘱单需有转抄人(主班)、核对人(摆药人)、执行
人共同核对签字后方可注射。
三、临时医嘱需转抄人(主班)、执行人经核对无误后抄录到临时医嘱本
上按要求签字。
四、口服药打印单上需有转抄人(主班)、核对人(摆药人)、执行人签
字。
五、护士在给药前后应当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反应,如有异常需记录。
六、用药结束后需患者或家属在输液单、临时医嘱本、口服药单上签字后
留存3个月。
输液患者核对核查制度及流程

输液患者核对核查制度及流程
输液是医院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由于错误的输液操作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建立起科学的输液核对制度和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1. 输液前核对:在开始输液前,医护人员应该对医嘱、药品、瓶贴、标签等进行全面核对,确保无误。
同时,还要检查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等情况,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2. 输液时核对: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异常情况,如头晕、恶心、呕吐及皮肤过敏等症状,及时停止输液并进行处理。
另外,每30分钟左右,医护人员应该再次核对医嘱、药品、瓶贴、标签等信息,确保输液过程中无误。
3. 输液后核对:输液结束后,医护人员需要核对输液量和时间,记录到病历中,并告知患者有关注意事项,如饮食、休息等。
4. 特殊情况下的核对:在特殊情况下,如紧急情况、病人转移等,医护人员需要进行特殊的核对和手续,以确保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性。
总之,输液患者核对核查制度及流程是医院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必须严格遵守。
只有通过科学的核对程序,才能避免输液操作中的错误,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液室“输液处方”核对制度与流程
1.护士接到患者输液处方时,必须认真核对治疗时间和项目,有疑问及时与有关医生联系;
2.摆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药瓶、针剂有无裂痕、有效期和批号,静脉注射液要注意配置前后检查有无混悬物和异物(液体对光轻摇,侧晃),并按输入的先后顺序成组摆放整齐。
3.配药前必须认真查看药品的质量及有效期,并将药品与输液处方核对,配制的
药液必须在输液袋上注明床号、姓名、药品名称、剂量。
并在输液处方上签时间、姓名,药液应现用现配,配制的药液保存时间不得超过两小时。
4.给药前必须由另一个护士核对药品的名称、床号、患者姓名、输液处方,并在
输液处方上签时间、姓名,在病人床前再次核对后给药,护士签时间、姓名。
5.如配药前没有护士核对时,应将空安瓿留下以便再次核对,核对后在输液处方
上签名。
6.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
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严格进行药物过敏试验,观察结果记录在病历本上。
7.使用毒、麻、精神性药物时,要经过二人核对,用后保留药瓶。
多种药物联合
应用,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8.护士进行操作过程中,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9.门诊治疗室认真执行用药规章制度,不执行院外领取的药品,以免发生意外。
10.严格执行门诊输液“三级”查对制度:
一级:摆药时认真查对,摆药人将本人姓名签署在输液处方上。
二级:配药时治疗护士再次核对,将本人姓名签署在输液处方上。
三级:执行人到患者面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执行完后本人姓名签署在输液处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