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犯罪心理学的普通心理学基础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790年德国人明希编写的《犯罪心理学在刑法制度中的影响》;而最早以犯罪心理学为书名的著作是1792年德国人绍曼编写的《犯罪心理学论》。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联。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中的基础理论学科。
犯罪心理学它要应用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特殊的群体——犯罪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因此,普通心理学中关于人的心理的实质、各种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人的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心理学研究的各种方法等都要在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中得到应用;反之,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又可丰富和发展普通心理学的理论,使其更加充实和不断完善。
犯罪心理学学术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日臻完善,使犯罪心理学愈来愈明显地呈现出科学的发展模式,有关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现象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的应用方面开始步入科学的轨道,有关犯罪心理活动的研究方式、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方面也表现出科学性的特点,逐渐形成完整的、独特的犯罪心理学学科体系和专门的研究方法,建立起系统化的犯罪心理学的学科知识结构。
犯罪心理学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了,往往被用于刑事侦查中。
对于我们更好揭露、证实、减少、控制犯罪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我归纳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点:1.可为犯罪的预测、预防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具体的方法。
通过对犯罪心理产生的各种因素的控制,对犯罪心理进行预测和控制,就可以从客观上减少犯罪的发生。
2.可为警察提高心理素质、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提供理论指导。
犯罪心理学研究警察的心理特点,可为其克服心理弱点、改善心理品质提供一些理论和方法。
3.通过研究犯罪人的心理痕迹,可为发现、揭露和证实犯罪,确定侦查范围和方向提供帮助。
4.通过研究犯罪人的心理状态,提高审讯效果。
犯罪人在审讯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有一定的阶段性,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状态。
犯罪心理学讲义PPT课件

个体心理因素
人格特质
如冲动、攻击性、缺乏同理心等人格特 质,可能与犯罪行为的发生有关。
情绪因素
如愤怒、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 导致个体产生犯罪行为。
认知过程
犯罪者可能存在认知偏差,如扭曲的 道德观念、错误的价值观等,导致他 们无法正确判断是非。
心理创伤
如童年虐待、性侵犯等心理创伤可能 导致个体产生长期的心理问题,进而 增加犯罪风险。
统,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虚拟现实技术在犯罪心理矫治中的应用
03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模拟场景,帮助犯罪者进行心
理矫治和康复。
当前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利用智能化技术时,需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确保个 人信息和隐私不受侵犯。
伦理与法律问题
在应用智能化技术时,需遵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技术的 合法性和正当性。
被告人心理状态评估的注 意事项
评估过程需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 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矫正阶段: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意义
根据罪犯的心理特点和犯罪原因,设计个性化的矫治方案,提高矫治效果,降低再犯率 。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原则
以罪犯为中心,综合考虑其犯罪原因、心理特点、社会背景等因素,制定针对性强、可 操作性强的矫治方案。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实施步骤
包括前期准备、方案制定、实施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等步骤,确保矫治方案的顺利实施 和有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
06
战
跨学科融合创新路径
神经科学与犯罪心理学
01
通过神经科学技术研究犯罪行为与大脑结构和功能关系,揭示
犯罪心理机制。
二章1节(1)犯罪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ppt课件

4
人体神经系统关系图:
脑干 脑 中枢 神经系统 小脑
延脑 脑桥 中脑 网状系统 视丘 下视丘
前脑
脊髓
神经系统 脊神经 植物性神 脑神经 经
边缘系统 大脑皮质
周围 神经系统
5
神经元略图
6
2. 心理现象是人脑的功能
7
8
• 当你开车抵达路口,见到红灯亮时,你会 立即刹车。从眼睛看到红灯亮起开始,到 用脚踩下刹车,其间经历不到一秒钟。而 在这极短的时间内,你却完成了一个心理 过程,或心理活动。
11
第一节:概述
• 上述从看见红灯到大脑运作,乃至刹车制 动的整个过程来看,期间包括生理和心理 两大作用: - 属生理作用的部分,是神经系统与各感觉 器官所产生的生理功能; - 属心理作用的部分,是由感觉器官与中枢 神经系统所产生的心理功能。
12
3. 心理现象受激素和遗传因素影响
激素影响 •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是由多 种内分泌腺(Endocrine gland)构成,受 自主神经系统的下视丘管制。 • 内分泌腺也称无管腺,不经由任何管 道,将其所分泌的化学物质,直接渗 透到血液之中。 •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化学物质,称为激 素(Hormone)。
16
• 在现实中,我们见过熊猫,头脑中就有了熊猫的 映象,见过飞机、大炮,头脑中就有了飞机、大 炮的映象,即使是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如思维 活动和创造想象,同样源于客观现实。如人们创 造飞机、轮船离不开自然界中飞鸟和游鱼的启示, 气象预报是以大量的气象知识经验和天气变化规 律为基础的。神话中虚构的荒诞形象,不管怎样 离奇古怪,原始材料仍然来源于客观现实。人正 常的心理活动是离不开客观现实、离不开社会实 践活动的,大量的实例充分证实了这个问题。
犯罪心理学(心理学分支学科)(二)2024

犯罪心理学(心理学分支学科)(二)引言概述:犯罪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犯罪行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
通过深入探索犯罪者的心理特征、犯罪动机、犯罪心理变化以及犯罪预防等方面的内容,犯罪心理学为犯罪预防、犯罪侦破和犯罪心理矫治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犯罪心理学的五个大点出发,分别介绍其中的小点内容,并最后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进行总结。
正文:一、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 犯罪心理学概念与历史渊源2.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 犯罪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动态4. 个体差异与犯罪心理学研究5. 预防与矫治犯罪的犯罪心理学方法二、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机制1. 犯罪者的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2. 青少年犯罪者的发展心理3. 社会心理对犯罪行为的影响4. 犯罪中的动机与冲动行为5. 犯罪者的认知特点与决策过程三、犯罪心理学在犯罪侦破中的应用1. 犯罪心理学与犯罪侦破的基本原理2. 犯罪心理学在嫌疑人心理分析中的应用3. 犯罪心理学在证据分析中的作用4. 量刑决策与犯罪心理学分析5. 心理学预测在犯罪侦破中的应用四、犯罪心理学与犯罪预防1. 犯罪预防的心理学理论与实践2. 儿童早期干预与预防犯罪3. 社会福利政策与犯罪预防4. 犯罪心理学在学校暴力预防中的应用5. 犯罪心理学在社区犯罪预防中的应用五、犯罪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1. 法医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的结合2. 犯罪心理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3. 犯罪心理学在互联网犯罪中的应用4. 犯罪心理学在恐怖主义研究中的作用5. 犯罪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总结:犯罪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犯罪预防、犯罪侦破和犯罪心理矫治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机制,犯罪心理学为了解和预测犯罪行为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未来,犯罪心理学还将与其他学科融合,开展更多的跨学科研究,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犯罪形式和需求。
第6讲 犯罪心理学基础知识

问:‚你与同学的小摩擦多吗?是每天都有?每周都有?还是每个月都 有?‛ 答:‚一个月要有一两次‛ 什么原因他没有说,可见他和同学的摩擦频率还是比较高的。 记者:马加爵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怎么会这样以自我为中心? 他在家中排行最小,除父母的疼爱外还有两位姐姐的疼爱。加上 他学习出色,自小就在家中备受宠爱。 问:‚小的时候是否经常被人欺负?‛ 答:‚从没有‛ 问:‚小的时候是否经常欺负别人?‛ 答:‚是,每月一两次。‛ 从这里看出,他是个不吃亏的、基本上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 (美心理治疗学家)罗杰斯,(美社会心理学家、人 格理论家、比较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生来就是具有 成长、共济、互爱和发展的积极的动机。 个体如果具有良好的心理环境,人就会实现真正的自 我;若个体具有不良的心理,这时人的自我就会发生创伤 ,良好、内在的能力就会受损。
1、能力。 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应付此项工作有无足 够能力 2、努力。 个人反省此次工作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 3、工作难度。 凭个人经验,对此次工作感到困难还 是容易。 4、运气。 个人自认此次工作成败是否与运气好坏有 关。 5、身心状况。 凭个人感觉工作当时的心情及身体健 康状况。 6、别人反应。 在工作当时及以后别人对自己工作表 现的态度。
犯罪心理学专业选科要求

犯罪心理学专业选科要求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的学科,涉及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知识。
要成为一名专业的犯罪心理学家,学生需要修习一系列相关的选修科目,掌握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本文将介绍犯罪心理学专业选科要求,并就其中几个重要的课程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是心理学的基础课程。
作为一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犯罪心理学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心理学基础。
因此,学生需要修习包括心理学原理、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在内的基础心理学课程。
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并为进一步研究犯罪心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是法学的基础课程。
了解法律体系和法律程序是犯罪心理学家必备的基本知识。
因此,学生需要学习包括刑法基础、证据学、刑事诉讼法等法学基础课程。
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法律定义、证明标准以及司法程序,为深入研究特定的犯罪心理学案例提供必要的法律背景。
第三是犯罪心理学的核心课程。
犯罪心理学的核心课程包括犯罪学、心理犯罪学、普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方法论等。
犯罪学主要研究犯罪现象的特点、原因、预防和控制措施,学生将学习各种犯罪理论和犯罪统计学。
心理犯罪学则聚焦于心理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了解犯罪分子的心理特征、动机和行为模式。
普通心理学则提供一种基本框架,帮助学生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犯罪心理学领域。
而犯罪心理学方法论则介绍各种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证分析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选修课程,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例如,犯罪心理学家可以学习心理测量学来设计和使用心理测试来评估犯罪分子的心理状态;还可以学习认知神经科学来了解大脑对犯罪行为的调控机制;或者选择犯罪心理学实践课程来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真实案例。
这些选修课程将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犯罪心理学专业选科要求综合了心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只有全面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犯罪心理学家。
犯罪心理学需要学哪些科目和内容

犯罪心理学需要学哪些科目和内容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和因素的一门学科,对于了解和预防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犯罪心理学家,需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将介绍犯罪心理学相关的学科和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学习要求和内容。
心理学基础学习犯罪心理学首先需要打好心理学基础,包括心理学概论、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可以了解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社会心理机制等,为进一步学习犯罪心理学奠定基础。
犯罪学犯罪学是了解犯罪行为及其类型、原因、预防等的学科。
学习犯罪学可以帮助犯罪心理学家更深入地了解犯罪现象,掌握犯罪统计学、犯罪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为研究犯罪心理提供依据。
心理病理学心理病理学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心理病理学可以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疾病类型、症状及其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病理情况,有助于探讨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心理测量与评估学习心理测量与评估可以帮助犯罪心理学家掌握心理测试技术、评估方法等,通过心理测量与评估手段,可以客观地评估犯罪嫌疑人或罪犯的心理特征,为犯罪心理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犯罪心理学专业课程此外,还需要学习犯罪心理学专业课程,如犯罪心理学导论、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等。
通过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全面了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实际应用等内容,为将来从事犯罪心理学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总的来说,学习犯罪心理学需要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犯罪学、心理病理学、心理测量与评估等内容,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犯罪心理学相关知识和技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犯罪心理学家。
第二章犯罪心理学的普通心理学基础

基本需要 生理需要
2006-6-27
(二)动 机
• 1、动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 因。 • 2、动机的形成:需要+诱因 • 需要是基础;诱因(满足个体需要的外 部刺激物)是外部条件。 • 3、动机的分类 • 生理性动机:饥渴;性;睡眠;母性动机 • 心理性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
(三)价值观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 一、心理学的概念 • 心理学(psychology),源于希腊文的 psyche(精神、灵魂)和logos(研究、解 说)两词。 •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 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 形式、形态或者状态的总称。 • 恩格斯说:心理现象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15%知识技能
成功
85%人际关系
3性格和气质的比较性性格气气质可塑性大可塑性大可塑性小可塑性小后天形成后天形成先天形成先天形成反映人格的社会属性反映人格的社会属性反映人格的生物属性反映人格的生物属性具社会评价意义具社会评价意义不具社会评价意义不具社会评价意义可以改变气质可以改变气质影响渲染性格影响渲染性格?三能力?1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的普通心理学基础
4.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境性,暂时性 外部表现明显 难以控制
情绪 情感
稳定深刻持久 内隐,含蓄 常和社会需 要相关联
常和生理需 要相关联
5、情绪的分类
所有情绪状态 都有积极和 消极之分
心境 (心情) 激情
一种较弱,持久、 具有渲染性的情 绪。
应激
人在意外突变 情况下产生的 高度紧张的情 绪状态
一种持续时间短, 表现激烈,爆发式 的,失去自我控制 的情绪状态。
• • • • • •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 天 形 成
可 塑 性 大
具 社 会 评 价 意 义
可 以 改 变 气 质
先 天 形 成
可 塑 性 小
影 响 渲 染 性 格
• (三)能力 • 1.概念:能力,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 2.能力的分类: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 一般能力: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如观 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 • 特殊能力:为完成某项专门活动所必备的能力。 如体育能力、音乐能力、数学能力。 • 3.能力与知识 • 能力是心理特征、发展慢、会停滞 • 知识是经验总结、获取快、不断积累 • 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前提;能力又在掌握 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
五、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 (一)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神经系统 • 1.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神经细胞 • 2.神经细胞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整合 信息的功能 • 3.神经细胞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运 动(传出)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 4.大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左脑处理言 语信息、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活动;右脑 处理空间位置、形状、情感方面的活动。
15%知识技能
成功
85%人际关系
• (3)粘液质:沉着冷静,情绪方式慢而弱, 思维言语动作迟缓,内心少外露,坚忍执拗, 表情淡漠。 • (4)抑郁质: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 易感而富于自我体验,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胆 小,忸怩,孤僻。 • 气质影响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 • 2、对气质类型的评价 •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各种气质类型都各有其优 劣,个体只能扬长避短。只要品德高尚,各种 类型气质的人均可成才。
6、情感分类
• 道德感:以善恶荣辱观念评价人的 社会行为。 • 理智感:在获取知识的活动中所产 生的情感。 • 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 物美和丑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三、意志过程
• 1、概念 • 个体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 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 2、意志的品质:意志的品格、性质。 • 坚强意志的基本品质是: • 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 3、意志行动的特征 • 目的性;排难性;调节性
• 4、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 准备阶段:动机斗争(干还是不干?); 确立目标;选择行动方法;制定行动计划; 作出行动决定。
• 执行阶段
第四节
个性心理
• 个性心理: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 能反映个体本质特点的心理现象。 •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 • 一、个性的倾向性 • 表现个体对客观事物有指向倾向的心理现象, 是行为的动力要素系统。 • 倾向性要素:需要、动机、价值观
二、心理现象的基本结构及其关系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 心理过程 心 理 现 象 : 心 理 结 构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特征结构:气质、性格、能力)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期望、决心、决策、坚持
个性倾向性(动力结构:需要、动机、价值观)
三、心理的实质
• • • • • •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 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4.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
4.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境性,暂时性 外部表现明显 难以控制
情绪 情感
稳定深刻持久 内隐,含蓄 常和社会需 要相关联
常和生理需 要相关联
5、情绪的分类
所有情绪状态 都有积极和 消极之分
心境 (心情) 激情
一种较弱,持久、 具有渲染性的情 绪。
应激
人在意外突变 情况下产生的 高度紧张的情 绪状态
一种持续时间短, 表现激烈,爆发式 的,失去自我控制 的情绪状态。
第二节 心理过程
•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现象在时间上的展开。 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部 分。
(一)认知过程:接受信息与加工信息
感觉
知觉
认知过程
记忆
注 意
思维
• 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 3、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 4、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 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 5、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 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的普通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 一、心理学的概念 • 心理学(psychology),源于希腊文的 psyche(精神、灵魂)和logos(研究、解 说)两词。 •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 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 形式、形态或者状态的总称。 • 恩格斯说:心理现象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一)需要
• 1、需要含义 • 人对于其所必须而又欠缺的对象的欲求。 需求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本的、普 遍的动力。 • 2、需要的特点 • 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 需要是个体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 • 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自我实现需要
心理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 价值观:个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 会的意义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 标准。是动力系统的核心。
• 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兴趣、信念和理 想等。
二、个性心理特征
• 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个体稳定的心理和 行为活动方式的心理现象。是行为的个 性特征系统。
• 心理特征要素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 (一)气质: • 表现个体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时的速度,强度,稳 定性(均衡性),灵活性等各方面的心理特征的综 合。相当于俗称的脾气、秉性。 • 气质是稳定的,同一个人在内容不同的活动中,显 示出同样的表现。 • 1、气质的类型 • (1)胆汁质: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 作急速而难于自制,内心外露,率直,热情,易怒, 果敢。 • (2)多血质:活泼爱动,富于生气,情绪发生快而 多变,表情丰富,思维言语、动作敏捷,乐观亲切, 浮躁轻率。
基本需要 生理需要
2006-6-27
(二)动 机
• 1、动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 因。 • 2、动机的形成:需要+诱因 • 需要是基础;诱因(满足个体需要的外 部刺激物)是外部条件。 • 3、动机的分类 • 生理性动机:饥渴;性;睡眠;母性动机 • 心理性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
(三)价值观
• (二)性格
• 1、概念 • 性格,是人对现实比较稳固的态度和行为方 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 2、特征 • (1)性格是在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在 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生经历的反 映,因此说“性格决定命运”。 • (2)性格受社会文化影响,有社会道德评价 意义,体现人的社会属性。
3、性格和气质的比较
• 4.能力的个别差异 • (1)不同个体在能力类型上存在差异。如有的擅长 绘画,有的擅长语言;有的擅长记忆,有的擅长逻辑 分析。 • (2)能力发展水平差异 • 全人口中智力基本呈常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 超常和低常智商都只占1%。 • (3)能力表现早晚差异 • 有的人才早熟,有的大器晚成。一般来说,中年 (30—45岁)是成才和创造发明的最佳年龄。 • 例如:3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301人在30—50岁 之间取得获奖成果。 • 不同学科的最佳成才年龄不同。
• • • • • • • • • •
•
• •
(二)神经系统的反射机制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 1.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 对内外环境刺激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包括五个环节:感受 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中枢神经、效应器 2.反射的类型 无条件反射:动物和人先天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动物和人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3.条件反射的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以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 条件反射(望梅止渴) 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谈虎 色变) 4.动力定型 条件反射过程中,刺激形成固定顺序时,反应也形成固定顺 序,这种固定化的反应称为动力定型。如技能、习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心理学发展简史
1.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心理现象兴趣浓厚。19 世纪以前的心理学,属于哲学的范畴,研究 方法是哲学思辨法,主要是一种“思辨的心 理学”。如亚里士多德《灵魂论》。 2.19世纪中叶开始,运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 象。心理学从此成为独立的实验性科学。科 学心理学得以建立。 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 心理学实验室
直接性 思维 和 感知觉 的 异同 思维 概括性 内部规律 知觉
间接性
本质属性
二、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
• 1、情绪、情感含义: • 由刺激引起的身心激动状态。包括个体独特 的主观体验、外在的行为表现形式以及独特 的神经生理反应三部分。 • 2、情绪、情感特征:主观意识经验;不易 控制 • 3、情绪、情感表达方式:面部表情;肢体 动作;言语表达;文字表达。
• 5.能力的发展 • (1)能力的发展趋势 • 不同年龄段,能力发展速度不同:0-5岁,智 力发展最快;5-10岁,发展较快;10岁之后, 缓慢发展;25-35岁时,智力达到高峰,保持 一段时间;60以后,开始迅速下降。 • 能力的不同侧面,其发展趋势也有不同 • (2)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 遗传因素 • 环境因素 • 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