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
七年级历史张骞通西域

难点提示
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影响
1.开启了西域各国和汉朝频繁交往的时代,沟通了西域和
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2.促进了汉朝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中国同西亚、欧洲的贸易 关系发展起来;“丝绸之路”成为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互相传递着文明的信息。 3.张骞通西域奠定了我国对西域(今新疆地区)管辖和开发 的基础。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
第 12 课 张骞通西域
玉门关
阳关
138 大月氏 119
60
重点提示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原因:西汉初年,匈奴控制着西域诸国。匈奴贵族残酷 地压迫和剥削西域各族人民。匈奴骑兵还不时南下,威胁西汉 的都城长安的安全。汉武帝决定对匈奴用兵,并想借用西域大 月氏的力量,夹击匈奴。
2.经过:公元前 138 年,张骞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出发
洗地机 扫地机 /
nip685zyg
西行,途中被匈奴扣留了 10 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离匈奴, 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已经安定下来,不愿再和匈奴作 战。直到公元前 126 年,张骞才回到长安。
3.结果:张骞虽未达到出使的目的,却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政
治、经济、文化等情况,以及西域各国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为沟
通汉与西域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典例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A.发展同西域的友好关系 B.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 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 【解析】选项 A 是第二次出使西域达到的目的,B、D 两项是 出使西域的结果和作用。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联络大 月氏夹击匈奴。 【答案】C )
经典传说故事:张骞出使西域

经典传说故事:张骞出使西域经典传说故事:张骞出使西域导语:在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
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骞出使西域的传说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张骞出使西域传说故事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
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
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
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
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
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
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
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
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
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
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文言文张骞出使西域翻译

原文: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经匈奴,匈奴得之,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翻译:张骞,是汉中人,在建元年间担任郎官。
当时皇帝询问投降的匈奴人,他们都称匈奴攻破了月氏王,将月氏王的头颅作为饮酒器。
月氏王因此逃亡,并且常常怨恨匈奴,没有与他们一同反击。
汉朝正打算消灭胡人,听闻此事后,想要派遣使者与月氏国建立联系,于是招募有才能的使者。
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征,出使月氏,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同从陇西出发。
经过匈奴时,被匈奴人捕获,匈奴单于对张骞说:“月氏在我北方,汉朝为何要派人前往使者?我想要派使者去南越,汉朝会答应吗?”单于扣留了张骞十多年,给他娶了妻子,生下了孩子,但张骞始终没有丢弃汉朝的使节。
后来,张骞与其属下逃亡到月氏,到达了大宛。
大宛国听说汉朝财物丰富,本想与汉朝建立联系,却未能成功。
见到张骞后,大宛国的人非常高兴,询问他的目的地。
张骞回答道:“我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封锁了道路。
如今逃出匈奴,希望大王派人引导护送我们去月氏。
若真能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后,汉朝赠送给大王的财物将无法用言语形容。
”大宛国的人认为张骞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派遣使者护送他经过康居,到达大月氏。
当时的大月氏已经臣服于大夏国,居住在肥沃的土地上,很少有敌寇侵扰,生活安逸,又认为自己离汉朝很远,对匈奴的仇恨并不强烈。
张骞未能说服月氏国与汉朝建立联系。
返回途中,张骞再次被匈奴人捕获,留居匈奴一年多。
在这期间,匈奴单于去世,国内陷入混乱。
张骞与妻子、堂邑父一同逃回汉朝。
起初,张骞出发时有一百多人,经过十三年,只有他和甘父两人得以返回。
张骞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击退匈奴,知晓水草分布情况,使军队得以充足供应。
张骞使西域_文言文翻译

原文:汉武帝建元三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以通西域诸国。
骞出关,历险阻,越葱岭,涉大宛,至康居、大月氏,经乌孙,抵安息。
骞还,言其国富庶,风俗异于中国,汉武帝大悦,遂遣使随骞西行。
译文:汉武帝建元三年,张骞接受使命,出使西域,目的是为了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
张骞离开关中,历经千辛万苦,翻越葱岭,穿过大宛,到达康居、大月氏,途径乌孙,最终抵达安息。
张骞返回,向汉武帝汇报说,西域各国富强,风俗习惯与中国大相径庭。
汉武帝听后十分高兴,于是派遣使者跟随张骞西行。
骞还,献马汗血,得金币万斤,武帝大悦,封骞为太中大夫。
骞留居西域,与各国交好,通商互市,传扬汉威。
骞在安息,闻大夏之有千里马,欲求其国,道途遥远,未能如愿。
骞遂还,途中被匈奴拘留,困于匈奴十年。
骞得脱,复西行,至大宛,欲求马,大宛王以为骞有求于己,遂献马汗血。
译文:张骞返回后,献上马汗血,获得金币万斤,汉武帝十分高兴,封张骞为太中大夫。
张骞留在西域,与各国友好交往,互通有无,宣扬汉朝的威名。
在安息,张骞听说大夏国有千里马,想要寻求该国,但路途遥远,未能如愿。
张骞于是返回,途中被匈奴拘留,被困匈奴十年。
张骞逃脱后,再次西行,到达大宛,想要寻求马匹,大宛王认为张骞有求于他,于是献上马汗血。
骞至大月氏,欲结和亲,月氏王不肯,骞乃还,道经乌孙,乌孙王遣使送骞,骞留乌孙月余,闻乌孙王欲通汉,遂与乌孙王结盟,许以和亲。
译文:张骞到达大月氏,想要与之结成姻亲,但月氏王不同意,张骞于是返回,途中经过乌孙,乌孙王派遣使者送张骞,张骞在乌孙停留了一个多月,听说乌孙王想要与汉朝通好,于是与乌孙王结盟,答应与之和亲。
骞还,武帝问以西域之事,骞对曰:“臣闻西域诸国,地广人稀,然富饶之地,风俗各异。
臣愿陛下遣使通好,通商互市,以结和亲,开丝绸之路,利汉室。
”译文:张骞返回后,汉武帝询问西域的情况,张骞回答说:“臣听说西域诸国,土地广阔,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风俗各异。
臣愿陛下派遣使者与他们友好交往,互通有无,结成姻亲,开辟丝绸之路,对汉朝有利。
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参考资料一:张骞出使西域,指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
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回到。
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状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之后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基本简介在汉朝,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这天新疆以及新疆以西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
汉武帝为了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
这次出使虽未到达目的,•但了解到西域各族的政治、经济、地理、风俗等状况。
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许多地区。
西域各族政权也派人随汉使到汉朝答谢。
从此,汉朝同西域的往来频繁,西域的音乐舞蹈艺术、农作物如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相继传入内地。
内地的铸铁、凿井等技术也传到西域。
汉朝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与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为了促进西域与长安的交流,汉武帝招募了超多身份低微的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国经商。
这些具有冒险精神的商人中大部分成为富商巨贾,从而吸引了更多人从事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同时汉朝在收取关税方面取得了巨大利润。
出于对匈奴不断骚扰与丝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思考,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公元前60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
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用心的作用。
七年级历史张骞通西域

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典例 2】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 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 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
A.张骞
C.商鞅
B.董仲舒
D.汉武帝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事实。张骞两 次出使西域,为沟通汉与西域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答案】A
西行,途中被匈奴扣留了 10 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离匈奴, 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已经安定下来,不愿再和匈奴作 战。直到公元前 126 年,张骞才回到长安。
3.结果:张骞虽未达到出使的目的,却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政
治、经济、文化等情况,以及西域各国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为沟
通汉与西域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典例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A.发展同西域的友好关系 B.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 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 【解析】选项 A 是第二次出使西域达到的目的,B、D 两项是 出使西域的结果和作用。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联络大 月氏夹击匈奴。 【答案】C )
优游注册 / 优游注册
vag25wdv
的。他们有的坐在路边的简易饭摊边上吃面、吃米饭,有的坐在路边啃吃干粮,更多的人干脆就将随身携带的铺盖卷沿街边 展开倒头睡觉了。耿老爹对耿正兄妹三人说:“咱们再往里走一走试试看,如果实在找不到可以借宿的房子,就先找个有饮 用水的地方想办法熬点儿粥,吃点儿干粮,然后咱们也来个露宿街头。好在现在天气并不凉,咱们人又多,轮流照看着点儿, 先歇息一晚上也无妨。”于是,父子四人继续往武昌镇的中心位置走去。一边走一边打听,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终于找到 了一个可以勉强落脚的地方。124第十八回 汉口洒泪思亲人|(入秋汉口雨水频,影响生意苦熬煎;中秋之夜无圆月,凄然 洒泪思亲人。)那一年入夏后,江汉一带的雨水逐渐多了起来。而对于刚刚步入正规的“耿记粮油零售店”来说,雨水太多 可不是一件好事情;但老天爷非要下雨,谁又能管得了呢!进入七月以后,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了。由于频繁的降雨,直接 影响到了耿正兄弟俩的进货。不得已,当道路实在湿滑泥泞,不便于驴车到汉口镇周围村落的粮农和米面粮油作坊进货时, 就只能从镇上的粮油批发店里进货,进行整买零售了。这样一来,利润空间至少就少去了一半。这还不算,进入八月以后, 当地的水涝形势日显严重起来。于是,各种粮油商品纷纷涨价,从而导致“耿记粮油零售店”的进货成本大幅度增长。在这 种情况下,尽管零售价格也有所增长,但人们的购买习惯一时难以改变,纷纷议论粮油价格无法承受。为了能够挽留住那些 来之不易的老客户,“耿记粮油零售店”的零售价格并没有似进货成本那样的幅度上涨,致使小店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只 能说是勉强维持了。眼见着八月十五就要到了。这是耿家父子们离家之后的第一个八月十五节。如果张老乡归途顺利的话, 家里的亲人们也应该快要见到捎回去的书信了。无奈“耿记粮油零售店”的生意遇到了不小的困难,这就注定了耿老爹是没 有好心情和三个娃儿好好地庆祝这个节日的。时间在无奈和期盼中不紧不慢地流逝着,八月十五终于到了。一早起来,耿老 爹抬头看看天色,太阳似乎还是不太愿意露出它那久违的笑脸儿来。不过,好在也不像是还会下雨的样子了。如果可以转晴, 两三天后路面见干,耿正兄弟俩就可以去镇周围村落里的粮农和米面粮油作坊进货了。尽管那里的粮油米面价格很可能也会 涨一些的,但与批发店里相比,肯定会便宜不少。这样想着,耿老爹的心情略微轻松了一些。早饭后,耿老爹对耿正和耿直 说:“你俩今儿个不用去批发店进货了。这些天销量不是很大,店里的存货还够销售三五天呢。我想啊,如果天气能转晴了, 过两天就可以去外边进货了。”耿正从窗户往外看看天色,说:“也是,只要能
七年级历史张骞通西域

3.结果:张骞虽未达到出使的目的,却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政 治、经济、文化等情况,以及西域各国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为沟 通汉与西域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典例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 A.发展同西域的友好关系 B.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 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 【解析】选项 A 是第二次出使西域达到的目的,B、D 两项是 出使西域的结果和作用。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联络大 月氏夹击匈奴。 【答案】C
难点提示 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影响 1.开启了西域各国和汉朝频繁交往的时代,沟通了西域和 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
2.促进了汉朝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中国同西亚、欧洲的贸易
关系发展起来;“丝绸之路”成为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互相传递着文明的信息。
3.张60 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 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典例 2】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 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
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
A.张骞
B.董仲舒
第 12 课 张骞通西域
玉门关
阳关 138
大月氏 119
60
重点提示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原因:西汉初年,匈奴控制着西域诸国。匈奴贵族残酷 地压迫和剥削西域各族人民。匈奴骑兵还不时南下,威胁西汉
的都城长安的安全。汉武帝决定对匈奴用兵,并想借用西域大 月氏的力量,夹击匈奴。
2.经过:公元前 138 年,张骞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出发 西行,途中被匈奴扣留了 10 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离匈奴, 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已经安定下来,不愿再和匈奴作
张骞出使西域简介

汉初情况
●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伟人。建元元年(前140年)即位时,此时,汉王朝已 建立六十余年,历经汉初几代皇帝,奉行轻徭薄赋和“与民休息”的政策,特别是“文景之治”, 政治的统一和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进入了繁荣时代,国力已相当 充沛。据史书记载,政府方面,是“鄙都庾廪尽满,而府库余财”,甚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 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在民间,是“非遇水旱, 则民人给家足”,以至“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字牝者摈而不得与聚会,守闾阎者食 粱肉。”汉武帝正是凭借这种物力财力,及时地将反击匈奴的侵扰,从根本上解除来自北方威胁 的历史任务,提上了日程。也正是这种历史条件,使一代英才俊杰,得以施展宏图,建功立业。
● 人口不多,一般两三万人,最大的龟兹是八万人,小的只有一两千人。居民从事农业和畜牧业。除生产谷物 以外,有的地方如且末又盛产葡萄等水果和最好的饲草苜蓿。畜牧业有驴、马、骆驼。此外,还有玉石、铜、 铁等矿产,有的地方居民已懂得用铜铁铸造兵器。天山南北各国,虽然很小,但大都有城郭。各国国王以下 设有官职和占人口比重很大的军队。前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以前,匈奴贵族势力伸展到西域,在焉耆等国 设有幢仆都尉,向各国征收繁重的赋税,“赋税诸国,取畜给焉” [2] ,对这些小国进行奴役和剥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