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综合A卷单元练习
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第三章科学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植物根呼吸作用所需的有机物来自()A.从土壤中吸收B.从土壤中微生物提供C.自身光合作用产生D.动植物的遗体2.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松土,对这种现象认识有错误的是()A.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B.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C.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D.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3.在发生洪灾时,农作物被水淹没。
当洪水退去后,农民通常要“洗苗”,洗去作物上的泥土。
这主要是为了()A.防止作物受重压倒伏B.清除洪水带来的污染物C.增强光照D.保证气孔的通畅4.以下属于影响土壤动物生活的环境因素的是()A.土壤湿度、温度B.土壤疏松度C.光照D.以上都是5.小科取了一底部带小孔的塑料花盆,栽种了一株薄荷草,放在阳台上晒了两天,发现植株萎焉了,于是将花盆浸入盛水的脸盆中,2小时后取出称量,发现比浸盆前明显增重了,增重的是()A.水的质量B.土壤的质量C.空气的质量D.有机物的质量6.在“用手搓土壤”的实验完毕后,必须要反复冲洗手的原因是( )A.土壤很脏B.土壤很臭C.土壤中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D.土壤有毒7.叶片宽大的绿色植物,不适合生活在干燥的沙漠,在海边种植的防风林,选择的植物叶片大多细小,主要原因是()A.减少风的阻力B.减少水分的散失C.促进光合作用D.有利于呼吸作用8.以下各种措施对防治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不利的是()A.扩大林草比例,建设人工防护林B.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C.为提高牧业质量,大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D.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推广使用清洁无污染的能源9.无毒、无害、高营养的废液大量排入水中,时间久了鱼类会死亡,主要因为()A.水的成分发生了变化B.营养过多,中毒而死C.有机物分解快,缺乏食物D.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最后导致水中过度缺氧10.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在()A.根冠B.根毛区C.分生组织D.侧根11.科学家发现植物体内也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这些电流大多是生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猜猜看,植物产生电流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哪些活动有关()A.吸收水分B.吸收无机盐C.吸收二氧化碳D.放出氧气12.成语“藕断丝连”之说,小明把藕折断,发现连接处的丝可拉得很长,经过观察可认为这些丝来自()A.细胞壁B.细胞膜C.导管D.液泡13.人体生活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但归根到底最终来自于()A.绿色植物B.草食植物C.肉食植物D.太阳能14.小明参加了夏令营,学会了如何利用植物年轮辨认方向的野外生存能力,下列有关年轮的知识,错误的是( )A.根据树木年轮的树木,可以推测它的年龄B.树木的年轮能告诉我们当地的气候条件C.植物的年轮可以让我们知道南北方向的差异D.植物年轮是由植物韧皮部形成的15.植物细胞无时不在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排出体外的()A.根部B.茎部C.外树皮D.气孔16.生命的起源初期,地球上并没有土壤,以下哪种生物的出现使这成为可能()A.低等植物B.高等植物C.动物D.真菌17.小明口腔发炎,医生叫他常用盐水漱口,这是因为()A.盐水清洁,可冲洗掉口腔内细菌B.盐水能溶解细菌C.盐水pH较小,细菌无法存活D. 高浓度的盐水能使细菌因失水而死18.隆冬季节,百花凋零,但水仙花却不用土壤照样盛开,一盆清水就能让其开花,那么水仙花生命活动所需养料主要来自()A.水中B.叶的光合作用C.鳞茎中D.空气中19.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在农业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A.提高土壤中的无机盐成分B.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C.给植物提供食物D.作为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材料20.降雨过后,荷花宽大叶面上常有水珠滚动,但水分没有渗到叶的内部,其原因是()A.气孔关闭B.叶表皮细胞排列非常紧密C.细胞膜不透水D.叶表皮上有一层不易透水的角质层21.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应充分干燥B.土壤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C.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D.土壤干燥时应放在火上直接烧烤22.木本植物茎与草本植物茎的主要区别在于()A.维管束中是否有形成层B.树皮中是否有韧皮部C.木质部中是否有导管D. 韧皮部中是否有筛管23.家用洗涤剂中含有一种叫三聚磷酸钠的化学物质,因此工农业生产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磷,处理污水时,要不要除去磷,有以下几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A.磷是生物营养元素,不必除去B.含磷污水是很好的肥料,不必除去C.含磷污水导致水和土壤污染,必须除去D.磷对人体无毒,除去与否无关紧要24.某些同学读到“肥料是个宝,庄稼少不了”谚语后就给阳台上的菊花撒下了大量的尿素,过不了几天花都发黄萎焉了,这是由于()A.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浓度而吸水过多B. 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浓度而失水过多C. 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浓度而失水过多D. 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浓度而吸水过多25.花生俗称“落花生”,是因为它开花受精后子房柄会迅速伸长并钻入土中,然后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荚果。
八年级科学第三章测试卷.doc

B.大脑语言中枢D.脊髓语言中枢5、一般情况下,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导方也是 树突一细胞体一轴突一树突细胞体一树突一轴突一细胞体 轴突一细胞体一树突一轴突细胞体一树突一轴突一细胞体 6、将一个盆栽植物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A. 茎和根都沿水平方向向上生长 B. 茎向上弯曲生长,根|hj 下弯曲生长 C. 茎向下弯曲生长,根|何上弯曲生长 茎|何下弯曲生长,根也|何下弯曲生长7、.在农业上可以利用生长素去除杂草,原因是()A. 生长素能分泌杀死杂草的毒素B. 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C. 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导致杂草的死亡任何浓度下的生长素都会导致杂草的死亡8、如图所示,人或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八年级科学第三章测试卷班级 姓名 学号A. 小脑语言中枢C.脑干的语言中枢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9、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 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 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C.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然通过反射弧来实现D. 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节律性行为的是()A.公鸡报晓B.候岛迁徙C.青蛙冬眠D.壁虎断尾2、下列疾病与生长激素异常无关的是()A.呆小症B.巨人症C.侏儒症D.肢端肥大症3、下列不属于植物激素的是( )A.赤霉素B .肾上腺素 C.生长素 D.细胞分裂素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804、脑中风病人发生脑部溢血后不能说话, 很可能是因溢血压迫了)①婴儿吮奶 ②蜜蜂筑巢 ③蜘蛛结网④海狮表演B.小脑、大脑、脑干 D.脑干、小脑、大脑14、B.脊髓中的信号没有传导到大脑 D.大脑发育不完整10、丝瓜卷须的末梢接触到支柱后,很快就能激发出明显的弯曲来,这种感应现象是()A.向光性B.向地性C.向化性D.向触性11、“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这一结论的推想者、“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胚芽的生长”这一 结论的证实者分别是( )A.达尔文、温特B.达尔文、郭葛C.温特、达尔文D.温特、郭葛12、将甲、乙两株幼苗分别种在单侧光照射的暗盆中,甲幼苗顶端罩上不透光的小帽,结果幼苗直立生长;乙幼苗不罩小帽,结果弯向光源生长。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测试卷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测试卷§34测试卷(考试时间4分钟)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下列不是植物的营养器官的是()A.根B.茎.叶D.种子2.双子叶植物的茎能不断的加粗是由于这些植物具有()A.形成层B.生长区.韧皮部D.木质部3.下列哪一个过程符合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途径()A.叶→根→茎B.根→叶→茎.叶→茎→根D.根→茎→叶4.植物的年轮存在于植物体茎的哪个结构中()A.外树皮B.髓.形成层D.木质部.植物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在各个器官是相互联通的。
A.筛管B.导管.水管D.毛细管6.收集橡胶胶乳时往往要割橡胶树,为使胶乳顺利流出,正确的割胶方式是应该割到橡胶树的哪个部位。
()A.木质部B.内树皮的韧皮部.形成层D.外树皮的韧皮部7.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动力是()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呼吸作用D.渗透作用8.使植物体不断长长的结构是()A.茎的形成层B.茎的生长区.根冠D.根的生长区9.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结构是()A.叶表皮的气孔B.表皮以下的叶肉.树皮D.叶片0.植物体的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那么在叶中制造有机物的部位是()A.叶肉B.叶表皮.叶脉D.叶柄1.植物体的叶片只有充分地伸展才能维持它的功能,使植物体的叶片充分伸展的结构是()A.叶脉B.叶肉.叶表皮D.气孔2.制作麻袋用的材料取自于植物体的()A.根的韧皮部B.茎的韧皮部.叶片D.茎的形成层3.废弃的塑料制品成为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A.因为它们者是有毒物质B.它们因不能自然分解而破坏土壤结构.它们减少土地的使用面积D.它们分解后产生有毒物质4.水土流失是全球环境中存在的大问题,我国的水土流失量约占全世界水土流失量的20%,总流失的土壤每年约为()A.0亿吨B.240亿吨.10亿吨D.2亿吨二、填空题(22题,每题2分,共44分).目前地球上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一于人类对它的和土壤的。
八年级自然科学第三章测试卷.doc

) B.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消耗D.减少水分运输,提高幼苗成活率 •棵小树主干的树皮割掉一圈,一•段时期后,这棵小树的变化是( B.伤口上方形成环形瘤状物 B.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里的导管运输的 D.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里的导管运输的 D.④①②③ 这是因为( ) D.韧皮纤维较多 这里促进水分运输的动力是(D,呼吸作用I B.光合作用 C.吸水作用 -棵柳树所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 B.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 B.促进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D.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 B.根系保持水土,蓄水过多D.光合作用旺盛,释放水蒸气多 错误的一项是( )B.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D.空气湿度大,可促进蒸腾作用)初二自然科学第三章单元测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2分/题,共40分:1、 关于土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土壤是山矿物质颗粒、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的B.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山有机质组成C.在同体部分中矿物质颗粒占95%D. 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根呼吸氧气的来源 2、 黄山风景秀丽,近年来却因有人随意乱扔塑料袋而面目全非,塑料对环境的危害主要在于( ) A.破坏土壤结构 B.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 C.对土壤产生生物性污染 D.燃烧时造成大气污染 3、 移栽植物幼苗时要剪去枝条上的部分叶片,其主要原因是( A.降低光合作用,减少水分消耗 C.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4、 某同学在做环割枝条树皮的实验时,将 A.没有变化,正常生活 C.死亡上题中的现象这说明( )A.有机物是通过树皮里的导管运输的 C.有机物是通过树皮里的筛管运输的 5、 不同作物缺少不同无机盐,表现不同症状: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油菜只开花不结果;向日葵杆细茎弱, 易倒伏;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叶片出现紫红色,上述作物分别缺少的无机盐是(%1 硼 ②钾 ③磷 ④氮 A.①③④②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6、 在暴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连根拨起,而树干却不折断, A.木质部发达 B.韧皮部发达 C.树皮较厚 7、 一棵高大的乔木根吸收的水分要到达树冠的每一片树叶,A.蒸腾作用 8、 阳光下,一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9、 下列哪项与水分的蒸腾作用无关( A.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C.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0、 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较多,主要原因是(A.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分多C.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大11、 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叙述中,A.日照强,蒸腾作用就快 C.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 12、 土壤中的水分参与植物蒸腾作用时的途径是(A. 土壤一根毛一导管一叶脉一气孔一大气B. 土壤一导管->叶脉一气孔->大气C. 土壤-*根毛-*导管一气孔-*叶脉一大气 D, 土壤一根毛-*叶脉一导管表皮一大气13、 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各放置一个盛水烧杯,杯内都插着一根树枝,两根树枝上的叶子数目有多有少。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人体的感觉》测试卷(含答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对菜肴讲究色、香、味俱佳。
人们在享用美食的过程中,主要参与的感觉为()A.热觉、味觉、痛觉B.听觉、触觉、冷觉C.视觉、嗅觉、味觉D.触觉、听觉、味觉2.以下预防近视做法正确的是()A.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B.躺在床上看书C.边走路边看书D.看书约1小时后休息一会儿3.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大部分来自于()A.听觉B.视觉C.嗅觉D.味觉4.同学们在上课时,一会儿看课桌上的书,一会儿看前面的黑板,一会儿又注视着老师的举止,可这些物像都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A.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B.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C.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D.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5.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说明眼和耳都是人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B.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C.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刺激6.左手拿一支削尖的铅笔,笔尖朝上置于眼前一定距离,右手食指去接触笔尖,则()A.闭上右眼容易触到B.闭上左眼容易触到C.两眼均张开时,由于进入眼睛光线多,所以容易触到D.两眼均张开时,笔尖在进入两眼的两束光线的交点上,所以容易触到7.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A.鼓膜的振动B.听小骨的振动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收D.神经冲动的传导8.关于感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皮肤处可产生冷热觉、触觉和痛觉等多种感觉B.舌是味觉器官,舌上的味蕾可以感受到多种味道的刺激C.耳中的鼓膜是听觉感受器,接收声波后能产生神经冲动D.只要眼球正常,就不会失明9.眼、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下列关于保护视力、听力的做法,不正确的()A.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B.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闭嘴C.不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以免戳伤D.连续用眼一小时后,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10.揉眼睛、抠鼻孔、掏耳道是某些人的“习惯动作”,评价这些习惯,说法正确的是()A.这些习惯对人的健康都是有益处的B.有的人揉眼后眼球发红,说明他的角膜血管充血了C.用手指抠自己的鼻孔时一定会擦伤自己的嗅黏膜D.掏外耳道过深过猛有可能损坏鼓膜(第11题)11.如图所示,在城市道路两边的人行道上铺设有凹凸花纹的盲道,这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2019--2020年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测试卷

2019--2020年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测试卷(范围:第三单元1-4节)考生须知1、全卷共四大题,36小题,满分为160分。
2、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本次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不允许使用计算器3、全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4、请用钢笔或黑色墨迹签字笔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分别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3分)1.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氧化镁B.将红热的铁丝放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的气体2.用图进行实验,说法正确的是(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A.白磷和红磷一直不燃烧B.加试管塞上橡皮塞的目的是隔绝空气C.甲乙对照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D.甲乙对照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A.该实验还可以说明N2难溶于水B.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该实验C.红磷要足量,否则实验结果会偏小D.待红磷熄灭后,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4.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D.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5.从安全、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A.通电使水电解:水氢气+氧气B.过氧化氢催化分解:过氧化氢水+氧气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D.氧化汞加热分解;氧化汞汞+氧气6.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有火焰产生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物质的着火点有关7.野炊时,小华发现簧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方便添加木柴B.升高木柴的温度C.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降低木柴的着火点8.铜片与浓硝酸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u+4HNO3(浓)═Cu(NO3)2+2X↑+2H2O,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浓硝酸属于纯净物B.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2NO2C.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子与N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D.反应物Cu与生成物H2O的质量比为32:99.化学方程式2Mg+O22MgO的正确读法是()A.镁加氧气点燃后生成氧化镁B.2个镁和1个氧气点燃后生成2个氧化镁C.镁和氧气点燃后生成氧化镁D.镁加氧气等于氧化镁10.“祥云”火炬所用的燃料为丙烷(C x H8),它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x H8+5O23CO2+4H2O,则x的数值是()A.1 B.2 C.3 D.41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2H2O B.碳酸受热分解:H2CO3H2O+CO2↑C.铁与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KClO3KCl+3O2↑12.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有关的实验是()A.B.C.D.13.2H2+O22H2O,在这个反应中,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是()A.2:32:18 B.4:32:18 C.2:32:36 D.4:32:3614.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燃料,完全燃烧后得到二氧化碳质量最多的是()A.C3H6B.C2H4C.CH4D.C15.双氧水就是过氧化氢溶解于水形成的溶液,被称为“绿色氧化剂”。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测试题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是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的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
这是为了()A。
减少根部水分的散失B.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折断损伤C。
防止营养流失D.防止植物不适应新的土质2.把幼嫩植物的茎掐断,从断面上流出的白色汁液来自()A.筛管B.木纤维C.韧皮纤维D.导管3。
正在结果的黄瓜植株,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A.光合作用B.瓜果的膨胀 C.经气孔散发 D.植株的生长4.科学研究发现,用适量的“汽水”(一种能释放二氧化碳的弱酸性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原因是它能()①增强呼吸作用;②改良碱性土壤;③增强光合作用;④增强蒸腾作用A.①②B。
②③C。
③④D.①④5.植物体进行的下列活动中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①水分的吸收和运输;②无机盐的运输;③光合作用;④呼吸作用;⑤蒸腾作用A.①②④⑤B。
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6.根毛区是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从结构上说其原因是()①根毛细胞有大液泡;②生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③有输导组织;④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通常比土壤溶液的浓度高A。
①和④B。
①和②C。
②和③D。
以上都是7.如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种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的变化过程。
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B.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C。
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D.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8.双子叶植物的茎能加粗的原因是()A。
茎中导管、筛管的运输能力特别强B.双子叶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C。
韧皮部细胞是活的细胞D.形成层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9.近年来,我国四大海域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赤潮”现象,严重地影响到了近海养殖业和渔业的生产。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五节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五节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B. 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C. 膈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D. 平静呼吸时,能把肺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2.呼吸是人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呼吸时,吸入的全是氧气,呼出的全是二氧化碳B. 氧气进入人体内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C. 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D. 呼气是排泄的途径之一,会排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3.外界空气中的氧要进入人体的组织细胞,必须经过( )A. 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B. 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C. 呼吸系统D. 血液循环系统4.下图为人肺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①、②代表物质,③、④代表结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④是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B. 人吸气时,③的容积会减小C. ③仅由一层上皮细胞围成D. 血液流经肺部后①的含量增加,再经肺动脉流回心脏5.下列关于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具体过程排序正确的是①外界气体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②气体通过血液循环在体内运输③血液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④肺泡内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A. ②③④①B. ①②③④C. ④②③①D. ①④②③6.为减少病人疼痛,手术前通常给病人麻醉,有一种气体麻醉剂通过盖着口鼻的面罩输给病人。
下列哪个系统不参与麻醉过程()A. 消化系统B. 呼吸系统C. 循环系统D. 神经系统7.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 清洁空气B. 呼出二氧化碳C. 吸入氧气D. 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8.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实验前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C. 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手握紧试管D. 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9.呼吸作用过程的表达式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学年第二学期《科学》八年级下学生学习自测单元练习(八)第三章综合A卷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许多成分及生物一起组成的,下列选项中不是..土壤生物的一项的是……………………………………………………………………………()A.细菌B.蚯蚓C.腐殖质D.真菌2.下列实验中,哪一个实验可以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能燃烧的有机物……………()A B C D3.樟树、番薯、紫藤、丝瓜四种植物的茎依次分别属于…………………………………()A.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B.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攀援茎C.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攀援茎D.攀援茎、缠绕茎、直立茎、匍匐茎4.水分在植物体中运输的基本途径是……………………………………………………()A.土壤溶液里的水分→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中筛管B.土壤溶液里的水分→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C.土壤溶液里的水分→叶中筛管→茎中筛管→根中筛管D.土壤溶液里的水分→叶中导管→茎中导管→根中导管5.“落叶归根”,植物的枯叶落入泥土,也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它属于………………()A.有机物B.无机盐C.土壤生物D.矿物质6.在缺少药物时可用质量分数较大的盐水清洗化脓的创口,以杀死部分细菌,盐水杀菌的机理是……………………………………………………………………………………()A.细菌无法在盐水的环境中生存B.质量分数较大的盐水能溶解细菌C.质量分数较大的盐水的pH值较小,细菌无法存活D.盐水的质量分数大于细菌的细胞液质量分数,细菌因失水而死7.关于叶脉的输导功能正确的是…………………………………………………………()A.只输导叶制造的有机物B.只输导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C.有机物、水、无机盐都能输送D.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8.关于植物细胞吸水的现象,下列解释中不合理...的一项是……………………………()A.一般情况下,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植物细胞吸水B.吸水能力强的细胞必须具有一个大液泡,并且细胞液的浓度比较高C.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D.植物细胞内没有大的液泡同样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9.当踏入山林时,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D.茂盛的林木遮住了大部分太阳光10.樟树是金华市的市树。
某校门口有一棵古樟树,树心已经朽烂成一个大洞,变成了一棵空心树。
可是,这棵古樟树在大家的保护下还是照样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古樟树的…………………………………………………………()A.全部韧皮部B.部分韧皮部C.全部木质部D.部分本质部11.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①土壤结构②土壤肥力③光照强度④水分状况⑤通气状况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12.在橡胶林中,经常会看到人们将树皮割破后在伤口下挂一小桶,用来收集树皮内流出的液体。
那么,这些流出液体的主要成分和运输结构分别是…………………………()A.有机物,筛管B.无机物,导管C.有机物,导管D.无机物,筛管13.下列关于根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根毛是由根毛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的B.根毛是唯一具有吸收水和无机盐功能的结构C.衰老的根毛不断脱离,新的根毛不断产生D.根毛大大增加了表皮细胞吸水的表面积14.下列关于作物栽培与管理的叙述中,不科学...的是……………………………………()A.移栽幼苗时根部要尽量带土B.农田的土壤如果板结要及时松土C.要使作物枝繁叶茂应多施钾肥D.给作物施肥后要及时灌溉15.把一片新鲜的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会看到叶片的表面产生了许多的气泡,而且实验显示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
由此可以说明…………………………()A.叶片背面的呼吸作用比正面强B.叶片背面的光合作用比正面强C.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多D.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少16.下图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17.某科学兴趣小组分别取A、B、C三种土壤各10克,进行土壤测水实验,称量实验前后的土壤质量,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对这个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土壤类型土壤质量(克) A B C实验前10 10 10实验后 6.3 7.5 5.2A.C种土壤中水的质量分数最大B.B种土壤中水的质量分数最小C.A种土壤中水的质量分数最大D.C种土壤的实验现象最明显18.昌乐西瓜以其品种齐全、质量优而闻名。
在西瓜结果的过程中,瓜农往往要大量浇水。
这时西瓜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果实膨大D.蒸腾作用19.在夏季中午光照最强的情况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略有下降,即呈现出“光合午休”现象,其原因是……………………………………………………………………()A.温度过度,酶的活性下降B.气孔关闭,蒸腾作用下降,矿质元素的运输受阻C.气孔关闭,光合作用的原料CO2的摄入量缺少D.温度过高,蒸腾作用失水过多,光合作用的原料H2O缺少20.有一位科学家在一只大木箱里栽种了一棵黑麦。
他尽量创造良好的条件,让黑麦的根能够充分地生长。
到了黑麦长出麦穗的时候,他统计出了这棵黑麦的根系是由1400万条根组成的。
这些根一共有150亿条根毛,精确的计算表明:这棵黑麦根系的总面积是茎和叶的总面积的130倍。
这种现象对黑麦的生活的意义是有利于……………………()A.固定植株B.吸收水分和无机盐C.制造营养D.散失水分21.种植庄稼时, 每过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松土,你认为其主要的目的是使土壤中的()A.矿物质颗粒增加B.水分增强C.空气增加D.以上三种成分均增加22.在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的喷剂喷洒到叶面上,能结一层薄膜,这层膜可以让二氧化碳通过而水分子不能通过,从而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这类物质的作用是……()A.减弱呼吸作用B.减弱蒸腾作用C.增强光合作用D.增强蒸腾作用23.把新鲜的萝卜条放在浓盐水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
它失去的物质是…………()A.细胞中的细胞质B.细胞液泡中的细胞液C.细胞液中的水D.细胞液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盐24.如果连续出现阴天、雨雪天,会使大棚蔬菜的产量下降。
主要是阴天、雨雪天不利于...大棚蔬菜的…………………………………………………………………………………()A.花的传粉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光合作用25.古人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活中人们也发现烧草坪会有利于以后草的生长,这说明植物的繁衍和生长需要……………………………………………………()A.水分B.空气C.大风D.矿物质元素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1分)26.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这些物质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__________,贮存在土壤中。
27.如右图所示,请写出植物叶结构中各部位的名称:(1)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其中甲分布在叶片上下表皮,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进出叶片的门户,也是____________的通道。
(2)其中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一个枝上生有甲、乙两个等大的果实,甲果实靠近主干端,乙果实靠近枝梢端。
摘掉果实之间的叶子,然后分别在两个果实下方环割树皮,经过一段时间后:(1)哪个果实长得比较大些?__________。
(2)在哪个果实下方的切口上会形成瘤状物__________,瘤状物在切口的________方。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它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满足植物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下图是细胞吸水和失水模式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A B(1)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__。
(2)施肥过多植物会出现“烧苗”现象,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______根细胞细胞液浓度。
(3)上图中,________图表示细胞处于失水状态。
30.植物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______的、含______的、含______的无机盐。
而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含______和______过高。
31.根系是指一株植物__________的总称。
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根系,象水稻、小麦那样的根系叫__________根系,象大豆、棉花那样根系叫做__________根系。
32.下图是根尖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属于根冠的部分是_______(填字母编号,下同);(2)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3)根能不断长长,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部位。
33.学校今年栽种了许多树木,小明从中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请你帮助他消除疑惑。
(1)运来的树木在移栽过程中,树干外面绕了很多稻草绳,这是…………………()A.为了美观B.为了防止树被冻C.为了防止树皮被动物咬破D.为了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损坏树皮(2)秋季,学校在南方买来一棵大榕树,并为其搭了一个塑料帐篷,帮助它度过寒冷的冬天,但最终这棵榕树还是“脱掉外衣(落叶),以示抗议”;影响榕树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温度B.阳光C.水D.空气(3)有些大树移植以后,在树根旁插入很多中空的塑料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9分)34.为研究甲、乙两种不同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某人设计了四个不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各装置中地下部分都处于相同环境的盆中,地上部分所处的都是透明的封闭容器。
(1)为了达到本实验的目的.应比较装置________(填装置编号)之间的植物生长差异。
(2)以装置①、装置④来进行对照实验。
这样的实验设计是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