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实验专题复习 暑假作业(二)

生物必修一实验专题复习   暑假作业(二)
生物必修一实验专题复习   暑假作业(二)

生物必修一实验专题复习

★一、P7—8 使用显高倍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①转动使视野明亮。②在____ 倍物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____ 中央③转动______ 换成_____倍物镜④观察并用_____ 准焦螺旋调焦。

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需要/不需要)升高镜筒。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___ 或___ 的放大倍数。

3、目镜螺纹,目镜的镜筒长度与其放大倍数成。

物镜螺纹,物镜的镜筒长度与其放大倍数成。

4、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视野亮度越,视野中细胞数目越,每个细胞体积越。在明亮的实验室中,想要观察清楚白色的细胞,该如何操作?

5、如何移动装片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6、相关计算(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量的关系)

★二、P18—19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主要包括、、等

2、

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应选择什么样的实验材料?

4、在脂肪的检测和观察的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5、从成分、鉴定物质、使用方法、反应条件、颜色反应现象来比较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不同

★三、P26—27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 使DNA呈__ 色,使RNA呈___ 色。

2、质量分数0.9%NaCl溶液的目的。

质量分数8%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___ ,加速___ 进入细胞,同时使___ 和___ 分离,有利于检测物质试剂颜色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是否需要显微镜

还原糖

脂肪

蛋白质

淀粉

___ 和___ 结合。

3、对DNA和RNA染色的两种染色剂的使用方法是_____ 。

4、对实验材料的要求是。

5、实验步骤是:(记住)。

①制片时,涂有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上烘干的目的是?

②水解时,需要就进行水浴加热③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应选择的区域

6、实验现象:绿色明显集中且接近细胞中央,红色在绿色的周围,分布较广

7、实验结论:DNA主要分布在,RNA主要分布在。

★四、P40—41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选材:人或哺乳动物的细胞,原因。

2、原理:将红细胞放在中,细胞会,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然后用方法获得较纯的细胞膜。

3、哺乳动物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是如何制备的?

4、在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操作过程应均在上进行。并在高倍显微镜下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近水的部分红细胞发生的变化是。

总结: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真核细胞,呼吸方式无氧呼吸;因为它没有细胞核,所以寿命短、没有细胞的全能

性。

★五、P46—47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1、叶绿体本身含有色素,不需要染色。__________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__________,而细胞质接近。

2、实验取材:观察叶绿体——取菠菜叶稍带些的下表皮,原因是

观察线粒体——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原因是

3、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有生物活性吗?

4、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吗?,数量是不变的吗?

★六、P61—62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质壁分离和复原)

1、实验原理(1)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

(2)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3)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

2、实验材料:选用的洋葱鳞片叶细胞,

该细胞能否作为观察有丝分裂(观察染色体)实验的材料?,原因是

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否作为该实验的材料?,原因是

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蔗糖溶液和清水),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是如何操作的?

4、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有活性吗?

5、该实验有对照试验,属于自身对照(b与d之间,d是实验组;d与f之间,d是对照组)

★七、P78—79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

为。除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它一般设置组和组。

★八、P83—84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用到的酶和底物是:淀粉酶和淀粉自变量是温度(至少3组),因变量是淀粉水解程度。

因变量的检测方法是用碘液与淀粉反应的颜色变化

①因变量的检测能否用斐林试剂?原因是

②为什么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③能否先将淀粉酶和淀粉混合后再进行相应的温度处理?,原因是

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用到的酶和底物是: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自变量是pH (至少3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①为什么不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②能否先将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混合后再进行相应的PH处理?

3、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pH

①常用“梯度法”,设计实验时需设置一系列不同温度或pH的实验组进行相互对照

②自变量是温度或pH(很多组)

③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酶促反应时间最短的一组所处的温度或pH即为最适温度或pH。相邻组间的差值(即梯度值)越小,测得的最适温度或pH就越精确。

★九、P91—92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①实验原理:酵母菌在和_ _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属于兼性厌氧菌(单细胞真菌)。在的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和水。在的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和少量的。

②CO2 的检测方法:CO2可使混浊,也可使溶液由变再变_ 。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培养液中CO2情况。

③酒精的检测方法:橙色的_溶液,在条件下与_ 发生化学反应,变成色

④为什么先将空气通过10%的NaOH溶液后,再进入酵母菌培养液中?

⑤用于测定无氧呼吸的装置中,为什么将酵母菌培养液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⑥此实验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而是通过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两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得出实验结论。★十、P97—98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色素的提取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于。

2、色素的分离原理: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不同,因而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溶解度扩散速度快,溶解度扩散速度慢

3、分离色素的方法是:

4、色素带从上至下依次是,对应色素带的颜色依次是。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宽窄、排序的上下分别代表、。

5、叶绿素(含量约占)主要吸收光,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主要吸收光

6、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碳酸钙的目的是,

无水乙醇的目的是。

7、为什么盛放滤液(或层析液)的试管管口加棉塞?

8、在制备滤纸条时,为什么将一端的两个角剪掉?

9、为什么画滤液细线要直、细、齐,而且待滤液细线干燥后再重复画一两次?

10、在层析时,为什么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11、试分析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

答:①称取绿叶过少或叶片放置数天,提取到的绿叶中的色素含量少②未加SiO2,研磨不充分

③一次性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提取到了的滤液浓度低④未加CaCO3,色素分子在研磨时被破坏

★十一、P104—105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①自变量是,控制自变量的方法是。(2种方法)

②因变量是,因变量的观察方法是。(2种方法)

2、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①自变量是,控制自变量的方法是。

②因变量是,因变量的观察方法是。(2种方法)

★十二、P110—111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模拟实验)

①细胞模型:不同大小的。

②运输效率表示法:。

③检测方法:酚酞遇NaOH呈。

实验结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____ _,物质运输效率就越________ 。

★十三、P115—116 观察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实验原理

(1)高等植物的根尖、芽尖等细胞有丝分裂较旺盛。

(2)染色体(质)易被性染料染成深色(染料如:溶液或,分别将染色体染成紫色或红色)。

(3)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2、制片的制作流程是。

每个过程的目的分别是:。

实验操作中漂洗和染色的顺序能不能互换?,原因是

3、解离液的成分是。解离时间太长或太短行吗?

解离处理后细胞是否还具有生物活性?

制成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能否观察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生物变化过程?

4、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

5、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那个时期的细胞最多?,原因是

6、细胞周期中,完成某时期所需时间(t)的计算公式是

t=T×n/N(T为一个细胞周期所需的时间,N为取样的总细胞数,n为各期的细胞数)。

总结:在上述十三个课本实验中

1、用到显微镜的实验是(填写实验序号)

2、试剂中用到酒精(酒精灯除外)的实验是(填写实验序号)

3、试剂中用到盐酸的实验是(填写实验序号)

4、试剂中用到生理盐水(质量分数0.9%Nacl)的实验是(填写实验序号)

5、试剂中用到NaOH的实验是(填写实验序号)

6、有发生颜色反应(或需要染色的)的实验是(填写实验序号)

7、需水浴加热的实验是(填写实验序号)

8、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细胞一直保持活性的是(一直是活细胞)(填写实验序号)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的装置一:

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的装置二:

测定细胞呼吸速率的装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问题清单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1.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2.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是什么? 3.什么是性状 ? 4.什么叫做相对性状? 5.什么叫做杂交? 6.什么叫做自交? 7.什么叫做显性性状? 8.什么叫做隐性性状? 9.什么叫做显性基因?什么叫做隐性基因? 10.什么叫做性状分离? 11表现型是什么?什么是基因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12什么称为纯合子?举例说明 13.什么称为杂合子? 14.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原因提出的假说是什么? 15.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是怎么做的? 16.孟德尔的分裂定律是什么?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 1.孟德尔的两队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怎么做的? 2.孟德尔的两队相对性状测交实验怎么做的? 3.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4.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5.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什么?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概减数分裂念是什么? 2.减数分离进行的范围是什么? 3.减数分离的特点是什么? 4.减数分离的结果是什么? 5.精子的形成过程场所在哪里? 6..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增值方式为? 3.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如何画? 4.精原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吗? 5.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特点是什么? 6.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特点是什么? 7.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特点是什么? 8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特点是什么? 9.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的特点是什么? 10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特点是什么? 11.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特点是什么? 1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特点是什么? 13.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特点是什么? 1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发生在哪那个时期?15.什么称为同源染色体?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系谱图专题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系谱图专题

————————————————————————————————作者:————————————————————————————————日期:

遗传系谱图专题训练 1.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 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 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2.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8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Ⅲ10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是由I1传来的 D.Ⅲ8和Ⅲ9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1/4 3.右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5号和11号为男性患者。下列 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B.若7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11号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2号 C.若7号带有致病基因,10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 /3 D.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9号和10号婚配,后代 男性患病的概率是l/18 4.下图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叙述正确的是 A.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1/4 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 C.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D.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 5.右图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 基因。 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不可能是X隐性遗传病 B.乙病是X显性遗传病 C.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 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最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全册教案-新人教1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A:知道)。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 概念(C:理解)。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理解)。 (4)测交法证明基因解释的正确性(C:理解)。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D: 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 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二、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实施方案 (1)采用举例、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 (2)联系所学知识,演绎归纳本节知识,从而掌握重点内容。 三、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突破策略 (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减数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进行讲解。 (3)应用遗传定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 1.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2.豌豆各种相对性状挂图; 3.对分离现象解释示意图; 4.投影仪; 5.多媒体课件。 五、学法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并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其次,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做题思维训练。 六、课时安排 3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1课时(也可根据情况把实验内容在讲授课时进行)。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程序 导言 前面学习了遗传物质DNA及其基本单位--基因,知道它的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它的表达使亲代和子代相似。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有没有一定的传递规律呢?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 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 1.了解孟德尔简历 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 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 (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设疑:什么是杂交法? 教师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试验法。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 (1)同种生物; (2)同一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大全共14个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大全共14个实验 https://www.360docs.net/doc/3e17975250.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高考备考“生物实验”易错点归纳 (1)、可溶性还原性糖的鉴定: 植物组织应该选择苹果、梨等应该选择白色或者近于白色的组织,而不能选择西瓜; 鉴定的糖类为可溶性还原糖,故不能选用甘蔗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中需要水浴加热; 若鉴定材料中不含可溶性还原糖,则实验结果的现象应该为蓝色,而非无色,答题时切忌描述为“无色”; 斐林试剂的配制为“等量混合均匀后使用,且须现配现用”,注意与双缩脲试剂的先加A液,后加少量B液区分开来。鉴定结果为斐林试剂在水浴条件下可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脂肪的鉴定实验: 材料选取得是富含脂肪的花生子叶,鉴定过程中须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故而需要制片操作,若切片厚薄不均,会导致显微镜视野明暗不一; 在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前,须用50%酒精溶液洗去浮色,便于我们区分被苏丹Ⅲ、苏丹Ⅳ染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鉴定实验: 材料选择:豆浆或者鸡蛋清(鸡蛋清须稀释,以避免试验后鸡蛋清粘附于试管壁上,不易清洗) 试剂配制:先加1~2mL A液,再加1~2滴B液。 实验原理:Cu(OH)2在碱性条件下与肽键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故而加热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引发的蛋白质变性之后的物质,仍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络合反应)

实验拓展:将蛋白质与蛋白酶混合使其充分反应过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仍能够发生紫色络合反应;将蛋白质+蛋白酶+多肽酶混合反应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实验结果依旧为紫色。【原因】 (4)观察细胞内的叶绿体: 材料:黑藻(它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为什么) (5)观察细胞内的线粒体: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什么不选择绿色植物细胞) 试剂:健那绿试剂(染成蓝色) 细胞活性:实验过程中细胞始终保持活性,故而在制作装片的过程中,须滴加生理盐水(等渗溶液),而不能滴加蒸馏水; (6)观察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 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重要操作:HCl的作用:①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②使DNA和蛋白质分开,便于染色剂染色; 试剂:吡罗红(RNA,故而细胞质被染成红色);甲基绿(DNA,故而细胞核被染成绿色) (7)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实验材料:植物的成熟细胞(不能选用根尖分生区和动物细胞)【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细胞壁;第二有成熟大液泡】课本选用的实验材料为洋葱鳞茎外表皮(其液泡含有紫色色素,易观察);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问题探讨 1. 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 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 1. 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Dd ∶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 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 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 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 基础题。。 3. (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即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3)2。 4. (1)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 拓展题 1. (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2)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2. 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 3. 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系谱图专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系谱图专题. 遗传系谱图专题训练 1.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染色体隐X.该病为伴A 为纯合子性遗传病,Ⅱ1染色体显XB.该病为伴为纯合子性遗传病,Ⅱ4 为杂合子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 为纯合子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 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系.2 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染色体隐性遗.该遗传病为伴XA 传病3 /.Ⅲ和Ⅱ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B38传来的.Ⅲ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是由IC1104 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1/D.Ⅲ和Ⅲ98 右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 3. 号为男性患者。下列相关5号和11 叙述合理的是.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A 一定在常染色体上号的致病基因11若B.7

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可能来自于2号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若C.7号带有致病基因,10- 2 - 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D.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9号和10号婚配,后代男性患病的概率是l /18 4.下图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叙述正确的是 .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A1/4 率是.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

基因携B 带者.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C .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D 右图为遗传系谱图,5.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2 因。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不可能是X隐性遗传病显性遗传病B.乙病是X .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C 21D.号和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 3 - 6.右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 两e)E、、d)、乙(基因为因为D其中一种为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专题(无答案)

必修一实验专题 一、细胞的观察和测量 (一)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掌握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二)仪器用品:显微镜、玻片标本、擦镜纸、物镜测微尺、目镜测微尺 (三)实验步骤: 1.认识显微镜 (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调节器 (粗准焦螺旋)、细调节器(细准焦螺旋)、转换器、 载物台、通光孔、弹簧夹片 (2)照明部分:反光镜(平面镜和凹面镜)、聚光器、 光圈 (3)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油镜) 2.显微镜的使用: (1)准备:主要是显微镜的安放、用擦镜纸擦拭目、 物镜,两眼同时睁开,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 (2)对光:用低倍物镜对光。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低) →开大光圈→转动反光镜→白色圆形光斑 (3)低倍镜观察:放玻片→降镜筒→升镜筒→转动粗调节器→调节细调节器→观察 (4)高倍镜观察:移玻片(低倍镜)→转动转换器(高)→调光圈→调节细调节器→观察 3、保卫细胞大小的测量 (四)实验结果: 1、放大倍数:也称放大率。物象的大小对物体大小的比例叫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2、视野及镜像亮度:视野是指一次所能观察到的被检标本的范围。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就越小。镜像亮度是指视野里所看到的像的光亮程度,它与放大倍数成反比,所以在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标本时,须移动标本才能看清其他部位,并使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或增强光源,以改善视野亮度,而使物象明亮清晰。 3、任何需要观察的标本都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原因是:a.低倍镜视野相对大,便于找目标;b.易调节防止镜头与镜片相撞。 4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5、视野中物象移动与标本移动的关系:如视野中某观察对象位于左下方如何移到中央,应将装片或切片向左下方移动,也就是同向移动。原因是视野中物象移动的方向与装片或切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6、放大倍数的扩大或缩小与视野里细胞数量的变化,例:目镜5X,物镜4X,视野中央有一排细胞共15个,若把物镜换成10X,则细胞数目为6个。因为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若目镜5X,物镜4X,视野中共有50个细胞,再把物镜换成10X,则视野中有8个细胞。因为视野中看到的事物的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六)知识迁移: 1、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部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64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若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当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些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2、如要观察人血涂片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就选用下列哪种组合及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 );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⑤

高中生物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1.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有说服力 C.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DNA分子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 2.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3.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 标记一个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结果产生了n个子代噬菌体。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有2个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32P B.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都含有31P 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含35S和32S D.噬菌体增殖需要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等4.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出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量是n/2 B.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需要tRNA从细胞质转运脱氧核苷酸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氢键连接 D.DNA分子互补配对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5.将一个有100个碱基组成的DNA分子,其中含有鸟嘌呤20个,放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复制两次,问所有的子代DNA中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 A.30B.60 C.90 D.120 6.下列关于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从碱基序列到氨基酸序列不会损失B.密码子中碱基的改变一定会导致氨基酸改变C.D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决定mRNA的序列D.每种tRNA可以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7.如图为基因表达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DNA,其双链均可作为②的转录模板 B.②上有n个碱基,则新形成的肽链含有n-1个肽键 C.③是核糖体,翻译过程将由3′向5′方向移动 D.④是tRNA,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 8.核糖体RNA( rRNA)在核仁中通过转录形成,与核糖核蛋白组装成核糖体前体,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一步成熟,成为翻译的场所。翻译时rRNA催化肽键的连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rRNA的合成需要DNA做模板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 1 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 1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问题探讨 1. 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 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 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 1. 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 Dd : dd=1 : 2 : 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 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 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对 1 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 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 1 的结果。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 1 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 基础题 1.B。 2.B。 3. (1)在F1 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在F1 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 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 为 1 : 1。

高中生物必修二非选择题专题训练

非选择题(共3题,50分) 51.(每空2分,共22分)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 ,隐性基因为a ;乙病显性基因为B ,隐性基因为b 。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 (1 )控制遗传病甲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 性基因;控制遗传病乙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 性基因。 (2)Ⅰ-1的基因型是 ,Ⅰ-2能产生 种卵细胞,含ab 的卵细胞所占的比例为 。 (3)从理论上分析,若Ⅰ-1和Ⅰ-2再生女孩,可能有 种基因型, 种表现型。 (4)Ⅱ-7和Ⅱ-8婚配,他们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 。 (5)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那么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 。 52.(每空2分,共14分)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种雄性动物(假设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回答: ⑴ 图中甲细胞处于 期,此细胞含有 对同源染色体,含有 条姐妹染色单体。 ⑵ 图中乙细胞处于 期,有 个DNA 分子,此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 。 ⑶ 图中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 。 53.(每空2分,共14分)仔细阅读图一和图二,请据图回答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Ⅰ Ⅱ 正常男女 甲病男女 乙病男性 图一 5 6 7 8 T C G A ① ② ③ ④ ⑨ 图二

(1)写出图一中下列编号所代表的中文 ..名称: ④___ ___;⑨_____ ___。 (2)图二所示过程叫。此过程必须遵循原则。 (3)若用32P标记的1个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在释放出来的300个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占总数的。 (4)假如图二中的亲代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将这个DNA分子放在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一次,则新形成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了。 (5)图二中的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C,则DNA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 占。 /2 /-1 C/2n/2n+1 二、非选择题(共3题,50分) 41.(每空2分,共22分) (1)常隐 X 隐(2)AaX B Y 4 1/4(3)6 2(4)1/3 (5)1/8 42.(每空2分,共14分) (1)有丝分裂中 4 0(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8 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3)精细胞 33.(每空2分,共14分) (1)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氢键(2)DNA分子的复制碱基互补配对(3)1/150(4)1000(5)A 31.(6分) 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基因工程技术的核心是;其工具酶是和, 32.(8分)下图是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据此回答下面的问题。(注:图中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1)图中代表DNA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0~8时期表示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分裂过程。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8~13表示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分裂过程。 (3)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1~4时期为____个。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教学案汇总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 册)教学案汇总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及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以转基因技术为例, 说出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3.概述科学思维的基本过程 [教材梳理] 一、粮食问题 1.二战后世界粮食生产状况 国别内容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人口占世界人口1/4 占世界人口3/4 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2 占世界的1/2 特点人均产粮多、消费少人均产粮少、消费多

2.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及产生原因 3.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1)作用 在彻底解决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疾病肆虐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2)转基因技术发展历史 诞生→1983年, 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 ↓ 发展→世界首例转基因产品——延熟保鲜番茄, 1993年在美国批准上市二、科学思维的过程[连线] [牛刀小试]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发达国家人口少、人均粮食多、消费少。(√) (2)我国虽然人口众多, 但地大物博, 粮食问题并不严峻。(×) (3)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诞生的标志是延熟保鲜番茄的成功上市。(×)

(4)水稻耐寒、耐盐碱基因是我国获得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 (5)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可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 2.选择正确答案 (1)粮食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国在这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是( ) A.粮食生产过多 B.粮食供应与消耗不平衡 C.人口增长过快, 缺粮问题日益严重 D.开垦森林过少, 致使农田减少 解析:选C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 而耕地仅占世界耕地的7%, 由于人口迅速增长, 使我国面临粮食短缺这一严重问题。 (2)下列关于推理研究的有关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推理是根据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设过程 B.通过推理所得结论必须是完全正确的 C.推理过程必须符合基本的逻辑关系 D.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可得出多种结论 解析:选B 推理是对观察到的现象所作出的解释, 即是一种合理的假设, 由推理所得到的结论既可能是正确的, 也可能是错误的, 这就需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重难突破] 一、粮食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高考真题带详解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C.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遗传的分子学基础(一)专题07 D.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后一比值等于1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2017?江苏卷.2)下列关于探索1.(6. (2017?海南卷.2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A A.每种氨基酸都至少有两种相应的密码子可以使小鼠死亡的DNA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B.HIV的遗传物质可以作为合成DNA的模板.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CC.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即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32 P 标记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D.一个基因的两条DNA链可转录出两条相同的RNA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DNA2.(2017?新课标Ⅱ卷.2)在证明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14C 标记半胱氨酸-tRNA )在体外用.23复合物中的半胱氨酸(Cys),7.(2017?江苏卷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Cys,再用无机催化剂镍将其中的半胱氨酸还原成丙氨酸(Ala),得到得到*Cys-tRNA 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AT2CysCys参与翻译过程,那么下列说法正确*Ala-tRNA(见下图,tRNA不变)。如果该*Ala-tRNA 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TmRNA和蛋白质B2的是32 C.培养基中的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噬菌体的核酸中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D2.13.(2017?新课标Ⅲ卷)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DNA转录而来都从和.AtRNA、rRNAmRNA RNAB.同一细胞中两种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细胞中的C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标记的多肽链分子上可以同时合成多条被 RNAD.转录出的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14C A.在一个mRNA B.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由tRNA上结合的氨基酸决定)下列关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海南卷.(42017.23 标记的Cys的位置会被替换为Ala DNAA.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始终等于的数目.新合成的肽14C 链中,原来C14C标记的Cys .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D.有丝分裂有利于保持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间遗传性状的稳定B Ala 的位置会被替换为8.(2016上海卷 DNAC.细胞中分子的碱基对数等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8)在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观察实验中,对图3中相关结构的正确描述是.生物体中,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决定D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下列关于生物.242017.(5?海南卷DNA))A+C)与(G+C(/)分子中(DNA体内A+T/)两个比

【推荐下载】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庐江三中:许佳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豌豆茎的高矮。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_____ _的____ __性状的____ _表现类型。如:_____________ 。 设问: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是同时观察的吗?他先观察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并对此进行分析。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观察图1-4) P 纯种的高茎豌豆×纯种的矮茎豌豆 ♀(♂)↓♂(♀) F1高茎豌豆 ↓自交 F2 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3 : 1 思考: F1为什么表现出高茎,没有表现出矮茎的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2为什么又出现了矮茎?且统计是3:1的数量比?这比值是偶然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________ 的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F1中__________ _的性状叫显性性状。而_______________ 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指在______ _后代中,同时显现出________ _和_________ _的现象。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大的光圈;如果光线明亮时,可用平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小的光圈。(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 透镜大小镜头长短视野亮度物像大小细胞数量 低倍镜小短亮小多 高倍镜大长暗大少 3、污点位置的判断: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目镜、物镜、所观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只要分别转动镜头或移动玻片标本,看污物是否随之而动,就可做出正确判断。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斐林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这种试剂要现配现用。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淀粉、蔗糖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实验过程: 选材(应选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研磨过滤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现配现用)摇匀 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反应(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苏丹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橘黄色 苏丹Ⅳ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红色 2、实验过程 选材(选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较好)浸泡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转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滴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子叶最薄处,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调整细焦螺旋观察,可见已着色的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在碱性溶液中,Cu2+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2、实验过程 选材(豆浆或鸡蛋蛋白)取组织样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观察,出现紫色。 (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淀粉遇碘变蓝。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A B B D B C B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A A B A C C D 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B C A D D D C B 二、非选择题 1、GUC; UUC; 4;a;;4:1;(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交叉 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未分离;用该突变体与缺失 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杂交;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 的比为1:1;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为=2:1;宽叶红花 与窄叶白花植株的比为2:1 2、B;初级卵母细胞;C;次级卵母细胞;第二极体和卵细 胞;一;一 3、细胞核;能.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21三体综合症患者的细胞 中染色体数目异常,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形 4、AA;AABB;CC;AABBCC

5、初级精母细胞;20;10;第二次分裂后;次级精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分离;精细胞 6、2;8;8;8;20 7、乙;雌性;a;有丝分裂后期;丙;2;DNA分子复制和有关RNA合成;乙;丙;第二极体或卵细胞;Ⅲ与Ⅳ 8、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16;c、g;g;次级卵母细胞;2、4; 细胞分化;原癌基因、抑癌基因;25% 9、①→③→②;卵细胞和极体;①含有同源染色体,③无同源染色体;①;Ⅱ;1;Ⅰ;间期所处的时间较长;0 10、4;6;极体或卵细胞;1~4和9~13;受精作用;一定的流动性;细胞间信息交流;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11、次级精母细胞;减Ⅱ后期;AbD、abd或Abd、abD; AABB、AaBB、AABb、AaBb;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1/4; 9/16; 8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系谱图专题

遗传系谱图专题训练 1.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病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 子 B .该病为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 子 C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2.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 是 A .该遗传病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Ⅲ8和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 .Ⅲ10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是由I 1传来的 D .Ⅲ8和Ⅲ9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1/4 3.右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5号和11号为男性患者。下列 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 .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B .若7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11号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于2号 C .若7号带有致病基因,10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 /3 D .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9号和10号婚配,后代 男性患病的概率是l /18 4.下图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叙述正确的是 A .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1/4 B .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 C .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D .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 5.右图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 病基因。 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病不可能是X 隐性遗传病 B .乙病是X 显性遗传病 C .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 D .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6.右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 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 的是 A.甲病为色盲症,乙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B.Ⅱ7和Ⅱ8生一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1/9 C.Ⅱ6的基因型为DdX E X e D.若Ⅲ11和Ⅲ12婚配,则生出病孩的概率高达100% 7.有两种罕见的家族遗传病,它们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一种先天代谢病称为黑尿病(A,a),病人的尿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变黑。另一种因缺少珐琅质而牙齿为棕色(B,b)。如图为一家族遗传图谱。 (1)棕色牙齿是__________染色体、________性遗传病。 (2)写出3号个体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7号个体基因型可能有______种。 (3)若10号个体和14号个体结婚,生育一个棕色牙齿的女儿概率是___。(4)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000人当中有1个黑尿病患者,每1000个男性中有3个棕色牙齿。若10号个体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棕色牙齿有黑尿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 8.下图是一个家庭的遗传谱系(色觉正常为B,肤色正常为A),请回答: (1)1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2)若11号和12号婚配,后代中患色盲的概率为_________。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3)若11号和12号婚配,生育子女中有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只患白化病(不含既色盲又白化的患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9.下图的甲为某家族遗传性肾炎(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和苯丙酮尿症(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遗传系谱图;乙表示家族中一些个体体内细胞分裂时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形态及遗传性肾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试分析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