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相机景深计算

合集下载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在拍摄实践中,当需要了解具体的景深范围时,可以查看相机上或书本上的景深表,也可自行计算出你实际拍摄时的景深范围。

●相机上的景深表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围。

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如用f16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标记所指向的距离刻度,一个指景深的远界限,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

相机上的景深表有的位于相机的聚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U”字型的线条,用“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围。

相机上的这种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这是因为除了在相机上无法作出精确标度的客观原因外;厂家制定这种景深表的清晰度标准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厂家并不了解你对不同照片的清晰度要求,也不了解你准备放大为多大尺寸的照片。

因此,当你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时,或要高倍率放大时,就应该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如拍摄时用用f11,就按f8或f5.6的景深掌握,反过来,当你需要相机上f11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时,就用f16或f22拍摄。

这样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的照片上达到预期的景深效果,或者说能提高你的景深范围内的影像清晰度。

●表格式的景深表在摄影书籍上常常可以找到一种表格式的景深表,它们是列出一些镜头焦距与相应光圈、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书本上的景深表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比相机上景深表的准确性要高。

但是,不如相机上景深表使用方便。

而且,在镜头焦距多样化的现代摄影中,这种表格式景深表的局限性就显得更大了。

使用这种表格式景深表时,要注意它也是以某种模糊圈为标准的,当你需要更小的模糊圈时,也应按照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①景深的概念摄影时,必须对好焦点,景物才能结成清晰的影像。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例如拍摄位于不同距离上的多种景物时,片样选择调焦目标,焦点对在哪,哪才能把全部景物拍清楚,就是一个颇费斟酌的问题。

光学系统景深计算

光学系统景深计算

光学系统景深计算在光学成像系统中,景深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景深的概念是指物体离镜头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得到清晰的图像。

对于光学系统的设计和调整来说,景深计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下面就从景深计算的步骤、计算公式和实际应用三个方面阐述一下光学系统景深计算的相关知识。

一、景深计算的步骤1. 确定景深范围:一般来说,景深的范围取决于光圈大小、焦距和拍摄距离等因素,不同光学系统的景深范围也会有所不同。

2. 确定景深起始点和终止点:景深起始点即为距离观察对象最远的一个“清晰点”,终止点则指距离观察对象最近的一个“清晰点”。

景深的边缘都是模糊的,因此需要定义起始点和终止点。

3. 确定焦距和光圈大小:在进行景深计算之前,需要先设定焦距和光圈大小。

焦距越长,景深越深,光圈越小,景深越深,但同时也会引起透镜内部的光线穿透变形等问题。

4. 计算景深:通过已知焦距、光圈大小和拍摄距离等参数,能够使用景深计算公式得出对应的景深范围。

二、景深计算的公式景深的计算公式为:D = 2*c*s / (c + s)*f^2 + N*c^2其中D是景深的范围,c为拍摄距离,s为最近清晰点与最远清晰点之间的距离,f为焦距,N为光圈数值。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参数的值来计算出不同情况下的景深范围。

三、景深计算的实际应用在摄影和电影行业中,景深计算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能够帮助摄影师和导演实现不同的拍摄效果。

例如,在拍摄广告时,较小的景深范围可以将产品展现出来,同时模糊背景,加强焦点的主题感;而在拍摄风景时,较大的景深范围能够让背景清晰呈现,并加强画面层次感。

总之,景深计算是光学系统设计和调整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对于摄影和电影行业的拍摄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景深的计算和控制,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图像和视觉效果。

镜头与景深关系及其计算

镜头与景深关系及其计算

照相机镜头与景深关系及其计算一、关于照相机镜头的常识1、焦距无限远处的景物在胶片感光平面上聚成最清晰的影像时,由感光平面到镜头后节点(通常是镜头中心)的距离,就是镜头的焦距。

焦距是照相机镜头最重要的三个光学特性参数(焦距、相对孔径、视场角)之一。

它直接影响到镜头的视角大小,镜头的焦距越长,拍到底片上的影像范围越小,景深越短;反之,镜头的焦距越短则在底片上的影像范围越大,景深越长,透视越明显。

照相机镜头按焦距的不同可分为:超广角镜头、广角镜头、标准镜头、中焦镜头、长焦镜头、超长焦镜头。

(1)超广角镜头视角大于直角(90°)的镜头称超广角镜头。

这种镜头的视角比人眼的视角大1倍之多,拍摄范围广阔。

由于视角大,改变了人眼平常的透视关系,所拍摄的照片会形成明显的夸张,可创造特殊的艺术效果。

对于35㎜照相机,镜头的焦距在21㎜以下的便是超广角镜头。

(2)广角镜头视角小于直角、大于60°的镜头称广角镜头。

由于它的透视效果不像超广角那么夸张,被普遍用于拍摄近距离的大场面。

对35㎜照相机而言,镜头焦距的范围在21~40㎜之间。

(3)标准镜头这种镜头的视角与人眼的视角相近,在46°左右。

由于这种镜头的透视关系真实,是照相机最基本的镜头。

这种镜头的焦距与其所摄底片的对角线基本相等。

35㎜照相机的镜头焦呀为40~70㎜。

(4)中焦镜头视角在35°~20°之间的镜头称为中焦镜头。

这种镜头视角比人眼的视角略小,变形不大,适用于拍摄人物特写,所以有些人喜欢把这种镜头称为人像镜头。

35㎜照相机,其镜头焦距为70~100㎜。

(5)长焦镜头这种镜头的视角介于8°至20°之间,因镜头的焦距比较长,所以被称为长焦镜头。

它的视角还不到人眼的一半,所以远处的东西经它拍摄后显得比较大。

同等光圈下,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因此,这种镜头利于突出主体,去除杂乱的背景,很适用于远距离抓拍,如体育活动等。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在拍摄实践中,当需要了解具体的景深范围时,可以查看相机上或书本上的景深表,也可自行计算出你实际拍摄时的景深范围。

一、相机上的景深表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围。

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

如用f16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标记所指向的距离刻度,一个指景深的远界限,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

相机上的景深表有的位于相机的聚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U”字型的线条,用“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围。

相机上的这种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这是因为除了在相机上无法作出精确标度的客观原因外;厂家制定这种景深表的清晰度标准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厂家并不了解你对不同照片的清晰度要求,也不了解你准备放大为多大尺寸的照片。

因此,当你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时,或要高倍率放大时,就应该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如拍摄时用用f11,就按f8或的景深掌握,反过来,当你需要相机上f11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时,就用f16或f22拍摄。

这样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的照片上达到预期的景深效果,或者说能提高你的景深范围内的影像清晰度。

二、表格式的景深表在摄影书籍上常常可以找到一种表格式的景深表,它们是列出一些镜头焦距与相应光圈、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书本上的景深表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比相机上景深表的准确性要高。

但是,不如相机上景深表使用方便。

而且,在镜头焦距多样化的现代摄影中,这种表格式景深表的局限性就显得更大了。

使用这种表格式景深表时,要注意它也是以某种模糊圈为标准的,当你需要更小的模糊圈时,也应按照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计算公式概述景深是指照片中清晰的焦点区域范围。

在摄影中,景深的控制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可以用来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和专注点。

了解景深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掌控景深,获得理想的效果。

景深计算公式景深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D = (2 * N * S^2 * C) / (F^2 * V)其中: - D为景深的距离范围 - N为光圈值 (F-number) - S 为被摄物体到摄影机的实际距离 - C为摄像机的摄影距离 - F 为摄像机的焦距 - V为传感器或底片的宽度详细解释为了更好地理解景深计算公式,我们将对其中的每个变量进行解释:•光圈值:光圈值越小,景深越浅;光圈值越大,景深越深。

光圈值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字,用于表示光圈孔径的大小。

•实际距离:被摄物体到摄影机的实际距离,通常以米为单位。

这个值越大,景深会增加。

•摄影距离:摄影距离是指摄影机到被摄物体的距离。

这个值越大,景深会减小。

•焦距:焦距是指摄影机镜头的焦距长度。

焦距越长,景深越深。

•传感器或底片宽度:这是指摄影机底片或者传感器的宽度。

宽度越小,景深越大。

使用示例假设我们拍摄一个距离摄影机2米的物体,摄影距离为3米,焦距为50mm,光圈值为2.8,传感器宽度为24mm。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景深:D = (2 * 2.8 * 2^2 * 3) / (50^2 * 24)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景深的距离范围。

在这个示例中,计算结果可能是几米到十几米之间的一个范围。

总结景深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控制景深,从而创造理想的摄影效果和视觉表达。

熟练应用景深计算公式,可以根据摄影需求来调整光圈值、焦距等参数,以获得更好的摄影作品。

希望本文对摄影爱好者们有所帮助。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景深表与景深计算公式

xx表与xx计算公式在拍摄实践中,当需要了解具体的景深范围时,可以查看相机上或书本上的景深表,也可自行计算出你实际拍摄时的景深范围。

一、相机上的景深表大部分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景深范围。

相机上景深表的位置有的在镜头筒上、位于镜头上光圈刻度与距离刻度之间,采用对称的光圈系数如“16、11…11、16”指出每一光圈在某种摄距时的景深。

如用f16拍摄,这种景深表上两个对称的f16标记所指向的距离刻度,一个指景深的远界限,另一个指景深的近界限。

相机上的景深表有的位于相机的聚焦钮上,通常采用一组“U”字型的线条,用“U”字的两端在距离刻度上指出景深范围。

相机上的这种景深表只能作为了解景深范围的一种参考,这是因为除了在相机上无法作出精确标度的客观原因外;厂家制定这种景深表的清晰度标准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更重要的还在于厂家并不了解你对不同照片的清晰度要求,也不了解你准备放大为多大尺寸的照片。

因此,当你要求高清晰度影像时,或要高倍率放大时,就应该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如拍摄时用用f11,就按f8或f5.6的景深掌握,反过来,当你需要相机上f11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时,就用f16或f22拍摄。

这样才能在高倍率放大的照片上达到预期的景深效果,或者说能提高你的景深范围内的影像清晰度。

二、表格式的景深表在摄影书籍上常常可以找到一种表格式的景深表,它们是列出一些镜头焦距与相应光圈、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书本上的景深表所指示的景深范围比相机上景深表的准确性要高。

但是,不如相机上景深表使用方便。

而且,在镜头焦距多样化的现代摄影中,这种表格式景深表的局限性就显得更大了。

使用这种表格式景深表时,要注意它也是以某种模糊圈为标准的,当你需要更小的模糊圈时,也应按照比实际使用的光圈大一、二档来掌握景深范围。

三、xx计算公式景深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你了解各种镜头焦距、各种光圈、各种摄距的景深范围。

这种计算公式又是针对你所要求的模糊圈的,因而计算出的景深范围更准确、更可靠,当然它比相机上的景深表与书本上的景深表麻烦得多。

什么是景深?镜头的景深介绍与计算!

什么是景深?镜头的景深介绍与计算!

景深:汉语:jǐngshēn ,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

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

在镜头前方(调焦点的前、后)有一段一定长度的空间,当被摄物体位于这段空间内时,其在底片上的成像恰位于焦点前后这两个弥散圆之间。

被摄体所在的这段空间的长度,就叫景深。

换言之,在这段空间内的被摄体,其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这段空间的长度就是景深。

基本简介相机景深:当相机的镜头对着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在镜头中心所对的位置垂直镜头轴线的同一平面的点都可以在胶片或者接收器上相当清晰的图像,在这个平面沿着镜头轴线的前面和后面一定范围的点也可以结成眼睛可以接受的较清晰的像点,把这个平面的前面和后面的所有景物的距离叫做相机的景深。

主要特点1.焦点: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2.弥散圆: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像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δ容许弥散圆直径)计算容许弥散圆直径,其实就是计算一个模糊圈圈在恰好能被人眼分辨成一个点的时候的直径,要计算这个直径,必须要涉及人眼的分辨率。

根据经验,同样的照片,在近的地方看和远的地方看,模糊是不同的。

为此,在判断模糊时,不是直接用模糊的直径,而是用人眼看该模糊圆的直径的角度表示,该角度是多少呢?人的视力因人而异,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因条件而变化,一般来讲,把人的视觉极限定为1分,即0.0003弧度。

正常人的视力确定后计算容许弥散圆直径就简单多了,如附图所示,弧度=弧长/半径,由于0.0003弧度非常小,所以可以用容许弥散圆上两点间的距离(也即容许弥散圆直径)代表弧长,则容许弥散圆直径的长度为:400mm x 0.0003 = 0.12mm以上的计算方法只是其中的一种,也可以用三角函数来计算,方法虽然不一样,但是结果是接近的!不同的厂家、不同的胶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的数值定义。

景深计算

景深计算

一、景深的概念简单地说景深就是相机能够清晰表现一个距离范围。

我们眼前看到的景物是一个三维的立体当使用相机拍摄这个三维世界时,在远近这个方向中只有其中的一段距离能够被相机清晰地反映之为厚度。

景深等于景深远界限减去景深近界限。

举例说明:给十排人照合影,假设相机景深只点放在前数第三排,那么能够清晰显示的排数是前数一至五排人;如果把焦点向后移动到前数第数三至七排人。

二、怎么解决上面例子中的问题,怎样把这十排人都清晰地反映出来,这就涉及到下面将要深。

与景深有关的指标包括镜头的焦距、拍摄时的光圈、拍摄时镜头与拍摄物体的距离、胶片或1、景深与镜头焦距的关系:景深与焦距成反比,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广角镜头的焦距都很围(大景深)清晰地反映被拍摄体,如拍摄山川、河流、草原等。

反之焦距越大景深越小,因此称焦外)的背景和前景,突出反映被拍摄体。

通常焦距范围在10mm至600mm之间。

2、景深与光圈的关系:景深与光圈成反比,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相同焦距不同光圈的定焦50mm/f1.4相比后者的虚化背景能力要强的多,说明大光圈下的景深小。

(在光圈指标中f1.4比头时喜欢选择大光圈镜头的原因。

通常光圈范围在1.2至22之间。

3、景深与镜头到拍摄体的距离成正比,距离越远景深越大。

在上面拍摄合影的例子中,可加景深(厚度)的作用。

4、景深与传感器的面积成反比。

135胶片相机的单张胶片面积为36mm*24mm,在数码相机中机。

全幅数码相机在数码相机中占有的份额非常小,价格昂贵,即使单反相机发烧友在准备上全传感器的尺寸有以下几种,1/2.7英寸、1/2.5英寸、1/1.8英寸、2/3英寸等,对应的面积分别为7.18mm×5.32mm、8.80mm×6.60mm。

单反相机传感器的面积以下几种,22.7mm* 15.1mm、23.318.4mm、28.7mm * 19.1mm、35.8mm* 23.8mm、36mm* 24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深
计算
全画幅
弥散圆直径(D) 0.016
(f)
50
光圈值(F)
13
对焦距离(L) 2500
L1=F*D*L*
景深前界(L1) 2069.536 430.46358 L/(f*f+F*
D*L)
L2=F*D*L*
景深后界(L2) 3156.566 656.56566 L/(f*f-
F*D*L)
景深(L) 1087.029
L=L1-L1
具体推导过程省 略,这里只给出 计算公式。
景深近界=焦距 的平方*物距/ (焦距的平方+ 可容许弥散圆直 径*光圈系数*物
景深远界=焦距 的平方*物距/ (焦距的平方-可 容许弥散圆直径* 光圈系数*物距)
景深=景深远界景深近界
注1:单位----毫 米 注2:此为简化了 的计算公式。精 确的公式中,包 含了像距,因一 般摄影中,物距 远大于像 距,故 省略了像距参数 。但此公式不适 合超微距摄影中
解:景深近界 =50*50*2500/ (50*50+0.033 33*2*2500)=2 340mm=2.34 景深远界 =50*50*2500/ (50*500.03333*2*25 00)=2679mm =2.68米 此时的景深为 0.34米 (以上计算取近 似值)
例2:镜头焦距 50mm,拍摄距 离2.5米,光圈系 数16,求景深近 界和景深远界。
更深层次的说 千万不要以为根 据上述的说明, 就可以认为,画 幅不同,镜头的 景深就不同。 从景深公式中可 知,景深与光 圈,焦距,拍摄 距离,以及人为 设定的可容许弥 散圆直径有关, 与所摄画幅的大 小无关,也与镜 头本身的解像力 无关。更与观看 着的视力好坏无 关,哈哈----严 人为约定一个可 容许弥散圆直径 的值,是为了在 镜头上标定景深 表时一个通行的 依据,也是为了 更方便的拍摄。 同时,可容许弥 散圆直径的人为 限定,也为相机 制造过程中镜头 后顶距的最低加 工精度给出了限 制----这是题外
解:景深近界 =50*50*2500/ (50*50+0.033 33*16*2500)= 1630mm=1.63
景深远界 =50*50*2500/ (50*500.03333*16*2 500)=5357mm =5.36米 此时的景深为 3.73米 (以上计算取近 似值)
进可一 容步许说弥明散:圆直 径的取值,各
注3:物距是指物 体到焦平面(对 数码相机而言, 确切的说是ccd或 者cmos所在的平 面)的距离,不 是到镜头前端的 距离----废话, 这个谁不知道? 注3:可容许弥散 圆直径为一认为 约定的数值,一 般取值1/30,即 近似于0.03333
例1:镜头焦距 50mm,拍摄距 离2.5米,光圈系 数2,求景深近界 和景深远界。
切记:
景深,只是一个 人为的,相对的 概念,在景深之 内和景深之外, 并不存在绝对的 清晰或者模糊的 界限和差异,也 就是说,根本不 存在一个绝对的
不当之处,敬请 指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