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膏剂与凝胶剂制剂技术
11第十一章 软膏剂与凝胶剂

四、处方设计的依据
软膏剂的质量要求: ①均匀、细腻,稠度适宜,易涂布于皮肤或黏 膜上; ②性质稳定,储存时应无酸败、异臭、变色、 变硬等变质现象;乳膏剂不得有油水分离及 胀气现象; ③对皮肤或黏膜应无刺激性、过敏性及其他不 良反应; ④应是所含药物有狼嚎的释放性、透皮性; ⑤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软膏与乳膏应无菌。
六、质量控制与稳定性评价
• • • • • • 主药含量测定 物理性质的测定 酸碱度 刺激性 稳定性 其他
第二节 凝胶剂
一、概述
• 凝胶剂(gels)系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 辅料制成均一、混悬或乳状型的稠性液体 或半固体制剂。 • 乳液型凝胶剂又称为乳胶剂。 • 凝胶剂限局部用于皮肤及体腔,如鼻腔阴 道和直肠。
• 合成高分子材料:卡波姆、聚丙烯酸钠、聚
乙烯醇等。
1.卡波姆
• 又称聚羧乙烯:丙烯酸与丙烯基蔗糖交联 的高分子聚合物,商品名为卡波普。 • 吸湿性很强的白色疏松粉末,具亲水性, 在水中迅速溶胀,但不溶解,黏度较低。 • 易于无机碱或有机碱反应:氢氧化钠、氢氧
化钾、碳酸氢钠、硼砂和三乙醇胺。
• 常浓度0.5%~1.5%,形成的凝胶性质稳定。 • 易长霉,常以0.1%氯甲酚或0.01%硫柳汞作 为防腐剂。
3.其他
• 甘油明胶、淀粉甘油、海藻酸钠、壳聚糖
例:海藻酸钠-凝胶基质 处方: 海藻酸钠 20g 壳聚糖 10g 葡萄糖酸钙 0.5g 甘油 100g 羟苯乙酯 2g 制法:将海藻酸钠加水溶解后与含有混合,再将壳聚糖 用1%乙酸溶液溶解,过滤除去不溶物,加入到海藻 酸钠与甘油的混合物中;另取羟苯乙酯 溶于热纯化 水中,加入葡萄糖酸钙 搅拌溶解,然后一次加入以 上混合物中,快速搅拌至成凝胶即得。
2.熔合法 2.熔合法
半固体制剂—软膏剂与凝胶剂(药剂学课件)

软膏剂概述
软膏剂的定义
RESEARCH BACKGROUNDS
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具有 适当稠度的膏状外用制剂。
组成:药物+基质+附加剂
软膏剂的分类
RESEARCH BACKGROUNDS
1.按分散系统分为 : 溶液型 混悬型
2. 按基质的性质分为: 油膏剂 油脂性基质 乳膏剂 乳剂型基质 水膏剂 水溶性基质
熔融法
RESEARCH BACKGROUNDS
熔融法是制备软膏剂的普遍方法,适宜于处方中含不同 熔点的基质,尤其常温下不能与药物均匀混合的必须采 用此法。若主药可溶于基质者,亦可用此法。大量生产 和小量制备均适用。 先将熔点较高基质在水浴上加温熔化(如室温为固体的 石蜡、蜂蜡),然后依熔点高低加入其余的基质(如凡 士林、羊毛脂等),最后加入液体成分,视基质及组成 不同而异适当降低温度。
软膏剂的制备
软膏剂的制备
RESEARCH BACKGROUNDS
研磨法
熔融法
乳化法
一般工艺流程
RESEARCH BACKGROUNDS
基质、药 物处理
成品
配制软膏 包装
灌装 质量检查
研磨法
RESEARCH BACKGROUNDS
研磨法适宜于在室温条件下为半固体的油脂性基质的制 备,且药物不耐热,也不溶于基质中(在常温下药物与 基质可均匀混合)。 先将药物粉碎过筛,再加入少量基质研磨混合,用等量 递加法加入其余基质,研匀即得。少量药物的粉碎可用 研磨或加液研磨法研匀。 常用工具是乳钵杵棒、软膏板及软膏刀,大量制备用软 膏机OUNDS
1.均匀、细腻,涂于皮肤或黏膜上应无刺激性, 混悬型软膏中不溶性固体药物,应预先用适宜 的方法制成细粉,确保粒度符合规定 2.根据需要可加入附加剂 3.应具有适当的黏稠性,易涂布,不融化 4.无酸败、异臭、变色、变硬 5.除另有规定外应遮光密闭贮存。
乳膏剂凝胶剂(2024版)

例3 含硬脂酸甘油酯的O/W型乳剂基质
❖ 处方 硬脂酸甘油酯 硬脂酸 液体石蜡 白凡士林 羊毛酯 三乙醇胺 羟苯乙酯 蒸馏水
❖ 分析:部分硬脂酸和三乙醇胺形成硬脂酸胺(O/W型乳化 剂),部分硬脂酸为油相,增加基质稠度。
❖ 白凡士林和液体石蜡为油相成分,亦可调节稠度。 ❖ 硬脂酸甘油酯为弱的W/O型乳化剂、稳定剂和增稠剂,并
❖ 增加PEG400可减少稠度。 ❖ PEG700以下为液体。 ❖ PEG1000—1500为半固体。 ❖ PEG2000—6000为固体。
三、附加剂的选择
❖ 常用附加剂主要有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等。
❖ 防腐剂:羟苯酯类、苯甲酸、山梨酸、三氯叔丁醇; ❖ 保湿剂:甘油; ❖ 抗氧剂:①抗氧剂:没食子酸丙酯、叔丁基对羟基茴香
基质中。
乳化法制备乳膏剂
❖ 乳化法中油、水两相的混合方法有三种:
❖ (1)两相同时掺和,适用于连续的或大批量的操 作;
❖ (2)分散相加到连续相中,适用于含小体积分散 相的乳剂系统;
❖ (3)连续相加入到分散相中适用于多数乳剂系统, 在混合过程中可引起乳剂的转型,从而产生更为细 小的分散相粒子。
❖ 药物的加入方法:
❖ 油溶性药物加入油相; ❖ 水溶性药物加入水相; ❖ 两者均不溶的药物研成细粉,加入制备好的
❖ 处方 硬脂酸 聚山梨酯80 油酸山梨坦 硬脂醇 液 体石蜡 白凡士林 甘油 山梨酸 蒸馏水
❖ 分析
硬脂酸—油相成分,增稠剂。 白凡士林、液体石蜡—油相成分。 聚山梨酯80—O/W型乳化剂。 甘油—保湿剂。 山梨酸—防腐剂(注意不能用羟苯 乙酯)。
(三)水溶性基质
❖ 1.水溶性基质的特点 ❖ (1)无油腻性,能与水性物质或渗出液混合。 ❖ (2)易洗除,药物释放快。 ❖ (3)主要用于湿润或糜烂创面,也可用于腔道粘膜。
软膏剂与凝胶剂制备技术

软膏剂与凝胶剂制备技术
有效
软膏剂是药物制剂的一种,它们通常为抗感染药、抗肿瘤药、抗运动神经元病药物和抗肝炎药物提供了有效的制剂形式。
软膏剂是由流动性的物质与固态物质组成的,这种物质是非晶态的,具有较高的吸收率,较高的渗透率和较低的耐久性。
由于此特性,软膏剂可用于快速有效地治疗疾病及有效地控制其它药物的副作用。
凝胶剂是一种分散体,具有均匀的细胞结构,可以像软膏剂一样控制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可以满足药物对药物渗透和吸收的要求,药物在其中可以渗透、分散、溶解和无菌。
因此,凝胶剂通常被用作抗炎药物、抗肿瘤药物、麻醉药物和其他药物的制剂或补充剂。
软膏剂和凝胶剂的制备技术一般包括:研磨、选择、混合、干燥、筛分、轧碎、拌和等步骤。
具体步骤如下:
一、研磨:将原药物分散成粉状或悬浮液,以改善分散和混合药物,提高其稳定性。
二、选择:根据特定的需要,确定合适的基料和辅料。
三、混合:将基料和辅料混合,使之完全分散,以保证产品质量。
四、干燥:将混合物分散并均匀地干燥,以减少水分数和微生物的活性。
软膏剂与凝胶剂制备技术

《药物制剂制备工艺与操作》
(三)O/W型基质水杨酸软膏的制备
【处方】
水杨 酸
1.0g
凡士 林
2.4g
十八 醇
1.6g
单硬脂酸 甘油酯
0.4g
十二烷基 甘 尼泊金 硫酸钠 油 乙酯
0.2g
1.4g 0.04g
纯化水 加至20g
(四)W/O型基质水杨酸软膏的制备
【处方】
水杨 凡士 十八 单硬脂酸 固体 液体 Spans 乳化剂 尼泊金 纯化水 酸 林 醇 甘油酯 石蜡 石蜡 40 OP 乙酯
(2)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光滑、平整、易清洗、耐腐 蚀,不与所加工的药品发生化学反应或吸附所加工的药品。
(3)使用前检查各管路、连接是否无泄漏,确定夹套内有足 够量水时才能开启加热。
(4)基质开始熔化后才能开启搅拌,一般情况下基质熔化后 应用7号钢丝筛网趁热滤过后再行混合。
(5)制备过程中所有物料应有明显的标示,防止发生混药、 混批。
药物溶解 基质制备
混合搅拌
入库
检验 外包装
内包材
灌封
水性凝胶的制备工艺流程
虚线框内代表30万级或以上洁净生产区域
《药物制剂制备工艺与操作》
软膏剂的配制——制备方法 研和法
制备方法
融和法
乳化法
《药物制剂制备工艺与操作》
软膏剂的配制——油脂性基质软膏
熔化基质,ຫໍສະໝຸດ 过滤适时加入药物,混匀,搅
温度<70 ℃
2、乳剂型软膏基质制备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选用适宜的基质; ①混悬型凝胶剂中胶粒应分散
②基质应均匀、细腻, 均匀,不应下沉结块,并在
应无刺激性。
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
5.2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制剂技术

药物制剂技术第四第3课题: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制剂技术214药物制剂大1/2班讲授1、掌握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的概念、特点;掌握常用基质的特性和选用;掌握乳膏剂组成。
2、掌握软膏剂、乳膏剂和凝胶剂的生产工艺、制备方法、包装贮藏和质量检查。
3、知道眼膏剂的概念、特点、制备和质量检查。
4、学会典型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的处方及工艺分析。
1、常用基质的特性和选用。
2、软膏剂、乳膏剂和凝胶剂的生产工艺、制备方法。
教师工作资料、教课书、多媒体无<课程引入>:10min 见附页<新课讲授>:70min 见附页<布置作业>:10min 见附页<教学后记>:见附页复习:1、栓剂的组成、类型有什么? 2、栓剂的基质的类型和常用品种有什么?一、概述 (一)概念区别 1、软膏剂:药物+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2、乳膏剂:药物+乳状液型基质→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3、糊剂:25%以上固体粉末+适宜的基质→半固体外用制剂(二)作用特点 局部作用:保护创面、润滑皮肤、局部治疗; 全身作用:药物经透皮吸收二、软膏剂、乳膏剂的处方(一)基质 1、油脂性基质:动植物油脂、类脂、烃类及硅酮类等疏水性物质• 涂于皮肤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表皮增厚、角化、皲裂有软化保护作用;• 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制备软膏剂; • 制备乳膏基质。
(1)烃类 ①凡士林: 液体烃与固体烃半固体混合物,性质稳定、无刺激性黄、白两种仅吸收本身重量5%的水分,加羊毛脂、表面活性剂提高吸水性 ②石蜡 药物基质 附加剂 油脂性基质 乳剂型基质 水溶性基质 适用于无渗出液的皮损,忌用于糜烂、溃疡、水疱和脓泡症。
保湿剂、防腐剂、增稠剂、抗氧剂及透皮促进剂等单相含水凝胶性糊剂;脂肪性糊剂 组成加入表面活性剂,克服疏水性 溶液型 混悬型 W/O 型O/W 型• 固体和液体石蜡• 调节稠度;调节其它类型基质的油相③硅油• 有优良的疏水性和较小的表面张力• 润滑作用好, • 对皮肤无刺激,对眼有刺激。
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的制备.

(3)多元醇酯类
①硬脂酸甘油酯 本品为单、双硬脂酸酯的混合物,是一种乳化能力较弱的W/O型基质的乳剂,与一价皂或月桂醇硫酸钠等较强
的O/W型乳化剂合用时,可增加乳剂型基质的稳定性。 ②脂肪酸山梨坦与聚山梨酯类 商品名称为司盘与吐温类,均为非离
子型表面活性剂,对粘膜、皮肤的刺激性小,并能与酸性药物或
1.烃类 系从石油蒸馏后得到的多种高级烃的混合物,其 中大部分属于饱和烃。 1)凡士林又称软石蜡 本品性质稳定,无臭味,无毒、 无刺激性,不会酸败,能与多种药物配伍,特别适用 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如抗生素类。可单独用作基质。 不适宜急性而且有多量渗出液的患处。若在凡士林中 加入适量的羊毛脂、胆固醇或鲸蜡醇等可制成 W / O 型乳剂基质,增加其吸水性能。 2) 固体石蜡 为各种固体饱和烃的混合物,用于调节软 膏的稠度。 3)液状石蜡 为各种液体烃的混合物,主要用于调节软 膏稠度,在油脂性基质或 W/ O 型软膏中用以研磨药 物粉末以利于与基质混合。
①高级脂肪醇 常用的有十六醇(鲸蜡醇)及十八醇(硬脂醇), 为弱的W/O型乳化剂,均不溶于水,但有一定的吸水能力,与油
脂性基质如凡士林混合后,可增加凡士林的吸水性,吸水后形成
W/O型乳剂基质。十六醇及十八醇用于O/W型基质的油相中也可 增加乳剂的稳定性和稠度。 ②脂肪醇硫酸酯类 常用的有十二醇硫酸酯钠,又名月桂醇硫酸钠, 系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优良的O/W型乳化剂。能与肥皂、碱 类、钙、镁离子配伍,但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阳离子药物如盐 酸本海拉明、盐酸普鲁卡因等配伍后,基质即被破坏。常用的辅 助乳化剂有十六醇及十八醇等。
质被称为“冷霜”。O/W型乳剂基质被称为 “雪花 膏”。
一般乳剂型基质特别是O/W型乳剂基质软膏中药物的 释放和透皮吸收较快,但是,当O/W型基质用于分泌 物较多的皮肤病,如湿润性湿疹时,其所吸收的分泌 物可重新进入皮肤而使炎症恶化。通常乳剂型基质适 用于亚急性、慢性、无渗出液的皮肤损伤和皮肤瘙痒
软膏剂与凝胶剂制备技术

软膏剂与凝胶剂制备技术软膏剂和凝胶剂都是一种外用制剂,常用于局部皮肤疾病治疗,具有方便、易携带、易吸收等优点。
软膏剂是一种半固体制剂,由固体、液体和油脂等组成,能够在温度较高时变为流动状态;凝胶剂是一种含有大量水分的半固体制剂,常常是由高分子聚合物构成。
软膏剂的制备技术:1.选材:软膏剂的基础材料包括油脂类(如白软脂、硬脂酸),液体类(如聚乙二醇400)和辅助溶剂。
2.配伍: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目标使用部位,选择合适的药物与基础材料进行配伍。
3.混合和加热:将油脂类基础材料加热至熔化状态,将液体类基础材料加入并混合均匀。
4.加入辅助溶剂:逐渐加入辅助溶剂,如甘油或丙二醇,以调节软膏剂的黏度和流动性。
5.加入活性成分:待基础材料冷却至适宜温度后,加入目标活性成分,并充分混合均匀。
6.冷却和包装:将制备好的软膏剂冷却至室温,然后装入洁净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凝胶剂的制备技术:1.选材:凝胶剂的基础材料通常是高分子聚合物,如明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等。
2.溶解:将高分子聚合物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如水、醇类溶剂等。
3.加入活性成分:将目标活性成分逐渐加入溶解好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中,并充分混合均匀。
4.稀释:如果需要调整凝胶剂的黏度和流动性,可以加入适量的稀释剂,如甘油、丙二醇等。
5.硬化:将混合好的凝胶剂溶液放置一段时间,让其中的聚合物逐渐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从而形成凝胶。
6.包装:将制备好的凝胶剂装入洁净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软膏剂和凝胶剂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质量、配伍的合理性,以及制备工艺的严谨性。
同时,要根据特定的药物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基础材料和活性成分,以确保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压乳匀机
26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二、软膏剂、乳膏剂的制备
4.药物的加入方法 不溶于基质或任何组分的,粉碎至细粉。研磨法配制 时,先与适量液体组分研成糊状。 可溶于基质或某组分的,油溶性的溶于油相,水溶性 的溶于水或水相。
特殊性质的药物,共熔。 中药液体浸出物,煎剂、流浸膏浓缩至稠膏状;固体 浸膏加少量水或稀醇等研成糊状。
•色泽均匀一致,质地 细腻,无粗糙感,无 污物 •一般pH4.4-8.3。凡 士林、羊毛脂、液蜡 等原料,在精制过程 中用酸、碱处理。
29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三、软膏剂、乳膏剂的质量检查
1.主药含量测定 2.物理性质的检测 • 熔程:一般软膏以接近凡士林的熔程为宜。按药典 方法测定或用显微熔点仪测定,取数次平均值评定。 • 黏度和流变性测定:旋转黏度计、落球黏度计、插 入计等。 采用适宜的溶剂将药物溶解提取。
30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三、软膏剂、乳膏剂的质量检查
插入度计测定法:
• 一定温度下,将150g的金属锥体的 锥尖放在供试品表面,使锥体在5秒 钟内自由垂直落入,以0.1mm的深 度为一单位,称插入度。 • 凡士林在0℃时插入度不得小于100, 37℃时不得大于300; • O/W型乳剂基质在25℃时,插入度 多在200~300之间。
27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四)软膏剂的包装贮存
包装材料与方法
软膏管包装,常用有锡管、 铝管或塑料管等
贮存
阴凉干燥处、密闭贮存, 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以 免基质分层或药物降解而 影响均匀性和疗效。
XPG-100A全自动高 速两用封尾机
28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三、软膏剂、乳膏剂的质量检查
药物含量、性状、刺激性、 稳定性等检测以及软膏中 药物释放,吸收的评定。 皮肤局部用制剂的质量检 查,除药典规定检验项目 外,还可采用其他方法。
31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三、软膏剂、乳膏剂的质量检查
3.刺激性 涂于皮肤或粘膜,不引起疼痛、红肿或斑疹等不良 反应。 4. 稳定性 (1)加速试验:密闭容器中填满,恒温箱(39℃±1℃)、室 温(25℃±3℃)及冰箱(5℃±2℃ )中至少l~3个月,检 查稠度、酸碱度、形状、均匀性、霉败、含量等。 (2)耐热、耐寒试验:55℃恒温6小时及-15℃24小时,应无 油水分离。
药物 释放---药物从基质中释放 ↓ 穿透---药物透过表皮进入皮肤 ↓ 吸收---通过血管、淋巴管进入 体循环
5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质量要求:
软膏剂、乳膏剂、糊剂应无酸 败、异臭、变色、变硬,乳膏剂 不得有油水分离及胀气现象; 软膏剂、乳膏剂应均匀、细腻, 具有适当的黏稠度,随季节变化 应很小。 混悬型软膏剂中不溶性固体药 物及糊剂的固体成分,预先用适 宜的方法磨成细粉。 用于创面(如大面 积烧伤、严重损伤 等)的应无菌
8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一)基质 1.油脂性基质
动植物油脂、类脂、烃类及硅 酮类等疏水性物质
• 涂于皮肤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 对表皮增厚、角化、皲裂有软化保护作用; • 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制备软膏剂; • 制备乳膏基质。
9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1)烃类
凡士林
•液体烃与固体烃半固体混合物,性质 稳定、无刺激性 •黄、白两种 •仅吸收本身重量5%的水分,加羊毛脂、 表面活性剂提高吸水性 •固体和液体石蜡 •调节稠度 水值:常温下每 100g基质所能吸 收水的克数
用于湿润、糜烂创面、腔道黏 膜,有利于分泌物的排除,防 油保护性软膏基质。
7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一、软膏剂、乳膏剂的处方 (一)基质
基质的要求
润滑无刺激,稠度适宜,易于涂布; 性质稳定,与主药不发生配伍变化; 具有吸水性,能吸收伤口分泌物; 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具有良好释药性能; 易洗除,不污染衣服。
石蜡
二甲硅油
•有优良的疏水性和较小的表面张力 •润滑作用好, •对皮肤无刺激,对眼有刺激。
10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2)类脂 高级脂肪酸与高级脂肪醇的酯及其混合物
羊毛脂
蜂蜡 鲸蜡
淡黄色粘稠半固体,可吸收本身重量2倍左右的 水,形成W/O型乳剂。 弱W/O型乳化剂,在O/W型乳剂基质中增加 稳定性与调节稠度。
2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典型制剂】
处方:水杨酸 硬脂酸 液状石蜡
水杨酸乳膏
50g 100g 100g 单硬脂酸甘油酯 白凡士林 甘 油 70g 120g 120g
十二烷基硫酸钠 10g 羟苯乙酯 1g 纯化水 480ml 制法:水杨酸研细后过60目筛。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白凡 士林及液状石蜡加热熔化为油相。甘油及纯化水加热至90℃, 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及羟苯乙酯溶解为水相。将水相缓缓加 入油相,边加边搅拌,至冷凝,得乳剂型基质,将水杨酸加 入基质中,搅拌均匀即得。
19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一、软膏剂、乳膏剂的处方 3.水溶性基质
CMC-Na 水溶性基 质 • 处方:CMC-Na 0.5g 甘油 1.5g 三氯叔丁醇 0.05g 纯化水 ad 10g • 制法:甘油与CMC-Na研匀,加热纯化水,放 置溶解,加三氯叔丁醇和纯化水至所需量。 • 处方: ① ② 聚乙二醇4000 400g 500g 聚乙二醇400 600g 500g • 制法:称取两种成份,水浴加热至65℃,搅拌 均匀至冷凝成软膏状。 20
•半固体、固体油脂性基质 •硬脂酸、石蜡、蜂蜡、高级脂肪醇、液状 石蜡、凡士林
添加剂: 稠度调节剂:液蜡、凡士林等。 保湿剂:甘油、丙二醇等。 防腐剂、抗氧剂、芳香剂等。 13
肥皂类、高级脂肪醇 与脂肪醇硫酸酯类、 吐温与司盘类等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乳化剂
肥皂类
一价皂 O/W型,多价皂 W/O型 十六醇、十八醇 W/O型 月桂醇硫酸钠 O/W型 单甘酯,W/O型乳化剂,O/W型辅 助乳化剂; Tweens(O/W型)、Spans(W/O型)
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制剂技术
1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教学目标
掌握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的概念、特点;掌握常用 基质的特性和选用;掌握乳膏剂组成。 掌握软膏剂、乳膏剂和凝胶剂的生产工艺、制备方法、 包装贮藏和质量检查。
知道眼膏剂的概念、特点、制备和质量检查。
学会典型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的处方及工艺分析。
(3)高级脂肪酸及多元醇酯类 硬脂酸,与碱生成皂,未皂化的硬脂酸作为 油相。 (4)油脂类 十六醇,即鲸蜡醇;十八醇即硬脂醇,可 麻油、花生油、 增加乳剂的稳定性和稠度。 硬脂酸甘油酯,较弱的W/O型乳化剂,与强 豚脂等。 O/W型乳化剂合用。 11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一、软膏剂、乳膏剂的处方
2.乳膏基质 油相加热熔化后与水相混合,在乳化剂作用
25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二、软膏剂、乳膏剂的制备 3.乳化法
油溶性物质(油相) 水溶性成分(水相) 熔化(70~80℃) 混合乳化
溶解(70~80℃) 搅拌冷凝
油、水两相的混合: •分散相逐渐加入到连续相,含小体积分 散相的乳剂系统。 •连续相逐渐加到分散相,多数乳剂。 •两相同时掺合,连续或大批量生产。 乳膏冷至30℃时,再用胶体磨或匀乳机 使其更均匀细腻。
下乳化,在室温下成为半固体
类型 :
特点:
O/W(雪花膏)、W/O(冷霜)
• 稠度适中,易涂布, • 需加防腐剂、保湿剂 • 适用于多数药物,不适用于遇水不稳 定的药物 • 不适用于糜烂、溃疡、水疱及脓疱症。
12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2.乳膏基质 • 水相 • 油相 • 乳化剂
组成(与乳剂相似)
•水、可溶于水的成分, •保湿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等) •防腐剂(尼泊金类、山梨酸)
糊剂稠度一般较 大,但涂布于皮 肤或黏膜上不融 化,对皮肤或黏 膜应无刺激性
6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一、软膏剂、乳膏剂的处方
药物 加入表面活性剂, 克服疏水性 油脂性基质 基质
组 成
乳剂型基质
水溶性基质
适用于无渗出液的皮 损,忌用于糜烂、溃 疡、水疱和脓泡症。
附加剂 保湿剂、防腐剂、 增稠剂、抗氧剂及 透皮促进剂等
3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药物+油脂性或水 溶性基质→均匀的 半固体外用制剂
药物+乳状液型基 质→均匀的半固体 外用制剂
溶液型
Ointments
软膏剂
混悬型
乳膏 剂
W/O型 O/W型
25%以上固体粉末 糊剂 +适宜的基质→半 固体外用制剂
单相含水凝胶性糊 剂脂肪性糊剂
4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作用特点
• 局部作用:保护 创面、润滑皮肤、 局部治疗; • 全身作用:药物 经透皮吸收
适用于熔点不同的固体基质
流程:基质加热熔化--加入研细药粉--混匀--搅拌—冷凝
药物加入:依照熔点高低顺序加热融合
注意: 冷却速度不可过快,以防止高熔点组 分呈块状析出; 冷凝为膏状后应停止搅拌,以免带入 过多气泡; 挥发性成分应等冷至近室温时加入。 含不溶性粉末的 软膏,若一般搅 拌、混合不够均 匀细腻,可二次 研磨。
15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乳膏基质举例
含乳化剂OP 处方: 硬脂酸
114g
含平平加O(perrgol O) 处方:平平加O 25-40g
蓖麻油 100g 液体石蜡 114g 三乙醇胺 8ml 乳化剂OP 3ml 羟苯乙酯 1g 甘油 160ml 纯化水 500ml
十六醇 50-120g 凡士林 125g 液蜡 125g 甘油 50g 羟苯乙酯 1g 纯化水加至 1000g
23
软膏剂等制剂技术
二、软膏剂、乳膏剂的制备 (二)配制与灌封 1.研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