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景深的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光学基础知识 - 焦点、弥散圆、景深:概念与计算

光学基础知识 - 焦点、弥散圆、景深:概念与计算

焦点、弥散圆、景深:概念与计算作者:Xitek先介绍几个概念:1、焦点(focus)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2、弥散圆(circle of confusion)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

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35mm照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大约是底片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左右。

前提是画面放大为5x7英寸的照片,观察距离为25~30cm。

3、景深(depth of field)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

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景深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而变化。

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使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示意图1示意图2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4、景深的计算下面是景深的计算公式。

其中:δ ——容许弥散圆直径f ——镜头焦距F ——镜头的拍摄光圈值L ——对焦距离ΔL1 ——前景深ΔL2 ——后景深ΔL ——景深从公式(1)和(2)可以看出,后景深>前景深。

由景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

这些主要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假定其他的条件都不改变):(1)、镜头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2)、镜头焦距: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3)、拍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镜头与景深关系及其计算

镜头与景深关系及其计算

照相机镜头与景深关系及其计算一、关于照相机镜头得常识1、焦距无限远处得景物在胶片感光平面上聚成最清晰得影像时,由感光平面到镜头后节点(通常就是镜头中心)得距离,就就是镜头得焦距。

焦距就是照相机镜头最重要得三个光学特性参数(焦距、相对孔径、视场角)之一。

它直接影响到镜头得视角大小,镜头得焦距越长,拍到底片上得影像范围越小,景深越短;反之,镜头得焦距越短则在底片上得影像范围越大,景深越长,透视越明显。

照相机镜头按焦距得不同可分为:超广角镜头、广角镜头、标准镜头、中焦镜头、长焦镜头、超长焦镜头。

(1)超广角镜头视角大于直角(90°)得镜头称超广角镜头。

这种镜头得视角比人眼得视角大1倍之多,拍摄范围广阔。

由于视角大,改变了人眼平常得透视关系,所拍摄得照片会形成明显得夸张,可创造特殊得艺术效果。

对于35㎜照相机,镜头得焦距在21㎜以下得便就是超广角镜头。

(2)广角镜头视角小于直角、大于60°得镜头称广角镜头。

由于它得透视效果不像超广角那么夸张,被普遍用于拍摄近距离得大场面。

对35㎜照相机而言,镜头焦距得范围在21~40㎜之间。

(3)标准镜头这种镜头得视角与人眼得视角相近,在46°左右。

由于这种镜头得透视关系真实,就是照相机最基本得镜头。

这种镜头得焦距与其所摄底片得对角线基本相等。

35㎜照相机得镜头焦呀为40~70㎜。

(4)中焦镜头视角在35°~20°之间得镜头称为中焦镜头。

这种镜头视角比人眼得视角略小,变形不大,适用于拍摄人物特写,所以有些人喜欢把这种镜头称为人像镜头。

35㎜照相机,其镜头焦距为70~100㎜。

(5)长焦镜头这种镜头得视角介于8°至20°之间,因镜头得焦距比较长,所以被称为长焦镜头。

它得视角还不到人眼得一半,所以远处得东西经它拍摄后显得比较大。

同等光圈下,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因此,这种镜头利于突出主体,去除杂乱得背景,很适用于远距离抓拍,如体育活动等。

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计算公式

景景景景景景
景深是摄影中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在拍摄时能够被清晰呈现的前后物体距离的范围。

在选择镜头时,可以根据景深的大小来确定使用的焦距。

景深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
景深 = 光圈直径 / (2 ×光圈数) ×焦距
其中:
光圈直径是镜头中光圈口径的直径,单位为 mm。

光圈数是指镜头中光圈口径的相对大小,越大的光圈数意味着光圈口径越小,景深越小。

焦距是指镜头从焦点到感光元件的距离,单位为 mm。

注意,景深计算公式只适用于静止的物体拍摄,如果是拍摄运动的物体,则需要考虑其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等因素。

光圈计算公式一览表

光圈计算公式一览表

光圈计算公式一览表光圈计算公式一览表光圈是摄影镜头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影响着照片的景深、曝光量以及画面的清晰度等方面。

在摄影中,合理使用光圈对于获得理想的拍摄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光圈计算公式,帮助摄影者更好地掌握光圈的使用技巧。

1. 光圈数值计算公式光圈是通过F数来表示的,F值越小,光圈越大。

光圈的数值计算公式如下:F = f / D其中,F表示光圈值,f表示镜头的焦距,D表示镜头前方光圈的直径。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1 当焦距不变时,光圈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

1.2 当镜头前方光圈的直径不变时,焦距越大,光圈的数值越小。

2. 光圈与景深的关系光圈的大小会影响照片的景深,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景深的计算公式如下:D = 2uL² / (f² * N * c)其中,D表示景深,u表示物距,L表示焦距,f表示镜头焦距,N 表示光圈数值,c表示照片背景方向的分辨率。

3. 光圈与曝光量的关系光圈的大小也会影响照片的曝光量,光圈越大,曝光量越充足;光圈越小,曝光量越不足。

曝光量的计算公式如下:T = 1 / (f * N)其中,T表示曝光时间,f表示镜头焦距,N表示光圈数值。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3.1 当镜头焦距不变时,光圈的数值越小,曝光时间越长,曝光量越充足。

3.2 当光圈的数值不变时,镜头焦距越小,曝光时间越长,曝光量越充足。

4. 光圈与清晰度的关系光圈的大小也会影响照片的清晰度,理论上,光圈越小,成像质量越好。

但是在实际拍摄中,过小的光圈也会受到衍射的影响而降低清晰度。

因此,需要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光圈。

一般来说,光圈在F4-F8之间使用时能够获得较好的清晰度。

总结:光圈数值计算公式:F = f / D景深计算公式:D = 2uL² / (f² * N * c)曝光量计算公式:T = 1 / (f * N)以上是关于光圈计算公式的一览表,摄影者在拍摄时可以根据这些公式进行计算,确保拍摄效果的理想性。

摄影基础知识整理

摄影基础知识整理

名词解释【1】景深: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

光圈、镜头、及拍摄物的距离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1,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光圈与景深成反比。

2,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焦距与景深成反比。

3,主体越近,景深越小,主体越远,景深越大。

摄距与景深成正比。

最小景深:最大光圈+尽可能缩短摄距+长焦镜头;最大景深:最小光圈+短焦距镜头+超焦距聚焦。

景深计算公式如下:H×D景深近界限=—————H+D-FH×D景深远界限=—————H-D-FH=超焦点距离D=聚焦距离(镜头前节点至被摄体距离) F =镜头焦距【2】超焦距:又叫超焦点距离,指镜头聚焦到无穷远时,从镜头至景深近界限的距离。

超焦距随着光圈、焦距的变化而变化的。

光圈越小,超焦距越近;焦距越长,超焦距越远。

当镜头用某一挡光圈凋焦在超焦距上的,景深范围为该距离的1/2至无限远。

应用超焦距是获得最大景深或控制影像清晰范围的最快捷方法。

【3】三原色、三补色:原色光:等量的红绿蓝色光相加就能产生白光,不等量则产生别的光。

补色光:两种色光混合在一起产生白光时,这两种色光称为互补,它们各自成为对方的补色。

所谓补色,通常是指黄、品红、青。

互为补色的规律是:红与青互补,绿与品红互补,蓝与黄互补。

每一种色光都是由与它相邻的两种色光组成。

每种原色光是由两种补色光组成,每种补色光则由两种原色光组成。

每一种原色光所对应的补色光,即红与青、蓝与黄、绿与品红互为补色光。

【4】摄影曝光、构图:曝光:来自被摄物体光线,通过相机的镜头会聚成影像落在胶片的感光乳剂层上,引起化学反应,生成潜影。

这就是摄影的感光,也叫曝光。

E(曝光量)=I(照度)*T(曝光时间)。

影响曝光的客观因素:光线的强弱;交卷的片速;显影的条件;倒易失效。

倒易率:指同样的曝光量,可由多种光圈与速度的组合。

光圈开大一档,速度就增加一档,同样,反则反之。

大宝课程 景深的基础理论知识 (2)

大宝课程 景深的基础理论知识 (2)

3、景深(depth of field)
•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 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 景深。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 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 。
景深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而变化。对 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使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今日之课题 • 景深是什么?
景深三要素都是什么? 光圈与景深成正比还是反比? •
• • • • • • 虚化效果=景深 光圈=虚化 就会出来景深 长焦=景深 人像用不到大景深/小景深 好器材=好景深(虚化的不好,景深就不好) 要点说明:很多人看到背景糊到苹果跟梨都分不 清楚的照片就会说:“哇好美的照片。”任何人 拿一颗F/0.95的镜头把光圈调大,谁都能拍出奶 油融掉般的背景,这算不算好的景深的照片呢
景深的作业
• • • • 提问:后景深值正常会大于前景深是吗? 带着问题实操: 举例说明大 中 小景深有什么作用 除了以上的情况 景深还有哪些作用,哪些 图片情况下对景深要求比较高 • 光斑在虚化中是如何产生的,同时与景深 的关系处理!!!???
实操要求
• 各店总监根据理论知识,辅导自己店的摄 影师做辅导拍摄 • 拍摄要求:大 中 小 景深 三类型照片以上 • 拍摄深度要求:每个摄影师出一张以上有 光斑的照片,并且对照片进行讲解照片是 如何拍摄出来的效果的。
观察实拍图像 把握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值(光圈明亮程度)带来的不同 虚化效果
实拍测试证明了数据的正确,我们 还需要注意背景距离和色彩
• 景深可以通过焦距、拍摄距离、光圈值和虚化的关系可以算出来的。 但是,实际上拍摄起来就会发现背景的形状和颜色也会左右整张照片 给人的印象,所以这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另外,被拍摄者和背景之 间的距离也和虚化有关。如果想要较大地虚化背景,应该尽可能使用 焦距长、大光圈的镜头,同时还应该慎重选择背景的色调和形状。为 了增强虚化的氛围,可以尝试着在虚化中加入高光部分,它能让整张 照片看起来更加明快,更有利于利用虚化效果。从控制合焦点位置的 角度出发,使用比最大光圈收缩多级的光圈拍摄,可以获得较大的景 深,拍摄起来比较不容易失败。然而,镜头的光圈值会给虚化带来很 大的影响,所以使用最大光圈附近的光圈值拍摄是获得较强虚化的是 我们的基本原则(因为最大光圈程像往往不是太好)。镜头焦距越短, 虚化就越容易直接受到光圈值的影响,在使用这样的镜头时哪怕收缩 一级光圈也会带来明显差异。而使用远摄镜头主要是利用长焦距创造 出虚化效果。但是,多用于拍摄人像的50-85mm焦距的镜头实质上是 光圈值支配着虚化效果。

景深

景深

[jǐng shēn]景深汉语:jǐngshēn 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

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

在镜头前方(调焦点的前、后)有一段一定长度的空间,当被摄物体位于这段空间内时,其在底片上的成像恰位于焦点前后这两个弥散圆之间。

被摄体所在的这段空间的长度,就叫景深。

换言之,在这段空间内的被摄体,其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这段空间的长度就是景深。

中文名景深外文名DOF (Depth of Field) 拼音jǐngshēn 三要素光圈、镜头、及拍摄物的距离定义焦距对准一点,前后仍清晰的范围目录1 详细解释2 三要素3 计算方法4 影响要素5 关系详细解释当相机的镜头对着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在镜头中心所对的位置垂直镜头轴线的同一平面的点都可以在胶片或者接收器上相当清晰的图像,在这个平面沿着镜头轴线的前面和后面一定范围的点也可以结成眼睛可以接受的较清晰的像点,把这个平面的前面和后面的所有景物的距离叫做相机的景深。

景深相机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像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像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像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

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在焦点的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

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光圈,光圈F值,景深。三者的关联。影响景深的因素。

光圈,光圈F值,景深。三者的关联。影响景深的因素。

光圈:镜头镜片的透光程度,镜头上有圆形的挡光遮片,调节遮片挡光的大小即光圈大小。

光圈F值: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光圈的直径。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为: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4,f64。

例如针对50mm的标准镜头而言,最大的通光直径为29.5mm,其最大光圈的计算值为50mm÷29.5mm=F1.7景深:从得出的效果上看,景深通常是被认为是背景被虚化的程度,其实也没错,背景越被虚化就说景深越大,其实这时候从意义上来讲,是因为景深的距离变短。

景深其实是焦点合焦后,处于焦点前后那段肉眼都可以清晰看清的距离范围,在此范围内都清晰,以外的都被虚化。

对于口头上所说的景深大也就是景深距离短,即短景深;而景深小也就是景深距离长,即长景深。

拍摄时需要突出主题使背景模糊使用的就是景深。

光圈与光圈F值成反比,F值越大,光圈越小。

F值越小,光圈开得越大。

如果F值调至1,即光圈全开。

但一般镜头都有一个有效的最大光圈,并没有全开,如适马18-200镜头的最大光圈的F值为3.5。

光圈与景深成反比,光圈越大,景深越短,背景虚化越明显越突出主题。

光圈越小,景深越长,拍摄出来较大范围都较清晰。

光圈F值与景深成正比。

因光圈F值是由镜头的焦距与镜头光圈的直径的比值得出的,故当光圈F值越大,即光圈越小,得出景深长。

当光圈F值小,即光圈越大,得出景深短。

上面有说过,景深越短即背景虚化越明显,想要模糊背景突出主题就调小光圈F值。

而影响景深的还有另外两个因素,一是焦距,一是被摄物与镜头的距离。

焦距与景深成反比。

焦距越大,景深越短;焦距越小,景深越长。

故在拍摄风景的时候都是用广焦镜,拍摄出来的风景图大范围都非常清晰。

被摄物与镜头的距离与景深成正比。

离得越近,景深越短,离得越远,景深越长。

其实上面焦距与景深的关系也是因为点得出来的。

因为焦距拉得越大,即被摄物在取景器中被拉得越近,距离拉近了,所以景深就短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